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土耳其 » 丘吉尔为什么要打土耳其

丘吉尔为什么要打土耳其

发布时间: 2023-01-20 17:07:01

⑴ 加里波利之战过程

加里波利之战(英文:Battle of Gallipoli),又称达达尼尔战役(Dardanelles Campaign),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土耳其加里波利(Gelibolu)半岛的一场战役。它始于一个英国法国联盟的海军行动,目的是强行闯入达达尼尔海峡,然后占领奥斯曼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在土耳其此战称为恰纳卡莱之战(土耳其语:Çanakkale Savaşlari)。在此次登陆战中,协约国方面先后有50万士兵远渡重洋来到加里波利半岛。靠近十一个月的战斗后,留下约131,000死亡, 262,000受伤。

序幕
在1914年的马恩河战役之后,协约国和同盟国在法国北方和比利时一角的战线上陷入了僵持状态。法国大臣推荐采取“外围战略”的办法打破僵局。这场战役是一战中最着名的战役之一,也是至当时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设澳新军团节纪念4月25日登陆日期。

1914年11月英国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提出凭借英国海军的实力打开达达尼尔海峡登陆,然后在加里波利登陆,直取鄂图曼首都君士坦丁堡(今),把土耳其逐出战争。一方面又减轻俄罗斯高加索山战线的压力。得到君士坦丁堡控制的金角海就可直通黑海,支援血战的俄国军队。并且,希望几次开辟南线,攻打奥匈帝国。此设想,在战略上固然相当高明,但实行起来却搞得一团糟。1915年1月2日英国政府接受了尼古拉二世的请求,决定在达达尼尔海峡展开一条新战线。

海战
3月18日。英法两国投入战役的共计有62艘战舰,以及大量辅助船只,并指定英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司令萨克维尔·卡登(Sackville Carden)上将负责指挥这次战役。舰队从2月19日炮轰达达尼尔海峡。3月18日,16艘军舰企图强行闯入狭窄的海峡通道, 4艘军舰立即触发水雷,舰只慌忙撤退。
在陆地上,土耳其军队在遭受突然袭击的情况下,纷纷丢弃阵地向内陆退却,英国突击部队在没有遇到抵抗的情况下率先冲上海岸。至此,德国军事顾问奥托·冯·赞德尔斯(Otto Liman von Sanders)已洞悉对方计划中的加里波利登陆战,火速调动军队至战区。土耳其军队掘壕坚守,依据半岛复杂的地形建立了强大的防御体系,又在该地集结炮兵部队。
在英法军队准备扩大战果时,隐蔽在阵地中的土耳其士兵一起开火,把正在攀登悬崖的英军也打了个措手不及。3月3日,联军的首轮登陆行动宣告失败,卡登上将也被当作伤员送回英国。

陆战
为夺回海滩,盟军判断一定要以陆军占领加里波利,才可得到达达尼尔海峡控制权。协约国在埃及和希腊群岛仓促中集结了一支近八万人的远征军,其主力由当时在埃及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军队组成,即“澳新军团”(ANZAC)。英国兵部大臣赫瑞修·基钦纳(Horatio Kitchener)命有“诗人将军”之称的英国陆军上将伊恩·汉密尔顿(Ian Hamilton)负责指挥这次战役。与其对阵的是由冯·赞德尔斯率领的土耳其新编第五集团军,有八万四千人。当协约国远征军抵达时,兵力已被对方超过,土军居高临下,火力又占压倒优势。

登陆
根据计划,英军和澳新军团在同一天,分别从两个不同登陆点上岸,英国军队从海丽丝岬(Cape Helles)登陆。在英国登陆之前,澳新军团先在更北面近伽巴帖培(Gaba Tepe)的海滩登陆。
1915年4月25日夜,在掩护舰队实施炮火准备后,协约国部队同时展开登陆行动。由于澳新军团士兵大多没有接受过夜间登陆训练,再加上对半岛地形一无所知,错误地登陆在目标以北的一个无名小湾(今澳新军团湾)。同一天,英国和印度部队在海丽丝岬同样遭到土耳其猛烈火力。法军在海峡对面,达达尼尔亚洲一边登陆,但第二天撤退加入英军。虽然建立了滩头阵地,登陆军根本就无法把部队有效展开,实际上陷入了不稳固的、难以防守的立足点。
土耳其军队在穆斯塔法·凯末尔上校(后来“土耳其之父”阿塔土克)的指挥下,随即进行了猛烈的还击。经过一夜的混战,双方死伤惨重,已登陆的1.6万名澳新军团士兵在土耳其军队炮火的压制下,被困在临时掩体中动弹不得,接下来的几天,双方又陷入了僵持局面。

