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水雷有什么好处
㈠ 水雷有什么样的历史
水雷是最古老的水中兵器,它的故乡在中国?水雷最早是由中国人发明的?1558年明朝人唐顺之编纂的《武编》一中,详细记载了一种“水底雷”的构造和布设方法,它用于打击当进的侵扰中国沿海的倭寇?这是最早的人工控制?机械击发的锚雷?
它用木箱作雷壳,油灰粘缝?将黑火药装在里面,其击发装置用一根长绳索不结,由人拉火引爆?木箱下甩一塞瓦斯托波尔绳索坠有3个铁锚,控制雷体在水中的深度?
1590年,中国又发明了最早的漂雷——以燃香为定时引信的“水底龙王炮”?1599年,中国的王鸣鹤发明以绳索为碰线的“水底鸣雷”,1621年又其改进为触线漂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触发漂雷?
明朝嘉靖年间,我国东南沿海经常有倭寇船只侵袭?为了对付海盗的入侵,人们将火药装在木箱内,并用油灰粘缝,制成一种靠拉索发火的锚雷,专门打击敌船?
16世纪末,又相继发明了用牛脬做成的漂雷——“水底龙王炮”和沉底雷——“水底鸣雷”,1621年,“水底龙王炮”和“水底鸣雷”先后被改进为碰线引信的触发漂雷,并多次在海战中毁伤敌船?
欧美18世纪开始实战使用水雷?北美独立战争中?北美人民为攻击停泊在费城特拉瓦河口的英国军舰,于1778年1月7日,把火药和机械击引信装在小啤酒桶里制成水雷,顺流漂下?当时虽然没有碰上军舰,但在被英军水兵捞起时突然爆炸,炸死伤了一些人,史称“小桶战争”?
西方最早出现水雷是在1769年的俄土战争期间,当时俄国工兵初次尝试使用漂雷,炸毁了土耳其通向杜那依的浮桥?此后,各型水雷不断地被研制和改进,并广泛使用,在美国南北战争和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水雷战果颇佳?从此,各国更加重视水雷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紧研究和制造各种水雷?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双方共布设各型水雷31万枚,共击沉水面舰艇148艘,击沉潜艇54艘,击沉商船586艘,总计122万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交战国除在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水雷的使用达到高峰,各国共布设了110万枚水雷,炸沉艇船3700余艘?
20世纪80年代,一些阿拉伯国家曾在红海和波斯湾布设了一些发现式水雷,有十几艘过往的商船和油轮触雷,护航的美国军舰了也被炸伤?这说明,在现代海战中,水雷是不可缺少的武器?一枚所费无几的老式水雷就是足以致一艘造价数千万乃至上亿美元的现代化军舰于死地?
大量使用锚雷外,还出现了新型的非触发水雷,如磁感应水雷?音响水雷;战争后期又出现了水压水雷?整个战争中,各国通过水面舰艇?潜艇和飞机布设的80万枚各种触发和非触发水雷,共毁沉舰船3000余艘?
1952年朝鲜战争中,朝鲜人民军在元山港外布放了3000多枚水雷,美军出动了60艘扫雷舰和30多艘保障舰船,外加不少扫雷直升机进行清扫,结果使美整个登陆计划推迟达8天之久?
在此后的越南战争?中东战争?海湾战争中,水雷都得到充分的应用,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尤其是海湾战争中,伊拉克海军舰艇基本上无所建树,只有布设下的1200余枚水雷,损伤了多国部队9艘舰艇,其中仅美国就有4艘战舰被毁伤?因此,水雷被誉为“穷国的武器”?
水雷的优点是不言自明的?一般一枚大型水雷即可炸沉一艘中型军舰或重创一艘大型战舰;水雷可构成对敌较长时间的威胁,有的甚至达几十年;除飞机?水面舰艇?潜艇外,商船?渔轮等都可用来布放水雷?但是,水雷也存在与生俱来的缺点:一是动作被动性,如非触发水雷,要敌舰航行至水雷引信的作用范围内;触发水雷,要敌舰直接碰撞水雷才能引爆?二是受海区水文条件影响大?
目前,水雷按在水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可分为漂雷?锚雷?沉底水雷?按照水雷的发火方式,可分为触发水雷?非触发水雷和控制水雷?
