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土耳其 » 土耳其为什么拒绝世行贷款

土耳其为什么拒绝世行贷款

发布时间: 2022-09-08 17:29:54

⑴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为进一步理顺世界银行贷款(下称“世行贷款”)项目管理中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借用还”与“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体制,切实加强世行贷款项目的管理,规范项目管理行为,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特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世行贷款项目。第三条本规定所指的世行贷款包括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贷款和国际开发协会信贷以及与世行贷款相关的联合融资贷款。
本规定所指的世行贷款项目系指利用和准备利用世行贷款实施的项目。第四条世行贷款项目管理工作的总原则是“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财政部是国务院批准的世行贷款的对外窗口和对内归口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全国世行贷款业务的协调与管理工作;地方财政部门是地方利用世行贷款业务的归口管理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的债权债务代表,全面负责当地利用世行贷款业务的协调与管理工作。第五条世行贷款是我国政府的主权外债,贷款资金的借入与使用以国家和地方各级财政信誉为基础,贷款项目的管理应以贷款资金的债权债务关系为主线,做到债务责任清晰明确,权、责、利相结合,借、用、还相统一。
世行贷款项目管理主要包括项目计划管理、项目前期准备管理、资金及财务管理、工程管理、招标采购管理、技术援助和培训管理、债务管理、项目完成与运营管理等。第六条除单独说明者外,本规定中所指的“项目单位”包括中央项目执行部门(或中央项目办)、地方项目执行机构(地方项目办或项目行业主管单位)、财政部直接转贷的中间金融机构以及其它独立执行项目的企业或单位;
“地方”系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地方政府”、“地方财政部门”和“地方项目单位”(或“地方项目办”)均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一级人民政府、财政厅(局)和项目单位(或项目办)第七条地方或中央行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其地区或部门经济发展的战略和优先重点,向国家计委与财政部提出本地区或本部门利用世行贷款的计划与申请,并随同贷款申请提交项目初始文件,包括简明项目建议书。第八条国家计委和财政部以各地方和各部门报送的贷款申请和项目初始文件为原始依据,按照国家利用外资的总的方针政策,制订出全国利用世行贷款的三年滚动计划,经与世行磋商后报国务院批准。第九条地方或部门在接到国家计委与财政部关于其项目已列入贷款计划的通知后,方可正式开始进行与利用贷款有关的后续准备工作,并按照国内基本建设或技术改造程序的要求,准备详细的项目建议书,报国家计委(或国家经贸委)审批,抄送财政部,以便该项目正式立项。第十条地方项目的贷款申请项目与项目初始文件以及详细的项目建议书,必须经地方计划与财政部门联合提出并上报国家计委与财政部;中央主管部门提出的贷款申请和项目初始文件以及详细的项目建议书,必须根据项目实际需要事先征求所涉及地方计划与财政部门的意见。第十一条地方人民政府应成立由政府主管财政工作的领导任组长的综合性世行贷款工作领导小组(下称“贷款领导小组”)。
地方财政厅(局)中负责世行贷款业务工作的职能部门应作为世行贷款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贷款办”,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负责当地所有世行贷款项目的管理、指导、协调及监督,同时负责项目的有关财务管理工作。第十二条对于每个贷款项目,可根据项目性质和需要单独设立一个项目执行办公室(下称“项目办”),负责具体组织、协调该项目的准备以及以后的项目具体执行工作。项目办一般应设立在地方项目行业主管部门。综合性项目的项目办应设在综合性管理部门。项目办在业务上接受贷款办的监督和指导。第十三条对于中央行业部门项目或需要中央行业部门组织或协调实施的多省联合项目,中央行业部门应根据项目的实际需要,在本部门内建立或确定一个项目执行办公室或类似执行机构,统一负责本单位内部的协调管理以及必需的项目的组织,实施及技术协调与指导工作。
中央项目办在组织或协调实施多省联合项目时,要加强与地方贷款办以及地方项目办的工作协调与沟通;涉及项目准备与执行的重要事项,中央项目办必须事先征求地方的意见,未经地方贷款办同意,中央项目办不应对外承诺或着手实施。

⑵ IBRD是一个什么样的经济组织其协议何时生效有多少个成员国其主要出版物有哪些

世界银行集团(The World Bank Group)共包括五个成员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The 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国际开发协会(The International Develpment Association)、国际金融公司(The International Finance Cooperation)、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 (The Internaonal Centre for The Settlement of Investment D ipute)和多边投资担保机构(The Multilateral Investment Agency)。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主要向发展中国家 提供中、长期贷款,贷款利率低于市场利率;

国际开发协会专门向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无息贷款;

国际金融公司则负责向发展中国家的私营部门提供贷款或直接参股投资。

这三个组织均为金融性机构,具体任务虽不尽相同,但其最终目的都是通过向成员国中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来帮助这些国家提高生产率以促进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是一个非金融性机构,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的成员国创造一个良好的软投资环境,以更有效地吸引外资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其主要业务是为在发展中国家的外国投资者提供非商业性风险担保和投资促进性咨询服务。

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也是一个非金融性机构,主要是通过调解和仲裁,为各国政府和外国投资者之间解决争端提供方便,以鼓励更多的国际投资流向发展中成员国

世界银行贷款业务概述

世界银行的贷款按其用途及其与投资和组织机构的联系,可大致划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特定投资贷款,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项目贷款。

2.部门贷款。部门贷款通常又可以划分为:
(1) 部门投资贷款;
(2) 中间金融机构贷款,这实际上是一种通过中间金融机构进行转贷的项目贷款;
(3) 部门(政策)调整贷款。

3.结构调整贷款。

4.技术援助贷款。

5.紧急复兴贷款。

上述分类中的特定投资贷款以及部门贷款中的中间金融机构贷款,属于人们通常所说的项目贷款,而其余几类贷款则基本上属于非项目贷款。

项目贷款,也就是直接投资到具体建设项目上的贷款。在世界银行所有这些种类的贷款中,最主要的,即比例和业务量最大、影响和作用也最大的贷款形式,就是项目贷款。

项目贷款所共有的特点,如贷款期限长 (硬贷款期限20年,软贷款期限35-40年)、利率条件比较优惠(硬贷款实行每半年变动一次的浮动利率,按世界银行筹款成本加上0.5%的利差计算,软贷款只收0.75%的手续费)、贷款的风险由借款国承担外,针对具体的项目,还具有其他以下特点有:

1.贷款项目的准备时间比较长(约需1-2年的时间)。世界银行对每一个使用其项目贷款的项目,均需要从技术上和经济上进行全面而详细的调查与评估,以确定该项目在借款国经济发展中的优先性与可行性。

2.世界银行对一个项目提供贷款的数额根据该项目所需的外汇资金或项目总投资额的50%来确定。一般情况下,世界银行只提供项目所需的外汇资金,其比例约占项目总投资的35-50%,个别的可达到75%。

3.手续严密,管理严格。世界银行提供项目贷款,从项目的最初提出和准备开始直至贷款用完,项目建设完成,需要经历一个完整的周期,在这一复杂而 漫长的过程中,世界银行和项目单位均需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工程建设、资金拨付、招标采购、监督检查等管理活动,但贷款的投入与项目的建设却也因此而收到较好的成效。

4.资金使用上实行报帐制或先发生后支付制。世界银行在提供每一笔项目贷款时,不是一次把贷款资金全部发放给借款国,而是在签订贷款协定后,将贷款作为承诺额记在借款国名下,然后随着项目建设的进度,由借款国逐次申请提取,由世界银行审核后直接支付给供货商或承包商,或支付给借款国以偿还其已垫支的项目资金,直至项目竣工。所以,一般一个项目贷款的提款支付,要持续5至7年,短的也要4年左右。在此期间,对已承诺尚未提取的贷款,世界银行要收取一定的承诺费。

5.使用世界银行贷款的项目,其设备采购、土建工程和建设、咨询专家的聘请等,要按照世界银行的有关采购指南,使用国际竞争性招标及其他有关规定程序进行。

6.世界银行的项目贷款不仅仅只为项目提供建设资金,它同时还帮助借款国引进先进的技术,并通过提供咨询和培训等,帮助改善项目和机构管理。

世界银行贷款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实际上也是世界银行贷款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即贷款必须用来促进借款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其贷款投向,应当是一国国民经济中最优先考虑和发展的部门。根据这一宗旨和原则,世界银行的项目贷款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能源、交通)、农业、社会发展(教育、卫生等)以及工业开发等部门。世界银行通过向这些部门的具体投资目标提供一笔笔贷款,也就形成了一个个具体的贷款项目。