僵持
5月1日,土耳其军队大举反攻协约国部队最南面的一个登陆场。在战斗中,英国战列舰霍莱伊特号(HMS Goliath)、胜利号(HMS Triumph)和威严号(HMS Majestic)驱逐舰相继被击沉。结果英国撤离了大批舰只,这样一来,登陆部队便失去了海军的支援,也失去了火力优势。
5月6日至8日,协约军向克里希亚(Krithia)进攻,死伤惨重,最终失败。19日土耳其沿着整个澳新军团前线又发起反攻。士兵在一连串自杀式冲锋中战死。澳新军团无法占领预定的山头目标,他们被困守在一条从海滩到前沿不过400米的单薄的阵地上。
随着夏季的来临,上坡上遍地尸体,带来痢疾、腹泻和肠热等疾病。半岛上的澳新军团士兵因气候不适导致非战斗减员持续增加。但协约国为了赢得此次行动的胜利,又调配了3个师的英军前往半岛。与此同时,冯·赞德尔斯也在拼命集结土耳其军队,准备迎击新一轮的进攻。

8月进攻
1915年8月6日,新一轮的登陆战在澳新军团登陆场西北面的苏弗拉湾(Suvla Bay)拉开。配合这个计划的两场战斗在独松(Lone Pine)和尼克山谷(The Nek)展开。这次行动由英国陆军资深将领弗雷德里克·斯托普福德(Frederick Stopford)将军指挥,由于土耳其人在苏弗拉湾的防守比较薄弱,英军在登陆时未遇到太多抵抗。可惜的是部队上岸后未能及时扩大登陆场、巩固滩头阵地和向内陆推进占领制高点,宝贵的战机再次被错过了。冯·赞德尔斯紧急从其他防线抽调了近2万土耳其军队抵达苏弗拉湾,抢先在萨里巴依尔山脊设置了一道临时防线。凯末尔亲自领土军成功遏制了协约国军队前进的步伐。9月战事开始又陷入僵局。

撤退
半岛南岸W海滩,1月7日。9月,汉密尔顿被召回并被解除了指挥权,察尔斯·门罗(Charles Monro)将军接替了他,但协约国军队的伤亡人数仍与日俱增。初冬寒冷,许多兵士患病,严重冻伤迅速在部队中蔓延,超过16,000人冻伤,有人甚至冻死。11月23日,国防大臣基钦纳视察战场后,不得不下令按阶段撤退。9万军人秘密撤离加里波利,而土耳其人完全没有发觉。整个战役中,撤退是最成功的行动,伤亡不到10人。1916年1月9日,当最后一名澳新军团士兵离开海滩后,这次一战中最大的登陆战也就正式宣告彻底失败。
史学家分析此次作战,计划疏漏,指挥不当,配合不力,导致伤亡惨重。其中,失败很大原因归咎于指挥者的优柔寡断,正如一名英国历史学家所言:“这是一个正确、大胆而有远见的计划,但却被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英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错误给断送了。”

⑵ 达达尼尔海峡战役是怎样发生的

达达尼尔海峡战役(1915年2月~6月),又称加利波利半岛战役,是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为打破一战僵局而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从海上向陆地进攻的两栖战役。

