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摧毁土耳其飞机用的什么武器
‘壹’ 以色列的特种部队是什么及其武器配备
以色列特种部队 1953年,以色列开始着手组建了自己的特种作战部队,它的兵力都是从陆军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具有特殊技能的训练尖子,然后将这支新成立的部队命名为以色列第101部队、到了1954年,以色列考虑战争和应付国内突发事件,制止内乱的需要,决定将第101部队与伞兵旅合并,改为第202伞兵旅。该旅主要由旅部和4个营以及其它支援部队编成。1967年,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第202伞兵旅又改称第55伞兵旅。1960年以后,以色列使用特种部队作战颇为频繁,由应急作战转换为执行反恐怖任务。目前,以色列的特种作战部队作为一个特殊的兵种,是一般任务部队的加强和补充,它在应付突发事件、敌后侦察、实施心理战、特工破坏、反恐怖等方面近年来发挥了重大的作用。1976年7月,以色列特种作战部队突袭非洲乌干达恩德培国际机场行动可以说是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这次战斗在以军作战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1976年6月27日,一架法国航空公司的大型客机在雅典被4名巴勒斯坦人和2名西德人劫持到乌干达的恩德培机场,机上242名乘客中有105人为以色列人,他们被软禁在机场候机大楼内作为人质。劫机者要求以色列在规定时限内将关押中的53名巴勒斯坦人送来乌干达进行交换,否则人质将被处死。以色列为救出人质,成立了以总理拉宾、国防部长佩雷斯为首的行动指挥部,由步兵-伞兵司令肖姆隆拟制了代号为“闪电行动”的军事营救计划。 4架以色列空军的“C-130大力神”运输机从以色列秘密起飞,并乘着夜色秘密降落在了恩德培国际机场,而在事先他们也并未通知那里的地面控制塔台。以色列部队赶在午夜降临前一个小时悄悄降落在了恩德培国际机场。随后以色列人便驾着一辆黑色的梅塞德斯和护卫的几辆吉普驶出运输机,径直驶往旧航站楼。乌干达人以为这是伊迪·阿明或是其他乌干达高官的车队。3组突击队员按预定方案分别扑向各自的目标,整个行动像事先演练得那样流畅,10分钟攻占候机大楼,20分钟解救人质,10分钟检查,12分钟返回飞机。从第1架以色列飞机落地到返航的最后1架以色列飞机起飞,只有短短的53分钟!六名劫机者被击毙。还有一名人质被误认为是恐怖分子而被打死。在总共103名人质中有三人死亡。在奇袭过程中,机场的乌干达部队也向以色列特种部队开火,并打死了以色列部队的地面指挥官约纳坦·内塔尼亚胡上校,而他也是这次行动中以色列军队唯一一名阵亡者(值得一提的是,约纳坦·内塔尼亚胡是以色列着名政治家本雅明·内塔尼亚胡(Jonathan Netanyahu)的哥哥,后者曾在1996年至1999年期间担任以色列总理)。作为对乌干达政权的死敌肯尼亚(据信本次行动得到了肯尼亚的大力支持)的回报以及自身安全考虑,机场上的11架乌干达战斗机也被悉数破坏(这些飞机基本是乌干达空军的主力)。 以色列特种部队这次长达3520公里的大胆行动,以他们的技能和智谋创造了现在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营救人质行动。佩雷斯得意地称赞这次"霹雳行动"是前所未有的最远距离、前所未有的最 短时间、前所未有的大胆作战。而乌干达总统阿明先是谴责以军打死乌干达士兵和炸毁飞机的暴行后却不由得赞扬说:“我作为一个职业军人,认为袭击非常成功,以色列特遣部队真是好样的!”
‘贰’ 战术空袭
战术空袭。是为达成战斗目的,由空中力量对敌有限地域的一个或数个目标进行的空袭。是空袭中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其战斗行动,通常由合成指挥机构或协调整个战斗行动的最高指挥机构负责组织,依靠配属战斗的航空兵部队、战术导弹部队等具体实施。空袭的目标为战术纵深内的军队集群、坚固工事、火力支撑点及道路桥梁等。在现代战斗中,战术空袭的作用是一种有效的进攻手段,是军队火力的主体。
‘叁’ 请介绍一下1982年的贝卡谷地之战。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出动大量坦克机械化部队,在海、空军的配合下,大举入侵黎巴嫩南部,对驻黎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发起猛烈进攻,继而对黎境内的叙利亚军队实施突然袭击。在整个入侵的过程中,最令世人震惊不已的是,在贝卡谷地中,叙利亚萨姆-6导弹阵地全被摧毁,以至于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不相信当年曾逞威一时的萨姆-6竟会输得这么惨。
策划与指挥以色列军队入侵行动的是国防部长沙龙,总参谋长埃坦。以色列为一举摧毁叙利亚导弹阵地,使用了“蜻蜓”式、“响尾蛇”空对空导弹、“灵巧”炸弹、“小牛”空对地导弹、“百舌鸟”空对地导弹等十多种性能优异的空对空、空对地导弹、炸弹以及卫星导航、电子侦察等系统。
“萨姆”飞机的克星
提起萨姆-6防空导弹,就不能不使人想起70年代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正是在这场战争中,萨姆-6大大地出了一番风头,从而才名扬世界的。
1973年10月6日,以色列的士兵正饥肠辘辘地在赎罪日里守斋戒。下午2时许,埃及和叙利亚趁此良机,对以军控制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发起突然袭击,从而揭开了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帷幕。
面对埃叙联军的突然袭击,以色列被打得措手不及。在极端被动的情况下,以色列使出了它的杀手锏__空军,对埃叙两军发起反击,试图扭转干坤。然而,这回以色列空军没有再现第三次中东战争那样的辉煌,它受到了苏制萨姆导弹的严重挑战。一队以色列飞机飞临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上空,突然,一道白线直奔1架F-4“鬼怪”式战斗机而来,瞬间便击中了它,于是一团黑烟坠落下去。
其他飞行员见同伴被击落,顿时紧张起来,连忙在胸前不停地划“十”字。惊恐之余,他们又觉得奇怪:在受到导弹攻击之前,为什么飞机上的电子黑盒子失灵了呢?
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军在每架作战飞机上都装了电子黑盒子,一旦飞机被苏制萨姆-2或萨姆-3导弹捕捉,它就会自动向飞行员告警,并同时引导干扰机对导弹制导雷达实施干扰,使导弹无法击中目标。这种电子黑盒子在当时确实起了很大作用。可是,战争结束后,苏军总结了萨姆-2和萨姆-3失利的教训,很快又研制出一种采用新的工作频率和多种制导方式的防空导弹,这就是萨姆-6,并秘密地将其补充到埃及和叙利亚的防空导弹网中。
萨姆-6是一种安装在履带装甲车上、机动性非常强的防空导弹。1辆装甲车可装3枚。它的弹长6米,射程为30公里,能够击中高度低于100米的低飞目标。它的瞄准器能自动搜索敌机,哪怕是超音速飞行的飞机。它的两个雷达系统可提供定向脉冲的信号:搜索器发现敌机,并向目标发射定向波束,波束被目标反射回来;定向波束跟踪敌机,反射信号在几分之一秒内给发射架的电子系统提供关于敌机的高度、方向、速度的各种信号。电子系统自动发射火箭。发射出去的火箭以超音速飞行,一级火箭由固体燃料推动。火箭离目标最后几百米时是自己操纵的。弹头上的热探测器感受到飞机发动机喷出的气流,火箭便把方向对准这一热源,即使导弹不直接命中飞机,只是在附近爆炸,飞射出去的弹片一旦击中飞机的易损部位,也能将其击落。
对于萨姆-6导弹的这些特性,以色列一无所知,以色列空军仍拿对付萨姆-2和萨姆-3的办法来对付萨姆-6导弹,这怎能不吃苦头?
