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为什么将重返政坛
‘壹’ 曾经退出政坛的梅德韦杰夫,为何最后又复出了
梅德韦杰夫此次退出政坛,令国际上的民众们都十分的惊讶,他自己宣布退出政坛这是第二次了。第一次退出政坛之后因为普京的邀请所以重返政坛,为普京做事。
但1996年索布恰克竞选总统失败,梅德韦杰夫也宣布退出了政坛,毕竟作为拥护索布恰克上位的元老,如果他继续的呆在政坛中新上任的领导,肯定会对梅德韦杰夫有所不满。梅德韦杰夫自己选择先退出了政坛。
而他重返政坛,正是因为1999年普京当选了俄罗斯的总统,因为普京之前与梅德韦杰夫互相十分了解,已经知道梅德韦杰夫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当然,如果他没有能力,不会成为将索布恰克推上了市长之位的重要元老。
梅德韦杰夫早就知道普京和他两人之间的目标一致,并且两人之间也存在着深厚的友谊,他觉得跟随普京可以实现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所以重新出山。
‘贰’ 土尔扈特人是怎样”重返祖国“的
土尔扈特人在伏尔加河流域,生活了140多年,到了18世纪60年代,他们又决心返回故土,主要原因来自沙俄帝国的巨大压力,使他们再也无法生活下去。 首先是政治,土尔扈特的体制是汗王决定一切,在汗王的下头有个叫扎尔固的这么一个机构。俄国政府要改组扎尔固,并把它的权力上升到和汗王一样,在权力上,对汗王渥巴锡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从经济上,沙俄政府让大量的哥萨克移民向东扩展,不断缩小土尔扈特的游牧地,意味着土尔扈特畜牧业发展受到限制。 从文化方面来说,土尔扈特人全民信仰藏传佛教,沙俄政府迫使他们信仰东正教,这一条对土尔扈特人,在精神上绝对承受不了。 沙俄政府对土尔扈特人强制实行人质制度,目的就是控制土尔扈特人,一切听沙皇指挥,叫你向东,不能向西,叫你去打仗,你就得上前线。 18世纪,沙俄帝国竭力控制出海口。随着沙俄侵略势力不断扩大,战争越来越多,其中跟土耳其就打了很长时间。 俄国当时就征用土尔扈特的青壮年,作为俄国的军队跟土耳其打,那么这个战争中间,土尔扈特的人员伤亡也很大。而且这个战争打了21年,土尔扈特每次比如说去上10万人,几乎打仗回来就一、二万人,当时土尔扈特人说,如果再这么打下去的话,土尔扈特就没有了。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土尔扈特强盛时期,他们的汗国与沙俄地位是平等的,沙俄强大以后,要求他们俯首称臣。综述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在这样的形势下,土尔扈特人,如何决定自己的命运,面临着一个严峻的考验和选择。
在1767年,当时的土尔扈特在渥巴锡的领导下,开了一次小型的绝密的会议,在这个会议上就决定要东归故土。 土尔扈特人毕竟在伏尔加河流域生活了将近一个半世纪,那里的草原、牧场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撒下了他们的汗水。马上要放弃那块土地,说走就走,在老百姓中也不是所有的人,一下子都能想通的。 清朝干隆三十五年秋(公元1770年),在伏尔加河下游草原的一个秘密地点,土尔扈特汗王渥巴锡第二次主持召开了绝密会议。会上,他们庄严宣誓,离开沙皇俄国,返回祖国去。 1771年1月4日,渥巴锡召集全体战士总动员,提出土尔扈特人如果不进行反抗,脱离沙皇俄国,就将沦为奴隶的种族,这次总动员,点燃了土尔扈特人心中奔向光明的火焰。 尽管渥巴锡等人力图对俄国人保密,消息还是泄露了。形势的急剧变化,迫使渥巴锡不得不提前行动。 他们本来计划携同左岸的一万余户同胞一道返回故土。不巧当年竟是暖冬,河水迟迟不结冰,左岸的人无法过河。只好临时决定,右岸的三万余户立即行动。
第二天凌晨,寒风凛冽。当阳光洒向大雪覆盖着的伏尔加草原时,伏尔加河右岸的三万三千多户的土尔扈特人出发了,离开了他们寄居将近一个半世纪的异乡,用他们的话说:到东方去、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寻找新的生活。 渥巴锡率领一万名土尔扈特战士断后。他带头点燃了自己的木制宫殿;刹那间,无数村落也燃起了熊熊烈火。这种破釜沉舟的悲壮之举,表现了土尔扈特人将一去不返,同沙俄彻底决裂的决心。 土尔扈特东归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圣彼得堡。沙皇俄国女皇叶卡德林娜二世认为,让整个部落从她的鼻尖下走出国境,这是沙皇罗曼诺夫家族的耻辱,她立即派出大批哥萨克骑兵,去追赶东去的土尔扈特人。同时采取措施,把留在伏尔加河左岸的一万余户土尔扈特人严格监控起来。 土尔扈特人的队伍,很快穿过了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之间的草原。走在外侧的一支土尔扈特队伍,被哥萨克骑兵追上了。由于土尔扈特人是赶着牲畜前进的,来不及把散布在广阔原野上的队伍集中起来抵抗,九千名战士和乡亲壮烈牺牲。 东归队伍必经的一个险要山口,是奥琴峡谷。一支庞大的哥萨克骑兵抢先占据了这个山口。面对强敌,渥巴锡镇定指挥:他组织五队骆驼兵从正面发起进攻,后面派枪队包抄,将哥萨克军队几乎全歼,为牺牲的九千名同胞报了仇。 一路上除了残酷的战斗,土尔扈特人还不断遭到严寒和瘟疫的袭击。土尔扈特人由于战斗伤亡、疾病困扰、饥饿袭击,人口大量减员。有人对能否返回祖国丧失了信心。 在这最困难的时刻,渥巴锡及时召开会议,鼓舞士气,他说:我们宁死也不能回头!土尔扈特人东归的消息,事前清政府一点也不知道。土尔扈特人无法和清政府沟通,更不可能得到清政府的任何援助。英勇的土尔扈特人,仍然只有再次抖擞精神,向着既定的目标一步步走去。 干隆三十六年三月(公元1771年4月),定边左副将军车布登札布向朝廷奏报说俄方派人来通报土尔扈特举部东返。清政府才得知这一消息。 土尔扈特人归来的消息在清朝朝廷中引起了争论,是把他们挡回去,还是把他们接回来意见不一致。 