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土耳其 » 土耳其中东政策是什么

土耳其中东政策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2-10-22 04:04:28

Ⅰ 什么是中东政策

①通过调停实现全面以巴停火。
②重视巴勒斯坦政府的行动,而不是他的言论
③修改沙特阿拉伯的倡议.
④与叙利亚接触,检验阿萨德政权的意图
⑤巩固黎巴嫩政府

Ⅱ 求教土耳其的国体,政体,组织形式以及政治制度。

土耳其共和国(土耳其语:Türkiye Cumhuriyeti)国土包括西亚的安纳托利亚半岛以及巴尔干半岛的东色雷斯地区,是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北临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并与希腊以及保加利亚接壤,东部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在安纳托利亚半岛和东色雷斯地区之间的,是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首都是位处安纳托利亚高原正中央的安卡拉。国民有99%是穆斯林。中文名称:土耳其共和国英文名称:The Republic of Turkey简称:土耳其所属洲:欧洲首都:安卡拉主要城市:安卡拉,伊斯坦布尔国歌:《独立进行曲》国家代码:TR官方语言:土耳其语货币:土耳其里拉政治体制:代议民主共和制国家领袖:总统阿卜杜拉·居尔人口数量:7200 万(2006年)主要民族:土耳其人,库尔德人主要宗教:伊斯兰教国土面积:780576平方千米现行宪法于1982年11月7日通过并生效,是共和国第三部宪法。宪法规定:土为民族、民主、政教分 土耳其直升机在舍尔纳克省打击库尔德工人党离和实行法制的国家。大国民议会为最高立法机构。实行普遍直接选举,18岁及以上公民享有选举权。只有超过全国选票10%的政党才可拥有议会席位。大国民议会共550个席位,议员根据各省人口比例经大选产生,任期5年。政府又称部长会议。 土耳其议会通过新刑法典为加入欧盟铺路.总统阿卜杜拉·居尔,2007年8月28日正式就任。2007年5月16日,前总统塞泽尔七年任期满,随后土耳其举行大选,最终副总理,外交部长居尔当选总统,并宣誓就职.总理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 ,2003年3月任职.土耳其属发展中经济,私有和公有经济成分并存,主要以农业和制造业为基础。虽然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快于人口增长,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低于欧洲国家。 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近1/5,使用一半左右的劳动力。在一般情况下,土耳其的大多数粮食作物可以自给。大部分可耕地用来种植粮食作物,其中小麦和大麦的种植面积最大。经济作物(棉花和烟草)是重要的出口商品。狭窄海岸地区的低地得到大面积灌溉,生产榛子、无核小葡萄、葡萄干和水果(包括柑橘、柠檬和甜瓜),也种植蔬菜供应国外市场。在常年长草的牧场,可牧放绵羊、少量的牛和山羊。森林主要是针叶林,大约占全国面积的1/4,主要分布在黑海周围,至今很少开发。 采矿业以国有公司为主,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地方开采的铁矿、煤、褐煤、铝土和铜为国家重要的新兴工业提供原材料。土耳其是主要的铬铁矿生产国,多数用于出口。由于国内石油资源有限(只能满足1/6的需求),该国不得不花费大量外汇进口石油。2/3的电力由热电厂生产,大约1/3的电力由水电站提供。 制造业使用大约1/10的劳动力,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尽管生产率低,但由于棉花在当地种植,工人工资也低,纺织业(包括纱线、织物和地毯)仍然是20世纪70~80年代增长迅速的工业,尽管生产率不高。石化工业在80年代初发展很快。土耳其已成为中东地区主要的钢铁生产国。工程机械工业也发展迅速。旅游业是国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农村失业状况比城市更严重,但在伊斯坦布尔以外,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仍然短缺。根据1947年颁布的劳工法,工会为合法组织,此后发展迅速;工人工会联合会是最大的组织。70年代,土耳其许多非技术工人前往西欧国家(主要是西德)寻找工作,但80年代以后,去国外打工的趋势已从欧洲转向中东国家。政府在80年代执行紧缩开支计划,同时由于在国外工人的汇款增加,使土耳其能够大大抵消其长期存在的贸易赤字。 土耳其的铁路系统总长度为8400千米,公路系统中只有大约1/7铺有路面,但汽车运输仍然占主导地位。国际和国内海运依靠伊斯坦布尔港、伊兹密尔港和梅尔辛港,但石油化工产品的主要海运终点则在伊斯肯德伦附近。国际机场位于伊斯坦布尔、安卡拉和伊兹密尔附近。 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在主要出口商品中大致各占一半。主要出口贸易伙伴有德国、意大利和美国。伊拉克的石油是主要进口货物。德国为土耳其提供了大量进口机器和设备。 产业:纺织、食品加工、汽车、电子、矿业(煤、铬、铜、硼)、钢铁、石油、建筑、木材、造纸。 失业率: 9.9%,未充分就业率:4%(2007年统计)。 贫困人口比例:20%(2002年统计) 出口:油、电力、服装、食品、纺织品、金属制品、运输设备。 进口:电力、机械、化学制品、半成品、燃料、运输设备。

Ⅲ 中东战略是什么意思

中东战略地位

横跨地球三大洲,战略要冲扼咽喉;

