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战争叫什么
㈠ 伊朗—土耳其战争是怎么样发生的
伊朗—土耳其战争指奥斯曼帝国与伊朗萨非王朝进行的掠夺性战争。战争目的是为了争夺阿拉伯的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外高加索的所有权以及欧亚两洲间最重要的战略和贸易交通线的控制权。
这场战争自1514年起,断断续续进行到1746年,是打着伊斯兰教的两大流派——什叶派与逊尼派捍卫者之间的斗争的幌子进行的。
得到逊尼派封建贵族上层人物支持的土耳其占领者,遭到了15世纪末产生的以萨非王朝为首的伊朗国家的反抗,萨非王朝宣布什叶派为国教。土耳其苏丹谢里姆一世残酷地镇压了1513年安纳托利亚的什叶派教徒起义,杀死什叶派教徒4万人。从此,开始了对什叶派的伊朗的战争。
伊土战争的第一个时期奥斯曼帝国不仅拥有封建民军,还拥有常备军——土耳其近卫兵和强大的炮兵。
伊朗军队由骑兵弓箭手近卫军、负责保护本部族领导机构并时常携带家小驱赶牲畜远出的游牧民族的骑兵民军和少量的地方封建主的民军组成。库尔奇伊和民军战士的武器是马刀和长矛。在恰尔德兰平原双方首次大战,土耳其苏丹谢里姆一世的军队在军事上各方面都占优势,打败了沙赫伊思迈尔一世的萨非王朝军队并占领其首都大不里士城。
但是,由于给养不足,加之近卫兵内部发生骚乱,谢里姆一世被迫放弃了阿塞拜疆。其他地区的军事行动仍在继续。在科奇希萨尔附近的交战中,伊恩迈尔一世的军队再次大败。土耳其炮兵在这次交战中又一次起了决定性作用。
至1516年前夕,谢里姆一世已占领了西亚美尼亚、库尔德斯坦和包括摩苏尔在内的北美索不达米亚。1516~1517年,土耳其在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埃及、希贾兹建立了自己的统治,1519年又统治了阿尔及利亚的一部分。
1533年,苏丹苏里曼一世与奥地利签订了和约。土耳其在其北陲安全得到保障之后,于同年重新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
1536年,土耳其侵占了格鲁吉亚西南部的一部分,该地区成为伊土两国争夺外高加索和美索不达米亚统治地位的主要战场。由于伊朗军队也有了炮兵,所以战争进行到1555年时,双方已不分胜负。1555年5月29日,伊土两国在阿马西亚城缔结和约。
按照和约规定,伊朗保有所占领的外高加索的一些领土。奥斯曼帝国把阿拉伯的伊拉克划入自己的版图。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则由两国瓜分。伊朗得到了萨姆茨赫—萨阿塔巴戈公国的一部分、卡尔特里和卡赫齐亚。土耳其获得了阿布哈兹、古里亚、伊美列丁以及拉济人的领土。两国承认卡尔斯城地区为中立区,全城已遭洗劫,城堡被夷为废墟。伊土战争的第一个时期,就这样以1555年双方缔结和约而结束。
伊土战争的第二个时期,始于1578年,时断时续地持续了约半个世纪。土耳其利用萨非王朝国内封建内讧的机会,再次进攻伊朗。
这期间,土耳其依靠的是他的附庸——拥有强大军队的克里木诸可汗。1578年,土军违反1555年和约,修复了卡尔斯城堡,继而进入外高加索境内,占领了萨姆茨赫—萨阿塔巴戈公国的一部分。1578年8月10日,伊朗沙赫的军队在奇尔德尔附近被击溃,土军侵入东格鲁吉亚和东亚美尼亚,后又侵入北阿塞拜疆并在这里占领了希尔凡。
自1579年起,土军和克里木汗的10万军队共同夺取了整个阿塞拜疆和伊朗西部。沙赫阿拔斯一世在位期间,伊朗恢复了昔日的强盛,不仅夺回了被土耳其侵占的西部领土,而且还吞并了一些新的领土。
然而,由于对乌兹别克封建主进行战争和镇压反封建的起义,阿拔斯一世不得不于1590年3月21日同奥斯曼帝国签订了对伊朗非常不利的伊斯坦布尔和约。按照这项和约,几乎整个外高加索和路里斯坦、库尔德斯坦的颇大部分都划归奥斯曼帝国统治。
16世纪与17世纪之交,阿拔斯一世进行了军事改革。
最初,他建立了一支常备部队,其中包括一个1.2万人的火枪兵军团和一个1万人的骑兵军团;还建立了火炮工厂和由炮手组成的炮兵部队。火枪兵和炮手只从波斯人中招募。至改革完成时,伊朗军队的兵力达12万人,计有常备军4.4万人、封建民军7.5万人,封建民军中有3万克济尔巴希人和由土库曼人、库尔德人、卢尔人及其他游牧部落和定居的伊朗封建主组成的4.5万民军。阿拔斯一世的军队很快增至30万人。伊朗为准备与强大的奥斯曼帝国进行战争,还与土耳其的敌对国——俄国和欧洲诸国建立了政治与外交关系。
1602年,阿拔斯一世对土耳其开战。
整整一个世纪以来,伊朗国第一次成为进攻的一方,而军事组织未作根本改变的奥斯曼帝国却成为防御的一方。1603~1604年,在苏菲安附近的数次交战中,伊军打败了土军,攻占并洗劫了大不里士、纳希契凡及其他城市。遵照阿拔斯一世的命令,有30余万亚美尼亚人从被征服的亚美尼亚被赶往伊朗内地。
