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土耳其 » 土耳其为什么进入阿富汗

土耳其为什么进入阿富汗

发布时间: 2022-08-19 17:11:58

❶ 为什么苏联入侵阿富汗

阿富汗位于亚洲中南部,是个内陆国家,面积仅相当中国西藏的一半,是苏联“南
方战区”的一部分。南方战区对苏联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苏联一直想在这一地区
实施分阶段的战略推进,以实现在印度洋寻求暖水港和出海口并切断欧洲和远东联系的
战略。控制阿富汗是苏联实现南下战略的重要步骤。苏联在阿富汗苦心经营多年,对阿
富汗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和控制。但是,阿富汗逐渐加剧的动荡局势和领导人违背苏联
人意志的行为,对苏联的南下战略产生了威胁。苏联认为只有诉诸武力才能加强对阿富
汗的全面控制。
同时认为,在阿富汗采取军事行动,由于美国因人质问题卷入了与伊朗的争端,美
国愿意采取军事干预的可能性很小,西方国家因根本利益没有受到侵害也不会有强烈反
应,占领并控制阿富汗易于取得成功。
苏军入侵阿富汗不仅是完全有准备的,而且是一种预谋的里应外合的军事行动。
苏联还对西方发动了外交和宣传攻势,大肆宣扬苏联从东德部分撤军,抨击北约在
西欧部署中程导弹,对伊朗扣留美国人质事件推波助澜,以此转移西方对其侵阿行动的
注意力。
据说俄国最着名的沙皇彼得大帝曾经有一份一直保存在保险柜中的遗嘱,直到他死后50年,即1775年才公布于世。彼得大帝在这份遗嘱中说,不论谁继承他的王位,都应该向南推进到君士坦丁堡和印度。因为在他看来,“不管谁在那里统治,谁就将统治世界。”他扬言:“当俄国可以自由进入印度洋的时候,它就能在全世界建立自己的军事和政治统治。”彼得为他的后代设想了俄国南下的3条路线:一条是从黑海经土耳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到地中海;第二条是从南高加索经伊朗到波斯湾;第三条是从中亚经阿富汗到阿拉伯海。 人们翻开地图就会发现,在这三条路线中,经阿富汗这条通道为最近。彼得大帝的后继者们可以说是不负先皇使命,拼命向印度洋方向扩张。在19世纪 下半叶和20世纪初,老沙皇们曾与老牌殖民帝国英国为争夺阿富汗险些大战一场。50年代,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围绕着普什图尼斯坦问题发生了严重的争执,两国火并一触即发。苏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表示坚决支持阿富汗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趁机打击亲美的巴基斯坦,一下子把阿富汗拉入了苏联的怀抱。 到70年代末,苏阿关系闹到了要刀兵相见的地步。在70年代,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棋局。苏联继承老沙皇南下战略的衣钵,企图以阿富汗为南下的基地,进而打通陆上通道直下印度洋,威胁中东产油 区和迂回包围欧洲,并与其太平洋战略互相呼应,最终实现其世界称霸的目的。可见,苏联悍然入侵阿富汗决不是偶然和局部的行动,而是它全球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1978年 4月28日,一批亲苏的人民民主党军官在苏联的策动下发动了政变。人民民主党总书记塔拉基在克格勃的支持下,成立了革命委员会,由他担任主席兼总理,改国名为阿富汗民主共和国。这就是阿富汗历史上所谓的1978年“四月革命”。1978年12月,苏阿又签署了重要的《友好睦邻合作条约》,双方开始在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全面合作”。 1979年 3月在阿富汗西部重镇赫拉特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兵变,政府军一个师反戈一击,成千上万的市民也参加了战斗,6 月份,在哈扎拉地区还爆发了人民起义。执政的人民民主党有两个派系,一个叫“人民派”,另一个叫“旗帜派”,两派之间的争斗一直很激烈。后来“旗帜派”被清洗,但人民派内部矛盾又随之爆发,两个最高领导人塔拉基和阿明为争夺权力明争暗斗。苏联这次是鸡飞蛋打,无奈木已成舟,只好硬着头皮对阿明表示“祝贺”,还违心地称阿明是“苏联的一个忠实朋友”。阿明知道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不但不买苏联的帐,还坚持要苏联召回大使,因为苏 联大使同塔拉基一道密谋策划要搞掉他。 阿明还不许苏联操纵阿富汗的情报机关和秘密警察,不让苏联控制其军队。这对苏联的刺激实在是太大了。苏联和阿明虽然表面上还维持着友好关系,实际上已是同床异梦,各怀鬼胎。苏联几次“邀请”阿明访问莫斯科,阿明都不肯赏脸。凡此种种,苏联感到既恼怒又害怕,因为阿富汗是一块重要的战略要地,一旦驾驭不住阿明就悔之晚矣。于是,一场大规模的入侵活动就这样开始悄悄地准备起来 1979~1989年,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与阿抵抗力量之间展开的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战争。亦称阿富汗战争。

