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土耳其 » 为什么奥斯曼土耳其欢迎犹太人

为什么奥斯曼土耳其欢迎犹太人

发布时间: 2022-09-20 01:37:32

1. 为什么犹太人满特别的啊

犹太人历史始于公元前第二个一千年的头五百年,始祖是亚伯拉罕、其子以撒和其孙雅各。一场遍及全国的饥荒迫使雅各和他的儿子们,即以色列十二个部落的祖先移居埃及,在那里他们的后代沦为奴隶。几个世纪之后,摩西率众人出埃及,摆脱奴役,奔向自由,最终返回以色列故土。他们在西奈沙漠上流浪了40年,在那里形成了一个民族,并接受了包括十诫在内的摩西律法,他们的始祖们所创立的一神教从此初具规模。

以色列各部落在约书亚的指挥下,征服了以色列故土,并定居下来,但它们往往只是在受到外来威胁时,才在被称为“士师”的领袖的统领下联合起来。公元前1028年,扫罗建立了君主国;他的继承者大卫于公元前1000年统一了各部落并建都于耶路撒冷。大卫的儿子所罗门把王国发展成为繁荣的商业强国并在耶路撒冷兴建了以色列一神教圣殿。考古发掘证实,在所罗门统治时期,曾在一些设防城镇,如夏琐、美吉多和基色设立了重要的城市贸易中心。所罗门去逝后,国家分裂成两个王国:一个是以色列王国,首都设在撒马利亚;一个是犹太王国,首都设在耶路撒冷。两个王国并存两个世纪之久,由犹太诸王统治,并由先知告诫人们主持社会正义和遵守律法。

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国遭亚述人侵占,它的人民被迫流亡(史称“失掉的十个部落”)。公元前586年,犹太王国被巴比伦人征服,入侵者捣毁了耶路撒冷的圣殿,并将大部分犹太人放逐到巴比伦。

犹太人自治时期(公元前538—60年) 公元前539年,巴比伦帝国被波斯人征服,之后,许多犹太人返回犹大(以色列故土),并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犹太人在故土上的生活方式也得以恢复。此后四个世纪,犹太人在波斯人和古希腊人的统治下,享有很大程度的自治权。由于叙利亚塞琉孤王朝强制实行一系列措施,禁止犹太人的宗教信仰,导致爆发了公元前168年由马加比家族(哈斯蒙尼人)领导的起义,随后建立了由哈斯蒙尼王朝犹太诸王统治、历时约80年的独立犹太王国。

异族统治(公元前60年一公元1948年) 从公元前60年起,国家因内乱而削弱,日益为罗马所控制。为了摆脱罗马统治,犹太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其中最大的一次爆发于公元66年。经过4年的战斗,罗马人于公元70年征服了犹地亚(犹大),焚毁丁第二圣殿,并将国内的众多犹太人放逐。犹太人对罗马进行的最后一次反抗是千余人固守在马撒达山顶城堡中。这次反抗于公元73年以守卫者集体自杀而告终。它成为犹太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争取自由的象征。

在罗马(公元70-313年)和拜占庭(公元313-636年)的统治下,犹太人社会在故土上继续保持和发展自己的法律、教育及文化制度。公元2世纪,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犹太律法被编集成口传律法《密西拿经》,后于公元3-5世纪,又扩编成《塔木德经》。这些律法有些后来根据情况而变化作了修改,至今仍为恪守教规的犹太人所遵守。

犹太人重获国家主权的另一次尝试是公元132年的巴尔·科赫巴起义,其结果是在犹地亚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犹太飞地,以耶路撒冷为都城。但是,三年之后,罗马人打败了了巴尔·科赫巴,并且为了断绝犹太人与故土的联系,把耶路撒冷改名为埃利亚卡皮托利纳,把国家更名为巴勒斯梯那。

从公元7世纪始,国家先后被阿拉伯人(613—1091)、塞尔柱克人(1091—1099)、十字军(1099—1291)、马穆鲁克人(1291-1516)、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人(1517一1917)和英国人(1918—1948)所统治。不同时期的统治者任意变动疆界,更改国名。各征服者所建造的王宫殿宇是他们统治这片故土的历史见证。

尽管千百年来的异族统治使犹太人越来越少,但在这片故土上犹太人一直保持着他们的存在,而且随着散居各国的犹太人返回故乡,犹太人口也不断增加。到了19世纪中叶,稀少的犹太人口出现了猛增的势头。

犹太复国主义 多少世纪以来,盼望有朝一日能返回锡安(锡安,传统上是耶路撒冷和以色列故土的同义词),一直是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的生活支柱。到了19世纪末,由于东欧的犹太人不断遭到压迫和迫害,而西欧的犹太人对既未结束种族歧视也未使犹太人与所在国家的社会融为一体的那种形式上的解放所抱幻想日益破灭,犹太复国主义作为一种民族解放运动而出现。1897年,西奥多·赫茨尔在瑞士的巴塞尔召开了第一届犹太复国主义大会。在会上,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成为一个正式的政治组织,它号召犹太人返回以色列故土,在祖先的家园复兴犹太民族生活。

在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的感召下,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开始返回故土,当时这片故土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人烟稀少,为世人所忽视。早期的开拓者在这里排干沼泽,开垦荒地,在秃山上植树造林,兴办工业,建设城市和乡村。他们建立了社区机构和服务设施,并使长期以来仅用于礼拜仪式和文学的希伯来语在日常生活中恢复使用。

一块土地,两个民族 国际联盟基于承认“犹太人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故土)有着历史的联系”和“在那个国家重建犹太民族家园”的考虑,于1922年委托英国统治这片故土,并特别责成英国“为这个国家创造各种确保建立犹太民族家园的政治、行政和经济环境。”

同年,英国在这块托管地境内四分之三的土地上建立了阿拉伯外约旦酋长国(即今日的哈希姆约旦王国),只把约旦河以西的地方留作发展犹太民族家园之用。阿拉伯极端领导人就连在这样小的区域建立犹太民族家园也要反对,他们煽动袭击犹太社区,甚至打击主张阿拉伯一犹太人共处的阿拉伯人。英国对犹太移民和定居的限制并没有使阿拉伯好战分子善罢甘休,暴力事件屡屡发生,持续不断,直到二次大战爆发为止。

二战期间,纳粹杀害了约600万欧洲犹太人,其中包括150万儿童。战后,尽管迫切需要为在纳粹大屠杀中幸免于难的犹太人寻找避难所,但英国并未取消犹太移民的限额。为了邮票说明:安娜·富兰克及家人在这所房子里躲避纳粹迫害达两年之久对付英国限制移民的政策,故土上的犹太社团与世界各地犹太人一起,动员一切人力物力,组织了一场“非法”移民运动先后把85,000难民从欧洲转送到故土上。

