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哪个城市土耳其人最多
⑴ 在德国为什么土耳其人很多
主要是几个方面的原因:
1、西德经济起飞,到60年,德国失业仅18万人,却有50万份工作没人做。劳动力缺失很严重
2、柏林墙使东德人困在东德。没法补充西德劳动力。
3、所以60年德国与土耳其签订了协议,引进劳工,结果到73年有82万人引进到德国。
到现在,有280万。
⑵ 德国有多少人口
德国人口总数近8200万人(其中730万为外国人),在欧洲仅次于俄罗斯。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30人,也是欧洲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
⑶ 德国有多少土耳其人
摘自搜狐专题,德土劳工协议50周年:
二战以降,在马歇尔计划的帮助下,德国经济得到迅速恢复。上世纪60年代初,创造着“经济奇迹”的德国劳动力匮乏,开始有计划地从意大利、希腊、西班牙和土耳其招募劳工。1961年10月30日,德土两国政府签署了劳动力招聘协议,首批7000名土耳其劳工乘专列抵达慕尼黑。协议规定,土耳其工人在德工作年满两年后必须返回土耳其。第一批来德的土籍工人最大的梦想是赚够回国能买汽车买房的钱。然而,每小时2.28马克的工资与他们的“淘金梦”相距甚远,自然想多干一段时间。同时,德国雇主看到土籍劳工肯卖力气,也虚心好学,许多人很快成为熟练技工,为创造更多价值,也舍不得放他们走。因此,土籍工人的劳动许可被无限期延长。此后,大量土籍劳工的亲属来德团聚。伊斯坦布尔开往德国的专列从最初的每周两班发展到1968年后的每天一班。如今,生活在德国的250多万土耳其人中,有近60万人已取得德国国籍。
1973年,受石油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影响,联邦德国政府决定取消招聘所有外籍劳工的规定。时任总理勃兰特在政府声明中表示,德国社会要认真考虑是否到了接收外籍劳工的极限。1982年,时任德国总理科尔在他的首次政府声明中就宣告,要采取严格的移民政策,控制外国人的数量。他甚至声称,“不能让我们的国家变成移民国家”。此后,德国的外国人移民法规定变得更加严格,德国不再允许拥有双重国籍,移民必须学习德语,亲属来德家庭团聚和外国人入籍都变得更难了。
从第一批土籍劳工算起,在德国的土耳其人已经有了第四代,但他们与德国的融合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土耳其人在德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族裔群体。他们大多生活在封闭、保守的圈子里,很多土耳其人来德40年还不会讲德语。土籍劳工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当德国经济出现问题时,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往往是土籍工人。德国目前的失业率为6%,而在德土耳其人的失业率却高达19%,生活在首都柏林的土耳其人的失业率更是高达38%。由于历史原因和民族特性,德国人对外国人的包容性不强。上世纪90年代初德国的仇外情绪不断扩大,诸如“土耳其人滚回去”的标语到处可见。在莫尔恩和佐林根,曾发生针对土移民的纵火袭击案,烧死多人。
但谁也无法否认,在德的土耳其人对德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社会稳定,对德国文化的多样化发展有很大贡献。在德国,劳动强度大、又脏又累的工作几乎都由土耳其人在承担。一份官方的调查表明,如果土耳其人全部返回家乡,德国各城市的城市清洁、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都将瘫痪。土耳其人在德国开设了5万家中小企业,每年向德国财政上交的税款高达40亿欧元。对德国社会生产总值的贡献达400多亿欧元。德国总理默克尔日前在“德国―土耳其招聘(劳工)协议”签署50周年举行的庆祝活动上也强调说,土耳其劳工对德国的福祉作出了贡献,并成为了这个国家的一部分。
