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一个师多少人
① 1920年3月,协约国军队占领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帝国苏丹充当傀儡,屠杀本国人民。
这次战役里参战的只有希腊军队,没有其他协约国军队。希腊军队的战斗力和土耳其人半斤对八两,甚至还不如。
当时协约国希望进行和平调解,而被希腊拒绝了,所以协约国根本没有支持希腊和土耳其的战争,希腊人完全是孤军作战。
战场是靠近土耳其新首都安卡拉,你可以找找地图就知道希腊人已经深入敌境多远了,深入敌境,后勤不足,补给线长,长期不得休整,再碰上兵力占绝对优势的土耳其精锐军队,不败就见鬼了。希腊军队只有10万人,发起反攻的土耳其军队有22个师,几乎两倍于希腊人。
② 土耳其军队在朝鲜战场上表现怎样
就那么区区一个旅,碰到志愿军,一触即溃。
但是,志愿军重点打击对象是南韩的军队。南韩的“国军”一见到志愿军,不敢抵抗,撒腿就跑散了。见叶雨蒙先生的【黑雪】、【黑雨】、【汉江血】三部曲。
③ 奥斯曼帝国在一战时兵力有多少,参加过什么战役
曾经辉煌一时令欧洲人闻之色变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一战前已经沦为“欧洲的附庸”。其腐朽的政体和日渐衰败的国力已经难以同工业革命后“筋强骨壮”的欧洲国家一较高下。1908年7月土耳其裔改革派组成的青年土耳其党武装起事夺得政权。该党上台后将君主独裁制改为君主立宪制,同时对帝国的各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虽然未触及帝国统治的根基,但该党的改革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果。1914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青年土耳其党似乎又看到了重振帝国的机会,在权衡了各方利弊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加入了同盟国一方。这样德国和奥匈帝国等就多了一个战争伙伴。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部分领土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的东端,正好处于俄国的南面。因此,这时俄军不仅要在东线和德、奥匈军队作战,还得抽出兵力来对付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915年1月,俄军总司令请求英国出兵进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他的理由很充分:五个月前,俄军为了减少英、法在西线的压力,在东线用几十万兵力进攻德国,现在轮到英国来报答俄国了。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竭力主张报答俄国的支持,进攻土耳其以便控制达达尼尔海峡,切断德、奥匈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联系。最终英国政府决定答应俄国的请求,采取这一军事行动,并且要求法国协同作战。2月19日,由18艘英国主力战舰、四艘法国战列舰以及各种辅助船组成的联合舰队驶入达达尼尔海峡。指挥这支舰队的是英国海军上将卡登,他准备在海峡欧洲一边的加利波力半岛登陆。 加利波力半岛有90多公里长,6~20公里宽。半岛上荒芜多山,只有一条泥土公路纵贯全岛。俯视达达尼尔海峡的许多山脊和陡坡为土军提供了优良的防御阵地。但是拥有15英寸口径大炮的联合舰队,借助猛烈的炮火很快打哑了土军的炮台。舰队随即派出突击部队登陆,当突击部队向海峡旁的山峰攀登时,却遭到了炮火的袭击。原来,土军有坚固的防御阵地隐蔽在悬崖后面,舰队向土军阵地盲目的开火,以致没有获得什么战果,到3月3日登陆部队被击退。 卡登海军上将原以为只要他的舰队在达达尼尔海峡一出现,土军的斗志就会消失,因此根本没有制订具体的作战计划。这种冒险的军事行动,结果遭到了失败,使他大为懊丧。卡登吸取了教训,决定改变方式指挥第二次进攻。这次,他准备把重型舰只驶进达达尼尔海峡,沿着这条水道轰击土军在半岛沿岸设置的炮群。由于他突然生病,因此临时把指挥权移交给德罗贝克海军上将。德罗贝克首先扫除了土军在海峡内设置的水雷,3月18日他确认海峡内没有水雷了,才下令军舰驶进海峡。所有军舰最后都安全的驶过了布雷区,进入了狭窄的达达尼尔海峡,这条水道不过60多公里长,在付出了损失一艘法国军舰和600名官兵的代价后,德罗贝克在当天下午4时把土军的岸炮几乎全部摧毁。然而在退出达达尼尔海峡的过程中随着几声巨响,3艘行驶中的英国军舰迅速沉入海底。“水雷,是水雷!狡猾的土耳其人,混蛋的扫雷人员!”德罗贝克铁青着脸喊道,随后又有3艘英国军舰被水雷炸裂,只能勉强航行。原来,在英法舰队进入海峡后,一只土耳其小船又放下了一排新的水雷,它的位置就是联合舰队原先经过的地方。德罗贝克当然不可能知道,以致吃了大亏! 由于两次进攻均未能取得成效,英国决定起用汉密尔顿将军来指挥加利波力半岛战役。交给他的部队约78000余人,大部分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军队,还有法国一个师和印度的一支部队。汉密尔顿在伦敦受命时,对加利波力半岛的情况一点也不了解,他手头的全部资料,只是一本土耳其的陆军操典,一张不完善的作战区域地图,以及一册刚刚从书店买来的君士坦丁堡旅游指南(用旅游指南打仗?真是“奇才”啊!==!)。他命令把部队集合在加利波力半岛西南的一个岛屿上,于4月23日用船只载运士兵渡海。两天后,部队抵达加利波力半岛,随即开始了对半岛的冒险进攻。防守加利波力半岛的是土耳其的第五集团军。这支84000人的部队,是由德国将军赞德尔斯指挥。在英、法联合舰队撤离达达尼尔海峡以后,他抓紧时间组织防御把几个师驻守在预料敌军登陆的地方。汉密尔顿对怎样登陆并没有周密的打算,只是把登陆地点划定在半岛南端两边的20英里内。至于滩头阵地的选择,由现场指挥官自行决定。 澳、新军的指挥官深信,夜间登陆可以将风险降至最低程度,所以让士兵在黑暗中上岸。在付出了一些人员损失后,到第二天,已有16000名澳、新军登陆。但他们受到高地炮火的猛烈压制,只能呆在较低的斜坡和山脊上。有四五天时间,双方就这样对峙着,谁也驱赶不了谁。5月1日,土军第五集团军向滩头阵地发动反攻。经过三天激战,汉密尔顿的部队死伤1/3,但第五集团军也仍然只是控制着高地,无法赶走已经登陆的澳、新军队。