在1602~1612年的伊土战争中,伊朗获得全胜。1613年11月20日,交战双方在伊斯坦布尔签订了使伊朗保有全部战果的和约。
由于对1613年伊斯坦布尔和约的条款不满,土耳其于1616年开始对伊朗采取报复行动。
在1616~1618年萨非王朝与奥斯曼帝国的新战争中,土耳其又遭失败,于1618年在谢拉布签订和约,条约基本上重申了伊斯坦布尔和约的各项条款。在最后两次战争中,伊朗大大扩张了自己的领土范围,接着就开始了进一步的征服。
1623~1639年的伊土战争起因于沙赫阿拔斯一世的军队入侵阿拉伯的伊拉克。阿拔斯一世利用伊拉克人反对苏丹穆斯塔法一世统治的起义之机,攻占了巴格达市,随后占领了整个阿拉伯的伊拉克。
阿拔斯一世于17世纪的前25年里,对东格鲁吉亚的几次远征,破坏性特别大。外高加索人民对其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在格鲁吉亚,萨阿卡则领导的广泛的反伊朗起义,动摇和削弱了伊朗在外高加索的统治。
与此同时,土耳其在欧洲的战事中遭数次挫折后,在苏丹穆拉德四世在位期间,便重新致力于征服东方。
1625年,土耳其占领了阿哈耳齐赫,夺取了萨姆茨赫—萨阿塔巴戈公国,将其变为土耳其的一个省。穆拉德四世还进犯了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
同时,他的部队还占领了包括摩苏尔在内的北美索不达米亚。可是他未能占领巴格达,对该城长达9个月的围攻毫无成效。
1630年,土军转攻外高加索和伊朗西部,毁掉了哈马丹城,屠杀了全城居民。1639年5月17日,签订了卡斯列—席林条约。
按照这项条约,伊土两国间的疆界没有变动,但阿拉伯的伊拉克归属土耳其。
伊土战争的第三个时期开始于18世纪初,土耳其苏丹艾罕默德三世对伊朗重起战端。
1723年春,土军乘萨非王朝国家崩溃之机侵入外高加索,占领了第比利斯、整个东格鲁吉亚、东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
与此同时,土军还征服了伊朗西部的路里斯坦省。土耳其人的胜利直接威胁着俄国在高加索的利益。彼得一世远征波斯和土耳其的军事胜利迫使伊朗沙赫塔赫马斯普二世同俄国签订了1723年彼得堡条约。
1724年6月23日,俄土君士坦丁堡条约在伊斯坦布尔签订。
根据这项条约,1723年俄伊彼得堡条约列举的里海沿岸所有地区转归俄国,而外高加索的其余地区和包括克尔曼沙赫、哈马丹两市在内的伊朗西部则转归土耳其。1724年的君士坦丁堡条约的条款有利于土耳其,这是由于法国对它支持的结果,因为法国害怕俄国势力加强。土耳其不满足于已占领的大片领土,其军队又向伊朗东部推进并攻占了加兹温。对土耳其侵略者进行抵抗的只有波斯和阿塞拜疆的人民群众。
18世纪30年代初,统帅纳迪尔成为伊朗的实际统治者。
1730年,他击败了土军并将其逐出哈马丹、克尔曼沙赫和南阿塞拜疆。
然而,当纳迪尔忙于镇压阿富汗阿布达尔部族的霍腊散起义时,唯恐纳迪尔的声望增高的塔赫马斯普二世向土耳其人出征,以期提高个人威望。塔赫马斯普二世的军队在哈马丹城下遭到失败。
1732年1月10日,他被迫与土耳其签订和约。和约使土耳其侵占的阿拉斯河以北的外高加索领土合法化。
1732年底,纳迪尔推翻了塔赫马斯普二世,事先与俄国签订腊什特条约后,便亲自出征土耳其。
按该条约规定,吉兰省立即归还伊朗,而库拉河以北的领土待将土军从外高加索境内驱逐后归还。
1735年6月14日,纳迪尔的7万军队在卡尔斯城下打败了苏丹的8万大军。
1736年,纳迪尔加冕为伊朗沙赫,着手改组军队,以期增加兵员和装备,尤其是炮兵。在这方面他得到英法两国军事专家的帮助。纳迪尔—沙赫在巩固了萨非王朝国家的统一之后,为了从土耳其手中夺回阿拉伯的伊拉克和外高加索,于1743年对土耳其重新开战。3年战争双方未分胜负而结束。
16至18世纪的伊士战争造成了各族人民的大批死亡,交战的任何一方都未获胜。战争阻碍了伊土两国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一些由许多民族和部落松散地拼凑而成的封建国家的崩溃。
伊土战争的非正义性,在被征服的各民族人民中间——特别是在17至18世纪——不断激起民族解放运动和反封建运动,这些运动都为交战国的某一方所利用,以建立自己的统治。伊土战争对外高加索人民来说是他们自古以来的历史上苦难最深重的时期。在血腥的伊土战争中遭到削弱的伊朗和土耳其,日益沦为在近东和中东建立霸权的英法两国的殖民地。
在伊朗和土耳其,武装力量的基本形式是封建民军,武装力量的主要兵种是用矛、盾、马刀、弓箭、短剑和火枪武装起来的正规骑兵和非正规骑兵。伊朗的正规骑兵和土耳其的正规骑兵是军队中灵活机动的部队。常备步兵与骑兵相比则处于从属地位。
