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一战后走什么道路
Ⅰ 一战后和二战后兴起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有什么不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下,亚非爆发了一系列解放运动。此时不少国家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或联合或争夺,领导了民族解放运动,民族解放运动成为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此间,成就最大的是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从性质上看,仍属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 ①民族解放运动在二战后持续高涨,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5年至50年代初)亚洲北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并取得胜利,一系列国家独立。 第二阶段(50年代中至60年代末)民族解放运动在非洲和拉美广泛展开,第三世界崛起,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之一。 第三阶段(70年代初至今)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世界殖民体系崩溃,出现联合反帝反殖反霸局面,开始了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②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体现出如下特征:a,时间长,持续半个世纪,范围广,并且不断向纵深发展。b.成果大。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全部获得独立,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彻底崩溃,第三世界崛起,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c.一些国家独立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民族解放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两大潮流的进一步汇流。d.大多数国家是通过和平方式取得胜利的。Ⅱ 土耳其的现代与当代划分
大概人总是"无知者无畏吧。知道的越多通常越会感到惶恐、困惑和谨慎。这些年随着与土耳其越来越多的接触对这个国家的认识和了解自然拓宽和加深了。我第一次去土耳其是在2005年 回想起来那已是具有伊斯兰主义色彩的正义与发展党简称正发党AKP上台执政的第三个年头了。但那会儿我对正发党一无所知我当时主要关注20世纪初的土耳其历史对当代土耳其的情况所知甚少。有时候人真的是只能看见你想看到的事物。可以说我的身体在21世纪初的土耳其生活过一小段时间但我的思想和头脑基本上总是不在现实里。即便在对土耳其已经了解更多的现在也只能说是流于肤浅、非常表面的。
尽管人们近年来津津乐道"阿拉伯之春"但这个背景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了土耳其本身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其来有自源于久长的历史深处。
【土耳其与西方阵营】
七年多以前在到达土耳其不久后我就意识到 自己那一趟土耳其之行注定无法对这个国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不仅仅是因为当时的时间和金钱捉襟见肘无法尽情游历还因为我从北京一下子就空降到了安卡拉的中东技术大学ODTU 。 中东技术大学是上世纪50年代由美国援建的它在土耳其的地位相当于清华大学之于中国。那时我住在二号宿舍隔壁的几个舍友学的不是物理、化学就是数学这其中还有两个库尔德朋友。他们对我来研究土耳其现代史感到很好奇。
在土耳其左翼社会主义运动不是主流但在中东技术大学我主要结识了两类人一是左翼学生包括土耳其共产党人二是凯末尔思想研究会的人他们基本上都是凯末尔主义者。从那时到现在跟任何一个土耳其朋友聊起这段经历他们都会告诉我在中东技术大学是无法真正了解土耳其的因为它太特殊了主要是因为该校在土耳其社会主义运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里的政治倾向主流是左翼的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当然也是世俗主义的。可以说 以中东技术大学为中心我能接触到的只是土耳其社会中非常特殊的一小部分。
土耳其是西方阵营的一员。浪漫地说这个民族从久远的过去就是从东方奔着西方去的这种情感冲动的惯性至今犹在。在当前这不仅体现为土耳其人在"欧洲踢"足球、选美更体现为它在很多西方政治俱乐部中的地位。这一切都跟冷战有关。刚住进中东技术大学没几天舍友就神秘地指着我每天带在身边的校园地图说这个地图上的建筑布局看起来像是一把手枪枪口对着的是莫斯科。冷战期间土耳其是防堵苏联的重要前线国家当然这个重要性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急剧下降了。这是理解当代土耳其在东西方之间国家定位的一个关键节点。
最近几年人们经常会提出土耳其改变了其亲西方定位的问题。实际上这与三个因素有关"。一是随着"冷战的结"束土耳"其丧失了其战略地位用土耳其人的话来说它从前线国家变成了桥梁国家之前它一直往西看现在开始往东看了至少是要东、西兼顾了二是土耳其加入欧盟的进程一再受挫看着很
1/4页
多远不如自己的国家成为欧盟俱乐部的会员欧盟却还在煞有介事地对自己横挑鼻子竖挑眼自然导致土耳其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上升对欧盟产生了怨恨情绪三是最近十年来土耳其国力上升很快在克服了2001年的经济危机后 2002年正发党上台为土耳其带来了稳定且进步的十年。当欧美陷入经济危机的泥淖之际土耳其的经济依然保持强劲势头人均GDP已超过一万美元 自信的土耳其必然会追求更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战略。
