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良格回国中国答应土耳其什么条件
A. 瓦良格航母回国之路详细经过
谈判
1995年12月,已经成为乌克兰总统的库奇马访问了北京。1996年1月,国际文传电讯社(InterFax)引述随总统出访的副总理阿那托利·基纳赫的话说,中乌正在为乌克兰未完成的航空母舰“瓦良格”号运往中国造船厂一案进行谈判,他表示“瓦良格”号最终有可能在中国进行解体作业。
2.起运
1999年7月,澳门公司雇用ITC公司的SableCape号拖船,拖着“瓦良格”号开始了漫长的航程。启航前,买方要求在舰艉的明显位置标明即将落户的新港名称。因此,在“瓦良格”的名字旁边,出现了英文“KINGSTOWN”字样(金斯敦,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首都)。
3.受阻
当该船驶抵土耳其北部黑海水域,准备通过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时,在美国的干预下,土耳其政府加以拦阻,强行命令“瓦良格”号退回黑海。随后在8月,“瓦良格”号又试图通过海峡,再次遭到土政府的拦阻。“瓦良格”号被阻挡在黑海中,漂荡了很长时间后,又返回原海港。
当时土耳其方面以“船体过大、影响博斯普鲁斯海峡其它船只正常航行”等为理由,拒绝“瓦良格”通过。西方媒体也借机纷纷大肆炒作“中国航母威胁论”。中国与土耳其从此开始了长达一年半之久的谈判。
当时,土国总理府和外交部都倾向放行,但主管海洋事务的国务部长米尔札欧鲁坚决反对。1999年12月19日,美国由幕后转到台前,驻土耳其大使皮尔森会见了米尔札欧鲁,表达了美国政府对“瓦良格”号的关切。
2000年3月3日,米尔扎欧鲁应美国政府的邀请访美两周。临行前,他向总理艾西费特呈交报告,详述“瓦良格”号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可能发生的技术问题,建议拒绝中国的要求,禁止让“瓦良格”号通过海峡。
4.放行
2001年7月,原本站在米尔扎欧鲁一边的土耳其军方,态度开始转变。总参谋长凯维芮柯鲁应邀访问北京,受到中国领导人的接见,军方立场改变(众所周知的军火出口),并在8月初照会总理府,“建议放行”。而土政府也提出,要求中国开放对土耳其的旅游,争取每年有200万人次中国观光客到土耳其,可为土耳其创造20亿美元的外汇。
2001年8月25日,土耳其国家安全委员会作出决议,同意让“瓦良格”号通过其海峡。另一方面,土耳其海洋署向中国提出“瓦良格”号通行海峡时必须具备20项苛刻的安全条件。
2001年9月,中国政府派出一个由交通部官员和航运专家组成的代表团访问土耳其,就“瓦良格”号通过海峡问题进行具体磋商,并作出了全面的安全承诺。在极短期间,中国备妥了土耳其当局要求的多项安全措施:租用了世界上最大马力的希腊籍拖船;同意给予“国家担保”,负责可能涉及的赔偿问题。
5.多次遇险
瓦良格号原定10月25日启航通过土耳其海峡,不料风浪突起,拖带瓦良格号的拖船缆绳也因风浪太大而断裂。
11月1日,土耳其天气晴朗,博斯普鲁斯海峡风平浪静。土有关当局从凌晨起暂时关闭了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的海峡,中国澳门创律公司购买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船体通过该海峡,于当天下午进入爱琴海。
11月3日,由6艘拖船拖曳的“瓦良格”号航母在爱琴海斯基罗斯岛附近的国际海域遭遇前所未有的风暴,它与拖船连接的拖缆相继被刮断。这个庞然大物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海上失去了控制,横冲直撞。
瓦良格号脱离拖船之后漂向埃维亚岛,距该岛岸边只有80公里。经过救援人员竭尽全力拯救,花费很长时间,基本控制了船只。
11月6日,拖船Haliva Champion号上的水手Aries Lima在试图固定拖缆时殉职。11月7日,3艘拖船和1艘希腊船只用拖缆固定住“瓦良格”号,最终将其控制住。
6.后续航程
瓦良格号航空母舰船体从风暴中脱险后,经地中海,穿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不允许其通过,因为其无动力),出大西洋,经加那利群岛的拉斯帕尔马斯。