但是,到17至18世纪时常备步兵的作用上升到主要地位,这是由于西欧经验传到了这些国家。步兵装备有热兵器并按正规原则编成。炮兵作为一个兵种在土耳其出现的较伊朗为早。
在纳迪尔的军队中有许多战象,交战时用它们冲击敌人战斗队形的中央,为步兵开路。在运用热兵器之前,交战胜负通常取决于大批骑兵的冲击,旨在包围敌人,随后将被围之敌击溃。骑兵能保证突然而迅速地打击敌人。
随着正规步兵和炮兵的出现,骑兵成为战斗队形的基础,它能够掩护翼侧并对敌突击。部队作战采用疏开队形,而到17至18世纪时则采用线式战斗队形。对击溃之敌一般不予追击。夺取要塞主要靠长期围攻。
在伊土战争中,总的说来军事学术发展极其缓慢,这是由于两国军队中存在着大量非正规的、不同种族的、用各式各样的武器装备起来的封建骑兵和封建步兵组成的民军。
㈡ 土耳其与俄罗斯有过几次战争都谁赢了
17-19世纪俄国与奥斯曼土耳其之间为争夺高加索、巴尔干等地进行的系列战争,其中重要的有10次。俄土战争断断续续前后共长达241年,是欧洲历史上最长的战争系列。战争的结果是俄国扩大了疆土,土耳其逐渐衰落了。
俄土战争的开始,为了争夺第聂伯河下游地区。1676年,俄国对土耳其宣战,战争持续5年未能分出胜负,于1681年签署和约,奥斯曼帝国承认沙皇俄国对第涅伯河左岸地区的统治,俄土战争第二次,1683年7月土军围困维也纳。次年奥地利、波兰和威尼斯结成反奥斯曼的“神圣同盟”,俄国加盟。战争的结局是:亚速和延伸到米乌斯河的亚速海沿岸一带归俄国,俄国获得亚速要塞。
俄土战争第三次1710年,土军北伐收复顿河河口。俄土战争爆发。1711年,沙皇彼得一世亲征普鲁特河,陷入重围。战争以俄国失败告终,被迫放弃亚速,并需拆毁亚速海沿岸的防御工事,俄土战争第四次,1735年底克里米亚鞑靼人袭击乌克兰和高加索成为了战争的借口。之后,俄国面临瑞典入侵的威胁,而盟国奥地利又退出战争。
最终战争的结果是俄军退出克里米亚半岛。最后签署的巴黎和约使俄罗斯丧失了几乎历次对土战争的成果,这也是土耳其在对俄作战中取得的唯一一次胜利。
㈢ 土耳其独立战争的介绍
土耳其独立战争是由土耳其革命开展抵抗瓜分奥斯曼帝国的一场政治及军事对抗,紧接着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之后。土耳其大国民议会的成立让阿塔土克能成功动用议会,土耳其国民运动至此达致顶峰。对希腊的军事行动,以及土亚战争及法土战争结束后,土耳其革命者迫使协约国放弃《色佛尔条约》,于1923年7月订立《洛桑条约》,土耳其共和国正式在1923年10月于安那托利亚及色雷斯东部成立。土耳其的独立运动最终导致奥斯曼米利特制度的终结,让阿塔土克改革创造了现代、世俗的国度。
㈣ 伊朗—土耳其战争的是什么性质的战争
伊朗—土耳其战争指奥斯曼帝国与伊朗萨非王朝进行的掠夺性战争。战争目的是为了争夺阿拉伯的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外高加索的所有权以及欧亚两洲间最重要的战略和贸易交通线的控制权。
这场战争自1514年起,断断续续进行到1746年,是打着伊斯兰教的两大流派——什叶派与逊尼派捍卫者之间的斗争的幌子进行的。
得到逊尼派封建贵族上层人物支持的土耳其占领者,遭到了15世纪末产生的以萨非王朝为首的伊朗国家的反抗,萨非王朝宣布什叶派为国教。土耳其苏丹谢里姆一世残酷地镇压了1513年安纳托利亚的什叶派教徒起义,杀死什叶派教徒4万人。从此,开始了对什叶派的伊朗的战争。
伊土战争的第一个时期奥斯曼帝国不仅拥有封建民军,还拥有常备军——土耳其近卫兵和强大的炮兵。
伊朗军队由骑兵弓箭手近卫军、负责保护本部族领导机构并时常携带家小驱赶牲畜远出的游牧民族的骑兵民军和少量的地方封建主的民军组成。库尔奇伊和民军战士的武器是马刀和长矛。在恰尔德兰平原双方首次大战,土耳其苏丹谢里姆一世的军队在军事上各方面都占优势,打败了沙赫伊思迈尔一世的萨非王朝军队并占领其首都大不里士城。
但是,由于给养不足,加之近卫兵内部发生骚乱,谢里姆一世被迫放弃了阿塞拜疆。其他地区的军事行动仍在继续。在科奇希萨尔附近的交战中,伊恩迈尔一世的军队再次大败。土耳其炮兵在这次交战中又一次起了决定性作用。
至1516年前夕,谢里姆一世已占领了西亚美尼亚、库尔德斯坦和包括摩苏尔在内的北美索不达米亚。1516~1517年,土耳其在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埃及、希贾兹建立了自己的统治,1519年又统治了阿尔及利亚的一部分。
1533年,苏丹苏里曼一世与奥地利签订了和约。土耳其在其北陲安全得到保障之后,于同年重新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
1536年,土耳其侵占了格鲁吉亚西南部的一部分,该地区成为伊土两国争夺外高加索和美索不达米亚统治地位的主要战场。由于伊朗军队也有了炮兵,所以战争进行到1555年时,双方已不分胜负。1555年5月29日,伊土两国在阿马西亚城缔结和约。
