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战乱是在哪个城市
① 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前,土耳其由谁控制
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
拜占庭帝国(Byzantine Empire)或东罗马帝国(Eastern Roman Empire)是在西罗马帝国崩溃后依然存在的罗马帝国东半部。拜占庭帝国通常被认为开始自公元395年直至1453年(实际始于八世纪)。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内它一般被人简单地称为“罗马帝国”。
尽管拜占庭的文化和语言大多数是希腊的,但拜占庭人将自己视为罗马人,对东罗马的罗马人来说,这并不自相矛盾。他们的语言是希腊语,他们的文化在许多世纪中是希腊文化,但到7世纪为止他们的官方语言是拉丁语。他们周围的国家(东方的波斯帝国和阿拉伯帝国,西方的欧洲国家,北方的俄罗斯)都将他们称为罗马人。假如有人将他们称为“希腊人”,那么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侮辱,因为“希腊人”表示“原始人”。一直到17世纪这个帝国不被称为拜占庭帝国。从17世纪开始,西方的历史学家为了区分(实际上相当不同的)古代的罗马帝国与中世纪的罗马帝国引入了拜占庭帝国这个称法。这个称呼来源于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前身:古希腊的殖民地拜占庭城。
拜占庭的起源
拜占庭之名原起于一座靠海的古希腊移民城市,公元 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此建城,作为罗马帝国的陪都,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位于连接黑海到爱琴海之间的战略水道博斯普鲁斯海峡,扼制海陆商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公元395年庞大的罗马帝国饱受各路蛮族侵扰,为便于管辖而将帝国一分为二,东部帝国即以君士坦丁堡为首府,因此东罗马帝国又称为拜占庭帝国。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经历了包括匈奴和诸多日耳曼部落的反复侵袭之后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拜占庭遂成为唯一的罗马人帝国——实际上他们一直以纯正罗马血统自居。
战争和衰弱
公元527年,拜占庭迎来了第一位强势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其随即任命名将贝利萨留为元帅,向夙敌波斯帝国宣战。公元528年波斯军大将扎基西斯率3万大军,于次年在尼亚比斯以压倒性兵力逼退贝利萨留,隔年双方军队在两河流域的德拉城再次会战,贝利萨留的军队少到可怜……但波斯军队犯了愚蠢的错误,他们背城列阵而且要命的是背的不是自己的城,于是多于对手数倍且装备精良的波斯军理所当然(或者匪夷所思)地惨败……随后波斯军一败再败,但还是于531年卡尔基斯阻挡了贝利萨留的前进步伐,两国终于532年签下停战协议。随后雄心勃勃的查士丁尼再跟达尔旺人开战,贝利萨留出征非洲,可怜的拜占庭远征军步骑兵总数连马都算上才2万还多个零头!更要命的是其中还包括了大半粗鲁且毫无组织纪律性可言的蛮族雇佣兵。搭船出海取道伯罗奔尼撒、途经西西里一路磕磕碰碰,直到9月初才踏上非洲大地的贝利萨留不仅不知对手的实力到底是1万还是100万甚至连个详细点的地图都无,幸好当地愿意当向导赚小费的人还算不少,贝利萨留终于在9月中旬在迦太基撞上达尔旺人的大军。人说强龙难压地头蛇,但贝利萨留却敢于在地头蛇门口大玩迷踪步,一番错综复杂的迂回使达尔旺人的军队失去了有利地形并分散做几部失去了衔接,惨遭和当年的波斯军同样的命运。外强中干的达尔旺人此后再也没组织起任何一次较像样的反击,终于534年3月投降,达尔旺王国灭亡。查士丁尼的非洲战役使拜占庭帝国控制了非洲广大的畜牧基地。