触发水雷大多属于锚雷和漂雷;非触发水雷又可分为音响沉底雷?磁性沉底雷?水压沉底雷?音响锚雷?磁性锚雷?光和雷达作引信的漂雷,以及各种联合引信的沉底雷等?若按布雷工具不同,可分为舰布水雷?空投水雷和潜布水雷?
今后,各国海军的水雷发展,将继续提高水雷的机动性和主动攻击能力,重视研制潜布自航水雷?深水反潜水雷?无线电遥控水雷和集装式水雷,注重提高水雷的电子化和微机化,以及水雷的爆炸威力?
对于水雷的引信,也是各国海军十分关注的,即加速研制重力场?热力场?光场及宇宙线场等新型引信?
㈡ 问一下,土耳其的军事力量怎么样
半个伊拉克的军事力量
㈢ 明代的“水雷”有什么特点
一般认为,水雷是18世纪北美独立战争时期时美国人发明的;1956年10月,苏联《军事知识》曾把1769年(土俄战争时期)俄国以“漂雷”炸毁土耳其通往杜那依的浮桥,说成是世界上第一次使用“漂雷”作战?实际上,早在我国明代嘉靖年间,名将唐顺之(1507~1560)在其《武备》一书中,就扼要地介绍了水雷的构造和性能?他所描述的“水底雷”的核心构造——“大将军”和其中的引火装置——“宿火”被密封在一个用宽木板制成的大木箱内,待粘缝的油灰干固后,就将整个雷体沉入港口的水底处?因箱底用三品铁锚坠沉,故不致起浮或动荡?在上面的“机”(引火的击发结构)上,还要预先系上一条延伸到岸上的长绳索?当敌船经过水雷时,岸上便可通过牵引绳索引火,而使火炮从水底向敌船底发射金属弹丸,将它击沉?
在明代的水上战争中,还发明和使用了一种叫做“水底龙王炮”的“漂雷”?这也在《武备志》中有较详细记载和示意图?这种“非触发式”的“漂雷”,在构造上还具有定时?定深度的特点?
㈣ 西方水雷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西方最早出现水雷是在1769年的俄土战争期间,当时俄国工兵初次尝试使用漂雷,炸毁了土耳其通向杜那依的浮桥。此后,各型水雷不断地被研制和改进,并广泛使用,在美国南北战争和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水雷战果颇佳。从此,各国更加重视水雷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紧研究和制造各种水雷。
㈤ 鱼雷为什么叫鱼雷
鱼雷因其外形似鱼,而称之为 “鱼雷”,并根据怀特黑德的名字(意译为 “白色”)而命名为 “白头鱼雷”。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特黑德于1866年成功地研制出第一枚鱼雷。
鱼雷是一种水中兵器。它可从舰艇、飞机上发射,它发射后可自己控制航行方向和深度,遇到舰船,只要一接触就可以爆炸。用于攻击敌方水面舰船和潜艇,也可以用于封锁港口和狭窄水道。
㈥ 水雷有什么样的历史
水雷历史
水雷是最古老的水中兵器,它的故乡在中国。水雷最早是由中国人发明的。1549年制造的"水底雷",可称为世界上第一枚水雷。该雷用木箱做雷壳,油灰粘缝,下面的绳索连接铁锚,控制深度,人工操纵击发,比西方制造和使用水雷早了200多年。1558年明朝人唐顺之编纂的《武编》一中,详细记载了一种 "水底雷"的构造和布设方法,它用于打击当进的侵扰中国沿海的倭寇。这是最早的人工控制、机械击发的锚雷。它用木箱作雷壳,油灰粘缝、将黑火药装在里面,其击发装置用一根长绳索不结,由人拉火引爆。木箱下甩一塞瓦斯托波尔绳索坠有3个铁锚,控制雷体在水中的深度。1590年,中国又发明了最早的漂雷──以燃香为定时引信的 "水底龙王炮"。1599年,中国的王鸣鹤发明以绳索为碰线的 "水底鸣雷",1621年又其改进为触线漂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触发漂雷。明朝嘉靖年间,我国东南沿海经常有倭寇船只侵袭。为了对付海盗的入侵,人们将火药装在木箱内,并用油灰粘缝,制成一种靠拉索发火的锚雷,专门打击敌船。16世纪末,又相继发明了用牛脬做成的漂雷--"水底龙王炮"和沉底雷--"水底鸣雷",1621年,"水底龙王炮"和"水底鸣雷"先后被改进为碰线引信的触发漂雷,并多次在海战中毁伤敌船。