❷ 苏联为什么要入侵阿富汗

据说俄国最着名的沙皇彼得大帝曾经有一份一直保存在保险柜中的遗嘱,直到他死后50年,即1775年才公布于世。彼得大帝在这份遗嘱中说,不论谁继承他的王位,都应该向南推进到君士坦丁堡和印度。因为在他看来,“不管谁在那里统治,谁就将统治世界。”他扬言:“当俄国可以自由进入印度洋的时候,它就能在全世界建立自己的军事和政治统治。”彼得为他的后代设想了俄国南下的3条路线:一条是从黑海经土耳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到地中海;第二条是从南高加索经伊朗到波斯湾;第三条是从中亚经阿富汗到阿拉伯海。

人们翻开地图就会发现,在这三条路线中,经阿富汗这条通道为最近。彼得大帝的后继者们可以说是不负先皇使命,拼命向印度洋方向扩张。在19世纪 下半叶和20世纪初,老沙皇们曾与老牌殖民帝国英国为争夺阿富汗险些大战一场。50年代,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围绕着普什图尼斯坦问题发生了严重的争执,两国战火一触即发。苏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表示坚决支持阿富汗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趁机打击亲美的巴基斯坦,一下子把阿富汗拉入了苏联的怀抱。

苏阿关系
到70年代末,苏阿关系闹到了要刀兵相见的地步。在70年代,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棋局。苏联继承

勃列日涅夫
老沙皇南下战略的衣钵,企图以阿富汗为南下的基地,进而打通陆上通道直下印度洋,威胁中东产油 区和迂回包围欧洲,并与其太平洋战略互相呼应,最终实现其世界称霸的目的。

❸ 阿富汗为什么被称为帝国坟场

阿富汗由于地处欧亚要冲,连接俄罗斯和中东,所以在近现代历史上屡次遭受入侵,曾受到奥斯曼土耳其、大英帝国、俄罗斯帝国、苏联等的入侵。但由于该国国土以山地、沙漠为主,国内政治也还处于部落为主的阶段,并不具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所以,入侵者难以扶持强力的傀儡政权从而实现有效统治。
历史上,入侵阿富汗的入侵者,都是被阿富汗的部族武装反抗遭受持续的损失后,最终不得不撤出阿富汗的。

❹ 为什么伊朗、阿富汗、土耳其常发生战争

这是地缘政治导致的最后结果。
1、土耳其横跨欧亚大陆,扼守博斯普鲁斯海峡,战略位置无需赘言。古往今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谁掌握了这道海峡谁就管控了俄罗斯在黑海的出海口,黑海舰队沦为废铁一堆;
2、阿富汗虽然土地贫瘠,但是长期以来的宗教冲突不断,阿富汗是高原地区,地缘上雄视巴基斯坦。并且长期以来的战争当地一直缺乏强有力的领导机构;
3、伊朗则是老牌的反美斗士,石油资源世界排名靠前。而且与伊拉克一直存有矛盾。
总结,这一地区长期就是陷入分裂状态,并同为伊斯兰国家,与他国的冲突往往是意识形态的差异,深层的则是追逐资源抢占战略高地。表现在形式上就是常常为其他大国所利用,作为在当地制衡另一方势力的棋子。这不是单单的地理原因就能解释的。

