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打了什么战役
A.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被瓦解的决定性战争是什么
公元1402年7月2日日,两军在安卡拉战役中苦战一天,巴耶札德战败,与其子一起被俘。骄横成性、不可一世的巴耶札德不肯认输,对铁木尔骂不绝口,遭致杀身之祸。树倒猢狲散,消息传来,被土耳其军队征服的各个国家纷纷起义,脱离巴耶札德的统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迅即瓦解。
B. 土耳其曾经发动“橄榄枝行动”,在收复阿夫林的战役中,表现如何
土耳其军队在橄榄枝行动中的表现可圈可点,采取了着名的农村包围城市战术,通过极快的速度收复了阿夫林,这次行动极大的减弱了库尔德的武装力量,其意义不言而喻。
土耳其在发动橄榄枝行动前,各方都不看好土耳其的此次行动,认为土耳其军队这次行动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在各方的认知里,库尔德武装力量背后是美国,仅凭借土耳其军队的军事实力,是无法对库尔德武装进行抗衡的。而且这个评价是有前车之鉴的,土耳其在与库尔德以往的作战中并没有取得很大的胜利。
此次土耳其行动的胜利,其意义可谓是影响深远,不仅为叙利亚的国内战况赢得了短暂的休息,同时展现了自己的国力还是很强盛的。
C. 二战时期的土耳其
他开始是中立的,后来倾向于同盟国了
当时隆美尔入侵埃及时一直希望土耳其的炮群象英军舰队开火,如果真是那样英军本来就不妙的处境将更糟糕了,但是土耳其一直没有这样做~~
D. 俄土战争中土耳其连战连败在历史上有哪些记载
在巴尔干战区和高加索战区,俄军也多次击败土军。英俄反土联盟崩溃之后,俄国于1807年8月与土耳其签订了停战协定,但1809年春战火重燃。俄军与阿塞拜疆民团和格鲁吉亚民团在高加索战区协同作战,将土军逐出波季和苏胡姆-卡列,同时还占领了阿哈尔卡拉基要塞。普罗佐罗夫斯基元帅率俄军8万人,在拥有140艘舰船的多瑙河区舰队的配合下强渡了多瑙河,夺取了伊萨克恰、土耳恰、巴巴达格、默钦、伊兹梅尔、布赖洛夫等要塞。
1810年5月,俄军在新任总司令卡缅斯基将军的指挥下,占领了帕扎尔吉克、锡利斯特里亚和拉兹格勒诸要塞。在9月7~8日巴蒂纳战役中,土军败北。9月,鲁舒克要塞和茹尔扎要塞的土耳其驻防军投降。1810年10月29日,俄军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夺取了洛佛奇,但很快又将其放弃;1811年2月10日以猛攻的方式再次攻克该城。
1811年初,俄国由于面临拿破仑军入侵的威胁,被迫将多瑙河集团军一部调往西部边境。兵力几乎减少一半的俄军开始由库图佐夫指挥。他在7月4日鲁舒克战役和12月5日斯洛博德泽亚地区的交战中迫使土军投降,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由于库图佐夫具备高超的外交艺术,土耳其才签订了布加勒斯特和约。和约规定比萨拉比亚和西格鲁吉亚并入俄国的版图。拿破仑在1812年卫国战争前夕失去了土耳其这一盟友。
在1806~1812年的俄土战争中,陆海军在战略上协同作战的新经验,以及夺取要塞、包围敌人的经验丰富了俄军的军事学术。
E. 东罗马哪一年败给土耳其 丧失亚洲大篇土地 这战役
1.1071年曼齐克特战役(又称曼兹科特战役)。
2.曼齐克特之战是1071年在拜占庭帝国与在西亚新崛起的突厥之间的决定性会战。此役拜占庭军惨败,其国王罗美纳斯四世甚至被突厥所俘虏。此战役后,拜占庭帝国丧失了作为优秀兵源补充地的小亚细亚地区,其军事力量遭受巨大打击,故而此战可谓是拜占庭帝国由盛转衰的一大标志。