战争背景

1914年年底,一战中的西线战场已完全从机动战转入阵地战,整个大战进入僵持阶段。为了打破这种僵局,尽快取得战争的胜利,德国打算袭击英国的海上生命线,而英国人则决定发起两栖进攻。土耳其成为其首选的进攻点。因为土耳其作为连接欧洲大陆和亚洲大陆的桥梁,其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尤其是达达尼尔海峡。该海峡山脊陡峭,沿海多悬崖峭壁,便于凭险据守,是封锁黑海出海口和控制欧洲通往中东地区的咽喉。德国与土耳其在此构筑了大批的防御工事和海岸炮兵阵地,石崖上布满碉堡,连接成坚固的“地城”。岸边凡是能够上陆的地段全部被火力封锁,雷区比比皆是。协约国军队要想打通通向东方的道路,就必定要攻取达达尼尔海峡,以阻断土耳其与德国的陆上联系,迫使土耳其退出战争。1915年1月2日,俄军为减轻土耳其军队对高加索方面俄军的压力,请求英军派出陆军或者海军对土耳其军队进行一次佯攻,而这一要求正好激起了当时的海军大臣丘吉尔要夺取达达尼尔海峡的想法。之后,丘吉尔积极倡导,并让当时指挥达达尼尔封锁分舰队的卡登海军中将制定了相应的夺取计划,即先由英法联合舰队用舰炮火力逐次摧毁土军海岸炮连和要塞,扫除海峡水雷,强行通过达达尼尔海峡,攻占君士坦丁堡。1915年1月28日,英国战争委员会批准了这一作战计划。英军开始为这次作战进行全力准备。

在此次战争中,英军共投入15艘战列舰(其中装备15英寸火炮的最新战列舰“伊丽莎白女王”号,4艘法国战列舰),1艘战列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16艘舰队驱逐舰,7艘潜艇,1艘飞机母舰,21艘扫雷艇,1艘炮艇和若干辅助船只。英法联合舰队的兵力相当强大,其最大不足在于缺乏一个合适的前进基地。而其进攻对象——达达尼尔海峡则由德国、土耳其的陆海军联合防守,防御工事比较坚固,火力也比较强大。在海峡入口两岸配置了外围炮兵连(26门火炮),往后配有中间炮兵连(85门火炮),在查纳卡累地域配置了内防炮兵连(88门火炮)。从海峡入口到凯佩兹之间的海岸上还安装了可以移动位置的榴弹炮。在海峡最窄处和凯佩兹一下设置了2个布雷区,共9道水雷障碍,334枚水雷。雷区还新增设了专门保卫雷区的炮台,装上探照灯,专门对付夜间行动的扫雷艇。其最大不足在于大口径炮弹远不如英军(土耳其:102~191毫米炮190门,英:234~380毫米炮92门)。

战争经过

1915年2月19日,英军发起了突击行动,意在摧毁土耳其炮台和其他防御工事。20余艘战舰趁夜色,自爱琴海北上,到达达达尼尔海峡入口处,开始攻击。但是,由于天气情况极其糟糕,狂风暴雨之下战士们很难瞄准敌方,因此第一天的攻击仅仅摧毁了一些滩头阵地,未取得实质性的战果,而船上的陆军部队也根本无法登陆,只能边打边撤退,退出了达达尼尔海峡。5天之后,天气好转,英军开始第二次轰炸达达尼尔海峡入口处的土军岸炮阵地,时间长达一周,土耳其前沿部队在英军的猛烈打击下被迫撤退。而英军就趁机突击登陆,炸毁了那些舰队没有破坏的土耳其的岸上火炮,并占领了一小块登陆场。同时,英军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就在其登陆之后,土军炮兵不断从悬崖后面打来炮弹,导致英军士兵死伤严重,于是英军在3月3日被迫撤退。此次攻击使得土耳其大部分炮台被摧毁,但依旧未能让丘吉尔满意,卡登引咎辞职,由德罗贝克接任指挥,并决定3月18日发起总攻。为应对英军随时可能的攻击,德土方面进一步加强了防御。防御兵力从2个师增加到4个师,火炮有所增多,同时深挖壕堑以避免敌方海军炮火的攻击,并沿亚洲海岸布设了第10道水雷线,共20颗水雷。3月18日英法联合舰队以全部兵力发起总攻。先由德罗贝克指挥舰队进入达达尼尔海峡,进行炮火准备,以为其登陆兵上陆扫清障碍。在空军的掩护下,扫雷艇先行扫除了航道上土军布设的水雷,开辟出一条安全通道,大型战舰则随后驶近海峡岸边,向土军海岸防御阵地猛烈开炮。至下午4时,土耳其的岸炮部队成了哑巴,土军的防御工事被完全摧毁。然而,正当德罗贝克满意地指挥舰队返航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法国海军战列舰“布韦”号在沿亚洲一侧撤退时,碰上了之前土军布下的水雷,沉入大海。德罗贝克却误认为是岸上土军火炮发出的攻击,遂命令全舰队停止撤退,集中全部炮火轰击残余的土军火炮阵地,直到看不见土军反击的火炮射击后才罢休。可就在这时,英国战列舰“无敌”号触雷沉没,“不屈”号也被水雷炸成重伤。至下午6时,德罗贝克为了防止更多军舰的丧生,下令返航爱琴海。途中仍有战舰继续损失,战列舰“海洋”号被水雷击沉,“巨人”号被炸成重伤,“苏弗伦”号被重炮弹打成重伤。这次攻击以英军的失败告终。不过事后,有关资料显示,如果英军再坚持一下或者很快发起强大进攻,土军根本无力抵抗,而德罗贝克却满足于一时的胜利,错误地指挥舰队驶入了土军新布设的雷区,使得煮熟的鸭子就这样飞了。

