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土耳其和德国
㈠ 一战时,为什么土耳其仅仅为了两艘战舰,便和德国结盟
西亚病夫-奥斯曼土耳其再衰落也不至于那么不开眼,只能后来德国把被英国地中海舰队追逐的躲到当时还是中立国的土耳其的两艘战舰送给土耳其发挥了临门一脚的作用。毕竟当时土耳其的政局控制在本来就很亲德的青年土耳其党的手里。就算没有那2艘军舰,在青年土耳其党的忽悠下,土耳其早晚也会倒向德国的。
㈡ 一战中联合德国对抗沙俄的土耳其,在二战中却长期保持中立,为什么
一战中联合德国对抗沙俄的土耳其,在二战中却长期保持中立,没有信心。因为打不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负已经决定,雅尔塔三巨头会议提供了最后的“忏悔机会”(1945年3月1日是土耳其参加战争的最后期限,否则它将不被允许参加联合国)的压力下,2月23日,土耳其大国民议会一致通过决议“立即”向轴心国宣战,并宣布土耳其的“战。
土耳其参与战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了巨大影响。当时,如果英美盟国想向苏联提供物资和弹药,基本上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前往北冰洋,北冰洋速度很快,但有被德国空军和潜艇攻击的危险,另一种是很长的距离。他们从英国向南绕过好望角,将物资运往中东,然后进入苏联。从地图上可以看出,从中东进入苏联并不困难(最好在1991年之前找到一个,并且看清楚)。然而,如果土耳其加入轴心国阵营,将对中东产生巨大影响,即使没有能够招募优秀士兵的军队,它也可能发挥威胁作用。
720年前的1299年,奥斯曼帝国成立。它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国。它是以奥斯曼一世的创始人命名的。在最强大的时期,它的力量可以到达亚洲、欧洲和非洲三大洲。1453年拜占庭帝国被消灭后,奥斯曼帝国建立了首都君士坦丁堡,并更名为伊斯坦布尔,是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因此,奥斯曼帝国的君主苏丹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东西方文明融合在其中。16世纪苏莱曼大帝统治期间,奥斯曼帝国日益繁荣。其领土在17世纪达到顶峰。
㈢ 民族和文化差别甚大的土耳其人,为何会成为德国第二民族
土耳其人成为德国第二大民族的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战争因素:土耳其和德意志的故事,从1526年开始,当时,奥斯曼土耳其人在第一次摩哈赤战役中打败匈牙利-波西米亚联军。奥斯曼帝国和奥地利王朝瓜分了匈牙利国土,这两个国家就此接壤,可以直接开展交流,为今后的交融创造了条件。随后奥斯曼发动对奥地利的战争,开启持续30年的战争,为两个民族打开了交流的通道。
㈣ 土耳其和德国如此友好的关系,是一战,二战的原因吗
不是的,二战的土耳其就相当于是走钢丝的演员,左摇右摆,又左右逢源。像欧洲大陆其它中立国一样,土耳其在二战中与纳粹有紧密的贸易联系,但原因却不一样。土耳其象葡萄牙一样是个亲英情绪很强烈的国家,甚至在二战爆发后的1939年10月,土耳其还和英、法缔结了军事互助同盟。法国陷落后,土耳其于1940年6月宣布中立,直到1945年才加入盟国对德国宣战。土耳其宣布中立的原因主要是担心纳粹的入侵,它在1941年春德国占领巴尔干半岛后迅速同纳粹签订了友好协定。土耳其没有公开反对纳粹,而纳粹也并未侵犯土耳其的边境。总的来说在二战期间土耳其就像走在绷紧的钢丝上的杂技演员,努力在轴心国和盟国之间寻求平衡。1941年10月,土耳其与德国签订了一份重要的贸易协定。德国用军需品和其它工业品与土耳其交换矿石原料,尤其是铬矿石。与此同时土耳其与英美也保持友好关系,以铬矿石与英美交换先进的武器装备。铬是制造合金钢的必用材料,而土耳其正是纳粹的唯一铬进口国。纳粹生产部长阿尔伯特.施佩尔曾经指出,若是铬矿石的供应被切断,会导致德国的军火生产中断10个月。铬矿石经铁路由土耳其运往德国,其间要经过世界上最为崎岖不平的巴尔干山区,一路上到处是桥梁和隧道。盟军在战争结束前重点轰炸了这条铁路,以切断对德国的铬矿供应。为了争取土耳其参战、或至少保持“善意的中立”,土耳其于1941年被美国列入租借法案受援国名单。