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为什么要入侵欧洲
A. 为什么现在把土耳其算入欧洲了以前不是亚洲吗
土耳其一直把自己当做一个欧洲国家的。因为它的横跨欧亚大陆的也国家,而它的首都在欧洲。就是他的制度跟欧洲差不多的。
B. 奥斯曼土耳其崛起后为何要远征欧洲为何不远征亚洲
奥斯曼帝国是古代土耳其人所创造的强大帝国,其领土跨越了欧亚非三块大陆。在奥斯曼帝国所存在的600多年的时间当中,对东欧以及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奥斯曼帝国的皇室的祖先原本是生活在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当年蒙古西征的时候,奥斯曼家族为了躲避战乱,于是便举族开始西迁。经过了多年的跋涉之后,奥斯曼家族进入到了小亚细亚半岛,成为了当时的罗姆苏丹国的雇佣军。
经过历代酋长和苏丹的努力,奥斯曼家族在小亚细亚半岛站稳了脚跟。当罗姆苏丹国衰落之后,奥斯曼家族的领袖奥斯曼一世成功摆脱宗主国的统治,并且将征服之剑指向了日薄西山的拜占庭帝国,奥斯曼一世率领骁勇善战的游牧战士不断对拜占庭帝国作战,当奥斯曼一世的生命走到尽头之时,土耳其人征服了拜占庭帝国在小亚细亚半岛最后一个据点布尔萨城,这座城市的陷落为土耳其人进军欧洲扫平了道路。
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人很少参与东方的事务,他们一直执着的向欧洲进军,奥斯曼一世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奥尔汗在精心准备后率军渡过达达尼尔海峡,土耳其人首次踏入了欧洲的土地。通过奥尔汗、穆拉德一世和巴耶塞特一世三代人的努力,奥斯曼家族占领了巴尔干半岛的许多土地,而土耳其人的迅速扩张则让欧洲的居民惊恐不已。
直到公元1453年,土耳其人在穆罕默德二世的带领下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宣告灭亡,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标志着奥斯曼帝国开始放缓对欧洲的入侵,帝国的苏丹开始将注意力放在东方的伊朗高原和非洲北部的土地。不过奥斯曼帝国对东方的入侵远没有他们入侵欧洲时顺利,奥斯曼帝国曾和伊朗的萨法维王朝以及阿夫沙尔王朝进行了两百多年的持久战,结果以两败俱伤而告终。
当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明白自己无法在东方占到太多便宜之后,土耳其人便开始重新进入欧洲战场,可是此时的欧洲人以及开始强大起来,他们在1683年的维也纳之战中重创奥斯曼帝国的军队,这场战争成为了奥斯曼帝国命运的转折点。而奥斯曼帝国之所以要坚持入侵欧洲,《奥斯曼帝国和现代土耳其》的作者斯坦福·肖曾这样解释:“在奥斯曼帝国初期,土耳其人发现他们入侵欧洲要比对付东方的邻居更容易,东方的那些强大国家总能让奥斯曼帝国吃到苦头。”
确实,在十七世纪之前,对于土耳其人来说,帝国东方的邻居要比西方的邻居更加强大,他们在西方作战时往往战无不胜,在东方作战时却尝试到了屈辱的滋味。在奥斯曼家族刚刚崛起的时候,蒙古人在伊朗建立的伊儿汗国仍然存在,在这段时期,土耳其人是不敢挑衅伊儿汗国的,虽然伊儿汗国也已经衰落,但是相比于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家族则更畏惧成吉思汗的子孙。
到了公元1402年,让欧洲人尝尽失败之苦的奥斯曼苏丹巴耶塞特一世开始挑衅东方的帖木儿,此时的土耳其人已经被在西方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巴耶塞特一世的挑衅直接导致中亚之王帖木儿率军来袭,面对帖木儿强大的军队,巴耶塞特一世虽然英勇奋战,但是仍然成为了安卡拉之战的失败者,他本人也在被俘后郁郁而终,奥斯曼帝国进入了“大空位”时期,这场战败险些使奥斯曼帝国亡国,直到公元1421年才结束分裂。