尽管以色列空军采取电子对抗措施,但对萨姆-6导弹来说毫无用处。仅在开战后几天,以色列空军就损失过半。
面对这种困境,以色列不得不向美国伸出求救之手。美国火速派专家到以色列研究对策。尽管美国特意发射了侦察卫星,并派无人驾驶飞机飞临埃及导弹网上空,引诱萨姆-6发射,好让侦察卫星测出它的工作频率和制导方式,但收效甚微。迫不得已,美国只好从国内紧急向以色列空运了5万箱干扰箔条,并向以色列提供了“百舌鸟”和“标准”反雷达导弹,才使飞机的损失率有所下降。
最后,还是沙龙将军率领的一支先遣队,从埃及部队的间隙插入运河西岸,捣毁了埃军后方的几个萨姆-6和萨姆-7导弹阵地,才最终扭转了以军的被动局面。
此次战争,以空军共损失飞机109架,其中大部分是被萨姆-6导弹击落的。这是以色列空军创建以来所受到的最沉重的打击。惨重的损失,使以色列当局对萨姆-6导弹恨之人骨,发誓要报一箭之仇。
苏制萨姆-6导弹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大出风头,取得赫赫战绩,立即赢得世界各国军界的青睐,一股“萨姆”旋风席卷全球。一些国家的军事报刊都在显着位置刊登了阿拉伯军队萨姆-6导弹把以军飞机打得落花流水的消息、特写、专稿,军事评论文章也纷纷见诸报端。有的军事专家甚至提出,飞机已经“过时”,可以“退役”,世界已进人“导弹”时代。
一些国际军火商也趁机大作文章,他们高喊:“萨姆!萨姆!飞机的克星!”为萨姆-6大作广告。萨姆已被他们吹得天花乱坠,似乎只要将萨姆系列导弹买去,胜利便垂手可得。
一时间,萨姆导弹在国际军火市场上成为头号大“明星”,身价百倍,十分走俏,许多国家都想用萨姆导弹编织起本国的导弹防空屏障。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尝到萨姆-6导弹甜头的叙利亚,更是对萨姆导弹推崇至极,好像有了萨姆导弹这把保护伞,建立起“萨姆屏障”,就可以安稳放心地睡觉了。萨姆导弹成了叙军的“娇子”、“宠儿”。
为了建立起严密的“萨姆屏障”,叙利亚人不遗余力地发展萨姆导弹部队。他们将国防预算的75%用在地对空防御上,8年之内,他们将萨姆导弹连的数量增加了3倍。
十月战争所取得的成功,使叙军对萨姆导弹过分迷信,产生强烈的依赖性,从而把他们诱人了歧途,也为后来的贝卡谷悲剧埋下了伏笔。
找到了对付“萨姆”的秘诀
在世界战争舞台上,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可以在战场上永远保持“绝对优势”,它们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和缺陷。武器及其使用战术又有其发展的连续性,一时的挫折,并不意味着它从此“隐退”,一旦稍加改进,充实以新的内容,仍能“死”而复生,重执战场之牛耳。
中东地区历来是苏美等军事强国的新式武器试验场和高技术竞赛场。苏制萨姆-6地对空导弹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打得以色列空军使用的美制飞机纷纷坠落,使高傲的以色列人和美国人在世人面前大出洋相,这不仅在以色列,也在美国五角大楼引起了强烈的震动。
在越南战争时期,美军研制的“黑盒子”电子干扰设备,曾使越南北方的“萨姆”导弹的效能降低了5倍。有一次,美军16架F-4飞机轰炸越南北方的龙江大桥,越军共发射了160枚萨姆导弹回敬来犯之美机,并起飞41架米格飞机进行拦截。经过一场混战,美军飞机一架也没有被击落。这其中的原因就是美机上安装的“黑盒子”发挥了神奇的魔力。可是,仅事隔1年,“萨姆”导弹稍加改进,又东山再起,令人刮目相看。
尖端武器研制进展的砝码移向了苏联一边,这对美国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和威胁。美国当然不会甘心被苏联甩下,尽快获取改进后的萨姆-6导弹的技术情报,成了美国和以色列情报机构的一项重要目标。
然而,苏联人贯于严守秘密,要想直接从他们那里搞到萨姆-6的情报,可能性极小。对于这一点,美国和以色列的情报机关首脑十分清楚,所以,他们不约而同地把突破口选在了第三国。
美国中央情报局选中了与苏联关系十分密切的埃及作为进攻对象。此时,在埃及的国土上共部署有40余个萨姆-6导弹连。
主意一定,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几个谍报老手频繁潜入埃及首都开罗,他们的使命是通过与埃及做一番“灰色贸易”,换取所需的情报。
一天,一位化名为L贝克尔的美国特工,在开罗一家高级酒吧间里结识了一名埃及军官。
“喏,我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休斯特 帕卡德公司’的高级职员。”贝克尔一边自我介绍,一边将一张名片递交给埃及军官。
埃及军官看过名片后,会意地点了点头。他们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
随后,他们又进行了第二、第三次交谈……
不久,他们做成了这笔“灰色贸易”。埃及得到了美国提供的部分先进技术,美国则从埃及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萨姆-6导弹及相关设备。
没过多长时间,一种针对萨姆-6导弹的新型电子干扰设备问世了。1979年,美国将这种干扰设备提供给了以色列。
与此同时,以色列无所不能的情报机构“摩萨德”在获取萨姆-6导弹情报方面也取得重大突破,他们弄到了萨姆-6导弹的几乎所有技术情报资料。
1981年4月,叙利亚的萨姆-6导弹刚刚在贝卡谷地安家,就被以色列获悉。以军立即派出1架“猛犬”式无人驾驶飞机飞往贝卡谷地进行实地侦察。
“猛犬”是以色列自行研制的一种新型无人驾驶飞机,主要用于光学照相侦察。它体积小,机动灵活,其雷达有效反射面仅为0.1平方米,很不容易被发现。
不过,这架“猛犬”刚一接近贝卡谷地,还是被叙利亚的雷达捕捉住。还未等它完成使命,就被叙军的萨姆-6导弹击中。
损失1架无人驾驶飞机,对以色列来说无足轻重,重要的是他们获取了具有重大价值的情报。他们发现了萨姆-6的工作方法及叙军新雷达的性能和工作方法。
为了进一步证实已获得的情报,又1架“猛犬”被派往贝卡谷地。这一次,“猛犬”不仅顺利完成了使命,而且还成功的躲过2枚萨姆-6导弹的攻击。
“猛犬”这次出击的成功,让以色列人欣喜若狂,他们感到已经找到了对付萨姆-6导弹的秘诀。
从这以后,直至空袭贝卡谷地前大约1年的时间内,以军频繁地派出无人驾驶飞机飞到贝卡谷地上空,窥测叙军的秘密,从而对叙军的防空配系了如指掌。
贝卡谷地即将爆发一场恶仗
这是1981年的一天。在以色列境内的一片近似黎巴嫩地形的丘陵地带上空,1架双引擎美制E-2C“鹰眼”式空中预警机正懒洋洋地飞行着。午后强烈的阳光直射在它的机身上,然而没有舷窗的机舱内却是一片黑暗,只有红灯和1组电视荧光屏上移动着的青蓝色图像闪烁着微光。3个完全相同的电脑荧光屏上,各有几十个小小的几何符号在不时地改换着位置,其中有一些被线条串联着。3名以色列空军操作员并肩而坐,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荧光屏上的活动,同时用手指按动着键盘,并时而用“光笔”的笔尖指点着荧光屏上的符号。
荧光屏上的每个符号都代表着1架“参战”飞机。对叙利亚的飞行员来说,一旦被“光笔”指上,就意味着死亡的来临。
“鹰眼”机背上的24英尺的圆盘状旋转罩里的1对天线,以每10秒1圈的速度旋转,对空中、陆地和海面进行全方位扫描,迅速将战场情报输入大型高速计算机中,荧光屏随之显示出全部情况。“鹰眼”可发现400公里内任何高度上活动的敌机,可同时跟踪250个目标,并能指挥自己的飞机对30批敌机进行拦截。与此同时,“鹰眼”身上的计算机还可传送情报信息,不间断地与地面及其他“鹰眼”机上的计算机进行联络,并与以色列战斗机上的计算机以及飞行员和指挥官进行对话。由于“鹰眼”具有诸多特殊的本领,因此有人还送给它一个绰号:“空中指挥官”。
