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跟土耳其为什么打仗
1. 拿破仑战争简介
拿破仑战争延续15年之久,战火蔓延欧洲多个国家,并动摇了欧洲君主专制制度的基础,唤起了欧洲民族觉醒,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洲 历史 走向,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拿破仑战争简介,希望你喜欢。
拿破仑战争分析
中文名称:拿破仑战争
参战部队:法国、欧洲反法同盟
战争结果:法国失败、欧洲反法同盟获得胜利
时间:1803.5.13—1815.11.20
地点:欧洲
人物:拿破仑一世 亚历山大一世 乔治三世 弗朗茨二世 威灵
拿破仑战争详情
战争爆发
18世纪后期,除荷兰外,各国仍处于君主专制统治下,尤其是法国的专制统治达到顶峰。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欧洲各国出兵干涉。1793年,奥、普、英、荷、西、撒丁、那不勒斯等国结成第一次反法联盟,出兵进攻法国,遭法国民军顽强抵抗。1797年,第一次反法联盟解体。1798年12月,英、俄、奥、葡、土耳其、那不勒斯等国组成第二次反法联盟。俄军进入意大利,打败法军。奥地利不仅夺回在意大利的领地,还企图入侵法国。英军对法各港口实施封锁,并一度在荷兰沿海地区登陆。虽然反法联盟因内部分裂导致俄军退出战斗,但法国仍面临大军压境、国内政局动荡的严峻局面(见法国革命战争)。在此形势下,富有野心的拿破仑·波拿巴(1804年12月起称拿破仑一世)于1799年11月上台执政。从此,法国进入一个新时期,即拿破仑时期。在该时期法国与反法联盟进行的战争被称为拿破仑战争。
战争发展
时间(1799.11~1812.5)
1799年11月,拿破仑建立 军事 独裁以后,法国同第二次反法同盟(沙皇俄国、英国、奥地利、奥斯曼帝国和那不勒斯王国)处于战争状态,处境十分困难:当时,拿破仑·波拿巴的法国远征军正在对埃及进行远征,苏沃洛夫对意大利和瑞士的远征结束了法国在意大利的统治,在上莱茵河的奥军大有入侵法国之势;英国对法各港口实施封锁。为了扭转局势,拿破仑 决定 击败在北意大利的15万奥军,迫使奥地利退出战争,从而使英国丧失在大陆上的立足点,并迫使同盟国和谈。秘密集结在瑞士边境上的仓促编成的法国后备军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波河河谷,出现在奥军后方。1800年6月14日,在马伦哥战役中,拿破仑击败奥军。同年12月,莫罗统率的法军在德意志的霍恩林登战胜奥军。翌年2月,法奥签订吕内维尔和约。同年10月,法国又分别同土耳其和俄国签订了和约。英国因丧失同盟国,被迫同法国签订亚眠和约。然而,这一和约并未消除英法之间的矛盾。拿破仑企图击败英国,便在布伦地区开始集结法国海军和远征军的兵力。但是,法西联合舰队在特拉法加海战中的失败,使拿破仑不能在不列颠岛登陆。为了建立新的反法同盟,英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
俄国对法国在欧洲的扩张深感不安,尽管同英国存在严重的 意见 分歧,仍然接受了英国的结盟建议。1805年4月11日,俄英缔结了彼得堡盟约,从而为第三次反法同盟奠定了基础。参加同盟的有瑞典、丹麦、两西西里王国和奥地利。同盟各国计划派出一支50万人的联军。
1805年9月底,拿破仑将法军22万人在莱茵河一线展开。法军乘同盟军分散之机,前出到奥多瑙河集团军的后方,并在乌尔姆战役其击溃。抵达战区的俄军陷入困境。俄军司令官库图佐夫巧妙地实施机动,才使其军队免遭合围,并在奥尔米茨地域同从俄国开来的一个军和奥军的残部会合。但是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俄奥联军遭到失败。奥地利遂退出战争,并同法国缔结了普雷斯堡和约。拿破仑军队的坚决行动导致第三次反法同盟的解体,并使法国在欧洲的地位得到巩固。拿破仑同俄国媾和的企图完全失败。俄国全权代表于1806年7月20日签署的巴黎和约被俄国国务会议否决。