⑷ 德国很多土耳其人吗
是的,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很多土耳其人去了德国法国
⑸ 德国的国土面积,人口
截至2020年1月,德国的国土面积是357376平方公里,人口是8288万。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毗奥地利、瑞士,西界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陆地边界全长3757公里,海岸线长2389公里。
德国面积居欧盟第四,人口是欧盟人口最多的国家,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231人,是欧洲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主要是德意志人,有少数丹麦人和索布族人。外籍人口1062.39万,占人口总数的12.8%,其中土耳其人最多,约148.35万。
(5)德国哪个城市土耳其人最多扩展阅读
德国的历史沿革:
公元962年建立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1871年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年建立魏玛共和国。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被美、英、法、苏四国占领。
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翌年5月23日,合并后的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7日,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
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民主德国的宪法、人民议院、政府自动取消,原14个专区为适应联邦德国建制改为5个州,并入了联邦德国,分裂40多年的两个德国重新统一。
⑹ 德国到底是怎么搞到那么多土耳其裔球员的
二战后的西德在经济复兴和腾飞时期,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引入外劳(Gastarbeiter),当时人数最多的就是土耳其人。这些人来了以后,陆陆续续整个家族都移民到了德国。几十年下来后,现在德国有的地方土耳其人比德国人都多了,很多土耳其裔德国人已经是在德国出生的第四代了。
⑺ PIEASE介绍德国的大城市,详细一点的!
柏林(德语:Berlin),德国首都, 也是德国最大的城市,现有居民约340万。柏林位于德国东北部,四面被勃兰登堡州环绕。施普雷河和哈维尔河流经该市。柏林市也是德国十六个联邦州之一,因此也称为柏林州,和汉堡、不来梅三个城市同为德国的城市州。
地理
柏林市处于德国东北部的低地平原上。平均海拔在70米以下。地层属于沙质,施普雷河和大量湖泊、运河点缀其间,为柏林提供了丰富的地下水,同时也使柏林地区森林茂盛。
柏林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是西欧的暖湿气团使其冬季气候比较温暖。夏季则凉爽宜人,全年雨量分配平均。
气候
柏林的腹地被森林和大量湖泊所覆盖(哈维尔河)
柏林的腹地被森林和大量湖泊所覆盖(哈维尔河)
按照柯本气候分类法柏林是温带/湿润气候(Cfb)。柏林达雷姆(位于施特格利茨-策伦多夫区)的年平均温度是9.4°C(48.9°F),而年平均降水量为578毫米(22.8 英寸).
