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怎么占君士坦丁堡
① 君士坦丁堡战役的具体情况
15世纪初,衰落的拜占庭帝国领土,只剩下首都君士坦丁堡及其附近若干城市,以及被土耳其军队切断了联系的伯罗奔尼撒地区,君士坦丁堡实际上已是一座孤城。1453年初,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亲率步兵7万多,骑兵2万多,战舰320艘,从海陆两面包围并企图占领君士坦丁堡,彻底灭亡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堡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的一个海岬上,整个城市呈三角形,北面是金角湾(亦称哈利奇湾),南面是马尔马拉海,沿海地区筑有防御工事,金角湾入口处有铁链封锁,南北两面易守难攻。西面是陆地,筑有两层城墙。城外是一条深100英尺的壕沟。城内驻军仅9000人左右,海上有一支由20多艘大帆船组成的舰队。
4月6日,土耳其军队从西面发动对君士坦丁堡的强攻,他们用火炮、攻城锤和投石器猛烈破击城墙,并填平壕沟,架设云梯,还在城墙下挖掘坑道。君士坦丁堡军民在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帕莱奥洛古斯率领下顽强抵抗,粉碎了土军从西面的进攻。拜占庭帝国的海上援军也冲破了土耳其军在海峡上的封锁。
穆罕默德二世改变进攻谋略,他买通热那亚商人,假道热那亚人所控制的加拉太地区,潜入金角湾内,以便水陆夹击。他调动军队5万,并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和金角湾之间铺设一条长约1.5公里的圆木滑行道。 然后在一夜间将80艘轻便帆船拖上海峡岸边,用人、畜和滑车拉过山头,再从斜波上滑进金角湾。又在金角湾最窄处架设浮桥,在桥上配置了火炮。
5月29日,土军从海陆两面对君士坦丁堡发起总攻,一面在金角湾用火炮破坏防御工事和轰击防守船只;在西面,穆罕默德二世指挥数万军队从多处突入城堡。君士坦丁堡守军浴血奋战,誓死保卫城堡,但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城堡最后被攻陷。延续了上千年的拜占庭帝国至此灭亡。此战是当时比较典型的一次要塞攻防战。
穆罕默德首先计划进攻狄奥多西城墙,那是一连串错综复杂的城墙及壕沟,保护君士坦丁堡唯一没有被水面包围的西面部份。他的军队在1453年4月2日复活节的星期一在城外扎营。多个星期以来,穆罕默德以巨型大炮攻击城墙,但仍未能轰出缺口。由于巨型大炮装填弹药极需时间,拜占庭守军能够在每次炮轰后修补大部份的破坏。与此同时,穆罕默德的舰队被拜占庭人放置的横江铁索阻拦,无法进入金角湾。
为了绕过铁索,穆罕默德在金角湾北岸的加拉达建造了一条陆上船槽,以涂上油脂的圆木建成,船只被拖过船槽,进入金角湾。这样便能阻止热那亚的船只运送补给品,亦打击了拜占庭守军的士气,但是城墙仍有待攻破。土耳其军曾向城墙发动多次正面攻击,但被击退损失惨重。土军其挖掘隧道,试图穿过城墙,很多挖掘者是塞尔维亚人,由Zaganos Pasha指挥。
拜占庭人的工程师Johannes Grant 挖了一些隧道对付土军,让守军进入隧道把敌人消灭。另外一些土军隧道被灌水。最终拜占庭人捉了一位土军重要工程师,他在酷刑之下供出所有土军隧道的位置,那些隧道随即被破坏。拜占庭婉拒了穆罕默德开出的撤围条件,那是要拜占庭缴付一笔天文数字的赔款,即使穆罕默德本人也知道对方根本不可能做到。穆罕默德随即计划强攻城墙以消耗守军实力。
5月22日晚上出现月蚀,对守军来说是不祥之兆。
