土耳其塔拉特最后怎么样了
A. 外国历史上发生过哪些残忍的暴行,可以举几个例子吗
从1915年到1917年,作战失利的土耳其政府对本国信奉基督教的150万亚美尼亚人、35万希腊人和15万~30万亚述人实施了种族灭绝。
在一战爆发前,奥斯曼帝国境内居住着约200万亚美尼亚人。到1914年底,土耳其陆军在高加索战役失败后,土耳其陆军大臣恩维尔和内政大臣塔拉特以“防止通敌”为由,决定对亚美尼亚人实施种族灭绝。
1915年2月25日,在土耳其军队中服役的亚美尼亚族军官和士兵全部被解除现役,投入劳改营(原本是由15至20岁和45至60岁非基督教应征者组成的随军运输队),随后将其全部处决。4月24日,在首都对着名的亚美尼亚知识分子和显要人物展开大逮捕和集体处决。随后土耳其正规军和库尔德人对东部诸省的亚美尼亚人展开了大屠杀,到1915年5月,土耳其东部的亚美尼亚男性人口已经消灭殆尽。
亚美尼亚种族灭绝并不是孤立的事件。从1915年到1918年,土耳其还对居住在安纳托利亚地区、信奉基督教迦勒底教派的亚述人展开了种族灭绝,有15万到30万人遇害。居住在黑海北岸特拉布宗地区的本都希腊人(Pontic Greek)也在一战期间奥斯曼帝国的种族灭绝行动中被杀掉了大约35万人。
一战结束后,颇于国际压力,土耳其军事法庭对参与亚美尼亚种族灭绝的一些下层执行者进行了审讯,其中一些人被判处死刑。协约国同奥斯曼土耳其签订的《色佛尔条约》第230条要求审讯穆罕默德六世苏丹和其他同大屠杀有关系的土耳其高级官员。1921年,亚美尼亚大屠杀元兇之一塔拉特在柏林被亚美尼亚刺客索霍门·特利里扬刺杀。翌年柏林地方法庭在特利里扬公然承认自己枪杀塔拉特后仍宣判其无罪。1922年,杰马尔也在第比利斯被亚美尼亚民族主义者刺杀。
土耳其至今否认种族灭绝的存在,其刑法典规定承认亚美尼亚大屠杀者为犯罪。俄罗斯、美国、德国、瑞士、阿根廷、希腊、意大利、荷兰等国家则认为亚美尼亚种族灭绝是不容否定的历史事实。法国在2006年特别规定否认亚美尼亚种族灭绝为犯罪。2011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将“否认亚美尼亚人种族灭绝”列为刑事罪行的法案。2016年德国联邦议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认定土耳其在1915年对亚美尼亚人进行种族灭绝。2019年美国众议院通过决议,认定亚美尼亚大屠杀为种族灭绝;美国参议院全票通过决议,认定大约150万亚美尼亚人被奥斯曼土耳其屠杀。
B. 亚美尼亚人的大屠杀
20世纪鲜为人知的大屠杀亚美尼亚人被肉体消灭
在1915年春到1916年秋这一年多的时间内,生活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土地上的200万亚美尼亚人中,有100万到150万人遭到屠杀。
屠杀先从文化精英开刀。19世纪中期,曾经盛极一时的奥斯曼土耳其气数将尽,希腊、塞尔维亚、罗马尼亚等巴尔干国家先后独立。奥斯曼土耳其把国家分裂归咎于亚美尼亚等民族与外部势力勾结,决定“攘外必先安内”。一战时任土耳其内政部长的塔拉特·帕夏说:“要一劳永逸地解决亚美尼亚问题,就必须从肉体上消灭亚美尼亚这个种族。”
到了20世纪初,一场有组织有计划的屠杀终于拉开序幕:首先被消灭的是文化精英。1915年4月24日(这一天被定为大屠杀纪念日),650多名亚美尼亚知识分子和显要人物被逮捕,然后被处决。接着军队中的亚美尼亚裔军人被甄别、隔离、处决。与此同时,当时的独裁政府对土耳其东部诸省进行了扫荡。截至1915年5月,这一地区亚美尼亚男性人口已经消灭殆尽。
行动随即进入第二阶段:5月底,土耳其中央下令将全部亚美尼亚族裔“押运”到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沙漠地带。流亡者中那些有姿色的妇女或低龄儿童被掠为奴隶,其余的在历经劫掠、奸淫、屠戮之后,抵达叙利亚时已不足原先数目的20%。而在那里等待他们的依然是无止境的饥饿、疾病和劳碌。“种族屠杀”概念出现两个月后,同样的命运也落在土耳其西部省份的亚美尼亚人头上,他们的遭遇与东部的亚美尼亚人一模一样:精英人物先被斩杀,残余人口又被强掳。而且,在押运过程中,闷罐车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被大规模使用。沙漠中,土耳其政府沿幼发拉底河建立了25个集中营,70万人被不断地从一个集中营转运到另一个集中营。直到1916年4月,这些集中营最终被一个个“清扫”干净,最后的幸存者也被北方的野蛮人斩草除根。
西方社会对此并非一无所知。鉴于当时亚美尼亚人的悲惨状况,美国总统威尔逊向国会请求获准以人道主义援助的形式进行干预。