地下宝藏世无双,乌金滚滚似海流。

在世界东半球的中心,欧、亚、非三大洲的连接处,有一片辽阔而富饶的地带,这就是中东地区。它是欧洲的侧翼,欧、亚、非三洲的交通枢纽,境内有沟通印度洋与大西洋的苏伊士运河,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中东”这个名称,是在公元16、17世纪欧洲殖民主义者向东侵略扩张时使用起来的。他们以欧洲为中心,按距离远近,把东方各地分别称为“近东”、“中东”和“远东”,后来便成为对这些地理区域的习惯称谓。“近东”和“中东”的范围,并没有明确的划分,现在所说的中东一般是指亚、非、欧三大洲相连接的地区,主要是亚洲西部一带。它东起伊朗高原,西达埃及和地中海东岸,北至黑海和高加索,南临亚丁湾和阿拉伯海。除伊朗和埃及与大陆联成一块外,其余的部分都位于地中海、黑海、里海、阿拉伯海和红海之间,因此,中东又被称为“五海之地”。

从地理位置上看,中东处于东半球大陆的中心和欧洲侧翼,是亚、非、欧三大洲的汇合点和交通枢纽,由此向东可通住印度洋和南亚、东南亚各国,向西进入地中海,向西南可达非洲各国,向西北则与东、西欧各国相通。1869年苏伊士运河的通航,不仅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联系,而且使西欧到印度洋之间的航程比绕道非洲好望角缩短了8000至1万公里。此外,土耳其的黑海海峡、塞浦路斯及其周围的水域、亚丁湾及其曼德海峡、波斯湾及其霍尔木兹海峡等等,又分别是沟通黑海、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的交通要道和从中东到欧洲的重要石油通道。因此,这里一向被西方帝国主义称之为“生命线”,历来就是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激烈争夺的场所。

在中东7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1.5亿多人民,分布着17个国家。它们是:埃及、叙利亚、伊拉克、土耳其、塞浦路斯、黎巴嫩、也门共和国、伊朗、沙特阿拉伯、约旦、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这些国家的民族构成相当复杂,约有20多个民族,最主要的是信奉伊斯兰教和讲阿拉伯语的阿拉伯民族,约占中东全部人口的一半以上。在很多国家中,阿拉伯民族占绝大多数。土耳其是以土耳其族为主,伊朗以波斯族为主,塞浦路斯以希腊、土耳其族为主,并分别把土耳其语、波斯语和希腊语定为国语或官方语言。此外,还有库尔德人、土库曼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阿塞拜疆人以及少量的印度人、巴基斯坦人、非洲人和欧洲人等外来移民。

中东是世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是伊斯兰教的“圣地”,每年前来这里朝拜的教徒高达150万人以上,中东有80%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余的则信奉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和东正教,还有少数人信奉拜火教。耶路撒冷是中东地区的历史古城,这里有犹太教的神庙和伊斯兰教着名的阿克萨清真寺。基督教也把它奉为“圣地”。可见,宗教信仰在中东地区居民的精神生活中和政治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国家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写入宪法,甚至成为政治组织的基础。

中东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波斯湾及其周围广大地区蕴藏着石油资源,有“石油海洋”之称。据统计,其蕴藏量约占全世界的2/3以上。近几年来,中东地区石油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5,出口量约占世界出口量的2/3。

海湾地区素有西方世界“经济生命线”之称,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供应基地。截止1991年1月1日,海湾地区探明石油储量达6569亿桶,占世界探明石油储量1万多亿桶的65%左右。从1980年到1991年,11年间世界探明石油储量增长了3506亿桶,其中87.6%是在海湾地区探明的。

迄今世界探明石油储量最多的5个国家全部集中在海湾地区。它们是:沙特阿拉伯,2575亿桶;伊拉克,1000亿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978亿桶;科威特,945亿桶;伊朗,930亿桶。按1990年的开采速度,沙特阿拉伯可开采100年;伊拉克可开采约150年;阿联酋可开采约126年;科威特可开采约173年;伊朗可开采约81年。

1990年,海湾地区的石油平均日产量达1600万桶,比1989年增长2.7%,占世界石油平均日产6031.7万桶的26.5%。其中沙特的平均日产量达621.5万桶,增长24.4%;阿联酋的平均日产量为213万桶,增长12.9%;伊朗的平均日产量为312万桶,增长11.4%,伊拉克和科威特因众所周知的战争原因,分别减产28.1%和32.2%。

中东地区,尤其是海湾地区,在石油资源储量和产量方面,沙特阿拉伯居首位。这个国家位于阿拉伯半岛。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同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阿曼、也门共和国等国接壤。海岸线长2437公里。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是希贾兹—阿西尔高原。其南端的希贾兹山脉,海拔3000米以上。中部为纳季德高原。东部为平原。红海沿岸地区是宽约70公里的红海低地。沙漠约占全国面积的一半。据地质学家说,沙特的条件是非常适于石油生成的:在古地中海的大地槽内,有长时期的连续沉积,其结果使得石油生成于若干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岩层内;古地中海是暖海,因而富于动物生命;进一步的事实是,尽管发生过广泛的褶皱运动,但由于下伏的结晶地台的存在,广阔的地壳强度被削弱了,多孔地层常常发生,形成了丰富的储油构造。早在1988年初,这个国家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即为350多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4以上。1990年初又发现一个大油田,储油量至少有300亿桶。天然气储量为71641亿立方米,为世界之冠。

国际石油专家们认为,世界剩余石油生产能力的65—70%存在于海湾地区。今后5到10年内,海湾地区的石油生产能力可增长到日产2500—2800万桶。届时,该地区的石油产量在世界石油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将上升到35—40%。据美国政府预测,到本世纪末,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和阿联酋每天的石油出口量将由1989年的1360万桶上升到1990万桶。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集团,也是海湾石油最大的供应对象。1989年日需求量3750万桶,1990年日需求量上升到3770万桶。随着石油需求量的不断上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从海湾地区的石油进口量大幅度增加。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美国,从海湾地区进口的原油由1985年的每天24.6万桶激增到1989年每天的176.9万桶。其中从沙特进口的原油从1985年每天的13.2万桶上升到1989年的每天111.9万桶。