最后清政府决定:第一,这件事如果俄国政府要出面交涉,要坚决挡回去;第二,土尔扈特人回来以后,一定要好好安置。 土尔扈特人浴血奋战,义无反顾。历时近半年,行程上万里。他们战胜了沙俄、哥萨克和哈萨克等军队不断的围追堵截,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承受了极大的民族牺牲。终于实现了东归壮举。 根据清宫档案《满文录副奏折》的记载,离开伏尔加草原的十七万土尔扈特人,经过一路的恶战,加上疾病和饥饿的困扰,“其至伊犁者,仅以半计”。就是说,约有八、九万人牺牲了生命。 在五月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土尔扈特人终于到达了祖国西陲边境伊犁河畔。当时任伊犁将军的伊勒图,派锡伯营总管伊昌阿等官员在伊犁河畔迎接刚刚抵达的渥巴锡、舍楞等人。
‘叁’ 埃尔多安成为土耳其政坛“常青树”,在国内他到底获得了哪些势力的支持
首先就是埃尔多安在伊斯坦布尔担任市长的时候积累了大量的政治方面的经验。其次就是埃尔多安的从政手段十分犀利,素以铁腕手段和加强经济发展着称。最后就是埃尔多安经常性地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上为土耳其赢得了良好的知名度和政治决策成名度,让土耳其在世界上的地位逐步上升,可以说提升了土耳其的国民自信心。
最后就是埃尔多安上台之后,带领整个土耳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活动。比如出兵叙利亚等等事迹,让土耳其的世界影响力重新回到了巅峰状态。
‘肆’ 俄罗斯和土耳其宣布结盟以后,叙利亚的局势会发生哪些变化
众所周知,伊朗和中国关系不好。因此,伊朗最热衷于三国联盟,无论是为了与叙利亚的土耳其和俄罗斯报业集团保持友好关系,还是为了“什叶派弧线”目标的顺利实施。乌克兰危机是俄罗斯与美国和西方国家决裂的开始。
与此同时,土耳其的宗教倾向越来越强烈,民族主义正在兴起。在这种背景下,土耳其寻求重返中东、重返奥斯曼帝国和寻求区域影响力的努力被搁置,叙利亚危机成为其最佳发展机遇。从短期和中期来看,土耳其正在寻求建立一个跨越土耳其-叙利亚和土耳其-伊拉克边界的缓冲区,其中甚至包括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一旦土耳其完成这一呼吁,它必将给整个中东地区带来巨大变化,这是对当前格局的巨大挑战和影响。
‘伍’ 表面一盘和气实则一盘散沙!北约成员国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内部矛盾
别说北约了,现在世界的国家之间谁还没有矛盾的,法德虽然表面和谐,但是对欧盟的掌控权上可是一直针锋相对,土耳其和欧盟之间也是矛盾颇深,美国和欧盟那就更不用说了。北约本来就是为了对付俄罗斯才应运而生的,现在俄罗斯并没有什么大的威胁,但到是这些小弟们想要挣脱大哥的束缚,这大哥能忍?必然派兵先遏制你的发展,控制你的行为呀。
欧洲都有这么多的矛盾,那么中东来的土耳其那就更是被歧视了。土耳其一直想加入欧盟一直被拒,心中必然有很多怒火。叙利亚战场上的难民也大都在土耳其境内安置,可是欧盟给土耳其的“援助费”没有达到土耳其的要求,土耳其竟然提出开启土耳其的边境线,意图用难民来胁迫欧洲给土耳其更多的援助,而且土耳其和希腊早就不合,这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所以北约这个集团可比欧盟乱多了,大哥不带好头,底下的小弟们也不是很安分。
‘陆’ 干隆时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是怎么回事
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因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在杰出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战胜重重困难,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名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柒’ 俄罗斯为什么将政变情报告知土耳其
缓解两国外交关系。
‘捌’ 如何评价土耳其国父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
奥斯曼-土耳其在 19 世纪,就受到来自欧洲国家的巨大压力,国土不断收缩。同时,这个国家还在不断的吸纳从欧洲涌入的难民:那些因为不断涌出的欧洲民族国家,而被赶出家园的穆斯林。同时,在自己的核心地区,巴尔干,还有新的民族主义力量涌动,要打出新的民族国家。
凯末尔所做的,就是顺应时代,完成了一个从帝国向民族国家的转变。在这种转变过程中,维系旧帝国的纽带,伊斯兰教,被推到了后排,人民主权被推到了前排。
但是,这个过程相当的痛苦,也需要天时地利。
首先,凯末尔是个胜利者。他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将领。在加里波利之战中,击败数国联军成名。土耳其在一战中虽然未胜,但至少没输。这很重要。在一个处于节节败退中的帝国,改革者必须能用军事上的胜利,来证明自己。1906-1908 年 Young Turks 革命没能走到底,就是因为缺少这样的胜利。
其次,民族国家的形成非常血腥。
奥斯曼-土耳其是一个帝国,帝国的意义在于包容,犹太人,基督徒,或许地位低,但有自治权,能取得相当的经济成功。
土耳其是民族国家,其意义在于平等。作为民族国家,平等意味着内部的同一性,也就意味着要把国家内部不属于自己民族或信仰的人驱逐出去。
土耳其的诞生,意味着几百万基督徒要被一下子驱逐出去,也可能有几百万穆斯林被赶回来。这也是现代土耳其和欧洲在文化上的重要矛盾:大屠杀在土耳其是禁忌,他们至今不愿承认自己在一战期间直接或间接的清洗掉了上百万的亚美尼亚基督徒。
