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为什么要建城市
① 土耳其有哪些重要的城市
上面说过的我不说了,补充一下; 特别重要及主要留学城市:伊斯坦布尔
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扼黑海出入门户,当欧亚交通要冲,战略地位重要。人口950万(不含流动人口)。
伊斯坦布尔为历史名城,始建于公元前660年,当时希腊人在今“皇宫鼻”的地方依山筑城,取名拜占庭。公元324年,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从罗马迁都于此,将其重修,改名君士坦丁堡,别称新罗马。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后,成为东罗马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最大的工业运输、贸易和文化中心。全国50%的进口、15%的出口通过该市进行。该市的工业资本、工人人数以及产量均占全国的50%,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51.5%。工业主要有纺织、食品、水泥、烟草、船舶修理等。附近耕地面积较少,但农业发达,作物主要有小麦、燕麦、大麦和甜菜。此外,渔业、畜牧业、园艺业也比较发达。
伊斯坦布尔是联系欧亚的枢纽,公路和铁路四通八达。1973年建成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使该市欧亚两部分连在一起。1998年第二座海峡大桥落成。该市阿塔图尔克机场是土最大的国际机场,规模宏大,可起降各种大型喷气式飞机,现仍在扩建中。
伊斯坦布尔多名胜古迹和伊斯兰教教寺院。最着名的有托普卡帕宫博物馆、道尔巴马赫切宫殿、苏丹阿赫迈特清真寺、阿亚索非亚博物馆等。大学有伊斯坦布尔大学、伊斯坦布尔技术大学、海峡大学以及其它高等院校。
安卡拉
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位于安纳托利亚高原中部,海拔978米,人口约369万,是土耳其的第二大城市。公元前13世纪,赫梯人在安卡拉建立了城堡,当时被称为“安库瓦”或者变音“安基拉”,之后几经演变就成了“安卡拉”。该地区先后被弗利吉亚人、高卢人、罗马人和拜占庭人占领。1345年,苏丹奥尔汗·加齐攻克安卡拉,将其并入奥斯曼帝国版图。
土耳其首都原为伊斯坦布尔,本世纪初,阿塔图尔克·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进行反抗外国侵略和推翻苏丹封建帝制的资产阶级革命。由于地理位置适中,交通方便,安卡拉逐渐成了斗争的中心,同时也出于安全的考虑,革命胜利后于1923年10月13日正式定为共和国首都。
安卡拉市区分新、旧城两部分。老城以古城堡为中心,街道狭窄,建筑破旧,至今仍保留着奥斯曼时代的风貌;新城环绕在老城东、西、南三面,尤以南面的城区最为整齐,大国民议会和政府主要部门都集中在该地区。
安卡拉以政治中心和商业城市闻名。工业不很发达,有一些工厂生产军火、机械、电子、纺织、水泥、和食品等。农业发达,是土耳其的主要小麦产区之一。此外还产薯仔、蚕豆、甜菜等。水果以西瓜、甜瓜、苹果、梨着名。牲畜主要以饲养牛、羊为主,安卡拉山羊及其皮毛驰名世界。安卡拉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冲,铁路和空中航线通向全国各地,是连接土东西两部分的枢纽。
安卡拉的名胜古迹有:阿塔图尔克陵墓、赫梯博物馆、丘布克水库等。
伊兹密尔
伊兹密尔是土耳其第三大城市,紧靠爱琴海,有优良的港口和铁路网,工业和贸易都十分发达。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曾被希腊占领,1922年土耳其人夺回了伊兹密尔。
伊兹密尔的工业产品主要有:纺织品、烟草、肥皂和加工食品。农产品主要有:小麦、大麦、薯仔、棉花、烟草、橄榄油、葡萄和无花果。