原来几乎由前苏联包下来的东欧国家的石油需求量,由于苏联解体及俄罗斯石油出口战略的调整,今后东欧国家石油需求量的相当一部分将不得不转向海湾地区进口。又据香港《远东经济评论》杂志报道,1985年亚大地区进口的石油,67%来自海湾产油国,1990年上升到73%,1995年将上升到83%,2000年将上升到90%。

许多观察家认为,如果从整个90年代或更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由于俄国和美国等一些老牌石油生产国的石油产量已越过了高峰期,出现了逐年递减的颓势,今后世界新增石油需求量将主要依赖于海湾地区。欧佩克秘书长苏布罗托预测,世界石油需求量将由1989年的每天5180万桶增长到1995年的每天5600万桶和本世纪末的每天5800万桶。国际能源机构首席经济顾问乔治·科瓦尔斯基说,到2005年,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的石油产量每天将减少400万桶。世界石油需求量的增加和非欧佩克石油生产的下降,增强了世界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从1988年到2005年,中东地区的石油供应量在世界石油总供应量中所占的份额将增加10个百分点,即由24%增至34%。这样一来,更增加了中东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除石油外,中东地区的天然气资源也很丰富,已经探明的储量有21300O亿立方米,其中储量最多的是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卡塔尔,这三个国家的储量是178000多亿立方米。其他矿物资源,如铬、铜、铁、磷酸盐、锰、锡、镍、锌、钨、铝、金、石墨、盐、石棉、云母等也较丰富。据估计,死海中氯化物储量在420亿吨以上,其中氯化镁220亿吨,氯化钠120亿吨,氯化钙60亿吨,氯化钾20亿吨,此外还有溴化镁10亿吨。中东地区可利用的水力资源达1000亿千瓦时。有草原13780多万公顷,森林地3920多万公顷。此外,波斯湾盛产多种鱼类及珍珠。

中东还是人类的摇篮,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历史上有名的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流域和幼发拉底河流域,都是人类文明的最早发源地之一。勤劳、勇敢的阿拉伯人民和其他各族人民一道,很早就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他们在医学、数学、天文学、建筑、文学艺术、工艺等各方面,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为世界文明宝库增添了不可磨灭的光辉。

位于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6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早在公元前3500年,埃及人民就发明了文字,并有了文学创作。围绕着尼罗河的泛滥和控制尼罗河水的斗争,他们积累了天文知识。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计算出尼罗河水位变动的必要,产生出了埃及的天文学。”埃及人民还创造了古代的历法,把尼罗河水开始泛滥定为一年之始,他们还发展了数学,特别是几何学,公元前2000多年就能求出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的面积,确定圆周率为3.16,并创造了十进位的演算方法。同时在水利工程技术、医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古代埃及的建筑艺术,着名的金字塔就是古代世界建筑的宏伟工程。早在公元前2800年,埃及就有了金字塔建筑。这种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在全埃及共有70多座,其中最有名的是矗立在开罗近郊的三座。第四王朝第二个国王胡福的金字塔规模最大,高146.5米,相当于一座五六十层的摩天大楼,底面每边长230米,占地56900平方米。这座金字塔是用230万块大小不等、平均每块重量为2.5吨的巨石砌成的。整个建筑细致精密,坚实牢固,将近5000年,一直屹立在尼罗河畔,蔚为壮观。这样巨大的建筑,生动地体现了古代埃及劳动人民的卓越智慧和创造才能。

古称波斯的伊朗,也是一个具有四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上古时期的波斯人居住在伊朗高原南部。公元前550年,伊朗较大部族阿黑门尼德族的居鲁士把各部族统一成为波斯帝国,建立了阿黑门尼德王朝。到大流士一代统治时期(公元前522至前486年),波斯帝国达到全盛时期,在文化、建筑、艺术和手工业方面已有高度发展。

当时,波斯人所用的文字是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发展而来的。在建筑艺术上,已能建造每根柱子高达18米至20米的百柱大殿,并在建筑物上饰以石雕、琉璃砖、壁画、木刻和象牙雕刻等。从公元224年开始,伊朗进入萨珊时代,文化更为发达。这时的手工业大都已经和农业分开,并有了高度的发展。艺术手工业的作品非常弛名。例如织造业,萨珊王朝的丝织品被视为特别珍贵的艺术品而远销国外。此外,染料、地毡、麻布、呢绒和丝绸等产品也行销于地中海沿岸和亚洲各国。

到了公元9至10世纪,伊朗各族,特别是伊朗东部各民族的文化、科学以至医学都达到了新的水平。当时许多着名的东方史学家、哲学家、地理学家都是伊朗人,其中最着名的是阿维森纳和比伦尼。阿维森纳的哲学着作和医学着作都达到了中东地区中世纪科学的高峰。阿维森纳的名着《医典》,从12世纪到16世纪一直被西方医学界视为权威着作。比伦尼在当时则被称为中世纪时期东方和全世界最伟大的学者之一。他提出了关于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假说。他对天文的观察,尤其对经纬线的制定,更为准确。上述事实充分说明了中东人民对人类文明所作的巨大贡献。

中东地区所处的重要战略位置及其富饶的自然资源,使它很早就成为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凯觎的目标和激烈争夺的场所。早在1798年7月,法国拿破仑就率领远征军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港登陆,强占开罗,企图以此作为与英国争夺的基地。1801年,法军被迫撤出埃及之后,英国殖民者又乘虚而入,加紧经济渗透,使埃及成为英国的棉花主要供应地。19世纪20年代,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势力开始伸向波斯湾,把许多阿拉伯酋长国置于它的控制之下。1839年,英国殖民者占领了亚丁,并向附近扩张,强迫毗邻的20多个苏丹国和酋长国签订所谓“保护条约”,组成“亚丁保护地”。与此同时,英国、法国和沙皇俄国在土耳其和伊朗也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