第三点,土耳其的成功转型,时运使然。
一战后,传统上的土耳其的敌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俄国算是暂时出局了。英国法国没有力气了,同时帝国解体,土耳其把中东的大片土地送给了这两个国家来分割,满足了他们对资源的需要。说白了,以土地换和平吧。
这样一来,只有希腊一个国家,是土耳其真正要对付的。凯末尔战而胜之。
于是土耳其是成功建国了,但至今,其实还在还当年的债。
在同时期,中国也在做类似的事。但我觉的,让土耳其成功的这几点,中国要么没有,要么做不出来。
‘玖’ 了解历史
外国重大历史事件
斯巴达克起义
罗马共和时期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斯巴达克是色雷斯人,曾在罗马军队服役,逃走后又被俘,公元前73年被送到加普亚城的一个角斗士学校,成为角斗奴隶。因不堪奴隶主虐待,密谋起义,率领70多名角斗士逃往维苏威火山。公元前71年在加普里亚展开决战。在罗马的优势兵力下,起义军战败。斯巴达克英勇牺牲,6000多名起义奴隶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这次起义打击了罗马奴隶主的统治,加速了罗马共和国的灭亡。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也叫“清教徒革命”。17世纪英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革命。17世纪初,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专制王朝斯图亚特王朝的矛盾尖锐。封建专制制度已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詹姆士二世继位,企图恢复天主教,危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国会中资产阶级、新贵族于 1688年发动政变(也称“光荣革命”),推翻复辟王朝,迎立詹姆斯二世之女玛丽及其夫荷兰执政威廉为英和女王国国王,最终在英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时代,通常把1640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工业革命
又称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转变过程。这场革命最早发源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它既是生产技术的革新,也是生产关系的变革。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逐步发展到采掘、冶金、机器制造等部门,到19世纪30年代末,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法、美、德、日、俄等国也在此后进行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为资本主义制度在19世纪最终战胜封建制度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它也使得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工业革命也使得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
拿破仑战争
19世纪初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与欧洲反法联盟国家进行的一场国际战争。督政府统治法国期间,拿破仑受命远征意大利,取得对第一次反法联盟的重大胜利。雾月政变后,又赢得了对第二次反法联盟的胜利,1804年称帝后不久又取得了奥斯特利茨战役的辉煌胜利,击溃了第三次反法联盟。1806年和1807年,通过耶拿战役、弗里德兰战役打败了第四次反法联盟的重要成员国普鲁士和俄国。1809年,法国击退第五次反法联盟,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但最终惨败。1813年,拿破仑还未来得及喘息,以英、俄等国为主的第六次反法联盟组成,在1814年3月的莱比锡会战中大败拿破仑。1815年3月拿破仑只身率少数人在法国南部登陆,重返巴黎再登皇位。第七次反法联盟立即组成,双方大战于滑铁卢,拿破仑战败,被流放至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1814年反法联盟国家与法国在维也纳召开会议,法国作为战败国与反法联盟签订和约。拿破仑战争给法国人民和被占领民族带来很大灾难,但战争把法国革命思想传遍欧洲各地,极大地摧毁了欧洲封建制度。
巴黎公社革命
1871年法国巴黎工人举行的夺取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具有历史首创精神的革命。法兰西第二帝国末期,社会主义思想在工人中传播很广。 3月18日巴黎工人起义,夺取了政权。梯也尔政府逃往凡尔赛。26日进行了巴黎公社委员会的选举,28日正式成立巴黎公社。5月21日,凡尔赛反革命军在普鲁士军队的帮助下,攻入巴黎。经过激烈的巷战,28日公社失败。巴黎公社在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留下了极宝贵的经验,它的革命原则是永存的。
美国独立战争