强势的君主显然并不热衷于和平,查士丁尼很快又和波斯重开战端,接着哥特也成了他的眼中钉!接下去连续数十年战事不断,原罗马帝国的版图现已大多并入拜占庭,连年的征战使拜占庭帝国的版图空前扩大,查士丁尼大有恢复罗马雄风的架势。但征服的地盘疯狂扩张之余,拜占庭军队数量显然还远没庞大到足于控制如此之多的土地,因此那些名义上已被征服的区域实际上仍十分危险,而帝国的胜利实际是以广大被征服土地的衰弱来换取帝国的中心区域的繁华。不过必须承认的是查士丁尼大帝是相当成功的,他使拜占庭帝国进入了全面的法制时代,并且一改以往军队以步兵阵推进为主的战术,建成了无与伦比的装甲骑兵团,这是拜占庭在对外扩张战争中的主要支柱。查士丁尼是非凡的君主,上帝赏赐给罗马人的明珠——至少对于罗马人来说确实是这样。
到了571年,查士丁尼二世上台,和波斯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领土纷争又再次爆发了,波斯军攻破德拉城,拜占庭赔款求和。接着是双方战战和和反复纠葛,和波斯重复这种徒然的拉锯战显然是一种两败俱伤的消耗……但双方接下去的几任统治者显然并没意识到这点,仍热衷于这种游戏。数十年战乱导致的结果是两个庞大的帝国军力日益衰弱,到最后居然有许多边境城市根本就没有驻军!那么中东的阿拉伯人便乘机崛起了,他们不断蚕食帝国边境的土地。公元七世纪,阿拉伯人以圣战为名开始了对波斯和拜占庭的全面战争,强大的骑兵部队横扫庞大帝国的土地,早在长期互斗中大伤了元气的波斯和拜占庭根本无力抵抗,埃及、巴勒斯坦等地纷纷落入阿拉伯人之手,波斯帝国也终于在公元七世纪中叶被完全吞没,拜占庭和波斯的世纪之战终于可以永远结束了,但接下去它将单独面对阿拉伯。
拜占庭繁华依旧,因为它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区域可以基本不受战争的影响,优势的地理位置使拜占庭成为当时几乎是最为富饶的国家。但现在阿拉伯人使情况发生了变化,君士坦丁堡的大量名贵珍宝使阿拉伯人觊觎不已,于是他们便几乎是长年累月地试图侵袭这富饶的城市,步步进逼。公元673年左右,阿拉伯终于对君士坦丁堡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多达十余万众的阿拉伯军队从海陆两面对君士坦丁堡展开围攻,但君士坦丁堡高大的城墙却将他们阻隔在一个进退不得的狭小区域,拜占庭海军随即赶来,用一种类似火焰喷射器的神秘武器将阿拉伯人的海军完全摧毁。于是失去了海上增援的阿拉伯军队被迫退却,拜占庭军乘胜追击,阿拉伯军遂兵败如山倒。此战阿拉伯军损失惨重,十万兵力与上千战舰化为乌有。
此后阿拉伯被迫止住了扩张的步伐,此时的拜占庭虽控制范围无法与查士丁尼时代相比,但因着经济的繁荣和军事的改革一直保持繁荣昌盛,确实较少的地盘也比较容易治理得好,它在很大的范围内仍充当着老大的角色。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说:保卫拜占庭繁荣面貌的正是强势的经济,当然也离不了数量不多但精锐善战的军队——似乎拜占庭的军队从查士丁尼时代开始就有了以少胜多的传统。
十字军入侵事件
时间到了公元十一世纪,阿拉伯仍控制着巴勒斯坦,欧洲罗马教庭因此向欧洲封建制国家动员发起了旨在夺回圣城耶路撒冷的十字军东征。