到5月底,狭小的战场上布满了双方的8000具尸体,空气中充满了恶臭。在医务人员的敦促下,澳、新军指挥官与土军商定,双方实行九小时的安葬休战。8月初,英国又派来了10万援军,在加利波力半岛西北的苏夫拉湾登陆。土军经不起强大兵力的冲击,从海滩撤退到高地待援。英军向高地继续进攻,就在土军防线快支持不住时,土耳其第19师师长凯末尔(后来的“土耳其国父”)挺身而出对手下的部队说:“我不是要你们去战斗,我是要你们去送死;你们死了,会有新的士兵来接替你们,我死了,会有新的指挥官来接替我!”在其强硬的命令下,土军在进行了残酷的肉搏战后击退了英军的进攻!为土耳其第五集团军赢得了时间,调来了大批援军。当英军再次向高地发动进攻时,面临的是加强了的土军。结果,英军遭到了在半岛南端的同样命运,在一个月内伤亡了4万人以上。不久,汉密尔顿被解除了指挥权。11月间,加利波力半岛上空响起了隆隆的雷声,紧接着下了24小时的倾盆大雨,然后又刮起了暴风雪,地上积雪两英尺。暴雨使沟壑和溪谷成为咆哮的奔流,冲下了数以吨计的泥浆。英军指挥部对这种恶劣的气候毫无准备,没有准备额外的保暖衣物。许多士兵淹死或冻死在堑壕里,5000多人患了冻疮。 英国陆军部这才决定结束在加利波力半岛的战役,下令12月19日起开始撤退。撤退的时间足足用了20天。撤退的路上铺了沙袋,几乎听不到脚步声。尽管进攻加利波力半岛的战役失败了,但撤退却是成功的。在部队完全撤离半岛后,土军还蒙在鼓里,继续向空无一人的英军堑壕开枪放炮。 1915年约有50万协约国士兵参加了这次军事行动,伤亡人数在一半以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参战的也有50万人,其中半数遭到伤亡。虽然双方的伤亡人数相当,但土军成功的阻止了英国的战略企图,其国内的媒体也大肆报道这一来之不易的胜利,不过土军的主力也伤亡殆尽。另外由于加利波力半岛战役的失利,力主发动这次战役的海军大臣丘吉尔被调离内阁,到法国去服役。直到1917年,他才重新得宠,再度被任命为海军大臣。
④ 土耳其的军事实力如何
很强。土耳其被称为北约的二哥。
土耳其武装部队由正规军和准军事部队组成。
要讲综合实力,土耳其肯定超过以色列,如果抛开美国干预调停的因素,两个国家单挑死磕,土耳其肯定能够笑到最后,毕竟,土耳其有十倍于以色列的人口和数十倍于以色列的国土纵深。而且作为号称北约第二军事强国的土耳其,其陆军装备并不比以色列差,相对以色列还具有规模优势。
⑤ 达达尼尔海峡之战的经历
1914年,日后的英国首相当时英国的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下了一招臭棋,他以一战爆发为由把两艘土耳其人已经付清全款的超无畏舰在交付当天“征用”走了。虽然英法两国曾经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帮助土耳其抵抗过死敌俄国,但如今这三个国家都在协约国阵营,土耳其苏丹正犯愁是要掺和这场群架还是当围观群众的时候英国人却来了这么一出背信弃义的闹剧--两艘价值七百七十万英镑的超无畏舰是土耳其举国上下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搞来撑门面表达发奋图强理想的形象工程,英国人这么干让土耳其人的脸丢到太平洋去了。同年八月,德国的地中海分舰队被英国人追得走投无路,一脑袋躲进伊斯坦布尔,而后精明德国人居然顺水推舟把包括戈本号战列巡洋舰在内的数艘军舰连人带船送给了土耳其海军,彻底把苏丹的芳心打动了。土耳其人后来不但加入了同盟国阵营,更是大方地把相当一部分的军队指挥权交给了德国人。可以说,正是丘吉尔先生和德国人一起把土耳其推进了同盟国阵营。1914年10月,土耳其封锁了协约国通过达达尼尔的航线,跟英国人彻底翻脸。为了两艘超无畏舰把拥兵百万的土耳其推到对手的阵营,海军大臣丘吉尔先生的智商是需要不少人重新认识的。
估计在土耳其倒向同盟国之前,丘吉尔就考虑要拿土耳其人开刀了---征用土耳其的宝贝军舰正是为了给自己的计划找个好借口。他在1914年9月就向首相提交了从海路进攻土耳其的计划,建议夺取加里波利半岛,而后杀进马尔马拉海,直接威胁伊斯坦布尔,或者叫做君士坦丁堡--这个名字更合基督子民们的胃口。但当时整个英国只有他一个人对土耳其有这么浓厚的兴趣,其他的英国人都把目光盯在西线和德国的鏖战中。直到另一头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发来求援信--这个俄国的末代沙皇是个很彻底的败家仔,战争一爆发,他便响应英法的召唤向德国发动进攻,却忘记掂量自己有多少斤两,第一批出发的俄军甚至有拿着冷兵器的。结果体制和装备都处于劣势的俄国人被新锐的德国陆军在坦能堡一顿胖揍之后领着追兵把战火烧到境内来了。同时,俄国在高加索和土耳其也打了起来。两线作战的沙皇撑不住了,写信要求协约国对自己“英勇”进攻德国的举动给予“报答”,信里饥不择食地说明这种报答是“某种对付别处土耳其军的牵制行动,海军的或陆军的都可以。”
英国人是有求必应的,尤其是这种引狼入室的要求,丘吉尔本来被束之高阁的计划被迅速付诸实施。这个计划的关键就在于加里波利半岛,它犹如一只土耳其人从东北方向伸进爱琴海的靴子,从鞋底开始到小腿部分与小亚细亚半岛之间的形成了细长的达达尼尔海峡,最窄的“鞋跟”部分仅有不到两公里宽,通过达达尼尔海峡之后便进入了土耳其的内海马尔马拉海,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就建在马尔马拉海和黑海之间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之上。一旦加里波利半岛失手,伊斯坦布尔就将暴露在英法海军的舰炮射程之内。英国人这份热情高涨的计划终于把沙皇从饥不择食的状态中拉了回来,断然拒绝了丘吉尔提出的南北夹攻土耳其的建议---伊斯坦布尔又名君士坦丁堡,信奉东正教的沙皇们历来自称是拜占庭帝国的继承人,是第三罗马,君士坦丁堡可是东正教徒们嫡出正溯的圣地,让新教徒或者天主教徒染指君士坦丁堡都将是对“第三罗马”最大的侮辱。撇开宗教单从地缘政治上考虑,与其让如日中天的英国人分享君士坦丁堡日后威胁自己富饶的南方,俄国人不如让老迈的奥斯曼帝国继续在这里苟延残喘。
即使北边的俄国人按兵不动,丘吉尔仍然坚持要单干。但这个固执的英国人只是个政客,他只是从国家战略的角度看到了加里波利的价值,至于如何夺取它,他是一窍不通的。更可悲的是前面讲到过---除了丘吉尔,之前英国人对这里没有兴趣,包括英国的将军们。虽然对达达尼尔海峡和加里波利半岛的情况两眼一抹黑,英国地中海舰队司令萨克维尔.卡豋上将依然觉得只要协约国的海军力量一出现在加里波利,土耳其人将不战自溃。