19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正如列宁所说的: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夺取殖民地的大高潮,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达到了极其尖锐的程度”。这时,中东各国便成为英、法、沙俄和后起的德国等西方列强拼命争夺的对象。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为了控制苏伊士运河,确保通向印度和远东的重要通道,英国于1878年占领了东地中海的塞浦路斯岛,继而又在1882年凭借其坚船利炮,占领了埃及,并逐步排挤法国的势力,使埃及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列强对波斯湾及其沿岸各酋长国也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英国野心勃勃,法国、沙皇俄国和德国也不甘示弱,都力图插足这个地区。争夺的结果是英国先后强迫阿曼、巴林、麦什哈特阿曼(即现在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和卡塔尔等各酋长国缔结了一系列保证英国享有垄断特权的协定,把波斯湾各酋长国变成了英国的殖民地或保护国,把波斯湾视为“英国的内猢”。

伊拉克、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仍然是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逐渐崩溃和土耳其沦为半殖民地,英、法、俄等帝国主义千方百计要瓜分土耳其的“遗产”,使伊、叙、约、黎和巴勒斯坦也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中东的另一个大国伊朗则沦为沙俄和英国的半殖民地。

在列强瓜分、抢夺中东殖民地的狂潮中,英国固然是野心勃勃,到处伸手,然而被列宁称为“世界宪兵”的沙皇俄国,其扩张野心也并不亚于英国。17世纪末,沙皇俄国基本上是一个内陆国家。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彼得一世早就盘算过在土耳其的废墟上放上自己的宝座。”为了达到南下夺取出海口,建立世界霸权的目的,沙皇曾多次发动对土耳其的战争,争夺亚速夫要塞,以便打通进入黑海的门户。沙皇叶卡特琳娜二世上台后,更加积极地推行瓜分土耳其帝国的政策。1768年,沙皇派出陆军,南下进攻土耳其,又调遣波罗的海舰队陈兵于地中海。土耳其屡战屡败,沙皇俄国打通了进入黑海的通道。

为了进一步开辟一条从黑海进入地中海的通道,好几代沙皇都梦想夺取土耳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1851至1853年,沙俄借口基督教“圣地”(巴勒斯坦)的所谓监护权问题,对土耳其施加压力,几次提出对土最后通牒,要求土耳其签订条约,承认沙俄对土耳其属下的基督教徒有所谓保护权,企图干涉土耳其内政,进而达到霸占土耳其两个海峡的目的。

土耳其由于得到英法的支持,拒绝沙皇的无理要求。于是,1853年10月沙皇对土耳其发动进攻。英法为了各自的私刊,打着维护士耳其独立的幌子,派舰队进入达达尼尔海峡,对俄国宣战。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了。沙皇俄国失败,它向地中海和巴尔干半岛扩张势力的企图受到沉重打击。沙皇俄国不甘心失败,伺机反扑。1877年4月,沙皇俄国利用巴尔干斯拉夫民族的反土起义,再次发动对土战争。俄军强渡多瑙河,直逼君士坦丁堡。1878年3月,土耳其被迫与沙俄签订《圣斯蒂法诺和约》。

这个和约影响了英法等西欧列强的既得利益,遭到这些国家的强烈反对,沙俄被迫退却。1878年6月召开柏林会议,修改《圣斯蒂法诺和约》。这是一次列强坐地分赃的会议。沙皇俄国虽未完全达到南下夺取海峡、进入地中海的目的,但它掠夺的土地最多,获得的权益也最多。俄土战争的结果,使土耳其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在列强之间,由于沙皇俄国的野心未能得逞,矛盾逐步加深,埋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火种。

沙皇南下的计划,除了瓜分土耳其外,还要占领伊朗,把伊朗作为它的投资场所、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而且把夺取伊朗作为插足波斯湾、控制印度洋、夺取英属殖民地印度、实现世界霸权的重要步骤。沙皇俄国最初入侵伊朗是在彼得大帝时代。1722年8月,彼得一世亲自指挥俄军进攻伊朗藩属塔尔克至沙姆哈尔领地,以后又占领了巴库,进逼伊朗国境。1723年伊朗被迫在彼得堡签订和约,把整个里海沿岸,德宾特、巴库、吉梁、马赞德兰、阿斯特拉巴德省等地割让给俄国。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俄、英、法西方列强加紧争夺伊朗,使伊朗逐步沦为半殖民地。

1800年末,沙皇保罗一世与法国拿破仑缔结了俄法两国取道伊朗联合进军印度的协定。1801年初,沙皇派225000名顿河哥萨克军队向伊朗进军,占领了格鲁吉亚。亚历山大一世继位后,继续派兵侵入伊朗,攻占高加索山脉以南的许多地方。1813年10月,伊朗被迫签订了《古利斯坦条约》,使沙俄取得了高加索山脉以南属于伊朗的大片土地,并在伊朗获得种种特权。

1826年,沙皇尼古拉一世派兵占据了伊朗塞凡湖边的哥克查地带,并无理要求伊朗放弃卡藩,作为俄国撤兵的交换条件。这遭到伊朗的拒绝。于是,沙俄再次发动对伊朗的战争。1828年2月,伊朗被迫签订了《土库曼彻条约》以及一项特殊通商条约。按照这个条约,沙俄又夺取了伊朗的两个省,伊朗付给沙俄200万英镑的赔款,禁止伊朗船只在里海岸边的领水内航行,俄国在伊朗各大城市设立领事馆并享有治外法权以及其他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等等。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土库曼彻条约》已将它(指伊朗)变成俄国的附属国。”马克思也指出:“俄国……在波斯获得的领土面积不亚于一个英国。”