1943年11月的德黑兰会议上,盟国预料到纳粹不会再对土耳其构成军事威胁,于是共同要求它参战。直到1944年4月,土耳其才停止对德国的铬矿石供应,并且像其它中立国一样,是在经济制裁的威胁下才这么做的。1944年8月,土耳其与德国断交。1945年2月,由于盟军已将德军驱逐出巴尔干半岛,尤其是此时再不下手将得不到加入联合国的机会,土耳其才对德国宣战,用当时爱尔兰总理德.瓦勒拉的话说,就是“在最后一刻,为了猎取联合国成员资格而赶上了潮流”。据美国专家估计,土耳其收到的纳粹黄金最多只有1500万美元,大部分来自比利时央行,德国人用其购买铬矿石。盟国并未努力追回这些黄金。由于土耳其控制着黑海的入口,又与苏联接壤,美国认为它对冷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1946年,在土耳其召开了关于没收德国在土黄金和资产的谈判,盟国估计这笔资产共计5100万美元。“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终止了这一谈判。1947年7月,美国与土耳其签署了一份价值1.5亿美元的贷款协定,该协定对向土耳其索要黄金的谈判不啻是致命一击。土耳其最终没有归还任何纳粹黄金。 希望采纳~~O(∩_∩)O~
㈤ 一战中,德国为何选择羸弱不堪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作为盟友
众所周知,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当中都是属于战败国,而且两次基本上都是以少数国家对抗全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几个轴心国试图瓜分全世界的非正义战争,因此德国的盟友也自然是少的可怜了。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过是欧洲各国为了重新划分利益而进行的一个战争而已,德国人的盟友还是少得可怜,甚至还有一个比较弱的奥斯曼帝国。
最后结果大家也知道了,对于其他国家来说都是强强联手,那么德国只是选择了不堪一击的土耳其,最后也就只能是以失败收场了。
㈥ 为什么有很多土耳其人生活在德国境内
钢铁洪流,是今天网友们对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恐怖战斗力的形象称谓,后来也被引用到了在绿茵场上无往不利的德国足球队身上。然而,这辆钢铁战车,曾经在2018年世界杯之际遭遇了一场涉及政治敏感的风波。
当年夏天,厄齐尔、伊尔卡伊·京多安两位德国国脚与土耳其总统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合影事件遭德国媒体曝光,一时间关于德国国内种族主义的风波甚嚣尘上,厄齐尔这位曾经的德国前锋也因此离开德国队。实际上,厄齐尔事件不仅仅是一场偶然。
在今天的德国境内,已经有600万土耳其裔(德国总人口8000万),这一庞大的群体如何产生在与土耳其并不接壤的德国呢?
图/德国当地的土耳其劳工
不过,土耳其人来到德国同样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土耳其人的快速涌入使得这一族群能够形成自己的规模化社区,从而产生群居与社团圈子。另外,土耳其人的宗教信仰毕竟与基督教格格不入。因此,久而久之,土耳其人在德国就形成了相对独立与封闭的内环小社会,对于德国本身的文化同化能力产生了免疫与抵制。
不仅如此,他们还不断争取自己的政治与经济权利,甚至在要求社会福利的同时要求当地政府对自己文化习惯的尊重。在欧洲白人生育愿望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土耳其人的生育率却居高不下,在此消彼长的人口对比之中,“德意志斯坦”可能并不完全是个想象……
㈦ 德国与土耳其为什么互撕
