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为什么没有姓氏
‘壹’ 土耳其为什么会有西方文化
土耳其是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它在现代国际大厦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除了其战略地位举足轻重之外,这个国家正处于重重叠叠的经济区域中心,这些区域中最着名的当属那些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的中亚各国家,土耳其不仅在地理位置上贴近它们,而且具有与之相似的文化渊源。土耳其是黑海周边地区和近东地区国家的工业和贸易中心。土耳其也是黑海、地中海和爱琴海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土耳其人继承伊斯兰的传统又拥有奥斯曼帝国的辉煌,他们在继承西方传统的同时成为现代西方的一部分。东方和西方、亚洲和欧洲的传统融入土耳其的现代文明中,这种融合的一个标志是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的两座大桥,它们用许许多多过去和一个未来把两块大陆连成一体。
土耳其人中99%都是穆斯林,但您却很难想象在土耳其这篇土地上也曾经经历过基督教的兴盛时代。早期的基督教徒居住在土耳其的“卡帕多奇亚”地区,在和平之中传播他们的宗教。到七世纪,基督教徒为了逃避拜占庭的迫害来到这里,凿穴而居,洞穴相连,纵深地下几十米。今天的“卡帕多奇亚”也是最惹人眼球的地区。旅游者从世界各地赶来参观葛莱梅(Goreme)露天博物馆,它是一个包罗了数十座中世纪洞穴教堂的世界遗产。
‘贰’ 哪个国家没有姓氏
冰岛
冰岛至今仍保留着古代淳朴的民风,除首都雷克雅未克外,各地仍然采用家长制,无姓氏的命在当今世界是极为罕见的。当他们要和其他家庭区别时男子便在父亲的名字后面加上松字(SON,儿子之意),女儿则在父亲的名字后面加上德提尔(DANGTER,女儿之意),以取代姓氏。
‘叁’ 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土克的人物生平
1881年3月12日,凯末尔出生于奥斯曼帝国的萨罗尼卡。1887年先后就读于法特玛太太区立小学和沙姆西先生小学。1893年转入萨洛尼卡幼年学校,学习成绩优异。因与一位老师同名,被该老师命名为凯末尔·穆斯塔法。
1895年升入玛纳斯提军事预备学校。1899年进入了伊斯坦布尔军官学校,1902年进入哈拜参谋学院,因数学成绩优秀,获得“凯末尔”之称(阿拉伯语意为“完善的”)。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此时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已经日薄西山,沦落为西方列强欺凌争夺的半殖民地。青年凯末尔的爱国主义意识被唤醒。在军校里,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法国启蒙学者的着作和土耳其大诗人纳默克·凯马尔的爱国诗篇,进一步认识到封建领主的贪婪残暴、民族压迫的深重与苏丹(奥斯曼君主)专制制度的野蛮落后。于是,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组织了一个秘密革命小组,办了一份手抄小报,写文章揭露苏丹的黑暗专制统治。 1905年毕业,授上尉军衔。凯末尔因参与政治活动被逮捕,后被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放逐到大马士革第五军营服役。1907年,在马其顿第三军团服役时,凯末尔加入了青年土耳其党,并参加了青年土耳其党人领导的1908年革命,已获少校军衔的凯末尔在革命中立下功劳。但革命后,凯末尔因为批评当局而被调离伊斯坦布尔,后被派往保加利亚担任武官。在保加利亚期间,凯末尔对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提高了自己的军事素养。 1911年,凯末尔因批评当局而被调离伊斯坦布尔,不久参加了土耳其与意大利在的黎波里塔尼亚(今利比亚)进行的战争,晋升为少校。1912年10月—1913年5月,调任奥斯曼帝国驻保加利亚大使馆武官,晋升为中校。
一战爆发时,凯末尔已是土耳其驻保加利亚大使馆的武官,他敏锐地指出,土耳其加入同盟国参战将是一场“可怕的灾难”。凯末尔主张土耳其应保持中立,但他的建议未被采纳。 作为军人,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奔赴前线。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被任命为新编第19师师长。1915年晋升为上校。在达达尼尔海峡保卫战中,他两次率领土军成功地阻击了协约国的登陆,赢得了“伊斯坦布尔救星”的美誉。由于战功卓着,第二年4月,他被晋升为准将军衔。