《土库曼彻条约》的签订极大地加强了沙俄在伊朗的侵略势力,严重地妨碍了英国攫取伊朗的侵略行动。英国为了进行反击,一方面鼓动伊朗抵制沙俄的扩张,另一方面又用军事威胁等手段强迫伊朗于1841年同英国签订奴役性的《英伊条约》。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了英俄两国瓜分伊朗的局面。伊朗王位的继承要由沙俄决定,北方各省的统治者要从俄国政府所中意的人中任命;在南方,英国官吏则像统治者一样作威作福,发号施令。随后,新兴的德帝国主义也开始插足中东。从此,英、俄、德三国便加紧掠夺和分割伊朗,更进一步加深了伊朗的半殖民地化。

但是,中东各国人民是不甘心受侵略、被奴役的。从西方殖民主义者的铁蹄踏上中东领土的那天起,阿拉伯人民和其他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就一时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暴动、起义接连不断,中东人民痛击侵略者,用鲜血谱写了中东民族解放运动史的壮丽篇章。

在近代史上,埃及人民反抗法、英殖民侵略的斗争占有重要地位。1798年7月,法军入侵埃及时,埃及人民英勇地抵抗了法国的入侵。10月,开罗爆发了有15000人参加的反法武装起义,近郊的农民和沙漠地区的游牧者也投入战斗、起义者击毙了法军司令,沉重地打击了法国侵略者。1800年,开罗人民再次举行反法起义,并展开游击战,终于迫使法军于1801年撤出了埃及。1882年,当英国侵略军炮轰亚历山大港、武装侵略埃及的时候,埃及的爱国军官阿拉比等决心保卫祖国,领导埃及军民坚决抵抗英国侵略军。

英国武装占领埃及后,实行血腥的恐怖统治,恣意摧残埃及原有的民族工业,极力破坏埃及的民族文化,残酷镇压人民的反英斗争。但是,英国暴虐的殖民统治无法扑灭埃及人民要求自由、争取民族独立的熊熊烈火。19世纪末20世纪初,埃及的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要求发展民族工商业,实行议会民主制。他们创办各种刊物,开展反英宣传。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丹沙微事件”成为埃及反英运动的新的导火线。

1906年6月,一群英国军官去丹沙微村猎捕鸽子。他们穷凶极恶地践踏庄稼,火烧农舍,枪杀农民。当地农民忍无可忍,用棍棒奋起自卫,赶走英国军官。一个军官逃跑中暑而死。英国殖民当局竟无理宣布该村农民有罪。埃及各地群众闻讯后义愤填膺,纷纷举行大会和示成,抗议英国殖民者的罪行。在群众运动的强大压力下,英国被迫作了让步,赦免了被判刑的农民,撤销了统治埃及25年的“东方暴君”克罗默埃及总领事的职务。

波斯湾沿岸各酋长国的人民在反殖反帝的斗争中也占有光荣的一页。16世纪初,葡萄牙殖民主义者侵占阿曼、巴林、伊拉克及伊朗沿岸时,遇到当地人民的强烈反抗。阿曼的酋长领导人民进行反葡斗争,终于把葡萄牙殖民主义者赶出国境。巴林人民也多次展开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先后击毙和绞死两名葡萄牙派来的“总督”。1892至1894年,当英国强迫巴林酋长国签订丧失独立的协定时,巴林人民多次举行起义,并得到了卡塔尔人民的支持。1905年,巴林的爱国者在邻近酋长国的声援下,从开展不服从当局的运动发展到武装起义。1913年,阿曼山区部落在教长的领导下也举行起义;经过长期的斗争,终于迫使英国于1920年签订了《西卜条约》,承认了阿曼教长国的内部独立。

在伊朗和土耳其,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瓜分,同样激起了两国人民的强烈反抗。1891年,在伊朗发生了人民群众反对烟草租让权(即将伊朗烟草的收购、加工和出售权租让给英国公司)的运动,迫使国王于年底声明废除了烟草租让权。在土耳其,广大人民群众为了反对封建统治者苏丹对俄国的投降,于1876年5月举行了伊斯坦布尔起义。参加起义的有学生、市民、手工业者和小官吏,他们在苏丹宫廷的周围示威游行,抗议苏丹的卖国政策。在群众运动的推动下,一部分具有爱国热情的军官发动政变,废黜了苏丹。这以后,土耳其人民反侵略干涉和封建独裁统治的斗争仍此起彼伏,不断发生。

20世纪初,伊朗被英俄瓜分。伊朗国王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残酷镇压和剥削人民,引起伊朗各阶层人民的不满,各种矛盾日益激化,终于爆发了1905年的革命。这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虽然领导权掌握在资产阶级和僧侣的手中,但革命的主要动力是广大农民、工人、城市贫民和小资产阶级。最初,他们的纲领是反对专制王权、召开国会和制定宪法;以后随着斗争的深入发展,又明确提出推翻国王、赶走外国侵略者的口号。这不仅沉重打击了伊朗的封建统治阶级,而且也沉重地打击了当时英俄帝国主义在伊朗的侵略势力。