1806年9月,英国、俄国、普鲁士和瑞典结成第四次反法同盟。普鲁士不待同盟各国作好军事准备,就于同年10月1日向法国提出最后通牒,要求法军撤过莱茵河。拿破仑拒绝普鲁士的要求,并出兵侵入图林根,继而侵入普鲁士。10月14日,在耶拿—奥厄斯泰特战役中,法军击溃了普军。1806年11月28日,俄对法宣战。拿破仑企图在波兰和东普鲁士的领土上,经过一次或数次交战击败俄军,迫其签订对法有利的和约。但是,拿破仑未能实现这一计划。在最初的大规模的普乌图斯克会战中,拿破仑未能围歼俄军。随后,在普鲁士—埃劳战役中,双方不分胜负。但是,拿破仑在1807年6月14日的弗里德兰一战中获胜,继而前出到俄国边境。拿破仑未敢渡过涅曼河,因为他深知俄国的军事资源并未枯竭。战争可能演变为对法不利的持久战。俄国政府在大陆上没有同盟国,并且正在同波斯和土耳其进行战争,只得接受法国的和谈建议。1807年7月,在季利济特缔结了法俄和法普和约。俄国参加了大陆封锁,并于1807年10月对英宣战。缔结季利济特和约后,拿破仑实际上控制了整个西欧和中欧。
1807年,法军经西班牙开进葡萄牙。但是,法国人在西班牙的恣肆妄为引起西班牙人民强烈愤懑。1808年,马德里爆发起义。从此西班牙人民开始了反抗法国占领军的法西战争。1809年1月,拿破仑把内伊和苏尔特两元帅统率的相当庞大的兵力留在西班牙,自己返回法国,因为在中欧正 孕育 着一场新的战争。英国政府已将奥地利拉入第五次反法同盟。同年7月11日,奥地利被迫与法签订了申布伦和约。1809年奥法战争中,拿破仑军队付出了很大努力才取得胜利,因为奥军战斗素质有了提高。在这一时期,拿破仑还遇到欧洲各国人民反抗法国统治的民族解放斗争。1809年4月,蒂罗尔农民在戈费尔的领导下举行起义。普鲁士、威斯特伐利亚、不伦瑞克和萨克森也发生了反法起义。所有这些起义尽管都被法军镇压,但证明在欧洲已产生了反抗拿破仑压迫的新生力量。
帝国形成
一个幅员辽阔的拿破仑帝国在连续不断的侵略战争中形成。拿破仑战胜第五次反法联盟后,法国直接或间接统治了欧洲大陆的大部地区。拿破仑帝国从原来88个省扩展到130个省,人口达7500万。欧洲大陆主要国家奥地利、普鲁士臣服于法国,俄国也委屈奉迎以求自保。拿破仑的声望和势力达到顶点。
帝国隐患
战败国承担的战争赔款和为供应部队征收的捐税。对欧洲各国的直接掠夺,以及对法有利的关税税率——这一切保障了拿破仑政府、法国资产者和军阀阶层的固定收入。但同时,拿破仑帝国的内外矛盾也削弱了自己的实力。由于频繁地募兵和增加课税,法国各阶层居民的不满情绪在增长。英海军对法各港口的封锁使法国难以把殖民地的货物运进国内,因而引起了某些工业部门的危机。俄国警惕地对待法国的扩张,是大陆阻止拿破仑实现争夺世界霸权计划的中坚力量。拿破仑的侵略政策越来越针对俄国。他开始积极进行对俄战争的外交和军事准备。1812年春,法国分别同普鲁士和奥地利结成军事同盟。根据盟约,为了对俄作战,普军2万人,奥军3万人归拿破仑指挥。法国的其它附庸国政府也开始训练远征俄国的军队。俄国政府获悉法国进行战争准备的消息后,采取了加强军队和预防战时孤立无援的 措施 。1812年4月,俄国同瑞典缔结了彼得堡盟约,规定双方共同行动,反对法国。双方都认为必须把与俄国处于战争状态的英国拉入同盟。战争爆发后,俄英缔结了和约。结束同土耳其的战争,并缔结布加勒斯特和约,对俄国来说,是 政治 上的巨大胜利。
战争尾声
时间(1812.6~1814.4)
法、俄矛盾由来已久。两国表面上相安无事,实际上在奥斯曼、波兰和中欧地区的争夺十分激烈、为称霸欧陆,拿破仑以俄国破坏“大陆封锁”为由,集结“大军”60余万人(其中第一梯队44万余人),于1812年6月24日入侵俄国。战争初期,法军拥有绝对优势,俄军被迫退却。9月7日博罗季诺之战后,法军进入莫斯科。俄军总司令M.I.库图佐夫率部转移至莫斯科西南160公里的卡卢加,威胁法军后方交通线。俄国军民坚壁清野,开展游击战。拿破仑的处境每况愈下,被迫向沙皇求和,遭拒绝。10月,法军冒着严寒撤退,俄军跟踪追击。11月26~28日,法军西渡别列津纳河时遭重创,几乎全军覆没。与此同时,法军在西班牙屡遭失败,被迫撤出马德里。