柏林原来分为23个区。2001年1月,柏林实施行政改革,把23个区合并为12个区(Bezirke)。每一个区再细分成为分区(Stadtteile),代表着传统的都市化地方。在行政改革以后,地方政府之间的重组仍然不断。现时,整个柏林的12区合共有96个地方政府,而每个地方政府亦再由数个街道(Kiez)组成。
柏林12区都有各自的区议会(Bezirksamt),有五位评议员(Bezirksstadträte)及一位区长(Bezirksbürgermeister)。区议会成员由区大会(Bezirksverordnetenversammlung)经选举产生。不过,柏林市的区并不是独立的都市,因为区政府的权力有限,而且隶属于柏林的参议员。各区的区长合组成为区长议会,并由柏林市的市长领导,向柏林参议员提供意见。
分区并没有各自的政府。
柏林的工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大多是东德时期遗留下来的落后企业。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加工、食品、日用消费品生产。德国政府对东柏林的企业采取政府拨款、低息贷款、税收优惠等政策。西柏林是一个消费城市,长期依赖来自西德的大规模投资。统一后的柏林立足于发展为商业、金融和服务业为主,辅以手工制造业和食品等轻工业的城市。
据最新统数据统计,柏林总人口共有3,405,259人。
柏林拥有众多的歌剧院、剧院和乐团。同时还有大量的电影院、夜总会和舞厅。
* 德意志歌剧院(Deutsche Oper Berlin)
* 国家歌剧院(Deutsche Staatsoper)
* 轻歌剧院(Komische Oper)
* 柏林剧团(Berliner Ensemble)
* 柏林剧场(Schauspielhaus Berlin)
* 柏林爱乐乐团(Berliner Philharmoniker)
柏林体育运动队列表:
* 柏林赫塔足球俱乐部 (德甲足球联赛)
柏林曾经在1936年成功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
柏林拥有发达的地铁系统,柏林地铁共有336个车站,而柏林也拥有世界上历史最久的有轨电车系统之一,拥有398个车站。
柏林有3个商用机场——泰格尔国际机场(TXL),坦佩霍夫国际机场(THF)以及舍奈费尔德国际机场(SXF)。在2007年,三个机场共接待了超过2,000万旅客,航班可到达世界上的173个目的地。目前,坦佩尔霍夫机场仅处理国内短程航班,并计划在2008年内关闭。同时舍奈费尔德机场已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扩建,至2012年,柏林所有的商用航班都会转移至该机场,而届时泰格尔机场也将永久关闭。
柏林着名景点与旅游、交通聚集点见下:
* 柏林中央车站
* 博物馆岛
* 德国总理府
* 德国科技博物馆
* 德国国家博物馆
* 国会大厦
* 勃兰登堡门
* 6月17日大街
* 菩提树下大街
* 查理检查站
* 柏林电视塔
* 波茨坦广场
* 御林广场
* 圣赫德韦格大教堂
* 柏林大教堂
* 尼古拉小区
* 亚历山大广场
* 柏林动物园
* 选帝侯大街
* 夏洛滕堡宫
*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 东柏林
* 西柏林
柏林有四个比较着名的大学:
* 柏林自由大学
* 洪堡大学
* 柏林技术大学
* 柏林艺术大学
//////////////////////////////////////////////////////////////////
慕尼黑(德文:München)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首府。2006年人口为130万[1],是德国南部第一大城,全德国第三大城市(仅次于柏林和汉堡);都会区人口达到270万。