伊兹密尔周围到处都是爱琴文明的遗迹。距伊兹密尔六七十公里处,有一座世界闻名的古城——以弗所(古名Ephesus,现名Efes),至今已两千余年。
公元前六世纪,希腊亚历山大大帝开始这座城市的建设,罗马帝国入侵后,继续这座城市的建设。该城设施完善,有城墙、剧院、浴场、体育馆、市集、妓院、音乐厅、图书馆,是庞贝古城的8倍。其中的剧院是世界上最大的罗马古剧场,现在还有很多演出在此举办。图书馆是公元二世纪该城的总督为纪念其父亲而建造的,至今大门依然挺立。该城在公元17世纪的一次大地震中被严重摧毁,后经修复和遗弃,成为现在的样子。 国家基本概况: 国名: 土耳其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Turkey).代码TR(Turkey )
国名释义:“土耳其”一词由“突厥”演变而来。在鞑靼语中,“突厥”是“勇敢”的意思,“土耳其”意即“勇敢人的国家”。
独立日:10月29日(1923年)。
共和国日:10月29日(1923年)。
国家主权日: 4月23日。
国土:国土包括西亚的安纳托利亚半岛以及巴尔干半岛的东色雷斯地区,是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国家。
面积:780576平方千米(3% 在欧洲,97%在亚洲,欧洲部分称为色雷斯,亚洲部分称为安纳托利亚)
坐标:北纬39°,东经35°。
土耳其国旗 人口:7200 万(2006年)。
民族:土耳其人占总人口的80%以上,其余为库尔德人(15%)、阿拉伯人、亚美尼亚人等。
宗教:居民中99%信奉伊斯兰教,大多数属逊尼派。1% 的人口为亚美尼亚东正教,希腊东正教,犹太教,天主教和其它 。
语言:土耳其语为官方语言,库尔德语、扎扎其语、阿泽里语、卡巴尔达语。
首都:安卡拉/Ankara。
货币:土耳其里拉(YTL)。
政体:议会民主制
法律体系:源于欧洲大陆法系的民法体系,尚不接受国际法院的强制管辖。
同北京时差: 比格林尼治时间早2小时;比北京时间晚6小时。
宪法:1982年11月7日颁布。
国际电话码: 90。
国歌: 《独立进行曲》 。
国旗: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为红色,靠旗杆一侧有一弯白色新月和一颗白色五角星。红色象征鲜血和胜利;新月和五角星象征驱走黑暗、迎来光明,还标志着土耳其人民对伊斯兰教的信仰,也象征幸福和吉祥。
国徽:图案为一弯新月和一颗五角星,寓意与国旗相同。有时将月和星置于一个红色椭圆形中,其上方写着“土耳其共 和国”。
国花:郁金香。
国鸟:红翼鸫。
名胜:里洛瓦温泉,特洛伊城遗址,卡帕多西亚,库石湖。
世界遗产:伊斯坦布尔历史区,戈雷迈谷地和卡帕多西亚石窟区,迪夫斯大清真寺和医院,哈图沙,内姆鲁特山,桑索斯和莱顿遗址,赫拉波利斯和斯帕姆科卡莱,桑美兰博卢城。
国家政要:总统阿卜杜拉·居尔 (Abllah Gul),2007年8月28日正式就任。总理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 ,2003年3月任职,2007年7月辞去职务,埃尔多安领导的正发党在7月赢得议会选举,8月,总统授权他组建第六十届新政府;大国民议会议长柯克萨尔·托普坦,2007年8月当选 。
法定节假日 日期 中文名 土耳其语 备注 。
元月一日 元旦 Y�0�3l ba�0�6�0�3 -
四月二十三日 国家主权和儿童节 Ulusal Egemenlik ve Çocuk Bayram�0�3 -
五月十九日 国父纪念日,青年和运动节 Atatürk'ü Anma Gençlik ve Spor Bayram�0�3 -
土耳其国父穆斯塔法·凯末尔陵 八月三十日 战胜纪念日 Zafer Bayram�0�3 -
十月二十九日 共和国纪念日 Cumhuriyet Bayram�0�3 -
伊斯兰历十月一日 开斋节 Ramazan Bayram�0�3 宗教节日 3天 。
伊斯兰历十二月十日 古尔邦节(宰牲节) Kurban Bayram�0�3 宗教节日 4天 。
② 为什么土耳其不把首都设在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