1913年亨利·摩根索(Henry Morgenthau Sr.)被任命为驻奥斯曼帝国大使。摩根索在他任内尽全力缓解土耳其当局行动所造成的恶果。他给威尔逊发了一封题为“亚美尼亚局势”(Armenian situation)的电报,讲述了亚美尼亚人所面临的巨大苦难。关于种族灭绝的深入情况,摩根索在他所着的《摩根索大使的故事》(Ambassador Morgenthau's Story)一书中作了详细阐述。这本书被他题献给威尔逊。摩根索还建立了美国近东救援委员会(American Committee for Relief in the Near East)以协调对亚美尼亚的人道援助。1918年,一战结束,一些大屠杀的责任人受到了土耳其本国法庭的审判,有几个小喽啰被绞死。1922年,大屠杀的元兇塔拉特·帕夏在柏林被大屠杀幸存者所罗门·特利里扬刺杀。
另有部分亚美尼亚人散居在美国(约50万)、伊朗(20万)、法国(20万)、黎巴嫩(18万)、土耳其(15万)、叙利亚(15万)等数十个国家。他们多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迫移居国外的。
C. 谁知道关于“亚美利亚大屠杀”的资料
亚美尼亚大屠杀
1915年4月24日傍晚,在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数百名亚美尼亚社会领导人被政 府围捕并杀害,这一事件是对亚美尼亚种族实施大规模屠杀的前兆。接下来发生的惨剧,是20世纪第一起灭绝种族的大屠杀。据亚美尼亚方面的史料记载,1915年至1923年期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亚美尼亚人实施了惨无人道的种族灭绝政策,导致150万亚美尼亚人死亡。
19世纪中期,曾经盛极一时的奥斯曼帝国气数将尽。奥斯曼帝国把国家分裂归咎于亚美尼亚等民族与外部势力勾结,决定“攘外必先安内”。一战时任土耳其内政部长的塔拉特·帕夏说:“要一劳永逸地解决亚美尼亚问题,就必须从肉体上消灭亚美尼亚这个种族。” 1914年,奥斯曼帝国主动与德国结盟,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的一员。战争期间,德国向土耳其提供了军事援助。土耳其人在战争中要与基督教国家俄国交战,由于担心国内信奉基督教的亚美尼亚人会揭竿而起,站在敌人一边,青年土耳其党领导人制定了一项灭绝人性的屠杀亚美尼亚人的残暴计划。
1915年初,奥斯曼土耳其政 府开始逐步清除国家军队里的亚美尼亚人,发配他们去当筑路工或苦力,直到劳累而死,甚至被枪杀。一些亚美尼亚人还被迫在临死前自掘坟墓。 1915年4月24日傍晚,政 府开始实施下一步计划:杀害居住在伊斯坦布尔的亚美尼亚政治、文化精英。因为这些人很可能是反种族灭绝运动的组织者。 截至1915年5月,这一地区亚美尼亚男性人口已经被消灭殆尽。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政 府下令将所有亚美尼亚人驱逐出境。事实上,“驱逐”只是一个相对好听的借口。在这次事件中,成千上万名妇女、儿童和老人被迫离开家园,徒步跋涉数百英里。一路上,很多人由于疾病和饥渴横尸荒野,其他人则被军队组织的“屠宰营”残忍杀害。年轻的亚美尼亚妇女被卖到土耳其人家里做奴役,更多的亚美尼亚人在这场暴行中被吊死、枪杀,甚至烧死。无数婴儿被活活摔死,年龄大一些的儿童则被毒死,连教堂也被夷为平地。少数逃过一劫的亚美尼亚人来到了叙利亚北部,被送进肮脏的难民营,随后又被发配到沙漠,干渴而死。
1915年5月底,土耳其中央下令将全部亚美尼亚族裔“押运”到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沙漠地带。流亡者中的妇女或低龄儿童被掠为奴隶,其余的在历经劫掠、屠戮之后,抵达叙利亚时已不足原先数目的20%。而在那里等待他们的依然是无止境的饥饿、疾病和劳碌。两个月后,同样的命运也落在土耳其西部省份的亚美尼亚人头上,他们的遭遇与东部的亚美尼亚人一模一样:精英人物先被斩杀,残余人口又被强掳。而且,在押运过程中,闷罐车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被大规模使用。沙漠中,土耳其政 府沿幼发拉底河建立了25个集中营,70万人被不断地从一个集中营转运到另一个集中营。直到1916年4月,这些集中营最终被一个个“清扫”干净,最后的幸存者也被斩草除根。
1915到1918年间,大约有100万亚美尼亚人被杀害,这是土耳其当局筹划的种族灭绝政策的一部分。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与会各国代表强烈谴责了屠杀亚美尼亚人的罪行,迫于国际压力,土耳其法院依据其国内法缺席审判了屠杀事件的肇事者,包括前内阁部长和政党领袖,并将肇事者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土耳其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民族主义运动,结果,幸存下来的亚美尼亚人又有一大批惨遭杀害。截止到1923年,又有数十万亚美尼亚人被杀戮。 希特勒曾说过:“现在还有谁会谈起亚美尼亚人的灭绝?”