在十六世纪初期,“冷酷者”塞利姆一世曾发动了三次东征,其中有两次都是针对伊朗的萨法维王朝进行的。在塞利姆一世和萨法维王朝的战争中,奥斯曼帝国的军队虽然在战场上战胜了萨法维军队,但是却无法彻底摧毁萨法维王朝,萨法维王朝的统治者伊斯玛仪一世被塞利姆一世击败后,便利用辽阔的国土对奥斯曼帝国的军队进行消耗,结果导致奥斯曼帝国无法扩大战果,在占领萨法维王朝西部的一些土地后便开始回师。
塞利姆一世在灭亡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后,曾打算继续征服萨法维王朝,但是由于自己病情的恶化,才使萨法维王朝逃过一劫。塞利姆一世去世后,他的继承者苏莱曼一世继续对萨法维王朝作战,但是苏莱曼一世遇到了和父亲一样的问题,虽然苏莱曼一世占领了巴格达等地,但是始终无法深入萨法维王朝的腹地,伊朗高原恶劣的天气让土耳其人苦不堪言。
苏莱曼一世去世之后,奥斯曼帝国和萨法维帝国开始进行消耗战,在那段时期,两个国家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直到十六世纪末期,萨法维王朝的中兴之主阿巴斯一世顺利登基,在阿巴斯一世的带领下,萨法维王朝开始对奥斯曼帝国进行反击,阿巴斯一世经过近十年的残酷战争,成功击败了土耳其人,并且收复了曾经被奥斯曼帝国占领的许多土地。
C. 伊朗土耳其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伊朗—土耳其战争指奥斯曼帝国与伊朗萨非王朝进行的掠夺性战争。战争目的是为了争夺阿拉伯的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外高加索的所有权以及欧亚两洲间最重要的战略和贸易交通线的控制权。
这场战争自1514年起,断断续续进行到1746年,是打着伊斯兰教的两大流派——什叶派与逊尼派捍卫者之间的斗争的幌子进行的。
得到逊尼派封建贵族上层人物支持的土耳其占领者,遭到了15世纪末产生的以萨非王朝为首的伊朗国家的反抗,萨非王朝宣布什叶派为国教。土耳其苏丹谢里姆一世残酷地镇压了1513年安纳托利亚的什叶派教徒起义,杀死什叶派教徒4万人。从此,开始了对什叶派的伊朗的战争。
伊土战争的第一个时期奥斯曼帝国不仅拥有封建民军,还拥有常备军——土耳其近卫兵和强大的炮兵。
伊朗军队由骑兵弓箭手近卫军、负责保护本部族领导机构并时常携带家小驱赶牲畜远出的游牧民族的骑兵民军和少量的地方封建主的民军组成。库尔奇伊和民军战士的武器是马刀和长矛。在恰尔德兰平原双方首次大战,土耳其苏丹谢里姆一世的军队在军事上各方面都占优势,打败了沙赫伊思迈尔一世的萨非王朝军队并占领其首都大不里士城。
但是,由于给养不足,加之近卫兵内部发生骚乱,谢里姆一世被迫放弃了阿塞拜疆。其他地区的军事行动仍在继续。在科奇希萨尔附近的交战中,伊恩迈尔一世的军队再次大败。土耳其炮兵在这次交战中又一次起了决定性作用。
至1516年前夕,谢里姆一世已占领了西亚美尼亚、库尔德斯坦和包括摩苏尔在内的北美索不达米亚。1516~1517年,土耳其在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埃及、希贾兹建立了自己的统治,1519年又统治了阿尔及利亚的一部分。
1533年,苏丹苏里曼一世与奥地利签订了和约。土耳其在其北陲安全得到保障之后,于同年重新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
1536年,土耳其侵占了格鲁吉亚西南部的一部分,该地区成为伊土两国争夺外高加索和美索不达米亚统治地位的主要战场。由于伊朗军队也有了炮兵,所以战争进行到1555年时,双方已不分胜负。1555年5月29日,伊土两国在阿马西亚城缔结和约。
按照和约规定,伊朗保有所占领的外高加索的一些领土。奥斯曼帝国把阿拉伯的伊拉克划入自己的版图。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则由两国瓜分。伊朗得到了萨姆茨赫—萨阿塔巴戈公国的一部分、卡尔特里和卡赫齐亚。土耳其获得了阿布哈兹、古里亚、伊美列丁以及拉济人的领土。两国承认卡尔斯城地区为中立区,全城已遭洗劫,城堡被夷为废墟。伊土战争的第一个时期,就这样以1555年双方缔结和约而结束。
