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新军叫什么
‘壹’ 刺客信条启示录 求禁卫军详细历史资料 就是以下这张图 具体名字还有所属帝国之类的背景故事介绍
以下内容来自网络
耶尼切里
Janissary(音译耶尼切里) ,中文通常翻译为“土耳其近卫军”,也就是“土耳其新军”,创建于1362年,14世纪下半叶至1826年间奥斯曼帝国的常备兵团,又译“禁卫军”。
简介
1361或1363年,穆拉德一世(1359~1389在位)颁布法令,要求将1/5的战俘交给苏丹,从中挑选年轻的基督徒组建一支步兵,取名耶尼切里(意为“新军”),以区别于原先由土耳其人组成的步兵。
穆拉德二世(1421~1451在位)时开始从非穆斯林臣民中强制征募8~20岁的青少年补充耶尼切里兵团。通常5年征募一次。征募来的基督徒经体检合格后,送到安纳托利亚的土耳其农户中服劳役,使其学会土耳其语,并培养其伊斯兰教的狂热信仰。几年后再送入军事学校,施以严格的军事训练。
历史
起源
这支部队的兵源来自巴尔干半岛被征服的基督徒里挑选的男孩,这就是着名的血赋,我们从罗马尼亚影片《勇敢的米哈伊》中可以看到来征血赋的就是米哈伊的少年玩伴,估计贵族们也不能免除血赋。另外德库拉也干过这种事。这些儿童被带回土耳其接受伊斯兰教的思想,并接受军事训练,依靠严密的组织、精良的战术素质、狂热的信仰,近卫军成为土耳其帝国的精英部队!
耶尼切里有严格的纪律,必须绝对服从长官的命令,士兵平时在营房过集体生活,不准结婚,不能从事手工业和商业,他们的薪饷优厚,建立功勋者可被擢升为高级官吏。
耶尼切里初建时,人数仅千人。16世纪中叶帝国极盛时期增至近2万人,约占帝国全部兵力的1/10。由于士兵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又能吃苦耐劳,经常在战斗中成为中坚力量。耶尼切里除拱卫首都外,亦分驻于帝国各重要城市和要塞。
衰落和灭亡
16世纪末,穆拉德三世(1574~1595在位)开始准许杂耍人员加入耶尼切里兵团。兵团纪律逐渐松弛。他们
是不许结婚的,但到了苏里曼大帝时期,有所放宽。17世纪末最终禁止征募基督徒。到了塞利姆二世时代,几乎成为定制,职位传子,纪律败坏。到了穆拉德三世时代,为了庆祝王子的割礼,人人皆可参军,完全丧失战斗力。结果,兵团人数不断增加,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而战斗力却逐渐丧失。耶尼切里蜕变为宫廷阴谋的工具,其营房则成为宫廷骚动和叛乱的策源地。1622年耶尼切里杀死苏丹奥斯曼二世(1618~1622在位),拥立患有疯病的穆斯塔法一世(1617~1618,1622~1623在位);1807年又勾结宫中的保守分子,推翻实施新政改革的苏丹谢利姆三世。耶尼切里实际上已成为国家进步的严重障碍。
1826年苏丹马赫穆德二世决定建立欧式新军,耶尼切里兵团于同年6月掀起叛乱。苏丹在宰相、伊斯兰教教长等官员和伊斯坦布尔市民的支持下,将耶尼切里彻底屠杀干净,然后放火烧光他们的军事训练设施和培训机构!数万耶尼切里的尸首在烈火中熊熊燃烧了3天3夜,腥臭数千里外!