种族大屠杀之后,幸存下来的几万名亚美尼亚人来到世界各地定居,他们的后代今天依然生活得很好。1922年,大屠杀的元兇塔拉特·帕夏在柏林被大屠杀幸存者亚美尼亚人所罗门·特利里扬刺杀。1948年12月9日,联合国大会经过多年努力通过了《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以下简称《防灭公约》)。公约第一条明确规定:“缔约国确认灭绝种族行为,不论发生于平时或战时,均系国际法上的一种罪行,承允防止并惩治之。”
亚美尼亚位于外高加索南部,与土耳其东部接壤,在历史上曾被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统治。据亚美尼亚方面的史料记载,1915至1923年期间,奥斯曼帝国对亚美尼亚人实施了惨无人道的种族灭绝政策,导致150万人死亡。
亚美尼亚人提出“大屠杀”的根据是由两位着名的历史学家撰写的人称“蓝皮书”的一份报告,题目是“奥斯曼帝国时期亚美尼亚人受到的遭遇1915-1916年”。“蓝皮书”有150处引用了“大屠杀”证人的表述,称奥斯曼帝国对亚美尼亚人的镇压始于1877年的俄罗斯-奥斯曼战争之后。报告中有如下的描述:大屠杀之前,亚美尼亚男子和他们的家庭往往会接到被驱逐的命令,命令通知他们被驱逐的目的地和时间。如果有人不到规定地点的话,奥斯曼政府的安全部队就会搜查他的家,然后把他投入监狱,最后在不通知他们家属的情况下就把这名“犯人”转移到摩苏尔或者巴格达的一家监狱。被关押的这些亚美尼亚人的结局通常是几百个人一组地被用链条绑在一起,然后带到空旷地带执行大屠杀……
奥斯曼士兵在搜查亚美尼亚村庄时,还会告诉亚美尼亚妇女,如果她们和穆斯林男子结婚、改信伊斯兰教的话,就可以免遭被驱逐的命运。尽管如此,还是有数万名亚美尼亚妇女被迫踏上了迁徙之路,成千名亚美尼亚妇女在途中因饥饿、缺水和传染病而丧生。
作为“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的证据之一,当时奥斯曼帝国内政部长帕夏给迪亚巴克尔省长发的一份电报经常被引用。电报说,得知最近一段时间来,你省不加区分地对亚美尼亚和其他所有基督教徒实施大屠杀计划。情报表明,在马尔丁已经有700名亚美尼亚人和其他基督教徒在夜间被带出城外后,像羊一样遭到割喉杀害,估计目前已经有2000人死于这场屠杀。如果不迅速加以阻止,恐怕会扩大到其他地方。因此我命令:马上停止这种可能对公众舆论产生坏影响、并可能威胁到所有基督教徒生命的行为!
联合国、欧洲议会、比利时、法国、希腊和俄罗斯均承认“亚美尼亚大屠杀”事件,称这宗屠杀为“违反人性的罪行”。
联合国于1978年将事件定性为“种族灭绝”。
欧洲议会20年来也一直在提“亚美尼亚大屠杀问题”。在去年10月6日公布的“土耳其进展报告”中谈到了这一问题,希望土耳其政府就此问题与亚美尼亚达成协议,这为在土耳其加入欧盟的谈判中提出这项要求埋下伏笔。
去年12月15日,就在决定正式启动与土耳其的入盟谈判前两天,欧洲议会通过了一个谴责土耳其实施大屠杀的报告。英国、法国等国家纷纷要求土耳其政府承认对亚美尼亚人犯下的“大屠杀”史实。
其中,法国巴黎市议会一致通过一项决议,决定在巴黎市竖立一尊高6米的青铜雕像,纪念1915年“亚美尼亚大屠杀”的死难者。这项决议是在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一项关于“法国公开承认奥斯曼帝国在1915年屠杀了生活在帝国境内的150万亚美尼亚人”的决议后作出的。
国内看法 两派观点不一
塞利姆是土耳其海峡大学的老师,近15年来一直在研究奥斯曼帝国档案。他表示,当时亚美尼亚人有组织的武装反抗是事实,也没有人否认他们和俄罗斯人的合作。但另一方面,不管法律上怎么定义,“有计划的灭绝”是存在的。研究发现,那些亚美尼亚人被从这片土地上赶走,并踏上没有希望的旅途。作为一名历史学家,塞利姆认为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是一个道德责任。
对于政府提出的由土耳其、亚美尼亚两国历史学家来共同调查研究的说法,塞利姆和其他一些学者认为这其实是浪费时间。因为档案馆不是实验室,两国历史学家本来就是有倾向性的,让一方来说服另一方似乎是不太可能的。相反,双方受到的伤害可能更深。
塞利姆同时建议开放与亚美尼亚之间的边界,边界打开了,两国关系自然而然地就会正常化。
另有一派认为奥斯曼帝国历史上不存在种族屠杀一说,其代表人物是土耳其历史学会会长尤素夫教授。
尤素夫表示,亚美尼亚人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不和与冲突早在1881年就开始了,期间受到了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干涉。翻开这个时期的档案就可以发现,在阿纳托利亚东部的亚美尼亚人在俄罗斯人的支持下,对穆斯林村庄发动了袭击,其后又开始了大规模的起义。
面对这种情况,奥期曼帝国决定把亚美尼亚人驱逐到其他地方。尤素夫教授称,开始时,新教徒、天主教徒、寡妇和儿童不在被驱逐之列。南部阿达纳市的2.5万名亚美尼亚人只有1.7万人被驱逐,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历史上并不存在“亚美尼亚大屠杀”。至于迁徙过程中的死亡现象,尤素夫把它归咎于疾病,称有20万人死于疾病。
主动出击 强硬策略进行“全球斗争”
1923年推翻奥斯曼帝国后成立的土耳其共和国,一直坚决否认“大屠杀”一词,指称当时处于种族动乱时期,双方互有伤亡。土耳其方面还表示奥斯曼帝国也留有官方文献,证明在1916—1917年间,土耳其人也遭到亚美尼亚人屠杀,死亡人数在50万人左右,因此拒绝向亚美尼亚政府及人民道歉。
当来自美国、欧盟等方面的压力加大时,土耳其决定主动出击,采取强硬的新策略。
土耳其大国民议会4月13日发表声明认为,一些外国议会怀着政治目的对有关奥斯曼帝国亚美尼亚族人有争议的历史问题作出决定(通过“亚美尼亚大屠杀”法案),是对一个事实尚未弄清的历史问题作出决定,这是不公正的。
