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领导了什么革命废除了什么条约
⑴ 凯末尔革命主要内容
1919—1922年土耳其发生了革命,史称“凯末尔革命”。这是以它的领导人凯末尔命名的革命。
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1880—1938年)的祖先,原是迁居 凯末尔到奥斯曼帝国欧洲部分萨洛尼卡的犹太人。他早年参加1908—1909年青年土耳其革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指挥保卫海峡战役,曾击败英法联军。
凯末尔是集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于一身的人物。在1919—1931年的革命和改革过程中,他综合了民族民主运动的实践和理论,系统完成了东方的“世俗改革型”的民族主义——凯末尔主义。1931年土耳其人民共和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新党纲中,凯末尔主义被概括为六项原则,后来还写进1937年宪法,从而成为土耳其民族国家的主要政治意识形态。
这六项原则是:
(1)共和主义或民主共和主义,它体现反对君主专制主义,坚持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体原则;
(2)民族主义,它体现保卫土耳其的领土完整、民族独立和国际上应有的地位的原则;
(3)平民主义,它体现公民主权,即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公民和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4)国家主义,它体现以国营经济为基础、同时鼓励私人工商业和坚持经济独立自主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原则;
(5)世俗主义或反对教权主义,它体现反对伊斯兰封建神权势力干预国家政权、法律、教育和社会生活的原则;
(6)改革主义,它体现反对满足现状、盲目保守和听天由命的思想,体现坚持不懈进行社会经济改革的原则。
六项原则首先表现了凯末尔主义的反对帝国主义、坚持民族独立、建立和巩固一体化的土耳其民族国家的思想。其次,它表现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神权主义、坚持共和制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突出特点。六项原则中,共和主义、平民主义和世俗主义,都属于民主主义的内容。最后,它坚持发展民族经济、世俗化和现代化改革,洋溢着改变国家落后面貌的进取精神。
⑵ 凯末尔革命的起止时间到底是什么
凯末尔革命
凯末尔全名是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土耳其共和国的缔造者,首任总统,生于希腊,伊斯坦布尔陆军大学毕业。他思想进步,积极参加政治活动。1916年获准将军衔。战后在民族危机的形势下,建立土耳其军队,将各地的农民武装和部分军队统一改编为国民军。1920年3月,协约国军队占领伊斯坦布尔,素丹(请学生阅读注释)在英国的唆使下解散议会,宣布凯末尔为“叛徒”,对他进行“讨伐”。同年4月,凯末尔在安卡拉召开国民议会。凯末尔当选为主席兼国民军总司令,并组织了以他为首的国民议会政府,领导人民同协约国支持的素丹政府和希腊入侵军队作战。土耳其军队歼灭了希腊军队主力,俘获其总司令。1922年11月,大国民议会宣布废除素丹制度。1923年7月,土耳其同协约国签订了《洛桑条约》。这个条约废除《色佛尔条约》的一些不平等条款,维护了土耳其领土的完整和统一。1923年10月29日,大国民议会宣布土耳其为共和国,凯末尔被选为总统。土耳其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凯末尔革命即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⑶ 凯末尔革命的经过
这次革命共经历了三个时期: (1922年9月至1924年4月)。1922年10月11日,协约国与土耳其签订了停战协定。1923年7月24日,英、法、意、日、希、罗、南七国与土耳其签定了《洛桑和约》。条约确定了土耳其的边界,东色雷斯和伊兹密尔地区归还土耳其,亚美尼亚和库尔德斯坦少数民族地区仍归属土耳其;废除外国在土耳其的领事裁判权和财政监督权。同日,英、法、意、日、希、罗、南、保、土九国签订了《海峡公约》,规定黑海海峡无论在和平时期还是在战争时期海上和空中都通航自由的原则;海峡地区非军事化,由签字国组成的“海峡委员会”实行监督。《洛桑和约》为土耳其赢得了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独立,是土耳其人民反帝斗争的重大胜利。但是海峡地区的非军事化和国际监督,仍然损害了土耳其的主权。