之所以土耳其不把首都设在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这是因为伊斯坦布尔的地理位置是极其差的。伊斯坦布尔在土耳其历次对外作战当中经常是会成为一个受到孤立的首都,而这样的首都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无疑是十分不利的。
凯末尔虽然带领土耳其走过亡国危机得以中兴,土耳其还在二战之后跟欧美达成盟友关系,甚至成为北约盟国,但这只是外交态势上的缓和,一旦时局出现巨变,建都于伊斯坦布尔的土耳其不管是面对北约还是俄罗斯,都无险可守,极端被动。相反安卡拉地处土耳其的中心地带,四周是安纳托利亚的群山环抱,社会构成又主要是保守派的土耳其人,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俱在安卡拉,诚为土耳其万世建基之地。
③ 土耳其格尔里默谷地的地下城市是谁修建的
土耳其卡帕多基亚的格尔里默谷地,看起来和月球表面很相似。这里的火山沉积物上矗立着奇形怪状的石堡。石堡是由火山熔岩硬化后,经风蚀雨浸而最终形成的。
早在公元8世纪和9世纪的时候,这里的居民就开始开凿空石堡,将其改装成居室。人们甚至在凝灰岩体上凿出富丽堂皇的教堂,在其中供奉色彩绚丽的圣像。然而,卡帕多基亚真正引起轰动的发现则埋藏在地下,那就是巨大的可居住成千上万人的地下城市。其中最着名的一座坐落在今天代林库尤村附近。通往地下城市的通道隐藏在村子各处的房屋下面。人们在这里一而再、再而三地碰到通风洞口,这些通风洞从地下深处一直延伸到地面。
整个地带布满了地道和房间。地下城市是一种立体建筑,分成许多层。代林库尤村的地下城市仅最上层的面积就有4平方公里;上面的五层空间加起来可容纳1万人。今天人们猜测,当时整个地区曾有30万人逃到地下躲藏起来,仅代林库尤的地下城市就有52口通气井和1.5万条小型地道。最深的通风井深达85米。地下城市的最下层建有蓄水池,用以储藏水源。
到今天为止,人们在这一地区发现的地下城市不下36座。其中并不是所有的都像卡伊马克彻或代林库尤附近的地下城市那么大,但都称得上是城市。现在,人们已经绘制出了这些城市的俯视图。熟悉这一地带的人认为,地下城市的数量远不止这些。现在所发现的地下城市相互间都通过地道连接在一起。连接卡伊马克彻和代林库尤的地道,足有10公里长。
不可思议的地下城市确确实实存在着,可谁是建造者呢?它们是什么时候建成的?用途又是什么?对此,人们有着不同的见解和推测。当然也有人举出具体的史实加以考证。史实之一是在基督教早期,这一新生宗教的信徒寻求避难并最终选中了这里。最早的一批大约在公元2世纪或3世纪,以后一直延续到拜占庭时期,也就是阿拉伯军队困逼坚固的君士坦丁堡(即今伊斯坦布尔)的时候。当时的基督教徒确曾在这里避过难,然而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建造者。地下城市在他们到来之前就已存在。地下城市到底是谁在何时修建的呢?
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这一带的地基是由凝灰岩构成的,因为附近就矗立着火山。只要有黑曜岩,即火石,地基就很容易被凿空,而火石在这一地区并不鲜见。就这样,也许花了仅仅一代人的时间,地基就被掏空了。地下城市大多是超过13层的立体建筑。在最低的一层,人们甚至发现了闪米特时代的器物。
有人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人类为什么要把自己隐藏起来?一个明显的原因是由于对敌人的恐惧。谁会是敌人呢?
首先,假设地面上的敌人拥有军队,在地面上,他们肯定能看到耕种过的土地和空空如也的房屋。而地下城市里建有厨房,炊烟将通过通气井冒出地面,而被敌人发觉。人们无不知道,把呆在鼠洞般的地下城市里的人们饿死或者封死通气口憋死他们,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所以,人们恐惧的不仅仅是地面上的敌人,他们在地下岩石中开凿避难之所,是因为他们害怕能飞行的敌人。这个猜想是否有道理呢?