按照和约规定,伊朗保有所占领的外高加索的一些领土。奥斯曼帝国把阿拉伯的伊拉克划入自己的版图。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则由两国瓜分。伊朗得到了萨姆茨赫—萨阿塔巴戈公国的一部分、卡尔特里和卡赫齐亚。土耳其获得了阿布哈兹、古里亚、伊美列丁以及拉济人的领土。两国承认卡尔斯城地区为中立区,全城已遭洗劫,城堡被夷为废墟。伊土战争的第一个时期,就这样以1555年双方缔结和约而结束。
伊土战争的第二个时期,始于1578年,时断时续地持续了约半个世纪。土耳其利用萨非王朝国内封建内讧的机会,再次进攻伊朗。
这期间,土耳其依靠的是他的附庸——拥有强大军队的克里木诸可汗。1578年,土军违反1555年和约,修复了卡尔斯城堡,继而进入外高加索境内,占领了萨姆茨赫—萨阿塔巴戈公国的一部分。1578年8月10日,伊朗沙赫的军队在奇尔德尔附近被击溃,土军侵入东格鲁吉亚和东亚美尼亚,后又侵入北阿塞拜疆并在这里占领了希尔凡。
自1579年起,土军和克里木汗的10万军队共同夺取了整个阿塞拜疆和伊朗西部。沙赫阿拔斯一世在位期间,伊朗恢复了昔日的强盛,不仅夺回了被土耳其侵占的西部领土,而且还吞并了一些新的领土。
㈤ 土耳其扩张战争的介绍
土耳其扩张战争前后持续了两百年,时间跨度大,影响范围广。加速了许多地区的伊斯兰化,对后来的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土耳其扩张战争的介绍,希望你喜欢。
土耳其扩张战争的分析
中文名称:土耳其扩张战争
参战部队:土耳其、地中海多国
战争结果:土耳其获胜
时间:1360年~1566年
地点:巴尔干半岛、中欧、西亚等地区
人物:苏莱曼 塞利姆
土耳其扩张战争的详情
征服巴尔干半岛
1360年,穆拉德一世即位后立即着手组织对巴尔干的征战,因为此时的巴尔干形势对自己十分有利。拜占庭帝国日薄西山,统治权力不超过君士坦丁堡及其附近一隅土地;巴尔干的重要国家塞尔维亚面临分裂;保加利亚自1330年被塞尔维亚战败后元气未复;在地中海东部和海峡地区有巨大经济 政治 利益的威尼斯和热那亚经常处于明争暗斗之中。在土耳其人的迅猛攻击下,拜占庭境内一些名城相继陷落。1361年,亚德里亚堡就被土耳其占领。同时,一批又一批土耳其人,源源不断地渡过达达尼尔海峡,定居在巴尔干。
1363年,穆拉德一世攻占埃迪尔内,接着又占领保加利亚的普洛夫迪夫。惊恐之下,匈牙利、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瓦拉几亚组织联军反击,但在1364年的马查河战役中被人数处于劣势的奥斯曼军队击溃。此后的东南欧各国更抵抗不住土耳其人的攻势,节节败退。1367年,穆拉德一世移都亚德里亚堡。不久之后,又占领了整个色雷斯,切断了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和巴尔干半岛其余部分的联系,使拜占庭陷于孤立。这样,拜占庭帝国仅仅保留着君士坦丁堡一隅。
但是,奥斯曼土耳其人的扩张,遭到巴尔干各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在塞尔维亚国王的领导下,由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瓦拉几亚人(罗马尼亚南部居民)和匈牙利人组成联军,抗击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侵略。开始,联军接连取得了几次胜利,几乎迫近奥斯曼土耳其人的首都亚德里亚堡。但是,他们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轻敌冒进,1371年7月26日,马里扎河畔一役,联军6万人被土耳其歼灭,奥斯曼帝国吞并了塞尔维亚南部的领土。马里扎河战役的惨败,使巴尔干各国君主深感处境危险,于是共同磋商,一致公推塞尔维亚拉扎尔公爵为统帅,再次组成联军,以阻止奥斯曼人的进兵。
1389年6月,拉扎尔统率2万联军与穆拉德率领的3万土耳其军,在塞尔维亚南部科索沃原野,展开了一场具有 决定 性意义的会战。奥斯曼大军分三路杀来,中路军由七十高龄的穆拉德亲自统率。6月15日,塞尔维亚爱国者、贵族米洛什·奥比里奇诈降土耳其,乘机行刺了苏丹穆拉德。结果,老苏丹被刺中要害,伤重而亡。但是,整个战役并没有因此受阻,穆拉德的儿子巴耶塞特接替了奥斯曼大军的指挥。在号称“闪电”的巴耶塞特的督战下,奥斯曼大军最终战胜了联军。塞尔维亚人惨败,拉扎尔公爵阵亡,许多将领战死。科索沃战役结束了多瑙河以南地区对土耳其的抵抗,塞尔维亚沦为奥斯曼附庸。
攻占君士坦丁堡