也称“北美独立战争”。1775~1783年北美13个殖民地人民推翻英国殖民统治、争取独立的战争。1775年4月19日,波士顿郊区的来克星顿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5月10日,殖民地13个州代表在费城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组织大陆军的决议,任命乔治·华盛顿为总司令。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正式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成为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1781年英军主力在约克镇被击溃,康华利率军投降,战争结束。1783年9月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在美洲出现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美国独立战争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明治维新
19世纪后半期日本明治政府推行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1868年1月,倒幕派推翻了德川幕府,把政权交还给明治天皇。在倒幕派人物的主持下,新政府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通过明治维新,日本废除了封建幕藩体制,摆脱了殖民地危机,建立起近代民族国家,保障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它是日本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折点。但是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使带有封建性、垄断性的国家资本和特权财阀资本得到迅速发展,导致日本成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并很快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
俄国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俄国无产阶级在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社会主义革命,因发生在俄历十月份,故称。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11月7日起义获得胜利。当晚,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宣布全部政权归苏维埃。8日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8日晚上组成了列宁为主席的第一届苏维埃政府—— 人民委员会。从1917年10月到1918年3月,全国各地相继建立起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是20世纪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创建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至1918年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帝国主义集团为瓜分世界而进行的战争。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大战的导火线。7月23日奥匈向塞尔维亚提出最后通牒,并于7月28日向塞宣战。俄国为支持塞尔维亚于30日宣布总动员。8月1日及3日德军以此为借口先后向俄、法宣战。4日,英国对德宣战。6日奥匈对俄宣战。8月23日日本对德宣战。1918年3 至7月,德国在西线发动4次攻势全部受挫。8月,协约国全线反攻。9月29日保加利亚投降。10月31日土耳其退出战争。11月3日奥匈宣布投降。同时德国爆发革命,君主政体被推翻。11月11日,德国代表在法国贡比涅森林的雷通德车站,同协约国军司令、法国元帅福煦签署了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战争导致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的胜利,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解放运动的发展;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的欧洲各国却走向了衰落。
巴黎和会
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和战败国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会议操纵在美、英、法的政府首脑中。会议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协约国又同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土耳其分别签订了合约。《凡尔赛和约》连同这些条约,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由此建立了帝国主义战后的新秩序。
1929年经济大危机