至此,英军完全放弃了从海上登陆的作战计划,决定实施陆海军联合战役,即由登陆兵夺取加利波利半岛和达达尼尔海峡地区的筑垒工事,以保障舰队突入马尔马拉海,然后从陆上和海上实施突击,攻占君士坦丁堡。陆军大臣基钦纳开始负责整个战役,并任命汉密尔顿为爱琴海战区司令。对于进一步的作战,英方准备相当仓促,没有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比如参战的英国、法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军队6万余人没有进行过一次战前协同训练,战后发现联军缺乏山地作战所用的火炮,高级指挥官没有一张像样的军用地图等,也没有制定统一的作战计划,甚至没有选定登陆地点。而土耳其方面却早已经加强了防御。其指挥官冯·桑德斯调集了所有的火炮在半岛高地上筑起炮兵阵地,兵力由原来的4个师增加到6个师,在协约国可能登陆的所有滩头后面挖筑壕堑,配以铁丝网和机枪火力点。这些都预示着英军的这次登陆战并没有预想中的顺利。

4月23日,英军自希腊的穆兹罗斯港启程。4月25日至26日,各登陆部队在遇到轻微抵抗后,到达岸边沙丘地带。但是这次登陆的成功带来的却是一场毫无价值的僵持局面,联军被围困于2英里长,不足2英里宽的海滩区域,两端为悬崖峭壁所阻塞,部队内部乱成一团,并不断受到土方的袭击。自4月底到5月初,英军在该地发动3次进攻,均以失败告终,共伤亡4500人。5月以后的地中

海地区,天气渐渐炎热起来,战场上万余尸体开始腐烂,沉闷、炎热、疾病等使部队的生活更加困难,双方进入僵持状态。而战役初期的英法海军也同样受到严重损失。5月底前,英国连续损失3艘战列舰。5月13日,1艘土耳其驱逐舰用鱼雷击沉英战列舰“哥利亚”号。5月25日、27日,德国潜艇“U-21”号连续击沉英战列舰“胜利”号和“威严”号。为了抗击德国潜艇,英国决定派出1艘浅水重炮舰和13艘潜艇来辅助作战。英国的这些潜艇通过摧毁土耳其运送补给的船只,袭击其后勤部队,对海岸进行小规模袭击等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些并不能根本改变陆上的僵持局面。6月初,英国决定增派5个师的兵力支援陆上作战。8月6日,为了拦腰切断加利波利半岛,汉密尔顿决定在加巴岬发起新的攻势,同时派2个师的兵力在苏夫拉湾登陆实行奇袭。8月6日夜间,英军完成在苏夫拉湾的登陆,英法联军转入进攻。到8月10日,土军阻止了英法联军的进攻,第一次全面进攻暂告结束。战斗中,英法联军损失约4.5万人,与土军的损失大体相当。9月,英军总指挥汉密尔顿被召回伦敦,查尔斯·门罗将军上任,双方战斗时断时续。到了I1月,天气又渐渐变坏,雷暴雨及暴风雪的突然来袭把英土两军共1000多人淹死在战壕里。门罗将军意识到就此下去,无异于自取灭亡,加利波利战役注定是一场失败,因此决定撤退。12月19日夜,在极为秘密的情况下,联军开始撤退,到1916年1月9日,撤退全部完成,过程中无一人伤亡。至此,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宣告结束。