伊土战争的第二个时期,始于1578年,时断时续地持续了约半个世纪。土耳其利用萨非王朝国内封建内讧的机会,再次进攻伊朗。
这期间,土耳其依靠的是他的附庸——拥有强大军队的克里木诸可汗。1578年,土军违反1555年和约,修复了卡尔斯城堡,继而进入外高加索境内,占领了萨姆茨赫—萨阿塔巴戈公国的一部分。1578年8月10日,伊朗沙赫的军队在奇尔德尔附近被击溃,土军侵入东格鲁吉亚和东亚美尼亚,后又侵入北阿塞拜疆并在这里占领了希尔凡。
自1579年起,土军和克里木汗的10万军队共同夺取了整个阿塞拜疆和伊朗西部。沙赫阿拔斯一世在位期间,伊朗恢复了昔日的强盛,不仅夺回了被土耳其侵占的西部领土,而且还吞并了一些新的领土。
然而,由于对乌兹别克封建主进行战争和镇压反封建的起义,阿拔斯一世不得不于1590年3月21日同奥斯曼帝国签订了对伊朗非常不利的伊斯坦布尔和约。按照这项和约,几乎整个外高加索和路里斯坦、库尔德斯坦的颇大部分都划归奥斯曼帝国统治。
16世纪与17世纪之交,阿拔斯一世进行了军事改革。
最初,他建立了一支常备部队,其中包括一个1.2万人的火枪兵军团和一个1万人的骑兵军团;还建立了火炮工厂和由炮手组成的炮兵部队。火枪兵和炮手只从波斯人中招募。至改革完成时,伊朗军队的兵力达12万人,计有常备军4.4万人、封建民军7.5万人,封建民军中有3万克济尔巴希人和由土库曼人、库尔德人、卢尔人及其他游牧部落和定居的伊朗封建主组成的4.5万民军。阿拔斯一世的军队很快增至30万人。伊朗为准备与强大的奥斯曼帝国进行战争,还与土耳其的敌对国——俄国和欧洲诸国建立了政治与外交关系。
1602年,阿拔斯一世对土耳其开战。
整整一个世纪以来,伊朗国第一次成为进攻的一方,而军事组织未作根本改变的奥斯曼帝国却成为防御的一方。1603~1604年,在苏菲安附近的数次交战中,伊军打败了土军,攻占并洗劫了大不里士、纳希契凡及其他城市。遵照阿拔斯一世的命令,有30余万亚美尼亚人从被征服的亚美尼亚被赶往伊朗内地。
在1602~1612年的伊土战争中,伊朗获得全胜。1613年11月20日,交战双方在伊斯坦布尔签订了使伊朗保有全部战果的和约。
由于对1613年伊斯坦布尔和约的条款不满,土耳其于1616年开始对伊朗采取报复行动。
在1616~1618年萨非王朝与奥斯曼帝国的新战争中,土耳其又遭失败,于1618年在谢拉布签订和约,条约基本上重申了伊斯坦布尔和约的各项条款。在最后两次战争中,伊朗大大扩张了自己的领土范围,接着就开始了进一步的征服。
1623~1639年的伊土战争起因于沙赫阿拔斯一世的军队入侵阿拉伯的伊拉克。阿拔斯一世利用伊拉克人反对苏丹穆斯塔法一世统治的起义之机,攻占了巴格达市,随后占领了整个阿拉伯的伊拉克。
阿拔斯一世于17世纪的前25年里,对东格鲁吉亚的几次远征,破坏性特别大。外高加索人民对其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在格鲁吉亚,萨阿卡则领导的广泛的反伊朗起义,动摇和削弱了伊朗在外高加索的统治。
与此同时,土耳其在欧洲的战事中遭数次挫折后,在苏丹穆拉德四世在位期间,便重新致力于征服东方。
1625年,土耳其占领了阿哈耳齐赫,夺取了萨姆茨赫—萨阿塔巴戈公国,将其变为土耳其的一个省。穆拉德四世还进犯了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
同时,他的部队还占领了包括摩苏尔在内的北美索不达米亚。可是他未能占领巴格达,对该城长达9个月的围攻毫无成效。
1630年,土军转攻外高加索和伊朗西部,毁掉了哈马丹城,屠杀了全城居民。1639年5月17日,签订了卡斯列—席林条约。
按照这项条约,伊土两国间的疆界没有变动,但阿拉伯的伊拉克归属土耳其。
伊土战争的第三个时期开始于18世纪初,土耳其苏丹艾罕默德三世对伊朗重起战端。
1723年春,土军乘萨非王朝国家崩溃之机侵入外高加索,占领了第比利斯、整个东格鲁吉亚、东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
与此同时,土军还征服了伊朗西部的路里斯坦省。土耳其人的胜利直接威胁着俄国在高加索的利益。彼得一世远征波斯和土耳其的军事胜利迫使伊朗沙赫塔赫马斯普二世同俄国签订了1723年彼得堡条约。