阿拉伯人反对犹太人在故土上定居,犹太人则坚持要求解除对犹太移民的限制,英国在无法调解的情况下,遂将问题移交给联合国。联合国大会于1947年11月29日表决在约旦河以西地区建立两个国家: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犹太人接受丁这个分治计划而阿拉伯人则予以拒绝。

国家地位 1948年5月14日英国托管结束,犹太人随即宣布建立以色列国。此后不到24小时,五个阿拉伯国家的军队入侵了这个新国家。这场以色列独立战争断断续续打了一年多,于1949年7月以停火线为基础分别与接壤的阿拉伯国家签定了停战协议。

以色列在立国宣言中表明它“向所有邻国及其人民伸出和平及睦邻之手。”尽管历届以色列总理一再重申这一呼吁,但始终遭到拒绝或不受理睬。阿拉伯恐怖分子不断袭击以色列居民中心,阿拉伯国家不仅支持和鼓励袭击行动,而且还实行经济和外交抵制,封锁以色列海运的国际航道并挑起全面战争。1956年和1967年,以色列发动先发制人的攻击,对蓄意挑衅作出反应。1973年,以色列击退了阿拉伯邻国同时从三条战线发动的全面进攻。1982年,因加利利北部居民屡遭恐怖分子的袭击,以色列采取行动,摧毁巴解(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南黎巴嫩搞恐怖活动的基地。

1977年,埃及总统萨达特应贝京总理邀请访问耶路撒冷,从而打破了拒和的僵局。这次访问导致了双方的谈判,其结果是1979年3月26日签署《埃以和平条约》并达成《戴维营协》,该协议包括实现中东和平的有关条款及就1967年以来以色列管理的犹地亚、撒马利亚及加沙地带未来地位所做的一项安排。随着这些地区在1987年爆发了暴力抗议行动,阿以冲突的焦点集中在巴勒斯坦阿拉伯方面。以色列确信有关各方只有通过直接谈判才能解决问题,因此,对由美俄主持下,于1991年10月30日在马德里举行的中东和平会议提供的对话机会表示欢迎。这次会议使以色列、黎巴嫩、叙利亚以及约旦一巴勒斯坦代表团坐在一起,为以色列随后与其每个阿拉伯邻国间的双边谈判及为解决区域问题举行多边会谈奠定了基础。公元2世纪大流散前,犹太人已成为一个民族,这是人所共知的史实。公元135~138年,犹太人反抗罗马统治的最后一次斗争失败后,罗马统治者进行残酷的大屠杀,迫使大多数犹太人开始了犹太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影响深远的大流散。

犹太人在经历了1700多年的大流散后,遍及世界各地。到19世纪末,他们到底还是不是一个民族,至今学术界仍存在分歧。产生歧意的根本原因,是用什么标准来判断犹太人是不是一个民族。笔者认为必须弄清三个问题:一是结合犹太人的具体历史实际,正确认识和掌握斯大林提出的民族定义;二是正确分析和估价犹太人的同化问题;三是严格区别民族的分散与分裂状态和民族的整体概念。

关于第一个问题。犹太人大流散后失去了共同地域,分布在世界各地。但从居住情况看,他们在流散地大都采取大分散、小集中的居住方式,生活在犹太区。区内有犹太人进行集体活动的犹太教会堂、学校、法院、监狱和一些管理机构,也有犹太人离不开的浴池、面色房、屠宰场、旅社、公墓等设施。犹太人可以自成一体,基本上不受外界干扰,按照自己的教法生活。因此,犹太人很容易把自己特有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民族特性牢固地继承下来。

犹太区最早产生于公元l世纪,它是出于维护犹太民族的同一性、保障其生命安全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后来,非犹太社会的反犹势力,为了排斥犹太人,不断强化反犹、排犹政策,使犹太区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一些犹太区逐渐具有强迫隔离的性质。特别是12世纪以后,基督教国家里“隔都”的出现,更是基督教会迫害、孤立和羞辱犹太人的一种恶劣手段。当然,在保持犹太民族宗教文化传统和加强犹太人的团结协作方面,“隔都”与犹太区起着相同的促进作用。

直至19世纪,犹太人的这种生活方式,也未因欧洲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和犹太人同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而完全改变。尽管一些犹太上层人士离开了犹太区,进入了居住国的上层社会和社会主流之中,但大多数犹太人仍生活在犹太区内。他们的民族特性和民族意识不仅没有因失去共同地域而消失,反而呈曲线式的增强态势,并最终保持下来。

犹太人的共同语言希伯来语在长期流散中虽然未能作为口头或书面语言被保存下来,但受居住国语言的影响,形成了许多不同地域犹太人使用的语言和方言。如犹太一阿拉伯语,犹太一贝尔伯语,犹太一希腊语,犹太——西班牙语,犹太一意大利语,犹太一波斯语,意第绪语……等。这些犹太语言和方言都受到了犹太宗教经典语言——希伯来语和阿拉米语的影响,并用希伯来语字母书写。这表明,它们仍是具有共同的犹太人社会特点的特殊的语言联合体,从一定意义上说,它们把不同地域的犹太人从思想到民族感情联系在一起。

从经济生活方式看,犹太人离开巴勒斯坦后,大多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城镇,主要充当小商和小贩。随着商业的发展,贸易成了他们涉足的领域。由于基督教禁止基督徒发放有息贷款,犹太人便从事高利贷活动。18、19世纪,现代工业兴起,犹太人凭借他们的经济头脑和从商经验,在一些工业领域里大显身手,涌现出一批颇具影响的金融家和工商业巨头。犹太人的这种谋生方式,

要求他们加强联系,互通信息,交流经验,扩大合作。而犹太人的居住方式,又为他们实现这种愿望提供了方便。各地犹太人亦在这种经济交往中增强了联系和感情。

然而,对流散各地的犹太人来说,最主要的共同点则是他们具有共同的文化心理素质。这种心理素质,特别是犹太民族自我意识,在长期的大流散中,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从总的趋势看不是减弱,而是逐步有所增强。这从19世纪末犹太人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意识、民族情绪乃至复国思想中得到证实。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犹太教的作用;另一个是反犹太主义的作用。

犹太教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民族精神。犹太人每到一个地方,首先建立犹太教会堂作为他们的活动中心。除定期举行宗教仪式外,还对青年人进行宗教教育。共同的宗教信仰和律法使地域分散的犹太人仍能保持自己的民族特性。