5月29日早上土军再次进攻,第一波攻势由训练及装备皆不足的辅助部队执行,失败是意料中事,只不过是用他们去削弱守军力量。第二波攻势主要由安那托利亚人执行,集中攻击西北部的贝拉克奈城墙其中一段,先前的炮火已经对它造成部份破坏。
该段城墙在11世纪时建造,较其它城墙脆弱得多,1204年十字军就是从该段城墙攻入城内。土军虽然曾经取得突破,但很快便被守军击退。第三波攻势由穆罕默德的精锐新军执行,守军最初还能坚持一阵子,但后来负责防守其中一段城墙的热那亚将领Giovanni Giustiniani在作战中受了重伤,离开了城墙,令守军开始出现恐慌。
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土军发现贝拉克奈城墙的科克波塔门并没有锁上(土军没有使用贿赂或其它诡计,只是守军大意,尤其是炮轰遗下的瓦砾把那城门闭塞了),便从那儿冲入城内。君士坦丁十一世带领守军进行最后的保卫战,脱下紫色皇袍,一马当先冲入土军阵中,与其部下在巷战中战死。
② 土耳其人如何使君士坦丁堡继续保持皇帝城市的地位
君士坦丁堡原来是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奥斯曼土耳其灭掉拜占庭后占领这里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并把首都迁到了这里,延续了该城的辉煌。
③ 世界历史之君士坦丁堡是如何陷落的
在世界的历史上,在奥斯曼帝国的残食下,拜占庭帝国只剩下一个城市,那就是首都君士坦丁堡。
1453年,野心勃勃的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率领20万大军和数百艘战船围攻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位于欧洲大陆的东南端,北临金角湾,南靠马尔马拉海,东面与亚洲的小亚细亚半岛隔海相望,西面与陆地相连,地势十分的险要。
大敌当前,君士坦丁堡的军民更是尽一切力量加固首都的防御工事,除了在西面筑了两条坚固的城墙外,还在城墙上每隔100米修建一个碉堡,墙下挖了很深的护城河。在城北金角湾的入口处,他们用粗大的铁索封住了海面,使任何的船只都无法的进入,在城东、城南临海的地方,他们也修筑了高大的城墙。
4月6日,土耳其苏丹拒绝了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的求和,下令攻城。随着一阵阵震耳欲聋的巨响,一颗颗重达500公斤的巨石从土耳其人的大炮中发出,重重地砸在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上,高大坚固的城墙顿时出现一个个大坑。
“冲啊!”数万土耳其士兵肩扛粗大的木头,滚动着木桶,向护城河冲去,企图填平护城河,为大军攻城铺平道路。
“射击!快射击!”城墙上的拜占庭军官不住的大声催促士兵攻击。
拜占庭士兵趴在城墙上,躲在堡垒里,用火炮、投石机、标枪、弓箭等向城下密密麻麻的不断涌过来的土耳其人疯狂的射击。
看到这一幕,土耳其苏丹知道从正面强攻是不行了,必须另想办法。于是下令挖地道,准备潜入城中,打拜占庭一个措手不及,不料,地道还没有挖到城中,就被拜占庭人发觉了,拜占庭人用炸药破坏了地道。
此后4艘拉丁船和1艘希腊船企图冲过土耳其人的封锁线,支援拜占庭,土耳其苏丹下令海军将他们击沉,土耳其人派出140多艘战舰前去拦截,结果反被击沉了很多艘,而敌军的5艘船却顺利进入君士坦丁堡。城中的军民见来了援兵和给养,士气大振。
土耳其苏丹把海军的司令叫来,臭骂了一顿,并宣布把他撤职。海军司令一听,顿时慌了神,急忙说“尊敬的苏丹,千万别撤我的职,给我一个赎罪的机会,我知道怎么攻克君士坦丁堡!”