1724年6月23日,俄土君士坦丁堡条约在伊斯坦布尔签订。
根据这项条约,1723年俄伊彼得堡条约列举的里海沿岸所有地区转归俄国,而外高加索的其余地区和包括克尔曼沙赫、哈马丹两市在内的伊朗西部则转归土耳其。1724年的君士坦丁堡条约的条款有利于土耳其,这是由于法国对它支持的结果,因为法国害怕俄国势力加强。土耳其不满足于已占领的大片领土,其军队又向伊朗东部推进并攻占了加兹温。对土耳其侵略者进行抵抗的只有波斯和阿塞拜疆的人民群众。
18世纪30年代初,统帅纳迪尔成为伊朗的实际统治者。
1730年,他击败了土军并将其逐出哈马丹、克尔曼沙赫和南阿塞拜疆。
然而,当纳迪尔忙于镇压阿富汗阿布达尔部族的霍腊散起义时,唯恐纳迪尔的声望增高的塔赫马斯普二世向土耳其人出征,以期提高个人威望。塔赫马斯普二世的军队在哈马丹城下遭到失败。
1732年1月10日,他被迫与土耳其签订和约。和约使土耳其侵占的阿拉斯河以北的外高加索领土合法化。
1732年底,纳迪尔推翻了塔赫马斯普二世,事先与俄国签订腊什特条约后,便亲自出征土耳其。
按该条约规定,吉兰省立即归还伊朗,而库拉河以北的领土待将土军从外高加索境内驱逐后归还。
1735年6月14日,纳迪尔的7万军队在卡尔斯城下打败了苏丹的8万大军。
1736年,纳迪尔加冕为伊朗沙赫,着手改组军队,以期增加兵员和装备,尤其是炮兵。在这方面他得到英法两国军事专家的帮助。纳迪尔—沙赫在巩固了萨非王朝国家的统一之后,为了从土耳其手中夺回阿拉伯的伊拉克和外高加索,于1743年对土耳其重新开战。3年战争双方未分胜负而结束。
16至18世纪的伊士战争造成了各族人民的大批死亡,交战的任何一方都未获胜。战争阻碍了伊土两国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一些由许多民族和部落松散地拼凑而成的封建国家的崩溃。
伊土战争的非正义性,在被征服的各民族人民中间——特别是在17至18世纪——不断激起民族解放运动和反封建运动,这些运动都为交战国的某一方所利用,以建立自己的统治。伊土战争对外高加索人民来说是他们自古以来的历史上苦难最深重的时期。在血腥的伊土战争中遭到削弱的伊朗和土耳其,日益沦为在近东和中东建立霸权的英法两国的殖民地。
在伊朗和土耳其,武装力量的基本形式是封建民军,武装力量的主要兵种是用矛、盾、马刀、弓箭、短剑和火枪武装起来的正规骑兵和非正规骑兵。伊朗的正规骑兵和土耳其的正规骑兵是军队中灵活机动的部队。常备步兵与骑兵相比则处于从属地位。
D. 土耳其为什么要脱亚入欧
土耳其民族和文明发祥于东方,今天也只有3%的国土跟欧洲擦上边,地理上被归于西亚,但土耳其认定自己是欧洲国家,在亚洲地区的会场、赛场你看不到土耳其人的身影。在亚洲,如此自上而下的“脱亚入欧”运动,土耳其是继日本之后的第二家。
脱亚入欧是土耳其的既定国策。土耳其实行西方政体,奉行亲西方的政策,1952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北约东南欧盟军司令部和战术空军司令部所在地。
欧盟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1958年成立,土耳其第二年就开始申请加入,40余年矢志不渝。2002年底欧盟首脑会议前夕,一向疑心欧盟想自己单干的美国,为拉拢土耳其配合自己对伊拉克开战,由总统布什亲自出马说项,坚决支持土耳其加入欧盟;欧盟的两大盟主法国和德国领导人希拉克和施罗德也都做出欢迎的姿态,但会议最后的结果是决定接受十国入盟,名单中没有土耳其。欧盟为安抚土耳其的情绪,同意给出土耳其坚持要求的“时间表”,2004年底再次审议土耳其的入盟条件,如达标即可开始入盟谈判。这个时间表给了双方一个台阶。
欧盟认为土耳其的人权、民主等政治标准,以及在对待少数民族和塞浦路斯等问题上的政策还不够入盟条件。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其实欧盟是怕受土耳其众多贫困人口的拖累,更对土耳其的***色彩保持警惕。法国和德国卸任的领导人说得更直白一些,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说,土耳其不是欧洲国家,土耳其入盟等于欧盟的终结。联邦德国前总理施密特更认为土耳其的***文化与欧洲的***文化很难融合。