开启地狱之门
土耳其禁卫军耶尼切里的失控的疯狂行为是奥斯曼帝国衰败
的最初征兆和动力,而他们的总人数实际还完全没有达到上面最后提到的那个数目。耶尼切里的建立始于穆拉德一世。
那个狡猾的暴君感觉到法律也许能起一点装点作用,但显然只有军队能实际维持他篡夺来的恐怖统治,于是逐步建立了这一支强大的禁卫军,随时用来保卫他的人身
安全、威吓那些维齐、将领和元老、并用以防止或尽快摧毁刚露头的反叛活动。这些士兵都受到特别的优待,工资加倍,而且还享受着许多特权;但由于他们强大威
力可能会使奥斯曼帝国人民在万分惊愕之余,同时更感到十分愤怒,因而在首都只驻扎着三个分队;其余的人则分散驻扎在奥斯曼帝国的各大城市市和战略要地上。
但经过近200年的和平和奴役之后,苏莱曼采取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一举钉死了套在他的国家身上的镣铐。在为了减轻驻军对奥斯曼帝国造成的沉重负担,以及为了加强对耶尼切里的训练等好听的借口之下,他把他们全部集中到伊斯坦布尔的一个永久性的军营中来,在各方面都更大大加强了他们的力量,而且占据了最险要的地点。 对专制伊斯兰苏丹帝
王的王位来说,这样一支无比强大的奴仆卫队永远是必要的,但常常也是致命的。既然如此这般把耶尼切里引进了皇宫和政务院,一些苏丹总教导他们,一定要时刻
看到自身力量的强大和民政机关的虚弱;教导他们,以轻蔑的态度看待他们的主子的罪恶行为,并抛开只有靠远距离和神秘感才能保持的对那种假想力量的敬畏。长
期处在这种由一座富饶城市提供的安逸、奢侈的生活之中,自身具有莫大权力的意识培养了他们的骄横;渐至使他们不可能不感到君王的生死、政务院的权威、公众
的财富、帝国的安危实际全都掌握在他们的手中。为了使耶尼切里不致沉
溺在这危险思想之中,一些最坚强、地位最为稳固的苏丹也不得不恩威并用、赏罚兼施,尽量满足他们的骄纵,争取他们的欢心,对他们的越轨行为一味姑息,用大
量赏金以买得他们的完全不可恃的忠诚;这赏金自从苏莱曼一世一步登天以来,便成为每一个新苏丹继位时不能不支付的合法报酬。
耶尼切里的鼓吹者更企图从理论上肯定他们靠武力获得的权力;声称,依据最纯正的宪法原则来看,苏丹的任何任命都必须得到·他·们·的同意乃是绝对必要的。维齐尔、将军和地方官的任命权,尽管已被耶尼切里篡夺,实际却是奥斯曼帝国人民的古老的不容怀疑的权利。但是,上哪儿去找奥斯曼帝国人民呢?我们总不能认为和许多奴隶和外乡人混杂在一起充满伊斯坦布尔街头的人群就是奥斯曼帝国人民吧;他们只不过是一群充满奴性的群氓,在精神方面,也和在物质方面一样,穷得一无所有。
‘贰’ 奥尔汗一世的土耳其新军
阿拉丁的军事管理可以说是奠定了奥斯曼帝国崛起的基础。他建立了一支正规的、定期发薪的军队,其中包括纪律良好的步兵和骑兵。这个措施比法国国王查理七世所建立的十五个常驻团早了足足一个世纪。
乌尔汗的前辈在战时要召唤他的附庸国和自愿者,战后这些军队则被解散回家。阿拉丁则决定为了提高未来胜利的可能性,他必须建立一支获得薪水的步兵军,这支军队时刻可以出击。这支军队以十人、百人和千人分队。他们的薪水相当高,而他们的傲慢很快为乌尔汗带来了一些烦恼。他需要一个控制这支军队的措施,为此他与阿拉丁商议。为此他们建立了近卫军。后来这支近卫军大胆成为基督徒的一个大敌,而且也成为奥斯曼苏丹的一个巨大的担忧。后来的奥斯曼苏丹将这支近卫军又解散了。
乌尔汗从被占领的地区的基督徒中选择了一千名男孩,次年又选了一千名,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编成了近卫军。这个做法在奥斯曼帝国延续了数百年,一直到1648年穆拉德四世才停止。
‘叁’ 土耳其新军是指什么
土耳其新军(也被称作也尼色里军团——按照土耳其语yeniçeri,或加尼沙里军团 ——按照英语Janissaries)从奥斯曼首任苏丹穆拉德一世(1326-1389)于1365年左右创立至1826年被马哈茂德二世(1785-1839)废止,历时近500载。这支赫赫有名的部队作为苏丹的禁卫军,见证了奥斯曼帝国的沉浮与兴衰,并长期被视为土耳其军事力量的旗帜。他们伴随历代苏丹的马尾旌旗东征西讨,足迹遍布亚非欧三大洲与地中海,一度令欧洲人闻风丧胆,心生敬畏,同时又恨之入骨,如芒刺在背。他们曾经以寡击众,谱写了一段段传奇的战例,也曾亲历奥斯曼人惨痛的失败;他们由苏丹亲自组建,是后者信赖的亲兵,但也曾多次发动政变,并参与国君废立,最后,也被苏丹亲手葬送。