欧美18世纪开始实战使用水雷。北美独立战争中。北美人民为攻击停泊在费城特拉瓦河口的英国军舰,于1778年1月7日,把火药和机械击引信装在小啤酒桶里制成水雷,顺流漂下。当时虽然没有碰上军舰,但在被英军水兵捞起时突然爆炸,炸死伤了一些人,史称 "小桶战争"。水桶结构和引爆装置的完善及广泛应用,是从19世纪开始的。19世纪中期,俄国人B·C·亚图比发明了电解液触发锚雷。在1854─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沙皇俄国曾将这种触发锚雷应用于港湾防御战中。西方最早出现水雷是在 1769年的俄土战争期间,当时俄国工兵初次尝试使用漂雷,炸毁了土耳其通向杜那依的浮桥。此后,各型水雷不断地被研制和改进,并广泛使用,在美国南北战争和 1905 年的日俄战争中,水雷战果颇佳。从此,各国更加重视水雷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紧研究和制造各种水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双方共布设各型水雷 31万枚,共击沉水面舰艇 148艘,击沉潜艇54艘,击沉商船586艘,总计122万吨。
㈦ 世界上面积最小的海在土耳其看地图一目了然
世界上最大的海,是位于澳大利亚东北的珊瑚海,面积约479万平方公里,我们熟悉的地中海面积不过约251万平方公里。那么,世界上最小的海在哪里?巧合的是,就在地中海。
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北临欧洲,南临非洲,东临亚洲。地中海除了“主海”之外,还有很多附属海。比如意大利南部与撒丁岛、西西里岛之间的第勒尼安海,意大利东部与巴尔干半岛之间的亚得里亚海,着名的爱琴海也是地中海的附属海。黑海与爱琴海之间,只隔着黑海海峡(也称土耳其海峡,东北有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南有达达尼尔海峡)。
一般来说,爱琴海被认为是黑海与地中海之间的水上通道,其实不是。夹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与达达尼尔海峡之间的马尔马拉海,是连接黑海与爱琴海的水上通道,出了爱琴海,才是地中海。马尔马拉海,正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海。
马尔马拉海有多小呢?约1.1万平方公里,南北的宽度约有70公里,东西的长度约有270公里。这是什么概念?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美国与加拿大之间的苏必利尔湖,面积约8.24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世界上最大的湖,面积是世界上最小的海的7倍多。
黑海的战略意义不用多说,这是俄罗斯(包括沙俄、苏联等时期)距离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最近的海域。沙俄的向南扩张,直接损害了奥斯曼土耳其的利益。十次俄土战争(不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沙俄与土耳其的战争),土耳其胜多负少。但是,值得土耳其庆幸的是,黑海两个海峡,包括马尔马拉海,还处在土耳其的完全控制之下。土耳其控制马尔马拉海,就能死死攥住俄罗斯出入地中海、印度洋的钥匙,就能和俄罗斯讨价还价,为土耳其争取最大的利益。
都知道博斯普鲁斯海峡非常重要,但即使俄罗斯控制了博斯普鲁斯海峡(含伊斯坦布尔),只要土耳其还控制马尔马拉海,俄罗斯依然出不了黑海。马尔马拉海与黑海、爱琴海一样,都是亚洲与欧洲的地理分界线之一。马尔马拉海的西海岸,是欧洲巴尔干半岛的东南角,也就是土耳其的欧洲部分。马尔马拉海的东海岸,是亚洲小亚细亚半岛的西北部。马尔马拉海的东北部,就是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也就是东罗马帝国的国都君士坦丁堡,曾被欧洲人称为“欧洲之母”。
马尔马拉海的沿岸全部是土耳其地盘,所以马尔马拉海是土耳其的内海,类似我国的渤海。马尔马拉海这个名字源于希腊语,意为“大理石”。土耳其和希腊是世仇,虽然国际上通用马尔马拉海,但在土耳其,马尔马拉海被称为普罗波恩蒂斯海。
马尔马拉海面积不大,深度却不低,最深处有1330多米。马尔马拉海的形成,是因为亚欧大陆的断层不断下陷,马尔马拉海不但有深度,海岸还非常的陡峭。这样的地理条件,比较有利于军事上的防守。再加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国都就在伊斯坦布尔,马尔马拉海就是伊斯坦布尔的海上门户,不但土耳其重视马尔马拉海,其他强国也一样。