欧盟追求经济和政治的双一体化。土耳其在欧盟成员国中比德国、法国和英国都要大的国土和军队以及仅次于德国的、仍在快速增长的人口数,土耳其所处的被称做火药桶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以及负债累累的疲软的经济,更重要的是土耳其的***文化传统和宗教属性,对欧盟共同的外交安全和经济政策,对欧盟内部将投票权与成员国人口数联系起来的某些决策机制,对欧盟建设和平、繁荣和再现欧洲辉煌的欧洲合众国的总目标,都构成重大挑战。
看到后申请的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纷纷入盟,冷战时西方阵营的堡垒国家土耳其难掩失落,屡遭挫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土耳其反西方的民族主义情绪,可以预见,土耳其将更加顽强地维护自己的利益,不会甘当西方俯首帖耳的小伙伴。另一方面,融入西方是土耳其长期奋斗的目标,是土耳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不会简单地突然中止。为加入欧盟,土耳其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废除死刑、缓和对库尔德少数民族的政策
E. 土耳其:97%的领土在亚洲,土耳其为何却总以欧洲国家自居呢
有个词语叫做“攀高枝”,用来形容土耳其再合适不过。
从地理上来看,土耳其是个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国家,话虽如此,但土耳其位于欧洲的领地部分实在是太少了,也就占到期总面积的3%不到,土耳其的主体也大多都是位于亚洲的小亚细亚半岛,甚至其都城安卡拉也在亚洲。
不仅是在地理上,就算是文化上土耳其也是个不折不扣的亚洲国家,虽然已世俗化,但土耳其仍旧以尊奉回回为主,土耳其人的先祖无论是突厥人还是其他,大多也都是来自亚洲大陆内陆的游牧族群,在历史文化方面也跟欧洲人根本不一路。不管怎么看,土耳其都应该是个亚洲国家,然而土耳其自己偏偏不这么认为。
虽然怎么看都不像个欧洲国家,但土耳其还是一个劲往上贴,为何这么努力?当然还是土耳其觉得作为欧洲国家更有面子也更有好处。相对于亚洲,欧洲经过数百年的殖民掠取还有工业发展,各方面发展得相当发达,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谁都觉得攀一门有钱的亲戚关系,对面子里子都是莫大的好处。
土耳其想要加入欧洲,最明显也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加入欧盟,虽然非常艰难且目前看来希望渺茫,但加入欧盟对土耳其来说诱惑实在很大,欧盟中很多欠发达的中东欧国家,都因为加入欧盟获得援助,过得非常舒适,土耳其的对头希腊也是如此。土耳其也很清楚,成为欧洲国家自然很难,但若成功了,得到的好处实在太多。
F. 让土耳其加入欧盟,为何如此举步维艰
原因1:经济方面的原因:
要说土耳其之前经济发展也不错,长期以来土耳其可以说是全球增速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一度被认为是最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中国家,所以在这一时期呢,土耳其就提出想入欧因为人家有这样的底子与实力,欧盟这个经济共同体当时也看好土耳其的发展潜力,双方也表示了谈判的诚意,虽然有分歧但是希望还是比较大的。
其次叙利亚战争之后,一些叙利亚难民通过土耳其大量逃往欧洲,加重了欧洲难民危机,欧盟的一些国家为了解决自已的难民危机,不就不求助于土耳其承诺给补助让土耳其就地安置这些大量的难民,土耳其也从中看到了赚钱的机会,经常就用难民去威胁欧盟要求补助,虽然屡屡得手但让双方的关系更为紧张,据我估计土耳其方面这么做也可能是对入欧已没报什么希望了,趁着机会想着大捞一笔。