2001年12月11日绕过非洲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经莫桑比克的马普托,2002年2月5日通过马六甲海峡。2002年2月11日晚抵达新加坡外海,2月12日进入中国南海,2月20日进入中国领海。
2002年3月3日,历尽艰险的“瓦良格”号航母终于抵达大连。早晨5时许,她在6艘拖轮拖行及1艘引水船的带领下,离开了大连港外锚区,徐徐向内港进发。上午9时许,“瓦良格”抵达内港。中午12时正,“瓦良格”号安全靠泊在大连内港西区4号散货码头,胜利结束了航程15200海里、耗时4个月(123天)的艰难远航。
B. 当年瓦良格号经过土耳其海峡时土提出来哪二十个条件呢
没有20个把,我记得有让中国给土耳其投资,允许土耳其人来中国旅游,交1亿美元过路费,卖顶尖武器给土耳其这几个
C. 当初土耳其阻拦“瓦良格”,什么条件才让过
当时土耳其方面提出了多项理由,不接受“瓦良格”通过海峡。最终,与土耳其开始了一场长达一年半之久的“马拉松式”谈判。动用了所有外交手段,包括驻土耳其大使在内游说土方,而且除了外交斡旋外,各方的努力也不能忽视。
土耳其总参谋长正是在当年的7月应邀访问北京,受到了高规格接见,双方在高科技出口方面达成了一些协议,包括向土耳其出口卫士火箭炮技术、战术地地导弹技术等等在内一系列承诺。
凯维芮柯鲁在8月回国后“建议土耳其放行”。而土方又提出了一系列的条件,包括要求我国开放对土耳其的旅游,争取每年有200万人次中国观光客到土耳其,可为土耳其创造20亿美元的外汇;还要求向土耳其支付10亿美元“风险保证金”等等一系列极为苛刻的条件,才让“瓦良格”航母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
D. 瓦良格回国时,土耳其因何百般刁难,而希腊又为何愿鼎力相助
瓦良格号就是中国辽宁舰的前身,辽宁舰作为我国第一艘航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辽宁舰的服役提高了我国海军综合作战的力量,增强了防卫作战的能力,也有效的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安全还有发展利益。同时,如果没有辽宁舰,我国也没有办法那么快制造出新的航母。从这一点上来说,辽宁舰也算是功不可没。
在这种关键时候,只有希腊愿意给中国做担保,那希腊为什么愿意给我国做担保呢?其实希腊也有自己的原因,希腊和土耳其一直存在民族、领土、领海上的争端,这一次希腊愿意做担保是为了遏制土耳其。这时的土耳其见保证金有了,担保国家也已经找到,只好放行。
希腊不仅仅只是为中国做担保,还为瓦良格号请了拖船公司,在运送瓦良格号的过程中也导致了希腊一名海员不幸牺牲,这份恩情中国也记下了。当时的希腊也是作为北约成员国中的一员,也是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帮助中国。可以说双方两国在这种情况下都挺不容易的。
E. 瓦良格航母交回国家要什么条件
老瓦回国可谓是困难重重啊。买他的时候乌克兰方面一天换三个条件,见天的涨价,后来英、法有掺和进来,再后来咱们2000万美元投得航空母舰及30多万张、近20吨重的设计图纸,结果当中部份关键的设计图纸遗失,后经交涉才取回剩余图纸(当年乌克兰方面的船厂人员及警卫在图纸交接完毕后,敬礼送别,甚至不少人为之流泪,实在令人唏嘘不已啊,这是一艘见证了一个国家走向灭亡的战舰)。后来按原定计划,船将会经过黑海、博斯普鲁斯海峡、地中海和达达尼尔海峡。这时,土耳其以无动力大型舰只的拖运若发生意外,有可能阻塞博斯普鲁斯海峡或达达尼尔海峡为理由,拖延发放航行许可,为此咱们与其展开长达一年半时间的谈判!谈判中,土耳其认为即使我们能遵守其规定的20条海上防范措施,对海峡内的船只威胁只能降低60%-70%。为此土耳其方面需要在航空母舰通过期间,禁止船只通过,使用7艘拖船和消防救生船维持秩序,另要求所有船只安装由土耳其提供的通信设备,通过时打开船上所有照明设备。对于其通过时的所有风险,运输方全部承担,并且需要支付10亿美元保证金。最终双方达成协议,航空母舰得以允许通过。(PS:这件事情,就传来我们和土耳其打成了数项贸易协议,价值超过数亿!)
