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土耳其干什么
⑴ 二战中土耳其是什么立场
土耳其其实和纳粹的关系不错,甚至差点加入轴心国。这样怎么兴兵攻打? 原因是1据“考证”,他们都有雅利安人的血统。2土耳其因为近代史中的经历跟西方的感情不好。不过德国当时是后起之秀,所以没怎么参与那些事,它是个例外。一战之后,“同病相怜”的它们反而更有了惺惺相惜之感。 再一个,二战爆发后,土耳其是中立国中对纳粹抱有好感的少数国家之一。它有不少资源对纳粹有利,而英国等在它周围的军事力量和国内的反纳粹势力让他不敢加入轴心国。而土的中立国地位对纳粹是有很多好处的。因为,纳粹在中东没有足以制衡英法等的力量(地中海的制海权始终在英国手里)。那么如果土加入了轴心国,英法苏很可能就在中东会师了。而土不加入,中立国的地位使得同盟国势力无法接壤。一旦大战全面爆发,北非战场和高加索战场被割裂。
⑵ 二战时土耳其属哪一方派兵参战了没
土耳其在二战中保持中立,但暗中给与德国一些援助,二战接近胜利时,土耳其站在同盟国一边。
⑶ 二战期间,土耳其为何一直保持中立,直至雅尔塔会议后才对德宣战
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土耳其直接站队,被列强瓜分了。所以在土耳其不确定哪边会可靠一点的时候是不敢再轻易站队的。但是土耳其的位置十分重要,所以列强不会容忍土耳其这种模糊的态度,各方都在注意着土耳其,都想将土耳其拉到自己这一方。
但土耳其还在犹豫,直到实在不能再保持中立的时候,向德国宣战,还赶在苏联前面。虽然苏联觉得土耳其很狡猾,但西方对土耳其比较宽容,土耳其最终倒向西方。
⑷ 二战时期的土耳其
他开始是中立的,后来倾向于同盟国了
当时隆美尔入侵埃及时一直希望土耳其的炮群象英军舰队开火,如果真是那样英军本来就不妙的处境将更糟糕了,但是土耳其一直没有这样做~~
⑸ 在二战时期,土耳其在做什么
一开始中立,最后还是加入盟国了。
土耳其地处欧亚大陆交汇处,把守战略要道。战争刚刚开始,各国使节就蜂拥而至,希望用各种阴谋诡计动摇这个年轻的共和国的中立立场。但土耳其的策略是同时向德国和英国出口矿石等资源,换回武器和其他物资来保卫自己的国家,并借此机会寻求发展。德国将帮助土耳其建设道路和铁路,英国将帮助土耳其建设机场和港口,两国会相互竞争,各自提供最好的设备,而土耳其则允许两国势力在国内用各种阴险的伎俩明争暗斗。
土耳其利用自己的铬铁矿和铜矿石换回了先进的武器。由50个旅,80万农民出身的士兵组成的步兵在古安纳托利亚高原严酷的环境下锻炼出来,足可以媲美欧洲任何一国的步兵。土耳其领袖伊诺努决心维护国家的独立,他不希望依靠别国军队保卫自己的家园,因为那样的代价就是本国的子弟兵也要为他国的利益流血牺牲。
土耳其同交战双方签署了贸易和约,换来双方对自己中立地位的承认。1943年1月30日,伊诺努与丘吉尔在土耳其南部城市阿达纳举行会谈,并同意在圣诞节那天加入战斗。随后同盟国向土耳其提供了350辆坦克,48门自动炮,300门野战炮,近3000门防空炮,大约100万枚反坦克地雷和10万把步枪,作为第一批军事援助。但11月,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这三巨头在德黑兰举行会议的时候,土耳其依然拒绝与德国断绝联系,甚至不允许英国飞机使用盟军帮助修建的空军基地。
现在,只有丘吉尔对土耳其的参战依旧感兴趣,苏联对其彻底失望,决定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解放巴尔干半岛。在开罗会议上,伊诺努辩解称自己没有行动是因为需要和其他国家的部队协同作战,这需要周密的准备。而被要求现在就着手制定计划的时候,伊诺努却说军事将领都留在安卡拉,所以无法讨论。
1944年2月,驻土耳其的英国司令官回国;4月,英国要求土耳其停止向德国出口铬铁矿,否则就封锁土耳其的口岸。8月,土耳其终于照办,因为到这时,纳粹德国已经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报复这样一个国家了。
直到1945年2月23日,土耳其才对德国宣战——再过5天,就要超过同盟国定下的有权在战后加入联合国的最后期限。
土耳其人民是幸福的!