土耳其议会在即将递交给英国议会的信中,要求英国议会宣布“蓝皮书”只是一个宣传材料,不能作为历史资料。这封信将在土耳其大国民议会所有550名议员签名后递交给英国议会。
土耳其总参谋部也宣布,将向公众公开所拥有的近1000个文件。这些文件有奥斯曼语、土耳其语和英语3种语言,主要包括1914―1918年期间奥斯曼帝国政府部门之间的一些文书往来。
另外,土耳其副总理兼外长居尔也在4月13日举行的议会会议上发表讲话称,土耳其将采取新策略进行“全球斗争”,还历史以真相。“历史不会原谅那些在‘亚美尼亚大屠杀’问题上毫无根据地谴责土耳其的人。”
而就在土耳其大国民议会举行会议的当天,亚美尼亚外长奥斯卡尼扬发表讲话指出,在“种族灭绝日”90周年之际,土耳其本应该更加慎重的,但它却采取了反击态度。他说,土耳其不仅想单独篡改历史,还想把它灌输给其他国家。
与两国政府针锋相对的态度所不同,土耳其和亚美尼亚两国人民却希望尽早解决问题,发展两国关系。据一项民意调查显示,50.9%的土耳其人和62.7%的亚美尼亚人都希望两国开放边境。
新华网苏黎世10月10日电(记者 刘国远)亚美尼亚外长纳尔班江和土耳其外长达乌特奥卢10日在苏黎世签署了关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并实现双边关系正常化的协定。
双方签署的协定为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和开放封闭多年的共同边界确定了时间表。按照协定,两国还将建立一个共同委员会来调查和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的“亚美尼亚大屠杀”事件。不过,协定还须经过双方议会的批准才能生效。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法国外长库什内、欧盟负责安全和外交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等专程前来参加这次被认为是“历史性的”签字仪式。
亚美尼亚自1991年独立以来一直没有和土耳其建立正常外交关系。双方主要在所谓的“亚美尼亚大屠杀”事件上存在分歧。“亚美尼亚大屠杀”是指1915年至1917年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150万亚美尼亚人死亡的事件。土耳其历届政府均否认这是大屠杀事件。另外,在亚美尼亚同阿塞拜疆的领土争端中,土耳其一直站在阿塞拜疆一边。土耳其还于1993年关闭了与亚美尼亚的边界,以示对阿塞拜疆的支持。
在瑞士调解下,亚土两国于8月31日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将开始为建立外交关系而进行政治磋商。
同题报道: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段秀杰):土耳其外长达乌特奥卢和亚美尼亚外长纳尔班江10日晚在瑞士经济中心苏黎世签署有关实现双边关系正常化的和平协议,这意味着两国间将结束持续近一个世纪的敌对关系。
当晚签署的和平协议包括两个协议,根据第一个协议两国将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实现关系正常化,并在协议经本国议会批准生效后两个月内开放共同边境;根据第二个协议两国将成立由历史学家组成的国际委员会,共同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发生的所谓“亚美尼亚大屠杀”事件。
协议签字仪式由瑞士外交部长卡尔米-雷伊(女)主持,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女)、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法国外长库什内以及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事务高级代表索拉纳均出席了仪式。
由于在所谓“亚美尼亚大屠杀”问题上存在分歧,土亚两国一直没有建立正常外交关系。2008年7月以来,两国就改善关系问题在瑞士举行多轮秘密谈判。今年下半年,这一谈判取得突破,两国最终决定于本月10日在瑞士签署和平协议。
D. 一战时,土耳其有没有屠杀过亚美尼亚
是的1915年6月17日 土耳其屠杀大批亚美尼亚人 许多亚美尼亚的家庭逃离土耳其 在一艘法国的巡洋舰上避难
1915年6月17日。“今天清白的人明天就可能犯罪。”土耳其内政部长塔拉特-帕夏批准可随意“放逐”亚美尼亚人。
土耳其人大多数为穆斯林教徒,信奉基督教的亚美尼亚人只占人口的少数。如果亚美尼亚人面临的命运真的仅仅是被放逐的痛苦,他们倒可以谢天谢地。可事实上,亚美尼亚人是被赶到一个隐秘的地点,迅即遭到杀害。
这天,德国驻君士坦丁堡大使向国内发回一份电报,描述了土耳其的策略。
他在电报中写到:“奥斯曼法庭借这次战争之机,将国内敌人--基督教徒置于死地。”军队围捕“叛逆”的亚美尼亚人,把他们赶上大篷车,运到北部沙漠深处的荒野,在那里将他们枪杀。
亚美尼亚人已经当了几个世纪的替罪羊。19世纪90年代,30万亚美尼亚人被屠杀。1914年1月,土耳其军队中的成百名亚美尼亚人被指控有间谍行动,被解除武装,处决。 大屠杀
A、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彻底的被肢解。其占领领土纷纷独立。1915年至1918年间,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土耳其政府因为害怕其国内的西亚美尼亚人叛乱,而有计划的对150万的亚美尼亚人进行了屠杀。现在,土耳其境内已经没有亚美尼亚人了。确实杀光了。
B、土耳其——纳粹德国的先师。人们都知道纳粹的暴行,却不知他们很多东西是从土耳其学来的。其中包括:集体屠杀的种族灭绝、建立集中营、以及用闷罐火车运输等残忍手段都是土耳其人的发明和首创。
E. 有关亚美尼亚大屠杀的问题
亚美尼亚大屠杀