近日,土耳其政府与多个欧洲国家“互撕”引发全球关注。事情缘起3月初,德国连续取消两场土耳其部长级官员前来参加的为修宪公投造势的集会。随后的3月9日,瑞士苏黎世地方政府宣布,由于“安全不能保障”,取消土外长恰武什奥卢原定于12日出席的在瑞土耳其人集会活动。3月11日,恰武什奥卢计划前往荷兰鹿特丹与当地土耳其人会面,然而荷兰政府以“公共安全方面的原因”禁止恰武什奥卢所乘坐的航班着陆。当晚,土家庭和社会政策部长卡亚·萨扬从德国赴荷兰,也在土耳其驻鹿特丹领事馆附近被荷兰警察拦截,并被告知他已被列为“不受欢迎的外国人”。3月12日,土农业部长原计划参加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一场拉票活动,但集会场地的业主临时取消了这场活动。同日,丹麦首相拉斯穆森在新闻通报中说,鉴于当前土耳其和荷兰及德国之间的矛盾升级,建议土耳其总理耶尔德勒姆推迟访问丹麦。3月13日,奥地利总理克恩表示,出于“公共安全”考虑,将阻止土耳其官员在奥地利为土耳其修宪公投举行政治活动……对此,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接连炮轰德国、荷兰等国的行为是“纳粹行径”,引发了欧洲多国和欧盟的抗议和回击。
去年7月15日土耳其发生未遂军事政变后,在德土耳其人很快卷入其中。7月31日,“欧洲土耳其民族主义者同盟”在科隆组织了一场有4万人参与的大游行,以表达对埃尔多安的支持。德国对此十分警惕,因为在德土耳其人本来就因为融入不畅而成为德国社会的一大问题,如果这些人更深地卷入母国内政,可能给德国带来更多的麻烦。因此,德国拒绝了埃尔多安向在科隆集会的支持者发表视频讲话的要求。德国总理默克尔还呼吁土耳其裔德国公民忠于德国,要求在德土耳其人“不要将土耳其境内的冲突转移到德国”。但是埃尔多安政府反而加强了对在德土耳其人的工作。
今年1月21日,土耳其议会通过了极具争议的宪法改革草案。若草案在今年4月获得公投通过,土耳其原本的议会内阁制将改革为总统制,总统的权力将大幅扩张。理论上,即使实行总统制,总统最多也只能连任一次,但是新总统制下的总统选举定于2019年11月举行,总统任期也将根据此次选举结果重新开始计算。因此,如果埃尔多安能够连续赢得选举,他就有可能一直执政到2029年。为了确保修宪公投顺利通过,正发党高层近期进行了一系列造势活动,而能否争取到在德土耳其人的支持显得十分重要。但德国方面认为,土耳其国内选民在修宪问题上分化明显,土耳其一些反对派也流亡到了欧洲,正发党高层此时集中访欧拉票,很可能导致在德土耳其人因修宪问题产生内部冲突,不利于德国的安全与稳定。尤其在欧洲国家穆斯林移民问题日益严重且又纷纷面临本国大选的大背景下,土耳其政治家的活动加剧了欧洲国家的担忧,更加不敢向强硬的土耳其让步。在此情况下,德国等欧洲多国陆续抵制土耳其政客入境。
㈧ 二战时德国为什么没有攻击土耳其
熟悉二战的朋友们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德国的战力可谓是十分强大,依靠强大的空军作为后勤支援,配合以“闪电战”的思想,在地面机械化部队的牵引下,得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攻陷了大半个欧洲,将战车一直开到了英国附近,有包括法国和波兰在内的欧洲大国被德国征服,此时的德国战力可谓是十分强大。而土耳其位于亚洲西部的小亚细亚半岛和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东部地区,地跨欧亚两大洲,扼守土耳其海峡(黑海海峡),其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历来是各国战争时期的纷争之地。而在整个欧洲都陷入一团战火的状况下,身为欧洲边境的土耳其却一直保持着中立的态度,而德国也貌似没有对土耳其动手的行为,这不禁让人产生了疑问。因为拿下土耳其德国军队既可以直接进军中东,直取印度,又可以完成对苏联的战略包围,那么为何一直到二战结束都始终未见德国对土耳其动手呢。
最后也是德国自身的的原因,我们知道在一战之后德国的军工体系被肢解,但是其之后默默的悄然建设军队力量,这其中效果最为显着的就是空军,其次是陆军,但是海军却一直是德国的弱项,由于海军舰艇建设动静太大,德国一直无法有效将其隐蔽,因此德国海军水面舰艇的力量在欧洲来说是战力比较弱的。而德国想要攻击土耳其就必须要经过地中海,虽然英国战力有损,但是海军是其强项,而地中海也一直处在英国的保护之中,因此德国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在海上去与英国抗衡,这也是不攻打土耳其的一个主观原因的所在。
㈨ 德国跟土耳其渊源怎么这么深
德国二战结束后,青壮年死伤大半,六七十年代经济腾飞需要大量劳工,旁边的东欧国家都在搞共产主义,跟当时的西德是完全两个阵营的。德国人看了一圈发现就土耳其离得不远,青壮年大把,就把人都招来当工人了,跟中国的农民进城务工一样。来了么,人家就不想走了,拖家带口,越来越多土耳其人来到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