当然有一定道理。闪米特人在他们的圣书《科布拉纳克斯特》中就已描述过,所罗门大帝怎样利用一辆飞行器把这一地区搞得鸡犬不宁。不仅他本人,他的儿子,所有恭顺他的人,也都曾乘坐过飞行器。阿拉伯历史学家阿里玛斯乌迪曾描述到所罗门的飞行并大致介绍了他的部族。当时的人类对于飞行现象产生恐惧,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许他们曾被剥削、奴役过,所以每当报警的呼喊“他们来了”响起来的时候,人们就逃进地下城市。这和我们今天挖筑地下掩体防护自己的情形是一样的。
上述说法虽然只是一种猜测,但人们完全可以持这种看法。我们还掌握这样的事实,即有时候30万人曾一齐涌进地下城市;此外,还有大量有关飞行器的古代传说。不过,一切猜测都没有事实根据,所以,其中的奥秘还须科学家的研究。海底世界的“巨着”
1998年7月的一天,法国职业潜水员昂利库斯奎同3位潜水学会的会员,一起潜入地中海摩修奥湾40米深的海底。在海底,他们发现了一个黑乎乎的洞,洞口四周布满珊瑚。他们小心翼翼地潜入洞穴,艰难地在这1米宽的水下隧道中艰难地探索。
约半个钟点后,他们来到了一个拱形洞窟,这里的水深仅及腰际,宽约60米,高2~5米不等,洞壁颜色白、蓝交杂。钟乳、石笋如林,景象十分奇特。
他们手持电筒,沿着堆积方解石的滑溜溜洞底,一步步地向前挪动。突然,他们又发现了一个新的缺口。从缺口望进去,那里还有一个洞室,30米高的洞顶俯瞰着一个被岩壁包围着的小湖。这又是一处绝妙的洞窟。
库斯奎把电筒放在一块大石上。灯光照在了洞壁上,在黑暗中他赫然看到了一只手的图案,他赶紧把洞内的奇妙图案一一拍了下来。
两天后,库斯奎到照相馆去取洗好的照片,才发现图案上的手不止一只,而是三只。他想这很可能是古人留下的杰作,他查考了所有能找到的考古资料,可是却一无所获。
库斯奎等人再次回到海底,这次他们大获丰收。在洞窟的西壁有一横排小马,是用像炭一样的黑颜料画的,画面上蒙着一层半透明的方解石。洞顶上有一幅巨角黑山羊图,还有一幅雄鹿图。东壁上画着2头大野牛和更多打手印般的手掌,有的五指不全。还有一个猫头和三个企鹅图。有些图画显然是部分或者完全重叠在一起,甚至还有怪异的几何符号。
库斯奎把他的发现向法国的考古研究部门作了报告,但是专家们对此都表示怀疑,因为证据只是一些照片,况且法国东南部从未发现过什么洞窟壁画。幸亏史前史研究权威和资深潜水员让库尔丹出来为库斯奎辩护,库永丹曾在卡西斯湾发现过旧石器时代的遗骨、隧石和木炭等,他知道海底有许多洞穴在几万年前原是人类的居所,当时地中海的海岸线是在100多米以外,后来才给海水淹没的。法国海底考古专家让克罗德也出面支持,认为虽然年代久远,在这一带寻找旧石器时代克罗马努人的遗迹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还是应先派专家去现场勘察,再下结论不迟。
9月19日,库尔丹等专家随库斯奎潜入隧道。眼前的景象让库尔丹惊叹不已:“这是欧洲考古史上最重大的发现之一!我从未见到过这样一类的景象。壁画不仅完全像库斯奎先前所描述的那样精美,而且这次使用的强力泛光灯还照出先前没有发觉的壁画。
经过几天紧张的鉴定之后,再也没有人对此表示怀疑了。克罗德完全相信从洞中带回的资料。他说:“马、野牛、山羊等壁画和雕刻全部有着旧石器时代的特征。甚至是按照史前艺术惯例画出来的。例如,那时候画的野牛角总是弯曲或半弯曲的,蹄从来不画出来,腿总是缺掉最后的一截。这一切可以说明它们比着名的拉斯科洞的画还要早。”
克罗德的初步推断,不久便得到了实验室测定结果的支持。测验由里昂市全国科学实验所技师需克埃温主持,根据探测年法测定,这批画已有18000多年的历史了。
18000多年,已远远超出人类文明历史的极限,已变得十分遥远,科学家还能读懂这部“洞穴巨着”,还能破解这一史前之谜吗?