慕尼黑位于德国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伊萨尔河畔,是德国主要的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之一,也是欧洲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慕尼黑同时又保留着原巴伐利亚王国都城的古朴风情,因此被人们称作“百万人的村庄”。
慕尼黑这个名称的本义是僧侣之地。因此,该市的市徽上表现的就是一位修道士,称为“慕尼黑之子”(Münchner Kindl)。自从路易四世时代以来,神圣罗马帝国的颜色—黑色和金色一直是该市的官方色彩。多年以来,该市官方的城市格言是“有心脏的世界城市”(Die Weltstadt mit Herz)。不过,最近已经改为“慕尼黑爱你”(München mag dich)。
慕尼黑位于德国南部巴伐利亚自由州的上巴伐利亚高平原,距离阿尔卑斯山北麓只有约45千米,海拔高度约为520米。多瑙河的支流伊萨尔河沿西南-东北方向从城中穿过,是慕尼黑的主要河流,绵延13.7千米,德意志博物馆坐落在其中一座小岛上,城内的众多的湖泊形成了无数的大小公园。
慕尼黑所处的地域属于阿尔卑斯山冰川前缘地。该市位于一片沙质高地上,这片高地的北部为一片非常肥沃的燧石区域,已经不受阿尔卑斯褶皱运动的影响;而在其南部地区,覆盖着冰碛丘陵。位于两个地带之间的慕尼黑附近,则是冰河作用形成的冰水沉积带。在沉积物变薄的地方,地下水就渗入沙砾层表面并注满这一地区,导致在在慕尼黑北部形成沼泽。
慕尼黑属于大陆性气候,并且受到邻近的阿尔卑斯山的强烈影响 。由于该市接近阿尔卑斯山脉的北坡,海拔高差大,降水量较大。经常会意外地落下猛烈的暴雨。昼夜及冬夏的温差非常之大。来自阿尔卑斯山上干热的焚风能在几小时内彻底改变温度,甚至在冬季也是如此。
慕尼黑的冬季是从12月持续到3月,相当寒冷,但在冬季降雪并不多见。最冷的月份是1月,平均气温为零下2摄氏度。冬季至少会积雪2周时间。慕尼黑的夏季(5-9月)比较温暖,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为19摄氏度。
2007年7月,慕尼黑的人口为134万人,其中300,129人非德国国籍。该市拥有规模很大的土耳其人和巴尔干人团体。外侨中数量最多的是土耳其人,有43,309人,然后依次是阿尔巴尼亚人(30,385人)、克罗地亚人(24,866人)、塞尔维亚人(24,439人)、希腊人(22,486人)、奥地利人(21,411人)和意大利人(20,847)。37%的外侨来自于欧盟国家。大慕尼黑都市区共有260万居民。
1700年时,慕尼黑的人口还只有24,000人,此后大约每30年增加一倍,到1852年超过10万人,1883年超过25万人,1901年人口又增加了一倍,达到50万人。这时慕尼黑成为德国主要大城市之一。1933年慕尼黑人口达到84万,1957年超过100万人。
到2005年12月31日,慕尼黑人口中,39.5%为天主教徒;14.2%为新教徒。
慕尼黑在所有德国城市中经济实力最为强大[4],在德国的3个百万以上人口城市中失业率最低(5.6 %,另2个城市是柏林和汉堡)[5]。该市也是德国南部的经济中心。《新社会市场经济》(Neue Soziale Marktwirtschaft)和《商业周刊》(WirtschaftsWoche)杂志在2006年第三次在比较调查中将慕尼黑评为得分最高。 2005年2月,《资本》(Capital)杂志在展望2002年到2011年60个德国城市的经济前景时,慕尼黑被列在首位。慕尼黑被列为全球城市,是德国新经济的中心之一,是生物工程学、软件及服务业的中心,拥有宝马(汽车)、西门子(电子)、安联保险、慕尼黑再保险(Munich Re)、MAN AG(卡车制造)、MTU Aero Engines(飞机引擎制造)、Krauss-Maffei(注模机制造)、Arri(照相机和照明设备)、英飞凌(半导体,总部位于郊区的Neubiberg)、等大公司的总部。此外,麦当劳、微软、思科、雅培(Precision Plus)等许多跨国公司的欧洲总部也设在慕尼黑。2007年,在德国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中,慕尼黑的人均购买力达26648欧元,排名第一。
