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土耳其 » 为什么土耳其和伊朗有很多元青花

为什么土耳其和伊朗有很多元青花

发布时间: 2022-11-15 13:48:38

❶ 元青花瓷为什么这么出名又为什么会让人追捧

我们国家有上下5000年的历史,可以说是历史的文化大国。并且因为我们国家拥有这么渊远流长的历史,我们也拥有了许多惊叹的艺术。而元青花就受到了历代的人们的追捧,深受着历代人们着世人们的欢迎。

其实历史发展到今天,元青花已经是一种象征。所以许多人追捧元青花,主要是因为它的存在见证了历史,见证了一个国家的兴衰。但同样如果元青花作为一种装饰品,也是很有自然的气息,放在家中装饰的话,显得很有气派。

❷ 元青花瓷器为什么这么珍贵求解

元朝时期,米纳依彩绘陶器使用含钴的氧化物绘制烧成釉下蓝彩的技术,传到了我国内地,为景德镇制瓷艺人掌握,烧出了纯深蓝色的霁蓝釉和闻名世界的精美的白釉下蓝花的青花瓷器。
优质的元青花瓷为元末景德镇特制.
元朝有关的记述中没有提到青花,直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波普博士根据英国人大维德收藏的一对带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款的青花云龙象耳瓶,对照伊朗阿德比尔宫博物馆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收藏的大量元青花瓷器,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了至正型青花的概念,使国际上产生了研究、收藏元青花瓷器的热潮。
此后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在许多地方都发现了元青花。其中有许多与大维德瓶的水平、风格相似。而也有的青花发色浅淡甚至灰暗,纹样简单,器型较小,并且可以确定这种元青花器的制作早于至正年。至正型的青花是使用伊朗青料绘制烧成。元青花大多数没有款识,后人即使见到精美的元青花,容易误认为宣德时期,洪武与永乐朝的青花也存在这种情况,只是最近20年才逐渐被区分出来。
元代青花瓷器的创制,是陶瓷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从此以后,以青花为主体的彩瓷成为瓷器的主流品种,以往一贯占主流地位的颜色釉退居次要地位,陶瓷美学上从以素雅为美的中古时代进入了五彩缤纷的近古时代。因此元青花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被学术界认识之后,就立即引起了艺术品收藏界的关注。元青花的市场价格一路飙升。那么这到底合理不合理?元青花究竟应该如何估价?
关于文物艺术品的估价问题,按照价值规律。实际上并非每一件元青花都是一级精品。造型、纹样都十分精美的属于一级珍品;器型较小、纹饰略简单的可列为二级和三级。
元青花的特点
元代瓷器造型上总的特点是浑厚凝重、气魄雄伟,特别是高级的细瓷,包括至正型青花,这个特点尤为明显。这与蒙古人豪爽的性格有关,同时也与它是出口品有关。至正型青花最主要的器型是大盘,传世品也是以大盘为最多,而且这些传世的元青花大盘大部分保存在伊朗和土耳其的国家博物馆,是昔日王宫的遗留。这说明元青花在当时主要是返销元青花技术的故乡—盛产米纳依彩绘陶器的伊朗。当然也有龙泉窑的大盘。这种大盘是我国以前没有的新型式样,系按照伊斯兰国家人的饮食习惯,置于地毯上盛放食物。盘子的直径达三尺,却极为平整,毫不翘棱变形。盘的样式为折沿,而且板沿很宽,有二寸多,适于手持搬动,分菱花和圆形两种。菱花式的有十瓣、十二瓣和十六瓣。十瓣和十六瓣的是花口圆身;十二瓣的是花口、花身、花足的通体菱花式,每瓣大小相同,制作十分讲究,尤为精致。
元青花的装饰
至正型青花在纹样上的特点是既带有一些西亚美术的装饰形式,又有浓厚的我国传统民间图案的面貌,布局繁密,风格华丽热烈,与当时织金锦的图案和效果又极为相似。从陶瓷艺术发展史上看,元青花的纹饰不但数量上远远超过了宋代磁州窑黑彩的图样,表现技法也十分熟练高超,画面精美生动。
西亚的特产花卉—大丽花,又称西番莲的缠枝花纹是元青花的最常见的纹样,也是我国瓷器的主要纹饰。元青花的纹饰分很多层,少则两三层,多达七八层,但均分主纹与辅纹两类,瓶罐的腹部和盘子的中心为主纹,常见的有海水龙、云龙、凤凰、麒麟、孔雀、天马、狮子、鱼藻、草虫、牡丹、山茶、松竹梅、鸳鸯荷花、牵牛花、庭院竹石芭蕉以及十字宝杵等,辅纹有如意云肩、缠枝花、蕉叶、海浪、鱼鳞、龟贝、金钱、回纹、锁子连环、杂宝变形莲瓣等,极为丰富。
至正型青花发色青翠浓艳,青花纹饰笔画有些晕散,浓淡相互映衬,变化自然,最浓处成为黑色并深入胎骨,并发出黑色闪银光的铁斑。用手抚摸釉面,黑色深入胎骨处感觉凹陷。
元青花无论大小盘、碗、杯、盏之属,均里外画花,有白底蓝花,也有蓝底白花,还有白底蓝花与蓝底白花分不同层次交织在一起。有的白花凸起,呈浅浮雕状,为预先在胚体上雕刻而成,可见元青花制作之精。
元青花的胎釉特点
元朝开始采用高岭山的优质瓷土加瓷石的二元配方法配置瓷胎,胎质已经比宋代影青玻璃化程度高多了,坚实细腻,但仍然含有金属杂质,所以烧出后在砂底处多有砂眼、刷痕和铁质斑点,并在底足、口边与缩釉处呈现红色斑,俗称“火石红”。
元青花一般器型硕大,显得笨拙,胎体比其他时代的瓷器厚而沉重。修胎也不精,大罐、大瓶之类,接口镟削不细致,用手抚摸多凹凸不平;加上大器烧造不易,所以难免会出现翘棱、夹扁、凹心、塌底等缺陷。
元青花的釉面颜色总体为青白色,早期偏青,并且釉子较厚,常有垂流泪痕,泪痕处颜色更加青灰。晚期的特别是至正型精品,釉子浓淡适宜,釉色透亮接近洁白。器里施釉少而薄,接痕更加明显。