拿破仑军队在俄国的失败,成为欧洲爆发反拿破仑民族起义的信号。1813年2月,俄、普结盟。英、西、葡、瑞、奥相继加入,结成第六次反法联盟。拿破仑组建新“大军”迎击,5月经吕岑之战和包岑之战打败普俄联军。此后,拿破仑分兵据守易北河汉堡至德累斯顿一线各要塞。8月26~27日在德累斯顿会战中,法军虽取胜,但损失惨重。10月16~19日,双方进行莱比锡之战,萨克森军队倒戈加入联军,法军被击败,拿破仑率残部逃出战场。反法联军乘胜追击,进逼法国边境。1814年1月,联军20余万人进入法国境内。拿破仑集结约8万人阻击联军,在塞纳河流域迟滞联军达两个月,并于3月21日率部东进马恩河,企图把联军引离巴黎。联军不予理睬,全力向巴黎推进,于30日迫使巴黎守军投降。4月13日拿破仑在巴黎枫丹 白露 宫签署退位诏书,此前两天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拿破仑本人在退位后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拿破仑保留了“皇帝”的称号,可是他的领土只局限在那个小岛上。
战争结束
拿破仑在往厄尔巴岛的路上几乎被暗杀,自己也尝试自杀未遂。而在巴黎,路易十八回到法兰西,重新成为法兰西王国国王,波旁王朝复辟。拿破仑的妻子和儿子被奥地利帝国囚禁,还有传闻说拿破仑将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一个小岛,这一切令拿破仑别无选择,最后在1815年2月26日逃出小岛,率领1000人于3月1日回到法兰西王国。本来被派来阻止他的法兰西王国军队转而继续支持拿破仑。3月20日拿破仑回到巴黎,此时他已经拥有一个14万人的正规军和20万人的志愿军,路易十八逃跑,百日王朝开始。
但是好景不长,欧洲各国迅速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的军队在比利时滑铁卢战役中全军覆没,他正式投降。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路易十八再度复辟。拿破仑被流放圣赫勒拿岛。战争至此结束。
拿破仑战争伤亡情况
伤亡共6,500,000人
拿破仑战争死亡人数现在已无法统计,但是在记载中仅法国死亡人数就达到了百万之多,再加上拿破仑战争时期参战的国家众多,几乎覆盖了整个欧洲大陆,而且每个国家的参战人数都在不断的扩大,这导致拿破仑战争死亡人数不断的飙升。
从参战人数上看,法国在1790年代的最顶峰时期,法国军队就达到了近150万人。在进入到拿破仑时代后,在大陆上参战的法国人达到了280万人,在海上作战的也达到了近15万人,总计出现了300万法国战士。英国参战的士兵达到了近75万人,而且还有25万人的皇家海军。俄国和奥地利也有近百万人参加到战斗中,还有欧洲的大部分国家都超过了数十万人。
2. 法国既然打不赢土耳其,俄罗斯轻松就能摆平土耳其究极为什么
第一,地理位置,俄国人距离土耳其更近,更容易投送兵力
第二,军事力量,法国在欧洲大陆受德国威胁
军事力量被牵制,而俄罗斯距离德国较远
第三,法国在海外有大片的殖民地,这些殖民地需要驻军把守
英国威胁着法国的海外利益
德国威胁着法国的本土安危
所以,法国能够调往土耳其的军事力量是有限的
而俄罗斯则大不相同
3. 土耳其内战打仗的原因
是政变不是打仗,土鸡有这个传统,土鸡国父开摩尔就是这么上台的,他赋予军队权利,保证国家世俗化,防止伊斯兰极端化,曾经爆发了4次政变,也打击了伊斯兰势力,在现任总统时期和IS暧昧不清,击落俄罗斯飞机打死飞行员,和美国人关系也不好,极端势力抬头了
4. 卡洛斯一世的与法国和土耳其的战争