慕尼黑是德国第二大金融中心(仅次于法兰克福),拥有裕宝联合银行(联合抵押银行,HypoVereinsbank)、巴伐利亚州银行(Bayerische Landesbank);而在保险业领域,慕尼黑则胜过法兰克福,安联保险公司和慕尼黑再保险集团(Munich Re)的总部都设在这里。
慕尼黑是欧洲最大的出版中心,拥有德国最大的日报之一南德意志报,以及许多出版社 (仅次于纽约市)。
巴伐利亚电影厂位于Grünwald的郊外,是欧洲最大最着名的电影制片厂之一。
汉莎航空公司在慕尼黑设立了它的第二枢纽:弗朗茨·约瑟夫·施特劳斯国际机场,这是德国第二大机场,仅次于法兰克福国际机场。
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歌德学院等学院组织的总部均设立在慕尼黑。
慕尼黑在科学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拥有一长列诺贝尔奖得主的名单,从1901年的威廉·康拉德·伦琴到2005年的特奥多尔·亨施。该市的慕尼黑大学和慕尼黑工业大学均是世界着名的学府,被由大学和联邦教育和科学部成员组成的选拔委员会冠以精英大学的头衔。只有慕尼黑的两所大学和卡尔斯鲁厄大学曾得到第一批“精英大学”的荣誉和数百万欧元资金。
* 慕尼黑大学 (LMU),1472年成立于因戈尔施塔特,1826年迁至慕尼黑
* 慕尼黑工业大学 (TUM),成立于1868年
* 弗劳恩霍夫协会
着名的南德意志报、巴伐利亚信使报、焦点杂志、贝塔斯曼集团的总部均坐落在慕尼黑。1900年,列宁创办的全俄马克思主义的秘密报纸《火星报》创刊号就是在慕尼黑出版的。慕尼黑是欧洲最大的出版业中心,其规模仅次于纽约。
慕尼黑是着名作曲家、指挥家理乍得·施特劳斯的诞生地,全市有20多座歌剧院、剧院,是世界着名的音乐之城。建于19世纪初的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是世界一流的歌剧院。
该市拥有几个重要的美术馆,大部分集中在艺术区,其中包括特雷吉因路的老绘画陈列馆、新绘画陈列馆、现代艺术陈列馆(因收藏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而享有盛誉)。老绘画陈列馆收藏了从14世纪到18世纪欧洲大师们的作品,反映了4个世纪以来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折中主义趣味。主要展品有德国画家丢勒的自画像、《四使徒》,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绘画《卡尼吉安圣家族》和《特姆比圣母》以及比利时画家鲁本斯2层高的《最后审判》。这座美术馆是世界上收藏鲁本斯作品最丰富的地方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蓝骑士艺术家群体在慕尼黑创作,他们的许多作品收藏在市立伦巴赫美术馆(Lenbachhaus)。
希腊和罗马艺术的重要藏品收藏在古代雕塑展览馆和州立文物博物馆,国王路德维希一世设法从希腊爱伊纳岛阿菲娅(Aphaea)神庙获得这些着名的雕塑,如美杜莎、随着“埃及博物馆”的完成,艺术区又将得到进一步的扩展。
除艺术区以外,另一个艺术区是老城与伊萨尔河之间的Lehel区:马克西米利安街的州立人种学博物馆是德国第二大欧洲以外史前古器物的收藏地,而巴伐利亚州立博物馆和邻近Prinzregenten街的州立考古学收藏都是欧洲主要的文化艺术历史博物馆。附近的Schackgalerie是收藏19世纪德国绘画的重要美术馆。
达豪集中营位于城外几千米处。