英俄帝国主义从各自的反革命利害关系出发,互相勾结在一起。首先,他们经过讨价还价,于1907年8月达成了进一步瓜分伊朗的默契,继而则进行大规模武装干涉,共同镇压伊朗的革命运动。沙皇俄国派兵进入伊朗北部,英国派兵侵入伊朗南部。面对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伊朗人民毫无畏惧,提出“不独立,勿宁死”的战斗口号,再次掀起反抗帝国主义干涉的斗争高潮。但是,正当伊朗人民英勇奋战的时候,沙俄于1911年12月在伊朗首都策动政变,扶持亲俄政权,解散国会,实行反动的恐怖统治,扼杀了伊朗的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瓜分,从巴尔干延伸到波斯湾的奥斯曼帝国迅速土崩瓦解。土耳其本土也沦为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榨下,土耳其广大人民处于饥寒交迫、贫困落后的境地,这时的土耳其,人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各地农民起义和民族起义接连不断。1903年,在马其顿爆发了农民起义。起义农民坚持了3年的游击战争,为1908年革命奠定了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东人民又掀起了新的斗争热潮。首先燃起反帝烽火的是埃及。1919年至1921年,埃及人民进行了两次轰轰烈烈的群众反英斗争和武装起义。在伊拉克,继1918年发生反英斗争后,1920年又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声势浩大的反英起义,沉重地打击了英国的委任统治制度。英国花费了1亿英镑战费,葬送了数千名士兵,才稳住阵脚。在波斯湾地区,人民的反帝斗争也是此伏彼起。1919年,英国强迫伊朗签订屈辱的《英伊条约》,激起了伊朗人民的反英怒潮。1920年到1921年,伊朗人民争取独立的运动波及全国。1919至1922年,成千上万的土耳其工农群众武装起来,狠狠地打击了英国和希腊的侵略军,粉碎了掠夺性的《色佛尔条约》,从而维护了土耳其的领土完整。与此同时,叙利亚、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等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斗争也风起云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东地区是反法西斯侵略的战场之一,中东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作出了贡献。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赢得了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给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大的可能性和更加现实的道路。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极大地鼓舞和推动了中东各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此,中东的民族解放运动势如燎原烈火,不断高涨,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战后初期,中东许多国家发生了反对英法占领军,要求取消不平等条约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945年秋,叙利亚和黎巴嫩两国政府要求英法撤军,反抗英法占领军的武装斗争遍及全国。终于迫使英法占领军于1946年4月撤出叙利亚,叙利亚取得了独立;1946年8月、英法占领军又被迫撤出黎巴嫩,从而维护了黎巴嫩独立。约旦人民也于1946年3月获得独立。巴勒斯坦人民和阿拉伯人民则于1948年5月迫使英国取消了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权。1951年,伊朗人民为了维护民族权益,展开了争取石油国有化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正是:
瓦解运动大发展, 殖民锁链被砸断; 人民当家做主人, 中东局面大改观。

Ⅳ 美国的大中东计划是什么

新中东政策是中东和平新计划,由美国总统布什在2002年6月24日提出。

6月24日下午,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玫瑰园发表讲话,宣布了人们等待已久的美国新中东政策。这一计划的确有些新内容,尤其是布什不指名地提出必须更换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美国各家电视台、电台、网站等媒体纷纷以最快的速度抢播这一新闻。CNN电视台在电视屏幕上打出了醒目的标题:《赶走阿拉法特》。《纽约时报》网络版也载文强调,布什讲话表明美国中东政策出现了“重大转变”。

综观布什的讲话,美国中东政策有三个新变化:

第一,对巴勒斯坦更加强硬。布什表示支持巴首先建立

一个临时性国家,然后再过渡为正式国家,巴以达成最终地位协议需3年时间。但这有十分苛刻的前提条件:巴勒斯坦人必须选出新的领导人、建立新的政治体制、与邻国达成新的安全安排。布什明确表示,“和平要求巴勒斯坦有一个新的、不同的领导层,只有这样,巴勒斯坦国家才能诞生”。

第二,对以色列也施加了压力。布什说,以应当首先撤军至两年前在约旦河西岸的位置,停止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继续建立犹太人定居点。以应当最终同意撤军至1967年中东战争前的边界。

第三,许诺对巴勒斯坦进行经济援助。布什称,美国将与欧盟及阿拉伯国家联手合作,帮助巴建立新的宪法框架和民主制度,协助组织和监督今年底举行的地方选举及其后的总统选举;美国还打算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其他国家一道,共同实施一项针对巴经济的重大改革发展计划,支持巴对其金融和审计制度进行改革,同时也增加对巴的人道主义援助。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布什讲话也反映了美国中东政策的两个不变:一是明显偏袒以色列。对于巴建国,布什设定了种种前提条件,而对以撤军则是不仅未设条件,而且语气也平和了许多。美国中东问题知名专家詹姆斯·洛格比批评说,布什的讲话充分说明,沙龙和美国新保守主义分子在白宫中东政策的辩论中取得了胜利;二是对最终实现中东和平虚多实少,并未提出具体的建议。布什只说,国务卿鲍威尔将于不久的将来与有关各方就巴建国问题进行磋商,协助巴以解决分歧,参照联合国安理会242号和338号决议最终结束双方冲突。其后,阿拉伯国家也应与以恢复外交和贸易关系,最终实现阿以关系全面正常化。

此间舆论指出,布什提出的中东和平新计划是最近一系列外交斡旋以及白宫内部激烈争论的结果。前些日子,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以色列总理沙龙、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接踵访美,虽然当时并未取得突破,但也摆明了各方的立场。为了给中东和平提出一个新的“路标”,布什的内阁班子近日也是加紧协商。21日和23日,副总统切尼、国务卿鲍威尔、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等人两度就布什讲话的文本进行讨论。取代阿拉法特是布什本人要求加入的内容,持亲以态度的切尼和拉姆斯菲尔德对新计划的出台起了重要的作用。