查理五世把法国和奥斯曼帝国视为在欧洲仅有的需要认真对待的对手。为争夺意大利和有争议的勃艮第领地,他与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进行多次战争(1521年-1525年,1527年-1528年,1536年-1538年,1542年-1544年)。1525年查理五世在帕维亚之战中俘虏了弗朗索瓦一世,并迫使他签署了1526年马德里条约,在这份文件中法国承诺放弃对意大利北部的要求。然而弗朗索瓦一世被释放之后立刻让巴黎议会宣布马德里条约非法,因为它是强迫签署的。之后查理五世为了打击法国,几次和英王亨利八世结成同盟,让英军从西面骚扰法国。他甚至在1554年安排儿子腓力二世与英国玛丽女王结婚,促使英西联军合攻法国,却导致英国失去欧陆最后的据点加来(被法军的优秀统帅刀疤的吉斯攻取)。
1526年弗朗索瓦一世与教皇克莱芒七世缔结科涅克同盟,联手发动反查理的科涅克同盟战争,当弗朗索瓦一世撕毁与查理五世的马德里条约时,教皇以上帝的名义认可条约无效,给予弗朗索瓦一世神圣的加持。作为报复,查理五世1527年再度派军侵入意大利,包围罗马。因为主帅意外死亡,西班牙军队在暴乱中焚掠了罗马并掠走了教皇,是为罗马之劫。此后一百年内,教宗常常受到西班牙国王的压力和巨大影响(西班牙正式在意大利称霸),使其无法批准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离弃查理的姨母阿拉贡的凯瑟琳,逼使亨利八世在1533年发动宗教改革。
1529年法国在兰德里亚诺战役被西班牙再次击败,正式放弃米兰予西班牙;教宗更与查理签署巴塞隆那和约,结束科涅克同盟战争并建立更和谐关系。西班牙正式成为天主教的保护者,而查理被教宗加冕为意大利国王(伦巴第)。 奥斯曼帝国是另一个甚至更令人畏惧的敌人。土耳其的军事机器极为强大,其海军控制着地中海。从1526年开始,查理五世与苏丹苏莱曼一世(立法者)进行激烈的争斗,争夺的目标是1526年国王战死后的匈牙利王国,造成匈牙利的三分。为了对抗奥斯曼帝国,查理五世在1529年维也纳之围以后,尝试建立哈布斯堡-波斯同盟,获得一定的成效。1535年查理五世在突尼斯取得了一次关键的胜利,然而1536年弗朗索瓦一世与苏莱曼一世结成反查理五世的同盟,并占领萨伏依公国。尽管弗朗索瓦一世于1538年被说服签署一项和约,他并没有放弃和土耳其人结盟的想法,也没有归还萨伏依(法国一直到1559年才归还萨伏依公国)。
1542年弗朗索瓦一世再次与奥斯曼帝国联合。查理五世则与亨利八世联盟(1543年),并且迫使弗朗索瓦一世在隔年(1544年)签署了克雷皮昂莱奥诺瓦和约。查理后来与奥斯曼帝国达成妥协(1547年),双方都想从庞大的战争开支中脱身,但是势弱的查理必须每年向苏丹缴纳三万杜卡特金币,以换取和平(条约并规定查理只能在苏莱曼一世面前自称西班牙国王,不能使用有“凯萨”意涵的皇帝,以表示苏莱曼才是至高无上的凯萨)。
但是,西班牙仍然未得和平。1547年,对查理深怀怨恨的法王亨利二世登位,不久就再与西班牙发生冲突,法军占领了西北方的三个主教区。为了夺回梅兹主教区,1552年查理亲率六万大军围攻梅兹,但他却被守城主将刀疤的吉斯羞辱,补给困难与疲病交加,迫使查理于1553年1月惭愤撤军,死伤兵数将近四万人。这一次战役的失利,对晚年不堪病痛的查理更是雪上加霜,促成他在两年后的退位。
5. 奥土战争是怎么回事
到18世纪间,奥地利和土耳其为争夺东南欧和中欧的霸权而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18世纪土耳其军队奥斯曼土耳其人原是一支游牧突厥部落。13世纪末叶,奥斯曼突厥部落酋长的儿子奥斯曼袭封后,宣布成立独立公国,遂不断进行扩张,于1326年建立奥斯曼帝国。14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乘拜占庭帝国内讧,开始插足欧洲。到14世纪末,巴尔干的绝大部分土地都处于土耳其的统治之下。15世纪,土耳其开始对拜占庭帝国展开新的攻势。1453年5月29日,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占领。奥斯曼帝国迁都君士坦丁堡,更名为伊斯坦布尔。1461年,拜占庭帝国灭亡。到15世纪末叶,奥斯曼帝国已经占有几乎整个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军事封建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占领君士坦丁堡和东部地中海后,直接威胁巴尔干邻近的波兰、捷克、匈牙利、奥地利等国。这些国家不断与奥斯曼土耳其发生争斗,以哈布斯堡家族为首的多民族的奥地利国家也在长期争斗中形成。从此,奥地利和土耳其为争夺东南欧和中欧的霸权,双方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