2001年11月1日,瓦良格号航空母舰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11月3日航空母舰进入爱琴海后,遇上了风暴,3艘拖船的拖缆相继刮断,航空母舰失控。航空母舰上3名俄罗斯籍水手、3名乌克兰籍水手和1名菲律宾籍水手尽力挽救仍无法阻止航空母舰失控,最终航空母舰在希腊优卑亚岛搁浅,希腊海事救护直升机救走水手。11月6日,拖船哈里瓦冠军号(Haliva Champion)的水手阿力士·利马在试图固定拖缆时殉职。11月7日,运送公司用3艘拖船和1艘希腊船只再次控制住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从地中海穿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再从西岸环绕非洲大陆。2001年12月11日,航空母舰驶过好望角后横穿印度洋。2002年2月5日,航空母舰驶入马六甲海峡,2002年3月4日抵达大连港。整个航程达15200海里,花费将近3000万美元!
最终这艘见证红色海军的战舰在不远的东方,凤凰涅槃,以另一个身份驰骋大洋!
F. 瓦格良号航母是怎么运输回中国的
苏联解体后,在分家时出于“因地制宜的考虑”,“瓦良格”号由今天的乌克兰共和国获得(在最初的几年之内名义上仍归属俄黑海舰队)。但由于乌克兰经济状况不佳,无力继续建造,工程于1992年1月停工,就此半途而废。 据说,乌克兰前任总统克拉夫丘克在1991年竞选第一届总统时,曾面对黑海造船厂的工人们满怀信心地说:“乌克兰需要‘瓦良格’号,我们一定能建成它!”在场的所有人谁也不愿意将倾注了成千上万人心血的航母从此废弃。然而,即使克拉夫丘克连任了两届总统,“瓦良格”号航母依旧在舾装码头上仍凭风吹日晒,没有得到拨款。 1993年,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海军司令格鲁莫夫在乌克兰总理库奇马的陪同下来到黑海造船厂,研究把“瓦良格”号航母建造完毕、并移交给俄罗斯的可能性。这条航母本来是苏联政府拨款建造的,乌克兰方面要求俄方付出全部造价,即以一条完整的军舰出售,而不是俄方认为的未付的30%。厂长马卡罗夫此时报告道:“‘瓦良格’号不可能再完工了……”大家问道:“为了将舰完工,工厂究竟需要什么?”马卡罗夫回答道:“苏联、党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马卡罗夫说,只有伟大的强国才能建造它,但这个强国已不复存在了。所有在场的人终于明白了:在国家解体的情况下,再要将“瓦良格”号建成已经没有可能。此后俄乌之间对此船仍有协商,但都是无果而终。1995年,乌克兰总统决定将“瓦良格”号的命运交给黑海造船厂处置。 1995年12月,已经成为乌克兰总统的库奇马访问了北京。1996年1月,国际文传电讯社(InterFax)引述随总统出访的副总理阿那托利·基纳赫的话说,中乌正在为乌克兰未完成的航空母舰“瓦良格”号运往中国造船厂一案进行谈判,他表示“瓦良格”号最终有可能在中国进行解体作业。 1998年,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Agencia Turisticae Diversoes Chong LotLimitada)通过竞标,以2000万美元(实际总共花了一亿美元)的代价买下“瓦良格”(筹款过程可谓艰难,曾先后两次向乌国申请延期付款,当然代价是要罚息,又是一笔额外的支出。之后因为欠债又和国内公司打了多年官司),声称要将其改造成一个大型海上综合旅游设施——包括迪斯科舞厅、旅馆和博彩设备等,日后将其停泊于澳门附近海域。当时有人质疑,说澳门附近海水浅,停不下这种大船,除非以后还要深挖航道云云。而澳葡当局则明确表示,拒绝“瓦良格”号未来在澳门停泊。 1999年7月,澳门公司雇用International Transport Contractors(ITC)公司的SableCape号拖船,拖着“瓦良格”号开始了漫长的航程。启航前,买方要求在舰艉的明显位置标明即将落户的新港名称。因此,在“瓦良格”的名字旁边,出现了英文“KINGSTOWN”字样(金斯敦,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首都)。