所谓项目,一般是指通过投资活动能够形成某种固定资产或设施并在这种固定资产或设施形成后能产生效益的某个固定的投资目标或范围,或者说是为实现某个能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目标所进行的投资活动。而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就是指将世界银行贷款资金与国内资金结合使用进行投资的某一固定的投资目标。

世界银行每一笔项目贷款的发放,都要经历一个完整而较为复杂的程序,都要经历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周期性过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项目周期。世界银行的贷款项目周期,包括6个阶段:即项目的选定(或称鉴定)、项目的准备、项目的评估、项目谈判、项目执行与监督、项目的总结评价。每一阶段都导致下一阶段的产生,并为下一阶段奠定基础,而下一阶段又都与上一阶段紧密相连,深化上一阶段的工作,补充上一阶段的不足,最后一个阶段又产生了对新项目的探讨和设想,并进而为选定新的项目提供借鉴与信息。这样,项目的周期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圈,周而复始。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员国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成员国 加入日期
阿富汗 1955年7月14日
阿尔巴尼亚 1991年10月 15日
阿尔及利亚 1963年9月 26日
安哥拉 1989年9月 19日
安提瓜和巴布达 1983年9月 22日
阿根廷 1956年9月 20日
亚美尼亚 1992年9月 16日
澳大利亚 1947年8月 5日
奥地利 1948年8月 27日
阿塞拜疆 1992年9月 18日
巴哈马 1973年8月 21日
巴林 1972年9月 15日
孟加拉国 1972年8月 17日
巴巴多斯 1974年9月 12日
白俄罗斯 1992年7月 10日
比利时 1945年12月 27日
伯利兹 1982年3月 19日
贝宁 1963年7月 10日
不丹 1981年9月 28日
玻利维亚 1945年12月 27日
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 1993年2月 25日
博茨瓦纳 1968年7月 24日
巴西 1946年1月 14日
文莱达鲁萨兰国 1995年10月 10日
保加利亚 1990年9月 25日
布基纳法索 1963年5月 2日
布隆迪 1963年9月 28日
柬埔寨 1970年7月 22日
喀麦隆 1963年7月 10日
加拿大 1945年12月 27日
佛得角 1978年11月 20日
中非共和国 1963年7月 10日
乍得 1963年7月 10日
智利 1945年12月 31日
中国 1945年12月 27日
哥伦比亚 1946年12月 24日
科摩罗 1976年10月 28日
刚果民主共和国 1963年9月 28日
刚果共和国 1063年7月 10日
哥斯达黎加 1946年1月 8日
科特迪瓦 1963年3月 11日
克罗地亚 1993年2月 25日
塞浦路斯 1961年12月 21日
捷克共和国 1993年1月 1日
丹麦 1946年3月 30日
吉布提 1980年10月 1日
多米尼加 1980年9月 29日
多米尼加共和国 1945年12月 28日
东帝汶 2002年7月 23日
厄瓜多爾尔尔 1945年12月 28日
埃及 1945年12月 27日
萨尔瓦多 1946年3月 14日
赤道几内亚 1970年7月 1日
厄立特里亚 1994年7月 6日
爱沙尼亚 1992年6月 23日
埃塞俄比亚 1945年12月 27日
斐济 1971年5月 28日
芬兰 1948年1月 14日
法国 1945年12月 27日
加蓬 1963年9月 10日
冈比亚 1967年10月 18日
格鲁吉亚 1992年8月 7日
德国 1952年8月 14日
加纳 1957年9月 20日
希腊 1945年12月 27日
格林纳达 1975年8月 27日
危地马拉 1945年12月 28日
几内亚 1963年9月 28日
几内亚比绍 1977年3月 24日
圭亚那 1966年9月 26日
海地 1953年9月 8日
洪都拉斯 1945年12月 27日
匈牙利 1982年7月 7日
冰岛 1945年12月 27日
印度 1945年12月 27日
印度尼西亚 1954年4月 15日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1945年12月 29日
伊拉克 1945年12月 27日
爱尔兰 1957年8月 8日
以色列 1954年7月 12日
意大利 1947年3月 27日
牙买加 1963年2月 21日
日本 1952年8月 13日
约旦 1952年8月 29日
哈萨克斯坦 1992年7月 23日
肯尼亚 1964年2月 3日
基里巴斯 1986年9月 29日
韩国 1955年8月 26日
科威特 1962年9月 13日
吉尔吉斯共和国 1992年9月 18日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1961年7月 5日
拉脱维亚 1992年8月 11日
黎巴嫩 1947年4月 14日
莱索托 1968年7月 25日
利比里亚 1962年3月 28日
利比亚 1958年9月 17日
立陶宛 1992年7月 6日
卢森堡 1945年12月 27日
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 1993年2月 25日
马达加斯加 1963年9月 25日
马拉维 1965年7月 19日
马来西亚 1958年3月 7日
马尔代夫 1978年1月 13日
马里 1963年9月 27日
马耳他 1983年9月 26日
马绍尔群岛 1992年5月 21日
毛里塔尼亚 1963年9月 10日
毛里求斯 1968年9月 23日
墨西哥 1945年12月 31日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1993年6月 24日
摩尔多瓦 1992年8月 12日
蒙古 1991年2月 14日
摩洛哥 1958年4月 25日
莫桑比克 1984年9月 24日
缅甸 1952年1月 3日
纳米比亚 1990年9月 25日
尼泊尔 1961年9月 6日
荷兰 1945年12月 27日
新西兰 1961年8月 31日
尼加拉瓜 1946年3月 14日
尼日尔爾尔 1963年4月 24日
尼日尔爾利亚 1961年3月 30日
挪威 1945年12月 27日
阿曼 1971年12月 23日
巴基斯坦 1950年7月 11日
帕劳 1997年12月 16日
巴拿马 1946年3月 14日
巴布亚新几内亚 1975年10月 9日
巴拉圭 1945年12月 28日
秘鲁 1945年12月 31日
菲律宾 1945年12月 27日
波兰 1946年1月 10日
葡萄牙 1961年3月 29日
卡塔尔 1972年9月 25日
罗马尼亚 1972年12月 15日
俄罗斯 1992年6月 16日
卢旺达 1963年9月 30日
萨摩亚 1974年6月 28日
圣马力诺 2000年9月 21日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1977年9月 30日
沙特阿拉伯 1957年8月 26日
塞内加尔 1962年8月 31日
塞舌尔 1980年9月 29日
塞拉利昂 1962年9月 10日
新加坡 1966年8月 3日
斯洛伐克共和国 1993年1月 1日
斯洛文尼亚 1993年2月 25日
所罗门群岛 1978年9月 22日
索马里 1962年8月 31日
南非 1945年12月 27日
西班牙 1958年9月 15日
斯里兰卡 1950年8月 29日
圣基茨和尼维斯 1984年8月 15日
圣卢西亚 1980年6月 27日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1982年8月 31日
苏丹 1957年9月 5日
苏里南 1978年6月 27日
斯威士兰 1969年9月 22日
瑞典 1951年8月 31日
瑞士 1992年5月 29日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 1947年4月 10日
塔吉克斯坦斯坦 1993年6月 4日
坦桑尼亚 1962年9月 10日
泰国 1949年5月 3日
多哥 1962年8月 1日
汤加 1985年9月 13日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1963年9月 16日
突尼斯 1958年4月 14日
土耳其 1947年3月 11日
土库曼斯坦 1992年9月 22日
乌干达 1963年9月 27日
乌克兰 1992年9月 3日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1972年9月 22日
英国 1945年12月 27日
美国 1945年12月 27日
乌拉圭 1946年3月 11日
乌兹别克斯坦 1992年9月 21日
瓦努阿图 1981年9月 28日
委内瑞拉 1946年12月 30日
越南 1956年9月 21日
也门共和国 1969年10月 3日
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 1993年2月 25日
赞比亚 1965年9月 23日
津巴布韦 1980年9月 29日
184个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时建立的。1944年7月,为重建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会议通过了两个协定,一个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另一个即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1945年12月27日,28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正式成立了"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t, IBRD),俗称"世界银行"(The World Bank)。世界银行于1946年6月25日正式开业,1947年11月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总部设在华盛顿。