❸ 至正款元青花碗的相关知识

请输入你的答案...元代是我国陶瓷历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时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元朝政府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管理景德镇瓷器的生产,使景德镇成为我国陶瓷的生产中心。其中青花瓷器的烧造,最具有划时代意义,改变了此前我国以青瓷为主流生产的特点,从此青花瓷就成为了中国陶瓷的主流! 至正型与延型元青花元代青花瓷器所用的青花钴料主要有进口料、国产料、混合料三种。进口的钴料主要是“苏麻离青”,此种钴料属于高铁低锰型,青花发色蓝艳并带有铁锈斑。而国产料属于高锰低铁型,发色较为浅淡,且无铁锈斑。在学术界上一般将元青花分为两种类型,至正型元青花和延型元青花。前者是以英国大维得基金会所藏的一对带有“至正十一年”铭文的象耳瓶为断代的标准器物。学术界普遍认为此类型元青花主要生于元代中晚期(约1341-1368年)。而后者主要是以江西九江延祜六年(1319年)墓出土的青花牡丹纹塔式盖瓶为标准器。生产的时代大致在元代早期(约1319-1340年)。这两种类型的元青花在风格上有很大的差异。前者采用进口钴料,呈色艳丽且带有铁锈斑,伴随有晕散现象,纹饰多密集,层次繁多,造型多高大。后者采用国产料,纹饰较为简单草率。从目前的出土和国外发现的元青花来看,至正型元青花多为出口外销以及一些陈设器和庙宇供器。因此,许多官方的书籍中认为国内还未发现有典型的至正型元青花碗、盘之类的特殊器实用物。但是随着近年来民间收藏队伍的壮大,民间出现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元代青花瓷器和标本,促进了民间对元青花更深入的研究。笔者通过多年来对元青花有关的资料与实物的研究发现,在国内至正型元青花还是有碗、盘之类的实用器的。标本一为元青花河塘鸳鸯纹碗的残件,此残件出土于扬州运河。釉色白中闪青,青花发色蓝艳,呈晕散状,有铁锈斑,手摸上去,铁锈斑处有下凹的感觉。碗内心绘河塘鸳鸯纹,口沿处有一圈缠枝菊纹边饰,碗外腹绘缠枝莲纹,下腹为典型的元代莲瓣纹,碗底内心有乳突,呈螺旋状。此器画工颇为精细,线条硬朗流畅,时代特征明显。标本二和标本一的特征基本一致,前者口径为15cm,后者口径为16cm。只是在纹饰上,后者碗外底少了一层莲瓣纹的装饰,仔细观察两件残器,清晰可见使用磨损过的痕迹,尤其在器内和口沿初,更是明显。标本三为元青花龙纹盘的残件,同样出土自扬州运河,口径19cm,盘内心绘龙纹,龙头略小,细颈曲长脖,五爪龙,三根肘毛分开,与许多至正型大件元青花龙纹画法一致。首都博物馆也有与之类似的残件。盘壁绘有缠枝莲纹,外侧为典型的元代莲瓣纹,莲瓣内绘有八宝纹,器底无釉。此残件传世痕迹也较为明显。标本四为青花龙纹高足杯,此类器型在元青花当中很常见,这件高足杯外绘龙纹,内心为模印龙纹,头、颈、身等纹饰的画法也很有时代特征。