1915年4月24日傍晚,在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数百名亚美尼亚社会领导人被政 府围捕并杀害,这一事件是对亚美尼亚种族实施大规模屠杀的前兆。接下来发生的惨剧,是20世纪第一起灭绝种族的大屠杀。据亚美尼亚方面的史料记载,1915年至1923年期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亚美尼亚人实施了惨无人道的种族灭绝政策,导致150万亚美尼亚人死亡。
19世纪中期,曾经盛极一时的奥斯曼帝国气数将尽。奥斯曼帝国把国家分裂归咎于亚美尼亚等民族与外部势力勾结,决定“攘外必先安内”。一战时任土耳其内政部长的塔拉特·帕夏说:“要一劳永逸地解决亚美尼亚问题,就必须从肉体上消灭亚美尼亚这个种族。” 1914年,奥斯曼帝国主动与德国结盟,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的一员。战争期间,德国向土耳其提供了军事援助。土耳其人在战争中要与基督教国家俄国交战,由于担心国内信奉基督教的亚美尼亚人会揭竿而起,站在敌人一边,青年土耳其党领导人制定了一项灭绝人性的屠杀亚美尼亚人的残暴计划。
1915年初,奥斯曼土耳其政 府开始逐步清除国家军队里的亚美尼亚人,发配他们去当筑路工或苦力,直到劳累而死,甚至被枪杀。一些亚美尼亚人还被迫在临死前自掘坟墓。 1915年4月24日傍晚,政 府开始实施下一步计划:杀害居住在伊斯坦布尔的亚美尼亚政治、文化精英。因为这些人很可能是反种族灭绝运动的组织者。 截至1915年5月,这一地区亚美尼亚男性人口已经被消灭殆尽。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政 府下令将所有亚美尼亚人驱逐出境。事实上,“驱逐”只是一个相对好听的借口。在这次事件中,成千上万名妇女、儿童和老人被迫离开家园,徒步跋涉数百英里。一路上,很多人由于疾病和饥渴横尸荒野,其他人则被军队组织的“屠宰营”残忍杀害。年轻的亚美尼亚妇女被卖到土耳其人家里做奴役,更多的亚美尼亚人在这场暴行中被吊死、枪杀,甚至烧死。无数婴儿被活活摔死,年龄大一些的儿童则被毒死,连教堂也被夷为平地。少数逃过一劫的亚美尼亚人来到了叙利亚北部,被送进肮脏的难民营,随后又被发配到沙漠,干渴而死。
1915年5月底,土耳其中央下令将全部亚美尼亚族裔“押运”到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沙漠地带。流亡者中的妇女或低龄儿童被掠为奴隶,其余的在历经劫掠、屠戮之后,抵达叙利亚时已不足原先数目的20%。而在那里等待他们的依然是无止境的饥饿、疾病和劳碌。两个月后,同样的命运也落在土耳其西部省份的亚美尼亚人头上,他们的遭遇与东部的亚美尼亚人一模一样:精英人物先被斩杀,残余人口又被强掳。而且,在押运过程中,闷罐车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被大规模使用。沙漠中,土耳其政 府沿幼发拉底河建立了25个集中营,70万人被不断地从一个集中营转运到另一个集中营。直到1916年4月,这些集中营最终被一个个“清扫”干净,最后的幸存者也被斩草除根。
1915到1918年间,大约有100万亚美尼亚人被杀害,这是土耳其当局筹划的种族灭绝政策的一部分。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与会各国代表强烈谴责了屠杀亚美尼亚人的罪行,迫于国际压力,土耳其法院依据其国内法缺席审判了屠杀事件的肇事者,包括前内阁部长和政党领袖,并将肇事者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土耳其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民族主义运动,结果,幸存下来的亚美尼亚人又有一大批惨遭杀害。截止到1923年,又有数十万亚美尼亚人被杀戮。 希特勒曾说过:“现在还有谁会谈起亚美尼亚人的灭绝?”
种族大屠杀之后,幸存下来的几万名亚美尼亚人来到世界各地定居,他们的后代今天依然生活得很好。1922年,大屠杀的元兇塔拉特·帕夏在柏林被大屠杀幸存者亚美尼亚人所罗门·特利里扬刺杀。1948年12月9日,联合国大会经过多年努力通过了《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以下简称《防灭公约》)。公约第一条明确规定:“缔约国确认灭绝种族行为,不论发生于平时或战时,均系国际法上的一种罪行,承允防止并惩治之。”
F. 近几年塞浦路斯和谈重要进程
塞浦路斯分裂近30年来,联合国及国际社会一直在调解斡旋,促使希腊族和土耳其族领导人举行和谈。1997年,时断时续的希、土两族领导人直接会谈因塞浦路斯政府提出加入欧盟的申请再次中断。 1999年12月,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建议下,塞浦路斯总统、希腊族领导人克莱里季斯和土耳其族领导人登克塔什在纽约举行了首轮“近距离间接谈判”。 2000年1月,土耳其族领导人登克塔什发表声明,重申在塞浦路斯建立由“两个主权国家”组成的邦联的立场。1998年8月,登克塔什曾建议建立邦联,作为永久解决塞问题的途径,但遭到希族的拒绝。 2000年2月,克莱里季斯和登克塔什在日内瓦再次进行“近距离间接谈判”。此后,双方又举行过三轮间接谈判,就塞浦路斯的权力分配、安全局势、领土和财产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同年11月,间接谈判因登克塔什退出而中断。登克塔什坚持认为,“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必须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2002年1月,在联合国斡旋下,两族领导人开始直接谈判。至8月27日,双方共举行了6轮直接会谈。希族方面希望塞岛建立拥有单一主权的统一国家;土族方面坚持两族各自建立主权平等的国家。