“怎么攻克?”苏丹问。
“用海军从金角湾进去!”“胡说八道!金角湾有铁索,怎么进?”苏丹非常的生气。
“有办法,金角湾北边是由热那亚商人守卫的加拉太镇,与君士坦丁堡隔海相望。热那亚商人都是些见钱眼开的财迷,只要我们给他们大量的贿赂,就可以从加拉太镇进入金角湾。”
“好,就照你的主意办,先不撤你的职。”
土耳其人和热那亚人经过秘密的协商,达成了协议,热那亚人同意土耳其人从加拉太镇经过。
一天晚上,土耳其人的80艘战船来到加拉太镇。他们在岸上用木板铺设了一条道路,上面涂满了牛油羊油,以减少摩擦。经过一夜的努力,这些战船终于从陆路通过了加拉太镇,进入金角湾。
第二天早晨,守卫君士坦丁堡北墙的士兵发现了土耳其人的战舰,大吃一惊。在苏丹的亲自指挥下,土耳其士兵在炮火的掩护下,一次接一次地冲锋。君士坦丁堡内所有教堂的钟声都敲响了,拜占庭的皇帝亲自登上城头,激励士兵拼死作战。
可就在这时,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一群士兵从城墙上的小门出击,返回后忘记将门锁紧!土耳其人发现了拜占庭人这一致命的疏忽,他们立即结集重兵,猛攻这个小门,终于攻近了这座城。
土耳其人进程后,并没有毁灭这座城市,抢掠过后,他们把奥斯曼帝国的首都迁到这里,改名伊斯坦布尔。
④ 土耳其人进攻君士坦丁堡的教训是什么
这一失败使教会得到教训:单凭热情是不行的,组织与志愿一样重要。一年之后,由教皇组织的法国、意大利、德国的四支一十字军,其中不乏王公贵族、骑士及严格训练的士兵,共有骑兵4000人,步兵2.5万人,于1096年8月从欧洲出发,不久就攻陷尼西亚。1097年10月20日,十字军到达重镇安条克,这座城镇的设防非常坚固,有10多公里的城墙,城墙两侧有450座塔楼,以及延伸出城外400多米的城堡形成的要塞。十字军因没有攻城的武器而陷入困境。安条克的居民抵挡十字军长达7个月之久,大马士革的穆斯林军队也多次试图为他们解围。而这时的十字军由于缺乏粮草,疲惫不堪,甚至冒险跑到100公里外去寻找粮草。1098年6月27日,城内军民得到情报,让他们再坚持两天,其援军就可到来。但由于叛徒出卖,这一消息被十字军获悉。6月29日,该城被十字军攻下。两天之后赶来的援军也被十字军击溃。
1099年,十字军包围了耶路撒冷。当他们见到这座太阳下闪闪发光的城市,兴奋得不知所措。他们以为既然奉上帝的旨意而来,上帝也会帮助他们推倒城墙,因此竟没有准备攻城的梯子等器械,结果攻城当然失败。于是,主教和教士们便决定按照《圣经》中记载的以色列人围攻耶利哥的先例,先是祈祷和斋戒,然后让士兵们列队,由教士率领赤脚绕行耶路撒冷城墙一周,希望以这种方式使城墙轰然倒塌。当看到城墙依然不倒时,不少人“感到非常惊愕和恐慌”。7月10日,他们不得不使用武力攻城。15日,十字军越过城墙,占领了耶路撒冷。
1144年,摩苏尔总督、塞尔柱突厥人赞吉统一了叙利亚所有的非基督教公国,形成了一支强大的穆斯林武装力量。随后他征服了十字军建立的埃德萨公国。虽然赞吉在1146年被人暗杀,但他的儿子、勇悍善战的努尔丁继任王位,继续对其他十字军国家构成严重的威胁。大敌当前,西欧组织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1148年7月,努尔丁在大马士革打败了德国十字军。9月,康拉德三世率领部下回国,法军成了孤军。6个月后,路易七世也回国去了,这次东征毫无收获。
1174年,努尔丁去世,其手下军官萨拉丁很快成为埃及与叙利亚人公认的领袖。萨拉丁是库尔德人,将门之子。他为人勇敢正直、温文尔雅,是那个时代最坚强的人物和伟大的军事统帅。自1174至1185年,他花了12年的时间统一了西亚、北非之交的一大片领土,并组建了一支强大的穆斯林军队。1185年,萨拉丁被授予埃及、叙利亚、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也门苏丹的称号。