在卡豋上将的指挥下,由11艘战列舰、1艘战列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16艘驱逐舰、7艘潜艇、一艘飞机运输舰组成的英法联合舰队在2月19日就杀到达达尼尔海峡入口处,炮击这里的土军炮台,并派了数量有限的步兵上岸毁坏了部分土军撤离后留下的岸炮。虽然第一天的进攻没有遇到太多的抵抗,但由于没有派飞机校对目标,布置在纵深区域的土军堡垒并没有被摧毁,在卡豋准备进一步扩大战果的时候遇到了麻烦,土耳其人鼓起勇气反击了。
第一个倒霉的是最前沿的扫雷渔船,或许是日不落帝国的荣耀让这些人脑袋不清醒,这些英国渔民驾驶拖网渔船径直杀向了海峡的蜂腰处--土耳其人重兵防守的恰纳卡莱。结果可想而知--英国渔夫们的自杀式裸奔受到了土耳其大炮的热烈欢迎。而后埋伏在半岛沿岸制高点的土耳其士兵突然开火,前面上岸的英国登陆部队恰好正在攀岩毫无还手之力,很快就被击溃退回海上。土耳其人并不准备束手就擒,况且他们身后还有德国人---由德国顾问团指挥的土耳其第一、第二集团军已经开赴海峡两侧,而海峡里则按照德国顾问的计划密密麻麻地布置了十道由300多颗水雷组成的封锁线---在达达尼尔海峡这种狭长水道中水雷是最有效的非对称武器。
卡豋上将在发现大英帝国的米字旗没能起到他想象中那种让土耳其人望风而逃的威力之后立刻就病倒了,据记载是因为“长时间紧张”。丘吉尔先生一定没有想到这位大英帝国的海军上将体质这么差,但上将不行了就换中将上,约翰.罗德贝克中将接过了指挥权。很快,不到一个星期,事实就证明卡豋上将病得是多么急流勇退且恰到好处。3月18日,罗德贝克同志把舰队开进达达尼尔海峡继续和土军用大炮对轰。一开始顺利得不得了,因为有飞机进行火力校对,仅一个早上沿岸的土军炮群就被打哑了,毕竟这些几万吨的大家伙不是吃素的,为首的伊丽莎白女王号战列舰拥有十五英寸(381毫米)的主炮,没有任何土军堡垒能受得了这种怪物的轰击。然而到了下午情况忽然急转直下,英法舰队不知不觉跑进了土军的雷区,虽然之前扫雷艇清理过这一带,但一条土军小木船在前一天又来这里布了一批水雷。更不幸的是走在舰队前面的扫雷渔船在遭到土军炮击之后竟然自己掉头跑了,估计是前些天在雷区受的惊吓太大,英国渔夫不准备再为那些躲在厚钢板后面皇家海军当替死鬼。法国人率先中标,老式战列舰布韦号在返航的时候触雷,难以理解的是它触雷后并没有停下来,而是边开边沉,最后带着舰长和六百余名船员一起沉没了。之后触雷的是英国人的不屈号和不可抗拒号,达达尼尔海峡舰队的旗舰不屈号战列巡洋舰触雷后撤出战场搁浅在博兹加岛附近,老式战列舰不可抗拒号则在沉没前拉了一个同伴垫背,同为老式战列舰的海洋号在试图去拖带它时触发了第四枚水雷,两舰则相继沉没。人们都没有料到布韦号、不可抗拒号和海洋号三艘前无畏舰在水雷面前居然如此外强中干。相反不屈号战列巡洋舰倒是体现出了比较强悍的生存能力。但不管怎么说,用几万吨钢铁数百万英镑打造的高科技大家伙被这么几颗猥琐而便宜的老式水雷弄得如此狼狈,大英帝国的脸丢大了,为了避免剩下的面子也跟着沉到海里去,罗德贝克赶紧下令幸存的舰只撤回爱琴海。
不过倔强的英国人并没有因此放弃,他们发现单纯依靠海军无法夺取海峡之后决定海陆一起上,搞一次陆海军联合战役。但从加里波利半岛的什么位置登陆?英国陆军部没想好,他们任命的登陆部队统帅伊恩.汉密尔顿爵士是个着名的诗人,在诗歌方面造诣颇高,诗人一接到任命就激情四射地行动起来,他冲进书店买了一本君士坦丁堡的旅游指南,跟一本1912年的土耳其陆军操典一起放进包里就走马上任了。和手忙脚乱的诗人将军一样,他的部队也是陆军部七拼八凑来的,七万八千名来自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和法国的士兵陆续抵达战区,其中以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两国的军队被称为澳新军团。这两个英联邦国家的军队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表现得非常骁勇,比本土的英国陆军厉害多了。如果没有这些勇敢的士兵,英国人会输得更加难看。
协约国舰队休整和集结登陆部队用了四十八天,期间隔海相望的希腊主动找上门来,表示愿意出动三个师协助英法进攻加里波利。这份热情立刻招致沙皇俄国的强烈反对,沙皇不但自己不肯出兵策应加里波利的英法联军,而且绝不容许希腊染指土耳其。说来也在理,希腊这么一个几十年前刚刚脱离奥斯曼土耳其独立的东正教小国万一真跟着英法混成君士坦丁堡的征服者,沙皇做为“东正教的庇护者”面子往哪搁?为了沙皇的面子,兵力本来就不足的联军还是回绝了希腊的热情,不过他们依然相信少了希腊这点兵力并不影响自己摧枯拉朽般地夺取眼前这个小小的半岛。
这段时间里土耳其人在德国人的指导下有充裕的时间来布置它的防御体系。为了此次战役土耳其组建了拥有八万四千人的第五集团军,并将原来的第一集团军驻扎在半岛区域内的兵力也划归第五集团军,全部由德国名将奥托.利曼.冯.桑德斯指挥,桑德斯敏锐地判明了协约国的进攻方向,利用加里波利半岛多山的复杂地形挖掘了大量的壕沟工事,并增强了炮兵火力。而此时英国人却连一张加里波利准确的地形图都还没搞到。
鉴于本方对战场地形极度不熟悉这个客观现实,诗人将军汉密尔顿异想天开地布置了一个充分发放前线官兵主观能动性的的登陆计划,他只大致安排了登陆方向—澳新军团从北路、英军从南路、法国部队则佯攻海峡另一侧,具体登陆场由前线指挥官“自由选择”。于是数万登陆部队在只有大致方向不知道登陆地点和登陆时间的情况下被派了出去。北路澳新军团的指挥官威廉.伯德伍德爵士认为夜间发动进攻能够起到奇袭的效果,而南路的亨特.维斯顿将军却觉得白天进攻比较有利于舰队的火力支援。在无线电已经普及的1915年,这两位指挥官却在相隔仅有几十公里的两个地方各自为战,在没有通知友军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始登陆。4月25日,澳新军团在位于加里波利半岛的鞋尖位置赛迪尔巴希尔登陆,由于夜间光线严重不足,大批登陆部队在还没有到达海滩前就开始迷路抓瞎,土耳其人这个晚上却没有打瞌睡。伯德伍德爵士即兴选择的登陆场居然是一块两侧都是悬崖的狭窄绝地,登陆兵力无法展开,大批人员和物资被限制在不到两平方公里的狭长滩头。土耳其人居高临下的炮击从澳新军团登上海滩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盟军的偷袭变成了强攻,澳新军团拥挤的滩头阵地成了一块巨大的活靶子,每一发土军炮弹都能卷起不少士兵的血肉。天亮前整个登陆场已经堆满了尸体和伤兵,所幸的是海上拥有绝对火力优势的英法舰队在天亮之后压制了土耳其人的炮火,缓解了澳新军团的困境,一些伤兵得以撤离滩头,同时也给土耳其人造成了一定的伤亡。到黄昏时分,双方的死伤人数就超过了五千人,其中澳新军团的伤亡占了其中的一半。之后这块登陆场成为了整个加里波利战斗最惨烈的地方,上万澳新军团将士埋骨于此。英勇的士兵和惨烈的伤亡让两国人民难以忘怀,十年之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都把登陆的这一天定为法定假日,称为“澳新军团日”。