奥斯曼帝国在1453年占领君士坦丁堡后,继续对外扩张。塞里姆一世在位期间(1512—1520年),开始对伊朗的战争,占领南高加索的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一部和库尔德斯坦。苏里曼一世在位期间(1520—1566年),奥斯曼帝国达到鼎盛时期。苏里曼进行多次扩张,1521年,进占贝尔格莱德和罗德斯岛。1526年8月,土耳其军队在摩哈奇附近打败匈牙利和捷克联军。土耳其在匈牙利东部有了立足之地,也就有了向西进一步扩张的跳板。匈牙利王国其余领土归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管辖。匈牙利内部呈现两派,一部分贵族选立斐迪南为王,借以与土耳其对抗。土耳其苏里曼王支持另一部分贵族选立查帕尔亚为王,反对斐迪南,与哈布斯堡王朝发生直接冲突。1529年,土耳其苏里曼向匈牙利中部发起进攻,9月,占领布达,入侵奥地利,并开始围攻维也纳。但是,土耳其屡攻不克,最后由于粮秣匮乏和疾病流行被迫撤退。1530年,奥地利与土耳其进行和谈,但未达成任何协议。1532年夏,双方重又开战,奥军在查理五世统率下,在匈牙利中部地区,阻止了土军的进攻。1533年7月,奥土双方在伊斯坦布尔签订和约。根据条约规定,匈牙利西部和西北部仍归奥地利管辖;奥地利每年向土耳其苏丹纳贡3万杜卡特(古威尼斯金币);匈牙利其余部分归苏里曼控制,奥军保证不对驻军进攻。
1540—1547年,土耳其与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联盟,反对哈布斯堡王朝。土军趁奥地利大部兵力被牵制在意大利北部和法国东部边境之际,对匈牙利西部发起攻势,于1541年和1543年先后占领布达和埃斯特格。1544年,奥地利与法国媾和,奥军得以抽出与法作战的兵力阻止土军的前进。1547年,奥土双方签订《亚得利亚那堡和约》,奥地利把匈牙利中部地区割让给土耳其,匈中部地区的政权落入土耳其代理人之手。哈布斯堡王朝承认土耳其对匈牙利大部地区的统治。1551—1562年,奥土双方为争夺特兰西瓦尼亚而展开争斗。土耳其军队获得局部胜利:1552年,攻占特梅什瓦尔(今蒂米什瓦拉);1553年,攻占埃格尔。但是,根据1562年的双方和约,土耳其寸土未得,双方呈胶着状态。在1566—1568年的战争中,土耳其仍无建树。
1592—1606年的战争是由土耳其挑起的,双方各有胜负。根据1606年双方缔结的《席特瓦托罗克和约》,奥地利首次被承认为平等的缔约一方,它无须每年向土耳其苏丹纳贡,但需一次付清20万杜卡特。1660—1664年的战争,是因土耳其大举进犯匈牙利西部地区而爆发的。双方于1664年8月,在拉布河畔的圣戈特哈特附近进行了决战,土军遭奥军迎头痛击失利。根据1664年双方缔结的《瓦什瓦尔和约》,土耳其从特兰西瓦尼亚撤军,但该地区仍属奥斯曼帝国所有。
双方经过16—17世纪的角逐,奥斯曼帝国已经渡过它的强盛时代。从16世纪后期开始,奥斯曼帝国对西方的威胁的势头逐渐减弱。由于广大农民和被征服民族的反抗,地方贵族的离心倾向和宫廷贵族争夺政权的内讧,以及因侵略扩张政策而引起的与邻国的不断战争,土耳其的实力开始走向衰落。到17世纪中期,土耳其矛盾重重,内外交困,越来越走向衰落。