❺ 为什么阿富汗,伊朗.土耳其经常发生地震

阿富汗的历史可上溯到古波斯帝国,公元前6世纪居鲁士大帝远征时并入波斯。亚历山大远征后又并入其帝国。亚历山大死后帝国三分,阿富汗地区又转属于东部的塞琉古王国。约前250年,位于阿母河与兴都库什山间(包括阿富汗北部)的巴克特里亚总督狄奥多德据地脱离塞琉古而独立,建立了希腊化的巴克特里亚王国(中国史籍称大夏、吐火罗等),前二世纪上半叶最强盛,曾扩地至印度河,后因内乱转衰。 前二世纪上半叶,原驻于河西走廊的大月氏被匈奴所败,遂西迁至阿母河领域,约前140-130年左右征服大夏,将 阿富汗象牙雕塑希腊王朝逐向南方。东汉时大月氏分休密、双靡、贵霜、都密、肸顿五部。一世纪时,贵霜统一诸部,扩张为强大的贵霜王国,其盛是西起咸海、东至葱岭,横跨中亚和印度半岛西北部,倡大乘佛教。三世纪后渐衰,分裂为若干小国。五世纪上半叶被从北方袭来的恹哒所灭。 恹哒系游牧民族,原居于金山(阿尔泰山),臣属于柔然,罗马人称之为“白匈奴”。五世纪初西迁,以后相继征服伊犁河域、河中地区、吐火罗、印度西北部,还击败了萨珊波斯,杀其王,成为一令人生畏的强国,其统治中心就在今阿富汗境内,信奉袄教。567年左右,萨珊波斯与西突厥联合击灭恹哒,以阿母河为界瓜分其领土。吐火罗被划归属波斯,但不久(约568年)又被西突厥夺取。 627年,西突厥统叶护可汗派其长子在吐火罗建立了突厥人的王朝。唐军灭西突厥后,吐火罗的突厥王朝向唐称臣,唐置月氏都督府于此。另在今阿富汗境内及其附近还有若干臣属于吐火罗的小国:护密、护时犍(唐置沙州都督府)、罽宾(修鲜州都督府)、帆延(乌凤都督府)、诃达罗支(条支都督府)、骨咄(高附都督府)。另外,唐还于662-674年间封流亡来唐的波斯末王之子卑路斯为波斯王,置波斯都督府于波斯东部与阿富汗境内。八世纪初,阿拉伯人的势力进入,控制了吐火罗。自751年怛罗斯之战后,葱岭以西之西域诸国尽皆归于阿拉伯人,此后中亚地区逐渐伊斯兰化,直至今日。 821年,阿拉伯阿拔斯朝(黑衣大食)呼罗珊总督塔希尔建立了塔希尔王朝,领有中亚、河中、阿富汗地区,名义上承认哈里发主权,但形如独立。867年锡斯坦省军队统帅亚库布(绰号萨法尔)起兵建立萨法尔王朝,873年灭塔希 阿富汗黄金皇冠尔王朝,领有伊朗大部、河中、阿富汗、印度西部,中心在呼罗珊,曾一度远征巴格达。不久,河中地区又兴起了地方将领建立的萨曼王朝,900年灭萨法尔王朝。962年,呼罗珊总督阿尔普特勤又据伽色尼城独立,称雄一方,建立伽色尼王朝,占领阿富汗,十世纪末灭萨曼王朝,相继得到中亚与伊朗各一部分、印度河领域北部,十一世纪受到塞尔柱突厥人打击而衰落,失去伊朗、中亚领地。十二世纪中叶,赫拉特与伽色尼之间的廓尔山区兴起了廓尔王朝,很快就据有阿富汗全境,后又灭伽色尼王朝,占伊朗、印度各一部,1215年左右廓尔王朝被兴起于河中的花剌子模苏丹国所灭。 1220年花剌子模被蒙古灭亡,以后阿富汗相继为蒙古汗国、伊儿汗国以及附属于蒙古人的一些小政权统治,帖木尔兴起后又归其统治。帖木尔死后阿富汗又成为帖木尔后裔与中亚的土库曼黑羊王朝等国争夺的战场,十六世纪后又转入波斯手中。 1747年,阿富汗阿布达里酋长艾哈迈德乘波斯衰落之际独立,建立了阿富汗王国,使得统一的阿富汗国家正式形成。历经阿布达里德王朝(1747-1826)、巴拉克宰(1826-1973)两个王朝。其间分别于1839-1842、1879-1880、1919年三次击败英国的入侵。