前三次十字军东征虽没大进展,却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阿拉伯人的势力,但第四次东征却给拜占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事情的经过也颇有戏剧性:
公元1202年,由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动员起的两万十字军战士和马匹装备在威尼斯会合,为了配合此次的东征行动,威尼斯人几乎忙碌了一整年,准备了大量的战船和数量庞大的粮草……这时却出了状况!按原先的约定十字军出征前需向威尼斯人付清装备费用,但此时十字军统领所能交付的金钱和约定该支付的数额相差十万八千里,于是威尼斯船队便死活不肯开拔。眼看时间耽搁,十字军将领急得跳脚,于是便要求与威尼斯总督协商。威尼斯总督丹多罗倒是痛快人,但会面时十字军将军们见到的却是个年过八旬的老盲人……这些将军们简直不敢相信大名鼎鼎的威尼斯总督会是这么一个角色。总督很爽快地答应先做事后谈钱,附加条件则是要十字军带他一同起程,并顺路帮威尼斯收复几个港口。有何不可?但十字军们中计了,丹多罗总督另有谋划!开拔后十字军实际上根本无法控制威尼斯船员,因为他们都只听总督的命令,丹多罗总督很随意地偏离原定路线,半途还接了个名叫亚历克斯的流亡拜占庭王子上船。然后事情就更有趣了,这流亡的拜占庭王子居然要十字军护送他回君士坦丁堡,“我的人民会张开双臂欢迎我,而你们将得到更多的装备和支援,然后再去收复圣地!并且我的国家还将替你们偿清积欠威尼斯人的款项!”王子头头是道,总督连声附和,十字军将士们也动了心——早已听说君士坦丁堡黄金之城的大名,就当是乘机游览一番异国风情也是相当不错……而且还有眼前这王子关于装备和金钱的诱人许诺。于是,这支十字军完全偏离了预定的路线,庞大的船队驶向了拜占庭。
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城下,不速之客抵达,那个流亡海外多年的王子得意洋洋地亮出了自己的旗号,张开双臂等着国人的“拥抱”;城上的群众也张开了双臂,可惜不是“拥抱”,而是冲他做鬼脸,放声嘲弄,用西红柿丢他!看来他流亡海外也不是没有理由的……但这下十字军将士们可恼了,怎么绕了那么大弯子,费了那么大周折,等来的却是这般狼狈的“欢迎仪式”?火冒三丈之余士兵们向城墙上射击泄愤,拜占庭军队一怒之下开炮打船,当场击伤数艘,船队被迫撤离岸边。这下可好了,不仅原先王子所说的装备和金钱成为空中的幻影,现在甚至连城也进不得,十字军将士们原先满怀的希望变成了极大的失望,他们暴跳如雷。在丹多罗总督“义愤填膺”的鼓动下,气昏了头的十字军居然决定强行进入君士坦丁堡!这可是天大的冒险计划,要知道这座城市曾经历过比这些十字军强10倍的敌人围攻而屹立不倒!攻击开始,海军从海边试图抢滩,十字军2000骑兵则登陆市郊取陆路进攻,拜占庭人自是不依,部阵抵抗。事情到了这里完全变了样,本该在巴勒斯坦圣地和回教徒作战的十字军如今却在错误的地点跟错误的对手开打了。
拜占庭军防守严密,十字军死伤众多,连续数波强攻均毫无进展。丹多罗总督亲帅领航旗舰向滩头发起冲锋……只见总督在随从的搀扶下居然冒着箭雨亲自踏上滩头阵地,高举佩剑,大声呐喊。眼见此情此景,威尼斯人和十字军战士们汹涌的士气从心中升起,一窝蜂地跟着冲上滩头,疯狂地冲击拜占庭军的防御工事,战况惨烈!历经数次冲锋,拜占庭防御阵地终于失守,于是……就象一个装满水的大桶底部被凿了个洞,再也止不住了!十字军发疯般地涌入城市,竟连续击溃数批前来支援的拜占庭军!真是讽刺!君士坦丁堡这座数百年来从未被回教徒攻破过的“捍卫上帝尊严”的堡垒最终却被“章显上帝荣耀之军”攻破。顺便说一句,十字军东征这点子最早还是拜占庭教皇的主意。