由于双方分歧严重,谈判未能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同年11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向各有关方面提出全面解决塞浦路斯问题的新方案。安南建议塞浦路斯仿照瑞士联邦的模式,建立由“希族州”和“土族州”平等组成的“共同国家”政府。土族方面对此表示拒绝。 2003年3月,应安南的邀请,塞浦路斯总统、希腊族领导人帕帕佐普洛斯和土耳其族领导人登克塔什在海牙举行三方会谈,但由于希土两族在土地和移民问题上分歧太大,会谈以失败告终。 2004年2月,在安南的调解下,帕帕佐普洛斯与登克塔什以安南的方案为基础在尼科西亚开始新一轮统一谈判,但谈判没有取得预期结果。同年3月24日,塞浦路斯统一问题第二阶段会谈举行。3月29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瑞士比根斯托克向正举行塞浦路斯统一会谈的四方正式提交了紧急修改后的塞岛统一新方案。这是安南自2002年底首次提出关于塞岛统一方案以来的第4个版本。31日夜安南宣布,联合国塞浦路斯统一方案的最终版本将于4月24日付诸塞岛两族全民公决。 方案要点 2004年4月24日,塞浦路斯希腊族和土耳其族就安南关于塞岛统一方案同时举行全民公决。虽然土族支持安南的方案,但希族以绝对多数反对该方案,因而使安南的方案无效。>> 2006年7月,塞浦路斯希土两族领导人在尼科西亚举行会谈,同意成立技术委员会和工作小组,前者负责处理两族间的日常问题,后者则为解决塞岛统一问题进行实质性铺垫,但这种机制至今没有取得重大的进展。 2007年9月5日,塞浦路斯总统、希腊族领导人帕帕佐普洛斯和土耳其族领导人塔拉特举行一年多来的首次直接会谈。会谈未能取得任何突破,双方在会晤后都指责对方应对塞岛统一进程停滞不前负责 。 2008年3月21日,塞浦路斯希腊族和土耳其族两族领导人同意重启塞岛统一谈判进程。 2008年7月1日,塞浦路斯希腊族和土耳其族领导人在首都尼科西亚的联合国缓冲区内举行会谈,双方就未来南北重新统一后的国家主权和国籍这两个关键问题达成原则共识, 2008年7月25日,塞浦路斯希腊族和土耳其族领导人在首都尼科西亚举行会谈。这是双方2008年3月以来举行的第4次会晤。双方同意在9月3日就未来南北重新统一开启全面和平谈判。 2008年9月3日,塞浦路斯希腊族和土耳其族领导人在尼科西亚就塞浦路斯未来南北重新统一问题举行和平谈判,双方表示希望尽快解决这一问题。9月11日,塞浦路斯希腊族和土耳其族领导人在首都尼科西亚的联合国缓冲区内举行实质性的统一谈判。 2008年10月10日,塞浦路斯希腊族和土耳其族领导人在首都尼科西亚的联合国缓冲区内继续举行统一谈判。双方同意加快和谈进度,今后每周会面一次。 2009年4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塞浦路斯问题发表主席声明,对塞浦路斯统一谈判迄今取得的进展以及塞浦路斯希腊族和土耳其族领导人的联合声明表示欢迎,呼吁双方领导人抓住机遇全面解决统一问题。 2009年8月6日,塞浦路斯总统、希腊族领导人赫里斯托菲亚斯和土耳其族领导人塔拉特在联合国缓冲区进行了首轮和谈的最后一次谈判。联合国秘书长塞浦路斯问题特使唐纳认为,双方经过总共40次会晤,谈判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从9月3日起,双方将进入第二轮谈判,就关键议题进行深入的谈判。 2009年9月10日,塞浦路斯总统、希腊族领导人赫里斯托菲亚斯和土耳其族领导人塔拉特在联合国缓冲区开始第二轮和谈的首次谈判,重点就未来联邦政体下总统和副总统的产生进行了磋商。 2009年11月10日,联合国驻塞机构发言人发表声明说,英国提出愿意放弃在塞“主权军事基地”的近半领土,以促使塞岛希腊族和土耳其族双方尽快达成统一协议。但条件是两族领导人通过谈判找到全面解决塞浦路斯问题的方案,并得到两族大多数民众的同意和双方的正式批准。 塞岛两族领导人从2008年9月重启和谈进程,虽然在未来统一国家的大致架构等议题上达成一定共识,但在两族房地产处置、是否继续保留土耳其、希腊和英国的“保护国”地位和北
G. 柏林大屠杀作文
赞美秋天作文
赞美秋天
有人赞美春天,因为刚刚经历了寒冬,觉察到了那勃勃的生机与温暖
而轻柔的春风,便心生感慨;有人赞美冬天,那是因为他想推陈出新,写出冬
的顽强与希望;夏日如火,少有闲人去赞美单纯的夏,即使其确有其佳质;我
始终如一地赞美那饱受称颂的秋,即使它被赞美得太多太多。
有人说,秋是金
黄色的,代表了丰收与成功,满载着欣喜的硕果,累累地挂在枝头;正如我所
言,秋是乌金色的,代表了抛弃与失败,承负着赎罪的失败之果,不堪重负。
我曾一度这样认为秋天如此的美好,万物都因秋的到来而欣喜。这欣喜不同于
万物迎接春天时的希望之喜,也不同于欢迎夏天时的耕耘之喜,那是一种伟大
而悲壮,凄凉而博大,集四季与一体的牺牲之喜!在此之前,我曾认为秋天真
美,美得令云彩倾倒美得令万物招摇,在夕阳的余晖中跳着火红色的舞蹈。舞
姿轻盈而摇曳,每一次步伐,都会带起一波金色的麦浪;每一次伸手,惊起天
边夺目的红霞;每一次微笑,令万物如痴如醉。枫树用高昂的红鼓出干厂舞曲,
用身上的火焰连接着天地,让天地的金色成了火红色。炽热!燃烧!毁灭!这
是秋用生命舞出的舞蹈!
红色缓缓退去,夜色浮了上来,这一舞,舞尽了天地
间所有的绿色,舞尽了所有生物残存的生命,然后缓缓凋零,归落尘土。他们
没有死,到了来年的春天,他们还会散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他们不后悔,他
们愿意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秋而绝不后悔。那是一种超越宗教的一种炽烈的伟
大信仰,我相信了神灵的存在并不是一切的绝色都消失了,看吧,那是松与柏,
他们仰望着秋的背影,他们还不能死去,他们是秋忠实的守卫,来年,他们要
恭候秋的到来,所以,有了这等顽强的信念,还有什么能阻挡他们呢,舞蹈不
行,冬天更不行!