此器身龙纹的龙鳞绘制采用横竖直线交错的席状纹,此种纹饰在元代以后不见。高足杯的上下身,采用的是接胎的办法,高足杯的内顶端无釉,有小凸,这也是元代高足杯的典型特征之一。通过观察发现,此残器的传世痕迹依然明显。以上几件元代至正型元青花均在国内发现,并且有确切的出处。除此之外,笔者还曾在其他一些藏家手中见到过类似的藏品。通过对以上标本的比对发现,“国内无典型至正型实用器”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因此笔者认为元代景德镇曾为国内生产过至正型元青花实用器。元代青花瓷在元代产量并不大,国内并未普及使用,只有少数人能用。而类此上述至正型的元青花瓷据笔者推测,大部分应当是为统治阶层,王公贵族,富豪之家烧制的。当时作为外销的至正型元青花从性质上属于商品,但面对国内,许多权势阶层,富贵之人是完全可以消费的。再者,景德镇也曾专门为国内生产过至正型元青花。通过对比,这些国内的至正型元青花和出口外销的元青花是有许多相同点和不同点的,笔者也做了一个初步的研究,这些国内的元青花同样采用进口的钴料,不同于元代外销东南亚的使用国产料的元青花。这与外销到土耳其、伊朗等地的元青花一样使用进口青料,而且在纹饰上也许很多相同之处。其中土耳其博物馆有一件河塘鸳鸯碗与残件标本一和标本二几乎一致。国内的至正型元青花实用器在器物的大小上和外销伊朗,土耳其的元青花同类器物又有区别,外销欧洲的元青花尺寸较大,盘子一般在40cm以上,碗一般在30cm左右,而国内的同类器物,盘口径一般在20cm以内,碗一般在15-17cm之间。这也证明了这些残件是景德镇专门针对国内少部分王公贵族,富豪之家所生产的至正型青花瓷器。至正型元青花中的薄胎器至正型的元青花总体特点就是胎体厚重,器形高大,纹饰丰富,密集多层次。至正型元青花同样有薄胎器,同样有纹饰简练的装饰。如标本五,此为一件玉壶春瓶的残件,高26cm,通体胎体极为轻薄,大部分厚度仅为2mm左右,胎质比较细腻,但仍然可见空隙和杂质,与明代的胎质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器身分三段接胎而成,接胎痕清晰可见。其在纹饰装饰技法上较为简捷,仅有三层装饰,径部和底部绘有窗格纹,中间腹部有缠枝牡丹一周,缠枝牡丹的画法在同类元青花中很常见。此器所用青料为标准的进口的苏料,晕散与铁锈斑都较为明显。这样的元青花在笔者所看过的博物馆馆藏和一些资料中从未见过,十分稀有。至正形元青花和枢府瓷器的关系多年前笔者偶然得到一件元青花罐上面盖子的标本(标本六),此标本中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此青花盖子上竟粘有一块卵白釉的龙爪,两者紧密的粘贴,深入胎骨,应当为烧窑过程中造成的。此标本透露出一个信息:“元青花瓷和卵白釉瓷曾在同一窑中烧造过”。之前大部分学术观点认为:“带有枢府字样的卵白釉瓷器属于浮梁瓷局所生产的官窑器”,而此块标本的出现,卵白釉瓷器与元青花瓷器同窑烧造,能否说明至正型元青花也有官窑的性质呢?笔者觉得这还需要以后更多的考证。