巴伐利亚是德国一个比较保守的州,作为其首府的慕尼黑,人们的生活则具有传统保守和现代开放的两面性。慕尼黑盛产啤酒,饮用量为世界第一,因此慕尼黑有“啤酒之都”的称号。闻名世界的 “十月啤酒节”是慕尼黑民间的传统节日,已有170年的历史。巴伐利亚地方特色的食品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椒盐卷饼(烤面包圈)、烤猪肘子配酸菜、香肠等。
慕尼黑一贯以世界顶级的生活品质着称,根据2007年Mercer HR Consult的调查,它在全世界生活品质最高的10座城市中排名世界第8。[9]。慕尼黑的经济相当繁荣,
公共交通的效率很高,拥有大规模的地铁系统(U-Bahn)和郊区铁路系统(S-Bahn)。犯罪率远低于汉堡、柏林等其他德国大城市。由于生活质量相对较高,又比较安全,因而得到“百万人口的村庄”(Millionendorf)的称号,在英语中又称为“玩具城”(Toytown)。
谷物市场是慕尼黑最受欢迎的食品市场,出售各种新鲜食品和熟食。慕尼黑嘉年华会(狂欢节)的一个非常古老的节目,就是谷物市场的老板娘们(Marktfrauen)穿着滑稽的服装所跳的舞蹈。
Auer Dult 集市每年在环绕Mariahilf教堂的广场举办三次,是慕尼黑最古老的集市之一,以杂物拍卖和古董着称。大约300个摊位,售卖珍贵的古本书籍、男子服饰、许多种类的瓷器和厨具,以及头发和皮肤养护。在这里还能找到许多巴伐利亚传统服装,例如皮短裤和紧身连衣裙。Auer Dult 提供的娱乐项目有骑马、木偶剧、旋转木马、碰碰车和射击场。
圣诞节前的三周,在圣母广场和该市其他广场设有圣诞市集,售卖圣诞货物。
慕尼黑拥有精彩的咖啡文化,特别是在夏季。有许多各种烹调风格的餐馆可供选择。夏季最重要的休闲活动可能是啤酒花园(biergarten)。这里大约有20个主要的露天花园啤酒馆,其中有4个位于英国花园,而最大的一个则位于鹿苑(Hirschgarten)。
慕尼黑啤酒节是慕尼黑最着名的节庆活动,首次举办于1810年10月12日,当时是为了庆祝巴伐利亚王太子路德维希一世和萨克森-希德伯格豪森公主特雷莎的婚礼。首次欢庆活动以一场赛马结束。第二年赛马继续进行,后来发展成十月节(慕尼黑啤酒节)。虽然名称称为十月节,但是大部分慕尼黑啤酒节都是在9月举办,持续两周时间,到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停业,如果10月3日的德国统一日恰逢周一或周二,慕尼黑啤酒节将延期到那一天才结束。位于慕尼黑市中心的宫廷酿酒屋是该市最知名的啤酒馆,也是啤酒节期间慕尼黑的第二大帐篷。
传统上,慕尼黑的特产巴伐利亚白香肠(Weißwürste)只在中午12时以前食用,一般要配上甜芥末和新鲜烤制的面包圈。巴伐利亚烤香肠面包经常和薯仔沙拉一起供应。
最着名的汤可能是用肝脏和洋葱调味的小面包丸子(Leberknödel)汤。
午餐或晚餐会供应炖猪肉配薯仔(或白面包)丸子、卷心菜、猪肘,有时还加上猪心、猪肺、和猪脾脏。
受欢迎的餐后甜点有传统的巴伐利亚苹果馅点心配上香草汤、发酵丸子加奶油冻或油炸圈饼。
慕尼黑以其酿酒厂和白啤酒(小麦啤酒,Weißbier)着称,。金色半透明的Helles是今日慕尼黑最受欢迎的啤酒,这种啤酒不算古老,始于1895 年。而19世纪慕尼黑最受欢迎的啤酒则是慕尼黑黑啤酒,其暗色来自于烧焦的麦芽。烈性浓啤酒(Starkbier)是慕尼黑最烈性的的啤酒,酒精度达到6 -9%,呈暗琥珀色,有浓重的麦芽味道。
慕尼黑拥有数支职业足球队,包括德国最受欢迎的球队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和1860慕尼黑。慕尼黑地区现有3支球队