Ⅳ 土耳其为什么在希腊独占爱琴海岛屿后,很不服气

说起爱琴海,大家联想到的是浪漫、美妙的爱情,和自己爱的人来到爱琴海沐浴海风,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

爱琴海地处地中海东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蒸发旺盛,确实适合度假旅行。

然而,当今国际版图上的爱琴海,却是暗流汹涌的一片海域。从地图上看到出来,希腊将爱琴海几乎所有的岛屿划入自己领土,国界线已然画到邻国土耳其家门口了。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出现在一张带有地图的照片中,该地图描绘了爱琴海的近一半以及直到克里特岛东海岸的地区都属于土耳其。这张图暴露出土耳其当局对爱琴海的野心

爱琴海海域的石油资源很丰富,土耳其和希腊本土石油资源有限,对于爱琴海的石油资源两国都是寸桶必争。领空问题也困扰着土耳其,飞机不小心就会飞过界,情况严重了很有可能爆发战争。

爱琴海诸岛的问题一直是土耳其和希腊的主要矛盾点,土耳其认为岛屿划分太不公平了,心里不服,希腊觉得这些岛屿是自己通过合法途径争取过来的,让步就等于出卖自己的主权,危害国家利益,绝不会作出让步,两国又存在各自的隐患和顾虑,没有一方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来解决纠纷,爱琴海岛屿争端问题也只能一直这么拖着。

不过了,他们争他们的,我们玩儿我们的,退一万步来说,爱琴海是属于全世界人民的,对于各国旅客来说,一趟爱琴海之旅是浪漫惬意的旅行。

这就是美好惬意与不和谐交织的爱琴海,和平终将是世界的主旋律,爱琴海诸岛的争端也会有解决的那天,无论它属于希腊或是土耳其,美丽的爱琴海会一直是人类景观史上的一座瑰宝,有天你也会去到那里,沉浸在爱琴海的美好。

Ⅵ 土耳其、委内瑞拉、希腊对中东问题的看法

中东问题一般指阿拉伯与以色列之间的争端,是自二次大战结束以后延续至今时间最长的一个地区热点问题。中东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战略资源牵动着许多国家的利益。“9�6�111”事件后,因肇事者多为伊斯兰教信仰者,有人将它与“文明冲突”相联系。因此,中东问题更加为世人所关注。希腊一直与巴勒斯坦有着良好的关系。由于以色列的富人影响,对中东问题持中立态度。希腊认为要努力为重建全面的和平而努力,而此前欧盟已发挥了其重要作用。希腊政府努力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作为欧盟的成员国和国际社会一员,希腊坚持其立场,认为和平路线图应该成为中东和平进程的主要手段。在这个框架下四方(美国、联合国、俄罗斯、欧盟)间的积极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希腊支持并分担在国际公认的安全边界内使两个国家和平与繁荣共存的设想。
土耳其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最重要的盟友之一,土耳其是中东地区的一个大国,地跨欧亚大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土耳其人口数量位居全世界第17位,国土面积为全世界第36位,国内生产总值为全球第24位。无论从国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规模来看,土耳其都是一个大国,在中东、巴尔干乃至东南欧都位列第一。土耳其位于亚欧两个大陆的结合部,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50多年来,土耳其在北约中一直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它的军事力量在北约国家中仅次于美国。
9�6�111事件后,随着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的急剧恶化以及“大中东计划”的推行,土耳其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再次提升。首先,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问题上需要得到土耳其的帮助,借助土耳其的伊斯兰国家身份及其作为阿富汗和伊拉克邻国所具有的特殊作用,为美国的政治、军事行动提供便利。其次,美国希望将土耳其作为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关系和睦”的一个象征。为此,美国不遗余力地支持土耳其加入欧盟,称这“将成为穆斯林世界和西方关系的一个重要进步和发展,将使那种所谓不同文明间冲突的说法成为过时的神话”。此外,美国还希望将土耳其作为向中东和伊斯兰世界推行民主改革计划的一个样板,以此来证明伊斯兰国家是可以被改造的,也是可以接受西方化和现代化的。总之,在美国的中东战略甚至全球反恐战略中,土耳其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土耳其在中东问题上比希腊更偏向以色列,但由于民族感情等问题,基本上也是赞成和平解决巴以冲突。土耳其领袖时常呼吁有关各方不要采取任何引发信任危机或阻碍和平进程的单边行动。
委内瑞拉是拉美地区经济较发达的国家之一,石油业为国民经济命脉,石油产量和出口量名列世界前茅,是世界第五大石油出口国。在外交上,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强调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外来干涉,主张各国和平共处。积极发展同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各国的关系,主张加快拉美全面一体化进程。加强同美国和欧盟的政经关系,把维护与美关系作为本届政府的外交支柱之一,但反对美强权政治和干涉别国内政的做法。增进与发展中国家联系,推行外交多元化。因此对中东问题坚持立场,对巴同情和支持。
总之,对待巴以冲突,中东和伊斯兰世界各国心态较为复杂。埃及、约旦和突尼斯等温和国家的态度不偏不倚;少数国家虽政府倾向美国,但民众情绪恰好相反。委内瑞拉位处拉美,心态未免轻松。

Ⅶ 什么是新中东政策

新中东政策是中东和平新计划,由美国总统布什在2002年6月24日提出。

6月24日下午,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玫瑰园发表讲话,宣布了人们等待已久的美国新中东政策。这一计划的确有些新内容,尤其是布什不指名地提出必须更换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美国各家电视台、电台、网站等媒体纷纷以最快的速度抢播这一新闻。CNN电视台在电视屏幕上打出了醒目的标题:《赶走阿拉法特》。《纽约时报》网络版也载文强调,布什讲话表明美国中东政策出现了“重大转变”。