❹ 元青花凤首扁壶的元代青花背景资料

中国的古玩瓷器在全世界收藏者众多,尤其是明清以后的器物收藏。
完整的元代青花瓷器很少,有数可查。据不完全统计,国外有元青花藏品200余件,主要分布于土耳其和伊朗,少数分布在德国、英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地;国内收藏的元青花完整器件约100多件,可谓之物稀为贵。
元代,海外贸易进一步扩大,中东地区重新兴起了对中国青花瓷的需求。景德镇作为元代瓷业的发展中心, 利用中东进口的钴料,烧制成功了胎体洁白、釉色纯净、青花色泽浓艳青翠的青花瓷器,以供出口。
所以元青花的造型和纹饰上,就不可避免地带上了许多阿拉伯地区的风格,如大盘、大碗、大钵、扁壶,如繁密而结构严谨的结构布局,如近似阿拉伯式花纹的缠枝花卉等等。
随着人们审美兴趣的转移与提高,元代青花为国内市场所渐渐接受,成品价值与质量日渐提升。
元代短短九十多年,竟产生如此成熟精美的青花瓷器,本身就能引起人们,特别是陶瓷专家和陶瓷爱好者的极大兴趣。

❺ 中国国内为什么传世元青花少

元青花是主要用于外贸,还是因为什么元、明政治原因造成国内稀少,现在已不得而知。目前,国外除了伊朗与土耳其保存的大量元青花外,美英日博物馆的元青花都是国内流失出去的。长久以来,国人对元青花的认识有限,元青花瓷瓶又均无款识,所以多被当成明代青花瓷。现在国内对于元青花的研究还较为初级,目前国内官方认可的元青花也多为出土或来路明确的。对于民间出现的既不像宋瓷,又不像明瓷、清瓷的元青花,一律持怀疑态度,所以造成元青花藏量国外多于国内的局面。