1923年10月29日,大国民议会宣布土耳其为共和国,凯末尔被选为总统。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⑷ 一战后,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主要任务是
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主要任务是:
反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瓜分土耳其,捍卫国家的独立和自主,保护民族的权力,进而推翻英国的傀儡素丹政府--土耳其封建君主政权,解放自己的国家并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民主的土耳其共和国。,凯末尔政府成立后,实行了一些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如发展资本主义民族经济;废除伊斯兰教主“哈里发”控制国家的特权,实行政教分离;以资产阶级民法和刑法代替伊斯兰教律例;扩大世俗教育;给予妇女在选举、教育和就业方面以一定的平等权利,废除各种陋习,等等。
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土克(土耳其语:Mustafa Kemal Atatürk,1881年5月19日-1938年11月10日)是土耳其的军官、改革家、作家和领导人,土耳其共和国第一任总统,被誉为现代土耳其的肇建者。生于萨洛尼卡(今希腊境内),木商家庭出身。1934年11月24日,土耳其国会向凯末尔赐予“Atatürk”一姓,在土耳其语“Ata”就是父亲,“Atatürk”(阿塔图克)就是“土耳其人之父”之意。阿拉伯语“凯末尔”(又译“基马尔”),意为“完善的”。因为他年青时在军事学院学习时,数学成绩优秀,获得“凯末尔”之称。
穆斯塔法·凯末尔·对于土耳其的影响巨大,至今在土耳其,无论哪个党派执政,都宣称自己是凯末尔·的继承者。纵观近现代中东地区的历史,也没有任何一个能与其比肩的人物。
凯末尔最为人所知是他在一战中杰出的军事能力,同时伴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崩解,他带领土耳其国民运动并成功在安卡拉建立独立政府,他打败当时协约国所带领的同盟军队,并以杰出的优越能力解放了国家并建立了现今的土耳其共和国,在他就任土耳其领导人的时候,进行一连串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变革,启蒙土耳其并让土耳其成为现代化和世俗主义的国家,凯末尔带领土耳其现代化的作为被称为凯末尔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土耳其是一个日益衰落的封建帝国——奥斯曼帝国。在大战中,土耳其参加德、奥集团一方作战,大战结束后,成为任人宰割的战败国。帝国主义列强不仅要瓜分土耳其的所有属国,而且要瓜分土耳其本身。在这国运存亡绝续的时候,土耳其人民奋起斗争,捍卫自己的民族独立。
1919年5月,希腊军队在英国指示下占领了土耳其在小亚细亚的天然良港伊兹密尔。土耳其反对外国占领的游击战争迅速展开,各地纷纷成立了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组织,取名“保护民族权力协会”。同年秋天,土耳其人民民族斗争的领导人穆斯塔法·基马尔(即凯末尔)在安纳托利亚地区召集大会,统一了民族主义组织,并通过了要求民族独立的纲领。大会选举了以基马尔为首的代表委员会。那时候,基马尔党人没有公开的反对英国的傀儡素丹(素丹即土耳其君主),只是要求他召开土耳其议会。素丹政府同意了他们的要求。1920年1月,土耳其议会在伊斯坦布尔召开,基马尔党人在议会中占有多数,使议会通过了一项《国民公约》。《国民公约》以土耳其独立宣言的形式确认了民族独立的原则,因此,它成了民族斗争的旗帜。
《国民公约》的通过使英国和素丹政府感到不安。3月16日,英国出兵占领了伊斯坦布尔。素丹政府解散了议会,宣称基马尔党人为叛逆。不久,基马尔党人正式宣告不承认伊斯坦布尔的素丹政府,在安卡拉召开大国民会议,成立了以基马尔为首的国民政府。