综观布什的讲话,美国中东政策有三个新变化:

第一,对巴勒斯坦更加强硬。布什表示支持巴首先建立

一个临时性国家,然后再过渡为正式国家,巴以达成最终地位协议需3年时间。但这有十分苛刻的前提条件:巴勒斯坦人必须选出新的领导人、建立新的政治体制、与邻国达成新的安全安排。布什明确表示,“和平要求巴勒斯坦有一个新的、不同的领导层,只有这样,巴勒斯坦国家才能诞生”。

第二,对以色列也施加了压力。布什说,以应当首先撤军至两年前在约旦河西岸的位置,停止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继续建立犹太人定居点。以应当最终同意撤军至1967年中东战争前的边界。

第三,许诺对巴勒斯坦进行经济援助。布什称,美国将与欧盟及阿拉伯国家联手合作,帮助巴建立新的宪法框架和民主制度,协助组织和监督今年底举行的地方选举及其后的总统选举;美国还打算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其他国家一道,共同实施一项针对巴经济的重大改革发展计划,支持巴对其金融和审计制度进行改革,同时也增加对巴的人道主义援助。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布什讲话也反映了美国中东政策的两个不变:一是明显偏袒以色列。对于巴建国,布什设定了种种前提条件,而对以撤军则是不仅未设条件,而且语气也平和了许多。美国中东问题知名专家詹姆斯·洛格比批评说,布什的讲话充分说明,沙龙和美国新保守主义分子在白宫中东政策的辩论中取得了胜利;二是对最终实现中东和平虚多实少,并未提出具体的建议。布什只说,国务卿鲍威尔将于不久的将来与有关各方就巴建国问题进行磋商,协助巴以解决分歧,参照联合国安理会242号和338号决议最终结束双方冲突。其后,阿拉伯国家也应与以恢复外交和贸易关系,最终实现阿以关系全面正常化。

此间舆论指出,布什提出的中东和平新计划是最近一系列外交斡旋以及白宫内部激烈争论的结果。前些日子,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以色列总理沙龙、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接踵访美,虽然当时并未取得突破,但也摆明了各方的立场。为了给中东和平提出一个新的“路标”,布什的内阁班子近日也是加紧协商。21日和23日,副总统切尼、国务卿鲍威尔、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等人两度就布什讲话的文本进行讨论。取代阿拉法特是布什本人要求加入的内容,持亲以态度的切尼和拉姆斯菲尔德对新计划的出台起了重要的作用。

Ⅷ 土耳其是中东一只相当活跃的军事力量,如何看待其野心和对中亚的渗透

现在的土耳其,在中东已经非常的强大,拥有活跃的军事力量,还自称北约第二大军事力量。其大国野心彰显无疑,虽然土耳其有野心,但是在强大的美国和俄罗斯面前,它还是不敢有过分的举动。因为强大就是力量,它再怎么活跃,也不是美国和俄罗斯的对手。

土耳其和俄罗斯一直都是世纪仇敌,而俄罗斯和美国又一直是全球战略竞争对手。在削弱俄罗斯的问题上,土耳其和美国的利益和目标是一致的。现在的土耳其和美国都需要一个被削弱后的俄罗斯,一旦俄罗斯示弱,强大的美国在欧洲再无竞争对手,而土耳其也可以吞噬俄罗斯的更多地盘。

Ⅸ 同是中东国家的伊朗与土耳其,为何都要致力于让自已国家伊斯兰化

伊朗和土耳其都致力于伊斯兰教,这主要是因为伊朗和土耳其都想统领中东,而中东地区的大部分国家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像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塔和孟加拉国等等都是这样,中国可以说是伊斯兰的世界,那么想要统治一个这样的世界势必是要伊斯兰化的,因为想要统治一个地区,就是要有相同的信仰和价值观,这才会使人信服。

伊朗和土耳其都可以说是中东地区比较强的国家了,但是我个人觉得伊朗要比土耳其的政策更加稳定,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政策也是会让这个国家走得更加长远的。

Ⅹ 给土耳其50年,能恢复奥斯曼帝国时期的辉煌吗为何

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土耳其在动荡的中东占据着重要的战略门户。中东素有“火药桶”之称,历来是大国争端的焦点。特别是中东不可估量的石油资源,让每个国家垂涎三尺。可以说,只要我们能够掌握中东,我们就有很大机会成为世界级强国。虽然土地不多,但土耳其人的野心丝毫不亚于奥斯曼帝国。此外,土耳其也是北约一个非常重要的军事大国。长期梦想成为大国的土耳其,已经逐渐扩大了野心。然而,要想重获昔日的辉煌并不容易。

首先,让我们看看土耳其面临的民族问题。在中东伊斯兰世界,他们大多数是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波斯人和库尔德人,阿拉伯人最多。中东有很多国家,如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和埃及,这些国家总是处于混乱和冲突状态。每个国家都想从战争的硝烟中脱颖而出。土耳其要想摆脱包围显然不那么容易。

此外,从经济上看,土耳其并不富裕,其工业基础是他们的主要支柱。然而,在当今国际变化中,土耳其要想拥有一个强大的战略区域并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土耳其自身的资源相对稀缺,相当一部分资源需要从外部购买。现在,它们大多不是原材料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垄断的技术,土耳其想顶住西方世界的压力,已经顶住了西方世界的压力,几乎没有帮手可言。

归根结底,在当今复杂的国际社会,土耳其实现大国梦几乎是不可能的。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280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21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743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192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50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904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58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548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878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