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总兵多少
A. 总兵管多少人千户是什么官职
总兵,正二品武官,辖 一万五千 兵马。
千户,世袭武职,统兵数百人到千人不等。
B. 明朝一个总兵能带多少人
一般省级总兵有一万多人。边防重镇总兵所辖士兵要多得多,比如四大镇蓟镇辽东宣府大同总兵所部一直都在十万左右。战争时期除外。
C. 大清朝的正二品高官,镇守一方的总兵,到底能调动多少军队呢
总兵大概可以调动几万人的军队,总兵的兵权还是挺大的。
D. 明朝军队中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千总、把总各有多少人
根据明朝的军职,各级别军队人数如下:
1.把总:管理500军户,约100兵士(明朝京师三大营的千总、把总,以及巡抚、总督、督师亲兵的千总、把总则是实打实的1000兵);
2.千总:管理1000军户,约200兵士(明朝京师三大营的千总、把总,以及巡抚、总督、督师亲兵的千总、把总则是实打实的2000兵);
3.游击:500兵,独立营级别的独立防区,可临时管理2000兵;
4.参将:1000兵,独立团级别的独立防区,可临时管理5000兵;
5.副将:1000兵,独立团级别的独立防区;
6.总兵:1000兵,独立团级别的独立防区,可临时管理20000兵。
(4)土耳其总兵多少扩展阅读:
明朝军队分类
明军,通常泛指中国明朝时期的军队,明代早期军队的来源,有诸将原有之兵,即所谓从征,有元兵及群雄兵归附的,有获罪而谪发的,而最主要的来源则是籍选,亦即垛集军,是由户籍中抽丁而来,属于征兵形式。
明军军队大抵分为三类,边军,南军,京军,以及水军,地方土司兵,锦衣卫等特殊军事组织。
除此之外尚有简拔、投充及收集等方式。此外,明朝正统时期开始使用募兵制度,开始和卫所制并存。
1.卫所兵
卫所制为在全国各地军事要地设立卫所驻军,卫有军队中,一卫为5600人,其下依序有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及小旗等单位,各卫所都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亦隶属于兵部,有事从征调发,无事则还归卫所。
军队来源为世袭的军户,由每户派一人为正丁至卫所当兵,军人在卫所中轮流戊守以及屯田,屯田所得以供给军队及将官等所需。
其目标在养兵而不耗国家财力,但明宣宗以后由于社会稳定,相对和平,卫所军官开始侵占军田,剥削士兵,军人生活水平及社会地位日渐低下,逃兵也逐渐增加,军备因此逐渐废驰。
2.京军三大营
明代京军编制,洪武初即设,隶大都督府。十三年(1380年)改隶五军都督府。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分设京师京营和南京京营,规制渐臻完备。
京师京营又称三大营,包括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
五军营:分为中军,左、右掖和左、右哨。
军士除来自京师卫军外,又调中都留守司及山东、河南、大宁三都司卫所马步官军轮番到京师宿卫和操练,称为班军。隶属五军营的还有掌随驾马队官军的十二营,掌操练上直叉刀手及京卫步队官军的围子手营,以及幼官舍人殚忠、效义诸营。
神机营:因用兵交址(今越南),得火器法,立营肄习而名,其下亦分中军,左、右掖,左、右哨。中军分设四司,掖、哨各分设三司,掌铳、炮等项火器。隶属该营的还有五千营,掌操演火器及随驾护卫马队官军。
三大营各设提督内臣、武臣、掌号头官统领。各军、各司分设坐营官、把总、坐司官、监枪内臣、把司、把牌不一。洪熙时(1425年),命武臣一人总理三大营营政。