世界银行集团的逐步形成

1944年举行布雷顿森林会议时,各国所关心的重点是重建一个开放的世界经济和稳定的汇率制度,而不是对发展提供资金,所以当时讨论的主要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问题,而不是世界银行的问题。随着欧洲经济的复兴,资金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注意。人们感到世界银行的贷款条件严格,有很多局限,不能满足发展中国家的资金需求。1957年,美国参议员迈克·门罗尼向美国参议院提出设立国际开发协会的建议。1959年9月美国在世界银行的代表正式向银行理事会提这一建议,并获同年10月举行的世界银行第十四届年会通过。1960年9月24日,国际开发协会在华盛顿正式成立,11月8日开始营业。国际开发协会(International Developmet Association,IDA)是世界银行的附属机构,有时和世界银行一起合称为"银行"(The Bank),它也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
1951年3月,美国国际开发咨询局建议在世界银行下设立国际金融公司,专门对发展中国家的私人企业贷款或投资。1954年,世界银行同成员国政府协商后正式决定建立国际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IFC)。1956年7月24日,公司正式宣告成立,总部设在华盛顿,作为世界银行的附属机构。1957年2月20日,它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三大机构合起来,开始一起被称为世界银行集团(World Bank Group)。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纷纷对涉及重要自然资源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外资企业实生片收或国有化,引起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纠纷,为解决这类纠纷, 1965年3月18日,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正式通过了《解决一国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国际公约》(即《华盛顿公约》),1966年10月正式生效。根据公约,在世界银行总部设立了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ettlement of Investment Disputes ,ICSID),作为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的国际性专门机构。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是世界银行集团的第四个成员。
50年代以来,为了对国际私人投资的政治风险提供国际性保护,一些国际组织、民间团体和私人致力于创设多边投资担保机构,世界银行也一直进行研究。1985年10月,世界银行年会通过了《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该公约的中心任务是建立一个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ultinational Investment Guarantee Agency ,MIGA)。1988年4月12日,公约正式生效。多边投资担保机构成为世界银行集团的第五个成员。

⑶ 为什么国人难以接受世行贷款项目最低评标价中标

因为总有不熟悉套路的人超低价去投,中标开工后发现后期变更、做手脚之类的方式要比一般项目要难。搞的自己难受,别人不中标更难受。久而久之,大家都不爽了

⑷ 世界银行资金主要来自哪一各国家

世界银行的资金来源

世界银行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国际开发协会则依靠较富裕的成员国政府的捐款。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贷款约占世界银行年贷款额的四分之三,其资金几乎全部筹自金融市场。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作为世界上最审慎和管理最保守的金融机构之一,在世界各地发售三A级债券和其他债券,发售对象为养老基金、保险机构、公司、其他银行及个人。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对借款国的贷款利率反映出其筹资成本,贷款的还款期为十五至二十年,在开始偿还本金前有三至五年的宽限期。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资金里有不到百分之五是成员国在加入世界银行时的认缴股金,成员国政府根据其相对经济实力认购股份,但只须缴纳认购股份额的一小部分,未缴纳的余额为待缴股金,留待世界银行亏损严重无力兑付债券时缴纳,这种情况从未出现过。这种有保障的资本金只能用于偿付债券持有者,不能用于支付行政开支或发放贷款。按照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规定,未偿和已支付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金和储备的总和。

国际开发协会

国际开发协会成立于一九六零年,目的是为没有能力以商业利率借贷的贫困国家提供优惠贷款。国际开发协会与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促进增长和减轻贫困,不过国际开发协会采取的是无息贷款(称作国际开发协会“信贷”)、技术援助和政策咨询的方式。国际开发协会信贷约占世界银行贷款总额的四分之一。借款国须支付不到贷款额百分之一的手续费用于行政支出,规定还款期为三十五至四十年,宽限期为十年。

国际开发协会每三年补充一次资金,有近四十个国家捐款。捐款国不仅包括法国、德国、日本、英国、美国等工业国,也包括阿根廷、博茨瓦纳、巴西、匈牙利、韩国、俄罗斯、土耳其等发展中国家,其中有些国家曾一度是国际开发协会的借款国。

国际开发协会的资金是以与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相同的审慎、保守和小心的方式进行管理的。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一样,国际开发协会信贷从未出现过拖欠现象。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国际开发协会2000财年的贷款情况

2000财年新增贷款一百五十三亿美元,低于1998至1999财年的历史最高水平,原因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借款国已经渡过了金融危机阶段,除非洲外其他各个地区的贷款都有所减少。减贫仍是贷款的动力,贷款总额中百分之二十二用于人力开发。通过扩大选择范围,加强协商,强化项目准备和监督,项目质量得到提高,借款国的资金得以发挥更

http://www.worldbank.org.cn/Chinese/overview/overview_about%20w%20b_wheremoney.htm

⑸ 金融危机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爆发的原因
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国内学者的分析: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
一、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新马泰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三、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风暴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索罗斯对泰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风暴的导火线。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达到他获得巨额资本的目的显然是卑劣的。
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可以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
1、直接触发因素包括
(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
(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2、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
(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
(3)“出口替代” 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3、世界经济因素主要包括
(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
(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在生产领域,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级向欠发达、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做装配工作和生产初级产品。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能用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和垄断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有利于金融大国。
编辑本段发展阶段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度尼西亚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621.80点,跌破9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
编辑本段影响
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它暴露了一些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仅是坏事,也是好事,这为推动亚洲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宏观管理提供了一个契机。由于改革与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国家的经济全面复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经过克服内外困难,亚洲经济形势的好转和进一步发展是大有希望的。
发生在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继三十年代大危机之后,对世界经济有深远影响的又一重大事件。这次金融危机反映了世界和各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着严重缺陷,包括许多被人们认为是经过历史发展选择的比较成熟的金融体制和经济运行方式,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都暴露出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进行反思。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提出了要建立新的金融法则和组织形式的问题。本书试图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本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解脱本世纪初货币制度改革以后在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条件下各国形成的货币供应体制和企业之间在新形势下形成的债务衍生机制带来的几个世纪性的经济难题,包括:
企业债务重负,银行坏账丛生,金融和债务危机频繁;
社会货币供应过多,银行业务过重,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政府税收困难,财政危机与金融危机相拌;
通货膨胀缠绕着社会经济,泡沫经济时有发生,经济波动频繁,经济增长经常受阻;
企业资金不足带来经营困难,提高了破产和倒闭率,企业兼并活动频繁,降低了企业的稳定性,增加了失业,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稳定。
不平等的国际货币关系给世界大多数国家带来重负并造成许许多多国际经济问题。
以上问题最深层的原因,是货币制度的不完善和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企业之间交易活动产生的新机制未被人们充分认识。本书的思路是,建立一种权威性的企业交易结算的中介系统——国家企业交易中介结算系统,解脱企业之间的债务链,消除企业和银行坏账产生的基础,以避免债务和金融危机的发生,并减少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的危害,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在这个创新过程中,还会产生国家税收和财政支出方式的创新,减少财政赤字的发生。同时,还会产生企业制度的创新,减少企业的破产倒闭和兼并现象,增强企业的稳定性。并且,还将对国际结算方式进行创新,对国际货币的使用进行改革。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的治理,而是对纸币制度所存在的严重缺陷的修正,是对货币供应和流通体制的创新,是金融体制的重大变革,并且,这种变革带来经济运行机制的诸多方面的调整。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尽管在各国有其具体的内在因素:经济持续过热,经济泡沫膨胀,引进外资的盲目性--短期外债过量,银行体系的不健全,银企勾结和企业的大量负债等,危机也有其外在原因:国际炒家的“恶劣”行径,但是人们还应进一步追根求源,找到危机生成的本质因素--现代金融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中间略,可以参考下面网址了)