从1181年起,十字军将领、外约旦领主雷诺几度违约抢劫穆斯林的商队,此举令萨拉丁极为恼火,他趁机向耶路撒冷的十字军王国宣战。经过几次战斗,萨拉丁极大地削弱了这几个十字军小国的力量。1183年,萨拉丁摧毁了雷诺的军队,仅雷诺本人逃走。1187年7月,在哈廷之战中,萨拉丁消灭了耶路撒冷十字军的主力,他释放了全部战俘,仅杀死雷诺一人。1187年9月20日,萨拉丁乘胜率领大军围攻耶路撒冷。10月2日,萨拉丁率军进入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被攻陷的消息传到欧洲,在基督教世界引起极大的震动。狂热的教徒们义愤填膺,并纷纷要求立刻采取行动。于是1189年,欧洲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和英国国王狮心王理查一世率领下,开始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红胡子腓特烈最先踏上征途,从陆地进发。他在安纳托利亚打了场胜仗,大败伊科尼的苏丹。可是在横渡西里西亚的萨勒夫河时不慎被淹死。他死后军队群龙无首,随之分崩瓦解。
英国的狮心王理查是个典型的骑士,向来以勇敢着称于世,在经历了11个月漫长的血战之后,十字军终于设法打破城墙,攻陷了阿克城。
随后,理查又在9月14日的阿尔苏夫之战中击溃穆斯林守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十字军占领了雅法,理查领军两度进逼到离耶路撒冷只有几公里的地方。眼看胜利在望了,十字军却起了内讧。法国国王腓力二世本来就一直嫉妒理查的声望,关键时刻竟然撤兵回国。理查只好单独与萨拉丁作战。
1192年春,理查终于赶到耶路撒冷城下,所有的十字军战士都宣誓一定要夺下圣城。他们已清楚地看到耶路撒冷的塔尖,但四周却鸦雀无声,不见一个人影。理查顿时起了疑窦,他担心中了萨拉丁的计策,便下令停止前进,立即撤兵。果然,萨拉丁的部队似乎从天而降,突然杀出,幸亏理查已有准备,才未受重创。
此后双方几次交锋,互有胜负。1192年9月2日,理查与萨拉丁达成了一项休战协约,规定双方休战三年零三个月,第三次十字军就这样草草收场了。
虽然经过连续几次失败,但欧洲许多骑士依然梦想有一天能夺回耶路撒冷。1202年,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又发动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4年4月,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并对该城连续3天烧杀抢掠,把金银财宝、艺术珍品洗劫一空。这种可耻的行径后来在欧洲引起了民众的公愤,不但罗马教皇的威信大大下降,民众对十字军的狂热也转入低潮。
此后,欧洲又发动了几次十字军东征。1218年,以法国人为主的第五次十字军进入埃及,但在1221年进军开罗时因洪水泛滥遇阻,被迫撤退。1228年,德皇腓特烈二世指挥了第六次十字军东征,他通过谈判与卡米尔苏丹签订《雅法条约》,约定耶路撒冷的欧麦尔清真寺归穆斯林,圣墓则属于基督徒。1244年,法王路易九世发动第七次十字军东征,但他于1250年在埃及曼苏拉被俘,次年才获释。20年后,路易九世又发动了第八次十字军东征,但他在北非的突尼斯登陆之后不久就染病而死。至此,十字军便以悲剧告终。1289和1291年,十字军的重要据点的黎波里和阿克分别被埃及的马木路克王朝攻占,西亚大陆的十字军国家全部灭亡。长达200年的十字军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从政治观点和军事观点上讲,十字军东征是一场失败。它导致西方与东方之间200年的大决裂,在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间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十字军东征是西方在发泄剩余力量,是封建主们在宗教掩饰下进行的大规模军事性掠夺,严重破坏了西亚和东罗马帝国的社会生产和文化,给东、西方人民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十字军东征也促进了西方与东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使西方人看到了更加广阔的生活天地,从东方带回了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爱好,促进了欧洲生活方式的变革和商业的发展。十字军往返于地中海“通道”所需的费用和资金的转移,也促进了银行业在欧洲的普及,并为地中海东部发展贸易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⑤ 十字军攻古君士坦丁堡罗马的继承者重建帝国之后,土耳其是如何吞并帝国残余的