平时,五军营练习营阵,三千营练习巡哨,神机营练习火器。当皇帝亲征时,三大营环守于皇帝大营,一般是神机营居外,骑兵居中,步兵居内。
3.大明水师
明朝水师又称大明水师,是曾经世界第一流的中国海军,它的起源是元末朱元璋所部的两大主力之一巢湖水师。在明成祖鼎盛时期的1420年,明王朝拥有3800艘船,其中1350艘巡船,1350艘战船,以及驻扎在南京新江口基地的400艘大船和400艘运粮漕船。
其中250艘是远洋宝船,此外还拥有大量护洋巡江的警戒执法船和传令船,威名远扬的郑和船队实际上只是强大的明帝国海军的一支海上机动舰队而已。
E. 古代时候将军 总兵 提督 参将 偏将 千总 把总这些官各带多少兵
你说的基本上是绿营兵制。
清朝在统一全国过程中,将收编的明军和其他汉人按明军旧制,以营为单位组建军队,因用绿色旗而名绿旗兵,又因是以营为主要基层编制亦称绿营兵。绿营兵除在京师五城戍卫以外,绝大部分分驻全国各省。在京师担任卫戍的称为巡捕五营,与八旗步军营同隶步军统领。步军统领下辖左右翼总兵及 16 门千总。其营制为“标”、“协”、“营”、“汛”。
明清两代,有战事出征,置大将军和将军,战争结束则免。清朝,将军为宗室爵号之一;驻防各地的军事长官也称将军(这是尊称,不是官位)。这时候,将军更多是一个珍贵的散官位。不一定统兵。
标分督标,由总督统辖;抚标,由巡抚统辖;军标,设于四川、新疆,由将军统辖;河标,由河道总督统辖;漕标,由漕运总督统辖;提标,由提督统辖;镇标,由总兵统辖。实际各省绿营独立组织为提标、镇标。
提督:为各省绿营的最高武官,分为陆路与水师,共设水陆提督 23 人,惟东北三省不设。提标一般设左、右、中、前、后 5 营,并辖城守营与分防营。所辖军队一般为五六千人或六七千人。
总兵:统辖镇标的总兵是仅次于提督的武官,也分陆路与水师,共有 83 人,镇标所辖一般为三营、二营,兵力一般为三四千人。
各军标下设协,由副将统领,协下设营,由参将〈参考:明 孔贞运《明资政大夫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公(袁可立)于皇城岛请设参将、守备各一员,练兵三千,以为登莱外薮。”〉游击、都司,守备(掌营务粮饷)、分别统领,营下设汛,由千总(500-千人左右)、把总(百总,100人左右)分别统领。兵分步兵、马兵两种,此外还有马兵(骑兵)和水师。
绿营兵直辖于兵部,将官的铨叙也属于兵部。绿营兵初期作为清王朝的辅助兵力,配合八旗兵驻守京师与全国各地,并受到八旗兵的监视和控制,中叶以后变为主力,其兵额时有增减,最多时达到 60 多万。清末渐裁,仅存营制而已。
所以统兵并不一定,给个大楷参考。
F. 大清朝的正二品高官镇守一方的总兵,能够调动多少军队
清朝的军事衙门,除了晚期地主武装的团练和新式陆海军外,主要有两套班子,也就是八旗和绿营,各地八旗的领导机构是将军、都统、副都统、城守尉、防守尉等,各省绿营的领导机构是提督、总兵、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等。
蔡攀龙,平定林爽文叛乱,一路升迁为台湾镇总兵、福建陆路提督,绘像紫光阁。
全国的绿营大致在60万人,分为标、协、营、汛四种,汛不在编,类似于现在的哨所或警务室,差不多占了3分之一,也就是20万,标是总兵直接统领的主力部队,协和营是下面的分属部队,绿营兵力一般以营来计算,大概一营500人,而每个总兵根据辖区的不同,所统领的兵力差别很大,少则几千人,比如拱卫北京的直隶有7个总兵之多,但兵力很少,比如马兰镇总兵常备才2000人,而台湾镇总兵就有12000人,如果平均下来,清朝总兵统领的部队人数在6000-7000人。
G. 裁30万兵,中国总兵数多少
中国现役部队总人数28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