第二波风暴:
东南亚金融市场经过7、8月的震荡后,进入9月,金融形势开始回稳。9月中旬,世行会议在香港召开,与会者就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金融风险以及防范措施,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整个形势似乎走向好转。甚至向来谨严的菲律宾总统拉莫斯也说,他相信菲律宾的货币金融风暴将会很快“烟消云散”,而且这一天的到来将比人们所预想的还来得快。
但到了9月下旬,情况又开始发生异变。先是国际信贷评级机构将马来西亚及菲律宾的金融级别向下调低。人们开始质疑东南亚的经济状况,感到情况并不妙,货币仍然疲弱。9月26日,印尼盾与美元的比价达到了历史最低点:3125兑1美元。9月27日印尼盾一度再创新低。早盘时曾跌至1美元兑3.2015林吉特的历来最低水平,过后稍微回稳,东南亚市场闭市时1美元可换3.1950林吉特。接着,东南亚各市场惊慌地抛售他们本国的货币,购买美元以作美元补仓。9月30日,林吉特、印尼盾及菲律宾比索跌至新低,其中林吉特跌幅最大,林吉特在亚洲交易结束之前,曾跌至纪录低位的3.25,是日收市报3.245。10月1日,东南亚货币市场经历了悲惨的一天。印尼盾、菲律宾比索及马来西亚元跌至纪录低位。通常不易波动的新加坡元也跌至39个月来的低位。泰铢收市时,兑美元比7月2日时下跌约40%,林吉特在交易早段引人注目地下跌,不足两小时已跌超过4%, 后来林吉特跌至3.4080,后市报3.3550,这是自1973年林吉特浮动以来,兑美元的最低价位。林吉特下跌再次对地区其它货币造成冲击,纷纷下跌,印尼盾跌至历史低位3.445左右。到10月3日,也就是泰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三个月,印尼盾跌了53%,是世界货币历史上贬值第二严重的货币,仅次于当年贬值63%的土耳其里拉。在这一天,世界贬值最利害的五种货币还有泰铢跌32.69%、林吉特跌25.01%和菲比索5.27%。亚洲货币中,
三个月的跌幅为:港币0.12%,印度卢比0.73%,韩元2.71%,台币2.8%,日元4.86%,新加坡元6.71%。
此后,在亚洲及全球卷起了新一轮的金融飓风。

http://ke..com/view/44892.htm

对于这次金融风暴的原因,有个文章讲得挺好的

对金融危机最普遍的官方解释是次贷问题,然而次贷总共不过几千亿,而美国政府救市资金早已到了万亿以上,为什么危机还是看不到头?有文章指出危机的根源是金融机构采用“杠杆”交易;另一些专家指出金融危机的背后是62万亿的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那么,次贷,杠杆和CDS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通过什么样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机?在众多的金融危机分析文章中,始终没有看到对这些问题的简单明了的解释。本文试图通过自己的理解为这些问题提供一个答案,为通俗易懂起见,我们使用了几个假想的例子。有不恰当之处欢迎批评讨论。

一。杠杆。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 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二。CDS合同。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运行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S。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

三。CDS市场。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想,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这样一来,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C赚了20 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

四。次贷。上面 A,B,C,D,E,F....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笔者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笔者以为,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D,E,F等等都跟着赚钱。

五。次贷危机。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就发生了。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那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 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加上300亿CDS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13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 濒临倒闭。

六。金融危机。如果G倒闭,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A 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因此A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除了A之外,还有A2,A3,...,A20,统统要准备倒闭。因此G,A,A2,...,A20一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G万万不能倒闭,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财政部长心一软,就把G给国有化了,此后A,...,A20的保险金总计1000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

七。美元危机。上面讲到的100个CDS的市场价是300亿。而CDS市场总值是62万亿,假设其中有10%的违约,那么就有6万亿的违约CDS。这个数字是300亿的200倍。如果说美国政府收购价值300亿的CDS之后要赔出1000 亿。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CDS,美国政府就要赔出20万亿。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0,A21,A22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美元大贬值已经不可避免。

以上计算所用的假设和数字同实际情况会有出入,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无法低估。

因为危机还在继续了,所以很多数据都是及时更新的了

腾讯的 这个 不错,可以及时了解最新动态了
http://finance.qq.com/zt/2008/leiman/

对于金融风暴持续多久呢?

29年-33年是最严重的5年

然后亚洲金融危机差不多就是1-2年的事情了

当然影响是深远了

不过中国在以往的金融风暴中所受影响较小。中国政府在经济和金融上监管力度很大,风险防范意识很强。在1997年金融风暴期间,中国政府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极大程度上制止了国际资金将金融风暴的危机辐射到国内,稳定了当时亚洲人民的信心。当这次次贷危机来袭,虽然有部分依赖出口型企业出现困难甚至倒闭,进出口贸易依赖型企业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如韩国一般呈蔓延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国家监管下,外资在中国银行内占股比例受到制约,内部金融系统的稳定因此得到了巩固,外汇的流入和流出都受到了控制,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金融危机的辐射性。中国国内金融体系却保持了稳固,可以预见,经济发展虽受影响却仍具备不小的发展潜力。

⑹ 谁知道世行贷款是什么意思啊不知可否告知.....

就是世界银行提供的贷款,
世界银行贷款的有关规定

1.贷款对象:会员国官方、国营企业、私营企业。若借款人不是政府,则要政府担保。
2.贷款用途:多为项目贷款,用于工业、农业、能源、运输、教育等诸多领域。银行只提供项目建设总投资的20%~50%,其余部分由借款国自己筹措,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国内配套资金。银行借款必须专款专用,借款国必须接受银行监督。
3.贷款期限:20~30年左右,宽限期5~10年。
4.贷款利率:根据世界银行从资金市场筹资的利率来确定。每三个月或半年调整一次。贷款利率比市场利率要低一些,对贷款收取的杂费也较少,只对签约后未支付的贷款收取0.75%的承诺费。
5.贷款额度:根据借款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债务信用强弱、借款国发展目标和需要、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及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次序而定。
6.贷款种类:一是具体投资贷款;二是部门贷款;三是结构调整贷款;四是技术援助贷款;五是紧急复兴贷款。
7.贷款手续:手续繁琐,要求严格,一般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
8.还款:到期归还,不得拖欠,不得改变还款日期。
9.风险承担:借款国家承担汇率变动的风险。

世界银行的贷款程序:

(1)项目的选定。作为项目周期的第一阶段,项目的选定至关重要,能否从借款国众多的项目中选出可行的项目,直接关系到世界银行贷款业务的成败,因此,世界银行对项目的选定工作历来非常重视。世界银行对项目的选定主要采取几种方式:①与借款国开展各个方面的经济调研工作;②制定贷款原则,明确贷款方向;③与借款国商讨贷款计划;④派出项目鉴定团。
(2)项目的准备。在世界银行与借款国进行项目鉴定,并共同选定贷款项目之后,项目进入准备阶段。
在项目准备阶段,世界银行会派出由各方面专家组成的代表团,与借款国一起正式开展对项目利用贷款的准备工作,为下一阶段的可行性分析和评估打下基础。项目准备工作一般由借款国承担直接和主要责任。
(3)项目的评估。项目准备完成之后,即进入评估阶段。项目评估基本上是由世界银行自己来完成的。世界银行评估的内容主要有五个方而,即技术、经济、财务、机构、社会和环境。
(4)项目的谈判。项目谈判一般先由世界银行和借款国双方商定谈判时间,然后由世界银行邀请借款国派出代表团到华盛顿进行谈判。双方一般就贷款协议和项目协定两个法律文件的条款进行确认,并就有关技术问题展开讨论。
(5)项目的执行。谈判结束后,借款国和项目受益人要对谈判达成的贷款协定和项目协定进行正式确认。在此基础上,世界银行管理部门根据贷款计划,将所谈项目提文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批准。项目获批准后,世界银行和借款国在协议上正式签字。协议经正式签字后,借款国方面就可根据贷款生效所需条件,办理有关的法律证明手续并将生效所需的法律文件送世界银行进行审查。如手续齐备,世界银行宣布贷款协议正式生效,项目进入执行阶段。
(6)项目的后评价。在一个项目贷款的账户关闭后的一定时间内,世界银行要对该项目进行总结,即项目的后评价。通过对完工项目执行清款,进行回顾,总结项目前几个周期过程中得出的经验和教训,评价项目预期受益的实现程度。

⑺ 谁教我啊!