1393年,巴耶塞特又率军征服了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匈牙利的处境岌岌可危。国王西吉斯蒙以抵抗异教徒的名义,向欧洲____各国呼吁求援,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很快组织了抗击奥斯曼土耳其人的新十字军的联军。于是,法兰西、德意志、波兰、捷克、威尼斯等国的十字军骑士10余万人,齐聚于西吉斯蒙的旗帜下。
1396年9月,两军在多瑙河畔的尼科堡遭遇。西吉斯蒙庸碌无能,联军各将领 意见 分歧,指挥混乱,结果,一败涂地。奥斯曼大军乘胜侵入匈牙利。之后,巴耶塞特继续挥师南下,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先后攻占了帖撒利、伊庇鲁斯等地。到14世纪末,奥斯曼已经占领了自多瑙河到雅典之间的广大地区,除了君士坦丁堡城的一隅之地和伯罗奔尼撒半岛部分地区而外,奥斯曼帝国几乎控制了整个巴尔干半岛。1393年起,奥斯曼人开始对君士坦丁堡持续围攻,迫使拜占庭帝国同意在城内修建穆斯林区、清真寺,任命伊斯兰法官,对奥斯曼的年贡增加到1万金币,奥斯曼在君士坦丁堡近郊有驻军权。
正当奥斯曼土耳其扩张之势锐不可挡,大有席卷东南欧,征服东罗马帝国之际,东方的帖木儿帝国在小亚细亚兴起。奥斯曼帝国的亚洲势力受到了帖木儿帝国的威胁。1400年,帖木儿已经灭掉了9个王朝,征服了 27个国家,整个中亚细亚和近东地区都屈服于他的淫威之下。1402年初,帖木儿统率80万大军再次进犯小亚细亚。奥斯曼苏丹巴耶塞特也不甘示弱,亲率25万大军前去迎战。在决定胜负的安卡拉会战中,奥斯曼军队大败,国王巴耶塞特和一个儿子被俘。从此奥斯曼在亚洲的势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为争夺王位发生内战。
公元1451年,年仅21岁的穆罕默德二世即位后,奥斯曼出现了中兴。1453年4月,穆罕默德二世亲自统率步兵12万,骑兵2万,别动队1 万,大小战舰300艘,从水陆两路浩浩荡荡扑向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三面临海,一面有坚固城墙,易守难攻,城墙、“希腊火”和金角湾口大铁链是其护城三大法宝。54天的围攻由于金角湾方面未能合围而失败。4月21日夜,奥斯曼人买通守城部队中的热那亚人并沿其控制的加拉塔区边界铺设一条15公里长的木板滑道,把70艘小船从陆路拖入金角湾,终于完成了对君士坦丁堡的海陆合围。经过激烈的战斗,奥斯曼军队终于在5月29日攻下君士坦丁堡,拜占庭末代皇帝被杀。无数财宝被抢劫,古典 文化 惨遭破坏,6万居民被卖为奴,着名的圣索菲亚教堂被改为清真寺。
后来,穆罕默德二世把首都迁到了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占领君士坦丁堡不仅标志着拜占庭帝国千年统治的结束,而且意味着新的世界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它在东方穆斯林国家中的威望急剧上升,对内控制能力和对外侵略扩张能力随之倍增,对欧亚 国际 局势的发展具有越来越大的发言权。在此后的二三十年间,奥斯曼帝国的领土迅速扩大,塞尔维亚、摩利亚、瓦拉几亚、波斯尼亚、阿尔巴尼亚先后成为帝国的一部分。在亚洲,苏丹也兼并了许多地方,基本完成了安纳托利亚的统一。
东进!东进!
1512年塞利姆一世即位,开始了帝国极盛时期的对外扩张。塞利姆的主要对手是企图插手安纳托利亚事务的伊朗萨菲王朝和埃及麦木鲁克王朝。萨菲王朝信奉什叶派,在安纳托利亚拥有数以万计的信徒,煽动叛乱反对逊尼派奥斯曼的统治。塞利姆逮捕7万什叶派信徒并处决其中5万人,使双方仇恨达到极点。
1514年春,塞利姆率14万大军、,300门大炮直奔波斯边界。8月23 日,奥斯曼军队在查尔迪兰与波斯骑兵进行决战,大败波斯军,占领大不里士,次年又夺取库尔德斯坦地区。查尔迪兰战役的胜利使奥斯曼帝国巩固了东部边界,控制了由大不里士至阿勒颇和布尔萨的道路。
1516年6月,塞利姆进攻阿勒颇,同时 命令 舰队袭扰叙利亚沿海。8 月24日,双方在阿勒颇附近的达比克草原进行决战,大败埃军并使年迈的麦木鲁克苏丹命丧黄泉。奥军乘胜追击,相继占领阿勒颇、大马士革、耶路撒冷、加沙等地,1517年1月底进入开罗,麦木鲁克王朝灭亡。叙利亚、 巴勒斯坦、汉志和埃及直到南部努比亚地区全部并入奥斯曼版图,使之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征服埃及的结果大大加强了奥斯曼帝国的政治经济地位。作为哈里发和伊斯兰两大圣地的保护者,奥斯曼苏丹在穆斯林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威望,作为埃及和红海两岸的主人,奥斯曼控制了印度到地中海的红海商路。塞浦路斯每年向埃及交纳的8000 金币转归奥斯曼。塞利姆极为重视地中海海上霸权,命令在金角湾兴建新船厂,建造150艘兵船,为其海上扩张打下基础。