哪些强国呢?英国、法国。到了十九世纪(1801年至1900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虽然衰落,但老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依然是英、法的劲敌。到了二十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法国、沙俄、美国组成了协约国,奥斯曼土耳其则和德国站在一起。沙俄面积大,但经济实力不是很强,黑海就成了英国、法国向沙俄运送战略物资的主要海上通道。土耳其自然不会让英、法给沙俄“投食”,封锁了黑海海峡(包括马尔马拉海)。
英国、法国决定出兵进攻土耳其,逼迫土耳其放弃封锁沙俄。站在英国、法国的角度,最理想的结果是攻下马尔马拉海以北的奥斯曼土耳其国都伊斯坦布尔。次之,也要逼土耳其退出同盟国阵营。
1915年3月18日,英、法联合舰队开始强攻马尔马拉海南端的达达尼尔海峡(也称恰纳卡莱海峡),土耳其军的水雷不是吃干饭的,送联合舰队3艘战舰上了西天。
之后,土耳其与英法联军(加入澳大利亚、新西兰)在加利波利半岛相持不下。加利波利半岛,也称盖利博卢半岛,位于达达尼尔海峡的北岸,加利波利半岛以东就是马尔马拉海。只要联军能突破加利波利半岛,再向东突破马尔马拉海西边的马尔马拉岛,伊斯坦布尔就将门户洞开。
图-马尔马拉海风景
奥斯曼土耳其在加利波利半岛附近设置重兵,但英国有当时最先进的潜艇,土耳其军防不住,潜艇突破土耳其军在达达尼尔海峡的防御,进入马尔马拉海。
由于土耳其的欧洲部分被马尔马拉海隔开,土耳其要向加利波利半岛的土耳其军运输物资,就需要走马尔马拉海。联军的潜艇在马尔马拉海“游来游去”,给土耳其的这条运输线造成非常大的破坏。当然,联军潜艇也有失手的时候,有一艘潜艇被土耳其军的鱼雷艇发现,发了几炮打中联军的潜艇。联军潜艇上的军事人员企图炸沉潜艇,然后游向海岸,结果被土耳其军一网打尽。
不过,由于联军拥有相对的军事 科技 优势,更多的联军潜艇进入马尔马拉海,不但威胁到土耳其对加利波利半岛的支援,同时威胁到奥斯曼土耳其国都伊斯坦布尔的安全。土耳其已经无法通过马尔马拉海向加利波利半岛运输物资,只能走伊斯坦布尔——欧洲部分这条线,耗时耗力,对土耳其国力的损耗非常大。
图-马尔马拉海风景
这场加利波利战役对英法联军的打击也非常大。联军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始终没能拿下加利波利半岛,控制马尔马拉海,还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打到1916年1月初,已支撑不住的联军撤退,留下了惨淡的一地鸡毛。此战,法国方面共战死1万人,英国方面战死2.1万人,澳大利亚死了8700多人,小国新西兰也战死约2700人。由于土耳其是本土作战,占据一定优势,伤亡略小,战死1万多人。
㈧ 谁发明了水雷啊
中国人于公元1374年发明了水雷,具体发明人无法考证了。
1558年明朝人唐顺之编纂的《武编》一中,详细记载了一种 “水底雷”的构造和布设方法,它用于打击当进的侵扰中国沿海的倭寇。这是最早的人工控制、机械击发的锚雷。它用木箱作雷壳,油灰粘缝、将黑火药装在里面,其击发装置用一根长绳索连接,由人拉火引爆。
1590年,中国又发明了最早的漂雷──以燃香为定时引信的 “水底龙王炮”。
1599年,中国的王鸣鹤发明以绳索为碰线的 “水底鸣雷”。
1621年又其改进为触线漂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触发漂雷。
西方最早出现水雷是在 1769年的俄土战争期间,当时俄国工兵初次尝试使用漂雷,炸毁了土耳其通向杜那依的浮桥。
㈨ 女人戴五雷有什么好处
如果女人带五雷是有好处的,他能够使自己的微循环比较好,而且能够调节内分泌系统,所以带5雷是比较有好的运气的
㈩ 谁有俄国克里米亚战争的资料
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又名“克里木战争”),在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土耳其、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从而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这场战争中英法联军使用了线膛枪、蒸汽船,大大提高了陆海军作战效能,铁路和电报也使军事行动的后勤指挥产生了革命性变革。
1853年7月3日:俄军开入多瑙国家。 1853年10月16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向俄罗斯宣战。 1854年3月27日和3月28日:英国和法国向俄罗斯宣战。