迄今为止世界历史上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危机。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纽约股票市场一开盘就出现价格狂跌,并很快波及世界各地,被人们称为“黑色星期四”。这次危机涉及工、农、商、金融等各行各业,并一直持续到1933年,危机期间,农产品价格暴跌。危机期间,各国先后爆发金融危机,大批银行倒闭。在美国, 1929~1933年共有10500家银行破产,占全国银行的49%。这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的集中爆发,它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引发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动荡。同时,这次经济危机也成为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宣告了自由放任资本主义时代的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世界人民和反法西斯国家反对德意日轴心国的反法西斯战争。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1936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同一年德意日结成轴心国集团。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由于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1938年至1939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力量,促进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使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太平洋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法西斯发动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以日本为一方,以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反法西斯盟国为一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联卫国战争
1941~1945年,苏联人民为反对法西斯德国及其欧洲、亚洲盟国侵略而进行的正义战争。
波茨坦会议
1945年7月17日~8月2日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柏林郊外的波茨坦举行的国际会议。参加者有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美国总统杜鲁门、英国首相丘吉尔。会议确定占领德国的政治原则是:非军国主义化、民主化和肃清纳粹主义,逮捕并审判战犯;处理德国的经济原则是:消灭德国作战潜力,禁止军事生产,发展和平经济;苏美英向德国所提赔偿要求,将以德国境内的物资来满足;划定波兰的国界。会议还达成了对意、罗、保、匈、芬政策的协议。会议还签署了《波茨坦会议议定书》等文件。波茨坦会议对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原子弹的问世
1945年7月16日,美国研制的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斯地区爆炸成功,宣告原子弹诞生。整个研制过程被命名为曼哈顿工程。从1942年8月至1945年上半年,科学家们经过3年的时间终于研制出一颗实验用原子弹,并于1945年7月16日5时30分在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的沙漠地带爆炸成功。原子弹所显示的巨大杀伤力使世界震惊,它成为拥有国对弱小国家进行威慑的政治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超级大国为争夺世界霸权,展开了以核武器研制为主要内容的军备竞赛,为核战争做准备,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冷战
二战后以苏、美为首的东、西两大集团之间,主要是美、苏之间所进行的除直接战争之外的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的对抗争夺。“冷战”一词是美国政论家赫伯特·斯沃普最早提出的。冷战从丘吉尔富尔敦演说发出信号、杜鲁门主义出笼兴起到1990年11月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第二次首脑会议宣告结束,持续时间达40多年。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当代史就是一部冷战史。
第一次中东战争
又称巴勒斯坦战争。阿拉伯国家反对在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国的战争。1947年联合国通过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布正式成立。5月15日,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5国的军队不宣而战,进攻以色列,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此后,恢复巴勒斯坦人的民族权利,便成为中东问题的核心。
万隆会议