❻ 阿富汗战争的 起因是什么

2001年阿富汗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在2001年10月7日起对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一场战争,该战争是美国对九一一事件的报复,同时也标志着反恐战争的开始。联军官方指这场战争的目的是逮捕本·拉登等基地组织成员并惩罚塔利班对恐怖分子支援。2014年12月2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宣布阿富汗战争结束。

(6)土耳其为什么进入阿富汗扩展阅读

战争影响

周边国家

由于在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军指称有基地组织成员越过边境逃往巴基斯坦,一度引起邻近国家的紧张。另外,位于阿富汗北部的前苏联中亚国家由于为美军提供协助,一度惹来其他伊斯兰教国家例如黎巴嫩及苏丹等的敌视。

美国

由于阿富汗政府本身的问题,使西方的巨大投入付诸东流,不仅未能把阿社会引向正轨,而且在恐怖势力面前节节败退,控制的国土不断缩小,总统被戏称为喀布尔市长。相反,塔利班势力则从最初的打击中恢复,控制了大部分国土,并转入巴基斯坦北部,大有东山再起之势。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阿富汗战争

❼ 前苏联为什么要入侵阿富汗

苏联入侵阿富汗

阿富汗是一个中亚内陆国家,是苏联和中国的邻国。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从1973年至1979年9月,苏联在阿富汗先后发动了3次政变,扶植傀儡政权。但是1979年第3次政变后上台的阿明政府仍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政权。阿明政府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清洗了人民民主党内更为亲苏的旗帜派人士。苏联统治集团因此认为自己对阿富汗的控制受到了严重威胁。9月底,勃列日涅夫决定对阿富汗进行武装干涉。

自20世纪60年代起,苏联开始了其全球扩张的步伐,这种扩张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1979年12月27日,苏联直接出兵阿富汗,把扩张运动推向了顶峰。

政变!政变!政变!

阿富汗,地处欧亚大陆东西交通要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从政治、经济各个方面对阿富汗王国进行渗透,将其逐步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1973年7月,阿富汗国王查希尔的堂兄、前首相达乌德在苏联的支持下发动政变,推翻不甘受苏联摆布的查希尔国王,建立了“阿富汗共和国”,达乌德自任国家元首。但是,达乌德同样不甘心做莫斯科的顺民,对苏联表现出了离心倾向。1977年4月,在达乌德访苏期间,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亲自出马,规劝他改变疏远苏联的政策。然而,出乎勃列日涅夫的意料,达乌德的回答是:“我是一个独立国家的总统。”正如达乌德的助手后来回忆的,此举等于“在自己的死刑状上签了字”。4月27日,达乌德刚从莫斯科回来不久,苏联便策划一批阿富汗青年军官发动政变,推翻了达乌德政权。坦克履带碾过总统府的台阶,鼾睡中的达乌德的身上被冲锋枪打得像个马蜂窝。政变成功后,在苏联的支持下,阿富汗建立了以人民民主党总书记塔拉基任革命委员会主席的亲苏政权——阿富汗民主共和国。

塔拉基上台后,极力奉行亲苏政策,并赢得了莫斯科的欢心。但是,塔拉基政权内部依然存在着严重的派系斗争。他所属的“人民派”与以总理阿明为首的“旗帜派”之间的斗争日趋激化。争斗的结果,便是这个国家5年之内发生的第三场政变。

1979年9月14日,苏联驻阿富汗大使普扎诺夫设计帮助塔拉基诱捕阿明未果,塔拉基反被阿明借机推翻,阿明自任革命委员会主席。曾经显赫一时的塔拉基,竟然被阿明的手下用一只小枕头憋死。这就是所谓的“九月事件”。

“我决定,干掉他!”

“九月事件”加深了阿明对苏联的仇恨。阿明上台后,公开指责苏联插手帮助塔拉基策划阴谋,迫使苏联撤换了驻阿大使普扎诺夫。他还要求苏联撤回在阿富汗的3000名军事顾问、教官和技术人员,并拒绝了苏联向其发出的访苏邀请。苏联担心失去阿富汗这块苦心经营的阵地,决定出兵干预。1979年10月下旬的一个夜晚,勃列日涅夫召开苏共中央政治局秘密会议,专门讨论如何处置阿明的问题。据会议的参加者后来回忆,勃列日涅夫清了清嗓子,低沉而威严地说:“我决定,干掉他!”