⑹ 土耳其在一战时是德国的铁杆盟国,到了二战土耳其做了些什么
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与同盟国共同作战,最终战败,结果遭列强宰割。土耳其民族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于一九一九年,今日之土耳其国父穆斯塔法·凯末尔(凯末尔·阿塔图尔克)领导民族抗战运动,击退外国势力。一九二一年一月 ,大国民议会通过根本法,改国名为土耳其。一九二二年十一月一日,废苏丹制,奥斯曼帝国正式灭亡。翌年十月二十九日土耳其共和国建立。二战土耳其是中立国,但它与德国的关系类似西班牙瑞典和德国的关系,都是亲德但却拒绝卷入战争。德国二战后重建时,由于缺乏成年男性劳动力,从土耳其“引进”了大量劳工,因此现在在德国到处可见土耳其人。
⑺ 二战土耳其在做什么
保持中立,起初德国势如破竹之际一直和德国人眉来眼去。但当德军在莫斯科和察里津(原谅我实在是不想打那个恶心的名字)惨败之后。立即目不斜视了。
⑻ 二战时土耳其是个什么状况
凯末尔死后,他的主要助手伊斯麦特伊诺努(smet nnü)于1938年当选为土耳其第二任总统和人民共和党主席,执政直到1950年. 伊诺努刚当上总统就赶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当时纳粹德国和美英都竭力争取土耳其加入各自的阵营参战.希特勒派特使游说伊诺努,而丘吉尔于1943年1月亲赴土耳其的安达纳,在一节列车车厢里密会伊诺努.同年4月,伊诺努密赴埃及,与出席第二次开罗会议的罗斯福和丘吉尔会晤. 在二战初期,英美均觉得土耳其中立比较符合盟国利益,可以切断德国与中东油源间的通道.但1942年盟军战事不利,丘吉尔一度希望土耳其参战开辟中东战线牵制德国,但罗斯福依然坚持土耳其中立较好.后来盟国考虑,土耳其一旦战败会造成无法收拾的灾难性影响,因此还是决定让土继续中立. 而在土耳其方面,伊诺努虽然内心倾向盟国并且与美英领导人多次密晤,但他考虑,当时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仍在进行中,经过多年战乱的国民经济并未完全恢复,仍需休养生息,而且土军装备与素质远不能与德国相提并论,冒然与德宣战将带来一场民族灾难.因此他决定继续保护中立,同时与盟国保持友善关系和良好默契,以便在战后获得更多援助,以提防苏联染指海峡. 伊诺努的计划无疑是非常符合土耳其的国家利益的聪明选择,使土耳其在二战中得到休养和发展,改革也继续推进并获得成功.二战后,伊诺努就全面倒向美英并加入北约. 图为1943年1月丘吉尔在安达纳郊外一节列车车厢内密会伊诺努的照片.土耳其在二战中保持中立但偏向盟国的立场可见一斑.