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 IMF)
成立日期: 1945年12月27日。
性质:政府间的、合作性的货币和金融机构。
由来:是根据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和联盟国家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而建立起来的。
目的:是为了促进国际间的货币合作与汇率的稳定,鼓励经济发展,促进高度就业,同时提供国际收支的融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部设在华盛顿,由几乎覆盖全球的184个成员国进行管理,其宗旨是作为一个常设机构在国际金融问题上进行协商与协作,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和平衡发展;促进和保持成员国的就业,生产资源的发展和实际收入的高水平;促进国际汇兑的稳定,在成员国之间保持有秩序的汇价安排,防止竞争性的货币贬值;协助成员国在经常项目交易中建立多边支付制定,使其纠正国际收支的失调,而不采取危害本国或国际繁荣的措施,缩短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时间,减轻不平衡的程度。
管理机构包括:理事会、国际货币和金融委员会和执行董事会,执行董事会负责日常工作,行使理事会委托的一切权力。
业务活动有:向成员提供货款,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研究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有关问题,研究扩大基金组织的作用,提供技术援助和加强同其它国际机构的联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和世界银行理事会一般每年开一次会,讨论他们各自组织的工作。年会的时间一般都在9、10月间,习惯上在华盛顿连续开两届,第三届安排在其他的会员国举行。

(0)
回复
1楼2012-09-18 00:56举报 |

火焰之烨
吧主9

2. 世界银行(World Bank)
发展简史:世界银行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金融组织之一,该组织是根据1944年美国布雷顿森林会议上通过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成立的。世界银行正式成立于1945年12月,当时的正式名称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简称世界银行。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又相继于1956年7月成立了国际金融公司和1960年9月成立国际开发协会等机构,从而形成了现在通称的“世界银行集团”。
宗旨:是通过对生产事业的投资,资助成员国的复兴和开发工作;通过对贷款的保证或参与贷款及其他和人投资的方式促进外国和人投资,当成员国不能在合理的条件下获得私人资本时,则在适当条件下以银行本身资金或筹集的资金及其它资金给予成员国直接贷款,来补充私人投资的不足;通过鼓励国际投资,开发成员国的生产资源,提供技术咨询和提高生产能力,以促进成员国国际贸易的均衡增长及国际收支状况的改善。
主要业务活动:对发展中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对成员国政府或经政府担保的私人企业提供贷款和技术援助,资助他们兴建某些建设周期长,利润率偏低,但又为该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建设项目。
组成:目前的世界银行集团是由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和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五个机构组成。性质:世界银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银行”,它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拥有184个成员国,这些国家对世行资金的筹措和使用共同负责。世界银行正在与整个发展社会一道,将其工作的重点放在实现联合国成员国于2000年达成的新千年发展目标和可持续的减贫工作上。世界银行是按公司模式经营的,股东是成员国。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股份基本上是按其经济规模确定的。美国是最大的单一股东,拥有16.41%的投票权;其次是日本(7.87%)、德国(4.49%)、英国(4.31%)和法国(4.31%)。其它成员国持有其余股份。
3 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 WTO)
成立日期:1995年1月1日。其前身是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1996年1月1日,它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临时机构,世贸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该组织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目前已经拥有150个成员,成员的贸易量占世界贸易的95%以上。世贸组织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并称为当今世界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
世贸组织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其宗旨是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各个成员方应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保护和维护环境,并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成员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份额和利益。
部长级会议是世贸组织的最高决策权力机构,下设总理事会和秘书处。其基本职能有:管理和执行共同构成世贸组织的多边及诸边贸易协定;作为多边贸易谈判的讲坛;寻求解决贸易争端;监督各成员贸易政策,并与其它同制订全球经济政策有关的国际机构进行合作。部长级会议一般两年举行一次,讨论和决定涉及世贸组织职能的所有重要问题,并采取行动。1995年,世贸组织总理事会会议决定接纳中国为该组织的观察员,并于2001年11月加入该组织。
4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 OECD)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是在二战后美国协助西欧重建经济的马歇尔计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前身是1948年成立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加拿大、美国及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国等共20个国家签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1961年9月30日正式成立,总部设在巴黎。
经合组织现有30个成员国,包括: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丹麦、法国、德国、希腊、冰岛、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英国、美国、日本、芬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墨西哥、捷克、匈牙利、波兰、韩国、斯洛伐克。这30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产出的货物和服务占世界总产出的三分之二。 经合组织的宗旨是维护成员国的财政稳定,确保成员国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保证充分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准,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成员国和非成员国经济充分合理地发展,在多边非歧视原则的基础上,遵循国际贸易规则,拓宽世界贸易;鼓励和协调成员国为援助发展中国家作出努力,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经济状况,促进非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经合组织既没有超国家的法律权利,也没有提供贷款或补贴的财政来源。作为其成员国家的“思想库”和“智囊机构”,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为各成员国提供一个探讨、发展和完善经济及社会政策的舞台,从而促进成员国政府之间的直接合作。这种合作,通常意味着各成员国需要尽力调整其国内政策,尤其是贸易和投资政策,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与其它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具体操作主要是通过在成员国之间进行政策的相互审议,或通过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来监督并鼓励各成员国改进其现行政策。除此之外,各成员国政府在独自进行立法或采取行政措施之前,经常也要在某些具体的政策领域相互汲取经验。经合组织下设了众多的专业委员会、工作组和专家组。理事会是最高决策机构,而日常工作则由经合组织秘书处负责。1995年经合组织与中国建立对话合作关系。2002年中国成为该组织科学技术政策委员会的观察员。
5 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 OPEC)
1960年9月,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的代表在巴格达开会,决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维护石油收入,五国宣告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
1962 年11 月6 日,欧佩克在联合国秘书处备案,成为正式的国际组织。其后,卡塔尔、印度尼西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尼日尔爾利亚、厄瓜多爾尔尔、加蓬、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陆续参加,迄今该组织共有十三个成员国。随着成员的增加,欧佩克发展成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产国的国际性石油组织。所有欧佩克国家已探明的石油蕴藏量有600 多亿吨,约占世界蕴藏总量的69%,原油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0%;出口量占世界市场的85%。 欧佩克旨在协调和统一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通过消除有害的、不必要的价格波动,确保国际石油市场上石油价格的稳定,保证各成员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得稳定的石油收入,并为石油消费国提供足够、经济、长期的石油供应。
欧佩克总部设在维也纳,欧佩克大会是该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各成员国向大会派出以石油、矿产和能源部长(大臣)为首的代表团。大会每年召开两次,如有需要还可召开特别会议。欧佩克理事会负责执行大会决议和指导该组织的管理;秘书处在理事会指导下主持日常事务工作。为使石油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利益都得到保证,欧佩克实行石油生产配额制。为防止石油价格飚升,欧佩克可依据市场形势增加其石油产量;为阻止石油价格下滑,欧佩克则可依据市场形势减少其石油产量。
6 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 -- ADB)
性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区域性政府间国际金融机构,它不是联合国下属机构,但它是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联合国亚太经社会)赞助建立的机构,同联合国及其区域和专门机构有密切的联系。
于1966年正式成立,首届理事会于1966年11月在东京召开,12月19日开始营业。亚行总部位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在全球设有26个代表处。
亚行的宗旨是通过向亚太区域的发展中国家(地区)提供项目贷款和技术援助,促进和加速本区域的经济合作。
理事会是亚行的最高决策机构,执行董事会负责日常业务。亚行每年4至5月在总部或成员国轮流举行年会。主要议题是探讨亚太地区的经济金融形势、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推动亚行作为地区性开发机构在促进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作用。同时会议还将对亚行年度业务进行审议,并通过亚行年度报告、财务报告、外部审计报告、净收入分配报告、预算报告等。凡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成员及准成员,以及是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成员的本地区其他国家和非本地区的发达国家,均可申请加入亚行,截至2006年,亚行共有66个成员。1986年3月10日,中国成为亚行第47个成员。2002年5月,亚行第35届年会曾在上海举行。亚行的股本和资金来源主要是各成员的认股,其次是向世界资本市场借款和履行债券。各成员认股额根据按人口数调整后的国内生产总值、税收和出口值等数据加权计算的公式确定

⑻ IBRD是一个什么样的经济组织有多少个成员国

世界银行集团(The World Bank Group)共包括五个成员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The 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国际开发协会(The International Develpment Association)、国际金融公司(The International Finance Cooperation)、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 (The Internaonal Centre for The Settlement of Investment D ipute)和多边投资担保机构(The Multilateral Investment Agency)。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主要向发展中国家 提供中、长期贷款,贷款利率低于市场利率;

国际开发协会专门向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无息贷款;

国际金融公司则负责向发展中国家的私营部门提供贷款或直接参股投资。

这三个组织均为金融性机构,具体任务虽不尽相同,但其最终目的都是通过向成员国中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来帮助这些国家提高生产率以促进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是一个非金融性机构,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的成员国创造一个良好的软投资环境,以更有效地吸引外资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其主要业务是为在发展中国家的外国投资者提供非商业性风险担保和投资促进性咨询服务。

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也是一个非金融性机构,主要是通过调解和仲裁,为各国政府和外国投资者之间解决争端提供方便,以鼓励更多的国际投资流向发展中成员国

世界银行贷款业务概述

世界银行的贷款按其用途及其与投资和组织机构的联系,可大致划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特定投资贷款,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项目贷款。