到了第二天,已经有一万六千多澳新军团的官兵登陆,但由于土耳其人占据了制高点,联军没有能力扩大登陆场,反而是得到增援的土耳其人加强了炮击力度,登陆部队只能就地寻找山洞和弹坑来躲避炮火,伤亡人数不断上升,战线却推进得极慢。当面的土耳其军队是由穆斯塔法.凯末尔上校指挥的第19师,凯末尔应该是很多中国人唯一认识的土耳其人,他因后来领导了凯末尔革命被称为“现代土耳其之父”,如今土耳其但凡有阅兵或者游行,第一个抬出来的就是他的画像。凯末尔当时虽然已经参加了反政府组织,却没有在国家被入侵的时候倒打一耙,反而在抵抗侵略的战争中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他的第19师在后面的几天里与澳新军团开始了以不断死人为代价的僵持,双方一边用大炮对轰一边努力挖掘工事,伤亡数字不断攀升。由于土军占据了有利地形,虽然火力远不如有舰炮支援的澳新军团,但伤亡却和对手差不多,基本上一个换一个。这个结果对于联军而言是彻底的失败,当年的八旗兵在八里桥如果能跟英法联军取得这样的交换比,别说圆明园不会被烧,指不定到1915年都满清能混成列强了。
5月5日,桑德斯觉得在炮弹横飞的沙滩上已经趴了十天的联军应该精神崩溃了,于是命令土军发动反攻,但没有想到这些来自南半球的牛仔们在挨了十天炮击之后依然精神抖擞,脱离防御工事的土耳其军队显然不是澳新军团的对手,反攻的土耳其人被迅速击溃,但澳新军团在第二天乘胜追击的时候又被躲回工事的土耳其人挡了回来,双方不得不回到几天前的状态。
海上的战斗也很热闹,这里的主角是德国潜艇U21号,它在爱琴海两天之内搞掉了两艘英国战列舰。这条潜艇是德国海军历史上的一段传奇,它之前曾经闯进大英帝国的内海爱尔兰海一连击沉三艘商船之后旁若无人地开到海岸边上,用艇上的舰炮轰击岸边的一个英军机场,大胆程度让交战双方都大跌眼镜。5月25日U21长途奔袭4000多海里,在夜里偷偷溜进位于希腊角的协约国海军锚地,等到天亮才升起潜望镜挑了艘最大的英国战列舰凯旋号下手,仅用一条鱼雷就把凯旋号击沉。而后U21居然没有见好就收,反而潜行到沉没的凯旋号旁边坐底等候,英国人的巡逻艇、驱逐舰在锚地折腾了一天都没有找到它。待到第二天U21又浮上来挑了另外一艘战列舰尊严号发射了艇尾的鱼雷,把尊严号也击沉了,至此U21才趁乱离开。在英军重重警戒的海军锚地,U21用两天时间两条鱼雷击沉了两艘英国战列舰后全身而退,彻底羞辱了大英帝国的海上霸权,U21的艇长奥托.豪森也成为了德国海军的偶像。当然,英国潜艇也曾经有过战绩,在达达尼尔分舰队到达土耳其之前的1914年12月,英国潜艇B11曾经成功穿越达达尼尔海峡入口处的土军封锁线,击沉了土耳其人的古董铁甲舰马苏迪号,不过从军舰价值上看,马苏迪号已经下水40多年了,十艘马苏迪号也比不上一艘凯旋号战列舰。
在遭受U21重创之后,英国海军终于承受不了这样巨大的舰船损失。之前的5月12日巨人号战列舰被土耳其鱼雷艇偷袭得手,再加上U21的战绩,协约国在达达尼尔海峡共损失了六艘战列舰。而后来跟德国公海舰队的大决战日德兰海战也才损失了三艘战列巡洋舰和三艘巡洋舰。5月底,海军这些大家伙们彻底没了继续呆在达达尼尔的勇气,撇下还在滩头苦战的陆军灰溜溜地离开了。也在这个月,海军大臣丘吉尔下台。
虽然丘吉尔下台后自愿下放到法国前线体验生活,但其实丘吉尔先生最应该去的是他魂牵梦绕的加里波利,在那里,他倡导这场“海陆军联合”奇袭登陆并没有随着他的下台而结束,而是演变成和西线一样的战壕战,双方的步兵连续数月在堆满尸体的烂泥里毫无意义地反复厮杀,所有的进攻和反击在到达对方的战壕跟前时都是乏力的。虽然8月份英军在苏弗拉湾开辟了一个新的登陆场,但仍只得到了一条无法推进的战线和一连串新的伤亡数字。很难理解协约国为什么在舰队撤离之后不但坚持将登陆部队留在半岛上继续伤亡,而且还不断向半岛加派军队。任何人都清楚:离开了舰炮的火力支援,协约国夺取半岛的希望比原来更渺茫了。战壕中的士兵已经明白这是一场没有希望的消耗战,僵持期间双方逐渐变得不那么以命相搏,很多距离仅有几十米的战壕时常心照不宣地停火数天,甚至还互相朝对方的战壕内投掷香烟和牛肉罐头等补给品表达友谊。但地中海干热的夏天让远道而来的协约国军队苦不堪言,痢疾等传染病开始迅速在战壕中传播起来,而舰队的离开也削弱了滩头阵地的医疗救治力量,战场上发生了大量的非战斗减员。随之而来的秋冬季节则是长时间的暴风雨天气,充沛的雨水甚至冲塌了双方的临时工事,数百名士兵被塌方的战壕活埋。僵持的战线和恶劣的气候让加里波利半岛变成了一个不断吞噬生命和物资黑洞。在1915年结束之前,陆续登陆的50余万协约国军队伤亡了59%,而土耳其方面则有25万人伤亡。
到了1915年底,所有的迹象都表明丘吉尔先生的战略意图已经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了。协约国在达达尼尔海峡的笨拙表现先是把旁边的保加利亚恶心到德国那边去,而后德国和保加利亚在巴尔干的联手又把做为协约国前进基地的希腊搞得意乱情迷,也有了倒向德国的苗头。担心后院起火的协约国被迫撤离战场。诗人将军汉密尔顿对从这个原本应该让他获得史诗般胜利的战场中撤离显得非常不满,他认为“撤离将会损失一半以上的部队”。很明显,汉密尔顿准备轰轰烈烈敲锣打鼓地“体面撤退”。所幸陆军部派了查尔斯.门罗将军来接替他指挥部队撤离。近代史告诉我们,英国人在撤退方面的天赋是无人可以企及的,从12月19日开始,在门罗将军的指挥下,21天的撤离行动有条不紊无声无息人员伤亡极少,土耳其人在几天后还在向空无一人的协约国阵地开炮开枪和扔手榴弹,全然不知对手已经坐船远去。这些应付了事的炮弹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下半年半岛上的战斗是多么乏味无聊和缺乏目的性,以致土耳其人在开火前根本不想知道准心里有没有敌人。
1916年1月9日,当最后一船协约国士兵离开加里波利半岛,这场伤亡总数超过50万的无谓屠杀终于结束了。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它结束得比一战早得多。
整个事件都是丘吉尔海军大臣拙劣的表演啊,损失了2个国家+6条战列舰+25万大军......德国人只是送出去2跳军舰给了盟友做“军援”而已!