1854年4月20日:奥地利和普鲁士签署防御联盟协议,这个协议在这场战争内有效。 1854年7月底至9月:在奥地利的压力下俄罗斯撤出多瑙国家。 1854年8月16日:俄罗斯在波罗的海奥兰的一个要塞被占领。 克里米亚半岛地区图 1854年9月14日:英法联军在克里米亚登陆并开始围攻塞瓦斯托波尔。 1854年12月2日:英国、法国和奥地利在维也纳签署反俄同盟。 1855年1月16日:萨丁尼亚加入战争。 1855年5月22日:英法舰队进入亚速海,但没有获得任何成果。 1855年9月8日:英法联军在围攻349日后占领塞瓦斯托波尔。俄军战败。 1856年3月30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俄罗斯、萨丁尼亚王国、法国、英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签署《巴黎条约》,正式结束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放弃所有占领地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领域被保证,黑海内不得驻军。
编辑本段背景历史
俄国在19世纪前半期,封建农奴制度危机日益加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并且开始了工业革命;农奴反对农奴制度的斗争也日益高涨;以赫尔岑、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洛留波夫等为代表 俄皇尼古拉一世
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兴起,这一切便为促使俄国农奴制度瓦解的国内因素。 沙皇尼古拉一世于1828—1829年对土耳其战争中,占领了多瑙河口和附近岛屿及高加索的大片上地。1848年革命晚间,沙俄军队帮助奥军摧毁了匈牙利的独立,同时镇压了多瑙河流域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两个公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为巩固胜利,俄国又与土耳其签订了《巴尔太·立曼条约》,规定俄军在两公国“秩序恢复以后”撤兵。 土耳其皇帝素丹也是伊斯兰教的教主,君主独裁与教会专断合为一体的政教 国家机构,对内进行残酷统治,财政混乱,国库空虚,国债增加。皇室为了满足挥霍享受的需要,把商港、铁路、矿产、资源等出卖给列强各国,从而换取它们的财政支持,因而列强各国政府尽力支持素丹政府,同时也都企图独占土耳其,这也加强了它们之间的磨擦。 英国在19世纪上半期完成了工业革命。50─60年代的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对土耳其的商品输出1850年比1840年增长一倍半以上,即从144万增至376万英镑。由于1775—1783年的北美独立战争,使英国失去了大块殖民地,因此印度的地位就十分突出了,联接本土与印度的地中海通道必须保持。英国不可能使沙俄在瓜分土耳其过程中得到比它更多的好处,只要俄国占领海峡就会为俄国独占土耳其创造条件,这就会从根本上威胁英国的利益。 法国在1848年革命后,工业革命进展较快,大规模的纺织厂与冶金企业相继出现。从1852—1870年期间,法国蒸汽机的数量从6000部增到27000部。由于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因此对土耳其市场决不轻易放弃,何况法国是土耳其的传统盟国。为争夺在土耳其的利益,拿破仑一世就曾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兵戎相见。
编辑本段起因
这场战争的表面起因是宗教问题。俄国向奥斯曼帝国提出为保护奥斯曼帝国境内 克里米亚战争的想象复原图
的东正教徒在“圣地”建立俄国的保护地的要求,这个要求被君士坦丁堡的奥斯曼帝国苏丹拒绝。法国的天主教徒和英国的新教徒也反对俄国在巴勒斯坦建立据点的企图。俄国在苏丹拒绝后决定以此作为采取军事行动的理由。1853年俄国与奥斯曼帝国断交并开始占领多瑙河流域的土耳其附属国。 战争的真正原因是奥斯曼帝国逐渐的、内部的瓦解,俄国认为这是它将它在欧洲的势力不断扩大的好机会,尤其是它获得一个通向地中海和占领巴尔干半岛的好机会。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上的统治此时显然摇摇欲坠,而俄国则争取获得对恰纳卡莱海峡和伊斯坦布尔海峡的控制。英国和法国反对俄国的扩张,它们不希望俄国获得这些战略要地,以维持英法它们自己在东南欧的势力和利益。