入侵阿富汗的行动方案是在苏联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的亲自领导下,由国防部、总参谋部、中亚军区等共同制定的。

12月12日,苏军在苏阿边境地区建立了相当军一级的指挥机构,由国防部副部长索科洛夫元帅担任总指挥。为了加大入侵行动的突然性,苏军采用了就地动员、就地扩编、迅速展开、快速推进的办法。除空降部队外,苏军主要使用了中亚军区和土库曼军区靠近阿富汗边境的6个师。12月14—15日,苏军还以远程空运演习为名,将白俄罗斯军区第103空降师和南高加索军区第104空降师调至中亚,同时,将中亚军区第105空降师秘密推进至苏阿边境的铁尔梅兹。

到12月24日为止,入侵阿富汗的军事准备已基本完成。侵阿苏军共有6个摩托化步兵师、2个空降师、3个武装直升机团队和2个运输直升机团,共12.5万人;装备有坦克2000余辆、步兵战车1000辆、各种火炮2000门、汽车2.5万辆、各种固定翼飞机200架、直升机150架。作为策应,苏军总参谋部还命令在西线的苏军和东欧国家军队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命令在蒙古的驻军进入全面戒备状态。

与此同时,一支苏联特种部队以“协助剿匪”为名,在贝洛诺夫上校的率领下,秘密进驻阿富汗首都喀布尔郊外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可是,自以为万无一失的苏联人还是露出了马脚。在喀布尔的美国特工迅速将有关情报发回华盛顿。美中央情报局的情报专家从这批不速之客携带的特种装备得出结论:苏军总参谋部的特种部队到了喀布尔,苏联人在阿富汗要有大动作。

“这是最后通牒吗?”

1979年12月27日,苏联的行动开始了。

当晚,苏联驻阿富汗大使布萨诺夫突然给阿明打来电话,说:“鉴于阿富汗目前政治局势混乱、反革命势力猖獗和日益扩大的反苏倾向,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认为,作为阿富汗主席、总理和人民民主党总书记,你,哈菲佐拉·阿明,已经丧失了控制局势的能力。为了避免阿富汗局势的恶化,避免喀布尔成为帝国主义反苏势力的附庸,避免不必要的流血,莫斯科建议你辞去阿富汗民主共和国主席、总理以及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总书记职务……”

“这是最后通牒吗?”阿明问。

“您可以这样理解,”布萨诺夫告诉阿明,“一个小时以后,将有4辆苏军装甲车去达鲁拉曼宫负责你和你家人的安全撤离。”堂堂的一国元首怎甘心听命于苏联的摆布,阿明将希望寄托在了忠于他的部队上。他想给他们打电话,命令他们将他解救出去。可是,阿明不知道,早在当天下午,一批苏联专家就以检修通讯设备故障为名,闯入喀布尔电话局,截断了总统府达鲁拉曼宫与外界的一切电话联系,只留下通向苏联大使馆的一条专线。在现代化的牢笼中,阿明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情急之下,阿明唤来两名贴身侍卫,交给他们两封亲笔信,命令他们火速赶到卡尔加和普利查吉,调那里的驻军前来喀布尔救驾。

他没想到的是,这两名侍卫刚翻出达鲁拉曼宫高大的院墙,就被苏联军队俘虏了。在严刑拷问之下,他们不仅供出了阿明的突围方案,还绘制了达鲁拉曼宫内外详细的建筑结构和防御布防图。而此时,阿明还在做着突围的美梦呢。

20时40分,布萨诺夫再次打来了电话。阿明想争取最后的时间。他对苏联大使说:“事出突然,我担心部下们,尤其是将领们想不通。我想开个会,做做工作。”

电话那边传来一阵冷笑声,布萨诺夫打断了阿明的话:“亲爱的阿明同志,您的将领们都在我这里参加宴会。怎么样,您不来喝上一杯?”此时,在苏联大使馆的宴会厅里,阿明的将军们在主人频频劝酒之下,已经被伏特加和杜松子酒灌得烂醉如泥了。

22时20分,苏共中央候补委员、苏联内务部第一副部长帕普金中将气势汹汹地来到达鲁拉曼宫三楼。他要同阿明进行最后的谈判。随着时间的推移,谈判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双方的声音越来越大。最后,阿明把手一挥,大喊一声:“送客!”