3.1071年,土耳其人向曼兹科特(今巴尔干半岛东部)的拜占庭军队发起猛攻,拜占庭在查士丁尼皇帝时期创建的装甲骑兵在土耳其人先进的军队面前根本无能为力,在卡皮多莎城下作了战略性撤退,并在山后方布下阵势。这也等于是从根本上放弃了卡皮多莎附近的几个附属城市。当日,土耳其宣布卡皮多莎是他们的领土。土耳其的骑射手随后也控制了通往撒拉逊城的桥梁,拜占庭军队被割成两半。迫不及待想占领撒拉逊城郊金矿的土耳其人向居高临下的拜占庭弩兵大举进攻,结果损失惨重且没有成效。为了不让撒拉逊城郊的拜占庭军队重新收复失地,土耳其人炸断了通往撒拉逊城的桥梁。同时,他们把军队调到山后,用轻骑兵与拜占庭的主力骑兵对冲,骑射手在后掩护,还派出一支轻骑兵迂回到拜占庭军队的后方奇袭他们的弩兵。奇袭取得了巨大成功,拜占庭的主力骑兵失去了掩护争先恐后地向城中退去,一路自相践踏,死者不可计数。土耳其人随后开始攻城,他们用巨大的投石机发射石头砸毁了拜占庭的城墙,从而使拜占庭的几座城堡都没了屏障,便逐渐向土耳其人屈服,称臣并纳贡。土耳其取得了会战的完全胜利。
这场战役后土耳其人占领并蹂躏小亚细亚的大部分地区。而这里是拜占庭帝国最重要的谷物,牛只,马匹,和士兵的来源。虽然小亚细亚暂时又重新被拜占庭帝国占领,但重建困难重重,拜占庭军队于1176年再度惨败于土耳其人手中。1453年,君士坦丁十一世与土耳其的议和失败,在热那亚人的帮助下,土耳其的炮舰轰破了君士坦丁堡的城墙。拜占庭军队与城市共存亡,战斗到最后一刻,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殉国。
F. 英国在与土耳其,在1915年3月份,发生过什么战争
1915年英国作为协约国,土耳其作为德国的同盟国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争,战争双方伤亡近百万,最后以英国失败而告终。对一战以及今天的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具体可详查
Gallipoli Campaign,达达尼尔海峡战役。
G. 俄国土耳其历史上有什么恩怨,为什么发生那么多次战争呢
如果问起,这世界上哪个国家的人最恨俄罗斯,抛开苏联解体后独立的波罗的海三国和乌克兰,那就非土耳其莫属了。从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三百多年间,两国之间的大型战争,多达12次。
即使是今天,两国在叙利亚战场的暗中较量,也是持续不断。
那么,俄土两国间究竟有什么历史恩怨,为什么会造成今天这种水火不容的局面呢?
(叶卡捷琳娜二世女沙皇)
真正让土耳其痛不欲生的,是沙俄历史上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女沙皇。第五次俄土战争爆发后,俄军名将鲁缅采夫和苏沃洛夫大败土军,攻入克里木汗国和巴尔干,爱琴海的俄海军也大获全胜。
土耳其不得不休战求和,俄国获得了第聂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间地区和刻赤海峡,成功打通了梦寐以求的黑海出海口。
但是叶卡捷琳娜并不满足。1783年,克里木半岛、塔曼岛和库班地区也被俄国强行占有。至此,俄国得到包括黑海重要港口在内的大片海岸线,成为黑海沿岸国家。国势日衰的土耳其,只能间接承认了俄罗斯的吞并。
俄国在黑海区域的扩张,和英国的庞大殖民利益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英国希望利用土耳其,控制两个海峡,遏制俄国与其争霸。
第十次俄土战争时,俄军一直挺进到离君士坦丁堡只有12公里的地方,差点实现彼得大帝的夙愿。这次战争,不仅土耳其在整个巴尔干地区的领土被肢解独立,卡尔斯、阿尔达汉等也落入了俄国手中。
和俄国打了数百年的土耳其,慢慢沦落到墙倒众人推的境地。1911年发生意土战争,1912年发生巴尔干联盟战争。土耳其在巴尔干半岛上的广博领地,仅剩下伊斯坦布尔所在的一小块东色雷斯。
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和土耳其的凯末尔运动一拍即合。两个世仇国家出现了少有的亲密。但二战后两国关系再次走入冰点。在冷战时期,土耳其一直是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抗苏俄的最前沿阵地。