反犹太主义也增强了犹太人的凝聚力。历史上每出现一次反犹浊浪,犹太人的民族意识便得到一次增强。19世纪出现的以种族主义为基础的新的反犹太主义,从外部设置了一道阻止犹太人通向同化的屏障,从而使犹太人的民族觉悟迅速提高。在19世纪 80年代沙皇俄国对犹太人大肆迫害的日子里,一位访问俄国的西方观察家提到了犹太人“异常的团结”,“他们似乎从来没有失去过一种意识,那就是他们是一个不同的民族”。

此外,在确认犹太民族时,还必须正确评估同化对犹太人的影响。不可否认,犹太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受到居住国民族不同程度的同化,其某些民族特征不再保持完整。但是,犹太人具有的民族特性及其所处的特殊外部环境,使他们的同化呈复杂多变的态势。一是强迫同化多于自然同化,从而使这种同化容易出现反复。二是多样化的同化方式,包括宗教同化、文化同化和社会同化。这一道道障碍使犹太人的同化过程艰难曲折,三是同化中的逆转现象,使犹太人对同化持矛盾和迷茫的心态。因此,直到19世纪末,犹太人并未真正融入当地民族之中。从整体看,他们的主要民族特性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从个体看,同化的程度也有差别。实际上大部分犹太人没有被同化,继续保持着犹太民族的宗教和文化特征。

在探讨犹太人是不是一个民族时,还应注意区分民族分散与分裂状态和民族整体概念。前者指民族存在的方式,这种方式会因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后者指由共同的物质和精神因素结合在一起的民族共同体,它的存在是由构成民族的若干要素所决定的,不会因其存在方式的变化而突然消失。因此,犹太人虽然分散在许多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但具有共同的民族特征,同属一个民族。

由此可见,犹太民族在形成之后虽经长期流散,但直至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产生时仍然存在。尽管它的民族特征因受同化的影响有某些变化,与一般正常民族相比有较大差异,但仍然是一个民族共同体。二、由来已久的回乡观念和一再出现的救世运动犹太人声称,迦南(今巴勒斯坦)是上帝特许给他们的土地,

即“应许之地”。据《圣经》记载,公元前19世纪,希伯来人从两河流域的乌尔来到迦南,上帝与希伯来人的始祖亚伯拉罕立约:“我要将你现在寄居的地,就是迦南全地,赐给你和你的后裔,永远为业。”以后上帝又先后向亚伯拉罕的儿子以撒和孙子雅各重申了这一应许。

2. 犹太人戴维•本•古里安为了获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国籍做了什么努力

本•古里安一度希望获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国籍,在帝国内部争取犹太人的权益。为此他学习了土耳其语,并到帝国的首都学习法律。为了使自己更像一个奥斯曼帝国公民,本•古里安还戴上了土耳其式的圆筒帽,蓄起了土耳其式的胡子。

3. 复国的犹太人,曾经收到过哪些国家抛出的橄榄枝

说起犹太人,我们都知道和这个民族在世界上流亡了两千多年后,最终还是在自己的故土上建立了国家。一直到现在,这个国家可以说一直是蒸蒸日上,目前绝对是发达国家,而且在中东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毕竟实力决定一切。但是犹太人在世界上流亡了两千多年,能够回来建国可以说非常不容易。当年在犹太建国的时候有好多国家提供帮助,还有些国家愿意提供地方给犹太人建国,但是犹太人都拒绝了,最终还是选择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我们看一下当时都提供了哪些地方给犹太人建国。



最终犹太人还是返回自己的故土巴勒斯坦建立了国家。其实犹太人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有很多因为。首先就是这里是自己的故土,上上帝给予自己的应许之地,是上帝给犹太人的,所以在宗教上这个肯定不能丢了。其次就是这个地方可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之一,不管是哪个政权都想统治这个地方。文化底蕴极其深厚。还有就是这个地方在战略位置上非常重要,至少自己也是有自己的出海口了。最后当时控制这个地方的奥斯曼土耳其已经不堪一击了,所以想要占领这个地方还是非常容易。再加上这个地方英国人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相对来说阻力比较小。

4. 奥斯曼帝国虚弱不堪,为什么一度称霸世界

他们将王室政权与金融体系剥离了,进行着金融的创新。封建社会无论那一个王室,基本上都会将权力和财富牢牢抓在手中。王室退化和腐败严重的影响了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奥斯曼土耳其君王把体制给了擅长此道犹太人,让整个帝国境内的商业活动和资金流动还有贸易往来不用受到宫廷争斗影响,为帝国积蓄非常多财富。

积极进行着军事的创新改革。原来土耳其人就了解欧洲人作战方式和军队制度,13世纪蒙古军团入侵了小亚细亚以后,又学会战无不胜的蒙古军事与战法学说。除此以外,他们与希腊人通婚以后,又将希腊人的商业化、精明,属于穆斯林的宗教热情与善战巧妙融合在了一起。骑兵采用的是蒙古战法,步兵采用的是古典马其顿的军团制度,与此同时广泛装备大炮与火绳枪。很重视军事工程学和武器改进,特别擅长于攻克设防城堡。

5. 土耳其很受欢迎,为什么

1、很多人喜欢土耳其是因为他们人比较漂亮,亲切(因为维族也是那种样子)是欧洲许多国家中最像东方人的。符合许多人的审美。
2、在汉朝的时候,汉武帝把匈奴赶跑了,匈奴分裂,北匈奴往欧洲去了,南匈奴归附汉朝。北匈奴在欧洲先后打败了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像现在的匈牙利和土耳其好多人都是匈奴的后裔。这可能是喜欢他们文化的原因吧……
3、土耳其政府和中国的关系还是可以的,至少不坏,所以不妨碍许多人喜欢土耳其。好多人学习他们的语言可能是觉得好玩,学习他们的语言可以更了解他们的文化呗……

6. 为什么犹太人

圣经时代 犹太人历史始于公元前第二个一千年的头五百年,始祖是亚伯拉罕、其子以撒和其孙雅各。一场遍及全国的饥荒迫使雅各和他的儿子们,即以色列十二个部落的祖先移居埃及,在那里他们的后代沦为奴隶。几个世纪之后,摩西率众人出埃及,摆脱奴役,奔向自由,最终返回以色列故土。他们在西奈沙漠上流浪了40年,在那里形成了一个民族,并接受了包括十诫在内的摩西律法,他们的始祖们所创立的一神教从此初具规模。