1队在空中巡逻警戒的以色列“鬼怪”式和“幼狮”式战斗机机群,接到“鹰眼”的指令,迅速根据它提供的敌机飞行线路和速度,选定最佳攻击角度,准确地截击了“敌机”。在某个空域,由波音707飞机改装的电子干扰机正对一敌军”的雷达和通信联络进行干扰。“敌军”的雷达顿时变成瞎子、聋子。
在另一个空域,以空军F-15和F-16战斗机发现了“险情”,机身上的电子干扰吊舱立即自动开机,施放欺骗干扰,解除了“险情”。
紧接着,1群以军战斗轰炸机飞临上空,雨点般地向下倾泻集束炸弹和火箭弹。在阵阵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敌军”的萨姆导弹阵地和高炮阵地,顷刻间,硝烟弥漫,沙石横飞。
这是以色列空军组织的一次大规模模拟演习,它严格按照入侵黎巴嫩的“加利利和平行动”作战计划,模拟攻击了叙军设在黎境内的防空阵地。这样的演习,以色列空军已组织过多次。每次演习过后,以军都根据演习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地修改补充作战预案,从而使作战预案更趋完善和周密。
经过1年多时间的精心策划和紧锣密鼓的准备,以色列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982年4、5月间,两伊战火愈演愈烈,英阿两国在马岛也打得难解难分。这时全世界的注意力都被这两处战火所吸引,以色列人感到他们盼望已久的战机终于来到了。
6月6日,以色列蓄谋已久的”加利利和平行动”计划付诸实施。以军先头部队4个旅共2万人悍然越过以黎边境,气势汹汹地向黎巴嫩南部地区推进。
以色列名义上是打着消灭驻在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游击队的旗号,实际上,让以色列人恨之人骨的叙利亚贝卡谷地的萨姆-6导弹阵地,才是以军预定的重要目标。
6月9日凌晨,以色列内阁会议大厅里灯火通明,以色列军政要员聚集在这里正在召开一个秘密会议。
国防部长沙龙首先发言,他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动议:袭击驻黎叙军以及驻扎在贝卡谷地的萨姆导弹基地。
沙龙的话刚说完,立即遭到了几名议员的反对。由于意见存在分歧,内阁会议进行了5个多小时也没有定论。
刚愎自用、目空一切的沙龙,以鄙夷的目光看着那些持不同意见的议员。为了报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的一箭之仇,沙龙花了近3年的时间精心制定了攻打贝卡谷地的作战计划。经过多次实兵演练,反复修改,这个计划日趋完善、周密。以色列空军也为此在内格夫沙漠地区专门进行了数月的攻击训练。他决不能放弃这个计划。
为了说服议员们,沙龙强压火气,耐着性子回答议员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对于这些爱挑剔的议员,只能如此。
“贝卡谷地部署着那么多的苏制萨姆-6导弹,我们有绝对把握降服它们吗?”一名议员发问。
“萨姆-6的确很先进,苏联的米格飞机性能也是一流的。在十月战争中我们吃了亏,这是事实。但是,事物是变化的,我们已掌握了它们的详细技术性能,我相信我们自己的武器装备和我们勇敢而训练有素的飞行员是能够对付它们的。”沙龙耸一耸肩膀回答道。
接着沙龙又回答了另外几个议员的提问。
在沙龙的耐心说服下,内阁会议终于批准了沙龙提出的袭击叙利亚部署在贝卡谷地的萨姆-6导弹基地的动议。
其实,在内阁会议召开之前,沙龙已经开始对叙利亚军队下手了。根据沙龙的命令,以军地面部队已推进到贝鲁特至大马士革公路一线,袭击了一些孤立的叙军据点,并从南、西两面对贝卡谷地实施迂回包围。
贝卡谷地是黎巴嫩东部靠近叙利亚边境地区的一块南北走向的狭长的谷地,谷地两侧高山连绵,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驻黎叙军除在贝鲁特市和贝鲁特至大马士革公路沿线部署了部分地面部队外,叙军地面部队主力和防空部队都部署在贝卡谷地以及与谷地相平行的黎叙边界线附近叙利亚一侧境内。以色列发动侵黎战争后,贝卡谷地以西的叙军一部撤到这里,叙利亚还从国内向这里增调了一些部队,以加强这一线的防御,防止以军把战火扩大到叙利亚境内。
以色列对贝卡谷地虎视眈眈,叙利亚人早有预感。叙军官兵明白,或迟或早,贝卡谷地总要爆发一场恶战。所以,自以色列侵人黎巴嫩以来,部署在贝卡谷地的叙军已进人高度戒备状态,所有人员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严阵以待,静候那即将来临的恶战。
惊心动魄的6分钟
1982年6月9日中午,贝卡谷地。一阵阵暖风从狭长的谷地吹过,四野静悄悄的。这是大战前的宁静。一辆辆载着导弹的履带车静静地伏卧着,只有那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的萨姆-6导弹死死地盯着天空,悄然而又威严地对着以色列飞机可能来袭的方向。
在同一时刻,以色列埃齐翁空军基地。一架架美制F-15、F-16战斗机整齐地排列在被太阳晒得冒烟的跑道上。座舱内,驾驶员早已就位,他们在等候攻击时刻的到来。
下午2时14分,战斗警报声骤然响彻整个基地。
“第1攻击波,起飞!”随着指挥部一声令下,F-15和F-16一架接一架呼啸着飞上天空。它们的任务是担任空中掩护。
这两种战斗机是70年代美国为了争夺新的空中优势而研制出来的,其速度和火力都超过了阿拉伯国家使用的苏制米格-21和米格-23战斗机。
F-4和A-4飞机载着沉重的激光制导炸弹,也慢慢腾腾地飞上了天。它们的任务是实施低空轰炸。
贝卡谷地拉响了凄厉的紧急战斗警报。叙军指挥官和士兵飞快地奔向自己的战斗岗位,密切注视着天空。
“以色列飞机!”一名担负望的士兵大声吼道。
“雷达开机!”指挥官下达了命令。雷达是萨姆-6的眼睛,只要目标被它盯上,纵有天大本事也难逃厄运。
然而,这一次以色列人是有备而来。叙利亚人看到的实际上是以色列放出来当诱饵的无人驾驶飞机,目的是引诱叙利亚发射导弹。
叙利亚人中计了。萨姆-6导弹相继发射,山谷里红光闪闪。
以色列“飞机”接二连三地被击中、坠地。
就在叙利亚官兵为他们取得的“胜利”欢呼雀跃的时候,以色列飞机的第1攻击波已悄悄地向贝卡谷摸来。
几个收缴“战利品”的叙利亚士兵发现坠落的飞机竟是塑胶制作的,而且没有找到1具以色列飞行员的尸体,连忙将这个怪异现象报告给指挥部。
指挥官立刻醒悟过来、这是中了以军的诡计。
“雷达关机”,指挥官命令道。这是他认为最先应该做的事。
可是,他还是晚了一步,以色列人已经得到了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为以军充当“敢死队”角色、刺探萨姆-6秘密的是以色列自行研制的“侦察员”和“猛犬”无人驾驶飞机。它们率先飞临叙军导弹阵地上空,诱使叙军萨姆-6导弹的制导雷达开机。制导雷达一开机,“侦察员”和“猛犬”立即把截获的无线电信号传给早已等候在空中的E-2C“鹰眼”预警机,“鹰眼”再把这一信息传给F-4“鬼怪”式战斗机。“鬼怪”获得信息后,便沿着叙军导弹制导雷达的波束,发射“百舌鸟”反雷达导弹,准确无误地摧毁萨姆-6的制导雷达,使萨姆-6顿时变成“瞎子”。与此同时,“侦察员”和“猛犬”还把截获的信息传送给埋伏在贝卡谷地西南部黎巴顿山脉背面山脚下的大量“狠”式地对地导弹。“狼式”则沿着“侦察员”和“猛犬”提供的萨姆-6雷达波束,“顺藤摸瓜”。这样,“狼”式和“百舌鸟”导弹双管齐下,萨姆-6自然更是无法招架。