❻ 全世界到底有多少元青花

民间元青花至少数以万计 “不到400件”这个数字,只是我们官方考古的统计结果。但全世界的元青花存世量的构成应该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一是馆藏,二是私藏,三是近几十年中国大陆不断的出土。 首先说馆藏,都不止“400件”。伊朗国家博物馆的专家曾经告诉我,阿塞拜疆的博物馆里起码还有几十件元青花,这个没有被我们统计进来;然后说私藏,伊朗、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民间都有很多人收藏元青花,这些也没纳入我们的统计范围;最后是近几年出土。坦白说,现在的考古发掘,主体不是官方的考古队,而是在民间。民间的基建工程或盗墓行为,导致大量出土的元青花流向了市场。 宋末元初的时候已经开始有了元青花的生产,根据明代的记载,江西地区有将近三百多个窑口。三百多个窑口生产了将近一百年,元青花的数量会有多少?事实上,外销的元青花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绝大部分的元青花就是装酒、盛饭、放茶叶的日用器。三年前我曾经做过一个统计,这个统计是具体落实到每个藏家,每件藏品我都看过。结论是:姑且不论普品,中等以上品相的元青花,国内民间至少有一万五千件。 这次上海博物馆的元青花展览,我也去了。近90件元青花,按照我的标准,精品也就十几件。名气最大的“鬼谷子下山”,这次见到实物后令我大吃一惊。它的花色并不是传统的“至正型”元青花。花色没有炸开,没有晕散,也没有铁锈斑。如果按照国内保守文博专家的看法,它是一件典型的“不开门”的元青花,是“仿品”——当然我并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它属于一个很少量的品种,所采用的钴料是国产料,在福建的某个窑口生产的。 说到底,元青花又不是多么难以鉴定。我这里不仅有国家博物馆检测中心的证书,还有伊朗博物馆和蒙古国家博物馆的检测证书,这些都是我们的证据。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李辉柄: 元青花真假之争 问题出在“多” 元青花研究现在有个问题:文博界的研究者,不愿意到实地去考察,所以他们根本不了解这几年的出土情况。我自己本身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以前也觉得元青花存世量很少,有民间藏家找我看,我也给人家“枪毙”了不少。 转变发生在2005年。当时有个藏家拿了一批新出土的元明瓷器找我鉴定,因为那批瓷器和馆藏的传世品有很大区别,所以我决定跟他去现场看。那个墓葬群在江西南城,是个丘陵地带,是当地历史上一些比较有地位的人的墓葬群。那片地方,这几年不知道挖出来多少元青花,都是当年被当做随葬品埋入地下的。 这件事情给我的震动很大。近30年,由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加快,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进行,动土量要大大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总和。盗墓、私藏的现象很普遍,但这个现实很多学者不愿意面对,又不愿意到第一线去考察。包括元青花在内的大量瓷器出土,速度之快、数量之多让他们难以接受。而现在景德镇的“仿品”也确实很多,这更是雪上加霜。所以“来路不明”的元青花摆在专家面前,不用说是没有见过的,就算是和博物馆里一模一样的,人家也不敢认,只能一棍子打死。 元青花的“真”“假”争论,其要害就是一个“多”字。多了就“假”了,这就把“多”与“假”画上了等号。我们当然不能把假的说成真的,但也不要因过去你没见过就对元青花加以否定。

❼ 元青花存世这么少,一朝代的瓷器到底到哪里去了

元青花瓷器“四爱图”梅瓶小口外侈,短颈,丰肩,平底。纹饰分为三组,肩部饰凤穿牡丹纹。腹部主题纹饰为四个菱形开光内分别绘“四爱图”,即王羲之爱兰,周茂叔爱莲,林和靖爱梅鹤,陶渊明爱菊。腹下部绘仰覆莲纹和忍冬纹一周。该器造型秀美、线条流畅、色泽浓艳,为元青花瓷中的精品。

流传经过:1987年10月31日原武汉市文物商店武胜路门市部从一对夫妻手中收购而来。

元青花瓷器“四爱图”梅瓶时代:元(1271—1368年)文物价值

青花瓷器由于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白地蓝花,有明净素雅之感,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效果,是我国最具有民族特色的瓷器。早在唐代就已经烧制青花瓷,但是从烧造技术判断,青花瓷的成熟期属于元代。元青花以明丽雅致的纹饰、丰富多样的种类、制作精湛的工艺,成为当时出口中东、西亚等地区的重要商品。从元中晚期开始景德镇大量生产青花瓷器,其质量、制作工艺、创新发展方面均呈现出远胜于唐宋青花瓷的成熟与精美。青花瓷从此成为景德镇窑乃至整个中国瓷器生产中最为主要的产品,被人们誉之为“国瓷”。