以色列各部落在约书亚的指挥下,征服了以色列故土,并定居下来,但它们往往只是在受到外来威胁时,才在被称为“士师”的领袖的统领下联合起来。公元前1028年,扫罗建立了君主国;他的继承者大卫于公元前1000年统一了各部落并建都于耶路撒冷。大卫的儿子所罗门把王国发展成为繁荣的商业强国并在耶路撒冷兴建了以色列一神教圣殿。考古发掘证实,在所罗门统治时期,曾在一些设防城镇,如夏琐、美吉多和基色设立了重要的城市贸易中心。所罗门去逝后,国家分裂成两个王国:一个是以色列王国,首都设在撒马利亚;一个是犹太王国,首都设在耶路撒冷。两个王国并存两个世纪之久,由犹太诸王统治,并由先知告诫人们主持社会正义和遵守律法。

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国遭亚述人侵占,它的人民被迫流亡(史称“失掉的十个部落”)。公元前586年,犹太王国被巴比伦人征服,入侵者捣毁了耶路撒冷的圣殿,并将大部分犹太人放逐到巴比伦。

犹太人自治时期(公元前538—60年) 公元前539年,巴比伦帝国被波斯人征服,之后,许多犹太人返回犹大(以色列故土),并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犹太人在故土上的生活方式也得以恢复。此后四个世纪,犹太人在波斯人和古希腊人的统治下,享有很大程度的自治权。由于叙利亚塞琉孤王朝强制实行一系列措施,禁止犹太人的宗教信仰,导致爆发了公元前168年由马加比家族(哈斯蒙尼人)领导的起义,随后建立了由哈斯蒙尼王朝犹太诸王统治、历时约80年的独立犹太王国。

异族统治(公元前60年一公元1948年) 从公元前60年起,国家因内乱而削弱,日益为罗马所控制。为了摆脱罗马统治,犹太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其中最大的一次爆发于公元66年。经过4年的战斗,罗马人于公元70年征服了犹地亚(犹大),焚毁丁第二圣殿,并将国内的众多犹太人放逐。犹太人对罗马进行的最后一次反抗是千余人固守在马撒达山顶城堡中。这次反抗于公元73年以守卫者集体自杀而告终。它成为犹太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争取自由的象征。

在罗马(公元70-313年)和拜占庭(公元313-636年)的统治下,犹太人社会在故土上继续保持和发展自己的法律、教育及文化制度。公元2世纪,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犹太律法被编集成口传律法《密西拿经》,后于公元3-5世纪,又扩编成《塔木德经》。这些律法有些后来根据情况而变化作了修改,至今仍为恪守教规的犹太人所遵守。

犹太人重获国家主权的另一次尝试是公元132年的巴尔·科赫巴起义,其结果是在犹地亚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犹太飞地,以耶路撒冷为都城。但是,三年之后,罗马人打败了了巴尔·科赫巴,并且为了断绝犹太人与故土的联系,把耶路撒冷改名为埃利亚卡皮托利纳,把国家更名为巴勒斯梯那。

从公元7世纪始,国家先后被阿拉伯人(613—1091)、塞尔柱克人(1091—1099)、十字军(1099—1291)、马穆鲁克人(1291-1516)、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人(1517一1917)和英国人(1918—1948)所统治。不同时期的统治者任意变动疆界,更改国名。各征服者所建造的王宫殿宇是他们统治这片故土的历史见证。

尽管千百年来的异族统治使犹太人越来越少,但在这片故土上犹太人一直保持着他们的存在,而且随着散居各国的犹太人返回故乡,犹太人口也不断增加。到了19世纪中叶,稀少的犹太人口出现了猛增的势头。

犹太复国主义 多少世纪以来,盼望有朝一日能返回锡安(锡安,传统上是耶路撒冷和以色列故土的同义词),一直是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的生活支柱。到了19世纪末,由于东欧的犹太人不断遭到压迫和迫害,而西欧的犹太人对既未结束种族歧视也未使犹太人与所在国家的社会融为一体的那种形式上的解放所抱幻想日益破灭,犹太复国主义作为一种民族解放运动而出现。1897年,西奥多·赫茨尔在瑞士的巴塞尔召开了第一届犹太复国主义大会。在会上,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成为一个正式的政治组织,它号召犹太人返回以色列故土,在祖先的家园复兴犹太民族生活。

在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的感召下,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开始返回故土,当时这片故土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人烟稀少,为世人所忽视。早期的开拓者在这里排干沼泽,开垦荒地,在秃山上植树造林,兴办工业,建设城市和乡村。他们建立了社区机构和服务设施,并使长期以来仅用于礼拜仪式和文学的希伯来语在日常生活中恢复使用。

一块土地,两个民族

国际联盟基于承认“犹太人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故土)有着历史的联系”和“在那个国家重建犹太民族家园”的考虑,于1922年委托英国统治这片故土,并特别责成英国“为这个国家创造各种确保建立犹太民族家园的政治、行政和经济环境。”

同年,英国在这块托管地境内四分之三的土地上建立了阿拉伯外约旦酋长国(即今日的哈希姆约旦王国),只把约旦河以西的地方留作发展犹太民族家园之用。阿拉伯极端领导人就连在这样小的区域建立犹太民族家园也要反对,他们煽动袭击犹太社区,甚至打击主张阿拉伯一犹太人共处的阿拉伯人。英国对犹太移民和定居的限制并没有使阿拉伯好战分子善罢甘休,暴力事件屡屡发生,持续不断,直到二次大战爆发为止。

二战期间,纳粹杀害了约600万欧洲犹太人,其中包括150万儿童。战后,尽管迫切需要为在纳粹大屠杀中幸免于难的犹太人寻找避难所,但英国并未取消犹太移民的限额。为了邮票说明:安娜·富兰克及家人在这所房子里躲避纳粹迫害达两年之久对付英国限制移民的政策,故土上的犹太社团与世界各地犹太人一起,动员一切人力物力,组织了一场“非法”移民运动先后把85,000难民从欧洲转送到故土上。

阿拉伯人反对犹太人在故土上定居,犹太人则坚持要求解除对犹太移民的限制,英国在无法调解的情况下,遂将问题移交给联合国。联合国大会于1947年11月29日表决在约旦河以西地区建立两个国家: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犹太人接受丁这个分治计划而阿拉伯

人则予以拒绝。

国家地位 1948年5月14日英国托管结束,犹太人随即宣布建立以色列国。此后不到24小时,五个阿拉伯国家的军队入侵了这个新国家。这场以色列独立战争断断续续打了一年多,于1949年7月以停火线为基础分别与接壤的阿拉伯国家签定了停战协议。