⑥ 土耳其军力军情
主要统计
面积77.945万平方千米。人口6613万人(其中,13~17岁男326.6万人,女318万人;18~22岁男325.4万人,女309万人;23~32岁男609,8万人,女576.5万人)。国内生产总值79814万亿土耳其里拉,合1860亿美元(1999年)。国防费4742万亿土耳其里拉,合77亿美元(2000年国防预算)。原煤5507.3万吨(1995年)。钢铁1400万吨(1998年)。原油360万吨(1998年)。天然气2.01亿立方米<1995年)。发电量817.34亿度(1995年)。粮食3318.2万吨(1998年)。海运能力,商船(载重100吨以上)880艘、总载重量711.43万吨(1998年)。民航能力,固定航班机场26处、客运量123.05亿人千米、货运量2.142亿吨千米(1998年)。
国防体制
总统为武装力量统帅。最高国防决策机构为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有总统、总理、总参谋长,国防部长、内政部长、外交部长和宪兵司令,由总统任主席,基本任务是制订战争动员计划、议决国家军事政策和其他有关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武装力量的最高决策机构为最高军事委员会,由总理、总参谋长和陆、海、空军司令以及宪兵司令组成,任务是讨论和决定武装部队各级军官任免和调动、晋升和退休、国防费用的计划和分配、军队编制和军法军纪等问题。国防部为政府中一个部,是最高军事行政机构,设部长、副部长等,部长由总理任命的文职官员担任,任务是负责武装部队的征兵。武器装备、后勤补给、军工生产等工作。武装力量由正规军和准军事部队组成。正规军分陆、海、空三个军种。最高军事指挥机构为总参谋部,总参谋长由总统根据总理提名在担任过陆、海、空军司令的上将中任命,任期4年。总统通过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对全国武装力量实施领导和指挥。
领导人物
总统兼武装力量统帅阿赫迈特·内季代特·塞泽尔(2000年5月上任)。国防部长萨巴哈廷,恰克玛克奥卢(1999年8月上任)。总参谋长侯塞因·科夫勒克奥卢上将(1998年8月上任)。陆军司令黑尔米·顾兹科克上将(2000年8月上任)。海军司令伊尔哈米·埃尔迪尔上将(1999年8月上任)。空军司令埃尔金杰拉辛上将(1999年8月上任)。
武装力量
兵力 现役部队60.97万人。
陆军
约49.5万人。编有4个集团军司令部,9个军司令部,1个机械化师,1个步兵师,14个装甲旅,17个机械化旅,9个步兵旅,4个突击旅,1个步兵团,1个总统警卫团,5个边防团,26个边防营。
主战坦克:4205辆,其中M-48A5T1型和M-48A5T2型2876辆,M-60A3型658辆,M-60Al型274辆,“豹”式IAI型170辆,“豹”式lA3型227辆。
装甲侦察车:若干辆。
步兵战车:650辆。
装甲输送车:3643辆(AAPC型830辆,M-113型2813辆)。
牵引炮:105毫米若干门,155毫米517门,203毫米162门。
自行炮:105毫米391门,155毫米222门,175毫米36门,203毫米219门。
火箭炮:60门(107毫米48门,227毫米12门)。
迫击炮:2021门(107毫米1264门,120毫米757门),另有81毫米迫击炮3792门。
反坦克导弹:943具(“眼镜蛇”186具,“陶”式365具,“米兰”392具)。
无坐力炮:57毫米923门,75毫米617门,106毫米2329门,高炮1664门(20毫米439门,35毫米120门,40毫米1105门)。
地空导弹:“毒刺”108部,“红眼睛”789部。此外,还装备有各型飞机168架,武装直升机37架,运输直升机262架。
海军
5.46万人(含海军陆战队3100人,海岸营部队1050人),编为5个海岸基地司令部。
常规潜艇:14艘。
护卫舰:22艘。
导弹快艇:21艘。
巡逻艇:28艘。
布雷舰艇:1艘。
反水雷舰艇:23艘。
登陆舰:8艘。
登陆艇:59艘。
辅助舰船:27艘。
海军航空兵
装备有用于反潜作战的直升机16架(其中13架为AB-212型武装直升机),教练机7架。
海军陆战队
1个团,3100人。
空军
6.01万人。编有2个战术空军司令部,1个运输司令部,1个训练司令部,1个后勤司令部,11个攻击战斗机中队,7个战斗机中队,2个侦察机中队,5个运输机中队,3个教练机中队,6个地空导弹中队。作战飞机505架。
战斗机和攻击战斗机:F-16C型210架,F-16D型30架,F/NF-5A和F/NF-5B型87架,F-4E型139架。
侦察机:RF-4E型39架。
空中加油机:KC-135R型2架。
运输机:C-130B和C-130E型13架,KC-135R型2架,C-160D型19架,CN-235型50架(其中部分可用于电子战)。
要员专机:2架。
教练机:SF-260D型38架,T-33型34架,T-37型60架,T-38型70架,T-41型28架。
直升机:UH-1H型20架,AS-532型20架。
地空导弹:“奈基”92部,“轻剑”86部。
预备役部队
37.87万人(41岁以下),其中陆军25.87万人、海军5.5万人、空军6.5万人。
准军事部队
22.02万人。宪兵和国民警卫队21.8万人(其中预备役5万人),装备装甲输送车560辆、飞机2-3架、直升机56架。海岸警卫队0.22万人,装备近岸巡逻艇64艘、运输机2架。
兵役制度
实行义务兵役制,士兵服役期18个月。
军衔
军官分3等11级,即将官4级(上将、中将、少将、准将),校官3级(上校、中校、少校),尉官4级(上尉、中尉、少尉、准尉)。
驻外兵力
驻塞浦路斯1个军,约3.6万人。装备坦克386辆、装甲输送车476辆、牵引炮102门、自行炮60门、迫击炮450门、高炮48门、飞机3架、直升机4架、近岸巡逻艇1艘。
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兵力:驻波斯尼亚1300人,驻东帝汶2人(军事观察员),驻格鲁吉亚5人(军事观察员),驻伊拉克和科威特边境6人(军事观察员),驻意大利4架F-16C型战斗机,驻南斯拉夫科索沃维和部队约950人。
外国驻军
驻有北约盟军东南联合司令部和第6战术空军司令部。英国军人160人,飞机6架(“美洲虎”GR-3A和GR-3B型6架、VC-10型2架)。美国2040人,其中海军240人(包括陆战队220人),空军1800人;空军驻有1个飞行联队,装备飞机包括F-16、F-15C、KC-135、E-3B和E-3C、C-12、HC-130和HH-60。
军队节日
建军节8月30日
⑦ 在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和哪些国家的军队交过手
1950年9月15日,麦克阿瑟指挥“联军”在仁川登陆,正式插手朝战。
那么,“联军”到底有多少个国家?土耳其为何表现最积极?
麦克阿瑟指挥“仁川登陆”
一、不能简单地把“联军”看作乌合之众
派出作战部队的“联军”来自16国:美、英、土耳其、加拿大、澳、菲律宾、新西兰、泰国、埃塞俄比亚、法国、希腊、哥伦比亚、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南非。
参战兵力,美国30多万,英国1.4万,加拿大6100多人,土耳其居5400多人,澳大利亚1400多人,菲律宾1200多人,其余大多是营、连、排规模的“打酱油”级别,而南非派了25架飞机。
韩军不属于“联军”,但受“联军”指挥。另有5个国家派出了医疗队:意大利、挪威、瑞典、丹麦、印度。麦克阿瑟当“总督”的日本,则是“联军”的物资采购和供应基地。
英、美从1941年就关系密切,1946年成为“铁杆盟友”。1948年后,又拉上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组成“五眼情报联盟”。但是参战最积极的,却不是美国这几个盟友。
在战俘营中弹奏乐器的土耳其战俘
二、与俄罗斯苦大仇深的土耳其参战积极
历史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曾威风八面,但在朝战之前大约200年里,“星月军团”与“北极熊”爆发了12次战争,平均不到17年就有一次,可以说是标准的“世仇”。
正是在强邻“惠顾”之下,土耳其越来越小,俄罗斯则不断壮大。
二战结束后,土耳其一心想加入“北约”对抗苏联,参战目的只有一个:投名状!