又称亚非会议。亚非独立国家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与的条件下举行的大型国际会议。1955年4月18日,亚非会议在印尼万隆市开幕。有29个国家340名代表出席会议。与会代表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中国总理周恩来 “求同存异”方针获得普遍接受的情况下,万隆会议排除外界干扰,圆满结束。万隆会议增进了亚非国家间的相互了解,提高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自信心,推动了亚非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同时它表明亚非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已开始登上国际舞台,并向旧的国际关系格局发起冲击。
朝鲜战争
1950年至1953年朝鲜人民反对美国侵略、争取祖国统一和独立的战争。1950年6月25日,南北朝鲜从“三八线”冲突发展为全面内战。6月27 日,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对北韩的行动采取警察行动》的决议。7月7日,安理会决定成立由美、英、法等15国组成“联合国军”。9月15日,“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朝鲜战争由内战演变为美国以联合国名义干涉朝鲜的国际战争。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1950年 10月至1951年5月,中朝两国军队胜利进行五大战役,把美军赶到“三八线”以南,美国不得不同意于1951年7月同朝中代表举行停战谈判。1953年 7月27日,中朝代表与美方代表在板门店签订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协定》,朝鲜战争宣告结束。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颗卫星名为“斯普特尼克1号”,总重量83.6公斤,每96分钟绕地球一周。这颗卫星是用苏联试制的世界上第一枚洲际弹道火箭的改装型发射升空的。绕地球飞行6个月,1958年坠入大气层。这颗卫星发射成功表明人类已经跨入太空时代。
发射苏联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
1961年4月12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是27岁的空军飞行员尤·阿·加加林少校。这艘宇宙飞船名为“东方1号”,它在距离地球188英里的太空轨道上,以每小时17400英里的速度环绕地球飞行1周,历时1小时零48分,然后在苏联萨拉托夫州的斯梅洛夫科村安全着陆。 “东方1号”宇宙飞船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人类在探索宇宙空间这一科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也表明了苏联在这一领域相对于美国的优势。
马歇尔计划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争夺全球战略重点欧洲的扩张计划。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首先提出援助欧洲经济复兴的方案,故名。1948年4月3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对外援助法案》,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计划原定期限5年(1948~1952),1951年底,美国宣布提前结束,代之以《共同安全计划》。马歇尔计划是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最成功的一幕,是美国垄断资本利用美援拉拢西欧盟国,抗衡苏联,争夺西欧市场的重要手段,它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对西欧的联合和经济的恢复起了促进作用。
水门事件
美国总统竞选活动中的一件政治丑闻。因事发于华盛顿水门大厦而得名。在1972年总统竞选中,共和党的总统竞选委员会为了刺探民主党人的竞选策略和选举活动情报,于6月17日潜入民主党设在水门大厦的总部偷拍文件并安装窃听装置,被警卫人员发现当场拘留。1974年3月,调查委员会裁定尼克松参与了掩盖白宫官员卷入非法进入民主党总部的水门事件真相的阴谋。参议院司法委员会进一步搜集证据准备弹劾总统。7月30日司法委员会以27比11票通过弹劾总统案,罪名是掩盖水门事件、滥用职权和拒绝接受调查委员会的传票。8月8日,为避免遭众议院弹劾,尼克松正式宣布辞职,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迫辞职的总统。
星球大战计划
1983年3月美国总统里根提出的以太空为基地的战略防御计划。1984年初,美国国防部正式向国会提出“星际战争防务计划”。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于 1993年5月13日宣布中止计划的实施,但10年中已耗资320亿美元。星球大战计划是美苏战后40多年军备竞赛的产物,是美国为了确立自己对苏联的全面军事优势而采取的战略。由于这一计划耗资巨大,不仅加剧了美苏军备竞赛,也增加了双方的经济负担。
匈牙利事件
1956年10月11日匈牙利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1956年10月22日,裴多菲俱乐部向匈党中央提出“十点要求”,要求将拉科西开除出党,由纳吉出任总理,按平等自主原则调整匈苏关系等。10月23日下午,布达佩斯高校学生开始游行示威。工人和市民陆续加入。一些示威者与保安部队发生了冲突。11月4 日,苏军出兵平息了骚乱。纳吉被捕并被处死。在整个事变过程中,约有4000余名匈牙利人丧生,直接经济损失达220亿福林。1989年之前匈政府一直认为这一事件是反革命事件。1989年则为事件平反,认为它属于人民起义。
以色列国的建立
