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什么时候内乱
① 帖木儿远征土耳其,发现敌军有蒙古骑兵,怒道:你们愧对成吉思汗
十五世纪是一个风云激荡、英雄辈出的时代。
在东亚,永乐皇帝朱棣五征漠北,六下西洋,将明朝的国运推向顶峰;在中亚,“跛子”帖木儿东征西讨,杀人盈野,几乎以一人之力再造了蒙古帝国;在西亚,“闪电”巴耶塞特锐意进取,步步为营,控制了整个巴尔干半岛。
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帖木儿东征明朝死在半路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但对帖木儿与巴耶塞特之间的斗争却比较陌生。其实这段故事非常精彩。
当年帖木儿远征土耳其,发现敌军有蒙古骑兵,便使出激将法,指责他们愧对成吉思汗,而这成为他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
帖木儿是一个突厥化的蒙古人,所在的巴鲁剌思部,据说是成吉思汗的同宗,但已相当疏远。 他的家族属于小贵族,叔父哈吉是渴石城的世袭统治者。
后来巴鲁剌思部首领合札罕杀死了西察合台汗国的苏丹,扶持黄金家族后裔作为傀儡,控制了河中地区(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的统治权。年轻的帖木儿在合札罕帐下效力,做到千户的位置,这是他军事生涯的开端。
合札罕死后,他的儿子软弱无能,无法控制局面,被哈吉联合其他贵族夺取了权力。1360年,东察合台汗国的统治者秃忽鲁帖木儿趁火打劫,率军进入河中,迫使哈吉逃往中东。
狡猾的帖木儿立刻向秃忽鲁帖木儿效忠,作为回报,秃忽鲁帖木儿把渴石城的权力交给了帖木儿,不久哈吉返回渴石城,帖木儿又臣服于哈吉。两面三刀的气质在年轻时就表露无疑。
1361年,秃忽鲁帖木儿再次进入河中,哈吉害怕被清算,在逃往途中被暗杀。
帖木儿以为叔父报仇的名义,重新控制了渴石城,忽鲁帖木儿很欣赏帖木儿的才智,在返回东方时,任命也里牙思火者为河中总督,帖木儿为辅佐,这为他以后的生涯积累了政治资源。
也里牙思火者的暴政引起了人们的反抗,帖木儿也是其中一员,遭通缉后逃往波斯地区,在与地方长官扎兰丁的内斗中被打伤了一条腿,从此得了个“跛子帖木儿”的绰号。
此后帖木儿与大舅子迷里忽辛重返河中,组织起军队,驱逐了也里牙思火者,占领中亚重镇撒马尔罕,扶持起西察合台汗国的后裔,将东察合台的势力赶了出去。
外部压力解除后,帖木儿与迷里忽辛为争权夺利而反目,最终心狠手辣又占了一点运气的帖木儿胜出,掌握了西察合台汗国的军政大权,后自称苏丹。
站稳脚跟后,帖木儿开始了征服者的步伐,东征察合台,北击钦察,西征波斯,南屠印度,所到之处尸横遍野,喜欢屠城的他让人闻之色变。
在东征西讨的过程中,帖木儿一直想与统治埃及和叙利亚的马穆鲁克王朝结盟,但遭到拒绝,马穆鲁克王朝还斩杀了帖木儿的使者。
帖木儿在收拾完东边的对手后,亲率主力直扑叙利亚,攻克阿勒颇,进行了大规模的屠城。
这样一来,帖木儿帝国的疆域就与西边的另一个强权——奥斯曼土耳其接壤了。
奥斯曼土耳其正值一代雄主巴耶塞特当政时期,在他的领导下,奥斯曼的势力深入巴尔干半岛,接连在科索沃、尼科堡战役中大败欧洲联军,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已处于包围之中。一场强者之间的较量即将拉开序幕。
最初的较量是从文斗开始的。首先帖木儿给巴耶塞特写了一封信,信上先把自己夸了一番,说 “我们的军队从大海这一头延伸到另一头,无数崇高君王充当我们的守卫” 。
然后把巴耶塞特损了一顿,说你不过是个突厥水手,在欧洲人那里占了一点便宜,那也是先知祝福的功劳,你不过是只蝼蚁,不要试图对抗大象云云。
巴耶塞特也不是善茬,回信反唇相讥,大意是说谁不打谁孙子,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军队碰面,如果你不敢决战,你的妻子就会三次进入陌生男人的怀抱。”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只有兵戎相见了。