破城后的十字军真可用混乱二字来形容,目不暇接的珍宝使他们叹为观止,叹为观止之余纷纷大肆掠夺,“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兵在外将命有所不听!”大多是无产阶级农民组成的士兵们完全失控,教堂内的黄金雕像成了他们抢劫的首要目标,甚至为争夺财宝而互殴!他们将精致华丽堪称艺术瑰宝的黄金雕像砸碎,为的只是便于携带——在他们眼里这只是黄金而不是工艺品。威尼斯人和其余品位较高的十字军将士则瞄准了教堂内的名贵图画书籍和工艺品,这些东西轻便易带且极富收藏价值。
闹剧持续了数周,拜占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十字军并废黜了拜占庭皇帝,随十字军而来的流亡王子亚历克斯被捧上了王位……但拜占庭人对他并不买账,他很快死于非命。大肆劫掠后十字军终于满载财宝而归,奇怪的是丹多罗总督并没再随船回到威尼斯,他跟着留下来的部分十字军继续在拜占庭的土地上南征北战。数年后,已九十高龄的他终于将生命交给了上帝,他长眠于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墓碑至今仍在。关于威尼斯的丹多罗总督到底跟拜占庭有何深仇大恨历来众说纷纭,就让他随历史尘埃飘散而去吧。因着拜占庭的受创,此后威尼斯乘机取代了拜占庭的海上霸主地位,因此对于威尼斯人来说他们的丹多罗总督可谓是功勋卓着。
② 东古塔被炸,土耳其民众在俄罗斯大使馆前抗议这究竟是为什么
因为土耳其为了实现其在叙利亚的利益,也曾支持一部分反政府武装,同样想利用这支武装推翻巴萨尔政权,2015年俄罗斯受邀请参与叙利亚反恐,不仅有力的打击了极端组织,并保全了巴萨尔政权,随着打击组织的任务接近尾声,叙利亚政府军要逐步恢复国家统一,叙利亚军方2017年7月宣布在东古塔地区实施停火。
在东古塔地区的反政府武装及平民遭到袭击后,土耳其认为是俄罗斯支持了叙利亚政府军,才最终导致了这场灾难。于是大批土耳其民众来到俄驻土使馆前,抗议,民众把怒火洒向了俄罗斯。
东古塔被叛军通过挖壕沟、地道。尤其是地道据说有上下三层,这样东古塔变成了一个巷战胜地,政府军的坦克装甲部队往往陷入巷战泥潭不能自拔。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首先,6万大军团团包围,已经断绝了东古塔叛军的所有外援。
③ 土耳其治安怎么样
土耳其的话我在那儿呆了3年了,我住在izmir,治安都非常不错,偷盗神马的基本没有。
但是要看区域了,如果在istanbul的话,因为人口比较杂,肯定要乱一些,但是总的来说土耳其西部,爱琴海地区啊,和地中海那边的话,治安都很好。但是女生的话还是要注意,因为那边的男生确实会主动来和你说话神马的,让你觉得很不安全。不要晚上一个人走夜路,或者去偏僻的地方,基本上没有问题。
④ 土耳其的战乱地区是哪个地区,首都伊斯坦布尔安全吗
土耳其的只是局部地区的安全角势不容乐观。主要是库尔德人的区域。首都相对而言比较不错
⑤ 中东大国土耳其为何屡遭败绩,真的是武器装备不如别国吗
土耳其屡遭败绩不是因为武器装备不如别国。
土耳其正规军的伤亡超过200人,设备损失惨重,而土耳其支持的叙利亚叛军杀害或伤害了3000多人。实际上,土耳其发起的军事行动遭到了叙利亚和伊拉克两个邻国的抗议,抗议土耳其冒着反恐的幌子,但它的确以库尔德武装为目标。当然,土耳其的算盘并没有逃脱美国和俄罗斯的视线。两国甚至向特种部队同时派遣特种部队到库尔德武装控制区,警告土耳其不要轻举妄动。此外,叙利亚,伊拉克和库尔德爱国联盟也联手切断了土耳其继续向南的旅程。在强大的综合压力下,土耳其被迫停止对库尔德人的密集军事打击。
⑥ 中东这个地方为什么常年战乱不断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中东那里有着一大票人为制造的国家。
整个中东,真正有历史渊源的国家寥寥无几。伊朗是古代波斯过渡而来,土耳其(如果算作是中东国家的话)是奥斯曼帝国过渡而来。这两个国家的纷争就相对小一些。