犹太民族国家在1948年的建立。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英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于1917年发表《贝尔福宣言》,支持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1947年11月 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即《巴勒斯坦将来治理问题的决议》,规定1948年8月1日结束英国的委任统治,建立两个国家:犹太国,面积�1.52�万平方公里,人口138万;阿拉伯国,面积1.15万平方公里,人口70万。1948年5月14日,犹太人根据联合国分治决议宣布成立以色列国,首都在特拉维夫(1950年迁往耶路撒冷)。
古巴革命
古巴人民的民族民主革命。1958年春,巴蒂斯塔纠集军队围剿马埃斯特腊山区,被起义军击败。起义军从防御转入进攻。1958年8月,起义军分三路向巴蒂斯塔的统治发动进攻。1959年1月1日,起义军进占圣地亚哥,巴蒂斯塔乘飞机逃离古巴。2日哈瓦那获得解放。与此同时,在古巴其他城市,“七·二六”运动组织的地方武装接管了当地的军队与政府。起义军控制了古巴全国,巴蒂斯塔独裁政权土崩瓦解。美国对古巴半个多世纪的殖民统治随之宣告结束。1959年2月16日,组成了由卡斯特罗任总理的新政府,古巴革命取得胜利。
第二次中东战争
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英法为夺取苏伊士运河勾结以色列对埃及进行的侵略战争。 1956年7月,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军队突然侵入西奈半岛,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11月1日,联合国召开紧急会议,于3日通过立即停火和要求英、法、以撤军的决议案。11月6日,英法宣布接受联合国的决议。英法军队于12月22日撤出埃及,以色列于1957 年3月8日撤军,第二次中东战争结束。埃及人民通过斗争收回了苏伊士运河的主权。
不结盟运动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奉行独立自主、和平中立和不结盟政策的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运动和组织。1956年7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在南斯拉夫的布里俄尼岛会晤,发表联合声明,主张各国之间和平共处和友好合作,坚持民族独立、反对加入军事集团。不久苏加诺和恩克鲁玛也签署了这份联合声明。1960年 9月,5人趁联合国大会之机再次会晤,酝酿发起不结盟运动。1961年6月,在开罗召开了筹备会议,9月,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召开,共有25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不结盟运动宣告正式形成。截止至1994年,不结盟运动共有109个成员国,覆盖了全世界近三分之二的国家和二分之一的人口。不结盟运动的形成,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并从根本上冲击着两极关系格局。
猪湾事件
又称吉隆滩事件。1961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利用雇佣军侵略古巴的事件。古巴革命胜利后,实行土地改革,把大批美资企业收归国有。美古两国关系逐渐恶化。美国试图从经济上打击古巴,取消了从古巴进口食糖的定额。与此同时,美国情报局经艾森豪威尔政府批准,招募古巴流亡分子进行训练,准备武装干涉古巴。 1961年1月美国与古巴断交。4月17日,1400多名雇佣军在美军飞机和军舰的掩护下,从古巴中部拉斯维利亚省南部登陆。美国还空投一批雇佣军伞兵到这一地区。雇佣军占领了长滩和吉隆滩,并向北推进。古巴军民同入侵者展开英勇的搏斗。至19日全歼雇佣军。吉隆滩战役失败后,美国在古巴的侵略势力被彻底驱逐。
第三次中东战争
又称“六五战争”。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发动对阿拉伯国家的侵略战争。1967年6月5日清晨,以色列对埃及、叙利亚、约旦进行突然袭击。1967年11月22日,安理会通过第242号决议,要求以色列军队撤出其战争中占领的土地,同时要求阿拉伯国家尊重并承认以色列主权。但以色列拒绝执行。此后,中东出现不战不和的局面。
第四次中东战争
又称“十月战争” 或“斋月战争”、“赎罪日战争”。埃及、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游击队为收复被以色列占领的土地而发动的战争。1973年10月6日(犹太教赎罪日,同时又是穆斯林的斋月),埃及集中8万军队,向以色列占领下的西奈半岛发起突然攻击;叙利亚军队也直趋戈兰高地;巴勒斯坦游击队则在以色列占领区内打击以军。10月 2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338号决议,要求交战双方就地停火。埃、叙和以色列宣布接受,战争结束。1974年1月和5月,埃以、叙以分别签署了脱离军事接触的协议,埃及收复了苏伊士运河东岸一块狭长地带,叙利亚收回戈兰高地的部分地区。在埃、叙和以色列之间建立缓冲区,由联合国部队驻扎。但以色列仍占领着“六·五”战争中侵占的绝大部分阿拉伯领土。
越南侵略柬埔寨