土耳其人在80年内夺取了整个小亚细亚,一直扩张到爱琴海边。他们在新王朝即奥斯曼王朝的激励下,于1348年越过达达尼尔海峡。正当苟延残喘的帝国残余陷入到内战时,奥斯曼土耳其人在不到50年的时间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了巴尔干。相反帝国却逐渐萎缩到特拉凯和莫雷,仅在特雷布松还有一小块延伸部分,而这只不过是一个延缓死亡的小公国,这时的帝国已经是名不符实了。
⑥ 土耳其人用了哪些步骤扩展土地
为了实施向欧洲扩张的计划,奥斯曼土耳其人采取了3个步骤。
首先,乌尔罕苏丹不断派遣士兵越过海峡进入拜占廷,有时他们在色雷斯地区和君士坦丁堡城郊抢劫财物,有时则应拜占廷皇帝的邀请,帮助拜占廷军队作战。总之,他要以各种借口呆在欧洲,扩大影响并等待时机完成征服计划。当时,约翰六世也极需要土耳其人的骁勇善战的才干,为了满足土耳其人,他花光了国库的积蓄,甚至将莫斯科大公捐赠的用来修复圣索菲亚教堂的金钱也支付给了土耳其人。
其次,乌尔罕苏丹利用拜占廷的困境,以帮助拜占廷为名进兵欧洲。他曾于公元1348年、公元1350年、公元1352年和公元1356年四次大规模增兵,其中最大的一次(1352年)人数在两万左右,从而使色雷斯南部地区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每次派兵,乌尔罕苏丹都是一举两得,一则他要求与拜占廷皇帝订立协议,迫使后者提供金钱和承认对色雷斯部分城市的占领,二则又为他的军事扩张披上了合法化的外衣。
最后,乌尔罕致力于建立进军欧洲的军事基地。以前,奥斯曼土耳其人大多是经过达达尼尔海峡进入色雷斯南部地区,因此,位于海峡欧洲一侧的加里伯利城就被确定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军事基地。乌尔罕曾多次进攻此城,都因城池坚固而未果。因此,乌尔罕要顺利达到目的,就必须攻下加里伯利城。
公元1354年,乌尔罕的机会终于来了,色雷斯南部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当地居民纷纷逃离,奥斯曼土耳其军队乘着大好时机占领整个地区,在地震废墟上重新修建城墙和堡垒,并在加里伯利城驻扎大批军队,囤积大量给养。从此,这里就成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进军欧洲最重要的战略中心和军事基地。
在奥斯曼土耳其人发展的前半个世纪里,其主要的征服活动集中在陆上,而后便开始发展海上势力。巴耶札德具有超过其父辈的野心和欲望,当然他也具有相当的远见卓识。他清楚地认识到,要建立帝国必须灭亡拜占廷,而要攻占君士坦丁堡必须建立强大的海军。因此,他下令网罗人才,建造舰船,训练水师,组建大规模舰队。以此为基础,他命令海军首先分区清剿在爱琴海横行了半个世纪的土耳其海盗,收编或征服了萨鲁汗、奥穆尔和希德尔·贝伊等一大批土耳其海盗武装,将许多海上的和沿海的海盗老巢变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海军基地和据点,从而控制了爱琴海地区。但是,精明的巴耶札德注意不使海军主力分散,而是集中于具有战略意义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地区。在这里,他沿着海岸建立多处海军要塞,并将势力发展到黑海南部水域。
可以说巴耶札德为了自己远大的目标,他处处小心,步步为营,为最后的决战做好一切充分的准备。巴耶札德在被征服土地上建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机构,强迫被征服地区君主提供军队随同作战,大胆启用外族军事将领,积极准备进攻君士坦丁堡。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作后盾,巴耶札德为了在政治上造成既成事实,他以最高宗主的名义召集巴尔干半岛各国君主会议,强令其臣属国的君主,即拜占廷帝国皇帝、米斯特拉专制君主、法兰克的阿塞亚侯爵和塞尔维亚君主到会。在会上,他还作为仲裁人判决拜占廷人和法兰克人之间的争端。