以色列在立国宣言中表明它“向所有邻国及其人民伸出和平及睦邻之手。”尽管历届以色列总理一再重申这一呼吁,但始终遭到拒绝或不受理睬。阿拉伯恐怖分子不断袭击以色列居民中心,阿拉伯国家不仅支持和鼓励袭击行动,而且还实行经济和外交抵制,封锁以色列海运的国际航道并挑起全面战争。1956年和1967年,以色列发动先发制人的攻击,对蓄意挑衅作出反应。1973年,以色列击退了阿拉伯邻国同时从三条战线发动的全面进攻。1982年,因加利利北部居民屡遭恐怖分子的袭击,以色列采取行动,摧毁巴解(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南黎巴嫩搞恐怖活动的基地。

1977年,埃及总统萨达特应贝京总理邀请访问耶路撒冷,从而打破了拒和的僵局。这次访问导致了双方的谈判,其结果是1979年3月26日签署《埃以和平条约》并达成《戴维营协定》,该协议包括实现中东和平的有关条款及就1967年以来以色列管理的犹地亚、撒马利亚及加沙地带未来地位所做的一项安排。随着这些地区在1987年爆发了暴力抗议行动,阿以冲突的焦点集中在巴勒斯坦阿拉伯方面。以色列确信有关各方只有通过直接谈判才能解决问题,因此,对由美俄主持下,于1991年10月30日在马德里举行的中东和平会议提供的对话机会表示欢迎。这次会议使以色列、黎巴嫩、叙利亚以及约旦一巴勒斯坦代表团坐在一起,为以色列随后与其每个阿拉伯邻国间的双边谈判及为解决区域问题举行多边会谈奠定了基础。

犹太人将自己称为“记忆的民族”。亚伯拉罕的信仰,埃及的奴隶生活,先知的言行,贤人的智慧,民族的历史、与圣城耶路撒冷的关系,犹太人靠着“记忆”将这些继承下来,并告诉子孙过去所发生的一切。说犹太人是“记忆的民族”,是为了表示他们记忆和继承历史的遗产。在这些记忆中,不光有民族的伟业和光荣,还有那些迫害、离散、痛苦和失败。犹太人通过记忆,将这些痛苦和教训世代相传,以警后人。

历史其实就是一个民族烙印的记录。犹太人认真记忆民族历史的原因之一就是想通过这个方式,让离散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认识到犹太人的一体性。但是,历史教育更大的作用是对人格的全方位启发,这一点犹太人也是相当认同的。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教育不仅是强调光荣的历史,还要正视历史中的失败、挫折、迫害和没落,从中进行反省,取得教训。在这层意义上,犹太人试图将教育定义为“痛苦的教育”。他们不但告诉孩子们人生有喜悦和幸福,更告诉他们人生会有黑暗和失意。

普陵节(也称普珥节)就是每到二或三月举行的化装游行。在古代,成为王妃的犹太人以斯帖曾经不惜一切地拯救过犹太人的生命。这个节日就是为了纪念这段历史。

在普陵节上,人们要吹笛、敲钟,孩子和大人们都化装上街游行。在进行这个愉快的游行之前,孩子们必须学习这个节日的由来。以斯帖曾经舍身向国王通报屠杀犹太人的阴谋,结果阴谋的主犯被处决,犹太人在千钧一发之际保住了生命。表达犹太人的感谢之情就是普陵节的主旨所在。

在每年的十二月,有历时八天的献殿节。在古代,为了反抗希腊的暴政,马喀比派举行起义,恢复了犹太人自治。这个节日就是为了纪念这次起义而设的。在这个节日里,人们要就耶路撒冷神殿遭亵渎和犹太人的信仰自由遭剥夺的历史进行学习。

还有,在二千年以前,希腊军队亲手破坏了耶路撒冷神殿。为了纪念这次事件,每年八月犹太人都会回顾历史,实行一天的绝食,祈祷神殿的再建。

另外,还有西班牙的犹太人遭流放,犹太人遭基督教徒的弹压,被征收苛捐杂税,一直到法西斯的大屠杀,不管事件大小,只要和自己有关,犹太人都会调查清楚,详细地记载和记忆。

犹太人选择的使命就是不再让这些悲惨的历史重演。过去的苦痛就是将来的教训,所以,犹太人会把这种使命传于下一代,告诉他们:对人生不能采取安逸的态度;对民族、对世界都要有责任感;学习历史不应该只停留在过去,还要对未来敞开自己的胸怀。

一个民族拥有自己的历史,一个人同样也拥有自己的历史,比如人的成长、体验、家庭、朋友和故乡。每一种体验都和有关的历史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大的历史板块。历史就是个人和他所在共同体的产物。学习历史不是要罗列过去的历史事件,而是要考虑这些事件和现在之间的关系以及它所具备的意义。对犹太人来说,历史就是对现在的挑战和对未来的发问。

举例来说,犹太人的教科书中不会单纯记录犹太人怎样遭法西斯屠杀,而是要设问:如果你自己在当时的情况下会怎样对应?学生们会被要求参考先人写的各种关于集中营生活的文章,把自己想象成受害者。根据情况不同,有的人如果有从集中营中幸存下来亲戚朋友,可以与他们进行座谈,听一下最真实的体验。

学生们通过这样的学习,更能直观地认识历史,从中进行反省和看到未来的方向。法西斯德国的罪恶再不可饶恕,也要和德国人民建立友好的关系,这就犹太人对历史采取的归纳法的态度。从失败中,能认清善与恶,正面事物和负面事物,并进行区别。犹太人最忌讳的就是无视事实,对所有的事物都做一刀切式的规定。由柳洪平创建。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7542.html

7. 历史上国外为什么要赶尽杀绝犹太人...