编辑本段过程
战争爆发后英法按兵不动,土军单独在巴尔干、黑海、高加索与俄交 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海战
战,在巴尔干,土军凭借兵力优势击败俄军,1854年6月俄军在普奥压力下撤出侵占的摩尔多瓦瓦拉几亚两公国。在高加索,土军1853年于10月27日对圣尼古拉发动进攻,11月土军受挫,12月俄军击败土军。在黑海方向,两国爆发了海战,1853年11月俄黑海舰队在锡诺普海战中全歼土耳其分舰队,俄国获得黑海制海权。1854年1月英法舰队进入黑海,俄对英法宣战,6月英法联军在克里米亚半岛的瓦尔纳登陆,海军将俄舰队封锁在塞瓦斯托波尔。7月俄军在高加索击溃土军主力。9月,英、法、土联军在克里木半岛登陆,20日,联军突破俄军防线,逼近塞瓦斯托波尔,俄军尽一切可能迅速加强了防线,10月17日联军开始进攻塞瓦斯托波尔。10月25日,俄军袭击了联军后方,11月5日,俄军对联军发动反攻被击败,第二年6月18日联军强攻塞城,被击退。8月16日,俄军再次发动大规模反击被击退,联军随后进行了大规模炮击,9月8日,联军攻占塞瓦斯托波尔,此战进行了11个月,双方损失惨重。 1855年双方在高加索卡斯进行激战,6月俄军包围卡斯,9月攻城受挫,围困致11月土军投降。1856年3月俄法签定《巴黎和约》,黑海中立化,俄国失去了在黑海拥有舰队的权力,俄国对黑海扩张的长期努力前功尽弃。
编辑本段克里米亚战争与水雷战
在1854─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沙皇俄国曾将这种触发锚雷应用于港湾防御战中。西方最早出现水雷是在 1769年的俄土战争期间,当时俄国工兵初次尝试使用漂雷,炸毁了土耳其通向杜那依的浮桥。此后,各型水雷不断地被研制和改进,并广泛使用。
编辑本段结果
克里米亚战争的后果之一是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之间的神圣同盟终止。 普鲁士在这场战争中持中立,战后普鲁士与俄罗斯的关系变好,与奥地利的关系变坏,而俄奥之间的关系恶化。英国与法国在战后也开始与俄罗斯修好,因此奥地利日趋孤立。到此为止奥地利在德意志邦联中处支配地位,但这个地位日益减弱,而普鲁士的地位则日益增高。由此欧洲各强国之间的势力均衡开始对奥地利不利地变化。奥地利的削弱同时也使萨丁尼亚不断增强。萨丁尼亚在意大利统一运动中起了一个支配性的地位。1861年在法国的支持下萨丁尼亚达到了建立一个意大利王国的目的。
编辑本段对俄国的影响
1.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加重了国内的经济危机,农民起义不断,沙皇的专制统治岌岌可危,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进行了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 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失去了欧洲的霸主地位。俄国从1815年组建“神圣同盟”开始,就充当了欧洲的霸主,对各国的革命运动进行干涉,充当欧洲的宪兵。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使俄国失去了干涉别国内政的可能性,俄国的国际地位下降,欧洲霸主的地位丧失。 3.俄国加紧了在远东地区的扩张。正如马克思所说,俄国由于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要向英法复仇,当英法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时候,俄国趁火打劫,从中国割占了大片领土,攫取了很多特权。
编辑本段对诺贝尔事业的影响
对诺贝尔事业的影响 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已经回到了圣彼得堡,同他两位哥哥一起在父亲的企业里工作。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