1916年8月,因保卫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获得“伊斯坦布尔的救星”和“帕夏”的称号,名扬全国和欧洲。后被任命为第二军团司令,晋升为将军。然而,凯末尔的军事天才并不能挽救奥斯曼帝国战败投降的命运。 主词条:土耳其独立战争、凯末尔革命
1918年10月底,奥斯曼帝国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停战协定,许多领土均被协约国“委托管理”。昔日的属地被协约国瓜分得干干净净。老谋深算的英国还鼓动奥斯曼帝国的周边国家,妄图将它肢解分裂。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召开。在协议中奥斯曼帝国非但将丢失15世纪以来占领的所有领土,土耳其民族世代生存的土耳其国家固有领土也被分割殆尽。在控制了安纳托利亚地区军队之后,凯末尔立刻通过电报与地区内所有帝国军队取得联系,并联络多个民族主义团体,之后与劳夫·奥尔贝、阿里·福阿德·哲别索伊及瑞菲特·贝尔等国民运动领导人会晤,发表阿马西亚公告。国难当头,凯末尔挺身而出,“不独立,毋宁死!”他着手把全国各地分散的爱国组织统一起来,他向战友们发出呐喊:“祖国的领土完整和民族独立正处在危机中”;他号召战友们:“只有民族的意志和毅力才能拯救民族的独立”。不久,凯末尔毅然辞去军职,全身心地投入到拯救祖国的斗争中。
在他的推动下,议会在1920年1月通过了庄严的土耳其独立宣言《国民公约》。宣布土耳其应该享有完全的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废除治外法权。这一文献,被称为“新土耳其的独立宣言”。但是,协约国很快正式占领了伊斯坦布尔,驱散议会。妥协的苏丹政府决定解散议会,逮捕凯末尔党人。凯末尔抓住时机,于1920年4月23日在安卡拉发起召开大国民会议,成立了以他为首脑的国民政府。他开始组建正规军,并与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建交,缔结了友好条约,争取尽可能多的国家的同情与支持,为独立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1920年6月,希腊军队在英国的支持下,大举进攻,企图扼杀土耳其的独立运动。危难时刻,凯末尔出任国民军总司令,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突破希军防线,把希军赶出了土耳其,活捉了敌军总司令。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最终赶跑了外国侵略者,协约国不得不于1923年7月24日在瑞士洛桑会议签订了《洛桑协定》,正式承认土耳其的独立和主权。
1923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凯末尔当选为共和国首任总统,安卡拉被确定为首都。两天后,大国民议会根据凯末尔的提议,废除了封建的苏丹制。 主词条:凯末尔改革
1923年9月,凯末尔在安纳托利亚与罗麦里亚护权协会基础上建立人民党。1924年4月,大国民议会通过了新宪法,实行一党制。11月人民党改名为共和人民党,总统兼任党主席,总理为副主席,党国制度正式得以确立。自1923年直至1938年凯末尔去世,凯末尔一直连选连任共和国总统、党主席和武装部队总司令,其权力几乎不受任何限制。
1925年2月,土耳其东部各省爆发叛乱,在托钵僧的唆使下,叛乱者联合起来准备推翻共和国,使哈里发复位。叛乱很快被镇压下去,47人被判处死刑。此次叛乱之后,凯末尔查封寺院,禁止托钵僧活动,并以严厉手段打击任何反对改革的势力。1926年,土耳其以当时最先进的瑞士《民法》为蓝本,颁布了《民法》。民法中废除了一夫多妻制和休妻制等习俗,规定男女平等,妇女可以自由结婚、离婚,穆斯林妇女可以和非穆斯林男子结婚,女子有权参与国家一切政治、社会生活等。但改革也有妥协的一面,如没有强制规定妇女必须摘除面纱,以避免社会的强烈反弹。至1927年,在凯末尔的铁腕镇压之下,所有反对他的宗教、政治、军事力量都被镇压下去,凯末尔全面掌权。