地球亚洲东部中国南方一个黄石小镇上,我曾亲眼目睹了一
朵花的生死全程。花很不,也很脆弱,顽强地挺过了春与夏,却被秋所终结,
那可恶而自私的秋!连一朵小花也不放过,拉着它参加自己笼罩世界的舞会,
仅因为一场舞蹈,却要献出自己卑微但美丽的生命。普天之下,有多少像它这
样无知而弱小的生命葬生于秋的手中,多么残忍而恶毒的秋!我开始厌恶它了。
不经意间,我听见了父亲的话语,他对同事言道:没什么可丧气的,振作起来,
你的失败是你认为值得的,又有什么好惋息的,毕竟你收获了更多啊。我猛的
一怔,是啊,说不定它是快乐的,它们都甘愿为这场舞蹈献出生命,那花朵残
存的笑意,让人明白秋的伟大与浩渺。火红的颜色与灰黑色交融,那沉着绚丽
的乌金色,像玄铁一般释放着耀眼的光芒。是秋,用舞蹈让他们展现了自己生
命中最后的辉煌!
此时此刻,我终于明白了:秋带走的是痛苦,留下的是希望!
H. 我记得我以前看过,某个国家骗中东地区的某个民族(好像是库尔德人),去高加索地区,结果全被杀了
应该并不是库尔德人,而是亚美尼亚大屠杀。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奥斯曼帝国加入以德国和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向协约国宣战,但战局并不顺利,而且国内政治、民族问题因为战争失利而激化,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奥斯曼帝国把这归咎于亚美尼亚等民族与外部势力勾结,决定“攘外必先安内”。一战时任奥斯曼帝国内政部长的塔拉特·帕夏说:“要一劳永逸地解决亚美尼亚问题,就必须从肉体上消灭亚美尼亚这个种族。”
奥斯曼帝国首先将目标对准了亚美尼亚的文化精英。1915年4月24日,650多名亚美尼亚知识分子和显要人物被逮捕,然后被处决。接着军队中的亚美尼亚裔军人被甄别、隔离、处决。与此同时,奥斯曼帝国对土耳其东部诸省进行了扫荡。截至1915年5月,该地区的亚美尼亚男性已经被消灭殆尽。行动随即进入第二阶段:同年5月底,奥斯曼帝国下令将全部亚美尼亚族裔“押运”到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沙漠地带。流亡者中那些有姿色的妇女或低龄儿童被掠为奴隶,其余的在历经劫掠、奸淫、屠戮之后,抵达叙利亚时已不足原先数目的20%。而在那里等待他们的依然是无止境的饥饿、疾病和劳碌。同样的命运也落在土耳其西部省份的亚美尼亚人头上:精英人物先被斩杀,剩余人口又被强掳。而且,在押运过程中,闷罐车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被大规模使用。沙漠中,土耳其政府沿幼发拉底河建立了25个集中营,70万人被不断地从一个集中营转运到另一个集中营。直到1916年4月,这些集中营最终被一个个“清扫”干净。
I. 1974年塞浦路斯希土两族的残杀
1974年7月20日
土耳其军队侵入塞浦路斯
在塞浦路斯总统马卡里奥斯被希腊族的塞浦路斯进步党领袖、持极端观点的尼科斯-桑普斯推翻之后,地中海东部区域的局势急剧紧张起来。土耳其总理布伦特-埃塞维特宣称,希腊军队正在帮助巩固塞浦路斯的新政权。
1974年7月20日拂晓,土耳其军队侵入塞浦路斯,造成了重大的国际危机。激战持续了两天,土耳其出动了约3万人的军队。战斗结束后,土耳其人控制了塞首都尼科西亚和海岸之间的三角地带。成千上万的居民在英国皇家空军和海军的帮助下撤离了这一地区。
事隔仅几天,桑普森辞职,由温和派的格拉夫科斯-克莱里得斯取而代之。同时,在日内瓦开始了和平谈判。
有关于塞浦路斯希族和土族冲突
Posted: 2006-11-10 13:29
2005年4月17日,塞浦路斯土耳其族控制区的共和土族党领导人塔拉特在举行的大选中,以压倒多数票胜出,当选“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总统。次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发表声明,对大选结果表示欢迎,并呼吁塞浦路斯希、土两族能够和平解决塞浦路斯问题。而在2004年4月,塞浦路斯的希、土两族就安南提出的统一方案进行公决,结果因为希族的反对而未获通过。希望2005年塔拉特的当选能给塞浦路斯的和平带来一线曙光,塞浦路斯希族与土族之间的冲突也会早日消除。
塞浦路斯,位于地中海东北部、扼亚、非、欧三洲海上交通要冲,是地中海第三大岛。它本应是一个平和、宁静的小岛,却在若干年的历史中饱经战争和动荡,直到今天岛上的希、土两族的矛盾仍未解决。本文将从塞浦路斯的历史谈起,逐步探究塞浦路斯希族和土族冲突的由来。
注:历史部分省略,主要谈的是希腊和土耳其在塞岛问题中的作用和影响。
1960年8月,塞浦路斯宣布独立并成立塞浦路斯共和国,希、土两族组成联合政府。塞浦路斯宪法规定,总统由希族人担任、副总统由土族人担任,总统、副总统均享有否决权,希、土两族在军队中的人数比例为6:4等。塞浦路斯虽然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但希、土两族矛盾并未化解。
1963年底,希、土两族因制宪问题发生严重的流血冲突。冲突中,希腊和土耳其两国分别支持塞岛的希族和土族。1974年7月,希腊军人政权在塞浦路斯策动政变,推翻马卡里奥斯政权。随后,土耳其以保护岛上土族居民为由,以“保证国”身份出兵塞岛。塞浦路斯的希、土两族联合政府解体。北方希族人南迁,南部土族人北移。从此,希族人聚居南方,拥有全国领土的62%,土族人控制北方,拥有全国领土的38%,双方在岛屿中部由东向西划出一条狭窄的无人地带,被称为“绿线”,由希、土两族和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分段设卡,塞岛从此南北分裂。“绿线”东起法马古斯塔,西至莫尔富,横贯全岛,并穿越首都尼科西亚,全长200多公里,地域面积约占全岛总面积的3%,由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控制。
