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土耳其裔为什么不讲德语
㈠ 为什么德裔美国人不会讲德语了
美国一直就是一个文化大熔炉,德裔人文化都被被说英语的人同化了吧。而且他们也没有了说德语的环境 所以就不会说德语了。
㈡ 德国有多少土耳其人
摘自搜狐专题,德土劳工协议50周年:
二战以降,在马歇尔计划的帮助下,德国经济得到迅速恢复。上世纪60年代初,创造着“经济奇迹”的德国劳动力匮乏,开始有计划地从意大利、希腊、西班牙和土耳其招募劳工。1961年10月30日,德土两国政府签署了劳动力招聘协议,首批7000名土耳其劳工乘专列抵达慕尼黑。协议规定,土耳其工人在德工作年满两年后必须返回土耳其。第一批来德的土籍工人最大的梦想是赚够回国能买汽车买房的钱。然而,每小时2.28马克的工资与他们的“淘金梦”相距甚远,自然想多干一段时间。同时,德国雇主看到土籍劳工肯卖力气,也虚心好学,许多人很快成为熟练技工,为创造更多价值,也舍不得放他们走。因此,土籍工人的劳动许可被无限期延长。此后,大量土籍劳工的亲属来德团聚。伊斯坦布尔开往德国的专列从最初的每周两班发展到1968年后的每天一班。如今,生活在德国的250多万土耳其人中,有近60万人已取得德国国籍。
1973年,受石油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影响,联邦德国政府决定取消招聘所有外籍劳工的规定。时任总理勃兰特在政府声明中表示,德国社会要认真考虑是否到了接收外籍劳工的极限。1982年,时任德国总理科尔在他的首次政府声明中就宣告,要采取严格的移民政策,控制外国人的数量。他甚至声称,“不能让我们的国家变成移民国家”。此后,德国的外国人移民法规定变得更加严格,德国不再允许拥有双重国籍,移民必须学习德语,亲属来德家庭团聚和外国人入籍都变得更难了。
从第一批土籍劳工算起,在德国的土耳其人已经有了第四代,但他们与德国的融合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土耳其人在德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族裔群体。他们大多生活在封闭、保守的圈子里,很多土耳其人来德40年还不会讲德语。土籍劳工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当德国经济出现问题时,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往往是土籍工人。德国目前的失业率为6%,而在德土耳其人的失业率却高达19%,生活在首都柏林的土耳其人的失业率更是高达38%。由于历史原因和民族特性,德国人对外国人的包容性不强。上世纪90年代初德国的仇外情绪不断扩大,诸如“土耳其人滚回去”的标语到处可见。在莫尔恩和佐林根,曾发生针对土移民的纵火袭击案,烧死多人。
但谁也无法否认,在德的土耳其人对德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社会稳定,对德国文化的多样化发展有很大贡献。在德国,劳动强度大、又脏又累的工作几乎都由土耳其人在承担。一份官方的调查表明,如果土耳其人全部返回家乡,德国各城市的城市清洁、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都将瘫痪。土耳其人在德国开设了5万家中小企业,每年向德国财政上交的税款高达40亿欧元。对德国社会生产总值的贡献达400多亿欧元。德国总理默克尔日前在“德国―土耳其招聘(劳工)协议”签署50周年举行的庆祝活动上也强调说,土耳其劳工对德国的福祉作出了贡献,并成为了这个国家的一部分。
㈢ 美国人口最多的是德国裔,那为啥却没形成德语文化
虽然美国是全球目前为止唯一完全的移民国家,全球各种种族、各种肤色、各个国家的人只要能有能力拿到力绿卡他们都能移民到美国。之所以在早期到现在都没有形成一个明显的德语文化或者是德语社区如中国同唐人街那样子,是因为美德在二战一战时都是敌对关系。当时来到美国的德国人基本上是处于逃亡或者叛国的状态。所以只有改变姓名和语言才的安全的度过美国的移民生活。
而且从语言逻辑角度来说,德语是一门非常严谨些复杂的语言,所以对于相对于简单的英语,反而是德国人更快的转变为真正的美国人,因为德语想要在异国他乡流传实在太困难了。所以由此可见在异国他乡形成自己的文化传承主要还是要足够易学开放。
㈣ 德国人对土耳其移民是什么感觉
我去年在德国呆了一年,总体感觉就是土耳其人特别多,但是一大部分还是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而且人数非常多,一些土耳其人的孩子都会上一些比较差的学校,有一点混世的类型~~