“土耳其第一旅”旅长塔辛·亚兹齐准将,在一战就曾指挥一个师与英军作战。为了能参加朝战,一大把年纪还自降一级。兵力有三个步兵营、一个野战炮兵营(3个连18门105毫米榴弹炮),以及摩化工兵连、防空连、卡车运输连、通讯排、反坦克排等,共5400多人,士兵大都来自东部山区。
1950年11月18日,土耳其旅登陆釜山,被编入库尔特的美军9军团,紧随25步兵师从开城北上。但是一个卡车运输连只能运送一个营,其余徒步行军,远远落在大队后面。
土耳其旅旅长塔辛•亚兹齐准将
三、初战乌龙助攻,打败一支“志愿军”?
土耳其旅似乎不受欢迎:土耳其人吃硬面包,泡浓稠的甜咖啡,美军要专门给他们配备食品;特立独行的装束,凶悍的外表,锋利的弯刀,迷住了很多记者,却吓跑了其他伙伴。
1950年11月25日,志愿军38军、42军向德川进攻,迅速击溃“联军”韩国第2军团,第7师、第8师大部被歼。38军迅速向价川突进。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急调土耳其旅,乘卡车紧急奔赴嘎日岭、瓦院一线,构筑阻击线。11月26日,土耳其旅在军隅里附近洼原,遭遇一支“中国军队”!
土耳其人二话不说,直接开枪抽刀一顿“暴揍”,对方除毙伤几十人之外,还有100多人被俘,土耳其旅也损伤几十人。可是事后发现,“战俘”不是中国人,而是被志愿军38军击溃的韩军第2军团6师和7师,从德川溃退到此,谁料祸从天降,撞到急于建功的土耳其旅刀口上。
土耳其旅在朝战中
四、志愿军38军342团:对阵土耳其旅连战连胜
11月27日晚,土耳其1个步兵营和1个摩托化工兵连先期抵达嘎日岭瓦院村。
志愿军38军114师342团3营随后赶到,正碰到土旅第一步兵营在路边生火取暖。342团团长孙洪道率3营8连迂回山上包抄,政委王丕礼率第7连从正面出其不意冲锋,和土旅步兵拼刺刀。
近千人的土耳其第一营,被毙伤300多人,俘虏20多人,志愿军仅伤亡7人。
11月28日,志愿军342团1营营长曹玉海率2连突入阳站,击毁17门榴弹炮。毙伤俘700余人,缴获汽车110多辆,堵住土军后路。土耳其旅残部和美军第2步兵师陷入三面包围。在军隅里的旅长亚兹齐准将下令全线后撤,土旅丢掉车辆,越过荒山野岭西逃,有一批士兵逃出了包围圈。
1997年奥地利《军事史》杂志文章说,第二次战役,土耳其旅伤亡3514人,其中阵亡741人,受伤2068人,失踪163人,被俘244人,非战斗伤亡298人。损失达65%,基本丧失战斗力。
美国军史学家称“用一个阿司匹林药瓶的软木塞,去堵一个啤酒桶的桶口”。但土耳其旅“飞蛾扑火”式的行动,掩护了美军撤退,志愿军评价土旅:“战术比美军灵活,韧劲很像当年的日军。”
被志愿军俘虏的土耳其旅官兵
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高台山阻击战,志愿军60军181师541团用血肉之躯,阻挡住了土耳其旅及坦克的轮番进攻。彭富礼战斗组毙敌100多人,本人获特等功,2人获一等功。
1951年秋,土耳其旅与志愿军47军多次爆发战斗。1953年5月金城战役,志愿军46军与英军和土耳其旅爆发了惨烈的战斗,志愿军打退了土耳其旅23次反击,自身也付了伤亡。
资料显示,“土耳其旅”兵力不足英军1/4,但土耳其旅损失仅次于美、英,位列“联军”第三位。
有趣的是,在伊斯坦布尔的博物馆,陈列着一面青天白日旗,据说是他们在朝战中的“战利品”。联想到2018年在叙利亚“左右互博”两旅自残,不知这是土耳其旅何时何地的“缴获”?
⑧ 土耳其军队在朝鲜战场很厉害吗
菜得很
鲜战争是美国与新成立的
的首次合作。共有22国向
派遣军队或医疗部队,16个国家派出了军队。土耳其就是首批主要参战国之一,派出了一个旅。 由亚兹吉准将统率的土耳其第一旅是一个团作战部队,有三个步兵营,还有支援炮兵和工程兵。在整个
期间,它是惟一一支配属于美军某个师的旅一级的联合国联合国部队。 1950年10月17日,土耳其第一旅共5000余名士兵(包括联络组和先遣组)在南朝鲜的釜山登陆,接着前往位于大丘城外新启用的联合国接待中心。土军士兵大都来自土耳其东部山区的小镇和村庄。这不仅是他们第一次离开祖国,也是第一次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村庄,第一次和非
打交道。 土军指挥官亚兹吉将军是位上了年纪的准将,曾于1916年在加利波利指挥土军的一个师与英军作战,在土军内备受尊敬。为了能够到朝鲜指挥军队,他自愿降了一级。 土军来到
,激起了公众的广泛注意。他们凶悍的外表.飘动的胡须以及佩带的大刀,使希望一睹他们雄姿的
美梦成真。因为尽管土军士兵自
之后没有打过大仗;但他们的粗野强硬却是闻名遐中国军队使用最原始的方法成功调动了大量部队。他们靠牲畜和背扛运送供给,不受简陋公路的限制。他们没有卡车或其他机械化装备可以享受,在陆地上徒步跋涉,因而享有更大的机动性。而另一方面,
却拘泥于基础路面,非要靠改善现有的公路来运送部队和装备。工兵连打前阵,竭力设法使公路能够让坦克和车辆通过。 对联合国和美国极为不利的另一个差异在于对交通线、二战思维和战术的依赖和固守上。中国军队要求士兵随身背上至少6天所需的全部食品。他们的干粮是压缩的熟米饭和豆腐以及其他食用时同样不需要加工或加热的食品。后来发现的中国士兵的日记里讲到,由于这些极为有限的口粮,饥饿阵阵袭来。然而,同样是在使
束手无策的刺骨寒风里和恶劣地形上,他们却实现了自己的作战目标。 中国军队通常在夜间行军,平均每天至少18英里,连续行军约18天。白天,他们就隐蔽在崎岖的山地。只有侦察小分队可在白天活动。这种禁令极为严格,任何人违反隐蔽命令,军官都有权将其击毙。中国军队的许多运动战术都与一个半世纪之前
所使用的战术有相似之处。 出击不利 11月19日,美军第二十五师于早上六点离开开城,是夜两点左右宿营在矿业城镇军隅里。次日,未配备卡车、基本上是个步兵部队的土耳其旅被派遣编入军隅里的第九军后备队。21日,该旅接到命令与美军二十五师一同北上。22日,他们完成了在指定区域压制北朝鲜巡逻队的任务。 在与美国同伴一同前进时,土耳其旅被命令与第九军右翼的美军第二师建立联系,并掩护该师的右翼和后方。这时;该旅得到消息,在德川西北部有中国军队的一个团,但关于中国军队和驻守德川的南朝鲜军的详细情况并没有告诉他们,怕影响他们的士气。 11月26日,中国军队向美第一军和第九军发起猛烈反击,气势骇人。土耳其士兵受命保护
的右翼。该旅第一营被用派来的卡车运送到军隅里以东15英里、距德川约一半路程的瓦院。由于派来的车辆不够多,卸下一营之后,才能再返回来接二营,于是,土耳其旅的一些部队便开始步行。各种各样的命令、与前令相反的命令以及乱七八糟的传令使得整个局面乱作一团,难以明辨。 土耳其旅受命封锁公路,并夺取云兴里。后来,在解释当时的混乱局面时,亚兹吉写道“根本没有时间把我部运送到云兴里,并在天黑之前将其部署到位。另外,美军推测我们的敌人应该在新兴里,但实际上,他们距离美军要求我们防守的战线太近了。我部在到达指定位置之前受到突然袭击的可能性太大了。” 正如亚兹吉明确指出的,土耳其旅处境不妙。他们不得不向东南撤退。这一撤退进一步暴露了土耳其旅自己的东翼以及美第二师的东翼。亚兹吉命令部下紧接着向东北方向的瓦院运动。土耳其旅此时已经与美军失去了联系。因此,亚兹吉担负起指挥任务。部队到达瓦院后,在没有坦克掩护的情况下,亚兹吉命令土军徒步向德川发起了进攻。 美军第二师的空中侦察发现成千上万的