2.部门贷款。部门贷款通常又可以划分为:
(1) 部门投资贷款;
(2) 中间金融机构贷款,这实际上是一种通过中间金融机构进行转贷的项目贷款;
(3) 部门(政策)调整贷款。

3.结构调整贷款。

4.技术援助贷款。

5.紧急复兴贷款。

上述分类中的特定投资贷款以及部门贷款中的中间金融机构贷款,属于人们通常所说的项目贷款,而其余几类贷款则基本上属于非项目贷款。

项目贷款,也就是直接投资到具体建设项目上的贷款。在世界银行所有这些种类的贷款中,最主要的,即比例和业务量最大、影响和作用也最大的贷款形式,就是项目贷款。

项目贷款所共有的特点,如贷款期限长 (硬贷款期限20年,软贷款期限35-40年)、利率条件比较优惠(硬贷款实行每半年变动一次的浮动利率,按世界银行筹款成本加上0.5%的利差计算,软贷款只收0.75%的手续费)、贷款的风险由借款国承担外,针对具体的项目,还具有其他以下特点有:

1.贷款项目的准备时间比较长(约需1-2年的时间)。世界银行对每一个使用其项目贷款的项目,均需要从技术上和经济上进行全面而详细的调查与评估,以确定该项目在借款国经济发展中的优先性与可行性。

2.世界银行对一个项目提供贷款的数额根据该项目所需的外汇资金或项目总投资额的50%来确定。一般情况下,世界银行只提供项目所需的外汇资金,其比例约占项目总投资的35-50%,个别的可达到75%。

3.手续严密,管理严格。世界银行提供项目贷款,从项目的最初提出和准备开始直至贷款用完,项目建设完成,需要经历一个完整的周期,在这一复杂而 漫长的过程中,世界银行和项目单位均需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工程建设、资金拨付、招标采购、监督检查等管理活动,但贷款的投入与项目的建设却也因此而收到较好的成效。

4.资金使用上实行报帐制或先发生后支付制。世界银行在提供每一笔项目贷款时,不是一次把贷款资金全部发放给借款国,而是在签订贷款协定后,将贷款作为承诺额记在借款国名下,然后随着项目建设的进度,由借款国逐次申请提取,由世界银行审核后直接支付给供货商或承包商,或支付给借款国以偿还其已垫支的项目资金,直至项目竣工。所以,一般一个项目贷款的提款支付,要持续5至7年,短的也要4年左右。在此期间,对已承诺尚未提取的贷款,世界银行要收取一定的承诺费。

5.使用世界银行贷款的项目,其设备采购、土建工程和建设、咨询专家的聘请等,要按照世界银行的有关采购指南,使用国际竞争性招标及其他有关规定程序进行。

6.世界银行的项目贷款不仅仅只为项目提供建设资金,它同时还帮助借款国引进先进的技术,并通过提供咨询和培训等,帮助改善项目和机构管理。

世界银行贷款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实际上也是世界银行贷款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即贷款必须用来促进借款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其贷款投向,应当是一国国民经济中最优先考虑和发展的部门。根据这一宗旨和原则,世界银行的项目贷款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能源、交通)、农业、社会发展(教育、卫生等)以及工业开发等部门。世界银行通过向这些部门的具体投资目标提供一笔笔贷款,也就形成了一个个具体的贷款项目。

所谓项目,一般是指通过投资活动能够形成某种固定资产或设施并在这种固定资产或设施形成后能产生效益的某个固定的投资目标或范围,或者说是为实现某个能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目标所进行的投资活动。而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就是指将世界银行贷款资金与国内资金结合使用进行投资的某一固定的投资目标。

世界银行每一笔项目贷款的发放,都要经历一个完整而较为复杂的程序,都要经历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周期性过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项目周期。世界银行的贷款项目周期,包括6个阶段:即项目的选定(或称鉴定)、项目的准备、项目的评估、项目谈判、项目执行与监督、项目的总结评价。每一阶段都导致下一阶段的产生,并为下一阶段奠定基础,而下一阶段又都与上一阶段紧密相连,深化上一阶段的工作,补充上一阶段的不足,最后一个阶段又产生了对新项目的探讨和设想,并进而为选定新的项目提供借鉴与信息。这样,项目的周期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圈,周而复始。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员国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成员国 加入日期
阿富汗 1955年7月14日
阿尔巴尼亚 1991年10月 15日
阿尔及利亚 1963年9月 26日
安哥拉 1989年9月 19日
安提瓜和巴布达 1983年9月 22日
阿根廷 1956年9月 20日
亚美尼亚 1992年9月 16日
澳大利亚 1947年8月 5日
奥地利 1948年8月 27日
阿塞拜疆 1992年9月 18日
巴哈马 1973年8月 21日
巴林 1972年9月 15日
孟加拉国 1972年8月 17日
巴巴多斯 1974年9月 12日
白俄罗斯 1992年7月 10日
比利时 1945年12月 27日
伯利兹 1982年3月 19日
贝宁 1963年7月 10日
不丹 1981年9月 28日
玻利维亚 1945年12月 27日
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 1993年2月 25日
博茨瓦纳 1968年7月 24日
巴西 1946年1月 14日
文莱达鲁萨兰国 1995年10月 10日
保加利亚 1990年9月 25日
布基纳法索 1963年5月 2日
布隆迪 1963年9月 28日
柬埔寨 1970年7月 22日
喀麦隆 1963年7月 10日
加拿大 1945年12月 27日
佛得角 1978年11月 20日
中非共和国 1963年7月 10日
乍得 1963年7月 10日
智利 1945年12月 31日
中国 1945年12月 27日
哥伦比亚 1946年12月 24日
科摩罗 1976年10月 28日
刚果民主共和国 1963年9月 28日
刚果共和国 1063年7月 10日
哥斯达黎加 1946年1月 8日
科特迪瓦 1963年3月 11日
克罗地亚 1993年2月 25日
塞浦路斯 1961年12月 21日
捷克共和国 1993年1月 1日
丹麦 1946年3月 30日
吉布提 1980年10月 1日
多米尼加 1980年9月 29日
多米尼加共和国 1945年12月 28日
东帝汶 2002年7月 23日
厄瓜多爾尔尔 1945年12月 28日
埃及 1945年12月 27日
萨尔瓦多 1946年3月 14日
赤道几内亚 1970年7月 1日
厄立特里亚 1994年7月 6日
爱沙尼亚 1992年6月 23日
埃塞俄比亚 1945年12月 27日
斐济 1971年5月 28日
芬兰 1948年1月 14日
法国 1945年12月 27日
加蓬 1963年9月 10日
冈比亚 1967年10月 18日
格鲁吉亚 1992年8月 7日
德国 1952年8月 14日
加纳 1957年9月 20日
希腊 1945年12月 27日
格林纳达 1975年8月 27日
危地马拉 1945年12月 28日
几内亚 1963年9月 28日
几内亚比绍 1977年3月 24日
圭亚那 1966年9月 26日
海地 1953年9月 8日
洪都拉斯 1945年12月 27日
匈牙利 1982年7月 7日
冰岛 1945年12月 27日
印度 1945年12月 27日
印度尼西亚 1954年4月 15日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1945年12月 29日
伊拉克 1945年12月 27日
爱尔兰 1957年8月 8日
以色列 1954年7月 12日
意大利 1947年3月 27日
牙买加 1963年2月 21日
日本 1952年8月 13日
约旦 1952年8月 29日
哈萨克斯坦 1992年7月 23日
肯尼亚 1964年2月 3日
基里巴斯 1986年9月 29日
韩国 1955年8月 26日
科威特 1962年9月 13日
吉尔吉斯共和国 1992年9月 18日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1961年7月 5日
拉脱维亚 1992年8月 11日
黎巴嫩 1947年4月 14日
莱索托 1968年7月 25日
利比里亚 1962年3月 28日
利比亚 1958年9月 17日
立陶宛 1992年7月 6日
卢森堡 1945年12月 27日
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 1993年2月 25日
马达加斯加 1963年9月 25日
马拉维 1965年7月 19日
马来西亚 1958年3月 7日
马尔代夫 1978年1月 13日
马里 1963年9月 27日
马耳他 1983年9月 26日
马绍尔群岛 1992年5月 21日
毛里塔尼亚 1963年9月 10日
毛里求斯 1968年9月 23日
墨西哥 1945年12月 31日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1993年6月 24日
摩尔多瓦 1992年8月 12日
蒙古 1991年2月 14日
摩洛哥 1958年4月 25日
莫桑比克 1984年9月 24日
缅甸 1952年1月 3日
纳米比亚 1990年9月 25日
尼泊尔 1961年9月 6日
荷兰 1945年12月 27日
新西兰 1961年8月 31日
尼加拉瓜 1946年3月 14日
尼日尔爾尔 1963年4月 24日
尼日尔爾利亚 1961年3月 30日
挪威 1945年12月 27日
阿曼 1971年12月 23日
巴基斯坦 1950年7月 11日
帕劳 1997年12月 16日
巴拿马 1946年3月 14日
巴布亚新几内亚 1975年10月 9日
巴拉圭 1945年12月 28日
秘鲁 1945年12月 31日
菲律宾 1945年12月 27日
波兰 1946年1月 10日
葡萄牙 1961年3月 29日
卡塔尔 1972年9月 25日
罗马尼亚 1972年12月 15日
俄罗斯 1992年6月 16日
卢旺达 1963年9月 30日
萨摩亚 1974年6月 28日
圣马力诺 2000年9月 21日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1977年9月 30日
沙特阿拉伯 1957年8月 26日
塞内加尔 1962年8月 31日
塞舌尔 1980年9月 29日
塞拉利昂 1962年9月 10日
新加坡 1966年8月 3日
斯洛伐克共和国 1993年1月 1日
斯洛文尼亚 1993年2月 25日
所罗门群岛 1978年9月 22日
索马里 1962年8月 31日
南非 1945年12月 27日
西班牙 1958年9月 15日
斯里兰卡 1950年8月 29日
圣基茨和尼维斯 1984年8月 15日
圣卢西亚 1980年6月 27日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1982年8月 31日
苏丹 1957年9月 5日
苏里南 1978年6月 27日
斯威士兰 1969年9月 22日
瑞典 1951年8月 31日
瑞士 1992年5月 29日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 1947年4月 10日
塔吉克斯坦斯坦 1993年6月 4日
坦桑尼亚 1962年9月 10日
泰国 1949年5月 3日
多哥 1962年8月 1日
汤加 1985年9月 13日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1963年9月 16日
突尼斯 1958年4月 14日
土耳其 1947年3月 11日
土库曼斯坦 1992年9月 22日
乌干达 1963年9月 27日
乌克兰 1992年9月 3日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1972年9月 22日
英国 1945年12月 27日
美国 1945年12月 27日
乌拉圭 1946年3月 11日
乌兹别克斯坦 1992年9月 21日
瓦努阿图 1981年9月 28日
委内瑞拉 1946年12月 30日
越南 1956年9月 21日
也门共和国 1969年10月 3日
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 1993年2月 25日
赞比亚 1965年9月 23日
津巴布韦 1980年9月 29日
184个