苏莱曼创造不朽基业
1520年,年仅26岁的苏莱曼一世即位,他是一位卓越的 军事 组织家,通过他的大力扩张,奥斯曼帝国的对外扩张达到极点。
1521年,苏莱曼在索非亚动员了数万头骆驼运载军粮和军械,率10万大军向贝尔格莱德进发。经过3个星期的围攻于8 月底占领了贝尔格莱德。第二年6月,他又在亚洲集中了300艘战船,10万大军征伐罗得岛。罗得岛是个筑有坚固要塞的港口,该岛守军只有600人,普通士兵也不过6000人,但战斗力很强,并且拥有强大的海军,以致奥斯曼军对该岛的围攻持续了半年之久,在损失了5万多名战士后,才于1522年 圣诞节 前夕迫使敌人有条件的投降。经过两年时间的征伐,苏莱曼完成了他的先辈们未竟的事业,解除了帝国后顾之忧。
平定罗得岛之后,苏莱曼继续发动对外侵略战争。1526年4 月,他率领10万大军,携带300门大炮,正式出征匈牙利。9月,苏莱曼未经战斗就占领了匈牙利首都布达。1529年5月,苏莱曼又兵发中欧,9月,包围了欧洲的名城维也纳。城内守军英勇抵抗,久攻不克。由于冬季早临,战线过长,粮草和军械不济,苏莱曼被迫撤军,1532年,苏莱曼再次进军维也纳。这次进军的结果双方在1533年签订了一项和约,奥地利哈布斯堡的统治者斐迪南大公向奥斯曼帝国称臣纳贡,承认匈牙利由苏莱曼占领。苏莱曼对中欧的多次征伐,使得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领土 不断扩大。
在亚洲,苏莱曼先后于1534年、1548年、1553年、1554年屡败沙发维王朝的伊朗军队。苏莱曼率大军几度占领大不里士,攻陷巴格达,践踏了伊朗帝国西半部领土。根据1555年土伊和约,奥斯曼从伊朗手个夺取了伊拉克、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的西部地区。在非洲,奥斯曼军队1554年从西班牙人手里夺取了突尼斯的玛赫迪港。进而从埃及西进,占领了非洲北部的黎波里和阿尔及利亚。到了1556年,奥斯曼土耳其已经征服了整个北非沿海地区。
苏莱曼的海军也立下了赫赫战功,打败了西班牙、威尼斯的舰队,控制了地中海的制海权。苏莱曼在陆上扩张节节胜利的同时,也大力抢夺海上霸权。他一面加紧扩建海军,一面加强与海盗的联系,决心在海权方面也要超过西方异教徒国家。1534年,被任命为总督的海盗哈伊勒丁率奥斯曼舰队占领突尼斯。
1538年,奥斯曼舰队同西班牙、教皇、威尼斯、葡萄牙的联合舰队在普雷佛扎附近海面发生海上决战,奥斯曼舰队战胜了两倍于己的联合舰队,威尼斯被迫割地,并赔款30万金币。这次海战大大巩固了奥斯曼在东地中海的地位。1551年,奥斯曼舰队围攻马耳他岛,夺取的黎波里,并多次袭扰意大利、西班牙沿岸地区和西班牙控制的北非奥兰地区。但1571 年的勒颁多海战,奥斯曼被联合舰队打败。与此同时,苏莱曼还致力于印度洋海权的争夺。1529年他曾考虑挖掘运河,沟通地中海与印度的直接联系。他在苏伊士港建立红海舰队,并于1538年出征印度,虽然沿途获胜但这次远征却以失败告终。
这样,通过200年的不断战争扩张,奥斯曼帝国的版图就囊括了昔日拜占庭和阿拉伯帝国的大部分地区。其疆域东起波斯湾头,西到匈牙利,北达高加索,南部占领了整个北非及地中海海域,从埃及直到阿尔及利亚,控制了红海、黑海、爱琴海和地中海,领土面积达500多万平方公里,成为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泱泱大国。公元1566年,这位曾经显赫一时的苏莱曼坐在一辆轿车里,进行第十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远征。他在攻陷多瑙河附近的锡格特,即将吞并匈牙利的前夕,便与世长辞了,享年72岁。苏莱曼去世以后,随着国内外各种矛盾的加剧,奥斯曼帝国也就由极盛的顶峰开始走下坡路了。
土耳其扩张战争的背景简介
土耳其人起源
土耳其人属于过渡型人种,他们的祖先就是我国 历史 上称为突厥的中亚游牧民族,奥斯曼土耳其人是游牧突厥部落的一支。5世纪时,突厥人居于中国天山和阿尔泰山之间,处于原始社会末期。6世纪中期,突厥成为横亘亚洲北部的大国。经过6、7世纪隋、唐对突厥的战争,突厥国破灭,领土并入唐朝版图。1055年,在中亚游牧的一支塞尔柱突厥人以古代波斯为中心形成塞尔柱国家,塞尔柱国家曾繁荣一时。
奥斯曼建国
在13世纪时,为了躲避蒙古铁蹄的蹂躏,辗转迁移到黑海南岸的小亚细亚半岛,依附于塞尔柱土耳其人建立的鲁姆苏丹国,并信奉了伊斯兰教。当时,奥斯曼土耳其人数很少,力量也很单薄。但随着实力的不断上升,在公元1300年,奥斯曼自称苏丹,开始了对周围地区的征服。当时,东欧地区和巴尔干半岛地区的一些传统强国在长期的相互征战中,实力已经都有所下降。这在客观上也为奥斯曼帝国的扩张战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奥斯曼帝国