直到今天,俄罗斯还念念不忘君士坦丁堡和南方出海口的梦想,让土耳其如芒在背。这对十世之仇的冤家,围绕各自的政治利益,在叙利亚局势中,暗地里仍然摩擦不断。
H.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一战处于哪方为什么他被摧毁
土耳其的陆军亲德,而海军则是亲英,不过总体来说,德国对土耳其的影响力要比英国大得多。到了开战之前,海军大臣丘吉尔认为一旦英德开战,土耳其必然倒向德国,而自己为土耳其打造的海军战舰也会变成遏制自己在地中海作战的掣肘,因此扣押了土耳其在英国订购的战列舰“奥斯曼苏丹五世”号,划入了自己的海军作战序列,并重新命名为“阿金库尔”号战列舰。此举彻底激怒了土耳其,而德国则水顺推舟,宣布将刚刚逃命到地中海的德国海军战列巡洋舰“戈本”号“卖给”土耳其。至此,土耳其彻底倒向了同盟国,而宿敌希腊则投向了协约国。土耳其人在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中给了英国人一个狠狠的教训,直接导致海军大臣丘吉尔辞职调往法国前线,费舍尔勋爵辞去了海务大臣的职务离开了海军。随着同盟国的战败,土耳其也不免受到影响,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直接解体,欧洲数个小国在原土耳其的版图上成立,奥斯曼帝国彻底土崩瓦解
I. 土耳其打败安条克公国的战役
安条克公国(存在于1098年~1268年),亦作安提阿公国,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期欧洲封建领主在亚洲所建立的一个十字军国家。其领土包括今日之土耳其及叙利亚的各一部分,都城在西亚着名古城安条克。
1254年博希蒙德六世与亚美尼亚公主西比拉结婚,以结束两国之间长期的权力斗争;但在此时亚美尼亚较为强大,安条克则基本上成为其附庸。此时蒙古人的征服大军在旭烈兀率领下,终于来到西亚。博希蒙德六世因其岳父亚美尼亚国王的关系,与蒙古人关系融洽;他甚至率领十字军去与旭烈兀协同作战!但是在1260年,埃及马木路克将领拜巴尔在阿音札鲁特战役中打败了旭烈兀的先锋部队,把蒙古人挡在了埃及之外,不久更将他们赶出叙利亚。拜巴尔不久自立为埃及苏丹,开始致力于扫平整个叙利亚。1268年,拜巴尔终于征服安条克公国,整个北叙利亚此后均落入他的手里。1291年,随着阿克的陷落,所有十字军国家均告灭亡。而安条克亲王这个头衔则随着的黎波里伯爵一系的灭绝传给塞浦路斯国王家族,并成为不时赐予年轻王室成员的象征爵位。
J. 土耳其与俄罗斯有过几次战争都谁赢了
17-19世纪俄国与奥斯曼土耳其之间为争夺高加索、巴尔干等地进行的系列战争,其中重要的有10次。俄土战争断断续续前后共长达241年,是欧洲历史上最长的战争系列。战争的结果是俄国扩大了疆土,土耳其逐渐衰落了。
俄土战争的开始,为了争夺第聂伯河下游地区。1676年,俄国对土耳其宣战,战争持续5年未能分出胜负,于1681年签署和约,奥斯曼帝国承认沙皇俄国对第涅伯河左岸地区的统治,俄土战争第二次,1683年7月土军围困维也纳。次年奥地利、波兰和威尼斯结成反奥斯曼的“神圣同盟”,俄国加盟。战争的结局是:亚速和延伸到米乌斯河的亚速海沿岸一带归俄国,俄国获得亚速要塞。
俄土战争第三次1710年,土军北伐收复顿河河口。俄土战争爆发。1711年,沙皇彼得一世亲征普鲁特河,陷入重围。战争以俄国失败告终,被迫放弃亚速,并需拆毁亚速海沿岸的防御工事,俄土战争第四次,1735年底克里米亚鞑靼人袭击乌克兰和高加索成为了战争的借口。之后,俄国面临瑞典入侵的威胁,而盟国奥地利又退出战争。
最终战争的结果是俄军退出克里米亚半岛。最后签署的巴黎和约使俄罗斯丧失了几乎历次对土战争的成果,这也是土耳其在对俄作战中取得的唯一一次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