除此之外,在这场大空战中,“侦察员”和“猛犬”还充当了战地“摄影记者”的角色。在冲天火光、滚滚硝烟、隆隆的爆炸声中,“侦察员”和“猛犬”加入无人之地,从容拍摄“战地风光”,并及时传送给后方指挥部,使以色列的军事首脑不用上前线,就可以在彩色电视大屏幕上,观看贝卡谷地的激战实况。
毫无疑问,“侦察员”和“猛犬”为以军空袭成功立下了头功。
在“百舌鸟”和“狼”式导弹打瞎了萨姆-6的“眼睛”之后,几十架F-16战斗机恶狠一般地向导弹阵地猛扑。喷气机大声吼叫着,山谷的回声加重了隆隆的机声,与爆炸声交汇在一起,撼天动地。1颗炸弹下去,白色的山头立刻爆起一团烟雾。片刻工夫,贝卡谷地己被团团烟雾所笼罩。
以军飞机的第1攻击波刚过,第2攻击波接踵而至。不待叙军稍稍喘息,黑压压的机群又在天边出现,那是第3攻击波。
贝卡谷地变成了血与火的海洋。可怜叙利亚人苦心经营10年、耗资20亿美元才建立起来的19个萨姆-6导弹连、228枚导弹,在6分钟之内就不复存在了。
以色列人打得干净利落,6分钟就结束了空袭行动。然而,叙利亚人并不甘心失败,当他们得知多年引以为自豪的萨姆-6导弹阵地遭到攻击,立即起飞60架米格-21、米格-23战斗机,向贝卡谷地上空的以机发起反扑。
以色列空军对此早有防范,由F-15、F-16、E-2C和波音-707改装的电子战飞机组成的混合作战机群,在叙机可能来袭的方向已建立了一道空中屏障。
叙军的飞机刚刚滑入跑道,就被“鹰眼”牢牢地捕捉到了。在几秒钟内,电子计算机就将飞机的航迹诸元计算出来,并算出飞机的距离、高度、方位、速度和其他资料。“鹰眼”迅速将这些情况通知给自己的同伴。
叙机临近贝卡谷上空,率先遭到以军电子战飞机的强电子干扰。叙机机载雷达荧光屏上看不见以机,半自动引导装置也不起作用,耳机里听不清地面指挥口令,空战一开始就处于被动地位。
一名叙利亚飞行员看见1架F-15迎面飞来。他猛拉机头,企图绕到以机背后开火。因为米格-23携带的“尖顶”空对空导弹是寻热导弹,需要对着敌机的尾喷管发射。他才爬了一半,只见F-15机翼下闪出一串嫣红色的火花,他的飞机猛地一抖,随即燃烧起来,一顶降落伞又挂在空中,他跳了出来。
后来他才知道,以色列不仅对美制新型“响尾蛇”空对空导弹加以改良,使之能够迎头发射,而且还使用了也能迎头发射的自制“蜻蜓”式导弹。这种空对空导弹吸取了美、苏红外线寻导的导弹优点,对热源十分敏感,甚至可对因敌机表面与空气摩擦而产生的热量进行跟踪。
1架F-16在完成轰炸任务后加速返航。突然,座舱里的频闪灯不断闪出强光。飞行员明白,他被叙机“咬”上了。这是以色列新研制的一种传感系统,一旦飞机被敌机雷达探测到,它便会自动报警。
又过了一会儿,传感系统发出了急促的“笛笛笛”的声音、它提醒飞行员:米格-23发射导弹了。他不慌不忙地按下了燃烧火箭按钮,射出1枚燃烧火箭。不过,这不是攻击火箭,而是引诱敌方导弹的。叙机射出的“蚜虫”空对空导弹一下子就被它所发出的强大的热流吸引了过去。
这是中东地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空战。叙利亚出动60架战斗机,而以色列以90余架飞机迎战。150多架飞机,像蝗虫一般在贝卡谷上空穿梭往来,以超音速的速度互相追逐,恰如一场“车轮战”。导弹不时地从飞机的机翼下发射出来。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导弹的吼叫声、飞机中弹的爆炸声混在一起,使人弄不清飞机在哪里飞以及飞往哪里去。加上飞机和导弹施放的白烟,空中乱成一团,无法辨认谁在攻击谁。面对空中穿梭飞行的飞机,叙利亚的高射炮兵不敢贸然开火,他们害怕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误击40架己方飞机的悲剧在贝卡谷重演。
这是一场一边倒的空战。空战结果,叙利亚损失飞机30架,而以色列没损失1架飞机。30比0,以色列获得大胜。
叙军宣布进人“最高戒备状态”。
叙军最高司令部发出新的命令:不能让以军的战火烧入我们的边境,立即向贝卡谷地增派部队,尽一切力量阻止以军可能发动的进攻。
4个萨姆-6导弹连和3个萨姆-8导弹连,趁着夜暗,绕过弹坑和飞机残骸进入贝卡谷地。
然而,天一亮,在以色列92架飞机的一阵狂轰滥炸之下,新部署的7个导弹连又荡然无存。
52架叙利亚飞机再次奉命出击。然而,这一次,它们的命运更惨。竟没有1架能够突破以色列的空中屏障安全地飞回来。空战结果:52比0。以色列又无一损伤,大获全胜。
叙利亚再也承受不了这样惨重的损失,空军停止出击。6月11日,叙利亚宣布停战。
当年曾威风一时的萨姆-6导弹,如今是如此的不堪一击,苏制米格飞机在美制F-15、F-16战斗机面前也甘败下风,这场空战在全世界引起极大震动,苏军最高统帅部更是如坐针毡。当晚,苏联最高统帅部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并决定派防空军副司令叶夫根尼 尤拉索夫上将到叙利亚实地勘察。最后的考察结果当然是不能公诸于众的。
以色列人终于出了第四次中东战争中憋下的一口恶气。
胜利属于用心者
以色列空袭贝卡谷地叙利亚导弹阵地,大获全胜,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以色列当局能够接受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的教训,用心组织研究萨姆-6导弹,找出克敌制胜的办法。
‘肆’ 长钉导弹
导弹名称:长钉-SR反坦克导弹
最初的长钉家族被称为NT家族(NT是希伯莱文Nun Tet的字头缩写,意为反坦克),包括三种不同型号的反坦克导弹——吉尔(Gill)反坦克导弹(最大射程2500米,1999年6月的巴黎航展上第一次公开展示)、长钉(Spike)反坦克导弹(最大射程4000米,1999年由以色列陆军解密)和丹迪(Dandy)反坦克导弹(最大射程8000米,1999年11月首次公布)。2002年,为了出口统一品牌,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拉菲尔公司宣布将原来NT家族更名为长钉反坦克导弹家族,其家族成员的名称也相应更改为:长钉-SR(SR是英文Shot Range的字头缩写,意为短程,它是长钉家族的新增型号,最大射程800米)、长钉-MR(MR是英文Middle Range的字头缩写,意为中程,也就是原来的吉尔反坦克导弹)、长钉-LR(LR是英文Long Range的字头缩写,意为远程,也就是原来的长钉导弹)和长钉ER(ER是英文Extended Range的字头缩写,意为增程型,也就是原来的丹迪反坦克导弹)。
[编辑本段]研发简史
长钉-SR/MR都可以在封闭的空间发射,适合城市条件下的反坦克作战。
拉菲尔公司积十年之功的杰作便是长钉反坦克家族。从1999年正式公布至今,长钉家族的成员及其名称都经历很大的变更。
1998年11月,拉菲尔公司与欧洲长钉集团(EuroSpike,由阿特拉斯公司、迪尔公司和莱茵金属公司组成)签定商业协议,由后者负责在欧洲市场的宣传、生产、销售和维修拉菲尔公司的反装甲武器系统。具体分工为阿特拉斯公司负责生产发射系统、迪尔公司生产导弹、莱茵金属公司生产战斗部。拉菲尔公司还与欧洲导弹集团(MBDA)达成协议,合作开拓欧洲和其他海外市场。
2000年5月,芬兰陆军选择了长钉家族中的长钉-MR型,作为其陆军的中程反坦克导弹系统。2001年8月,荷兰国防部为荷兰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订购了长钉-MR导弹系统,以取代老旧的龙式反坦克导弹。由拉菲尔为总承包商,阿特拉斯公司、迪尔公司和泰利斯荷兰公司为二级承包商。