帖木儿点起14万大军,迅速包围了奥斯曼东部边境城市锡瓦斯。这座城市由巴耶塞特的一个儿子管理,他试图坚守待援以拖延时间,但帖木儿的百战精锐攻坚能力相当强悍,一鼓作气就拿下锡瓦斯,照旧进行了屠城。
噩耗传到了正在巴尔干前线的巴耶塞特,他勃然大怒,放弃对君士坦丁堡的围困,率领10万主力部队日夜兼程赶到锡瓦斯西边的森林地带。
久经战阵的巴耶塞特也不是傻子,之所以选择这个地点,是因为他的部队是步骑结合,而帖木儿的部队大多是骑兵,机动性非常强,这样可以抵消对手的优势。
但是帖木儿更老练,他知道此时发起强攻根本占不到便宜,比起正常继位的巴耶塞特,从小生活在军阀林立环境中的帖木儿,拥有更高的政治手腕。
这事儿还要从伊尔汗国的崩溃说起,伊尔汗国是旭烈兀建立的蒙古四大汗国之一,也是最早灭亡的一个。
留在伊尔汗国故地的蒙古部落,被各种新兴势力所瓜分,奥斯曼崛起后控制的小亚细亚地区因为有丰富的草场,成为他们的主要放牧地。因此奥斯曼军队中有大量的蒙古骑兵。
蒙古人虽然散落各地,但是在成吉思汗这面旗帜的感召下,他们仍然可以团结在一起。
帖木儿就抓住了这一点,他给当地的蒙古部落首领修书一封,信上没有文绉绉的语言,而是开门见山: “你们真是愧对祖先成吉思汗,你们居然在曾经的奴隶手下过着卑躬屈膝的生活,真是不知羞耻!”
这很对蒙古汉子的胃口,一时间群情激奋,不久帖木儿又来了第二封信,承诺打败巴耶塞特之后,把小亚细亚的土地分封给他们,还附送了一堆金银财宝。
在他的威逼利诱下,这些蒙古人决定投向帖木儿,答应做他的内应。
在做好政治攻势后,帖木儿利用骑兵的机动优势,迅速拔营跑得无影无踪。
当巴耶萨特的斥候探查时,发现帖木儿已不知去向,还以为他被吓破了胆子。
接下来的几天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最后发现帖木儿的行踪时,他已经逼近奥斯曼旧都安卡拉城下。好一招围魏救赵!
安卡拉位于小亚细亚的心脏地带,不容有失,巴耶塞特急忙率领疲惫之师,强行军回援安卡拉,到达战场的只有8万多人,开战之初就落了下风。
接下来就是着名的安卡拉之战。
帖木儿深通兵法,利用这几天的时间差,精心选择了决战地点,并占据了唯一的水源。这使奥斯曼军陷入了两难境地,疲惫的部队需要休整,但若休整又会使部队更加干渴,巴耶塞特考虑再三,决定第二天一早发起进攻。
双方在丘布克平原展开了自己的精兵强将。奥斯曼一方,巴耶塞特坐镇中军,掌握着赫赫有名的苏丹亲兵(音译耶尼切里),这是奥斯曼在被征服地区征收幼童,从小培养的职业军人,战斗力不容小觑,曾在欧洲战场上大放异彩。
奥斯曼左翼是塞尔维亚大公斯特凡率领的欧式骑兵,他们是臣服于奥斯曼的附庸,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为了保护人质的安全,不得不奋勇杀敌。
奥斯曼右翼是巴耶塞特爱子苏莱曼的部队,主要是小亚细亚东部的突厥和蒙古部落骑兵,最后也是这里出了问题。
奥斯曼后备军由巴耶塞特的四子穆罕默德·穆拉德指挥,这是奥斯曼最精锐的西帕希重骑兵。
帖木儿的布阵与巴耶塞特很相似,却具有蒙古特色和一些波斯元素。
帖木儿把精锐的战象和重骑兵摆在中间,由爱孙穆罕默德·米尔扎指挥,自己则坐镇后备军,随时掌握战场节奏。左翼由帖木儿的四子沙鲁克率领,右翼由三子米兰沙赫率领,都是蒙古传统的轻骑兵。
这个阵型看似随意,实则非常灵活,便于发挥兵力优势。
上午时分,双方几乎不约而同地从两翼开始了进攻。
帖木儿的蒙古骑兵先快步向前,然后突然向左或向右转向,向正在列队前进的奥斯曼骑兵射出密集的箭雨,这是典型的蒙古轻骑兵战术,不少奥斯曼骑兵纷纷落马。
奥斯曼左翼的塞尔维亚重骑兵凭借坚固的盔甲,强行冲击帖木儿的军阵,双方混战在一起。右翼就不容乐观了,大部分都是新归附的部落骑兵,装备较差,意志不强,在箭雨的杀伤下畏缩不前。
苏莱曼鼻子都气歪了,严令士兵向前冲锋,但帖木儿军又玩出新花样,一对对骑兵用绳子拉着火球冲了过来。