④ 伊斯坦布尔是横跨欧亚的世界名城,为何土耳其不将其设为自已首都
有几点原因造成的。第一就是伊斯坦布尔的地理位置不好,如果与周边国家发生了战争,伊斯坦布尔很快就会被攻陷。这个位置非常的尴尬,不管是对北约国家还是北部的俄罗斯,都处于非常不好的位置,打起仗来十分尴尬。第二就是历史经验的教训吧。因此就没有选择这个城市。
近代的土耳其在吸取历史教训后,并没有将首都设在伊斯坦布尔,这样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的伊斯坦布尔,已经成为了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屹立在欧亚大陆上,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人们前往。
⑤ 土耳其很有地理优势么
土耳其有地理优势。地处欧亚之间的土耳其原本是一个能源匮乏的国家。有数据显示,土耳其90%以上的石油和天然气都需要进口。然而,土耳其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周围临近的不是能源丰富的里海、中东国家,就是能源需求巨大的欧洲。近期的乌克兰危机、中东动荡,更是让土耳其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在保障自身能源安全的同时提升在全球能源界的地位,坚定不移地追寻地区能源枢纽之梦。
早在2013年初,在土耳其石油和天然气峰会上,有关土耳其如何成为区域能源中心和中转国的问题就成了各方讨论的焦点。当年年底,土耳其十分低调地与伊拉克库尔德自治政府签署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能源合作协议,在管道建设、油气勘探等多方面开展合作。双方还明确提出,计划修建一条新的天然气运输管道,既能供应土耳其,又可以转运至其他国家。
与伊拉克库尔德地区的合作,不仅给土耳其带来了大量油气供应,同时也为其向其他国家转运油气打下了基础。此外,近年来,土耳其还同阿塞拜疆等国共同开发了天然气管线输送项目;而其与伊朗的能源合作更是没有中断过。
⑥ 令人惊奇的土耳其地下城市是什么样的
世界上有许多神奇而又古老的地方,土耳其的卡帕多基亚就是其中之一。它位于土耳其的格尔里默谷地,有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堡,这一地貌是由火山熔岩硬化后形成的。真正使卡帕多基亚闻名世界的是这里地下城市的发现。
迄今为止,人们在这一地区发现了大约36座地下城市。其中并不是所有的都像卡伊马克彻或代林库尤附近的地下城市那么大,但都称得上是城市。现在人们已经描绘出了这些城市的俯视图。熟悉这一地带的人认为,地下城市的数量肯定比这要多。现在所发现的地下城市相互间都相通,以一系列地道连接在一起。连接卡伊马克彻和代林库尤的地道,足有10千米长。
地下城市确确实实存在着,可谁是它的建造者呢?它们是什么时候建成的?用途又是什么?对此,人们众说纷纭。当然也有人举出具体的史实加以考证。史实之一是,据记载在基督教诞生早期,这一新生宗教的信徒为了寻找避难之地来到了此地。最早的一批大约在公元2世纪或3世纪至此,以后一直延续到拜占庭时期,也就是阿拉伯军队攻打君士坦丁堡(即今伊斯坦布尔)的时候。然而考古学家发现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建造者,因为在他们到来之前地下城市就已存在。
这一带的地基是由凝灰岩构成的,因为附近就是火山群。只要有黑曜岩,即火石,地基就十分容易被凿空,而火山在这一地区十分常见。就这样,也许花了不过一代人的时间,地基就被掏空了。地下城市大多是超过13层的立体建筑。在最低的一层,人们甚至发现了闪米特时代的器物。
问题是人们修建这些地下城市有什么用途?他们为什么要躲避在地下?一个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由于对敌人的畏惧。那么谁又是敌人呢?
首先,假设地面上的敌人拥有军队,在地面上,他们肯定能看到耕种过的土地和没有人烟的房屋。而地下城市里建有厨房,炊烟将通过通气井冒出地面,很容易被敌人发觉。要把呆在鼠洞般的地下城市里的人们饿死或者憋死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所以,有研究者推测,人们恐惧的不是地面上的敌人,而是能飞行的敌人。这个猜测是否有道理呢?