在1683—1699年的战争中,土耳其企图联合对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不满的匈牙利封建主的军队进行对奥的战争。1683年7月,土耳其军队围困维也纳。奥军得到波兰军队的支持,9月,土军被击溃,损失惨重:亡2万余人,损失火炮300门。维也纳一战的败北,迫使奥斯曼帝国转入防御,并逐步撤离中欧。1684年,奥地利、波兰和威尼斯之间建立反土耳其的“神圣同盟”,1686年,俄国加盟。此后,战局发生变化。1686年,奥军攻占被土耳其占领的布达,1687—1688年,先后占领匈牙利东部、斯拉沃尼亚、贝尔格莱德等地。1689年,土耳其海军在多瑙河上的维丁城附近败北。同年,土耳其曾一度扭转败局,迫使奥军放弃原先占领的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特兰西瓦尼亚等地。由于俄国的参战,使奥地利得以恢复原来的态势。1697年9月,奥军在蒂萨河畔泽特一战获胜,土军亡3万余人,损失全部火炮和辎重。根据1699年奥地利、波兰、威尼斯与土耳其签订的《卡尔洛维茨和约》,以及次年俄国、土耳其签订的《伊斯坦布尔和约》,奥地利获得了匈牙利、斯拉沃尼亚、特兰西瓦尼亚和克罗地亚大片领土;波兰获得第聂伯河西岸乌克兰南部和波多里亚;威尼斯获得摩里亚和爱琴海中的土属各岛;俄国获得亚速夫要塞。这是对奥斯曼帝国的第一次分割。
进入18世纪,土耳其利用俄国与瑞典战争的机会,伺机报复俄国,土耳其取得了胜利。1716年,土耳其乘胜向奥地利开战,但告失败。1716年10月,奥军攻占特梅什瓦尔;1717年8月,在贝尔格莱德附近击溃土军,贝尔格莱德守军投降。根据1718年《波日阿雷瓦茨和约》,土耳其又失去包括贝尔格莱德在内的塞尔维亚北部。1735—1739年期间,奥斯曼帝国连战失利,奥军开始取得部分胜利,占领了波斯尼亚、塞尔维亚等地。军事失败加深了奥斯曼帝国的危机。1788—1790年期间。根据1781年奥俄同盟条约,奥军发起进攻,1788年9月,在洛多什城附近被土军击溃。俄军在俄土战争中的获胜使奥军得以整顿兵力,重新转入进攻。1789年10月,奥军经过三个星期的围攻,攻占了贝尔格莱德,接着又攻陷谢苗德利亚、波日阿雷瓦茨等要塞。欧洲形势,尤其是法国大革命后形势的变化促使奥地利退出战争。1790年之后,奥地利和土耳其在解决双方冲突时不再诉诸武力,并且转而相互合作。总之,奥土战争加速了奥斯曼帝国的衰亡,促进了多民族的奥匈帝国的形成。
奥土战争持续近三个世纪。奥斯曼帝国曾盛行一时,在其鼎盛时期,幅员跨欧、亚、非三大洲。早在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就开始远征欧洲,之后,土耳其与东南欧和中欧各邻国之间一直存在领土纠纷,各国统治者经常进行武力争夺。奥斯曼帝国的对外扩张政策激起了各邻国之间的不满,促使各邻国结成反土耳其的“神圣同盟”,在战略上把自己摆在东南欧和中欧国家的对立面,“失道寡助”,长期的征战使国库空虚,激起了广大农民和被征服民族的反抗,人民愤懑情绪增长。1730年9月,伊斯坦布尔爆发人民起义。到18世纪后半期,奥斯曼帝国境内被压迫民族也掀起争取独立的斗争。这一切都加速了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奥斯曼帝国的日趋衰落,给欧洲各国瓜分土耳其的欧洲领土创造了契机,昔日的奥斯曼帝国已无往日的威风。
6. 我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介绍,还是没有看懂,塞尔维亚跟土耳其打,关法国鸟事
国家间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差不多。那时法国和德国之间有很强的恩怨(普法战争)。塞尔维亚和土耳其之间也有恩怨(巴尔干战争)。土耳其和德国是一个同盟的,法国自然支持塞尔维亚。
7.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被哪个国家打败 他也是在欧洲的一个国家么 还有 普法战争是指谁和谁战争
首先第一个问题 他是被协约国打败的 不是单个国家 包括法 英 美 俄主要国家以及 等国家
第二 他可以说是一个欧洲国家 他横跨欧亚大陆
第三普法战争 指的是1870~1871年普鲁士同法国之间的战争
这场战争直接导致普鲁士完成德意志统一,结束了法国在欧洲的霸权 产生了德意志联邦 后来的德意志帝国!!
望采纳!!