1920年6月,由英国提供金钱和武器的希腊军队从伊兹密尔出发,向安纳托利亚内地推进。协约国帝国主义认为基马尔党人的抵抗是不会长久的,所以和素丹政府签订了色佛尔条约。土耳其在欧洲的领土除伊斯坦布尔及其邻近的不大一块地区外,全部被列强分割;土耳其在西亚和北非的所有属国,也全部被英、法、意等帝国主义国家瓜分。土耳其丧失了独立和自主,沦为英、法、意的半殖民地。色佛尔条约的签订,激起了土耳其人民的反帝怒涛。
土耳其的反帝民族斗争得到苏俄的同情和援助。1921年3月,苏俄和基马尔的安卡拉政府签订了友好条约,援助它大量的武器和金钱。安卡拉政府的土耳其国民军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又得到了苏俄的援助,迅速转败为胜,1922年秋,将希腊军队驱逐出境。11月1日,大国民会议废除了素丹制度,即世俗的奥斯曼君主政权。土耳其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胜利,粉碎了协约国瓜分土耳其的色佛尔条约。1923年7月,协约国和土耳其在瑞士洛桑签订和约。土耳其收回了很多已被割让的领土,取消了赔款,废除了外国的财政监督和领事裁判权等。
1923年10月,土耳其宣布为共和国,基马尔当选为第一任总统。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后,实行了一些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如发展资本主义民族经济;废除伊斯兰教主“哈里发”控制国家的特权,实行政教分离;以资产阶级民法和刑法代替伊斯兰教律例;扩大世俗教育;给予妇女在选举、教育和就业方面以一定的平等权利,废除各种陋习,等等。这样,土耳其的国势开始蒸蒸日上。
⑸ 土耳其人民掀起了哪些大规模的民族解放斗争以及具体表现是什么
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土耳其人民掀起了大规模的民族解放斗争。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民族资产阶级,核心人物主要由知识分子和军官组成。其领袖人物阿·凯末尔历任军长、集团军司令,是一位爱国将领。他领导的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亦称凯末尔革命。
1919年5月,凯末尔着手组织全民族抵抗运动;7月和9月两次召开代表大会,成立全国性民族主义者组织安纳托利亚和卢梅尼亚保护权利协会;大会选出了以凯末尔为首的代表委员会。这时,凯末尔党人还没有公开反对在首都伊斯坦布尔的、已经成为英国傀儡的苏丹,而是推动苏丹政府召开土耳其议会。同年底,以安卡拉作为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心。
1920年1月,奥斯曼帝国最后一届议会会议上,凯末尔及其支持者取得议会多数,从而使议会通过实现土耳其的统一、独立和自由的《爱国公约》。这个纲领性的文件,成为民族解放斗争的旗帜。但是,苏丹政府在英国的唆使下,竟然解散议会。
土尔其军队兵临城下,土麦拿居民惊恐万状地跳上任何一艘可以载运他们的船只逃离起火的港口。
⑹ 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的具体情况。
1、在社会生活方面,凯末尔进行了破除封建、宗教旧习俗,实行现代新风尚的改革。如封闭修道院,废除旧的历法,采用公历;将每周假日由星期五改为星期日;在服装方面推行西服和便服,并废除了妇女戴面纱、头巾的旧习俗。1934年6月,议会通过采用姓氏的决定,取消了象征封建等级的旧称号与旧头衔……
2、在文化教育方面,凯末尔实行教育与宗教分离,发展民族文化和现代教育的方针。土耳其政府停办了旧宗教院校,取消了大学神学系,整顿了外国人和基督教会办的学校,普及五年制小学义务教育,发展工、农、矿、师范及成人夜校等各类职业技术学校,改建和扩建了高等学校。凯末尔提倡文字改革,于1928年废除旧文字,改为拉丁字母。凯末尔亲自教人民读写新文字,获得“首席教师”的称号……
3、在经济方面,凯末尔提出了复兴国家经济,重建金融机构和国家控制经济命脉的思想。大会通过经济方面的当前任务是:促进小生产向大型轻、重工业企业的过渡;迅速发展国内有原料供应的部门,特别是纺织和食品等部门;实行关税自主;创办国家银行,以支持私人企业的发展等。土耳其政府采取了限制外国资本的政策,它用赎买的方式将一些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外国企业,如铁路和公用事业部门收归国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第一批国营企业……可以了吗?