2001年,为了给英国陆军采购新一代轻型反坦克制导武器系统(Light Forces Anti-Tank Guided Weapon System)。英国国防部采购局订购了一批长钉导弹系统以进行测试和评估,同时他们还向MBDA公司发出了招标书,后者提供联合研制的标枪导弹系统,英国国防将在二者中做出选择,采购决定在2002年做出,最终标枪导弹胜出(关于这次竞标,在后文有详细论述)。
2002年7月,波兰陆军也选择了长钉-LR反坦克导弹系统。2004年1月,波兰国防部与ZM梅斯科公司正式签定合同,后者从拉菲尔公司手中购买了长钉-LR反坦克导弹的特许生产权并以许可证方式制造长钉-LR反坦克导弹。波兰军方的需要是264套发射系统和2675枚长钉-LR导弹,合同规定的交付日期从2004年一直到2013年。波兰还希望将长钉-LR导弹与意大利奥托·梅莱拉公司的HITFIST-30炮塔和芬兰帕提亚公司的模块化装甲车组合,这方面的需要大约为160套。这个系统还将接受罗马尼亚陆军的评估和测试。
而长钉导弹家族的中程型号(原称吉尔,现在的长钉-MR)早在1997年就正式进入以色列国防军中服役,外界猜测它们早已被用在了中东地区的冲突中。此外,新加坡国防军也是长钉反坦克导弹的海外用户。目前,拉菲尔公司的长钉家族(SPIKE family)已经进入大批量生产阶段,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外可户的采用,它在国际武器市场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型号 最大射程 平台
SPIKE-SR 800米 步兵
SPIKE-MR(吉尔) 2500米 步兵和特种部队
SPIKE-LR(长钉) 4000米 步兵和轻型战斗车辆
SPIKE-ER(NTD) 8000米 步兵、轻型战斗车辆和直升机
[编辑本段]先进技术
智能长钉
拉斐尔公司地面系统分部在研制长钉导弹之前曾对美制陶式反坦克导弹和标枪反坦克导弹做了详细研究,因此长钉导弹在气动外形上与陶式颇有几分相似。首先都采用2组矩形弹翼,其中弹尾的为固定式弹翼,主要用于飞行控制。弹体中部的弹翼尺寸上稍小一些,平时呈折叠状态,发射后自动弹出。导弹从前到后分别为导引头、前战斗部、飞行姿控发动机、电池组、主战斗部和主发动机。
作为导弹最关键部分的导引头,以色列人采用了固体状态摄像机这一图象转换装置。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发明了电荷耦合装置(CCD),固体状态摄像机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由分布于各个像元的光敏二极管的线性阵列或矩形阵列构成,通过按一定顺序输出每个二极管的电压脉冲,实现将图像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目的。输出的电压脉冲序列可以直接以RS-170制式输入标准电视显示器,或者输入计算机的内存,进行数值化处理。CCD是现在最常用的机器视觉传感器,机器视觉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光电转换装置,即将传感器所接收到的透镜成像,转化为计算机能处理的电信号。光电转换装置主要在昼间、较好的天候条件下使用,拉菲尔公司之所以选择这种光电图象转换系统,而放弃了其他国家反坦克导弹常用的毫米波雷达、激光驾束等制导体制,主要是考虑到与其光纤数据传输链路配合使用。这一点我们将在后文详细论及。除了光电图象转换装置,长钉的导引系统还包括一个红外成像导引头,以色列方面并没有公布该红外导引头是否为焦平面阵列,但强调了其具备很高的灵敏度,对背景热量掩盖下的目标有很强的分辨能力。这种双重体制导引头保证了长钉导弹极高的命中概率和全天候作战能力。
长钉家族的所有型号全部采用串联战斗部,拉菲尔公司研究人员认为,随着爆炸式反应装甲的广泛使用,单战斗部的反坦克导弹已经很难击穿坦克装甲,串行双重战斗部是未来反坦克导弹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长钉反坦克导弹的前战斗部将引爆坦克上附加的爆炸式反应装甲,而主战斗部将紧随其后,撕开坦克主装甲。为了更有效的打击重装甲目标,长钉家族反坦克导弹均采用了高抛物线飞行弹道,接近目标时做俯冲攻击,不仅避开了主战坦克厚重的前装甲,而且高抛物线弹道使长钉导弹受地形障碍的影响更小,能更有效的在山地、丘陵地形作战,。双重串行战斗部加上攻顶模式使长钉导弹成为目前穿甲威力最大的反坦克导弹之一。
拉菲尔公司最得意的地方还是长钉导弹的光纤数据传输链路。光纤制导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最新制导技术,优点众多,基本可以概括为3点:比普通导线更好的延展性和更小的体积、高效的数据传输能力、不向空间辐射电磁波带来的隐蔽性。第一个优点可以赋予导弹在相同载荷和动力下更远的射程。长钉-ER的射程可达8公里就是此优点的体现。高效的数据传输能力是光纤制导最具革命性的优点,它赋予了导弹更多的作战模式和任务弹性。
长钉-SR/MR/LR三种型号都采用了双重战斗模式,其一为发射后不管模式,在发射后不管的模式下,射手激活导弹并将瞄准线锁定目标后即可按下发射按钮。导弹将自主制导飞向目标,无须射手做追踪瞄准,这也是当前各国新一代反坦克导弹的共有特性。射手在发射导弹后可以迅速转换发射阵地或进行再装填(长钉家族的再装填时间均低于15秒),由此获得了更高的战场生存力。其二则是发射+观察+修正模式,此模式与早期线导反坦克导弹攻击模式相仿,但由于光纤数据传输链是一个自封闭的系统,外界无法对其实施干扰,因此其作战效率要高得多。此外,光纤数据传输链路不仅能将射手获得的目标信息传输给导弹,使其精确攻击目标(由于光纤数据传输的高效性,射手甚至可以在中途改变目标,我们还可以设想这样一个情况来体会其优越性:蹲伏在茂密灌木丛林里的长钉射手,发现大约4公里外的空旷平地上有一辆坦克,他瞄准后便开火,但当导弹正对准目标时,射手突然意识到目标是假的。这时他通过长钉导引头传回图象发现藏在附近掩体下的一辆真坦克,于是他重新输入目标信息,使其攻击真正的目标),它还能将导引头获取的实时战场景象传回给射手,用拉菲尔公司反装甲武器营销总经理——尤素福·伯格的话来说——“那就像是射手自己在飞向目标一样”。图象回传能力使长钉导弹的使用者可以清晰的看到攻击画面, 从而实现远程杀伤效果评估。而且这种能力最大的潜力是实现网络中心战的理念,即将每部导弹发射系统通过战场局域网与其他作战单位和高级指挥机构联结起来,导引头摄下的战场实时画面不仅可以传回给射手,还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与其他作战单位和指挥机构的数据共享,从而使战场态势更加透明化。2003年10月,以色列国防军与拉菲尔公司签定了研制生产长钉C4I系统的合同,目的就是使长钉导弹系统具备网络战能力。在这个系统内,长钉的发射系统将与各种不同类型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士兵便携式电脑和甚高频数据链联为一体。
不仅如此,在长钉-LR/ER型中,还增加了第三种战斗模式——发射并全程操控(Fire and Steer)模式。这意味这射手无须在发射前锁定目标,而可以先将导弹放出去,巡弋至目标可能出现的区域,通过光纤数据传输链传回的图象信息搜索目标,如果发现目标便通过光纤传输数据控制导弹攻击目标,射手也可在确认目标后切换至发射后不管模式。目前,这种非瞄准线操纵模式已经运用在了欧洲导弹集团研制的“独眼巨人”导弹上,它也是美国未来反坦克导弹系统准备采用的技术。
上述种种使长钉导弹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反坦克导弹,正如尤素福·伯格所说的那样:“长钉导弹就相当于把神风特攻队飞行员的大脑装在导弹里面——只是你无须为了任务去牺牲一个人而已!”