这或许是帖木儿事先约定的信号,大约1万多名蒙古和突厥骑兵突然调转矛头,向苏莱曼王子围杀过来,右翼顿时一阵大乱。
左翼的斯特凡大公表现神勇,已经三次突破帖木儿军的战线,只是被源源不断的后备军挡住了去路,斯特凡屡次求援,请巴耶塞特把主力压上来。
双方的精锐中军一时间打得难分胜负,这时候就考验主帅的决断能力了,巴耶塞特犹豫了一下,决定派出后备军支援右翼,把自己的宝贝儿子救出来。
西帕希重骑兵果然名不虚传,成功地护送苏莱曼王子撤离了战场,不过右翼的崩溃已成定局,左翼的斯特凡大公迟迟不见援军,攻势也渐渐减弱下来。
巴耶塞特面对两翼的颓势,仍然希望靠着苏丹亲兵的骁勇善战放手一搏,而帖木儿看出对手已经没有机动兵力,便将后备军全数压上,不断挤压奥斯曼军的阵地。
巴耶塞特指挥部队且战且退,准备据守附近的一个小山丘。帖木儿的孙子穆罕默德·米尔扎看准时机,命令撒马尔罕重骑兵发起最后一次集团冲锋,奥斯曼大军终于崩溃了。
巴耶塞特见大势已去,拨马便走,可惜运气实在太差,他的坐骑突然失蹄,把他重重地摔在地上,一代雄主就这样做了俘虏。
关于这位传奇人物的结局,帖木儿帝国的史书记载巴耶塞特受到了君主应有的礼遇,但欧洲史学家则称他被关在金笼子里受尽羞辱。不管怎样,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创伤使巴耶塞特在半年后含恨而终。
然而 历史 就是爱开玩笑,帖木儿武力虽强,却并不能有效控制新征服的土地。
他把奥斯曼的剩余领土分封给巴耶塞特的四子穆罕默德,然后回到撒马尔罕,策划对明朝的远征。
在他暴病身亡以后,帖木儿帝国陷入内乱,土崩瓦解,奥斯曼土耳其重新崛起,最终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布哇着/冯承钧译.《帖木儿帝国》.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3
杰森·古德温.《奥斯曼帝国闲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② 土耳其与俄罗斯有过几次战争都谁赢了
17-19世纪俄国与奥斯曼土耳其之间为争夺高加索、巴尔干等地进行的系列战争,其中重要的有10次。俄土战争断断续续前后共长达241年,是欧洲历史上最长的战争系列。战争的结果是俄国扩大了疆土,土耳其逐渐衰落了。
俄土战争的开始,为了争夺第聂伯河下游地区。1676年,俄国对土耳其宣战,战争持续5年未能分出胜负,于1681年签署和约,奥斯曼帝国承认沙皇俄国对第涅伯河左岸地区的统治,俄土战争第二次,1683年7月土军围困维也纳。次年奥地利、波兰和威尼斯结成反奥斯曼的“神圣同盟”,俄国加盟。战争的结局是:亚速和延伸到米乌斯河的亚速海沿岸一带归俄国,俄国获得亚速要塞。
俄土战争第三次1710年,土军北伐收复顿河河口。俄土战争爆发。1711年,沙皇彼得一世亲征普鲁特河,陷入重围。战争以俄国失败告终,被迫放弃亚速,并需拆毁亚速海沿岸的防御工事,俄土战争第四次,1735年底克里米亚鞑靼人袭击乌克兰和高加索成为了战争的借口。之后,俄国面临瑞典入侵的威胁,而盟国奥地利又退出战争。
最终战争的结果是俄军退出克里米亚半岛。最后签署的巴黎和约使俄罗斯丧失了几乎历次对土战争的成果,这也是土耳其在对俄作战中取得的唯一一次胜利。
③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迅即瓦解是什么时候
公元1402年7月2日日,两军在安卡拉战役中苦战一天,巴耶札德战败,与其子一起被俘。骄横成性、不可一世的巴耶札德不肯认输,对铁木尔骂不绝口,遭致杀身之祸。树倒猢狲散,消息传来,被土耳其军队征服的各个国家纷纷起义,脱离巴耶札德的统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迅即瓦解,拜占廷因此得到解救。
但是,这个事件只能救拜占廷一时而不能救其永远,拜占廷的灭亡也成历史必然,它只是推迟了拜占廷的灭亡日期。50年后,拜占廷的末日终于来到了。