⑺ 简析凯末尔民主革命的特点
凯末尔主义的反对帝国主义、坚持民族独立、建立和巩固一体化的土耳其民族国家的思想。其次,它表现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神权主义、坚持共和制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突出特点。
⑻ 土耳其凯摩尔改革法律的来源
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造成了严重的民族危机,也促成了凯末尔主义应运而生。凯末尔(1881-1938年)领导了1918-1923年土耳其革命,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从1923年到1931年,凯末尔先后提出共和主义、平民主义、民族主义、世俗主义、国家主义和改革主义等思想原则。1937年,体现凯末尔思想的6项原则被写入宪法,成为现代土耳其的立国之本。这6项原则统称为凯末尔主义。
在近现代史上,大多数民族解放运动都有两大基本任务:争取民族独立和进行民主革命。这两大任务是由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同时也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凯末尔主义虽然细分为六大主义或称六大原则主张,但其实质都服务于这两大任务。
凯末尔主义的第一项原则就是“共和主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矛头直指奥斯曼帝国的封建社会制度和统治机构。凯末尔提出的“共和主义”不是改良主义的,而是要彻底推翻奥斯曼帝国的封建统治,实行民主共和制。1922年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废除了苏丹制,使士耳其告别了封建制度,奠定了土耳其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体制。
民族主义是凯末尔主义的基础,如果没有一个民族独立国家为前提,凯末尔主义中的其他5项原则就无从谈起。因此,当土耳其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时,凯末尔力挽狂澜,领导了“全国护权运动”和民族独立战争,以自身的革命实践谱写了民族主义,建立了一个民族独立国家。
世俗主义是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特点之一,也是推行共和主义的重要保障。世俗主义主张“三分离”原则,即宗教与政治分离、宗教与司法分离、宗教与教育分离,把人们的思想从传统的伊斯兰教伦理和宗教文化的影响下解放出来,并使宗教与国家事务分离。1924年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废除了哈里发制度和伊斯兰教法“沙里亚”,使土耳其快步从传统走向现代。
土耳其风云变幻的时代为凯末尔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一个波澜壮阔的舞台,而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也印证了凯末尔主义是顺应社会历史发展潮流的思想理论。尽管土耳其共和国曾出现过诸多危机,但是,“在这个长期的斗争过程中,土耳其还未出现过一次精神危机。这是因为土耳其人以非凡的坚定保持着对共和国创始人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给他的国家留下的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忠诚。”