⑼ 为什么世界银行的行长都是美国人

因为世行是美国发起成立的,而美国是世上最大的经济体,世行掌握极多资金可以向别的国家发放贷款,可以干涉别国内政,所以到现在都是美国人把持世行,所以世行行长是美国人担任的。

⑽ 亚洲金融风暴的后人警示

金融的开放和全球化,并不必然带来1997年那样的深重危机,导致金融灭顶之灾的恰恰是缺乏开放的制度设计,并在资本市场国际化的道路上裹足不前。 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可以看出,金融全球化确实加大了市场风险:
其一,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亚洲人民资产大为缩水。1997年3月2日索罗斯攻击泰国外汇市场,引起泰国挤兑风潮,挤垮银行56家,泰铢贬值60%,股票市场狂泻70%。由泰国引起的金融动荡一直蔓延到亚洲的北部乃至俄罗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台湾、日本、香港、韩国均受重创,这些国家和地区人民的资产大为缩水,亚洲人民多年来创造的财富纷纷贬值,欧美国家利用亚洲货币贬值、股市狂泻的时机,纷纷兼并亚洲企业,购买不动产,以其1%的代价轻易获取了百分之几百的财产。
其二,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亚洲国家的社会秩序陷入混乱。由于银行倒闭,金融业崩溃,导致经济瘫痪。经济衰退,激化了国内的矛盾。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社会动荡,人心涣散,秩序混乱。
其三,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国家政权不再稳定。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导致人们对政府信任度下降。在野党、反对党纷纷指责执政党,于是,泰国的政府被推翻了,印度尼西亚的苏哈托政府被推翻了,日本桥本龙太郎下台了,俄罗斯一年之内换了六届总理。政治不稳定,破坏了亚洲经济增长的良好环境。此前,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就在于政治经济环境稳定,后来由于金融危机破坏了这种稳定,引发社会波动,差点危及到各国的国家安全。
1997年,亚洲各国采取了很多措施,来补救导致金融危机的缺陷以及危机所造成的破坏。银行冲销了坏账,重组了资本结构,强化了审慎控制。企业对资产负债状况进行了重新整理,金融危机前的过度投资被逐一清理。更为审慎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占据了主导地位,外汇储备日益上升,取代了以往严重依赖海外短期资金流入的局面。但是,我们不能把金融开放视之为“洪水猛兽”,不能据此而锁国;恰恰相反,从来没有一个国家是因为开放而衰退,只有因为封闭而落后的例子,这已为人类的历史所证明。
那么,为何开放体系的整体风险低于封闭的体系呢?因为,开放体系中有一整套健全的市场经济制度,有利于促进经济主体间资源的有效配置,使宏观和微观主体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亚洲四小龙成功的经验表明,对外开放是这些国家和地区成功的一个主要因素;亚洲金融危机出现的原因并不在东南亚经济开放上,而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国内资本市场不合理、金融产品结构不合理造成的,为国际金融危机商业炒作提供了可乘之机。 人们看到:一方面许多东亚国家的信贷市场畸形发展,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国内信贷额与GDP之比均高达115%—200%;另一方面,其资本市场又不成熟或发育不全,致使企业过度依赖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而银行又过于依恃政府的“主导”与担保,导致银行信贷过度扩张,银行不良债权或坏账过大。如韩国、泰国的银行不良资产占到其GDP的34%—40%。与此同时,东亚银行制度的不成熟性还表现在金融监管不力、法规不健全上。许多东盟国家的中央银行并没有随着不良债权增大而增加贷款损失准备金,菲律宾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三年间银行贷款增大了38%,而贷款损失准备金在贷款总额中的比重却从 3.5%减到1.5%,比重最高的马来西亚也只有2%。这么孱弱的金融体系,一旦风吹草动,如国际收支锐减,便造成人心浮动,国内资金外送和外资迅速撤离,金融风暴随之即来。
从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史来看,它们从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证券市场、期货市场到衍生品市场,大约经历了200年的历程。如:纽约证券交易所,是200年前由24名商人在曼哈顿南段一棵梧桐树下签订一份定期交换各州政府发行的债券协议开始的,过了25年才成立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理事会,1863年成立纽约证券交易所,之后又发展起了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及期货市场,战后又发展了衍生品市场。证券制度还未发育成熟甚至有关运行规则还未确定时又出台了期货和衍生品市场—— 这一切导致各种市场、机制、制度工具不能不带有不同程度的夹生性。正是由于这些制度性弱点,构成了“赶超型”经济所固有的先天性不足。同时,后天又过度利用境外短期资金,而不是先贸易、后投资;先实业后金融;先关税,后非关税;先经常项目,后资本项目。过度、过滥、妄用金融手段,势必招致风险。如:泰国在本地银行累积巨额不良债权,经常项目连年逆差的情况下,过早放开资本项目,结果给国际短期游资大开方便之门,因此,自身的脆弱风险最大。
由此看来,金融危机不在开放本身上,正如防范危机的根本措施,不再货币之内而在货币之外一样。新加坡是小型开放型经济国家,极易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因此亚洲金融风暴所产生的巨大冲击,极有可能对其经济产生灾难性的打击。然而,在整个东亚经济一片萧条时,新加坡相对而言未受太大的影响,虽然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也遭受了冲击,但整个经济发展状况良好。1998年,经济增长率为正值,但不高;到1999年就上升到了5.4%。那么,为何新加坡能经受住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呢?这是因为新加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特别是一个良好的银行系统和监管体系。新加坡银行的资本状况达到了国际水平。尽管多年来提取了大量的准备金,但它们的资金充足率仍从1996年的16%上升到1998年的18.3%,1998年新加坡银行甚至获得了14.5亿新加坡元的利润,尽管这比1997年的水平下降了40%。因为银行在当地的资产仅占其全球资产的不到20%,因此新加坡没有发生银行系统危机的可能。银行的贷款大部分面向国内,国内的贷款企业由于具有良好的资产负债情况,因此能很好地抵御金融风暴造成的资产价格和国内需求的负面冲击。 新加坡的经验表明,东南亚金融危机并不是改革开放的结果,而是经济环境、经济政策、经济手段的夹生性所致,只要处理好开放进程中政策之间、体制之间的协调问题,进一步经济开放并不会导致金融危机。
因此,不能因为东南亚地区发生了金融危机,就认为我们因金融开放放慢而得到了好处,因此进一步放慢,这种倾向是不对的。在全球化的世界中,资本项目总是不放开,对整个经济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中国之所以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基本上没有受到明显的冲击,主要的原因不是中国的金融体制放慢开放所致,而是1994年以来中国的外债结构比较合理。中国在稳定货币和规范金融市场等宏观经济管理方面取得了进步,通过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和外汇体制等一系列的改革,增强了抗风险能力。所以,在亚洲金融危机十年后,应通过推进经济开放,特别是金融领域的开放促进国内的经济发展。
再从开放的实践看,中国的金融开放也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截至2004年底,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近370亿美元。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到2005年底,中国共吸收外商直接投资630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对GDP的贡献率超过40%。资本的流动,增加了就业,扩大了税收,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中国市场化进程,制度化改革步伐。因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对金融全球化怀有恐惧心理。更何况,入世5年过渡期后,金融业还有5年左右的保护期。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金融业是幼稚产业,它可以有一个保护期。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5年时间,加快金融业改革,迅速培育起金融市场,增强我国金融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我们完全可以在5年后与全球金融机构在同一个平台上展开竞争。