而且给我的感觉就是,我很不喜欢土耳其人,我觉得很多人的眼神很恶心,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在德国生活感受不到明显的种族歧视,但是土耳其人一般很少能进入德国的上流社会甚至中产阶级。很多只是开个小店或者是在一些厂里卖体力打工。
我问过德国人为什么德国有很多土耳其人,他们就说二战以后,德国缺少劳动力,所以放宽政策,包括土耳其在内的很多国家的劳动力一窝蜂涌向德国~~
那边的德语老师还跟我说,那边甚至还有一些土耳其人的生活区,就是那个圈子里都是土耳其人,很多三四十岁的家庭主妇都是跟随丈夫来到德国,但是由于生活在土耳其圈子里,导致在德国已经生活了20年却仍然不会说德语的问题~~~~
我个人觉得德国人说不上排斥土耳其人,但是也不是绝对公平地对待,再加上土耳其人在德国也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很多都生活在中下层,所以德国人对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歧视吧
这是我在那边生活个人的感觉,仅供参考
㈤ 我想知道为什么美国德裔很多却不说德语
因为美国的德国后裔去美国的时间都比较早,很多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移居美国的,而且都是德国的穷人,对故国文化不认同。相比之下,法国人的文化认同更强,而美国西南部都是西班牙语国家,西班牙语新移民非常多。
㈥ 德国和土耳其的人种相同,那么语言相近吗
德语是日耳曼语系
土耳其语是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
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也不相似
㈦ 为什么德国有很多土耳其人
1961年10月31日,当德国联邦政府与土耳其政府签署“德国劳务市场向土耳其招聘劳动力协议”时,谁也未曾想到这一纸协议对土耳其以及德国带来如此大的影响。协议规定,被招土籍工人在德国工作年满2年必须返回家乡土耳其,然而协议如同一纸空文,返回者寥寥。40多年过去了,第一批来德打工的土耳其人在这里繁衍生息,第四代传人已经诞生。 西去淘金到德国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创造着“经济奇迹”的德国极缺劳动力,继从意大利、希腊、西班牙等国招聘工人后,又开始向土耳其招募劳力。土耳其全国各地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壮劳力蜂拥到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他们向往着到德国去挣大钱。经过德国劳工局代表严格的挑选和德方医生的体检,1961年有6800名土耳其工人乘“专列”首先到达慕尼黑,再从那里由德国各工厂挑选后分别去往不同的德国城市。 第一批来德的土籍工人没有太远大的目标,只想赚够买一辆汽车和一处住房的钱。2年时间转眼过去,每小时2.28马克的工资离淘金者既定的目标还相距甚远,他们自然想再多干一段时间。同时在企业方面,雇主看到刚来德国只会靠卖力气为生的简单劳力在工厂学会了手艺,许多人成了流水线上不可缺少的熟练工,正待创造更多价值,也舍不得放走这些土籍工人。在双方都认可的情况下,土籍工人的劳动许可被无限期延长。此后,大量亲属来德和他们的亲人团聚。开始时每周有两辆列车从伊斯坦布尔火车站始发德国,到了1968年每天都要从伊斯坦布尔发一列开往德国的专车。现在,生活在德国的土耳其人有240多万,其中47万人已取得德国国籍。 德国繁荣,土籍人功不可没 在最近一次庆祝集会上,德国北威州州长高度评价旅德土耳其人对德国文化的多样化发展、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社会稳定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居住在德国的土耳其人勤劳,肯于吃苦。劳动强度大、又脏又累的工作几乎都是土耳其人在承担。一份官方的调查表明,如果土耳其人全部返回家乡,德国各城市的粪便污水将无人处理,垃圾无人收运,运输业将要瘫痪,建筑业会大萎缩。据《世界报》最近报道,外资企业已经成为德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土耳其人的企业就有4.7万家,占德国中小企业的5. 6%。在德土耳其人年净收入为284亿马克,每年向德国财政上交的税款达60亿马克。他们年存款额为64亿马克。