土耳其共和国先后制定了3部宪法,期间还有多次修改,但每一部宪法都重申凯末尔主义,坚持土耳其共和国是一个民主、世俗和法治的国家,坚持三权分立的原则,强调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在土耳其社会发展的诸多危机中,土耳其军队以其独特的方式捍卫了凯末尔主义,即先后于1960、1971、1982、1997年4次干预政治:第一次干政主要是反对民主党政府实行独裁统治;第二次是因为政局混乱,政府软弱无法收拾残局;第三次是由于党派斗争导致政局动荡、政府更迭频繁,经济濒临崩溃和暴力活动猖獗;第四次是迫使执政的繁荣党放弃使土耳其伊斯兰化的措施。土耳其军队在几次干政后都迅速还政于民(第四次军方并未接管政权,只是施加压力)。军队只是在危机中履行了宪法赋予的保卫共和国的职责,保卫了土耳其的民主政治制度,维护了社会稳定和世俗主义的宪法精神。
凯末尔虽已逝世60多年,但在土耳其人们还能强烈地感到他的存在。这不仅体现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凯末尔塑像,更在于他的思想对土耳其现代社会的发展依然产生影响和作用,土耳其的发展历程深深地刻有凯末尔主义的烙印。
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现代东方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开创了现代东方第一次成功的现代化改革。凯末尔主义对当时东方各国正在进行的反帝、反殖、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无疑起了示范作用,推动了东方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
在凯末尔建立土耳其共和国之前,中东地区许多国家也在进行民族民主革命,也受到世界其他地区成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影响,但那些事例或经验毕竟比较“遥远”。凯末尔主义的成功把土耳其共和国“活生生”地摆在眼前,更何况它与中东各国具有“同质文化”背景,对中东各国民族主义者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也就更明显。凯末尔主义反对大奥斯曼主义,反对奥斯曼帝国的扩张主义,主张土耳其民族主义,实际上是支援了奥斯曼帝国属地内其他民族的民族民主革命。
世俗主义是凯末尔得以建立共和国、巩固革命成果的重要保证。正是在反对神权专制的世俗主义原则基础上,凯末尔废除了延续数百年的哈里发制度,使教士阶层不能再控制国家政治。共和国建立后的一系列世俗主义改革则进一步巩固了革命成果。这一点对于有着悠久宗教传统的中东各国人民来讲显得尤其重要,不仅鼓舞了正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中东各民族,也为他们日后处理政教关系展示了一条可循之路。此后中东地区出现的一批世俗民族主义国家虽然形式各异,但都从凯末尔主义中汲取了营养。
1923年9月他领导的共和人民党建党时,他提出共和主义、人民主义和民族主义三项原则作为该党基本纲领。1931年又补充提出国家主义(国家积极参与经济事务)、世俗主义(摆脱伊斯兰封建神权势力)、革命主义(捍卫革命原则,坚持进行社会和经济改革)。这六项原则写入土耳其宪法,成为该党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推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宣布建立共和国(1923),废除哈里发制度(1924),关闭教会学校 ,制定发展民族经济的基本原则,革除男尊女卑的旧传统,推行司法改革和文字、教育改革等。1923年7月与协约国签订《洛桑条约》,废除《色佛尔条约》中某些不平等条款,撤出协约国驻土军队。凯末尔的政策对巩固民族独立、促进国家进步起了一定作用。