8. 17-18世纪法国着名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发动的战争那些,为什么要发动战争
路易十四在54年的亲政时期,法国发动了三次重大的战争:法荷战争(1672–1678) 、大同盟战争(1688–1697)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2–1713) 。总而言之就是为了希望称霸欧洲,下面以时间为顺序讲述一下几场战争的具体爆发原因。
法荷战争:路易十四亲政后,先选择西班牙为用兵对象,与之争夺南尼德兰。就在路易十四刚占领大片领土而正打算往东北攻下全部的南尼德兰时,却被荷兰共和国联合英国、瑞典插手干涉。路易十四因为战争准备不足,被迫接受荷兰的要求而答允和议。路易十四在大规模扩军之后,展开外交手腕,破坏荷兰名义上的“三角同盟”。先收买瑞典国会,得到瑞典保持中立的承诺之后;再向英王提议与法国合攻荷兰(由法国提供部分的战费),瓜分其大半国土。一拍即合的两方,先后向荷兰宣战。
大同盟战争:法荷战争,路易借由此战重创荷兰、名震全欧。 此时法国的强邻神圣罗马帝国正在与奥斯曼土耳其作战,路易十四决定借此时机,在德意志地区扩张其影响力。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察觉到路易的意图,于是在荷兰执政威廉三世的号召与牵线下,于1686年7月9日组成奥格斯堡同盟(1689年英国加入后,改称“大同盟”),希望能阻止路易在德意志扩张。可是路易十四却在1688年9月,乘哈布斯堡王朝刚在东面战胜土耳其,西面兵力薄弱之机,先发制人地侵略德意志,展开对哈布斯堡王朝的速战计划,“大同盟战争”正式开启。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战争的起端就在于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在查理二世死后绝嗣,而查理二世死前,遭到群臣力荐与罗马教宗的诱导,于遗嘱宣明传位外甥安茹公爵腓力,腓力同时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次孙,等于是法国外交的巨大胜利,波旁王朝获得广大的西班牙帝国。这引起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的不满,他们认为西班牙的王位应该由同是哈布斯堡王室的奥地利大公查理(即后来的皇帝查理六世)继承,因此他们积极寻找同盟,以期对法宣战,并夺回西班牙的王位。而英、荷等海上强权震惊于势力均衡被法国破坏,很快在1701年与奥地利签订反法盟约。
这场战争敌对双方各自与友好国家结成同盟,形成了两派阵营。法国与西班牙、巴伐利亚、科隆及数个德意志邦国、萨伏依、葡萄牙组成同盟;而神圣罗马帝国(当时为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所控制)则与英国、荷兰、勃兰登堡、汉诺威以及多数德意志小邦国及大部分意大利城邦组成新的反法“大同盟”(1703年萨伏依、葡萄牙倒戈加入反法同盟)。1702年5月大同盟正式对法国宣战,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正式开打。
9. 土耳其,叙利亚之间的矛盾是怎么产生的
1.被奥斯曼统治、剥削四百年:
早在16世纪,叙利亚就被纳入土耳其的前身奥斯曼帝国的版图,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奥斯曼帝国一直对叙利亚实施专横的压迫和无情的经济掠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奥斯曼帝国变本加厉地进行掠夺,并打击阿拉伯民族主义分子。仅在1915年,从叙利亚强征了当年9成的粮食产量,战争后三年,45万叙利亚和黎巴嫩人死于非命。
2.因领土问题再添仇怨:
亚历山大勒塔是所谓天然的叙利亚的组成部分,在经济、宗教、文化方面与叙利亚有着密切关系,但该地区也生活着大量土耳其人。