据说,在航母被拖走的那天,身患重病的船厂厂长马卡罗夫曾泪流满面,在位于海边的造船厂疗养院目送了"瓦良格"号的“最后一程”。 不料,当该船驶抵土耳其北部黑海水域,准备通过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时,“在第三国的提醒下”,土耳其政府加以拦阻,强行命令“瓦良格”号退回黑海。随后在8月,“瓦良格”号又试图通过海峡,再次遭到土政府的拦阻。“瓦良格”号被阻挡在黑海中,漂荡了很长时间后,又返回原海港…… 土耳其方面以“船体过大、影响博斯普鲁斯海峡其它船只正常航行”等为理由,拒绝“瓦良格”通过。西方媒体也借机纷纷大肆炒作“中国航母威胁论”。中国与土耳其从此开始了长达一年半之久的谈判…… “瓦良格”受困黑海期间,创律公司每天向ITC公司支付8500美元,每个月还必须向乌克兰港口当局缴付1.7万美元的停泊费。ITC的拖船船员因为长期无法脱身而深为不满,徐增平总裁更是因此损失惨重。徐总后来回忆说,当时可谓是内外交困,屋漏偏逢连夜雨。因为恰好当时是金融风暴之后,“香港困难重重,内地的东西还得维持住,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以降低成本和费用。” 当时,土国总理府和外交部都倾向放行,但主管海洋事务的国务部长米尔札欧鲁(RamazanMirzaoglu)坚决反对。1999年12月19日,美国由幕后转到台前,驻土耳其大使皮尔森会见了米尔札欧鲁,表达了美国政府对“瓦良格”号的关切。2000年3月3日,米尔扎欧鲁应美国政府的邀请访美两周。临行前,他向总理艾西费特呈交报告,详述“瓦良格”号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可能发生的技术问题,建议拒绝中国的要求,禁止让“瓦良格”号通过海峡。 ITC公司的 Joop Timmermans先生据理力争,他说将“瓦良格”号拖过海峡其实比驾驶一艘15万吨油轮穿越海峡更容易也更安全。但米尔扎欧鲁则说,要么你让这艘船自身拥有动力,要么你把它拆成碎块运走,否则别想通过海峡。Timmermans先生还说,2001年3月发生了一件怪事:一架不明国籍的直升机降落在“瓦良格”号的飞行甲板上,三个人跳出来进行了一番测绘后又驾机飞走了,临走前还用粉笔在甲板上写下“法国人到此一游”("The French was here." )。 在此前后,中国与土耳其之间一直进行外交接触。中国承诺,将完全负担“瓦良格”号通过海峡的安全保险以及可能造成损失的赔偿责任,并且将从中国派遣几艘大马力的拖船,协助拖行“瓦良格”号,以保证通过海峡的航行安全。 2001年7月,原本站在米尔扎欧鲁一边的土耳其军方,态度开始转变。总参谋长凯维芮柯鲁应邀访问北京,受到中国领导人的接见,军方立场改变(众所周知的军火出口),并在8月初照会总理府,“建议放行”。而土政府也提出,要求中国开放对土耳其的旅游,争取每年有200万人次中国观光客到土耳其,可为土耳其创造20亿美元的外汇。 2001年8月25日,土耳其国家安全委员会作出决议,同意让“瓦良格”号通过其海峡。土耳其国务部长兼政府发言人居瑞勒代表总理艾西费特,当天启程前往北京,向中国政府告知这项结果。 另一方面,土耳其海洋署向中国提出“瓦良格”号通行海峡时必须具备的20项安全条件: 1. 10亿美元的“风险保证金”; 2. 中国官方提供书面保证; 3. 必须委由国际认可的保险公司担保; 4. 护航“瓦良格”号通行海峡拖船数量必须增加一倍(即由中国最先提出的8艘增加为16艘,并且必须是高马力拖船); 5. 通行海峡时,全舰四周必须灯火通明; 6. 舰上必须配置锚链及拖缆收放机械组及人力组以备必要; 7. 舰上因此必须安置发电机以启动机械及照明; 8. 舰上必须成立无线电通讯网以保持安全联系; 9. 在通行海峡之前,土方得派技术监督小组至舰上检查安全条件是否齐备; 10. 中国安排之拖船须由土耳其海洋署及海岸防卫队专家指挥; 11. 为防范未然,舰上及陆上均须配备消防队应变; 12. 通行海峡时,如海面起雾必须停航; 13. 通行海峡时,如海峡遇大风必须停航; 14. 通行海峡时,如遇水流汹涌突变时,必须停航; 15. 海峡视线不及五公里时,必须停航; 16. 舰上必须有领港员; 17. 通行时,海峡两端禁止其它船舶通行; 18. 舰上不得装载油