希望采纳
⑼ 土耳其在二战期间实行过 法西斯 一党 独裁简要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谢谢~
土耳其共和国的独裁统治是凯末尔时期建立起来的,凯末尔变革的成功得益于苏联的支持,其人甚至一度被称为红色将军,但实际上凯末尔最终并理睬苏联的政治暗示。他基于军队的支持坚决实行一党制和总统制,他创建的共和人民党(也称土耳其国民党)所以在凯末尔时期就是绝对的独裁统治。同一时期中国的蒋介石也被称为东方凯末尔,两人所信奉的政体出奇一致。都是受到苏联支持才具有并掌握较强的军事力量,但两人的思想有完全不同于苏共红色思想,并最终与苏联背道而驰。
到1938年凯末尔逝世,伊兹麦特就任总统,他并没有变革凯末尔的政体制度,并且进一步促进了共和人民党中的民族主义思想,在不断增加的政治危机中,土耳其与伦敦、柏林甚至莫斯科都保持着适当的距离,直到1939年10月土耳其与英法签署一份互助协议,从而打破了与苏联的友好关系。并积极挽回和德国的关系。1941年德国政府巴尔干,本有能力继续进军安卡托利亚,但是在土耳其的一再保证下。于同年6月土德签订一份互不侵犯协约。从这时起到45年土耳其唯一的执政党即共和人民党一直同德国保持友好关系,并且该党内的原本就有的民族主义思想进一步猖獗,右翼势力一度左右政局,甚至一度有人提议趁苏联军队大溃退的时机收复高加索。但是介于英法所属的中东依然有不少兵力,土耳其一直秉持中立。
直到1944年德国战局恶化,这股土耳其国内的纳粹风才渐渐稀落,直到1945年2月23日土耳其对德宣战搭上了瓜分二战战胜国成果的末班车。
此后,进入冷战时期,土耳其倒向美国,土耳其的政治体制受到美国的极大影响转变为多党制和半总统制(即类似法国式的总统总理制度)
我知道的就这些,了解的并不是很清楚,希望能够帮助你。
⑽ 二战末期土耳其一招就降服了英国,它用的是什么招数
二战末期,轴心国集团败局已定,许多手脚不干净的“中立国”惶惶不可终日,因为此时的美英等国打算对它们展开清算。在这个过程中,一度同德国走得很近的土耳其实在是按捺不住了。要知道,早在1942年夏,当隆美尔大军在北非战场上所向披靡时,土耳其甚至已暗中做好准备,接应德军打开通向中东地区的通道。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土耳其疯狂对美英示好,希望能争取一个宽大处理时,英国方面给出的态度十分强硬,丘吉尔直言不讳:我们大英帝国再不济,也不至于同土耳其这种毫无价值的小国结盟吧? 丘吉尔向来嘴毒,在大问题上手段也足够狠,在美国没有特殊关照的情况下,他的态度几乎是判了土耳其死刑。其实,英国向来对土耳其没啥好感,早在奥斯曼帝国末期,英国就是折腾这个“西方病夫”的排头兵,疯狂攫取利益的同时还死命地丑化土耳其人的形象。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奥斯曼帝国好歹还是个落魄的大国,如今的土耳其要地盘没地盘,没兵又没钱,英国便更是看不上了。更要命的是,即便如此,土耳其还一度把英国吓个半死。
1945年1月25日,土耳其《黎明报》在显眼的位置发表了这样一段文字:“土耳其认为,如果它摒弃英国的友谊和支持,它就将丧失它的独立;但同样,如果英国中断了它同土耳其的紧密友好关系,它就将失去其在中东的地位……土耳其在1941~1942年曾坚如磐石般地在纳粹的波涛中砥柱中流,从而拯救了叙利亚、埃及和伊拉克。今天,土耳其准备一如既往,以同样坚强不屈的精神来抵抗目前威胁地中海地区的‘托洛茨基’运动。面临这种危险,英国和土耳其必须同生死、共存亡。”这番话说得圆滑无比,同时却又绵里藏针。首先,土耳其人自贬身价,把英国吹得天花乱坠,极大地夸赞大英帝国对二战局势的影响力;其次,土耳其坚决同轴心国集团划清界限,给自己从泥潭中抽身而出提供了条件;最为重要的是,土耳其把苏联树立成了英国新的敌人,而前者的态度很明确:要么紧紧团结在英国周围,大伙一块对抗苏联,要么干脆自毁长城,听天由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