④ 为什么土耳其会乱了
原来叙利亚没乱的时候,库尔德人的独立有叙国内的压力(就是不同意)。现在叙政府军跟反对派打得不可开交,不来找库尔德人的麻烦,反而如果反对派上台,自然希望接管一个完整的国家,也不同意库尔德的独立,所以现在反而是库尔德人跟反对派不顺眼了。没有了来自叙政府的压力,库尔德人自然也想顺水摸鱼,争取独立。而火鸡的一部分领土就是他理想中未来国家的一部分。美帝搞乱叙利亚,这种乱,并不能像他希望的那样停留在叙利亚国内。周边各国也不得不慎重行事。
⑤ 土耳其政变,为什么突然发生,又突然失败
说道土耳其这次政变,就不得不提一下土耳其这个国家的近代史。众所周知,近代中国号称“东亚病夫”,是个列强就能欺负两把。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还有一个“西亚病夫”,那就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这个曾经的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到了近代比大清国还要腐败愚昧落后。在列强的瓜分下,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帝国只剩下了几十万平方公里。就这些国土还因为其在一战中的失败被分割。
这时候,出现一个牛人,他就是凯末尔,作为一战时期的国家英雄,一手策划了一场改变国家命运的政变,号称凯末尔革命。废除了苏丹,变帝国为共和国。不尽挡住了协约国的侵略,保住了国家主权,还开始可这个国家最深刻的变革——世俗化。在之前的帝国时期,土耳其是一个伊斯兰教国家,苏丹就是哈里发,是伊斯兰世界的领袖。而凯末尔改革,废除了哈里发,实现了政教分离,完全像西方靠拢,用他的话说,世界上除了西方文明就没有别的文明了。同时他还进行了一系列的资产阶级改革,使得土耳其成为了世界上世俗化最成功的国家。
但这只是一个表象而已,大家看到的更多是土耳其的世俗化精英群体,但是在其国内还有大量的穆斯林民众。保不齐什么时候选举上台的政府,就是反世俗化的,这时候军队就会走出来“拨乱反正”,因此土耳其国内才会政变不断,几乎每十年政变一次。因为军队自认为继承了国父的遗志,虽然政变是对国家正常民主的极大破坏。
这次政变也是如此。现任总统埃尔多安,穆斯林兄弟会出身,上台之后,通过成功的经济政策获得民心之后,开始了近乎独裁的统治。随着中东牛人萨达姆、卡扎菲等人的覆灭,埃尔多安一心要成为伊斯兰世界的领袖。不但摸了北极熊的屁股,打下了老毛子的飞机。还在国内大肆推行伊斯兰教法,开倒车。这下军队不满意了,于是就有了这一次的军事政变。不过,很可惜,埃尔多安执政多年,其势力早就已经渗透进军队内部。这次政变的军队只占一小部分,很快就被终于埃尔多安的军队镇压了,所以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失败了。
政变虽然结束,但土耳其国内社会阶层的对立,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世俗主义与宗教主义的冲突,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恶化、中东地区极端势力的发展、地缘政治各方势力的博弈,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强人埃尔多安,能否带着国家走出这一关,看来还是未知数。
⑥ 叙利亚为何与土耳其发生冲突土耳其为何还会收留内乱的叙利亚难民都是穆斯林国家为何还会这样呢
关于你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新闻报道获得一些资料:
《新闻分析:叙利亚土耳其边境缘何炮击不断》,浙江在线,2012年10月9日 该报道主要从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来论述两国关系目前困境。