1928年,土耳其通过立法,将阿拉伯字母改为拉丁字母,此后又禁止使用阿拉伯字母。在政府的支持下,各种传播西方文化的展览会、学术团体和艺术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1934年的一项立法规定,每个人都必须有姓氏。而在此之前,只有名门望族才能拥有自己的姓氏,大多数土耳其人有名无姓。姓氏改革后,议会授予凯末尔“阿塔图尔克”姓,意为“国父”,故凯末尔全名为穆斯塔法·凯末尔·加兹·阿塔图尔克。从1935年开始,广播电台上播放的几乎是清一色西方音乐。在教育领域中,大学中的神学系被取消,原有的大学被按照西方模式改造,各种类型的世俗学校纷纷建立起来。依照凯末尔的要求,这些学校必须向学生传播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
凯末尔的晚年开始与土耳其人民疏离。他将以前苏丹的主要住处多尔马巴切宫整修一新,花在那里的时间较多健康状况日益变坏,当确诊他患肝硬化时已为时过晚。在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他以极大的毅力和尊严忍受病痛,于1938年11月10日上午9时5分在多尔马巴切宫去世。凯末尔曾说过,我终归于尘土,而共和国却将永存。凯末尔领导土耳其15年,身后给土耳其留下了一只精锐强大的部队,一个根除了专制的共和国,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一个文明有序的社会,一个崭新的土耳其民族 。
凯末尔的遗体通过伊斯坦堡运至安卡拉,等待适合的墓地。数年后墓地建成:安卡拉的一座壮丽的陵墓,其中安放凯末尔的石棺,并包括一座纪念他的博物馆。
‘肆’ 欧洲各国王室的姓氏
大部分的王室成员都没有姓氏,他们为世人所知完全是透过他们头衔——×国王,×王子,×公爵。到终于有必要出现姓氏时,一切已经太迟了。英国王朝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得不“发明”出“温莎”这个姓氏。德意志共和国对他们的过气王子还算守信用,将王室的头衔换成为他们的姓氏:巴伐利亚王子、乌特姆贝尔(Wurttembery)公爵、黑森(Hessen 伯爵,就成了德国王室成员的姓。另外,希腊、挪威和丹麦家族的王室成员,依然没有姓氏.
这就要联系欧洲具体的历史政治来谈了:
欧洲王室,是一个时代的错误,是一个处于十字路口的特权阶级,抑或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国家象征?过去,英国、西班牙、荷兰、瑞典、挪威、丹麦、比利时这些欧洲君主制国家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历史渊源。
中世纪时期统治者蓬勃发展成了一个契机,在一个全新的游戏场上,无名小卒荣升为一国之君。初期这些新君由选举产生,一旦他们的王朝建立起来,其首要任务就是将自己变成世袭的君主。一旦手中有了实权,他们就要将权力合法化,通过一小撮天才辅助,这些新君发明出“君权神授”。神学家指天发誓,赋予他们王冠完全是上帝的意愿。获得宗教的认可无疑为结束争论增添了筹码。
很长的一段日子里,欧洲只有一个皇帝——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只有他才可以戴皇冠,并享有“陛下”(Majesty)的头衔。皇帝之下是国王,国王只能戴王冠,被称为“殿下”(Highness)。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自恃羽翼已丰,于是昭告天下,他是“自己国家的皇帝”。弗朗索瓦一世为自己打造了一顶皇冠,要求臣民尊称他为“陛下”。风起云涌,其他国王竞相仿效,但他们在争论谁先谁后的过程中反目成仇,最终导致战争频频爆发。在权力得到巩固后,这些国王开始培植专制主义,通过残酷的手段开拓出现代的欧洲.
欧洲历史上,除了严守中立的瑞士,近似于君主共和国的威尼斯和热那亚外,君主制其实是政治体制的不二选择。如果一个王朝灭亡或者一个国家宣布独立,这在19世纪经常发生,那么,人民就会直截了当地放眼国外,寻找一位新王子登基为王。
因此,除了最老的王朝——法兰西家族,和最年轻的王朝——塞尔维亚的Karadjordjevic,欧洲主要的王朝都有外国血统。法国波旁王朝统治过(意大利)帕尔马公国,之后又统治两西西里王国,还有西班牙现任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也是波旁王朝的后裔。Benelux(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的全称)王国和巴尔干王国一样,都隶属于日耳曼家族。而从人丁兴旺的萨克斯-科堡家族(创造了欧洲帝王史的家族)中走出来的,不仅有维多利亚女王心爱的丈夫,还有后来的比利时和保加利亚国王。伊丽莎白女王的丈夫和我一样,都属于希腊家族成员,但希腊家族最初也根本不是希腊人。
现在的王室的姓氏也是现代才有君主自己取或沿用先辈的.