‘肆’ 奥斯曼土耳其的苏丹亲兵是如何建立的最后结局怎么样
苏丹亲兵
奥斯曼帝国军队中最有名气的自然是大名鼎鼎的苏丹亲兵(janissaries),也被称为“新军”。其组建方式是从基督教村落里面挑选7到10岁的儿童,送到军营里面进行10年的严格训练而成。理论上不要求他们皈依伊斯兰教,不过多数最终还是成为了伊斯兰教徒。苏丹亲兵是苏丹的私人财产,或者说士兵实际上是奴隶。 在苏丹亲兵出现的最初两个世纪里,他们是苏丹最可靠的军队,对于自己的主人具有无限的忠诚。然而跟历史上其它类似军队一样,随着中央权利的衰落,耶尼切亚军团开始演变成king-makers,就像千年前古罗马的前辈Pretorians一样。 具有严格纪律的耶尼切亚很少有逃亡的现象,阿尔巴尼亚英雄Scanderbeg大概是唯一有名的一个例外。而苏丹亲兵如此忠心耿耿的原因除了10年的军营训练外,巨大的利益回报也是一个关键因素。早期的苏丹们几乎是习惯性的从苏丹亲兵中挑选各级官员(包括officers,provincial governors,甚至viziers)。统计表明在14,15和16世纪,三分之二的奥斯曼帝国grand viziers来自这些基督教奴隶们。正是这些锦绣前程吸引着亲兵战士们前仆后继地战斗到最后一刻。(注:vizier为伊斯兰国家的一种高官,请教准确翻译)
由于训练有素,苏丹亲兵成为奥斯曼帝国军事机器中最可怕的部队。亲兵团的主体是使用弓箭的轻步兵,当然作为从小训练的战士,他们在肉搏中同样是可畏的对手。然而,在1396年,耶尼切亚军团的规模还很小。在尼科堡战场上,可能只有一支千人左右的力量,对战局无法起到足够的作用。 因为耶尼切亚军团是个颇让人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关于它的兵力笔者想多说几句。一直到1433年,Bertrandon de la Broquiere访问穆拉德二世(Murad II)后在其记载的一个地方提到苏丹亲兵(Janissaries)已经扩大到3000人。不过令人不解的是他在另一处提到苏丹军队唯一的正规步兵“Jehanniceres”有10000兵力,而当时奥斯曼军队值得一提的正规步兵似乎应该就是苏丹亲兵。到Mahomet II的时代,Chalkokonlas指出苏丹亲兵已经有6000到10000人。到了Soliman the Magnificent的统治时期,苏丹亲兵已经发展到12000人并且在该王朝的末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公元1453年围攻君士坦丁堡时苏丹亲兵起了很大作用,之后苏莱曼大帝时期苏丹亲兵还围攻了维也纳。苏莱曼大帝死后苏丹亲兵7次叛乱,最后一次在1826年君士坦丁堡叛乱时终于被镇压。
‘伍’ 波斯长生军和土耳其的新军谁更厉害
长生军是古波斯大流士一世时期的军队,大部分是手持骑枪的骑兵,很适应沙漠地区作战,强调一点:没有马鞍;而土耳其新军大部分是装备火枪的步兵,从属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LZ觉得有可比性吗?
就好比吕布战秦琼一样,可以比吗?
‘陆’ 土耳其新军是指什么
耶尼切里军团(奥斯曼土耳其语:يڭيچرى;土耳其语:yeniçeri;希腊语:Γενίτσαροι;直译为“新军”),也译为加尼沙里军团[3]、土耳其新军、土耳其禁卫军或苏丹亲兵,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常备军队与苏丹侍卫的统称。最早是在奥尔汗一世贝伊统治时出现。在穆拉德一世统治时期成为常备军。1826年,在马哈茂德二世统治期间废除。[4]耶尼切里军团是继罗马帝国灭亡后在该地区建立的的第一支正式常备军
‘柒’ 历史上拿破仑时期的奥斯曼实力如何苏丹亲兵的战斗力呢
自打土耳其战争以后,巴尔干领土局势就不稳。法国大革命彻底把巴尔干的斯拉夫人全煽动起来了,奥斯曼一直忙着四处镇压,就是这个还不得不让塞尔维亚事实上独立了。
奥斯曼一直比较依赖英国,一开始支持英国抽法国,后来看着拿破仑法国挺厉害,想一起研究打俄国。1807年转手被卖,结果被毛子一顿胖揍!腆着脸去找英国,才在战后扯皮中保住了宗主权。
总之上半场没空和破轮玩,下半场终于想玩了,结果又被毛子暴揍
对了~~奥斯曼还去伊朗打了段秋风。。。