当然有。根据闪米特人在他们的圣书《科布拉·纳克斯特》中的记载,我们知道所罗门大帝曾经利用一只飞行器把这一地区搞得鸡犬不宁。不仅他本人,他的儿子,所有服从他的人,也都曾乘坐过飞行器。阿拉伯历史学家阿里·玛斯乌迪曾描述过所罗门的飞行器,并大致介绍了他的部族。当时的人类对于飞行器现象产生恐惧,这是很有可能的。也许他们曾被剥削、奴役过,所以每当报警的呼喊响起来的时候,人们就纷纷逃进地下城市。当然这种说法也仅仅是一种推测。人们至今仍不知道土耳其地下城市的真正用途,但神秘的地下城市却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
⑦ 详细介绍下土耳其
风俗习惯:
1.土耳其虽是伊斯兰教国家,但作息时间与西方无异,除进入清真寺须脱鞋及肃静外,国内气氛非常自由,与其他中东地区伊斯兰国家迥异。
2.土耳其人好客,亦礼貌周到,小礼物颇能增进初识朋友间的友谊。中层阶级以上的土耳其人,大都自认为欧洲人。
3.土耳其英文并不普遍,除观光旅馆、饭店或商店外,洽商公务最好有翻译同行。
4.土耳其人至今仍极崇敬其国父凯末尔将军,不论公司行号、政府机关均悬挂有凯末尔的相片。
5.土耳其人在自家门口挂几头大蒜,认为会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吉祥。
小费:一流饭店及餐厅的帐单已加算15%的服务费,但习惯上仍支付5%-10%的小费;给机场饭店搬运行李的小费每件约1新里拉;旅馆房间服务员每天给1-2新里拉小费;计程车司机可不给小费。
电源规格: 220伏,50赫兹;插头为二孔圆插头,欧洲大陆标准。
气候、服装:气候方面,地域间有很大差别。高原地带的寒暑之差非常显着,冬天降到零下30℃,相反夏天却超过40℃;人口稠密的爱琴海沿岸,夏天气温会上升,但因北风吹袭,较为舒适,冬天也比较温暖。旅行旺季一般在5-9月月。一般来说,地中海、黑海沿岸为地中海型气候,温和宜人。安纳托利亚高原地区干燥,寒暑差异比较大。在土耳其境内做商务旅行,四季服装皆须携带。
国籍规定:现行土耳其国籍法于1964年生效。其中重要的规定有:
(l)在赋予原始国籍上采取血统主义与出生地主义相结合的原则。第一条规定:“土耳其籍父亲或母亲在土境内或境外所生的子女自出生之日起即为土公民。”第四条规定:“在土出生而不能随父母获得国籍者,自出生之日起即为土公民。”
(2)默认双重国籍,表现在并不笼统规定加入土籍者需脱离外籍和加入外籍者需脱离土籍。但持有双重国籍者如果“在土境外不间断居留七年以上未进行证明其与土保持联系及保留土籍之正式联系”,将丧失土籍。土耳其在德国有200 多万移民,其中多拥有土德双重国籍。
(3)国籍的加入或退出采取自愿申请和政府机关审批相结合的原则。第二十一条规定:“要求退出土籍或加入外籍者,在土境内应向当地最高行政长官或土境外的领事馆提出申请,由该机关将所需的案宗递交内政部”。
治安状况:士耳其社会稳定,社会治安良好。但在伊斯坦布尔这种国际大都市流动人口多、成分复杂,旅行时要注意防盗窃。土耳其东南部地区有少量暴力恐怖活动发生。
医疗条件:土耳其医疗卫生条件较好,各城市均有健全的医院和急救设施,治疗方式以西医为主。没有流行性传染病。具体的医疗保险信息可咨询专业人士。
交通安全和外出旅行注意事项:土耳其交通事故率较高,外出旅行最好选择大型运输公司的交通工具,以确保安全。
自然灾害情况:土耳其北部沿海地区位于地震带,属地震多发地区。
土耳其风俗
婚 浴
土耳其是穆斯林国家,伊斯兰教允许一夫多妻制。凯末尔革命后,法律禁止一夫多妻制。现在是一夫多妻与一夫一妻并存。对正式的、非宗教的结婚仪式不重视,而由教长主持的穆斯林仪式的婚礼则相当隆重。
农村和小城镇买卖婚姻仍然存在。抢来的婚姻屡见不鲜,往往是男青年把自己的意中人抢走藏起来。被抢的姑娘会被人们看作不洁的女人。等到姑娘的父亲成为外公时,两家的关系也就和解了。在土耳其,还有一种“劳役婚姻”,即家境贫困的男青年由于拿不起结婚聘金,常去当“入赘女婿”,在未来的岳父家服二、三年劳役后,再行结婚。土耳其还存在着一种两家互相交换新娘的婚俗。男青年家有已到结婚年龄的妹妹,他所看中的姑娘又有兄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实行换婚,在土耳其农村也流行弟弟娶兄长遗霜为妻的婚俗。因为寡妇再嫁是得不到聘金的,而且也避免寡妇外嫁带走家中的土地、牲畜和财产。在土耳其,有些地方婚礼要持续好几天,另一些地方,结婚仪式又非常简单文雅。前者主要是在农村一些地方。