慕尼黑曾经主办了197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也是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的主办城市和开幕地点。奥林匹克公园及体育场是为197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而建,该建筑的设计相当独特,从蜘蛛网得到灵感。游客可以在奥林匹克塔顶观看慕尼黑和阿尔卑斯山的全景(Olympiaturm),该塔也用作广播电视塔。2006年,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在慕尼黑的专业足球场安联球场开幕。这座球场是德甲劲旅拜仁慕尼黑和德乙球队慕尼黑1860足球队的共同主场。
慕尼黑国际机场(机场代号MUC)是德国仅次于法兰克福国际机场的第二大机场,每年运送3400万乘客,位于市中心东北方30千米[10],该机场可以在城市东部乘坐市郊火车S1线,或从城市西部乘坐市郊火车S8线到达。从火车总站(Hauptbahnhof)前往需费时40-45分钟。曾经一度有计划在火车总站与机场之间兴建时速400千米/小时的磁悬浮列车,将途中时间减少到10分钟[11],但是在2008年3月该计划由于耗资巨大被取消[12]。这座机场于1992年投入使用,以取代从1939年开始使用的慕尼黑-Riem 机场。
巴伐利亚州政府已经宣布在慕尼黑以西扩建Oberpfaffenhofen商用机场的计划,但遭到Oberpfaffenhofen地区许多居民的反对。
相对其人口而言,慕尼黑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市内公共交通系统之一,包括地铁(U-Bahn)、慕尼黑轻轨(S-Bahn)、有轨电车(Trambahn)和公共汽车,整个系统由慕尼黑交通系统(Münchner Verkehrs- und Tarifverbund,MVV)管理[13]。
慕尼黑火车总站位于市中心,此外还有两座较小的火车站:位于城市西区的Pasing车站,和慕尼黑火车东站。这三座火车站由公交系统连接起来,形成运输枢纽。
ICE高速列车只停靠Pasing车站和火车总站。前往慕尼黑以东目的地的城际和EuroCity列车也停靠慕尼黑东站。2006年5月28日,慕尼黑经因戈尔施塔特到达纽伦堡的高速铁路通车,时速300千米。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慕尼黑有许多巴洛克式和哥特式建筑,例如新市政厅、圣母大教堂、老彼德教堂和圣马可大教堂,它们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代表。同时,慕尼黑也有许多现代建筑,宝马公司总部,奥林匹亚体育场和安联球场就是其杰出的代表。
玛利亚广场附近的街道
玛利亚广场附近的街道
阿桑教堂
阿桑教堂
慕尼黑是德国最热门的旅游胜地之一,号称“德国的秘密首都”。
慕尼黑大都会区在阿尔卑斯山麓平原伸展,一批古老的巴伐利亚小镇今天已经成为慕尼黑郊区的一部分:达豪、埃尔丁(Erding)、弗赖辛、格勒本采尔(Gröbenzell)、哈尔(Haar)、施塔恩贝格(Starnberg)、翁特哈兴等。
⑻ 在德国 为什么 土耳其人很多
因为二战后德国引进劳工主要是土耳其人,很多都最后留在了德国,并且土耳其人生育率比德国人高
前东德地区的土耳其人相对少一些,据说是因为东德更倾向于用越南劳工,虽然感觉德国的越南人仍然比土耳其人少得多
⑼ 为什么有很多土耳其人生活在德国境内
钢铁洪流,是今天网友们对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恐怖战斗力的形象称谓,后来也被引用到了在绿茵场上无往不利的德国足球队身上。然而,这辆钢铁战车,曾经在2018年世界杯之际遭遇了一场涉及政治敏感的风波。
当年夏天,厄齐尔、伊尔卡伊·京多安两位德国国脚与土耳其总统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合影事件遭德国媒体曝光,一时间关于德国国内种族主义的风波甚嚣尘上,厄齐尔这位曾经的德国前锋也因此离开德国队。实际上,厄齐尔事件不仅仅是一场偶然。
在今天的德国境内,已经有600万土耳其裔(德国总人口8000万),这一庞大的群体如何产生在与土耳其并不接壤的德国呢?