1975年2月,土族宣布建立“塞浦路斯土族邦”。1983年又宣布成立“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由此塞浦路斯形成南部是得到国际社会承认的塞浦路斯共和国,北部是只得到土耳其一国承认的“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从那时以来,土耳其在塞岛北部一直驻扎着一支约3.5万人的军队。塞浦路斯和希腊于1993年签署一项共同防务协议,希腊将在塞浦路斯遭受土耳其进攻时向塞提供海陆空军事支援。
为结束塞浦路斯的分裂状态,近30年来,联合国和国际社会不断斡旋,促使希、土两族领导人谈判。1964年至今,联合国安理会在塞派驻维和部队,任务是在两族之间的缓冲区内协助维持安定并恢复正常秩序。自1968年以来,联合国秘书长及其特别代表在两族间进行了一系列调解工作,两族领导人也多次举行直接或间接会谈,但终因双方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立场差距甚远或严重对立,而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目前两族的主要分歧涉及领土调整。
1998年8月,土族领导人建议在塞浦路斯建立由“两个主权国家”组成的邦联,作为永久解决塞岛问题的途径。但这一建议遭到希族方面的拒绝。2002年11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又提出了塞浦路斯建立由“希族州”和“土族州”平等组成的“共同国家”政府的建议,希望以此解决28年前遗留下的问题。两年后,2004年4月24日,塞浦路斯希腊族和土耳其族就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塞岛统一方案同时举行了全民公决。两族的表决结果截然相反:土族以64.91%的高支持率通过了该方案,而希族却以75.83%的压倒多数予以否决。根据规定,希、土两族中只要有一方反对,安南方案就无效。希、土两族对安南的最后方案存在很大争议,特别是希族对该方案强烈不满,认为它仅仅满足了土族的要求,但没有满足希族的起码要求。可见,尽管联合国多次出面斡旋,塞岛的和平之路却依旧崎岖坎坷。
塞岛的民族问题是一个典型的跨界民族问题。塞岛上的希腊族和土耳其族均是海上跨界民族,换言之,塞岛上的希族是跨希腊和塞浦路斯两国的希腊族的跨界体,土族则是跨土耳其和塞浦路斯两国的土耳其族的跨界体,而且两个跨界民族的主体均在塞岛之外。因此,解决塞岛矛盾,实质是解决两个跨界民族之间的矛盾。
塞岛问题是涉及到三国四方的问题,包括土耳其、希腊、塞岛的希腊族和土耳其族。事实上,希腊和土耳其两国各自支持塞岛的希腊族和土耳其族,希土两族的冲突,也随着希土两国的关系改变而改变。由希族控制塞浦路斯政府与希腊关系密切。由于历史原因,希族一直保持着希腊人的语言、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塞浦路斯政府也一直把同希腊的关系放在外交政策的首位。在经济方面,希腊每年向塞政府提供2000万美元的财政援助。在军事上,希腊在塞浦路斯希族控制区驻扎万余人的部队。同样作为保证国的希腊和土耳其,希腊坚决支持塞浦路斯希族塞统一问题的立场,而土耳其则支持土族代表登克塔什关于解决塞岛问题的主张。土耳其是国际上唯一承认“北塞浦路斯共和国”的国家。在北部土族地区驻守军队3.5万人,并且每年提供给土族一半的财政费用。1996年,土耳其总统曾称,塞岛问题是土耳其的民族问题,“北塞共和国”一定要与土耳其合并,才能找到解决塞岛问题的办法。不言而喻,土耳其就是塞土族的坚强的后盾。因此塞岛问题和希土两国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希腊和土耳其之间的关系一直牵制着塞岛的和平统一进程。而在众多矛盾中,最突出的就是两国在对塞浦路斯政府加入欧盟的态度决然不同。塞浦路斯历来认为自己是欧洲的一部分,欧盟也是塞浦路斯政府的最大贸易伙伴,因此塞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同欧盟的关系。1987年10月,塞政府同欧盟签署海关协议,成为第一个与欧盟签订关税同盟的非欧盟成员国。1990年,欧盟驻塞大使到任。同年,塞政府正式申请加入欧盟。但是,塞浦路斯土族和土耳其坚决反对此行动,他们认为在塞岛问题解决之前,塞浦路斯不能加入欧盟,而是塞政府必须在土耳其成为欧盟成员国后才能加入欧盟。“入盟”,在希腊和塞浦路斯希族看来,是解决塞岛问题的“催化剂”。他们拒绝将塞岛的统一问题的解决作为“入盟”的前提条件。塞岛的矛盾也随着塞政府入盟步骤的加快而激化。希腊是土耳其迈进欧盟大门的重大障碍。因此说,塞岛问题是希土两国矛盾的延伸,这两个国家的矛盾不能改善,那么塞岛的统一问题也就是遥遥无期了。
时至今日,联合国的参与,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塞岛的和平进程。联合国根据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意见,提出了解决塞岛问题的新建议,强调撇开领土、难民和联邦宪法等重大问题,把突破重点放在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上,建立信任措施。在联合国主持斡旋下,今后的塞浦路斯的民族问题能否成功的得到解决,除了要取决于希土两国以及其他相关国家的真诚合作外,最重要的还是希、土两族之间能否以诚恳的态度面对矛盾和分歧,在妥协中谋发展,在发展中寻求解决问题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