英国:姓氏 温莎,-------------------- 现任女王伊利莎白二世。
瑞典:姓氏 古斯塔夫,---------------- 现任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
挪威:姓氏 不详,-------------------- 现任国王哈拉尔五世
丹麦:姓氏 格吕克斯堡,-------------- 现任女王玛格利特二世
列支敦士登:姓氏 不详,-------------- 现任大公汉斯-亚当二世
卢森堡:姓氏 不详,----------------- 现任大公 不详
荷兰:姓氏 奥兰治,------------------ 现任女王贝雅特丽丝二世
比利时:姓氏 不详,------------------ 现任国王阿尔贝二世
摩纳哥:姓氏 不详,------------------ 现任国王阿尔贝二世(与比利时国王同名)
西班牙:姓氏 波旁,------------------ 现任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
‘伍’ 全世界人的姓氏到底有多少种
百家姓
‘陆’ 哪些国家的人民没有姓氏,哪些国家的人民姓氏最多
哪些国家的人民没有姓氏,这个说法就不准确,姓氏有无和民族传统有关,中国汉族有姓氏中国的维族就没姓氏,因民族而异,日本的大和民族是世界上姓氏最多的民族.没有姓氏的民族很多,世界有2000-3000个民族,大部分都没有姓氏,但是大部分的人类都有姓氏,姓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意识到血缘时产生的血缘标志,所以全球的土着民族几乎都没有姓氏,普遍的游牧民族都没有姓氏,因为其人口流动,不需要用姓氏来标明血缘,而农耕民族几乎都有姓氏,而且农耕民族发展来的民族是世界的主体,所以大部分的人类都有姓氏
‘柒’ 请介绍一下土耳其人的姓名规则
1934年11月24日,刚刚享受到革命胜利果实滋味的凯末尔政权通过大国民议会实施了《取姓法》,法案公布之日起,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带有宗教封建色彩的尊号和称号一律作废,并实行新的称谓方式:巴伊和巴杨,即先生(Bay)和小姐(Bayan),巴伊、巴杨和姓一起使用,放在姓氏之前,如Bay A Kyol 或Bayan Akyol ,即巴伊阿克约尔,巴杨阿克约尔。
土耳其人原来没姓,《取姓法》却规定每个土耳其人必须有姓,为了让公民取姓方便,政府提供一份单子,让人从中挑姓,如厄兹蒂尔克(真正的土耳其人)、切廷蒂尔克(严肃的土耳其人)、申蒂尔克(高兴的土耳其人)、阿克约尔(一路平安)等等,尽管如此,土耳其人的用姓还是禁不住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有以药济师、渔夫,姆拉格人等职业、出生地为姓,有以父名或父亲职业为姓的。如姓“皇斯曼拉加的儿子”(屠夫或肉铺掌框柜的独儿子)。此外,重大的历史事件、神话故事,动物,绰号,一些独特的词等亦被取以为姓。
和东方人一样,土耳其人姓名也是姓在前、名在后,所以音译取姓时或许或许取前字比较好(不过大概也是重复的现象比较多,像凯末尔的名号,所以取后字的现象也经常有)。
‘捌’ 西方姓氏的由来
西方人的姓名同中国人的姓
名有一些不同点。
首先,中国人是姓在前,名在后;而西方人则是名在前,姓在后。日本人、
朝鲜人、越南人同中国人一样,也是姓在前,名在后。在欧洲,则只匈牙利人是
姓在前,名在后,日本人的姓大多是两个字,像中国人的复姓。如田中、宇野、
铃木、福田、吉田、宫本等。有时还有三个字的姓,如“二阶堂”等。在正式场
合应把姓和名分开写。另外,日本人的姓名汉字书写,但读音则完全不同。而
且,同样一个汉字在不同的姓名中读法也常不一样,要特别注意。如“山本”读
作“亚玛摩投(汉语拼音为yamamoutou)”,“铃本”读作“斯兹基(汉语拼音
为siziki)”。
西方人是在前,姓在后。英、美、法、西班牙、阿拉伯人都是如此。俄罗斯
人通常也是名在前,姓在后,但也有时把姓放在最前面,特别是在正式文件中。
有些国家的人,姓名很长,分三节或四节。英、美人士姓名,第一节是本人的正
式名字(教名),最后一节为姓,中间一节是母亲的姓或家庭关系密切者的名