公元1326年,奥尔汉即位,在他统治时期,开始形成真正统一的奥斯曼国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拜占庭帝国在小亚细亚的领土完全纳入奥斯曼帝国的版图,从而为后来奥斯曼帝国的大规模扩张行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14世纪中叶以后,更大规模的扩张战争拉开了序幕。
土耳其扩张战争的介绍相关文章:
1. 奥斯曼土耳其历史
2. 战争励志故事
3. 俄罗斯历史上的战争
4. 土耳其军事政变原因真相
5. 大同盟战争的结束与意义
㈥ 希土战争是指什么
希土战争指希腊和土耳其为争夺克里特岛而进行的战争。1896年5月,克里特岛上的希腊人为摆脱土耳其桎梏和并入希腊举行了起义,同年11月,土耳其向克里特人宣布圣战来作为对此的回答。1897年2月希军的一支部队前来援助起义者。英、法、俄、德、意和奥匈帝国宣布克里特在“欧洲保护”下实行自治,并于4月5日派遣登陆部队占领该岛。土耳其随即对希腊宣战。由德国教官训练的土耳其军队在兵力和兵器方面大大超过希腊军队,并对战争作好了准备。土耳其在色萨利和埃皮鲁斯拥有步兵9.4万人、骑兵1660人、火炮234门,而希腊人只有步兵5.5万人、骑兵970人、火炮144门。土耳其的作战计划是以主力进攻色萨利,并用两个师的兵力防御埃皮鲁斯。希腊指挥部计划在第一阶段用两个师的兵力防御色萨利,并向埃皮鲁斯实施进攻,以便解放该地区,同时还指望首战告捷会引起反土起义。
但希军在色萨利的边境交战中就遭到失败,并于4月13日放弃了拉里萨城,撤往特里卡拉市。希腊对战争没有做好准备,以康斯坦丁王储为首的希军指挥平庸无能,部队的战斗力不强,以及土军在兵力和技术装备方面占据优势——这一切造成了希军在色萨利地区的法萨卢城、韦利斯蒂农城以及在埃皮鲁斯地区的彭泰—皮加季亚城、阿尔塔和普雷佛扎等城附近的失败。这次战争5月5日在多莫科斯告终。经过大国调停,于5月7日签订了停战协定。根据1897年12月4日在君士坦丁堡签订的和约,希腊将色萨利的6个不大的、但在战略上却很重要的地区割让给土耳其,并赔款400万土耳其镑。克里特岛仍归土耳其管辖,但在欧洲诸国的压力下,土耳其于1898年给予该岛以行政自治权。
㈦ 什么是俄土战争
1787~1791年的俄土战争1787~1791年的俄土战争,是俄国叶卡特琳娜二世在位后期对土耳其发动的又一次大规模扩张战争。这次战争是俄传统南下政策的继续,战争以整个黑海北岸广大地区划归俄国版图而结束,沙俄也实现了其称霸黑海的野心。
1787年,土耳其要求俄国归还克里米亚,承认格鲁吉亚为土耳其的属地,并对出入海峡的俄商船进行检查。俄国拒绝土耳其的要求,土耳其遂出动军队对俄开战。
1787年9月2日,土耳其舰队向停泊在金布恩附近的俄国护卫舰发起攻击,被俄军击溃。10月12日,土军从奥恰科夫获得增援后,再次攻击金布恩。经多次争夺,土军遭到俄军苏沃洛夫军团重创,几乎遭全歼。金布恩之战的失利,打乱了土耳其的战略计划,为俄军集结主力发动进攻争取了时间。
1788年1月,奥地利正式对土耳其宣战。同年5月,俄军主力编组完成,黑海舰队力量加强。俄军计划攻占奥恰科夫。6月下旬,俄波将金元帅率领5万人渡过布格河,从陆上包围奥恰科夫,同时以舰队海上袭扰,对其长围久困。
奥恰科夫攻防战以海战开始。6月中、下旬先后发生3次海战,土军损失各型舰艇共32艘,其余舰艇或逃往黑海西岸,或避入奥恰科夫。土耳其统帅部为挽回败局,调兵增援。俄土两舰队海上遭遇。7月14日,双方舰队在费多尼亚岛交战。俄军乌沙科夫率舰全速出击,抢占上风位置,从而使土舰队处于俄舰队夹击之中。俄军击毁土舰1艘,其余土舰先后撤回黑海西部沿海。
在奥恰科夫陆战场上,俄军继续围困要塞。直到1788年12月17日,俄军兵分6路强攻奥恰科夫,经数小时战斗,俄军夺占奥恰科夫,毙俘土军1.35万人,缴获火炮310门。
1788年夏,正值俄军围困奥恰科夫之时,土耳其盟国瑞典参战,俄国遭土耳其和瑞典南北夹击。俄力图避免两线作战,但无济于事。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俄以次要兵力在北线实施防御,把主力放在南线,以对付土耳其。7月上旬,俄军波罗的海舰队奉令出海寻歼瑞典舰队。7月16日,俄瑞双方在霍格兰岛附近遭遇,各自俘获对方战舰1艘,打成平手。海上交战的同时,瑞典地面部队分两路向彼得堡方向进军,由于瑞军内部芬兰籍官兵发生“骚动”,拒绝越境作战,瑞军进攻计划破产,撤回本土。
1789年春,俄军对土耳其作战的部队合编为南方集团军,由波将金指挥。波将金1789年作战计划是:主力集团首先攻占比萨拉比亚,尔后聚歼土军于宾杰拉地区;牵制集团配合主力行动,并与奥地利军队保持联系。为配合俄军作战,奥军主要在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行动。