凯末尔在土耳其历史上发挥了积极的进步的作用。他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社会变革,为现代土耳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也存在阶级的局限性,如根本没有触及封建土地制度,没有给人民群众提供真正的民主自由权利等。
⑼ 土耳其独立战争的军事冲突
新政府企图摧毁国民运动,于是通过了一个伊斯兰教长颁布的教令。该教令提到,真正的教徒不应该参与民族主义活动。政府还私自判处阿塔土克及一些显着的民族主义者死刑。安卡拉一位叫里法特·伯雷克奇的回教法典权威为国民运辩护,发表一条抵消法令,宣称首都已被协约国及菲利帕夏控制,而国民运动的目的是要从敌人手中解放苏丹。 阿塔土克预计,即使他返回首都,协约国也不会放过他,所以他留在安那托利亚。他将代表大会的总部由埃尔祖鲁姆转移到安卡拉,使他能够尽量接触到更多到伊斯坦布尔开会的议员。他又开办名为《国家主权》的报章,讲述土耳其及其他地区的民族运动。
阿塔土克宣称土耳其唯一的合法政府是位于安卡拉的代表大会,所有民事及军事官员都效忠这个政府。这一说法获得广泛支持和认同。鄂图曼大会在此时已完全由协约国掌控。 阿塔土克向政府官员及部队司令传递信息,要求他们实行大国民议会的代议选举,大国民议会的集会地点将会在安卡拉。阿塔土克呼吁伊斯兰世界协助,让所有人都知道他在为苏丹奋斗。他又表明他想将哈里发从协约国的控制下解放出来。他计划要在安卡拉筹组新的政府和国会,并请求苏丹承认。
在协约国搜捕之前,大量阿塔土克的支持者涌往安卡拉,包括阿塔土克在军事部门的工作伙伴哈利德·埃迪普、阿德南·阿迪瓦尔、伊斯麦特·伊诺努、还有国会主席贾拉尔德丁·阿里夫、报章《延京》的创办人尤纳斯·那迪·阿巴利奥古。1920年3月31日,埃迪普及阿迪瓦尔在盖韦会面。这两名知识份子讨论设立新闻机构的必要性,将之命名为阿安多卢。他们在安卡拉与阿塔土克会晤,即时提议宣布在安卡拉设立阿安多卢。阿塔土克想向全世界传达新闻故事,他强调将民族斗争传遍国内外的重要性。贾拉尔德丁·阿里夫出逃首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他说奥斯曼帝国议会被非法解散,停战协定并没有赋予协约国解散奥斯曼帝国议会的权力,而1909年宪法亦将苏丹解散国会的权力取消,以防止1879年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解散国会的事重演。
约有100名奥斯曼帝国议会议员成功逃离协约国的搜捕,参与民族抵抗团体举行的全国选举。伊斯麦特·伊诺努成为代表埃迪尔内的议员。1920年3月,土耳其革命者宣布,土耳其民族在安卡拉建立了他们的国会,名为大国民议会,拥有所有政府实权。1920年4月23日,大国民议会召开第一次会议,选举阿塔土克为首任总统、伊诺努为总理。这个新政权决意抵抗首都政府。 安那托利亚存在着多支军事力量,包括英军、阿默特·安札武尔以及苏丹的军队。苏丹从他的回教军队里分出4000人,并运用协约国的资源另外建立一支最初部署在伊兹尼克、2000人的非穆斯林军队。苏丹政府派遣军队开往革命者及反革命暴动的地点。
英国不认为那些革命者很难对付,英方于是仅运用非常规力量去对付起义。由于民族主义者遍布整个土耳其,军队分成了许多小队。在伊兹密尔,这里有两个营的英军,军官都住在鄂图曼的战船尤乌斯上,这支部队被用作击溃阿里·福阿德·哲别索伊及瑞菲特·贝尔旗下的支持者。
1920年4月13日,战事在迪兹杰爆发。4月18日,战火蔓延至博卢。4月20日,杰里德也爆发战事。奥斯曼帝国议会给予回教军队半官方的权力,阿默特·安札武尔在起义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被授命前往讨伐革命者。1920年6月14日,双方在伊兹密尔附近交火。阿默特·安札武尔部及英军的数量压倒起义军,但有一些回教军队在阵前叛投起义军,这显示苏丹得不到部下坚实的支持,馀下的回教军队撤到英军的后方稳住阵脚。