元青花瓷器“四爱图”梅瓶尺寸:高37.6㎝,口径6.2㎝,底径13 cm

稀缺性

元青花存世量少。据统计,土耳其、伊朗、美国等国家博物馆收藏占了一半之多;元青花的装饰题材大多以中国传统图案花纹为主,人物纹样极少,此件器物尤显珍贵。

工艺美术史

从实用性角度审视,元青花瓷能依据不同地域人们的不同生活习惯和需要,设计不同的器型。既有针对中东及伊斯兰国家生产的大盘、大罐、大瓶等器型硕大饱满的大件,也有满足东南亚国家需要的小罐、水滴、小瓶等,还有适应中国人生活习惯的高足杯、盏托、观音和文具等。从艺术审美角度欣赏,元青花瓷釉色莹润、青幽淡雅、意境悠长、雅俗共赏,有着适应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审美需求的共融性。其装饰纹样布局繁密,结构严谨,描绘精细,体现了制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绘画技艺。

历史文化名人

梅瓶腹部绘“四爱图”,以历史文化名人王羲之、周敦颐、林和靖及陶渊明为题材。东晋“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北宋哲人周敦颐的《爱莲说》、诗人“梅妻鹤子”林和靖的咏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及东晋文字家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流传千古,令人景仰。

透过这些历史文化名人,可以检索更多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元青花瓷器的市场价值

元青花瓷器“四爱图”梅瓶器物描述

历史文化名人

梅瓶腹部绘“四爱图”,以历史文化名人王羲之、周敦颐、林和靖及陶渊明为题材。东晋“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北宋哲人周敦颐的《爱莲说》、诗人“梅妻鹤子”林和靖的咏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及东晋文字家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流传千古,令人景仰。

透过这些历史文化名人,可以检索更多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❽ 元代青花瓷器价格究竟是多少

元青花的价格非常高,主要原因是存世量稀少,有人估计目前元青花不足300件,主要收藏于土耳其和伊朗,我国的元青花反而少于上述两国,我国目前就有几十件,所以价格非常高贵,元青花人物故事纹“鬼谷子下山”拍卖价为2.4个亿,所以目前真品的元青花不会低于千万元。谢谢

❾ 在今天的土耳其,伊朗等中东国家的博物馆中,为什么收藏着中国元代时期的青花瓷

元朝时海上贸易十分繁荣,远达中 东 地区,而瓷器是中国对外出口的重要商品之一,所以,在中东可以发现青花瓷。

❿ 一锄头挖出237件文物,其中19件都是国宝级元青花吗

在江西省高安市,有世界上唯一一家以元青花瓷器命名的博物馆——2014年正式开馆的“高安元青花博物馆”。目前,馆内藏有24件元青花瓷器,其数量为国内馆藏元青花瓷器最多,即使与世界各大博物馆进行比较,元青花瓷器的收藏也仅次于土耳其与伊朗之后,名列第三。

1980年11月29日下午2时许,位于高安县锦河之畔的江西第二电机厂厂房扩建施工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几名施工人员卖力地挖着地基,突然,他们面前的土层坍塌了下去,露出了一个小土洞。可以看见里面层层叠叠、密密麻麻地堆放着许多东西,仔细一看,都是些盘、碗瓷器。

这批瓷器文物窖藏主人究竟是谁,有人猜测可能是高安人士伍兴甫,伍父子。良臣伍兴甫官至元朝驸马都尉,为皇室近侍,且从事商业运输,获利甚多。伍良臣于元晚期为官,崇尚《周礼》、《礼记》等儒学经典,父子二人政治上有权势,能自由出入皇室,有条件接触和使用皇宫器物。伍兴甫父子在元朝将灭亡前将瓷器运回高安,在高安战事频繁中窖藏起来是完全有可能的。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288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29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756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200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57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910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67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563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886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