1789年的土耳其作战计划规定:在多瑙河下游集结15万大军,北上歼灭俄军主力于宾杰拉地区。为免除后顾之忧,保证主力机动自由,土军统帅部派出牵制部队,以切断俄奥两军的联系。
1789年6月下旬,集中于多瑙河下游一带的土军主力大举北上,进抵福克沙尼。7月下旬,俄、奥两军在阿茹得会师,随时准备攻击进驻福克沙尼的土军。俄军指挥为苏沃洛夫。
俄军作战方案是:俄奥联军从行进间强渡普特纳河,对福克沙尼实施进攻。8月1日,联军与土军在福克沙尼发生激战。经10小时激战,土军阵亡1500人,联军伤亡约300至400人。战斗结束后,俄军撤回原驻地。与此同时,波将金指挥的南方集团军主力正向德涅斯特河推进,企图迂回宾杰拉,但行动迟缓。土军趁机加紧准备发动进攻,计划主攻方向指向联军接合部,歼灭苏沃洛夫部队,尔后回头攻击俄军主力。另一支牵制部队进驻伊兹梅尔。
1789年9月中旬,土军主力进逼福克沙尼。9月21日,苏沃洛夫部隐蔽进至福克沙尼,与奥军会合。当日夜10时,联军在距土军7~8公里处乘夜偷渡雷姆纳河。22日晨,雷姆尼克会战打响,双方激战达12小时。土军遭重创,伤亡、溺毙者达1万余人。
雷姆尼克一战打乱了土耳其的整个作战计划。俄军在此役之后,攻克宾杰拉,并且不战而夺取阿克尔曼,控制整个摩尔多瓦。
俄军为迫使土耳其停战议和,计划在多瑙河左岸展开积极的军事行动,并做好打到右岸的准备。土军依托沿岸一系列坚固设防的要塞进行战略防御。伊兹梅尔在诸要塞中,战略地位最为重要。伊兹梅尔控制着多瑙河下游,直接威胁俄军翼侧和后方,不废除伊兹梅尔,俄军难以在多瑙河左岸行动。该地集中土军精锐部队,一旦被歼,土军战斗力锐减。攻克伊兹梅尔不仅震撼土耳其,也有助于提高俄国在欧洲的地位。因此,伊兹梅尔势在必克。
1790年3月,乌沙科夫就任黑海舰队司令,先后在锡诺普海域、刻赤海峡和腾得拉岛海域海战中,击败土耳其舰队,牵制土海军力量。然而,波将金指挥的地面部队行动迟缓,贻误了战机。9月,奥地利单独与土耳其缔结和约,从而增加了俄军的困难。
1790年10月中旬,俄军向伊兹梅尔开进。12月上旬,两次围攻伊兹梅尔,均未奏效。波将金指派苏沃洛夫指挥伊兹梅尔地区的俄军(地面部队3.1万人、火炮600门,多瑙河区舰队小型舰艇200余艘、舰炮约400门)。
苏沃洛夫的作战计划是:地面部队编成三个集团,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同时猛攻。从作战部署看,主攻方向指向防御较薄弱的南面,俄军在该方向集中了三分之二的兵力和四分之三的火炮。
1790年12月22日凌晨3时,俄军在夜幕和浓雾掩护下秘密接近城墙。5时30分,按统一号令,兵分三路同时发起攻击,多瑙河区舰队输送地面部队上陆,并以舰炮支援。8时,外城被攻破,双方展开激烈的巷战,16时战斗结束。土耳其守军阵亡2.6万人,被俘9000人。俄军伤亡约1万人。伊兹梅尔一战基本上决定了俄土战争的结局。
1791年夏,苏沃洛夫部将库图佐夫两次打败土军地面部队,6月15日,在巴格达附近击溃土军2.3万人。同时,乌沙科夫两次打败土耳其舰队。8月11日,在卡拉克里亚海角,趁土舰队官兵多数在岸上度伊斯兰教节日之际,发动突然袭击,重创土舰队。双方军事行动至此基本结束。1792年1月,俄土签订雅西和约,土耳其承认俄国兼并克里米亚,宣布放弃格鲁吉亚。至此,整个黑海北岸广大地区划归俄国版图。
1787~1791年俄土战争的结束,沙俄实现了称霸黑海的野心,为进一步向巴尔干、地中海和中亚方向侵略扩张创造了有利态势。俄军的胜利在于叶卡特琳娜二世善于把外交和军事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战前进行充分的外交准备,拼凑军事同盟,孤立敌人,避免两线作战。面对土耳其和瑞典两个对手,俄国始终把主力用在南线对付土耳其,只用少量兵力进行防御。
这次俄土战争也充分展示了俄国统治集团内部军事思想上的斗争。苏沃洛夫的进攻思想充分反映了沙皇政府的扩张政策对军事的要求。然而,俄国封建农奴制决定了革新派在对外战争中虽然打胜仗较多,但在统治集团内部斗争中却往往败北,成为宫廷阴谋的牺牲者。
㈧ 什么是亚美尼亚—土耳其战争
亚美尼亚—土耳其战争是土耳其和达什纳克党的亚美尼亚之间进行的一场战争。在协约国和美国的唆使下,达什纳克党政府指望通过军事冒险行动来压制劳动人民的革命活动和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
㈨ 亚美尼亚——土耳其战争是指什么
亚美尼亚——土耳其战争是土耳其和达什纳克党的亚美尼亚之间进行的一场战争。在协约国和美国的唆使下,达什纳克党政府指望通过军事冒险行动来压制劳动人民的革命活动和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