这就要从犹太灭国谈起:
犹太人其实早先在阿拉伯西面游牧为生。犹太人以雅各为祖先,雅各曾经与上帝摔过跤,所以改名以色列。后来雅各的儿子约瑟在埃及受到法老的重用,因此雅各带领族人迁移到埃及,并在埃及繁衍生息。后来埃及发生变乱,努比亚人入驻埃及之后,将迁移过去的雅各的子孙全部看为奴隶。因此,以色列人逃回祖居的地方(这里,就是先知摩西的故事了)----迦南(就是现在的巴勒斯坦)。尔后,以色列人形成十二支部落,在此之上,形成统一的国家,中间历经扫罗,大卫,所罗门王的统治。之后,分裂为南北两个国家,北部为以色列王国,南部叫犹太王国。犹太王国最后被取代亚述人的巴比伦帝国消灭。
从此,犹太人就处于各个兴起的强大帝国奴役,巴比伦被波斯取代,波斯被马其顿帝国取代,马其顿分裂后被安息统治,然后罗马兴起,犹太人又沦为罗马帝国奴隶。犹太人曾起义反抗罗马人的统治,但最终不敌罗马军团,耶路撒冷沦陷,圣殿被焚毁,犹太人自此散落各地。
犹太人虽然散落各地,而且不少被所处地的民族同化,但是却还保持着同样的宗教信仰。不过,某种程度上来看,正是宗教信仰使得他们不断遭受迫害: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以耶稣基督为救世主,可是犹太教认为弥赛亚(也就是救世主)尚未来临,因而,在欧洲,特别是中世纪欧洲,犹太教一般被看为异端。。这就是犹太人遭受迫害的一个原因。
后来,在欧洲,奥斯曼土耳其兴起,并占领了巴尔干地区的大部分。奥斯曼信仰伊斯兰教,并且在帝国内搞绝对宗教主义(也就是以伊斯兰教为唯一的合法信仰),犹太故地也属于奥斯曼控制之下,因此,又导致了大批犹太人遭到迫害。
19世纪,犹太复国主义兴起,该主义主张任何手段来达到犹太建国目的,包括暗杀,收买政治人物,挑唆战争,分裂国家等手段。也因此,欧洲各个民族国家(主要是法国,德国,俄国)对待犹太人十分地凶狠。这其中,特别是俄国(沙俄也包括苏联),以沙皇遇刺为借口在敖德萨地区大肆屠杀犹太人。法国也在1896年--1906年搞出了个德雷福斯案。纳粹德国则是打着驱逐劣等民族的口号屠杀犹太人。

8. 为什么犹太人在历史上总是被排斥

详细的在一些书上容易找到,我推荐你《重返耶路撒冷》,我现在把大概的过程和原因说一下。 以色列十二部族定居之后,在大卫和所罗门时代达到全盛时期,十二部族分为两个大国——以色列和犹太,在曲折的历史过程里,你要知道,中东的各大文明此起彼伏,巴比伦、亚述、波斯、马其顿相继入侵,但是在相当多的机会里,开明君主没有消灭犹太民族的文化,犹太人自己也十分执着,以至于“顽固”,别的小国灭亡了,被同化吸收,但以色列人的坚持令人感佩,但也埋下了被驱逐的伏笔。 罗马共和国的东征占领以色列之后,以色列人的起义惹怒了罗马,罗马人驱逐了定居在耶路撒冷的犹太人,摧毁了圣殿,只有少数犹太人靠贿赂罗马人才能留下来,从此犹太民族变成了无家可归的人。 耶稣也是犹太人,我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有人忽略这一点,创立基督教的时候,犹太教信徒十分厌恶耶稣,将其出卖给罗马,但随后基督教被罗马接受,当罗马帝国分崩离析之后,到法兰克帝国的建立,欧洲大多数民族都皈依了基督教,只有犹太人倔强地不肯接受新约、改变信仰,于是遭到人们的歧视。犹太民族在被驱逐之后,在流浪中定居在其他城市,采用社区生活,社区生活使得犹太人受教育程度高、卫生条件好、且天生商才则是他们最有力量的生活保障。但是异教徒没有地位是肯定的。 黑暗中世纪的来临,不得不提教皇独大,十字军东征和焚烧异教徒,犹太人的财富使得他们总是遭殃者,尽管有些人受不了折磨改宗天主教,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坚持了下来。说白了十字军的骑士老爷们看重的是犹太人的钱,愚昧的信徒认为,他们在惩罚异教徒,杀掉一个犹太人或者萨拉逊人可以保佑自己的灵魂升入天堂。 蜷缩于犹太社区的犹太人,一次又一次的遭到洗劫,但顽强的熬到了文艺复兴,意大利的隔离政策使得犹太人不能在地中海地区进行大规模商业活动,但也不能阻止拉斐尔这样的大师级人物出现。 这个时代的特征是王权的集中,所以拥有比以往权利更多的国王们,希望能获得更多的财力支持,首先西班牙人驱逐犹太人出境,奥斯曼帝国接纳了这些银行家,西班牙终究因为缺乏理财高手而在后来的竞争中衰落。英国人的行为也很发指,国王请犹太人替自己放高利贷,挣的钱归国王,民众的怨恨归犹太商人,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犹太人受歧视的原因就在于此。 谁想不通这个问题,谁就会找犹太人报复。 美国很多地方是犹太人的天堂,这个毋庸置疑。普法战争结束之后,欧洲形成了两大阵营的对垒和军备竞赛,国家至上的情绪暂时掩盖了民族主义,很多犹太人把自己当成是法兰西或者德意志的公民,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获得了荣誉和认可,但是战争结束之后,到了1929年的大萧条,不满的情绪再度使犹太人陷入危机,就是钱的问题。 在十月革命开始的时候,因为沙皇对犹太人的暴政,所以犹太人都加入了红军,以至于有些人认为这是一场犹太人的革命,列宁的功臣中,有一半是犹太人,包括红军之父托洛茨基,不过这也是暂时的。 一战之前,锡安主义在世界各国的犹太人中流传,犹太人召开国际大会,希望全世界的犹太人寻找出路,但是重返耶路撒冷的提议被认为是不切实际,当时的耶路撒冷还是在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下,住满了阿拉伯民族。一战爆发的时候,犹太精英们回家打仗去了,但是少数先驱已经到达耶路撒冷,开始了复国运动。 1929年之后的德国,德国人恨不得直接把犹太人全杀了,把他们的钱拿走,希特勒上台之后,将这件事付诸行动。1930年之后,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定居点有了一定的规模,在各国犹太商人的支援下,他们向当地人购买土地,互惠惠利。他们在希特勒上台后,向德国犹太人呼吁,请他们撤离德国,前往巴勒斯坦,但是没有什么响应。最后大屠杀就开始了。 剩下的事情你可以去找找看,先回答那么多。

9. 犹太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土耳其人关系怎样

不怎么样?首先说犹太人,他们最早是中东地区的主人,住的时间不长,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迁徙走了,然后就是阿拉伯人来了,在这里住了几千年,并形成了文明和宗教文化,二战后西方列强因为觊觎中东的石油,在背后支持以色列重回中东建国,双方矛盾由此而来,并几番大战,但都是有欧美支持的以色列取胜。波斯人却又是例外一个种族一种文化,波斯是从中亚迁徙过来的,也在中东部分地区,主要是现在的伊朗周边,生存了几千年,甚至曾经成为盛极一时的波斯帝国。土耳其人就更是这样了,着名的横跨欧亚非三大陆的奥斯曼土耳其大帝国就是现在土耳其的历史。这几个民族都有过辉煌的历史,都有过在这里货曾经生活在这里的证据,在到处喷油的中东地区自然不可能和平共处!