http://china.zjol.com.cn/05world/system/2012/10/09/018860024.shtml
自今年7月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叙利亚自由军”展开在阿勒颇的军事行动以来,政府军与反对派武装一直在当地缠斗不休,双方互有进退。10月3日,数枚从叙境内发射的迫击炮弹落在土东南部边境地区,炸死5名平民,引起土耳其强烈反应。
综合分析由于土在叙危机中积极支持反对派的立场,此事也引发了其他猜测。从叙境内射入土境内的炮弹是叙反对派武装发射的,目的是挑起边界事端,迫使叙政府应对来自土方的压力。
希望能帮助到你的问题解决。
杭州图书馆
⑦ 领土广袤的奥斯曼土耳其怎么衰落的,是怎么一步步被肢解的
辉煌的奥斯曼帝国在19-20世纪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当奥斯曼帝国加入同盟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意味着它作为砧板上的肉的命运以无法改变。
5、海峡被其他国家管理。黑海海岸基雷松之东、艾尔新疆、木施以西、比特利斯及凡湖以南归亚美尼亚;包括达达尼尔海峡及博斯普鲁斯海峡两旁的“海峡地区”成为非军事区,但协约国拥有对该地区的军事行动权。美、英、法、意、日、俄六国组成“海峡管理委员会”,负责区内航运、灯塔管理及领航等事宜;原属奥斯曼之阿拉伯及伊拉克地区领土割予英、法两国,成立新的保护地。其中卡拉塔施及马尔丁以南归叙利亚,摩苏尔以南归伊拉克。
⑧ 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马其顿帝国,土耳其帝国的区别与联系!
马其顿帝国是古代巴尔干半岛的一个国家,以皇帝亚历山大最为有名.他在位期间东征西讨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人类历史上的庞大帝国,最远甚至进入了印度边境.但由于帝国过于庞大超出了当时行政能力的极限,在亚历山大去世后帝国迅速分裂,自己的妻子儿女也都被杀死.最后马其顿帝国分裂为三个国家,这些国家最后都被罗马人消灭.马其顿帝国与搂主所说其他两个帝国没有任何联系.
拜占庭帝国是因罗马帝国后期宗教,政治,经济东西方发展的不统一而分裂出去的帝国.创始者为君士坦丁一世.与罗马帝国显着不同的是拜占庭帝国信仰东正教,并且皇帝对宗教事务有着裁决权与干涉权;在拜占庭帝国中期为抵御波斯人和哥特人的入侵帝国建立军区制,以军区为单位组织地方防御,这也造成了拜占庭帝国后期军阀割据的现象.
拜占庭帝国最有名的王朝有查士丁尼王朝,其第一代统治者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期间重新建立起一个庞大的东罗马帝国.最终再次将整个地中海纳为罗马人的内湖;并完善了法典,建立了拜占庭帝国的法律体系.还有马其顿王朝,这与之前所述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帝国没有任何联系,只是该王朝发源于马其顿军区而已.在马其顿王朝的统治下拜占庭帝国击败了宿敌保加利亚王国,重新拥有了巴尔干半岛,并在对阿拉伯人的入侵中成功夺回了小亚细亚.马其顿王朝统治时期称为拜占庭帝国的黄金时代.
拜占庭帝国的衰落始于王朝内乱,由于继承权的问题而导致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出面干涉,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一度被十字军占领.虽在几十年后夺回但帝国已经元气大伤.最后拜占庭帝国被土耳其帝国所消灭.
土耳其帝国是奥斯曼一世建立的,因此又称作奥斯曼帝国.土耳其帝国信仰伊斯兰教,皇帝称作苏丹.土耳其帝国于15世纪兴起,相继灭亡了罗姆苏丹国与拜占庭帝国,成为欧洲人谈虎色变的一支伊斯兰势力.