1978年越南在苏联支持下对柬埔寨的侵略战争。 1978年12月25日,得到苏联支持的越南出动25万军队分5路入侵柬埔寨,1986年3月,民柬联合政府提出解决柬埔寨问题的8点建议。柬埔寨人民的抗越斗争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支持。联合国多次通过谴责越南侵略和要求越南从柬埔寨撤军的决议。中国一贯大力支持柬埔寨人民的抗越斗争。日本和西欧都宣布中止对越南的经济援助。苏联自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外交政策全面调整,对越南的支持减弱。1989年9月,越南终于撤出它在柬埔寨的全部军队。
苏联入侵阿富汗
苏联出兵干涉阿富汗内政的事件。1979年12月27日晚,苏联以突然袭击的方式空运大批军队控制了喀布尔,推翻阿明政权,扶植巴·卡尔迈勒组织新政府。苏联开始了近10年的侵略战争,却一直取胜无望。1986年11月,苏共领导终于作出了在保障阿富汗中立地位的前提下,尽快撤出的决定。1988年4 月14日,巴基斯坦、阿富汗、美国和苏联在日内瓦签署了关于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协议。5月15日,苏军开始撤出。1989年2月15日,最后一批苏军撤出阿富汗领土。苏联侵阿战争以失败告终。苏联入侵阿富汗是战后苏联扩张的顶点。
两伊战争
1980年至1988年伊朗与伊拉克之间的边界战争。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出兵伊朗,迅速占领伊朗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两伊战争爆发。战争导致了海湾地区局势的紧张。 1987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要求两伊立即停战谈判的598号决议,伊拉克立即表示同意。伊朗于1988年7月18日正式宣布接受。8月20 日,两伊停火,战争结束。由于军费开支巨大,双方都变成了债务国。
海湾战争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和吞并科威特后,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出兵打击伊拉克的战争。1990年8月2日清晨,伊拉克突然出动10万大军,在350 辆坦克的掩护下,大举入侵科威特,迅速占领了科威特市。1991年1月17日,多国部队发起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行动,出动大批飞机对伊拉克进行空袭。2月24日,多国部队发动代号为“沙漠军刀”的陆、海、空立体式的地面进攻,很快便解放了科威特。27日,伊拉克政府致函安理会,宣布接受安理会有关伊科冲突的全部决议。28日上午,多国部队中止战争,海湾战争结束。4月3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687号决议。海湾战争是美国霸权主义与伊拉克地区霸权主义之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具有全球影响、参战国家最多的一场大规模战争,它对冷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爱尔兰问题
英国同爱尔兰之间有关北爱尔兰领土归属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高涨。1921年12月,英国政府被迫签订《英爱条约》,允许爱尔兰南部26郡成立邦,享有自治权,北部6郡仍划归英国,成立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1937年爱尔兰自由邦成为共和国。1949年4月爱尔兰共和国宣布脱离英联邦。此后,爱尔兰共和国要求归还北爱尔兰,实现爱尔兰的统一。1972年,英国停止了北爱尔兰地方政权的活动,对北爱尔兰实行直接管理。1982年在北爱尔兰举行议会选举,恢复了北爱尔兰的地方政府。1985年,英国同爱尔兰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确认英国对北爱尔兰拥有长期主权,而爱尔兰共和国则在北爱尔兰事务中拥有正式发言权,北爱尔兰地位的变化应由大多数当地居民来决定。此后至今,双方仍断断续续进行谈判。
耶路撒冷问题
阿、以对耶路撒冷城归属问题的争端。1947年11月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中规定耶路撒冷市为国际城市,由联合国管理。1948年5月第一次中东战争后,耶路撒冷东城由约旦控制,西城由以色列控制。1950年4月,约旦将耶路撒冷东城和约旦河西岸一起并入约旦版图。以色列随即将其政府从特拉维夫迁至耶路撒冷西城。1967年6月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耶路撒冷东城,并对东城实施法律和行政管理,鼓励犹太人到东城定居。1980年5月,以色列宣布耶路撒冷为其首都。6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宣布以色列改变耶路撒冷地位的决定无效,应予废除。7月,以色列又通过一项法律,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恒和不可分割的首都”。阿拉伯国家于1979年6月成立耶路撒冷委员会,申明耶路撒冷的阿拉伯性质,谴责以色列的非法行径。1984年,耶路撒冷委员会决定把5月18日定为耶路撒冷日,伊斯兰国家在每年的这一天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反对以色列吞并耶路撒冷,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1988年11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全国委员会宣布成立巴勒斯坦国,首都为耶路撒冷。直到今天,耶路撒冷归属问题依然是阿以冲突中一个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