其他的国家,绝大多数都是在二十世纪初才创造出来的国家。他们的边界划定,并不是依照地理和族群,因而在划定时就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⑦ 土耳其打仗吗现在
土耳其一直在打仗,主要是和在伊拉克,叙利亚的库尔克武装力量打。
⑧ 二战时土耳其是个什么状况
凯末尔死后,他的主要助手伊斯麦特伊诺努(smet nnü)于1938年当选为土耳其第二任总统和人民共和党主席,执政直到1950年. 伊诺努刚当上总统就赶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当时纳粹德国和美英都竭力争取土耳其加入各自的阵营参战.希特勒派特使游说伊诺努,而丘吉尔于1943年1月亲赴土耳其的安达纳,在一节列车车厢里密会伊诺努.同年4月,伊诺努密赴埃及,与出席第二次开罗会议的罗斯福和丘吉尔会晤. 在二战初期,英美均觉得土耳其中立比较符合盟国利益,可以切断德国与中东油源间的通道.但1942年盟军战事不利,丘吉尔一度希望土耳其参战开辟中东战线牵制德国,但罗斯福依然坚持土耳其中立较好.后来盟国考虑,土耳其一旦战败会造成无法收拾的灾难性影响,因此还是决定让土继续中立. 而在土耳其方面,伊诺努虽然内心倾向盟国并且与美英领导人多次密晤,但他考虑,当时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仍在进行中,经过多年战乱的国民经济并未完全恢复,仍需休养生息,而且土军装备与素质远不能与德国相提并论,冒然与德宣战将带来一场民族灾难.因此他决定继续保护中立,同时与盟国保持友善关系和良好默契,以便在战后获得更多援助,以提防苏联染指海峡. 伊诺努的计划无疑是非常符合土耳其的国家利益的聪明选择,使土耳其在二战中得到休养和发展,改革也继续推进并获得成功.二战后,伊诺努就全面倒向美英并加入北约. 图为1943年1月丘吉尔在安达纳郊外一节列车车厢内密会伊诺努的照片.土耳其在二战中保持中立但偏向盟国的立场可见一斑.
希望采纳
⑨ 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夜总会遭恐袭,你怎么看
每年的新年跨年夜都是妖魔邪祟出没的高危时期,法国跨年夜的街头打砸抢已经成了庆祝新年的“保留节目”,俨然成为新的节日传统了。去年法国跨年夜结束后,法国内政部长说,2015年至2016年的跨年夜,法国全境总计804辆汽车被狂欢者纵火,相比前一年下降约14.5%,洋溢着治安喜人的语气,揭示的却是移民问题带来的社会无奈。今年法国跨年的烧车数据还没出来,土耳其倒是出事了,联想起前些日子柏林卡车袭击,让人不禁想问欧洲这样的日子难道要没完没了的过下去吗?
吃个牛排都能上头条的特朗普
战火纷飞的叙利亚每天都有人无声无息的死在炮火下,与此同时CNN等世界级媒体正在头条关注特朗普一家外出吃牛排的”突发新闻“,并经过激烈讨论得出”新总统的对外透明度不高“的结论,理由是当选总统每一次外出,都需要和专门的总统媒体团队打招呼,允许各大媒体跟随。而特朗普却甩开了媒体独自去吃晚饭。
2016年是公认的冷战结束后最动荡不安的一年,太多的意外事件出现一次次冲击着人们的承受力。土耳其这种欧洲不要、亚洲不认的发展中国家近些年不断的向极端主义靠拢,这是引火自焚的行为。巴尔干半岛本来就是历史上三大火药桶之一,太多的战乱灾难发生在这里。极端宗教思潮一旦被煽动,最后必将吞噬始作俑者,土耳其新年恐袭案绝对不会是最后一次,土耳其人只能在这种尴尬和焦虑中提心吊胆的防备下一波恐怖袭击的到来。
⑩ 土耳其现在是否战乱
土耳其目前并无战乱,但是土耳其民族成分复杂,东南部的库尔德武装以及境内的突厥势力,都是其内部不稳定因素。
土耳其曾经出兵干涉过伊拉克的库尔德地区,目的是想从石油产地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