满腔怒火的帕普金中将同4名保镖刚走出大门,就听见枪声四起。帕普金应声倒地。枪声过后,达鲁拉曼宫的院子里留下了5具苏联军官的尸体。“事情办糟了!”本想抓帕普金作为人质的阿明,这时失去了讨价还价的最后资本。

听说达鲁拉曼宫内发生枪战的消息之后,布萨诺夫立即以第二行动负责人的身份下达了攻击命令。同时,布萨诺夫还给阿明挂了个电话,说帕普金私闯达鲁拉曼宫“完全是个人行为,决不代表苏联政府的意思”,想以此稳住阿明。23时40分,喀布尔郊区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内马达轰鸣,大批苏联伞兵和内务部特遣部队向喀布尔市内开去。行动开始了。

参加进攻的苏联特种部队共3个营,分别向达鲁拉曼宫、阿内政部和喀布尔广播电台进发。突击队指挥官贝洛诺夫上校亲自率领12辆T—62型坦克、10辆步兵战车、5辆装甲运输车和120名突击队员逼向达鲁拉曼宫。

只用了12分钟,突击队便解决了总统府的外围防御,并将阿明及其全家赶到他的办公室里。贝洛诺夫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份文件,交给阿明。这是苏联事先草拟的“阿富汗邀请苏联出兵”的“邀请信”。阿明瞥了文件一眼,自知已回天无力,愤而将信撕得粉碎。又一阵枪声响过之后,阿明和他的4个妻子、24名子女倒在了血泊之中。

12月28日凌晨,早已集结在苏阿边境的大批苏军分东西两个突击集群,大规模侵入阿富汗。同日,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选举卡尔迈勒为总书记,正式建立苏联扶植之下的傀儡政权。根据此前一天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决议,苏联塔斯社发表声明,宣布“应阿富汗领导集体的请求,苏联政府派出有限的部队进驻阿富汗”。在此后的一周里,阿富汗全境失陷。

另外你也可以参考http://www.sinoir.com/monograph/ny/200603/1345.html

❽ 从土耳其向东到阿富汗地震频发的原因是什么

一看就知道楼主高中地理没学好,那是应为那里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那里是三个板块的交界处,所以地质活动频繁....