此后土耳其人在欧洲与北非大肆扩张,一度危及神圣罗马帝国统治者哈布斯堡家族的故乡奥地利.欧洲基督教联军在16世纪两次组织联军保卫维也纳,成功击退了土耳其帝国两次大规模的入侵.之后哈布斯堡家族(当时是神圣罗马帝国与西班牙王国国王)率领西班牙海军,联合威尼斯,热那亚等海军在勒班托击败了庞大的土耳其舰队,是欧洲对土耳其战争的重要转折点.从此土耳其帝国无力发动大规模的入侵,双方转为相持阶段.
土耳其帝国于18世纪开始迅速衰落,在19世纪已经论为欧洲列强政治把戏的工具.最着名的是1855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沙皇俄国借口土耳其迫害东正教徒入侵土耳其帝国,引来英法,撒丁以及奥地利的干涉,爆发了大规模的克里米亚战争.
土耳其在一战中加入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的军事同盟,战后帝国被凯末尔的革命所推翻.
⑨ 巴尔干战争发生在什么时候 巴尔干战争简介
巴尔干战争(The Balkan Wars)是指于1912~1913年间,在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发生的两次战争。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1912.10~1913.5)
巴尔干同盟对土耳其的战争。意土战争(1911~1912)期间,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和门的内哥罗结成巴尔干同盟,1912年10月9日 ,门的内哥罗首先向土宣战,17、18日,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希腊先后参战。10月底保军逼近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至11月中旬,土耳其在巴尔干的属地只剩君士坦丁堡等5处。11月初,土耳其请求欧洲列强调停,并于12月3日与保、塞、门三国签订休战协定。在欧洲列强斡旋下,1912年 12月16日土耳其与4个交战国在伦敦开始议和谈判。1913年1月23日,土耳其国内发生政变,新政府在德国(1871~1918)的支持下,态度强硬,和谈破裂。2月3日,战事再起。3月5日,希军攻克亚尼纳。3月26日,保 、塞联军攻陷亚得里亚堡。4月22日,斯库台奥斯曼帝国军队投降。土耳其帝国再次求和。5月30日,土耳其与巴尔干4国签订《伦敦条约》。条约规定,埃内兹至黑海的米迪耶一线以西的土耳其欧陆属地(阿尔巴尼亚除外)和克里特岛割让给巴尔干同盟国家;阿尔巴尼亚独立,但须受俄、英、法、德、奥、意6大国监督;爱琴海诸岛问题则由德、奥、英、俄4国处理。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1913.6~1913.8)
以保加利亚为一方,希腊、塞尔维亚、罗马尼亚、门的内哥罗和土耳其为另一方的战争。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后,塞尔维亚由于未得到通往亚得里亚海出海口,要求得地最多的保加利亚划出马其顿的一部分作为补偿;希腊要求领有马其顿的南部和西色雷斯。未参加同盟的罗马尼亚则要求占有南多布罗加。1913年6月1日,塞 、希秘密订立反保同盟,罗马尼亚旋即加入。6月29日,保对塞、希发动突然攻击,遭到猛烈抵抗。土耳其欲乘机收复失地,于7月16日向保加利亚发动进攻。7月29日保加利亚力屈乞和。8月10日签订了《布加勒斯特条约》。依约,塞取得马其顿的大部,希取得马其顿南部(包括萨洛尼卡)、色雷斯西部和克里特岛,罗取得南多布罗加,土收回东色雷斯和亚得里亚堡,门的内哥罗的领土也有扩充。通过两次巴尔干战争 ,塞尔维亚实力大为增强。这就加深了塞与奥匈帝国(1867~1918)的矛盾,终于使巴尔干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
⑩ 叙利亚内战的缘由是什么
派别之间素有矛盾,国内政治氛围吃紧,经济不景气,苏联解体后华约实力削弱,波及到叙利亚,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美国等西方国家政治渗透,使得内部矛盾突出,在美国等√反对派武器装备及物质支持下,开始出现内乱,伊拉克阿富汗被美国搞乱后,一些地方恐怖组织趁火打劫加剧了叙利亚的内乱,土耳其利用库尔德人问题插手叙利亚事物更增添了叙利亚问题复杂性。
归根结底是阿富汗危机和伊拉克危机及华约解体综合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