正在朝德川方向运动,判定那就是他们将要攻打的地方。但实际上,中国在整条战线上发起了反攻。 不管怎样土耳其旅已经实现了一个目标,他们牵制住了敌人。 中国军队数次要夺取土耳其旅的阵地,伤亡较大;每次进攻都被土耳其旅击退。 土耳其旅被孤立在零度以下的气温里。夜里,中国军队使用鼓号、口哨、长笛.牧羊笛和钹制造出阵阵噪声,又喊又说又笑地对他们进行了连续密集的干扰。 逡巡溃退 原本采取攻势的联合国军此刻变成了全军溃退。势不可挡的中国军队不断地变换战术和攻打方向。军部与土耳其旅的通信恢复了。由于语言不通,有些命令搞明白了,但大多数则没有。该旅接到命令,与美军第三十八团会合,掩护该团的侧翼;并夺取一条向西撤退的路线。但在撤退的慌乱之中,文电信息被错传延误,杂乱无章,因此,当这条至关重要的指令传到时,已经晚了两个小时。部队只好在一片混乱中,在拥挤不堪的公路上慌忙掉头。 在向瓦院回撤途中,土耳其旅再次遭到了对方火力的猛烈攻击。该旅还没能来得及重新集结防御,中国军队就已经来到了。他们对这支凌乱无序的纵队发起猛烈进攻,土军九连不得不再次掉转头攻击,掩护大部队撤退。十连受命负责该旅的全面警戒。 尔。他们在战斗中更喜欢进攻,而且不给对手留丝毫余地。大多数土军士兵都年纪轻轻,随身携带一把匕首。对美军和其他联合国部队的土兵来说,这匕首就像是一把大刀。联合国的其他部队都不佩带这种刀,实际上,除了常规武器之外,他们没有任何别的武器。在赤膊战中,土耳其士兵能够娴熟地运用大刀,很具危险性,这使其他盟军都对他们敬而远之。 交战双方 这支拼凑起来的五花八门的联合国部队主要由美国人组成,领导这支部队的美第八集团军司令
将军突然接到命令,要他们发起强大攻势,力争早日结束战争。麦克阿瑟放出话来,要换下两个师,让 孩子们回家过圣诞节。他的许诺推动了向鸭绿江挺进的错误想法。 来自北方的刺骨寒风肆虐着北朝鲜陡峭无情的山区和变化莫测的山谷。40年来最寒冷的严冬笼罩了这块大地。冻僵了的士兵苦痛不堪,围着 50加仑空油桶里临时点起的火堆,想要暖和一点儿。医疗队开始处理第一批冻伤病员。在朝鲜,士兵们真正领略到了“地冻天寒”。要想使车辆和装备里的油管不结冰,必须把酒精与汽油混合在一起。血浆也得加热90分钟后才能使用。晚上,水溶性的药品冻成了冰块,士兵靴子里积聚的汗水也冻成了冰块。北朝鲜地形恶劣,狭长的山谷呈V型,山脊又高又陡,又没有一条清晰可辨的公路,寒冷扫掠着前进的队伍,这一切都是酿成后来这场战争悲剧的因素。 美陆军第七师以及其他部队对在高寒地区作战毫无准备。作战部队中几乎无一配发毛皮风雪大衣。但是,他们接到的命令却是继续前进。11月21日,上边下令他们渡河,还跟他们说,河水只有脚脖儿深;不会有任何问题。但是,头天晚上,这条河上游的大坝被打开了,河水流泄下来。士兵们艰难地涉入冰冷刺骨、齐腰深的水里,水面上还漂浮着许多冰块。他们尝试了几次,都没能成功。后来,渡河的命令取消了。共有18名士兵患上了严重的冻伤,不得不砍掉他们身上已经冻成冰疙瘩的军装。 在坚持继续前进的过程中,随着朝鲜半岛渐渐变宽,沃克的队伍也拉得越来越开。他们越往北走,所要控制的地盘就越大。他的战斗序列包括由美军第二十四师、英军第二十六旅和南朝鲜第一师组成的美第一军;由美军第二师.第二十五师和土耳其第一旅组成的美第九军;南朝鲜第六、第七和第八师以及陆军预备役的第一骑兵师。 沃克用兵非常谨慎。情报机构也竭力去获取一些有关中国军队的兵力及其动向的切合实际的评估。在西线,在沃克的第九军前方集结的是中国第四野战军的第八兵团,包括 18个步兵师,至少 18万的兵力。在东线,与美第一军对峙的是中国第三野战军的第九兵团,有 12个步兵师,约 12万人。中国军队总兵力约 30万,另外还有北朝鲜人民军的 12个师、约 6.5万的兵力。在联合国军后方作战的约4万游击队也使这支队伍的力量更加壮大。 九连负责保护十连和十一连的侧翼。中国军队放松了对十连的包围;但对九连和十一连继续实施包围。11月28日十时左右,中国军队成功突破,大举进攻九连阵地。该连被彻底打垮,连长及其众多手下战死。 中国军队的增援部队想要包围整个土耳其旅。不过,亚兹吉在对战场局势进行分析之后,采取措施来保护他的侧翼,以免被全面包围。中国军队势如破竹,突然停止了进攻,这样土耳其旅又陷入了他们布设的圈套。中国军队的伏击对土耳其旅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11月30日,该旅战斗力被摧毁。他们从美第九军得到的惟一援助就是一个坦克排和运输卡车,再加上该旅的火炮,使该旅部分力量得以幸存。 以失败告终 撤回瓦院的土军主力11月27日被团团包围,他们的大刀与中国军队的刺刀之间展开了白刃战,约 400人受伤。土耳其旅在瓦院一直坚持到当天下午,而后向西南方的另一个阵地撤退。在遭到中国军队的再次迂回包抄之后,他们又向军隅里撤退。部队损失了大部分车辆。当幸存下来的士兵再也没有其他的逃脱办法时,就都匆匆爬进了山里。此时,中国军队已经控制了所有的公路。土耳其旅继续进行了阻滞战斗,想要为其剩余的部队争取时间来重新编队,并组织一次多少像样的防御,但都没有奏效。 在二师司令部,有关土耳其旅及其实际行动的消息越来越难以获得。派往土耳其旅阵地的坦克一次次被挡了回来。混乱导致了惊人事件不断出现,美军士兵干脆放弃了阵地和装备,甚至连武器也丢掉了。中国军队好像遍地都是,同时又到处找不到影子。他们的动向很少能够得到证实。即便是确认了,也常常是错误的。比如有消息说,中国军队就在前面,结果他们却从后面发起了进攻。土耳其旅决定撤消战地指挥所,因此往后开始的完全是一场新式又古老的战争。 在联合国军的进攻和中国军队的反攻过程中,土耳其第一旅伤亡3514人,其中741人战死;2068人受伤,163人失踪,244人被俘。另外,还有非战斗伤亡298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土耳其的第一场真正战争中,由美军顾问武装和训练的土耳其旅在恶劣的条件下,虽然表现得勇敢卓越,但对他们的要求或期望恐怕也只能如此了。请采纳
⑨ 土耳其的军事实力有多强
武装力量
兵力 现役部队60.97万人。
陆军
约49.5万人。编有4个集团军司令部,9个军司令部,1个机械化师,1个步兵师,14个装甲旅,17个机械化旅,9个步兵旅,4个突击旅,1个步兵团,1个总统警卫团,5个边防团,26个边防营。
主战坦克:4205辆,其中M-48A5T1型和M-48A5T2型2876辆,M-60A3型658辆,M-60Al型274辆,“豹”式IAI型170辆,“豹”式lA3型227辆。