字,也有的是尊敬的好友或名人的名字。例如,约翰·斯图尔特·史密斯
(John Stuart Smith)即为姓史密斯,名约翰。俄罗斯人的姓名其第二节为父
名,伊万·伊万诺维奇·伊万诺夫。即姓伊万诺夫,名伊万,而伊万诺维奇为父
名,阿拉伯人姓名的第二节为父名,第三为祖父名。例如,沙特阿拉伯前国王费
萨尔·阿卜杜拉·拉赫曼·沙特(Faisal ibn Abl Rahmamal Saud),即为姓
沙特,名费萨尔,而阿卜杜拉·阿齐兹为父名,阿卜杜拉·拉赫曼为祖父名。从
以上可以看出,对于这些国家的人来说,最主要的是记住第一节本人的名字和最
后一节的姓,平时称呼,中间的其余部分可以从略。
西班牙人的姓名排列略有不同。其父姓在倒数第二节,而最后一节为母姓。
在简称时,多用第一节本人的名字和倒数第二节的父姓。
西方人的姓名同中国人姓名的第二个不点是有关妇女的。中国妇女结婚后,
其姓名不变,过去有的妇女把丈夫的姓冠在自己的姓前面,现在这种习惯已经没
有了。在西方,妇结婚后,则把父姓改为夫姓,而保留自己的原名。例如,一个
叫玛丽·琼斯的姑娘,嫁给了约翰·史密斯先生,那么她就改姓史密斯了。她被
称做玛丽·史密斯太太。对于同她没有深交的人来说,也可称她为约翰·史密斯
太太。
不过,也有已婚妇女不用夫姓的例外。在美国,演员常常使用艺名。剧院经
理为了保持演员的知名度,不愿她们改用夫姓,有的甚至对她们的婚事秘而不
宣。另外,女作家常使用笔名,而很少使用夫姓。
西方人姓名与中国人姓名的第三个不同点是,中国人力求晚辈的名字与长辈
的不要相重。而在英美,父子或祖孙的名字有时完全相同。英国前首相丘吉尔,
其父亲名伦道夫,他的一个儿子也叫伦道夫,祖孙同名。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
罗斯福,他的儿子也叫富兰克林·罗斯福。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也为儿子取了与自
己相同的名字。人们为区别清楚,只好在称呼他们的儿子时,冠一个“小”字
(Junior,放在英文姓名之后),即小罗斯福,小洛克菲勒。西方还有的人喜欢
沿用历史上卓越人物的名字取名。在美国,不少人给孩子取名华盛顿、林肯、富
兰克林、罗斯福等。
关于西方人的姓氏,还有一点应当提到。中国人很早就有姓,而且把姓视为
血缘关系、传统接代的最重要的标志。以姓聚族而居,建宗祠、立家庙。可是,
古代英国人却只有名而没有姓。从10世纪开始,即相当于中国唐朝末年,才有一
部分贵族以封地为姓。以后别的贵族和一般老百姓也模仿他们,为自己选择姓
氏。自11世纪到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基督教要求对姓氏进行登记,姓氏才得到
普遍使用。这样,前后用了大约5000年时间,英国人才算都有了姓。
在英国,最普遍的是以职业为姓。例如,古代的铁匠为居民制作、修理家
具、钉换马掌,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行业。于是,史密斯(Smith铁匠)就成了这
样人家的姓。其他如泰勒(Tailor裁缝),库珀(Cooper制桶工),巴伯
(Barber理发师),贝克(Baker面包师),卡彭特(Carpenter木匠),克拉克
(Clerk办事员或书记员),库克(Cook厨师)等,也都是这样形成的。
还有一些姓,原是父亲的名字,加一个“逊”字(son),意为某人的“儿
子”,就成这一家后代的姓。例如,托马斯(Thomas)的后代姓托马森
(Thomason),或汤姆森(Thomson);杰克(Jack)的后代姓杰克逊
(Jackson);威尔(Will)有后人姓威尔逊(Wilson);威廉(William)的后
代威廉森(Williamson)等。
‘玖’ 奥斯曼帝国穆斯林怎么都没有姓
当然会有姓氏的,只是与中国的姓氏不用,
阿拉伯人,或者西亚人,是以家族的名称,为自己的姓氏的,往往名字会很长,包括自己的名字,父亲的名字,爷爷的名字等等,可以追述到祖先,也就是家族名字。
‘拾’ 凯末尔是希腊人吗
凯末尔是希腊的犹太人。
生于萨洛尼卡(今希腊境内)。
土耳其革命家、改革家,土耳其共和国缔造者,土耳其共和国第一任总统、总理及国民议会议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