公元1386年,巴耶札德在多淄河南岸的尼科堡战役中击溃由匈牙利国王希格蒙德(1387~1437年)统率的由威尼斯、热纳亚、匈牙利、伯艮第公国、法、英、德、波兰等国组成的十字军,最终确立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不可动摇的国际地位,也为最后攻占君士坦丁堡作好了准备。
正当巴耶札德踌躇满志、雄心勃勃准备完成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伟大事业之际,一件意料不到的事件中断了他的计划,这就是铁木尔(1370~1405年)率领的蒙古军队击败了巴耶札德的奥斯曼土耳其军队,给鼎盛时期的巴耶札德当头一棒。
⑦ 君士坦丁堡的兴陷过程是什么
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是伊斯坦布尔的古称。曾是东罗马帝国 (拜占庭帝国) 的首都。
君士坦丁堡位于巴尔干半岛东端,临博斯普鲁斯海峡,扼黑海门户,当欧、亚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古希腊的移民城市,称拜占庭,公元前660年为希腊人所建。但是在君士坦丁之前的罗马帝国时代,它却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大帝重建并扩建了拜占庭,并于公元330年宣布迁都拜占庭,改名为君士坦丁堡,意谓“君士坦丁之城”。别称“新罗马”。从此,这个城市开始了它辉煌的千年历史,君士坦丁的名字与这个城市溶为一体,直到1453年。公元395年,东西罗马帝国正式分裂,君士坦丁堡作为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首都,成为地中海东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君士坦丁堡1453年4月初被土耳其的军队围困,5月29日穆罕默德二世的军队攻入城内,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灭亡。君士坦丁堡为奥斯曼帝国占领,并成为奥斯曼帝国首都,更名为伊斯坦布尔,直到1922拜占庭王朝,也就是古罗马帝国的东半部分,它的邻侧总是环绕着许多觊觎其财富的敌对势力。然而当罗马灭亡的时候,拜占庭王朝依然强大如初,并且在此后1000多年的岁月里,一直都是世界上最繁荣的文明之一。对于那些深受异族侵略者威胁、依靠拜占庭王朝才能生存的小国来说,它就像是一座海上的灯塔,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罗马时代的文明中心
[编辑本段]
没有一个西方国家的首都,在帝国统治的连续性和范围方面,能与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的辉煌历史相媲美。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重建此城为新罗马时,这里已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了。它的起源应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当时,它是希腊城邦迈加拉的移民建立的一座殖民城市,取名拜占蒂翁,拜占庭是它的拉丁名字。
君士坦丁堡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它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险要位置。这座城市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南端陡峭的岬角上,岬角从海峡的欧洲一面向对面的亚洲沿岸伸出,仿佛要挡住从黑海流入马尔马拉海的急流。因此,君士坦丁堡南有马尔马拉海,北有博斯普鲁斯海湾,从而形成了重要的港口,即所谓的金角湾。诚然,其他城市也有良好的港口和重要的地理位置,但君士坦丁堡的显着特征是,南北两面都有一条狭长且能航行的海峡。所以,这座城市由两扇海上大门保护着,可以禁止无论从爱琴海,还是从黑海来的敌船的通行。拜占庭皇帝为了加强这些天然防御,又在陆上修筑了两堵高大的城墙:第一堵墙长四英里;第二堵墙长40英里,宽20英尺,位于第一堵墙西面约30英里处。这两堵防御城墙,同巴尔干山脉这一天然屏障连在一起,保卫了君士坦丁堡的陆上进口。因此,在拜占庭长达十个世纪的统治期内,这座城市尽管在大部分时间里是遭受围攻的要塞,但却得以保存下来。 君士坦丁堡有许多雄伟的建筑,着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