[编辑本段]发射系统
长钉反坦克导弹家族目前的四种型号中,长钉-SR/MR/LR均为轻型便携式(长钉-ER也可使用重型三脚架),发射系统完全通用。其全系统组成包括导弹(发射前封装在一次性使用的发射筒内,有效期20年)、发射控制单元(CLU)、热成像仪和三脚架。每发导弹加上包装筒重13公斤,发射控制单元重9公斤(不带热成像仪重5公斤),三脚架重3公斤,电池重1公斤。发射控制单元(CLU)可以在长钉家族多种型号之间通用。热成像仪视场10度,放大倍率3.5倍,最大探测距离3000米。昼间光学瞄准镜(diurne viewfinder)视场5度,放大倍率10倍。在昼间情况下,射手使用10倍放大倍率、视场为5度的昼间瞄准镜,在夜间则使用热成像仪。三脚架高度可调节,射手可选择采用跪姿、坐姿、卧姿和半蹲姿势操纵,战斗准备时间仅10秒。所有长钉家族的成员的全寿命费用都很低,不仅因为它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可操纵性,而且零部件通用率非产高,后勤供应简单。
长钉导弹的训练包括目标识别和捕捉、导弹锁定和追踪观测(杀伤效果评估)。拉菲尔公司还研制了专门为单兵训练准备了两套模拟器。户外模拟器将训练士兵对真实目标进行瞄准和模拟发射。室内模拟器则训练士兵在瞄准和发射后如何使用光纤数据传输系统控制导弹。
[编辑本段]型号介绍
长钉-SR
长钉-SR短程反坦克导弹是一种低成本、发射后不管的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系统,不仅用于攻击装甲目标,还可攻击掩体、混凝土工事等多种目标。主要提供给步兵、特种部队和快速反应部队使用。这种便携式肩扛发射的导弹也被称为“短长钉”(Short Spike)。射手在作好战斗准备后首先利用目标探测系统捕获目标,随后将目标数据输入导弹使其锁定目标,导弹即可发射。射手随后就可离开发射阵地,隐蔽或准备发射另一发导弹。再装填时间不超过15秒。
长钉-SR的有效射程在50-800米,主要用于弥补单兵反坦克火箭和中程反坦克导弹之间的火力空白。由于其射程较短,因此,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尺寸更小,全系统重量也略轻一些,射手可以选择肩扛发射,而无须架起三脚架,发射准备时间也因此而更短。考虑到近程反坦克武器的主要作战环境,长钉-SR可在狭窄/封闭空间发射。
长钉-MR(吉尔)
长钉-MR是一种轻型、便携式、发射后不管的多用途导弹系统,最大射程2500米。长钉-MR导弹全长1.2米,弹头直径110毫米,串联战斗部,入射角30度时可击穿800毫米均质钢装甲。长钉-MR有可选择的战斗模式,并可随时升级。可以在发射后接受数据,甚至在飞行过程中变换攻击目标。
长钉-MR导弹已经在以色列陆军中服役有一些年头了,主要部署在以色列南部地区,并已进入美国、英国、德国和荷兰的军火市场。长钉-MR也已经在新加坡陆军中服役。2000年5月,芬兰陆军选择长钉-MR系统装备其快速反应旅,充当中距离反坦克武器。
长钉-LR
长钉-LR是长钉家族中的远程型号,有效射程200-4000米,在夜间或者恶劣气候条件下,受热成像仪有效作用距离的限制,导弹射程将下降到3公里。其性能优异的探测器和光纤数字通讯链可以保证SPIKE-LR拥有如下性能1.发射后可修正目标数据或转换攻击目标;2.完成实时监控和敌我识别;3.完成战斗损害评估;4.远射程和高精度;5.对周围目标最小的附带伤害(这显然是以色列独特的周边政治环境决定的,以色列军方显然希望在摧毁目标的同时减少附带伤害,以免引起更大的外交争端,激起国际舆论的反对)。
长钉-LR也装备了光纤通讯制导系统,它可以将射手的意图以数字形式传给导弹,同时可以将导弹导引头看到的画面以图象形式传回给射手。导弹的飞行过程中,射手可以修正瞄准点。也可以允许射手修正目标信息,即可以在飞行过程中改变目标,由于光纤通讯链的存在,射手可以看到实时图象以评估杀伤效果。长钉-LR系统也可以在非瞄准线制导模式下工作(NLOS),允许射手在隐蔽状态下“盲射”,而无须暴露自己。
长钉-LR除了可以安装在三脚架上作为便携式反坦克导弹使用外,可以架设在轻型战斗车辆上,以跟随机械化部队作战。而其攻击目标除了坦克和装甲车外,还可以打击低空飞行目标,比如直升机。
长钉-ER(NTD)
长钉-ER的意即长钉增程型,其最大射程可达8公里。因为发动机体积增大,导弹尺寸也相应增加,而且战斗部重量也增大了。在战斗模式中新增了发射/控制模式(Fire and Steer),在导弹发射前不需要锁定目标,飞行员可以在发射后再进行目标选择,并控制导弹攻击目标最易受攻击的部位,或者切换到发射后不管模式。
长钉-ER是一种多平台的反坦克导弹。可安装在轻型战斗车辆上和直升机上,也可拆下安装在三脚架上,而以色列海军也有意采用长钉-ER安装在其轻型水面战斗舰艇上,充当近程反舰导弹使用,必要也可攻击陆上目标。
车载长钉-ER系统包括两种型号:简易型和炮塔型。其中简易型就是将三脚架换成一个带底盘的支撑柱,安装在轻型战斗车辆上,其他设备与便携式没有任何区别。而炮塔型长钉-ER则包括一个全模块化的炮塔,炮塔内容纳有射手座位、发射控制单元、热成像仪、伺服单元、1个射手控制界面(包括1个控制面板、1个多功能显示器和手柄)。由于整个系统为全模块化,所以能安装在多种型号的轻型战斗车辆上,效费比很高。
当然,长钉-ER最主要还是提供给直升机使用。其4联装发射系统可以迅速安装在多种型号直升机上(包括AH-64阿帕奇、AH-1眼镜蛇,A-129国际型、米-24等,其中阿帕奇可以携带16枚之多),而无须对直升机结构进行更改。
直升机载长钉-ER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也拥有两个版本,简易版本只是将4联装导弹发射装置通过14号标准军用导线安装在直升机短翼下,并在导弹和直升机之间建立电子操纵界面。而完整版的机载长钉-ER则与其他设备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武器升级包,这是拉菲尔公司专门为出口研制的,其名称为HeliCOAT系统。全系统构成包括:长钉-ER导弹及其4联装发射装置、顶置观瞄系统、自卫和电子战系统、头盔瞄准具(HMS)、升级的座舱——带有电子导航地图、MFCD、飞行员操纵界面(控制面板、多功能显示器和手柄,可执行导弹选择、激活、战斗模式选择及确定发射顺序)。
HeliCOAT系统也是模块化设计,平台适应性很强,几乎可以用在现役所有军用直升机的改进上。它可以使任何直升机都能在全天候条件下执行攻击任务。它还能同时与多个软硬目标接战,而无论是远程还是近程,都能保持最大精度和直升机及其乘员的最大战场生存力。
长钉-ER目前正在参加土耳其的价值数十亿美圆的武装直升机定单。这些参加竞争厂商提供包括:2家美国公司——波音(地狱火反坦克导弹搭配AH-64D长弓阿帕奇)和贝尔直升机公司(地狱火反坦克导弹搭配AH-IZ眼镜王蛇);意大利阿古斯塔公司(A-129国际型)、欧洲直升机公司法国公司(尚未量产的崔格特搭配虎式武装直升机)和俄罗斯克莫夫公司与以色列IAI公司联合(长钉-ER搭配卡-50/52)。虽然最后的情况仍不明了,但长钉反坦克导弹家族在技术性能上显然超出其它竞争对手。