由此看来,汲取东南亚金融危机教训,在完全融入经济全球化之前,建立健全的微观金融竞争体制、完善市场性宏观金融调控机制就显得刻不容缓。从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的现状看,很难说我们已经做好准备,更不用说作好资本市场开放的准备。金融全球化要求商业银行向“流程银行”转变,垂直的报告路线和矩阵式的管理,对中资银行经营体制将带来重大冲击和挑战。中资银行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国家政策的保护,市场竞争的观念并没有多大改观,与外资银行竞争的优势并没有形成。我国银行业的现状是垄断特征仍明显,四大国有银行仍未商业化,仍未摆脱经济体制转型所担负的沉重历史包袱,仍未形成有效的内外部激励约束机制。
金融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留给我们调整和改革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我们应该有紧迫感。入世5年后在改革国有金融机构的法人治理机制上取得突破,同时对民营资本开放金融领域,在外资大举进入前形成包括民营、国有等多种所有制相互竞争的市场格局,以强健的国内金融机构去迎接入世5年后的竞争。同时,应当加速金融市场改革,允许人民币稳步升值。应当肯定,人民币具备稳定的国际国内条件。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并不是说不动,人民币汇率仍将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才是正常的。
从经济学来说,价格信号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如果强行将人民币保持在一个数值上不变,它就不能反映外汇市场的变化,不能反映国内要素市场的变化,可以说丧失了反映市场信号的功能,失去了资本配置的功能,在开放的国际社会中等于放弃了一种强有力的宏观调节手段。因此,人民币作为价格信号,它的走势取决于国际收支状况和国内经济发展状况。变是绝对的,有涨有落才是自然法则,才是正常的。
特别是在中国经济走向一个新的制度平台时,还原它的宏观经济调节的杠杆作用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5年后,外贸和外资的总量、流向和结构都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对市场外汇的供求基础产生深刻影响。如果灵活性不够,不能通过人民币调节外汇市场,那将是不利的。由此看来,入世5年后,人民币具备稳定的条件,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利用人民币反映外汇市场和国际收支的状况,逐步回归它的价格信号功能,从而发挥人民币调节宏观经济的杠杆作用。 必须指出,高储蓄率、高投资率,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但不能靠无限度地牺牲当前消费而获得经济增长。中国的储蓄率高达46%,投资率高达40%左右。政府拥有的财富比家庭的财富更多,而政府持有资产所得到的收入,变成了投资而不是消费。从经济学角度说,这种高投资率下的经济增长速度已是极限。为维持GDP的增长,就必须不断提高投资率。但是,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经济可以承受如此之高的投资率。
高储蓄率、高投资率,反映了中国资金配置体系的粗糙以及货币政策的低效。一旦中国经济陷入低迷,可能会再度产生庞大的银行坏账,使中国缺乏强劲资本市场的脆弱金融体系,面临巨大压力。
因此,汲取东南亚金融危机教训,如何解决过度储蓄和过度投资的问题呢?
首先,转变政府职能,政府退出要素市场。政府应通过提供公共品提高经济效率,通过向弱势群体实行倾斜的收入再分配,从而增进公平。
其次,利用财政和分红政策,压缩企业的利润,限制它们在产能过剩领域的再投资。
再次,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中国社会科学院2006年中国社会发展年度报告对7140个居民家庭进行了调查,其结论是:2006年中国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496。相比之下,印度的基尼系数为0.33,美国为0.41,巴西为0.54。如果高收入者的收入是合法收入,应该鼓励创富;但问题是部分高收入的获得,是由分配体制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借助于权力和垄断、违法违规和不平等竞争手段而获得的。这种收入差距,既不体现效率原则,又严重损害社会公平。从经济学上说,它直接导致社会福利的净损失,增加了交易费用,降低了社会边际消费倾向,不利于扩大内需,影响了社会稳定——长此以往,社会的产出会从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移至边界之内,最后整个国家处于低效率。
最后,必须解决与医疗保健、教育和住房相关的支出过度不确定的问题。日益上升的医疗成本已成为中国人一大担忧,医疗支出已经占到居民家庭消费总额的11.8%,高于交通或教育支出所占的比例。同时,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刚建立不久,资金可持续性仍然面临挑战。对社保体系信心不足,是家庭储蓄高企、不愿消费的原因之一。信心不足,消费何来?
汲取东南亚金融危机教训,关键之关键,是一定要符合国际规范。国际规范是金融业的生命,是必由之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东南亚金融市场经过7、8月的震荡后,进入9月,金融形势开始回稳。9月中旬,世行会议在香港召开,与会者就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金融风险以及防范措施,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整个形势似乎走向好转。甚至向来谨严的菲律宾总统拉莫斯也说,他相信菲律宾的货币金融风暴将会很快“烟消云散”,而且这一天的到来将比人们所预想的还来得快。
但到了9月下旬,情况又开始发生异变。先是国际信贷评级机构将马来西亚及菲律宾的金融级别向下调低。人们开始质疑东南亚的经济状况,感到情况并不妙,货币仍然疲弱。1997年9月26日,印尼盾与美元的比价达到了历史最低点:3125兑1美元。1997年9月27日印尼盾一度再创新低。早盘时曾跌至1美元兑3.2015林吉特的历来最低水平,过后稍微回稳,东南亚市场闭市时1美元可换3.1950林吉特。接着,东南亚各市场惊慌地抛售他们本国的货币,购买美元以作美元补仓。1997年9月30日,林吉特、印尼盾及菲律宾比索跌至新低,其中林吉特跌幅最大,林吉特在亚洲交易结束之前,曾跌至纪录低位的3.25,是日收市报3.245。1997年10月1日,东南亚货币市场经历了悲惨的一天。印尼盾、菲律宾比索及马来西亚元跌至纪录低位。通常不易波动的新加坡元也跌至39个月来的低位。泰铢收市时,兑美元比7月2日时下跌约40%,林吉特在交易早段引人注目地下跌,不足两小时已跌超过4%, 后来林吉特跌至3.4080,后市报3.3550,这是自1973年林吉特浮动以来,兑美元的最低价位。林吉特下跌再次对地区其它货币造成冲击,纷纷下跌,印尼盾跌至历史低位3.445左右。到10月3日,也就是泰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三个月,印尼盾跌了53%,是世界货币历史上贬值第二严重的货币,仅次于当年贬值63%的土耳其里拉。在这一天,世界贬值最利害的五种货币还有泰铢跌32.69%、林吉特跌25.01%和菲比索5.27%。亚洲货币中,
三个月的跌幅为:港币0.12%,印度卢比0.73%,韩元2.71%,台币2.8%,日元4.86%,新加坡元6.71%。
此后,在亚洲及全球卷起了新一轮的金融飓风。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293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35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769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206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63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916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72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575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890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