是次军事冲突带来了严重后果。英军向起义军开火,又从空中投下炸弹,迫使起义军撤退,伊斯坦布尔城内一片恐慌。英军司令佐治·米恩(George Milne)要求增援,使英方开始实施一系列的行动对付土耳其民族主义者。法国陆军统帅费迪南·福煦就事件签署一份调查报告。报告得出了结论,土耳其需要部署27个师的兵力。英军并没有27个师可以分配,如此大规模的部署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政治后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公众不会支持另一场漫长且代价高昂的征战。 在发表阿马西亚公告之前,阿塔土克与一位布尔什维克代表谢苗·布琼尼上校会面。布尔什维克意图吞并高加索部分地区,包括亚美尼亚民主共和国,亚美尼亚民主共和国曾经是沙俄的一部分。布尔什维克视土耳其为一个缓冲地区及共产主义盟友。阿土塔克回覆说:“这问题要延后讨论,直至土耳其独立。”阿塔土克以此来争取俄国对国民运动的支持。
阿塔土克首要的目的是要确保能够得到武器,这些武器主要来自苏联、意大利及法国。这些武备,特别是苏联那些,使土耳其人能有效武装军队。签订卡尔斯条约后,土耳其民族主义者允诺割让纳希切万及巴统,以换取苏维埃的支持及资金。1920年8月4日,莫斯科的土耳其代表里札·奴尔发出一通电报,说60支克虏伯大炮、3万发炮单、70万发手榴弹、1万发地雷、6万口罗马利亚刺刀、150万支鄂图曼步枪、100万支俄国步枪、100万支曼里夏步枪,甚至还有一些先进的马蒂尼-亨利步枪以及25000口刺刀很快就归土耳其民族主义者所有。 鄂图曼政府签署《色佛尔条约》,条约列明保留政教合一制度,伊斯坦布尔仍归苏丹管治。色佛尔条约不被民族主义者所认同,他们认为色佛尔条约并不是要确立边界,也没有为人民的利益设想,鄂图曼政府只是为了短暂的外交利益而签署。
此外,韦尼泽洛斯为希腊从中得益,其他国家要让希腊占领那些地区。三国协约原本不希望那些被希腊占领的地区把保加利亚及安那托利亚分离,但他们并没有足够的实力获取那些地区。 《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及《巴统条约》界定了亚美尼亚民主共和国及奥斯曼帝国之间的边界。不过在《穆德洛斯停战协定》签订后,土耳其东面的边界已与条约订立的有所不同。三国协约谈论海外亚美尼亚人的诉求及重塑边界的事情。十四点和平原则可作为亚美尼亚的动机,如果亚美尼亚人能够证明他们在土耳其东部占多数的人口,他们就能占据这些地区。亚美尼亚人在边界的活动经常被用作重塑边界的论据。伍德罗·威尔逊同意将这些地区转让给亚美尼亚,因为这些地区主要由亚美尼亚人控制。这些讨论的结果都写在色佛尔条约上。有一股从东南面来的亚美尼亚人获得法国的支持,法国-亚美尼亚协定承认亚美尼亚在西利西亚的主权,法国则可建立亚美尼亚籍法国军团,以联合亚美尼亚民主共和国及获法国支持的那股亚美尼亚人。亚美尼亚可得到更多的资源,以抗衡布尔什维克的扩张。
独立战争其中一场重大的战役在亚美尼亚及土耳其的边境上展开,虽然希腊在西面威胁着土耳其人,但土耳其人仍能在这里发动攻势。卡兹姆·卡拉贝克尔分别在两份报告上论述土耳其东部的形势,详述亚美尼亚民主共和国的活动。俄国政府向土耳其人传送一个讯息,俄国与亚美尼亚、俄国与伊朗的边境已置于俄国的控制下。当时的土耳其较为落后,并没有本土的军事工业,俄国的协助至关重要。巴基尔·森米·贝伊被派往与俄国会谈,俄方要求土耳其割让凡城及比特利斯予亚美尼亚,这对土耳其民族主义者来说不可接受,他们还要面对另一些难题,包括对亚美尼亚人侵袭的迟缓反应引起土耳其人不满、希腊的威胁以及外交联系需要协调。 外交照会还没有开始,亚美尼亚为了增加谈判筹码,驱军到奥尔图,引致奥尔图之战。奥尔图之战终止了土耳其人与俄国的会谈,不久后鄂图曼政府签署色佛尔条约。1920年7月25日,乔治亚占领阿尔特温。