战争结果及评价

达达尼尔海峡战役持续259天,其中英法部队共伤亡25万人,土耳其伤亡18.6万人;英法联合舰队损失战列舰6艘,土耳其损失1艘,以英法联军的失败告终。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失利的主要原因在于英法联军低估了敌方的防御能力,攻击行动缺乏突然性和充分准备,组织混乱,对敌方情况不明,指挥上犹豫不决等。另外,德土统帅部巧妙使用陆军、海岸炮兵和抗登陆水雷障碍,以及德国舰队在海上交通线上的有效作战,都是英法在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中失利的重要原因。达达尼尔海峡战役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两栖进攻战役,对未来战争提供了足够的经验和教训,影响深远。这次战争之后,人们开始重新探讨有关准备和实施攻占海防筑垒地域的方法,制定出准备和实施登陆战役的新方法。

⑶ 二战时期的土耳其

他开始是中立的,后来倾向于同盟国了
当时隆美尔入侵埃及时一直希望土耳其的炮群象英军舰队开火,如果真是那样英军本来就不妙的处境将更糟糕了,但是土耳其一直没有这样做~~

⑷ 丘吉尔在一战时是如何从海军大臣到营长的

说起丘吉尔,大家都知道他是二战时英国的领导人。在他的带领下英国打赢了德国法西斯,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可以说他在二战中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不过丘吉尔的精彩历史并不是从二战开始的,在一战的时候他就开始出现在历史上了。而且丘吉尔在一战的经历比二战丰富的多。我们看一下大致状况。

⑸ 丘吉尔为什么轰炸巴库油田

重要战略资源要地,以防落入敌手

⑹ 丘吉尔为什么会在二战结束前夕说:“我们的新敌人是俄罗斯”,为什么主张冷战(搞勒冷战)!

1楼写了这么多居然没有回答楼主一句...混积分的.
2楼观点其实是错误的.丘吉尔这句话没有说错,不存在问题.的确苏联历来是资本主义的头号大敌,但是丘吉尔在战争结束前夕把苏联说成敌人,就不得不加一个新字没有了这个新字,那意思就是你丘吉尔从来就是把苏联当成敌人,那么还虚伪的和苏联联盟对抗德国,明摆利用完了过河拆桥.这样全世界会怎么看英国.事实是没有改变,但是你直白的说出来就是小人了.
现在来回答楼主的两个问题.
之所以在战争结束前夕说这样的话,是为了提醒议会和美国等盟友: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防止被胜利冲昏了头的美国和苏联分一杯羹.而战争后期,丘吉尔已然预见到了东欧会在战后成为苏联势力范围,这样严重的损害了英国在欧洲的利益,和德国是差不多的.所以资本主义国家的任务是消灭法西斯势力,然后再消灭社会主义.
但是为什么不发动战争而搞冷战呢?那是因为战后各国忙于恢复经济,再无余力对苏联这样的大国开战,而战后的苏联在军事和工业上都已经超越了英国,和美国平起平坐,英国自然不敢贸然进攻,否则英国可能会在辛苦抵抗了德国之后,反被苏联征服.
苏联不单是社会主义,而且还是俄罗斯.这有什么关系呢?多研究历史,就可以知道俄罗斯历来被欧洲鄙视的.俄罗斯本来就是在亚洲土地上崛起的,通过吞并西方土地,最后版图在东欧露出一个小头,就自称是欧洲国家而非亚洲国家.主宰着世界进程的欧洲自然不会承认,所以一直看不起俄罗斯,认为俄罗斯是亚洲的野蛮国家,还要冒充自己人.到了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在俄罗斯崛起,俄罗斯终于从名义上成为了欧洲的敌人.而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水火不容的原因,唉这个是应该人人必备的,楼主多看书籍就可以理解到的,焦点集中在了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上.社会主义的理