10. 介绍一下犹太人

犹太人
圣经时代 犹太人历史始于公元前第二个一千年的头五百年,始祖是亚伯拉罕、其子以撒和其孙雅各。一场遍及全国的饥荒迫使雅各和他的儿子们,即以色列十二个部落的祖先移居埃及,在那里他们的后代沦为奴隶。几个世纪之后,摩西率众人出埃及,摆脱奴役,奔向自由,最终返回以色列故土。他们在西奈沙漠上流浪了40年,在那里形成了一个民族,并接受了包括十诫在内的摩西律法,他们的始祖们所创立的一神教从此初具规模。

以色列各部落在约书亚的指挥下,征服了以色列故土,并定居下来,但它们往往只是在受到外来威胁时,才在被称为“士师”的领袖的统领下联合起来。公元前1028年,扫罗建立了君主国;他的继承者大卫于公元前1000年统一了各部落并建都于耶路撒冷。大卫的儿子所罗门把王国发展成为繁荣的商业强国并在耶路撒冷兴建了以色列一神教圣殿。考古发掘证实,在所罗门统治时期,曾在一些设防城镇,如夏琐、美吉多和基色设立了重要的城市贸易中心。所罗门去逝后,国家分裂成两个王国:一个是以色列王国,首都设在撒马利亚;一个是犹太王国,首都设在耶路撒冷。两个王国并存两个世纪之久,由犹太诸王统治,并由先知告诫人们主持社会正义和遵守律法。

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国遭亚述人侵占,它的人民被迫流亡(史称“失掉的十个部落”)。公元前586年,犹太王国被巴比伦人征服,入侵者捣毁了耶路撒冷的圣殿,并将大部分犹太人放逐到巴比伦。

犹太人自治时期(公元前538—60年) 公元前539年,巴比伦帝国被波斯人征服,之后,许多犹太人返回犹大(以色列故土),并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犹太人在故土上的生活方式也得以恢复。此后四个世纪,犹太人在波斯人和古希腊人的统治下,享有很大程度的自治权。由于叙利亚塞琉孤王朝强制实行一系列措施,禁止犹太人的宗教信仰,导致爆发了公元前168年由马加比家族(哈斯蒙尼人)领导的起义,随后建立了由哈斯蒙尼王朝犹太诸王统治、历时约80年的独立犹太王国。

异族统治(公元前60年一公元1948年) 从公元前60年起,国家因内乱而削弱,日益为罗马所控制。为了摆脱罗马统治,犹太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其中最大的一次爆发于公元66年。经过4年的战斗,罗马人于公元70年征服了犹地亚(犹大),焚毁丁第二圣殿,并将国内的众多犹太人放逐。犹太人对罗马进行的最后一次反抗是千余人固守在马撒达山顶城堡中。这次反抗于公元73年以守卫者集体自杀而告终。它成为犹太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争取自由的象征。

在罗马(公元70-313年)和拜占庭(公元313-636年)的统治下,犹太人社会在故土上继续保持和发展自己的法律、教育及文化制度。公元2世纪,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犹太律法被编集成口传律法《密西拿经》,后于公元3-5世纪,又扩编成《塔木德经》。这些律法有些后来根据情况而变化作了修改,至今仍为恪守教规的犹太人所遵守。

犹太人重获国家主权的另一次尝试是公元132年的巴尔·科赫巴起义,其结果是在犹地亚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犹太飞地,以耶路撒冷为都城。但是,三年之后,罗马人打败了了巴尔·科赫巴,并且为了断绝犹太人与故土的联系,把耶路撒冷改名为埃利亚卡皮托利纳,把国家更名为巴勒斯梯那。

从公元7世纪始,国家先后被阿拉伯人(613—1091)、塞尔柱克人(1091—1099)、十字军(1099—1291)、马穆鲁克人(1291-1516)、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人(1517一1917)和英国人(1918—1948)所统治。不同时期的统治者任意变动疆界,更改国名。各征服者所建造的王宫殿宇是他们统治这片故土的历史见证。

尽管千百年来的异族统治使犹太人越来越少,但在这片故土上犹太人一直保持着他们的存在,而且随着散居各国的犹太人返回故乡,犹太人口也不断增加。到了19世纪中叶,稀少的犹太人口出现了猛增的势头。

犹太复国主义 多少世纪以来,盼望有朝一日能返回锡安(锡安,传统上是耶路撒冷和以色列故土的同义词),一直是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的生活支柱。到了19世纪末,由于东欧的犹太人不断遭到压迫和迫害,而西欧的犹太人对既未结束种族歧视也未使犹太人与所在国家的社会融为一体的那种形式上的解放所抱幻想日益破灭,犹太复国主义作为一种民族解放运动而出现。1897年,西奥多·赫茨尔在瑞士的巴塞尔召开了第一届犹太复国主义大会。在会上,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成为一个正式的政治组织,它号召犹太人返回以色列故土,在祖先的家园复兴犹太民族生活。

在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的感召下,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开始返回故土,当时这片故土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人烟稀少,为世人所忽视。早期的开拓者在这里排干沼泽,开垦荒地,在秃山上植树造林,兴办工业,建设城市和乡村。他们建立了社区机构和服务设施,并使长期以来仅用于礼拜仪式和文学的希伯来语在日常生活中恢复使用。

一块土地,两个民族

国际联盟基于承认“犹太人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故土)有着历史的联系”和“在那个国家重建犹太民族家园”的考虑,于1922年委托英国统治这片故土,并特别责成英国“为这个国家创造各种确保建立犹太民族家园的政治、行政和经济环境。”

同年,英国在这块托管地境内四分之三的土地上建立了阿拉伯外约旦酋长国(即今日的哈希姆约旦王国),只把约旦河以西的地方留作发展犹太民族家园之用。阿拉伯极端领导人就连在这样小的区域建立犹太民族家园也要反对,他们煽动袭击犹太社区,甚至打击主张阿拉伯一犹太人共处的阿拉伯人。英国对犹太移民和定居的限制并没有使阿拉伯好战分子善罢甘休,暴力事件屡屡发生,持续不断,直到二次大战爆发为止。