卡兹姆·卡拉贝克尔率军把亚美尼亚军赶出奥尔图,并且反攻亚美尼亚,迫使亚美尼亚签署停火协议。 《亚历山德罗波尔条约》是土耳其民族主义者签订的首条条约,该条约废除了《色佛尔条约》里有关阿美尼亚在土耳其东部边境的活动。亚历山德罗波尔条约内的十项说明亚美尼亚放弃行使色佛尔条约。
与土耳其民族主义者达成和平协议后,亚美尼亚在11月底爆发共产起义。1920年11月28日,艾纳特里·海克率领第十一团红军越过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进入亚美尼亚,第二次苏联-亚美尼亚战争仅持续了一个星期,亚美尼亚被打败以后不再对土耳其民族主义活动构成威胁。有说法指,如果亚美尼亚满意1919年时的边界,就可以对布尔什维克的征服作出有效的抵抗。
1921年3月16日,布尔什维克与土耳其民族主义者签订一份更详尽的协议,称为《卡尔斯条约》,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及乔治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也参与签署。
从亚美尼亚民主共和国掳获的武备被运送到西面对抗希腊。
西部的战争
战事起因是因为协约国,特别是英国首相大卫·劳合·乔治向希腊保证,只要希腊站在协约国一方,希腊就能得到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包括色雷斯东部、伊姆罗兹岛、特内多斯岛以及安那托利亚西部伊兹密尔附近的地区。希腊还想占据昔日拜占庭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达成伟大理想,但协约国不允许。
三国协约决定让希腊占领伊兹默尔附近的地区及小亚细亚西部的艾瓦勒克,原因是想要抢先意大利染指土耳其的南海岸,当中包括安塔利亚,三国协约担忧意大利的扩张,于是让希腊占领这些地区作为解决办法。
1921年5月28日,希腊人在艾瓦勒克登陆,艾瓦勒克在巴尔干战争之前是一个通行希腊语的小镇。主要来自克里特的希腊人进驻艾瓦勒克,赶走这里的土耳其居民。曾经是奥斯曼帝国的中将阿里·锡天卡耶组织土耳其群众进行抵抗,还有一些土耳其人加入了雷希特、铁菲克、泽克兹·伊泽姆,这些部队有很强的决心抵抗希腊,因为他们已经后无退路。雷希特、铁菲克及泽克兹·伊泽姆是高加索人,他们在故乡高加索被俄国及亚美尼亚驱赶出来,来到爱琴海海岸附近定居。希腊军首次与这些人爆发战斗。阿塔土克命劳夫·奥尔贝协助阿里·锡天卡耶、雷希特、铁菲克及泽克兹·伊泽姆。劳夫·奥尔贝也是高加索人,他设法联系这些抵抗团队,让他们切断希腊军的补给线。
由于意大利早前在安塔利亚登陆,协约国遂决定允许希腊在伊兹密尔登陆。为了应付意大利吞并有大量希腊人的小亚细亚地区,希腊总理韦尼泽洛斯取得协约国的准许,让希腊军队在伊兹密尔登陆,宣称是要保护人民免受骚动影响。土耳其人认为韦尼泽洛斯想吞并希腊人在土耳其的居住地,但韦尼泽洛斯指出,希腊军队在伊兹密尔的目的是保护当地居民:“希腊不是要向伊斯兰开战,而是反对过时的鄂图曼政府,以及它腐败、可耻及血腥的统治,我们要解放那些主要是希腊人居住的地区。” 希腊军队在伊兹密尔登陆,民族主义者向他们开火,结果引来希腊军的粗暴报复。希腊军以此为藉口驱军深入土耳其。阿塔土克不能容忍希腊军队占据伊兹密尔。双方在争夺伊兹密尔时犯下不少暴行,例如杀害无辜平民,甚至有儿童被害。最终土耳其人将希腊军队驱赶出伊兹密尔。
决议当时土耳其东部及南部的边界已透过条约及协议确定,阿塔土克在和谈上具有发言权。民族主义者提出,希腊须无条件撤出色雷斯东部、印布洛斯岛及忒涅多斯岛,而色雷斯的里查河则作为边界,重返1914年的状况。
法国、意大利及英国邀请阿塔土克到威尼斯商讨停火。阿塔土克要求在穆丹雅举行会谈。1921年10月3日,停火会谈在穆丹雅展开,最终签署穆丹雅停战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