除了制度上的敌对,冷战期间还通过和政治扶持和压缩苏俄战略空间等手段打击对手.
由于东欧已经是苏联势力范围,英国传统的大陆政策被苏联打破,英国在战后变成二流国家,政治经济军事上都难以与苏联抗衡.所以英国极力加强和美国的联盟,并且诱试美国承诺在欧洲继续驻军,将美国力量拉入于苏联的冲突中.其次,允许西德建立军队,并且将西德拉进北约.英国在反对苏联中其实显得有些卑鄙下流.首先想和美国签定石油协议,明着告诉美国可以在中东建立势力.然后由于国内经济困难,停止了对土耳其和希腊的军事援助,但是在此之前不忘记告诉美国,英国的援助将要停止,美国必须进来补这个缺,以达到让美国和苏联抗衡的目的.而经济手段,其实英国没有能力采取什么经济手段,因为社会主义国家清一色的贫困,英国堵住了地中海,美国再封锁了中国海域,那么社会主义国家的出海口基本完了.
东欧巨变和中美建立外交,改变了世界格局,再度步入资本主义统治世界的局面,但是身为资本主义的俄罗斯依然受到欧美的压迫.1993年欧盟成立,欧盟成立的目的除了共同发展经济和文化融合之类的漂亮话外,还有两个重要目的:1、抵制美国力量.2、排挤俄罗斯.苏联的解体让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松了一口气,当这个最大的敌人消失后,这些列强的子孙就开始了历来的勾心斗角.欧盟不甘心美国这个盟友独霸世界,也不希望俄罗斯称霸欧洲.欧洲之所以支持美国在中东建立势力,是要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缩减到最小,最后俄罗斯在西边已无利益,被迫转向东边.
其实说不上根本性的变化,因为俄罗斯历来被欧洲排挤.而俄罗斯也历来有着称霸欧洲的野心.所以波兰部署导弹防御,见很正常了.

没错.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世界霸主.而俄罗斯自阶梯后的目标就是恢复解体前的国际地位和军事实力,至今俄罗斯军事实力已经保持在了前苏联的80%,成为了挑战美国霸权的最大敌人,受到美国的挑衅更不必说,最出名的是美国飞机掠过俄罗斯的航母,或者是什么战舰我忘了书上看到的.而阿富汗被纳入美国势力范围,而波兰也希望通过美国的提携,成为中东欧的大国,这实际上就标明了俄罗斯不能西进,一旦西进,就只能表明和美国宣战,这样等于扼杀了俄罗斯在欧洲的战略空间.而在亚洲美国也不让俄罗斯好过,韩国、日本的崛起,乍看之下好象是为压制中国准备的,其实压制对象还包括俄罗斯.西边从来都是俄罗斯偏重地区,东边相对落后,一旦俄美战争爆发,美国可以通过韩国和日本从东方进军,绕过西方俄罗斯密集的防守,直接进入俄罗斯后方.这样就让俄罗斯的防御弹性缩小,在战时就不得不在东边部署大量军队,以防止美国进攻.要改变如此被动的局面,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就是和中国结成军事同盟.中国不但底处俄罗斯东南方,而且和俄罗斯国土有大面积的接触,俄罗斯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中国没美国征服,这样以来,俄罗斯南方就露空出一大片防御空白,美国直接从中国北部出兵,就可以到达俄罗斯中部,切断俄罗斯东西联系,最要命的是中国疆土辽阔,你实在猜不准会在哪个地方出兵.所以俄中合作越来越多,一来俄罗斯得依靠中国的稳定来巩固自己在东边的防御,二来是中国依靠和俄罗斯的合作,取得了新的生存空间,和新的武力威慑.所以中俄是美国在亚洲的军事竞争对手,一旦美国入侵中国,俄罗斯将不得不参战.其实反观中国也一样,俄罗斯亲了美的话,那么中国北方也就露出了一大片防御空白.但是中俄并未结盟,原因是自古我们就是敌对的,迫于形式而团结在一起,美国一旦消失,中国对俄罗斯而言将无利用价值,当然,假设日本也没有再强大.到时,中俄冲突会一下子裸露出来.于是这个世界变成了多方鼎立.小国战争不断,但大国间就似乎很平静,虽然谁都想对方一夜间死掉