最后还有一个因素是土耳其与本身已在欧盟的一些国家有利益纷争,例如与希腊有地中海近海资源之争,让两国关系陡然紧张如果不是西方国家从中斡旋,依埃尔多安的爆脾气,说不定双方早已爆发战争了,所以像希腊这样的国家肯定在欧盟内部是极力反对让土耳其加入欧盟的,在以上所介绍的多方因素之下,让土耳其能成功加入欧盟的梦想越来越困难。
G. 土耳其的97%国土在亚洲,土耳其为何却总以欧洲国家自居
土耳其的历史主要发生在欧洲,土耳其的经济发展,政治文化中心,以及各种大的经济体都是在欧洲。我们都知道欧洲部分足球水平或者某些赛事上面的水平要高于我们亚洲,能参加欧洲的赛事无疑是对国家运动发展的一种肯定,还有欧洲的经济上对于土耳其来说经济发展很重要,土耳其本身是一个发展没有那么快的城市,能和欧洲沾上边那可是大大的提升。
除了心理认同欧洲外,政治,经济好处是寻求入欧的重要动因。一旦土耳其加入了欧盟,他们不仅可以获得欧盟的经济援助,还可以巩固世俗化的成果,巩固政治改革的成果。在很多人的眼中,欧洲很富裕,很先进。在这种情况下,土耳其也想攀高枝,与有钱人在一起,显着也有面子。
H. 土耳其明明是亚州国家,为何一心想加入欧州国家的欧盟组织
如果加入了欧盟组织以后,对土耳其未来的经济发展和世界地位会进一步提高,所以土耳其拼着命也是想挤进去的。
而且就算加入了欧盟,欧盟的势力就接壤俄罗斯了,这对俄罗斯的地位也有不利的影响,就很容易和欧盟闹翻,但对于土耳其来说,加入欧盟就是可以拉着自己国家腾飞起来的一根救命稻草,所以自己不管发展的怎么样,都是想挤破头进去的,
I. 13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人是如何向欧洲扩张的
首先,乌尔罕苏丹不断派遣士兵越过海峡进入拜占廷,有时他们在色雷斯地区和君士坦丁堡城郊抢劫财物,有时则应拜占廷皇帝的邀请,帮助拜占廷军队作战。总之,他要以各种借口呆在欧洲,扩大影响并等待时机完成征服计划。当时,约翰六世也极需要土耳其人的骁勇善战的才干,为了满足土耳其人,他花光了国库的积蓄,甚至将莫斯科大公捐赠的用来修复圣索菲亚教堂的金钱也支付给了土耳其人。
其次,乌尔罕苏丹利用拜占廷的困境,以帮助拜占廷为名进兵欧洲。他曾于公元1348年、公元1350年、公元1352年和公元1356年四次大规模增兵,其中最大的一次(1352年)人数在两万左右,从而使色雷斯南部地区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每次派兵,乌尔罕苏丹都是一举两得,一则他要求与拜占廷皇帝订立协议,迫使后者提供金钱和承认对色雷斯部分城市的占领,二则又为他的军事扩张披上了合法化的外衣。
最后,乌尔罕致力于建立进军欧洲的军事基地。以前,奥斯曼土耳其人大多是经过达达尼尔海峡进入色雷斯南部地区,因此,位于海峡欧洲一侧的加里伯利城就被确定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军事基地。乌尔罕曾多次进攻此城,都因城池坚固而未果。因此,乌尔罕要顺利达到目的,就必须攻下加里伯利城。
公元1354年,乌尔罕的机会终于来了,色雷斯南部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当地居民纷纷逃离,奥斯曼土耳其军队乘着大好时机占领整个地区,在地震废墟上重新修建城墙和堡垒,并在加里伯利城驻扎大批军队,囤积大量给养。从此,这里就成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进军欧洲最重要的战略中心和军事基地。
J. 土耳其97%国土在亚洲,为何却总以欧洲国家自居
土耳其的首都伊斯坦布尔位于欧洲,所以土耳其这个国家经常以欧洲国家自居是非常正常的,因为按照国际惯例,一旦一个国家出现横跨两大洲的现象,就以首都位置来判断这个国家是属于欧洲国家还是亚洲国家。而伊斯坦布尔正好位于欧洲地区,所以土耳其才会被认为是一个欧洲国家,虽然土耳其70%的国土在亚洲地区,但是土耳其的一些风俗习惯却和亚洲地区的国家有一些差别。
但是我们看到土耳其这两年的经济发展实在是有些糟糕,并且土耳其国内也出现了非常混乱的局面,再加上土耳其国内的通货膨胀严重,使得现在土耳其成为了一个非常贫穷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