他父亲的企业这时又扩大了,并且改名为“诺贝尔父子机械铸造厂”。 当时俄国的军队急需武器装备和现代化,大批国家订货使这家工厂生意兴隆。尽管在那个很多方面落后的国家,招收技术工人和原料供应方面都有困难,伊曼纽尔·诺贝尔仍然设法生产了大量军用材料,有些是他自己设计的,利用他自己制造的机床,并从瑞典招来了一些工头从事生产。这个国家第一条铁路使用的铁器制品,他自己构造的快速火枪,以及装配俄国第一批推进器兵舰所用的大炮和蒸汽机械等,都是由这家企业制造的。几艘于19世纪50年代建造的兵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仍然服役这一事实,明显地表明这家工厂产品质量是高超的。伊曼纽尔·诺贝尔于1853年曾被授与帝国金质奖章,表彰他在俄国工业中的“勤奋和技艺”,这对一个外国人来说是一种罕见的荣誉。 在工厂中,儿子们有广阔天地进行实践训练,他们也充分利用了这一机会。水雷是伊曼纽尔·诺贝尔进入俄国时所持的一张王牌。它很早就是一项军事机密,是这个国家一项被遗忘了的财产;在战争期间,它也突然引起了人们直接的兴趣,并且被证明是成功的。在他儿子罗伯特的帮助下,这位发明家在芬兰的港口以及圣彼得堡的战略要地喀琅施塔得城堡冰冻的入口布了雷。这一措施曾帮助防御了由海军上将内皮尔所指挥的英法舰队的进攻,它有很大的重要性,并且由于这位海军上将在给海军部的报告中曾说过“芬兰湾充满了炸弹”这句话,从而被载入史册。
编辑本段发现子弹碎片
克里米亚战争的古战场位于乌克兰境内,由于这里经常能发现各种战争遗存物,所以引得许多乌克兰人前往这里淘金寻宝。 2009年2月,乌克兰的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男子也来这里,试图找到一些古战场的遗存物以出售给军事博物馆,换取一定的费用。在被沙土覆盖的克里米亚古战场,这位男子找到多颗150多年前战争留下的子弹碎片,但其中的一颗却显得格外与众不同。他将这枚子弹送交军事博物馆后,专家鉴定这颗奇特的子弹碎片其实是两颗子弹在空中直接相撞后形成的,这一罕见景象发生的几率不到十亿分之一。 经过乌克兰军事博物馆的鉴定专家仔细地对比检验,他们发现这两颗子弹分别属于当时的沙俄军队和法国军队。在当时的战争中,交战双方使用的子弹均为尖头圆锥形子弹,这种形状设计的子弹在空气中高速飞行时可以受到更小的阻力。这位鉴定专家还表示,这颗新发现的古代战争的子弹碎片,对于研究当时俄法两军的军事技术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意义,至少可以证明当时的子弹设计水平比人们此前想象的要高很多。
编辑本段意义
克里米亚战争是世界史中的第一次现代化战争。现在大多数人已经将这场战争遗忘了,但它从军事上和从政治上改变了欧洲列强之间的地位和关系。在19世纪的欧洲历史中,它与随后的巴黎条约是继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后的第二大重要外交事件。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铁甲船和现代的爆炸性的炮弹第一次被使用。它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壕沟战和静止战。电报首次在战争中被使用,火车首次被用来运送补给和增援。
关于战地记者
战地记者首次参加并可以在同日将战况报告给家乡的报纸。由于一个英国军官的错误,使得在一次不到20分钟的攻击行动中,就造成了约900名英国骑兵的丧生(之后有学者专家指出,当时英军骑兵的死伤并不若外界所想象的多,事实上有八成左右的士兵最后安然抵返家园,九百多名的伤亡人数全是英国报纸渲染夸大后的数字)。当晚《泰晤士报》就报道了这个损失,在英国掀起了一场危机。此外在这场战争中记者还第一次使用了摄影术来记载战争实况。
野战医院条件改善
在这场战争中共约50多万人死亡,其中法军的损失最高。大多数士兵不是阵亡,而是因饥饿、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和野战医院的条件差而死于其战伤。弗罗伦斯·南丁格尔改善了野战医院的卫生条件,仅此一项改革就大大地提高了受伤战士的生存率。战后南丁格尔在伦敦创办了第一所护士学校。
当英法联军包围了塞瓦斯托波尔,陆战队准备在黑海的巴拉克拉瓦港登陆时,黑海上突然狂风大作,巨浪滔天。英法联军不战自溃,几乎全军覆没。 按照军方的要求,巴黎天文台台长勒弗里埃研究这次风暴。他向各国气象学家发信,收集风暴发生前后的气象报告。之后,他依次把同一时间各地的气象情况填在一张图上。将不同时间的图联系起来分析,他发现这次风暴是自西向东移动的,在到达黑海的1~2天,已经先影响了西班牙和法国。 勒弗里埃分析后认为,如果当时欧洲设有气象站,风暴情报就可以及时电告英法舰队,使英法舰队避免这次风暴的袭击。1855年3月,他向法国科学院建议,组织观测网,迅速地将观测资料集中到一地,分析绘制天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