Janissary(音译耶尼切里) ,中文通常翻译为“土耳其近卫军”,也就是“土耳其新军”,创建于1362年,这支部队的兵源来自巴尔干半岛被征服的基督徒里挑选的男孩,这就是着名的血赋,我们从罗马尼亚影片《勇敢的米哈伊》中可以看到来征血赋的就是米哈伊的少年玩伴,估计贵族们也不能免除血赋。
另外德库拉也干过这种事。这些儿童被带回土耳其接受伊斯兰教的思想,并接受军事训练,依靠严密的组织、精良的战术素质、狂热的信仰,近卫军成为土耳其帝国的精英部队,直到最后成为左右土耳其王位的力量,被苏丹消灭为止。近卫军其实类似军事和尚,被要求独身禁欲,以军队为家,苏丹为父,虽然后来杀老子的事不少,他们的一个特点可能是只留小胡子,两撇小胡子,满帅的。在军事学校中培训到二十四、五就会正式成为Janissary的一员,训练期长达十几年,所以他们的战斗力强也就不奇怪了,不过好像学校中什么都教,耶尼切里们经常被派出去做地方军政长官。有人还成了学者。他们如果退休的话是有退休金拿的。
近卫军的基本单位叫“Orta”,类似连队,他们的标志是“Kazan”,这东西是个锅,大概是意味着是一个锅里吃饭的人,由苏丹授予,类似战旗般神圣,在部队全灭前是绝不能被夺走的。
Janissary最着名的标志就是叫做“Bork”的白色头饰,其实应该算包头帕,在脑袋后面拖着长约45厘米,帽子前面会有金属盾形装饰,纹饰华贵,镶嵌珠宝。为区别个分队会在帽子上加一些装饰物(如羽毛)。耶尼切里的各部队服装颜色并不统一,所以bork是最重要的识别信号。
Janissary初创的时候,只包括身着锁子甲,使用各种刀剑(着名的波浪形,名字忘了,世界名刀)、战斧、战戟、带钩的长矛、钉头锤、套索、短刀、各类盾牌;后来出现了火枪兵,从火门枪、火绳枪、到燧发枪;早期还有弓箭手,使用土耳其复合弓、十字弓、重十字弓,不过弓箭手的数量比较少,而且大部分在15世纪转型成为火枪兵。
作战时Janissary被作为预备队,部署在Yerlikulu步兵(类似民兵和军户,更多象军户,战事征召,平时回乡,免赋税,还是象军户)之后,炮兵之前。Yerlikulu步兵撤退时,Janissary步兵便牵制敌人的重骑兵并将其引入己方炮兵的射程。炮击之后,火枪手也开始开火,此时惊恐之中的敌人多半会被土耳其的步兵消灭。苏丹本人的安全则由Janissary的专门部队负责。而禁卫军掌握的特权是他们成为一个特殊的集团,后来就利用自己卫护王宫的职责开始干涉苏丹的废立,终于招致灭亡。
‘捌’ 从扩张急先锋到改革绊脚石,奥斯曼帝国新军是如何走向堕落的
公元1514年秋天,在位于今天土耳其东部最大的湖泊凡湖一带,超过八万的萨法维王朝骑兵,向深入到此地的奥斯曼土耳其远征军发动了冲锋,骄横的伊朗骑兵向对手两翼包抄而来,丝毫没有把缺乏补给且疲惫不堪的土耳其人放在眼里。
可是,就在他们逼近对方阵中的时候,突然刮来的炮火,瞬间摧毁了萨法维王朝引以为傲的骑兵军团,而扭转奥斯曼方面不利态势的,正是奥斯曼苏丹的杀手锏——耶尼切里军团,即奥斯曼新军。
(尼科堡战役,奥斯曼军队大败东欧十字军)
其次,除了保卫苏丹,替苏丹的征服战争效命外,耶尼切里军团中一部分官兵还服务于帝国的中枢机构,如帝国的宫相维齐尔即多由其担任,行省的财政或者军政官有时也由他们充任,耶尼切里军团中的佼佼者们,和德米舍梅制度选拔出来的文书官员一起,支撑着奥斯曼帝国这台庞大军政机器的良性运作。
最后,耶尼切里军团数量有限,多维持在帝国作战部队的十分之一左右,即便到了苏里曼大帝在位的帝国盛世,亦仅有1.2万人左右。他们不像其他部队一样直接靠私有土地产出来谋生,而是享受着丰厚的军饷与苏丹不定时的赏赐,而这在稳定军心的同时,实际上也为其日后腐化败落埋下了伏笔。
02干预苏丹废立,侵蚀帝国财政
骁勇善战的耶尼切里军团,绝不甘心局限于军事领域,在巴耶济德二世在位的时候,他们开始公然的干预苏丹废立,当时,本无缘苏丹高位的王子赛利姆一世野心勃勃,暗中笼络耶尼切里军团的骨干,利用他们的支持把父亲赶下台,然后屠戮自己的兄弟,给自己上位铺出一条血路。
赛利姆误认为对方从此可以服膺于自己,可是在远征阿塞拜疆的战争中,耶尼切里军团公然抗拒苏丹继续追击残敌的命令,要求返回大本营过冬,否则要发动政变。无奈,赛利姆一世只能宣布班师,并把大部分战利品赏赐给了新军,以避免遭遇和前任相同的命运。从此我们会看到,新军虽以"苏丹的奴隶"自称,可是16世纪之初,他们就已经开始影响苏丹的决策,甚至反制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