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无论它中选与否,都不能否认其在反坦克导弹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式的地位。
[编辑本段]性能介绍
2002年,长钉导弹与美国标枪反坦克导弹和两种欧洲导弹集团研制的反坦克武器系统(崔格特中程反坦克导弹和米兰-3反坦克导弹)竞争英国陆军的定单。
标枪于1996年正式服役,是美军重点装备的反坦克导弹,其攻击威力大于 龙式,与陶-II改进型相当。它的整个系统全重22.3公斤,在一次性发射筒内可保存10年,操作程序便于掌握,发射方式多样。在机动近距离时,可由士兵携带使用;距离远时,可以从飞机上伞降空投,或从机动车辆上发射。
高新技术的大量采用,使标枪近几年一直居于单兵便携式反坦克导弹排名的王者之位。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焦平面阵列技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给轻型战术导弹采用红外成像寻的头(也叫红外传感系统,它由红外传感器和多模跟踪器组成)创造了条件。在便携式反坦克导弹行列之中,标枪第一个采用此种技术,成为标示轻型反装甲武器发展方向的标杆。其最大优势就是采用了焦平面阵列新技术,此阵列比指甲还要小,却有4096个探测单元,工作在8-10微米远红外波段,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和目标探测距离远等特点。它能在浓密的烟雾和黑暗环境中发现目标,并显示出清晰的图像让射手识别目标。装备的多模跟踪器配有微处理机,能够自动按搜索程序捕捉目标,按预编程序逻辑跟踪乃至命中目标,这使标枪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发射后不管”的中程反坦克导弹。
对于顶部攻击和正面攻击两种导弹攻击方式的任一选择,射手只需摁一下发射选择钮即可实现。同时,针对现代主战坦克的装甲防护特点,标枪采用了两级串联式战斗部,先使用小型装药战斗部引爆反应装甲,而后用主装药战斗部攻击坦克主装甲。它的动力系统由串联在一起的起飞发动机和续航发动机组成。发射导弹时,用100毫秒时间点燃起飞发动机,使导弹低速飞出发射筒。待导弹飞出3米多安全距离后,便点燃功率大些的续航发动机,推动导弹飞向目标,最大射程可达两公里。由于初始推动的推力低,使用的又是低烟推进剂,形成了软发射,从而大大减少了发射时的后坐力、后喷焰和扬尘,增强了隐蔽性。这种特点使标枪可从狭小的建筑物内或掩蔽阵地上发射,因而很适合在城区作战中使用。
与之竞争的长钉外形与标枪相仿,导弹加上发射筒全重13公斤,整个系统重26公斤。以色列拉斐尔公司的设计师们反复研究标枪,摸透其所长,并寻找它在使用方面的不足,然后造出自己的长钉,比标枪晚几年出世,吸收了新的科技信息,这也是优势。
长钉的先进得益于采用了新型光导纤维技术,使它的红外成像传感系统的工作波长在3-5微米。此种光纤重量轻、直径小,一公里长的重量不过150克。电视摄像机和红外传感器能将目标图像经光纤传输给射手,不但传输质量很高,还能增加导弹射程,使长钉的射程优于标枪。便携式标枪最大射程2公里,长钉-MR达到2.5公里,同为便携式的长钉-LR可达4公里。而且,因为采用高质量的光导纤维,使长钉的抗干扰能力比标枪要强。在整个有线光纤制导过程中,导弹不向空间辐射电磁波,弹体上也没有信标源,这样就不易被发现。
目标图像和指令都通过光导纤维传输,也让敌方难以实施侦察和干扰。标枪反坦克导弹在发射前锁定目标,是发射后不管,导弹自主飞向目标,射手想管也管不了。如果目标确实无误,导弹命中就是战绩;倘若目标是假的,或者目标“金蝉脱壳”了,射手也不能为力。长钉却是“发射后不管,但想管的时候还能接着管”。在发射以后,导弹靠自身的电视摄像系统或红外传感系统搜索和探测目标,用光导纤维向射手传回目标区图像,而控制指令也由光导纤维传输给导弹。此间,如原锁定目标有误,射手可重新选择目标和转换攻击目标;可直接瞄准目标攻击,也可间瞄发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在制造成本上,标枪更没什么优势了。起初,一套标枪反坦克导弹系统要价高达10.6万美元,一个红外寻的头要价7.5万美元,昂贵得惊人,连美军自己都受不了。而长钉,由于它的数据处理装置可以放在发射平台上,使这种贵重装置可以重复使用,又简化了弹上设备,当然就大大降低了导弹成本。质优价宜,买主自会找上门。先是新加坡陆军选用了“ 长钉”,芬兰陆军又订购“长钉”作为旅级部队的中程反装甲武器,用者叫好。大概由于有这样背景,所以英军选择了“长钉”,进而英国公司与以色列公司手牵手,合伙做起生产销售“长钉”的生意来了。
[编辑本段]参数比较
型号 长钉-MR 长钉-LR 长钉-ER
有效射程 200-2500米 200-4000米 400-800米
导弹+包装筒重 13公斤 13公斤 33公斤
发射系统重 9公斤 9公斤 36公斤
电池重 1公斤 1公斤 1公斤
三脚重 3公斤 3公斤 /
全系统重 26公斤 / 187公斤
操纵模式 发射后不管/ 发射、观察和修正(二选一) 发射后不管/ 发射、观察和修正(二选一) 发射后不管/发射、观察、修正/全程制导
导引头 CCD、红外线或双重制导 CCD、红外线或双重制导 CCD、红外线或双重制导
有效期限 20年 20年 /
战斗准备时间 小于30秒 小于30秒 /
再装填时间 小于30秒 小于30秒 /
‘伍’ 航空炸弹有哪些历史
航空炸弹由哪国谁人发明,已无从考证。据称19世纪中叶,奥地利人就已开始从气球上向意大利威尼斯城投掷爆炸性武器,这可能是航空炸弹最早的实战应用。
1911年11月1日意大利飞机携带手榴弹改造的炸弹,轰炸了利比亚地区的土耳其军队,这被认为是世界上首次轰炸行动。
另一种说法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俄罗斯设计师B.B.奥拉诺夫斯基于1909到1914年专门设计了系列化的航空炸弹,包括杀伤、爆破等型号,重量从几千克到几百千克。
1916年A.雅科夫列夫又研制了最早的航空燃烧弹。德国人则声称1912年德国人研制了世界第一种航空炸弹。可以肯定的是,真实意义上的航空炸弹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作战飞机的出现而面世的,估计一战期间各国共投放了5万多吨炸弹。
飞机诞生之前的1849年,奥地利军队就曾利用不载人气球向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投下炸弹,这是世界上首次空投炸弹。1911年11月1日,意大利军队从飞机上向利比亚的土耳其军队投掷了4枚由手榴弹改制的重量约为两公斤的炸弹,这是世界上首次飞机轰炸。奥地利和意大利都声称拥有航空炸弹的发明权。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各国刚刚建立起来的航空部队,在主要执行侦察任务同时,也经常从飞机上向敌军投掷炸弹。但直到这时,各国使用的还是将普通炮弹加装尾翼或是用手榴弹改制作为航空炸弹。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这还不是真正的航空炸弹。