⑺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一战处于哪方为什么他被摧毁

土耳其的陆军亲德,而海军则是亲英,不过总体来说,德国对土耳其的影响力要比英国大得多。到了开战之前,海军大臣丘吉尔认为一旦英德开战,土耳其必然倒向德国,而自己为土耳其打造的海军战舰也会变成遏制自己在地中海作战的掣肘,因此扣押了土耳其在英国订购的战列舰“奥斯曼苏丹五世”号,划入了自己的海军作战序列,并重新命名为“阿金库尔”号战列舰。此举彻底激怒了土耳其,而德国则水顺推舟,宣布将刚刚逃命到地中海的德国海军战列巡洋舰“戈本”号“卖给”土耳其。至此,土耳其彻底倒向了同盟国,而宿敌希腊则投向了协约国。土耳其人在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中给了英国人一个狠狠的教训,直接导致海军大臣丘吉尔辞职调往法国前线,费舍尔勋爵辞去了海务大臣的职务离开了海军。随着同盟国的战败,土耳其也不免受到影响,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直接解体,欧洲数个小国在原土耳其的版图上成立,奥斯曼帝国彻底土崩瓦解

⑻ 丘吉尔的傲慢,你了解他吗

从各种事例不难看出丘吉尔的傲慢。

1914年,奥地利王储在萨拉热窝被刺杀,点燃了一战的导火索,德、奥与英、法、俄两种阵营开始针锋相对。最感惶恐还是奥斯曼土耳其,那时奥斯曼帝国不只有今天的土耳其的国土,它有着北非以及中东的大片领土,今天的阿拉伯国家大部分都位于奥斯曼帝国境内,像巴勒斯坦、沙特等国家。由于土耳其的地理位置,注定是没有办法置身事外的。

土耳其找到英国人,英国人保证自己的利益,表面上做出支持土耳其的样子。大战前夕,英国人的傲慢是他们幡然醒悟,对其提出的结盟的建议。身为海军大臣的丘吉尔直接拒绝。同时,丘吉尔傲慢的告诉土耳其人:英国是“欧洲内唯一保持制海权的国家”。也就是说,土耳其无论是什么立场,对英国来说无关紧要。丘吉尔的傲慢会付出代价的。

⑼ 同盟国确定的开辟第二战场计划,丘吉尔凭什么3次推翻

大多数了解二战的人,都对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有着深刻的印象。这一场气势宏大的登陆战役不仅预示着同盟国开辟第二战场,反法西斯战争进入了新的阶段,也预示着东西方第一次在重大问题上达成了默契和步调一致。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早在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不久,英美苏三国就着手欧洲登陆事宜,谁知一拖再拖,直到诺曼底登陆成功。近三年的商讨、斡旋的背后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政客们的真实嘴脸,尤其丘吉尔,更是他们中的代表人物。



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二战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⑽ 二战期间为什么要在非洲开战

最初的原因比较简单,就是搭救不争气的意大利。防止英国占领意大利在北非的殖民地。使得意大利乃至巴尔干半岛这一欧洲(丘吉尔的名言)直接暴露在英国的威胁下。
后来,隆美尔打得比较顺的时候,德国的企图和野心就进一步膨胀,想要攻占埃及,截断苏伊士运河,不但迫使英国被迫绕行好望角来维持与印度和远东的联系。同时,可以以埃及为基地,进入西亚中东,策动本来就有反犹亲德情绪的阿拉伯国家和波斯倒向轴心国,诱使土耳其参战,威胁印度,策应日本,开辟对苏作战的南线战场等等。
综上所述,德国还一时谈不上对整个非洲的占领,基本上就是局限在北非。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280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22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744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193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51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904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59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549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879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