土耳其人对德国社会生产总值的贡献达786亿马克,相当于希腊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经济专家预测,未来10年在德土籍中产阶层的营业额将从现在的550亿马克增至1900亿马克。个体经营者将成倍增加。 对新一代土耳其人当刮目相看 与老一辈所不同的是,年轻一代土耳其人不光懂得挣钱也懂得花钱,《时代》杂志称他们敢挣敢花。年轻人闲暇时或开着宝马跑车去兜风,或是光顾高档迪斯科舞厅,消费起法国香槟和上等伏尔加来出手很是大方。 年轻的土耳其经营者有一套全新的理念。赛尔达·韦茨曼擅长餐饮业,别看年龄不算大,他开的餐馆酒家已有好几处,且个个红火。与众不同是,他的餐馆开张后,生意正好时他就卖掉。东西柏林合并后,他便在当时游人还不多的欧拉尼堡大街开了一家“桔红”咖啡馆,新颖的布局,独具特色的甜点咖啡,很快就使小馆宾客满堂。后来的欧拉尼堡大街,路旁餐馆如同雨后春笋一家接一家开了起来,已成为游人观光的一景,赛尔达果断卖掉“桔红”,又在旅游大巴尚未光顾的柏林墙遗址建起了以他的姓氏命名的“韦茨曼餐馆”,建筑上他采用着名的鲍豪斯设计风格,软件上自然还是靠质量好,有特色的看家法宝。正当宾朋满座时,朋友们善意地戏问:是否又要准备卖掉“韦茨曼”?他的回答是肯定的。说到经营之道时他的想法颇不寻常:开餐馆选址要有眼光,决不在游人已经光顾的地方凑热闹。最精彩之处是他把开餐馆看作是艺术创作,解释起不断开业又不断卖掉的作法时,他认为这就像音乐人灌制一盘CD后不可能10年不再创作的道理一样,他开餐馆在挣钱的同时也是一种艺术创作。钱是要挣的,但挣得要有乐趣。 文化融合尚需时日 由于来德淘金的土耳其人文化层次低,出现失业大军时,土籍工人往往首先被辞退。德国西部目前的失业率为9%,而土耳其人失业率却高达21%,在首都柏林土耳其人失业率更高达42%。 土籍人习惯于聚居,少与当地德国人往来。柏林市有土耳其人集中居住的地区,最出名的是克略茨贝格区,从土式面包房、烤肉馆、药房到医院一应俱全。置身这里,你可以看到包头布的大娘带着五、六个孩子,女人亦步亦趋地紧跟在男人后面,听到驶过的汽车里飘出嘹亮的西亚音乐。所有的人都只说土耳其语,行走在马路上你感觉与在伊斯坦布尔区别无几。大部分人不会德语,即使受过德语教育的青少年交流时也用的是德国人听不懂的德土混语。在这样的氛围下,德国人和土耳其人之间的勾通显然是有限的。据统计,柏林82%的土耳其成年男子仍坚持娶本族女性为妻,可见要实现两个民族两种文化的融合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尽管几十万土耳其人加入了德国籍,手持德国护照,但大多数并不认为自己是德国人。一位在德国出生长大,而且受过高等教育的德籍土耳其姑娘撰文写道,每当别人问她是哪国人时,她只是说“我的父母是土耳其人”,她从未说过“我是德国人”,这句话她实在难说出口。每当她在商店里遇到当服务员的同胞时,她无法忍受对方与她交谈时用德语,而不是用母语——土耳其语
㈧ 杨颖爷爷是德国人,那她为什么不会说德语
网上有资料显示,baby爷爷为德国人,现在社会随的是父氏,所以baby爸爸现实按理来说应该是德国人,baby自然也算是德国人;尽管她的妈妈、奶奶都是中国人,baby的血统大部分是中国血液,但是也改变不了她德国人的原本;因为baby随爷爷那辈就定居在中国,整的是中国永居证,所以就以德国人的身份入了中国籍,因为baby爸爸跟她也是一直在中国生活,所以就也应该入了中国籍。资料里baby会六种语言,德国也包括在内哦~
㈨ 德国人怎么也会说英文呢他们不说德语吗
德国人口:8253万(2005年底)。
主要是德意志人,还有少数丹麦人、吉普赛人和索布族人。有750万外籍人,占人口总数的9%,主要是土耳其人及东欧国家公民。通用德语。居民中33.7%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33.2%的人信奉罗马天主教。
英语可能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就像我们的少数民族一样,即说少数民族语,又说汉语。两种语言同样重要。
㈩ 库尔德语为什么在伊朗土耳其等地一度被禁,好像现在也禁止该语言的出版物,为什么呢教派原因吗
伊朗和伊拉克90%以上是什叶派,而库尔德人大部分是逊尼派,还有一部分是雅兹迪教这种混合基督教、伊斯兰教、祆教、多神教这种不被主流接受的宗教。库尔德人和伊朗人、伊拉克的阿拉伯人主要矛盾是宗教,而和土耳其的更深的矛盾是因为历史和民族原因,到现在土耳其还不承认有库尔德这个民族。社会语言学的观点就是语言反应了权力。权力越高,越能控制语言。因为库尔德人始终在土耳其人、伊朗人、阿拉伯人的夹缝中生存,没有自己独立的国家甚至国家内部的自治地保证自己的权力,结果就是自己的语言地位同身份地位一样无法得到保障。
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