G. 瓦良格号航母回国历程是
瓦良格号航母回国历程是很艰辛的,在1999年7月,“瓦良格”号开始了赴中国的漫长航程。航母准备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时,在美国以及其他北约国家的施压之下,土耳其以航母船体过大,影响海峡其他船只正常航行等为由,强行命令“瓦良格”号退回黑海。
在最困难的时刻,祖国为航母赴中国之旅提供了最大的帮助。2001年8月,经过中土两国的不断交涉和谈判,土耳其终于同意有条件放行“瓦良格”号,其中仅安全条件就有20项,包括先交10亿美元的风险保证金,中国官方需提出书面保证,拖船数量必须超出一倍等等。
2001年11月1日,天公作美,博斯普鲁斯海峡罕见地风平浪静,“瓦良格”号在11艘拖船,12艘救难、消防船的前呼后拥之下,终于完成了“突围”,离开了被困两年多的海峡。此后,“瓦良格”号还在归途中经历了大风暴,与拖船相接的缆绳被挂断等重大险情,好在最终都化险为夷。
在2002年3月3日,历尽千难万险之后,“瓦良格”号终于安全抵达了大连港。
(7)瓦良格回国中国答应土耳其什么条件扩展阅读:
2005年4月26日早上,“瓦良格”在大批拖轮的护航下,被缓缓地拖进了大连造船厂第一工场2003年建成的30万吨船坞,整个过程约3个小时。大连港轮驳公司的六艘大马力拖轮全部出动,大连港航道全部封锁,大连造船厂也加强了保卫措施。
2005年4月26日,开始由中国海军继续建造改进。解放军的目标是对此艘未完成建造的航空母舰进行更改制造,及将其用于科研、实验及训练用途。
2012年9月25日,瓦良格号正式更名辽宁号,交付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H. 瓦良格是谁买回来的
当初香港创律集团公司老总徐增平花了2000万美元买回来的。
回来过程历经艰难:
“瓦良格”不是运回来,是用拖船拖回来的。当然,拖回来可不容易呀。首先,土耳其政府在美国的授意下故意刁难我们。“瓦良格”是在乌克兰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建造的,它位于黑海之滨。只有一条窄窄的“博斯普鲁斯-----达达尼尔”海峡与外界相连。美国的两个北约盟友土耳其和希腊就扼守着这一条海峡。在美国的授意下,土耳其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由于“瓦良格”船身过于庞大而且没有动力,加上风向及水流难以控制,通过弯曲狭长的“博斯普鲁斯----达达尼尔”海峡极其危险而且不适宜。结果,“瓦良格”受困于黑海两年。期间产生的费用高得惊人,每月的停泊费用就达到2万美元,每天要支付给拖船公司8500美元的工资。在中国政府答应了土耳其苛刻的条件后,土耳其政府才放行。刚出了“博斯普鲁斯----达达尼尔”海峡,在爱琴海,又遇上了大风暴。拖船的绳子被扯断,人员被希腊海上救援队救走。“瓦良格”独自在大风暴中漂了两天。两天后风停了,雨住了。水手们给它重新系上缆绳,又开始上路了。本来是想从地中海穿越苏伊士运河,经印度洋、马六甲海峡进南海回到中国的。但没想到埃及却不允许它通过苏伊士运河。没办法,它只好经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绕道非洲好望角,再穿过印度洋、进马六甲海峡、入南海、经东海,于2002年3月3日到达大连。
I. 士尔其开20项什么条件航母开回中国
1、中国开放到土耳其的旅游
2、10亿元风险保证金(后取消,改为第四条)
3、中土在军事技术出口方面达成了一些协议,包括中国向土耳其出口卫士-1火箭炮技术、B611战术地地导弹技术等等在内一系列承诺。
4、瓦良格号通过海峡期间,对土耳其造成一切损失,由创律公司来赔偿;如果创律部分或全部赔不起,那由中国政府来赔偿;其次,赔偿金额由土方专家提出来,由双方专家共同商定。如果出现分歧意见,由土方法律部门裁定。第三,其他问题双方通过友好协商来解决。
5、在土方要求的基础上,研究拖航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