俄国人认为,世界最早的专用航空炸弹是由设计师B·B·奥拉诺夫斯基于1909~1914年研制的。他设计的航空炸弹、杀伤弹有5种型号,爆破弹有8种型号,重量从4.5吨640公斤不等。1916年,俄国的A·雅科夫列夫设计的最早的航空燃烧弹也装备了俄国军队。
而德国认为,他们于1912年研制出来的MAPR型炸弹才是世界上第一种航空炸弹。
但不论航空炸弹的发明权属谁,航空炸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一经出现,便立即得到了普遍使用。大战期间交战双方共投炸弹5万多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航空炸弹得到迅速的发展,出现了集束炸弹、子母炸弹、穿甲炸弹和凝固汽油燃烧弹等新型航弹,航弹的重量也达到了数吨以上。
英国曾制造过重达10吨的“大满贯”炸弹,1945年3月14日用兰开斯特重型轰炸机投放,炸毁了德国的比勒菲尔德高架铁路。“大满贯”至今仍是实战中使用过的世界上最重的航空炸弹。二次大战期间,德国和美国相继研制出制导炸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不断改进航空炸弹的,以提高航弹在不同战斗使用条件下的作战效果,出现了多种多样作用独特、性能优异的新型航弹。
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德国最先研制成功并使用采用无线电制导方式的炸弹HS—293和FX—1400。HS—293有V2和V3两种型号,分别于1940年5月和7月研制成功,它们是在SC—500型普通航空炸弹上加装弹翼、尾翼和制导装置制成的飞机型无动力滑翔炸弹,重约800公斤。
FX—1400是一种轴对称制导炸弹,全弹重1800公斤,无推进系统。1944年德国在空袭意大利舰队时曾多次使用这两种炸弹,击沉了4.25吨的“罗马”号战列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也研制了制导炸弹。
60年代以后,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和制导技术的成熟,使制导炸弹有了迅速的发展,电视制导、激光制导、红外制导和雷达波来制导的制导炸弹相继出现。
特别是1960年激光器诞生后,出现了不同型号的激光制导炸弹,精度大大提高,命中目标的圆周概率误差也减小到7.5米以内。这就使一枚制导炸弹可以起到往几十乃至到几百上千枚普通炸弹的作用,并使载机的轰炸和攻击次数大大减少,被敌方地面防空火力击中的危险也明显降低。在越南战争中,中东战争和海湾战争中,美国和以色列都曾大量使用制导炸弹。
‘陆’ 土耳其似乎军事实力很强,现在的土耳其能打过以色列吗
土耳其号称是北约第二强国(按军队人数),以色列是中东第一强国,这两强如果住在一起,谁更强呢?这两国如果发生战争,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我们简单分析一下:
1、在空军方面。
以色列有F15型(包括A、B、C、D、I各型)战斗机68架,F16型(包括A、B、C、D、block30/40、I各型)战斗机300架,合计360架三代战斗机。预警机方面,以色列有2架费尔康预警机、3架海雕预警机。
土耳其空军装备超过240架F-16C、D型机、约200架美制F-4E以及F-4F和F-5(125架)、RF-4E(40架)型机。4架波音737‘和平鹰’空中预警机,7架KC-135-CRAG空中加油机,构成了相对完善的远程打击体系。
在空军方面,毫无疑问以色列战斗力远大于土耳其。
1.1 在飞行员素质方面,以色列的飞行员都是身经百战,比美军飞行员差不到那里去。当然,土耳其也不是善茬,去年他们用F16打下了俄罗斯的苏24战斗轰炸机。
1.2 在飞机质量方面,以色列有较大优势,以色列的F16战斗机都是美军原装货,以色列还有重型的F15战斗机,在空战方面F15对土耳其的F16有较大优势。而且数量也多了100多架。
但是土耳其正在买S300导弹,如果S300大批量入住,能在陆地防空系统、预警机的支持下,挡住以色列的空军,就算是很杰出的水平了。所以在空军方面,以色列是远远超出巴基斯坦空军的。
2、海军方面。
土耳其:
护卫舰22艘
潜艇13艘
以色列:3艘潜艇,3艘小型护卫舰。
海军方面是最没有争议的,土耳其22艘护卫舰、13艘潜艇,打不过以色列的3艘潜艇,3艘小型护卫舰,海军干脆都跳海自杀算了。
3、陆军方面:
土耳其:4000辆
以色列:480辆(《坦克装甲车辆》2015年5月刊,26-31页数据;该文又翻译自日本期刊(PANZER)2015年1月
陆军方面也是没有争议的,陆军的数量就是各国的战斗力,土耳其40万陆军,以色列13万,以色列再善战,能用13万陆军打败40万陆军?更何况,土耳其军队素质比以色列差不到哪去。
空军,以色列能打过土耳其,海军陆军以色列打不过土耳其
‘柒’ 以色列军事实力和土耳其军事实力哪个更强
土耳其号称是北约第二强国(按军队人数),以色列是中东第一强国,这两强如果住在一起,谁更强呢?这两国如果发生战争,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我们简单分析一下:
1、在空军方面。
以色列有F15型(包括A、B、C、D、I各型)战斗机68架,F16型(包括A、B、C、D、block30/40、I各型)战斗机300架,合计360架三代战斗机。预警机方面,以色列有2架费尔康预警机、3架海雕预警机。
土耳其空军装备超过240架F-16C、D型机、约200架美制F-4E以及F-4F和F-5(125架)、RF-4E(40架)型机。4架波音737‘和平鹰’空中预警机,7架KC-135-CRAG空中加油机,构成了相对完善的远程打击体系。
在空军方面,毫无疑问以色列战斗力远大于土耳其。
1.1 在飞行员素质方面,以色列的飞行员都是身经百战,比美军飞行员差不到那里去。当然,土耳其也不是善茬,去年他们用F16打下了俄罗斯的苏24战斗轰炸机。
1.2 在飞机质量方面,以色列有较大优势,以色列的F16战斗机都是美军原装货,以色列还有重型的F15战斗机,在空战方面F15对土耳其的F16有较大优势。而且数量也多了100多架。
但是土耳其正在买S300导弹,如果S300大批量入住,能在陆地防空系统、预警机的支持下,挡住以色列的空军,就算是很杰出的水平了。所以在空军方面,以色列是远远超出巴基斯坦空军的。
2、海军方面。
土耳其:
护卫舰22艘
潜艇13艘
以色列:3艘潜艇,3艘小型护卫舰。
海军方面是最没有争议的,土耳其22艘护卫舰、13艘潜艇,打不过以色列的3艘潜艇,3艘小型护卫舰,海军干脆都跳海自杀算了。
3、陆军方面:
土耳其:4000辆
以色列:480辆(《坦克装甲车辆》2015年5月刊,26-31页数据;该文又翻译自日本期刊(PANZER)2015年1月
陆军方面也是没有争议的,陆军的数量就是各国的战斗力,土耳其40万陆军,以色列13万,以色列再善战,能用13万陆军打败40万陆军?更何况,土耳其军队素质比以色列差不到哪去。
空军,以色列能打过土耳其,海军陆军以色列打不过土耳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