装甲侦察车:若干辆。
步兵战车:650辆。
装甲输送车:3643辆(AAPC型830辆,M-113型2813辆)。
牵引炮:105毫米若干门,155毫米517门,203毫米162门。
自行炮:105毫米391门,155毫米222门,175毫米36门,203毫米219门。
火箭炮:60门(107毫米48门,227毫米12门)。
迫击炮:2021门(107毫米1264门,120毫米757门),另有81毫米迫击炮3792门。
反坦克导弹:943具(“眼镜蛇”186具,“陶”式365具,“米兰”392具)。
无坐力炮:57毫米923门,75毫米617门,106毫米2329门,高炮1664门(20毫米439门,35毫米120门,40毫米1105门)。
地空导弹:“毒刺”108部,“红眼睛”789部。此外,还装备有各型飞机168架,武装直升机37架,运输直升机262架。
海军
5.46万人(含海军陆战队3100人,海岸营部队1050人),编为5个海岸基地司令部。
常规潜艇:14艘。
护卫舰:22艘。
导弹快艇:21艘。
巡逻艇:28艘。
布雷舰艇:1艘。
反水雷舰艇:23艘。
登陆舰:8艘。
登陆艇:59艘。
辅助舰船:27艘。
海军航空兵
装备有用于反潜作战的直升机16架(其中13架为AB-212型武装直升机),教练机7架。
海军陆战队
1个团,3100人。
空军
6.01万人。编有2个战术空军司令部,1个运输司令部,1个训练司令部,1个后勤司令部,11个攻击战斗机中队,7个战斗机中队,2个侦察机中队,5个运输机中队,3个教练机中队,6个地空导弹中队。作战飞机505架。
战斗机和攻击战斗机:F-16C型210架,F-16D型30架,F/NF-5A和F/NF-5B型87架,F-4E型139架。
侦察机:RF-4E型39架。
空中加油机:KC-135R型2架。
运输机:C-130B和C-130E型13架,KC-135R型2架,C-160D型19架,CN-235型50架(其中部分可用于电子战)。
要员专机:2架。
教练机:SF-260D型38架,T-33型34架,T-37型60架,T-38型70架,T-41型28架。
直升机:UH-1H型20架,AS-532型20架。
地空导弹:“奈基”92部,“轻剑”86部。
预备役部队
37.87万人(41岁以下),其中陆军25.87万人、海军5.5万人、空军6.5万人。
准军事部队
22.02万人。宪兵和国民警卫队21.8万人(其中预备役5万人),装备装甲输送车560辆、飞机2-3架、直升机56架。海岸警卫队0.22万人,装备近岸巡逻艇64艘、运输机2架。
兵役制度
实行义务兵役制,士兵服役期18个月。
军衔
军官分3等11级,即将官4级(上将、中将、少将、准将),校官3级(上校、中校、少校),尉官4级(上尉、中尉、少尉、准尉)。
驻外兵力
驻塞浦路斯1个军,约3.6万人。装备坦克386辆、装甲输送车476辆、牵引炮102门、自行炮60门、迫击炮450门、高炮48门、飞机3架、直升机4架、近岸巡逻艇1艘。
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兵力:驻波斯尼亚1300人,驻东帝汶2人(军事观察员),驻格鲁吉亚5人(军事观察员),驻伊拉克和科威特边境6人(军事观察员),驻意大利4架F-16C型战斗机,驻南斯拉夫科索沃维和部队约950人。
外国驻军
驻有北约盟军东南联合司令部和第6战术空军司令部。英国军人160人,飞机6架(“美洲虎”GR-3A和GR-3B型6架、VC-10型2架)。美国2040人,其中海军240人(包括陆战队220人),空军1800人;空军驻有1个飞行联队,装备飞机包括F-16、F-15C、KC-135、E-3B和E-3C、C-12、HC-130和HH-60。
军队节日
建军节8月30日
⑩ 土耳其的军事
包括陆军,海军(包括海军航空兵和海军步兵),和空军。 宪兵和海岸警卫队平时受内务部指挥,但战时他们服从陆军和海军的指挥,在此期间,他们同时有内部军事法庭和军事职能。
土耳其军队是北约第二大常设部队,仅次于美国军队,有五个分支超过一百万的军警人员的综合实力。土耳其被认为是中东地区最强的军事力量(不包括以色列)。
1921年1月凯末尔创建“国民军”。1952年加入北约。实行军队职业化措施,压编指挥机关人员,技术军人文职化,实行军官和技术军人合同制等。
国防体制:总统为武装力量统帅。总统通过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对全国武装力量实施领导和指挥。国家安全委员会为最高国防决策机构,由总统任主席。武装力量的最高决策机构为最高军事委员会,由总理、总参谋长和陆、海、空军司令以及宪兵司令组成。国防部是最高军事行政机构。总参谋部为最高军事指挥机构。武装力量由正规军、预备役和准军事部队组成。
正规军分陆、海、空3个军种。
兵役制度:实行义务兵役制,士兵服役期18个月。
军衔:军官分3等11级:将官4级(上将、中将、少将、准将),校官3级(上校、中校、少校),尉官4级(上尉、中尉、少尉、准尉)。 总兵力:现役部队63.9万人。
陆军:52.5万人。编有4个集团司令部,9个军司令部、1个机械化师、1个步兵师、14个装甲旅、17个机械化旅、9个步兵旅、4个突击旅、1个步兵团、1个总统警卫团、5个边防团、26个边防营。
海军:5.1万人(含海军陆战队3100人)。主要编成为:海军司令部(驻安卡拉);舰队司令部(驻格尔居克);东北地中海司令部(驻安卡拉);北部地区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司令部(伊斯坦布尔);南部地区和爱琴海司令部(伊兹密尔);黑海司令部(埃雷斯);地中海司令部(梅尔辛);1个海军陆战团,3100人。
空军:6.3万人。编有2个战术空军司令部、1个运输司令部、1个训练司令部、1个后勤司令部、11个攻击战斗机队、7个战斗机中队、2个侦察机中队。作战飞机440架。
驻外兵力:驻塞浦路斯1个军,约3.3万人。装备有坦克282辆、装甲输送车250辆、牵引火炮170门、自行火炮26门、迫击炮307门、高射炮84门、飞机3架、直升机4架。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兵力:在波斯尼亚驻有约1300人,在伊拉克和科威特驻有7人(军事观察员),在意大利驻有18架F—16C型战斗机。
外国驻军:驻有北约盟军东南欧陆军司令部和第6战术空军司令部。英国空军约230人,飞机7架(“旋风”6架、VC—10型1架)。美军1442人,其他陆军22人、海军20人、空军1400人,编有1个飞行联队,机型包括F—16、F—15C、KC—135、E—3B和E—3C、C—12、HC—130、HH—60。
军队节日:建军节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