图/德国当地的土耳其劳工
不过,土耳其人来到德国同样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土耳其人的快速涌入使得这一族群能够形成自己的规模化社区,从而产生群居与社团圈子。另外,土耳其人的宗教信仰毕竟与基督教格格不入。因此,久而久之,土耳其人在德国就形成了相对独立与封闭的内环小社会,对于德国本身的文化同化能力产生了免疫与抵制。
不仅如此,他们还不断争取自己的政治与经济权利,甚至在要求社会福利的同时要求当地政府对自己文化习惯的尊重。在欧洲白人生育愿望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土耳其人的生育率却居高不下,在此消彼长的人口对比之中,“德意志斯坦”可能并不完全是个想象……
⑽ 德国什么位置,地形,气候,人种
地理环境
位置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
地形
德国的地形变化多端,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高原台地,丘陵,有秀丽动人的湖畔,及辽阔宽广的平原。整个德国的地形可以分为五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区域:北德低地、中等山脉隆起地带、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南部阿尔卑斯前沿地带和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
北部低地的特征是丘陵起伏的沿海岸高燥地和粘土台地与草原,泥沼以及中等山脉隆起地带前方向南伸展的黄土地之间有星罗棋布的湖泊。中等山脉隆起地带则将德国分成南北两片。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包括上莱茵低地及其边缘山脉。南部阿尔卑斯山前沿地带包括施瓦本巴伐利亚高原以及在南部的丘陵和湖泊,碎石平原,下巴伐利亚丘陵地区和多瑙洼地。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则包括阿尔高伊的阿尔卑斯山、巴伐利亚的阿尔卑斯山和贝希特斯加登的阿尔卑斯山,在这些山区散落着风景如画的湖泊。德国境内有六个山脉。
地势北低南高,可分为四个地形区: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东西走向的高地块构成;西南部莱茵断裂谷地区,两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的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区,其间拜恩阿尔卑斯山脉的主峰祖格峰海拔2963米,为全国最高峰。
气候
德国处于大西洋东部大陆性气候之间的凉爽的西风带,温度大起大落的情况很少见。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夏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温度在18℃左右,南部山地为20℃左右;冬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温度在1.5℃左右,南部山地则为-6℃左右。属于例外的是气候温润的上莱茵河谷,以及经常可以感到从阿尔卑斯山吹来的燥热南风的上巴伐利亚和山风刺骨、夏季凉爽、冬季多雪,从而构成自己独特气候区的哈尔茨山区。因各地区地理条件的不同,德国最高温度在摄氏20-30℃之间,最低温度在1.5-﹣10℃之间。
德国的北部是海洋性气候,相对于南部较暖和。西北部海洋性气候较明显,往东、南部逐渐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平均气温7月14~19℃,1月-5~1℃。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则更多。
水文
主要河流有莱茵河(流经境内865公里)、易北河、威悉河、奥得河、多瑙河。
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莫尔湖、里次湖。
1995年1月1日起,根据1982年国际海洋法协定,德国在北海和东海的领海由3海里增至12海里(约22公里),其面积各增加4100和1700Km²。
自然资源
德国自然资源较为贫乏,除硬煤、褐煤和盐的储量丰富外,在原料供应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23的初级能源需进口。天然气储量约3820亿立方米,能满足国内需求量的1/4。硬煤、褐煤丰富;其他矿藏的探明储量为:钾盐约130亿吨,铁矿石16亿吨,石油5000万吨,天然气约5000亿立方米。东南部有少量铀矿。德国森林覆盖面积为1076.6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约30%。水域面积86万公顷,占全国面积占2.4%。
2012年德国能源消耗居世界第5位,其中60%的主要能源依赖进口,政府政策为促进节约能源及可再生能源。
德国能源来源
(2010)
石油 煤及褐煤 天然气 核能 水力及风能 其他可再生能源
能源比例 33.7% 22.9% 21.8% 10.8% 2.9% 7.9%
德国履行京都议定书及其他条约以促进生物多样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资源回收、使用可再生能源,并支持全球性的永续发展。
行政区划
德国行政区划分为联邦、州、市镇三级,共有16个州,12229个市镇。各州的名称是:巴登-符腾堡州、巴伐利亚州、柏林市、勃兰登堡州、不来梅市、汉堡市、黑森州、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下萨克森州、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莱茵兰-普法耳茨州、萨尔州、萨克森州、萨克森-安哈特州、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和图林根州。其中柏林、不来梅和汉堡为市州。
人口民族
截至2015年,德国总人口8110万 ,是欧盟人口最多的国家,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226人,是欧洲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主要是德国人(德意志人),有少数丹麦人和索布人。通用德语。 另外有721.4万名外籍人,占人口总数的8.9%,其中最多的是土耳其人,共161万(2011年底数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网站)。居民中29.2%(2389.6万人)信奉新教,30.2%(2465.1万人)信奉罗马天主教(2012年底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