❾ 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原因

调查表明,1/3以上的老兵都有严重的“阿富汗综合症”,需要心理帮助,其具体表现是:易怒、凶狠、罪感、失眠、有自杀或杀人倾向,等等。这种“综合症”会在战争结束半年或几十年后发作,因而是一种心理上的“定时炸弹”。比起肢残者,他们是些心理残疾者。75%的“阿富汗人”离婚或家庭矛盾尖锐;2/3的“阿富汗人”对工作不满意,经常跳槽;50%到70%的“阿富汗人”随时准备重返阿富汗;许多人用酗酒、吸毒来舒缓紧张心理。一些“阿富汗人”似乎已适应了和平生活,但是“阿富汗综合症”会随时爆发,带来毁灭性后果。 “阿富汗人”曾积极卷入苏联的政治斗争。1991年8·19事件中,格拉乔夫指挥的空降兵成为两派政治力量争夺的对象:是倒向叶利钦还是“紧急状态委员会”,成为决定斗争结果的关键;1994年车臣战争爆发,许多“阿富汗人”毛遂自荐,参加了车臣战争。 俄罗斯警察部门曾对“阿富汗人”敞开大门,但是,这些“阿富汗人”当上警察之后,会将战场上的做法带回,动辄行兇、施暴,成为某种社会公害。媒体曾报道,1995年2月,已娶妻生子多年的“阿富汗人”弗·谢甫琴科与警察同事们一起打猎,突然对其同事开枪扫射。事后他叙述:他恍惚间感觉自己又身处阿富汗,其狙击手的本能突然复苏,周围全是敌人。阿富汗战争以另一种方式在俄罗斯社会延续。 大量“阿富汗人”充当雇佣军,到境外参加武装冲突;也有人当了公司保安;还有不少人甚至加入了犯罪团伙。 战争的恶果还不止于此。1989年苏军撤离后,阿富汗迅速陷入残酷的内战,战火烧到塔吉克斯坦等国,在短期内,阿富汗“崛起”为世界上最大的毒品生产国(占全世界毒品生产总量的90%),使俄罗斯深受其害。有数字说,俄罗斯每年因阿富汗毒品而死去的人数,是苏军在阿富汗战争期间死亡人数的两倍。与吸毒、贩毒相联系的,还有卖淫、艾滋病、有组织犯罪等。俄罗斯社会因阿富汗战争而遭到了严酷报复。 未被吸取的教训美国在朝鲜、越南付出巨大代价,留下“综合症”;苏联蹈覆辙,使阿富汗成为自己的“越南”;2001年10月,美国又匆忙步苏联的后尘。看起来,所谓教训总是具有事后性,所谓教训也并非总是被吸取。同样,阿富汗的伤痛未愈,俄罗斯又患了“车臣综合症”——在那场内战中,俄罗斯付出了不小于在阿富汗的代价。 美国曾拍摄越战题材的系列电影(如《第一滴血》),塑造了兰博这样的越战英雄,意在美化侵越战争,消除罪恶感,疗治“越南综合症”,做“为了忘却的纪念”。俄罗斯对“阿富汗综合症”曾经无所作为,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其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从1990年代末开始,俄罗斯即不再一味谴责阿富汗战争的非正义性、渲染伤痕,而是强调苏联对阿友好援助、出兵的合法性和必要性:苏联出兵是对阿富汗的“友好援助”,且依据了苏-阿条约第四条。一位俄政要在访谈时认为,所谓“阿富汗综合症”源于反俄势力的诽谤,要医治这种心理疾病,必须放弃认为苏军在阿富汗是侵略、甚至犯罪的自虐观念。 2005年,俄罗斯电影《九连》塑造了一群俄罗斯的兰博们,其功能与《第一滴血》相似,意在消解“阿富汗综合症”(以及“车臣综合症”)。 2007年6月,美国导演泰伦斯·亨利采访了俄罗斯的瓦·伊·瓦伦尼科夫将军,后者证实,并非美国的“毒刺”导弹决定了战争结果,而是“我们自己离开的”;苏军进入阿富汗也并非侵略,而是应阿政府一再请求出兵的。阿富汗人民曾把苏军当作保护者,用鲜花来迎接;送别时“不但有鲜花,还有眼泪”。 据说,所有征服者在阿富汗都失败了,唯独俄罗斯是例外。有论者证实,1925年、1929年、1930年,苏联曾三次对阿富汗成功用兵。而当年的苏军指挥员格罗莫夫将军曾写道:1979年底,苏军不受阻碍地进入阿富汗,与美国(在越南)不同,苏军在“阿富汗完成任务后,有组织地返回了祖国”。 令一些政界和学界人士扼腕的,已不再是1979年的入侵,而是1989年的撤军;而1991年后俄罗斯放弃支持阿富汗政府,被认为是短视的外交政策。2009年2月,俄学者尤里·克鲁普诺夫在接受访谈时表示:20年前从阿富汗撤军非常愚蠢,苏联在那里付出很多,却最终放手,使原来的投入付诸东流。 今日美国在阿富汗又走到十字路口。美国似乎已看到前景渺茫,在宣布增兵的同时,开始重视苏军的经验:2009年9月,曾参加阿富汗战争的阿乌舍夫将军(印古什共和国前总统)被请到白宫,为美国人当“顾问”;美国甚至建议俄罗斯“扩大对阿富汗民主化进程的参与”,邀俄军共同对付塔利班。12月16日,北约请俄方援助其驻阿军队。鉴于苏联的往事,俄罗斯对类似建议的态度非常谨慎(有学者指出,这又是一个陷阱);而如果说,阿富汗将是美国的噩梦,俄罗斯正可隔岸观火;何况,让美国深陷阿富汗,显然有助于减少其在高加索、东欧方向对俄罗斯的压力。 阿富汗至今仍像是中世纪的“准国家”(时间在阿富汗似乎停滞),只因其重要的战略位置,而一再被有野心的大国觊觎。在阿富汗,所有前赴后继的侵入者都不乏军事进展,但最终都被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摧垮了意志,被迫一再重复这样的故事:高调进入-留下创痛-仓皇退出。会有人能超越这一模式吗?我们拭目以待。

❿ 援阿打仗,跟法国起冲突···,土耳其这个国家到底是怎么了

最近这个地方确实挺复杂的,这应该跟这个地方的人有关。当然也跟这个地方的地理环境有关系,这个地方的资源真的挺少的。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300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43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787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212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72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929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79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594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898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