骆 驼 斗
在土耳其骆驼格斗每年要举行两次,都是在雄骆发情的季节,格斗前,除了用饼喂骆驼外,还要用兑上酒精的水给它们喝。还不能让它接近异性,使其在斗前完全处于疯狂壮态。格斗开始前将一只雌驼带入场内,将要参加格斗的雄驼都想摆脱束缚冲向雌驼。然而雌驼却又被带出场外。使雄驼越发暴怒。在此情况下,两头雄驼相遇,分外眼红,于是互相拼命踢撞,直到一头雄驼把另一头雄驼踩在脚下,不能起来为止。每逢骆驼格斗季节,境内热闹非凡。
土耳其浴风俗
在蒸汽浴罩的浴室里,用毛巾围在腰间,躺在大理石的平台上,让身体出汗。之后会有服务员进行按摩,然后到另一房间,戴上粗毛的手套,擦洗全身的污垢。这就是历史悠久的土耳其浴,游客一定要体验。男女浴室各有男女服务员为您服务。~~
⑧ 土耳其为什么要从伊斯坦布尔迁都安卡拉
1、伊斯坦布尔位于土耳其海峡的两侧,地跨欧亚两洲,是连接巴尔干和西亚的咽喉要道,也是连接黑海和地中海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正是这种重要的战略位置,使得伊斯坦布尔非常容易遭到攻击。
一战中,伊斯坦布尔遭到了协约国的猛烈攻击,英法海军轻松的就抵达了伊斯坦布尔附近的海面。在强大的现代海军面前,伊斯坦布尔是非常危险的。一战后,土耳其帝国土崩瓦解,土耳其丢掉了大部分土地,特别是巴尔干地区,只剩下了周边零星的土地。
伊斯坦布尔距离国境线非常近又没有什么战略纵深,已经变得非常不安全。同时,周边的希腊和保加利亚等国家一直虎视眈眈,特别是希腊,和土耳其一直打到1922年,所以土耳其不得不迁都更安全的内陆。
2、虽然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最大、条件最好的城市,但安卡拉也不差。安卡拉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是仅次于伊斯坦布尔的土耳其第二大城市,而且安卡拉位于土耳其内陆,既能够辐射全国,加强对国家的控制,又远离边境,非常安全,所以土耳其从伊斯坦布尔迁都的时候选择了安卡拉。
3、伊斯坦布尔是奥斯曼帝国的首都,是奥斯曼帝国的核心,奥斯曼帝国残余势力非常强大。一战后,奥斯曼帝国崩溃,凯末尔废黜了土耳其苏丹,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
凯末尔为巩固自己的实力,防止奥斯曼帝国残余势力的反扑,所以决定迁都。安卡拉是凯末尔的大本营,凯末尔在当地的统治非常稳固,所以凯末尔把首都迁到了安卡拉。
(8)土耳其为什么要建城市扩展阅读:
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以前,安卡拉不过是个小城,而到2009年已发展为约有500万人口的现代化都市,仅次于经济中心、古都伊斯坦布尔。
安卡拉市区分新旧两部分,老城以修建在一座小山丘上的古城堡为中心;新城环绕在老城东、西、南三面,尤以南面的城区最为整齐,这里均是欧式建筑,大国民议会和政府主要部门都集中在该区,再往南是使馆区和总统府所在地——羌卡亚。
贯穿南北的主要街道是以共和国奠基人凯末尔的尊称命名的,叫阿塔图尔克大道。这条大街上的民族广场、胜利广场和红新月广场上都建有凯末尔的塑像,他或高踞马背,或昂首挺立,形象逼真。
安卡拉以行政中心和商业城市闻名,工业不很发达,经济上的重要性远不如伊斯坦布尔、伊兹密尔、阿达纳等城市。这里只有一些中小规模的工厂。
安卡拉地势起伏不平,气候属半大陆性气候。主要农产品有小麦、大麦、豆类、水果、蔬菜、葡萄等。牲畜主要有绵羊、安哥拉山羊、黄牛。
这里有着名的安卡拉大学、中东技术大学等高等学府。在老城区的一个山坡上,建有一座赫蒂博物馆,里面陈列着许多浮雕、青铜器等。这些属于公元前六、七世纪的历史文物,充分显示出古代赫蒂人的高度文明。安卡拉建有许多清真寺。这些清真寺是伊斯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