二战期间,纳粹杀害了约600万欧洲犹太人,其中包括150万儿童。战后,尽管迫切需要为在纳粹大屠杀中幸免于难的犹太人寻找避难所,但英国并未取消犹太移民的限额。为了邮票说明:安娜·富兰克及家人在这所房子里躲避纳粹迫害达两年之久对付英国限制移民的政策,故土上的犹太社团与世界各地犹太人一起,动员一切人力物力,组织了一场“非法”移民运动先后把85,000难民从欧洲转送到故土上。

阿拉伯人反对犹太人在故土上定居,犹太人则坚持要求解除对犹太移民的限制,英国在无法调解的情况下,遂将问题移交给联合国。联合国大会于1947年11月29日表决在约旦河以西地区建立两个国家: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犹太人接受丁这个分治计划而阿拉伯

人则予以拒绝。

国家地位 1948年5月14日英国托管结束,犹太人随即宣布建立以色列国。此后不到24小时,五个阿拉伯国家的军队入侵了这个新国家。这场以色列独立战争断断续续打了一年多,于1949年7月以停火线为基础分别与接壤的阿拉伯国家签定了停战协议。

以色列在立国宣言中表明它“向所有邻国及其人民伸出和平及睦邻之手。”尽管历届以色列总理一再重申这一呼吁,但始终遭到拒绝或不受理睬。阿拉伯恐怖分子不断袭击以色列居民中心,阿拉伯国家不仅支持和鼓励袭击行动,而且还实行经济和外交抵制,封锁以色列海运的国际航道并挑起全面战争。1956年和1967年,以色列发动先发制人的攻击,对蓄意挑衅作出反应。1973年,以色列击退了阿拉伯邻国同时从三条战线发动的全面进攻。1982年,因加利利北部居民屡遭恐怖分子的袭击,以色列采取行动,摧毁巴解(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南黎巴嫩搞恐怖活动的基地。

1977年,埃及总统萨达特应贝京总理邀请访问耶路撒冷,从而打破了拒和的僵局。这次访问导致了双方的谈判,其结果是1979年3月26日签署《埃以和平条约》并达成《戴维营协定》,该协议包括实现中东和平的有关条款及就1967年以来以色列管理的犹地亚、撒马利亚及加沙地带未来地位所做的一项安排。随着这些地区在1987年爆发了暴力抗议行动,阿以冲突的焦点集中在巴勒斯坦阿拉伯方面。以色列确信有关各方只有通过直接谈判才能解决问题,因此,对由美俄主持下,于1991年10月30日在马德里举行的中东和平会议提供的对话机会表示欢迎。这次会议使以色列、黎巴嫩、叙利亚以及约旦一巴勒斯坦代表团坐在一起,为以色列随后与其每个阿拉伯邻国间的双边谈判及为解决区域问题举行多边会谈奠定了基础。

犹太人将自己称为“记忆的民族”。亚伯拉罕的信仰,埃及的奴隶生活,先知的言行,贤人的智慧,民族的历史、与圣城耶路撒冷的关系,犹太人靠着“记忆”将这些继承下来,并告诉子孙过去所发生的一切。说犹太人是“记忆的民族”,是为了表示他们记忆和继承历史的遗产。在这些记忆中,不光有民族的伟业和光荣,还有那些迫害、离散、痛苦和失败。犹太人通过记忆,将这些痛苦和教训世代相传,以警后人。

历史其实就是一个民族烙印的记录。犹太人认真记忆民族历史的原因之一就是想通过这个方式,让离散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认识到犹太人的一体性。但是,历史教育更大的作用是对人格的全方位启发,这一点犹太人也是相当认同的。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教育不仅是强调光荣的历史,还要正视历史中的失败、挫折、迫害和没落,从中进行反省,取得教训。在这层意义上,犹太人试图将教育定义为“痛苦的教育”。他们不但告诉孩子们人生有喜悦和幸福,更告诉他们人生会有黑暗和失意。

普陵节(也称普珥节)就是每到二或三月举行的化装游行。在古代,成为王妃的犹太人以斯帖曾经不惜一切地拯救过犹太人的生命。这个节日就是为了纪念这段历史。

在普陵节上,人们要吹笛、敲钟,孩子和大人们都化装上街游行。在进行这个愉快的游行之前,孩子们必须学习这个节日的由来。以斯帖曾经舍身向国王通报屠杀犹太人的阴谋,结果阴谋的主犯被处决,犹太人在千钧一发之际保住了生命。表达犹太人的感谢之情就是普陵节的主旨所在。

在每年的十二月,有历时八天的献殿节。在古代,为了反抗希腊的暴政,马喀比派举行起义,恢复了犹太人自治。这个节日就是为了纪念这次起义而设的。在这个节日里,人们要就耶路撒冷神殿遭亵渎和犹太人的信仰自由遭剥夺的历史进行学习。

还有,在二千年以前,希腊军队亲手破坏了耶路撒冷神殿。为了纪念这次事件,每年八月犹太人都会回顾历史,实行一天的绝食,祈祷神殿的再建。

另外,还有西班牙的犹太人遭流放,犹太人遭基督教徒的弹压,被征收苛捐杂税,一直到法西斯的大屠杀,不管事件大小,只要和自己有关,犹太人都会调查清楚,详细地记载和记忆。

犹太人选择的使命就是不再让这些悲惨的历史重演。过去的苦痛就是将来的教训,所以,犹太人会把这种使命传于下一代,告诉他们:对人生不能采取安逸的态度;对民族、对世界都要有责任感;学习历史不应该只停留在过去,还要对未来敞开自己的胸怀。

一个民族拥有自己的历史,一个人同样也拥有自己的历史,比如人的成长、体验、家庭、朋友和故乡。每一种体验都和有关的历史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大的历史板块。历史就是个人和他所在共同体的产物。学习历史不是要罗列过去的历史事件,而是要考虑这些事件和现在之间的关系以及它所具备的意义。对犹太人来说,历史就是对现在的挑战和对未来的发问。

举例来说,犹太人的教科书中不会单纯记录犹太人怎样遭法西斯屠杀,而是要设问:如果你自己在当时的情况下会怎样对应?学生们会被要求参考先人写的各种关于集中营生活的文章,把自己想象成受害者。根据情况不同,有的人如果有从集中营中幸存下来亲戚朋友,可以与他们进行座谈,听一下最真实的体验。

学生们通过这样的学习,更能直观地认识历史,从中进行反省和看到未来的方向。法西斯德国的罪恶再不可饶恕,也要和德国人民建立友好的关系,这就犹太人对历史采取的归纳法的态度。从失败中,能认清善与恶,正面事物和负面事物,并进行区别。犹太人最忌讳的就是无视事实,对所有的事物都做一刀切式的规定。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288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29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759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200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57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910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67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563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886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