1936年,土耳其政府提出对亚历山大勒塔的主权要求,法国很快做出让步。这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山雨欲来,为了拉拢土耳其,法国、英国已经决定以这块土地为诱饵。
3.冷战时期的离合:
1957年10月,叙利亚在联合国控告土耳其,叙利亚问题一下成了国际危机,美苏两强则分别支持自己的盟友。不过,这场危机最终没有发展成公开的军事对抗。
1957年危机只是叙土紧张关系的一个缩影,由于两国结怨已久,之后的近半个世纪,叙土关系经历了紧张与缓和、冲突与合作的艰难历程。
(9)法国跟土耳其为什么打仗扩展阅读
奥斯曼时期,叙利亚与土耳其矛盾的起因:
1516年,叙利亚被纳入曾一度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奥斯曼帝国版图,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奥斯曼政府对叙利亚人民政治上专横压迫,经济上无情掠夺,文化上实行愚民政策。
18世纪后,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外国资本大量侵入叙利亚。18世纪末叶,法国资本在叙利亚各大城市占绝对优势。外国资本的侵入,促使叙利亚在19世纪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1831至1840年,名义上属于奥斯曼帝国的藩属的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占领叙利亚长达10年之久。
19世纪下半叶,叙利亚的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领导的阿拉伯民族文化复兴运动在叙利亚和黎巴嫩蓬勃发展。代表人物有布斯塔尼、阿卜杜勒·拉赫曼·卡瓦基比等。
文化复兴运动激发了阿拉伯人民的民族意识,为阿拉伯的民族解放运动铺平了道路。一些秘密的民族主义组织相继建立,如“青年阿拉伯协会”和“盟约社”。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叙利亚人民蒙受更加深重的灾难。奥斯曼帝国军事当局强迫叙利亚人民充当炮灰,残酷镇压爱国分子。
1916年6月,麦加的谢里夫侯赛因举行反土起义,侯赛因的第三子费萨尔率军由阿拉伯半岛北上,与英军协同作战,大批叙利亚人参加了战斗。
1918年10月费萨尔攻占叙利亚,在大马士革成立阿拉伯政府,结束了奥斯曼帝国在叙利亚长达300多年的封建军事统治。
此后,黎巴嫩和叙利亚沿海地带由法国控制,从亚喀巴到阿勒颇的叙利亚内地由费萨尔的军队控制。
参考资料
叙利亚-网络
10. 土耳其为什么要参加一战
在一战爆发以前,土耳其虽然在国力上不如那些世界强国,但它最起码还是一个世界大国。但是在一战结束以后,土耳其遭到了一系列的严重制裁,以至于丧失了全国70%的。其实土耳其原本可以宣布中立,可是它最终在1914年11月对协约国阵营宣战。那么,土耳其为何会加入同盟国集团呢?
在一战爆发的初期,德国在东西两线都取得了胜利,土耳其误认为战争将会在半年内结束。土耳其与沙俄存在领土争端,它试图借助德国的力量对付沙俄,等沙俄战败以后,自己好收复一些土地。1914年11月,土耳其正式对协约国参战。在此之前,土耳其的主要对手就是沙俄,两国海军在黑海反复鏖战。战局的发展很让人意外,德国速战速决的战法失败,战争演变成了消耗战,这对德国来说很不利。时间进入1916年以后,虽然德国取得了一些战术上的胜利,但战略上仍处于被动状态。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第二年,在法国的凡尔赛举行战后会议。这次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处置德国、土耳其、保加利亚等战败国的问题,正是在这次会议中,土耳其丧失了70%的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