在历史上,拜占庭的确是一个十分强大的王朝,它具备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和非常优秀的科学技术。它长时期统治着整个地中海地区,并拥有强悍的军团。拜占庭王朝不仅保持了原本属于古罗马帝国的领土,而且还进一步囊括了中东和希腊地区。当欧洲的其它国家还在慢慢地从黑暗时代复苏之时,拜占庭王朝保持着由罗马帝国延续下来的、非常先进的文明程度。同样重要的是,拜占庭还促进了贸易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几个世纪以来,拜占庭一直是整个地中海盆地的经济动力,它的货币则是国际标准交换媒介,它的商人及其商品,对于使西欧摆脱其封建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对于使意大利城邦走上控制地中海商业的道路,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在文化领域中,拜占庭挽救了古代文化艺术珍品,并将它们同她自身的遗产一起传给了子孙后代。拜占庭传下了由查士丁尼编纂的罗马法,传下了只是近来才得到正确理解和评价的一门宗教艺术以及由认真的学者们加以汇集、注释和保存的古典和希腊文化时期的文学、学术名着。
拜占庭对当时的西方人来说,如同罗马对日耳曼人而言一样,是伟大的教育者、伟大的引导者、宗教和文明的源泉。同时,它还起到了保护盾的作用,使盾牌后面的西方能自由地发展自己的文明。这一点的全部意义,在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沦陷后变得非常清楚:土耳其人仅在半个世纪内便抵达欧洲的中心,包围了维也纳。
但西方人似乎并不领情,当1204年4月13日十字军攻占君士坦丁堡时,统帅为了奖励骑士们的战功,竟公开下令部下可以在一周内在城中实施任意的烧杀抢掠。十字军还在拜占庭的领土上建立了拉丁帝国。西方的封建领主占领了大片土地,并对土地上的居民进行残酷压榨。拜占庭帝国仅剩巴尔干半岛一小部分土地和小亚细亚某些领土。直到1261年,它才收复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复国之后,领土已大为缩小,只包括小亚细亚西北角、色雷斯、马其顿、爱琴海北部的一些岛屿和伯罗奔尼撒的一些据点。君士坦丁堡的政权更无昔日之盛,它对各地区的控制已相当松弛。
⑧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怎么攻占君士坦丁堡的
有名字叫《征服1453》
⑨ 君士坦丁堡是被那个国家灭亡的,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攻破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最后毁灭
当时的东罗马面已经十分衰微,被奥斯曼帝国侵占越来越多的土地。1453年领土只剩下首都君士坦丁堡及周边地区,以及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一部分。
其衰落的原因有:
1、在经济上受到威尼斯的挟制。失去了海关收入,帝国在商业方面的垄断地位也逐渐丧失。
2、几次十字军东征,西欧来的士兵肆虐城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3、突厥人兴起,蚕食鲸吞领土
——灭亡前夕的东罗马帝国疆域,拜占庭已经被包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