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土耳其与西方的关系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这个判断是基于两点一是向东看并非新现象这是土耳其在冷战结束前后就已经开始出现的迹"象尤"其是在厄扎尔主政时代已经基本上奠定了国家的基调。那些将土耳其向东看的原因归于近年来土耳其经济崛起的看法是有失偏颇的经济崛起只是一种助"力而东"西兼顾的战略定位是由土耳其自身的地缘位置和国家利益"决定的。"二是向东看从来都没有以牺牲亲西方为代价在土耳其政治家看来 向东看反而有利于其与西方的靠近这是一种以东促西的策略。最近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在与普京会晤时说如果上海合作组织肯接纳土耳其土耳其可以不再寻求加入欧盟但没过几天埃尔多安在访问捷克时又说对土耳其来说欧盟与上合并不是可以相互替代的选项土耳其寻求加入欧盟的愿望是坚定的。看起来相互矛"盾"实际上不难理解这只是政治家的花招政客都是善于作秀的类似的这种大话埃尔多安说的并不少。
之所以说土耳其并未改变其亲西方的立场一个典型的例证是 20092010年间土耳其与以色列的关系一度恶化导致国际观察家们"纷纷猜测土"耳其正在疏离西方或者说西方正在失去土耳其但不久后发生了阿拉伯之春土耳其作为北约成员国又积极地与西方步调一致无论口头上还是实际上其作派就是个西方国家。尤其在叙利亚问题上"土耳其有切"身利益在里面整体上看它的立场与西方的立场并无二致。正是阿拉伯之春使一度开始骄傲的土耳其人发现只有与西方协调一致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以往那种高调彰显自身独立性的做法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广告效应。
【"土耳其模式"的吸引力】
"阿拉伯之春"给我们提出的问题是穆斯林社会的政治现代化最终将呈现何种形态土耳其似乎可为经历了内部变革的阿拉伯国家提供榜样。当然这种观察的结论是粗线条的即土耳其的经验表明在一个穆斯林国家也可以建立起较为成熟的自由民主制度它的这种经验使人对穆斯林国家的民主化有更多的期待。
"土耳其模式"具有不同的历史内涵 20世纪初它曾经是亚洲落后国家反帝、反殖与世俗化改革的榜样 20世纪末它是新独立的中亚国家建设市场经济与民主制度的样板在21世纪初它又成了中东民主化的参照模式。关于当前土耳其模式的最"简单界定是在一个穆斯林国家建立了稳定的世俗民主制度"。更具体地说是世俗民主"制温和伊斯兰"政治力量执政市场技"术现代化。"还可以把这个模式概括为埃尔多安主义以与历史上威权政治的凯末尔主义相对应。
2/4页
穆斯林兄弟会或其他伊斯兰政治势力在"春天"里纷纷登上政治舞台后人们开始困惑民主化是不是最终将有利于保守势力的复辟这个问题可以从土耳其的经验得到一些启示。土耳其经历了19231946年的威权政治时代后实行了多党民主制度在这个过程中有三股力量不断博弈左翼运动、政治伊斯兰力量与军方。土耳其军方一直是作为监国的角色存在的上世纪60年代军方多次发动不同性质的政变干预文官政治包括对激进伊斯兰政治势力进行打压从而使土耳其以不怎么民主的方式捍卫"了世俗主义。"正发党作为具有温和伊斯兰色彩的政党其政纲和主张更具有欧洲第三条道路政党的特征它修正了土耳其长期的激进世俗主义顺应了民众的精神生活需求但并未改变国家的世俗架构。它更多地关注民生问题靠政绩说话从而赢得了选民的广泛支持。
2005年在土耳其时 曾有一群可爱的自称凯末尔主义者的青年跟我说凯末尔其实是个内心虔诚的穆斯林。 2008年我再到土耳其时约了好朋友H在安卡拉市中心见面我几乎认不出他了。他完全变了个样子开始留起了大胡子气质也更加温文尔雅。我问他怎么变化这么大他告诉我说自己已成为正发党的坚定支持者因为正发党更关注民生无论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最近去土耳其我更多地听到很多雄心勃勃的经济建设计划遇到更多来土耳其寻找工作机会的周边国家的穆斯林青年。在全球化的今天伊斯兰主义运动已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极端主义日益不得人心。人们往往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广大穆斯林才是极端主义的最大反对者。今天的伊斯兰主义力量已经大大温和化了因为参与的群体变了全球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年穆斯林日益成为主体力量中产阶层在不同的穆斯林国家日益壮大。他们渴望的是物质丰裕、政治民主、权利自由、个体自尊和精神自足的生活。
当然土耳其并非没有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教俗"之争与库尔德问题。所谓教俗之争就是伊斯兰势力与世俗派的分裂竞争说到底也就是这个世界的秩序到底应该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宗教的还是世俗的从根本上说这是很难调和的只是在现代世界现代性战胜了传统宗教。从全球范围看世俗秩序战胜了神圣秩序传统宗教也已经顺势调整了自身。这个过"程首先是在基督教世"界完成的在伊斯兰世界土耳其算是走在了前列。所谓土耳其式的伊斯兰教更多是带有温和色彩对现代性持积极和包容的看法。这个问题并不会随着宗教势力的温和化而立刻消失它会持续存在并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这个平衡点是很难寻找的。如前所述土耳其军方在历史上的监国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当下的土耳其军方已被正发党的文官力量所掌控这不是什么遗憾相反这意味着土耳其的民主制度已渐臻成熟无论哪一派政治势力都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目标。 困扰土耳其的另一个问题是库尔德问题。
库尔德人占土耳其总人口近1/3是个很大的少数民族。库尔德问题的由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奥斯曼帝国作为一战的战败国与协约国签订了《色弗尔条约》 根据这个条约土耳其将被瓜分库尔德人有权建立自己的国家。但一战后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其实是与库尔德人一道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对库尔德人长期实行同化政策不承认其民族身份与地位导致1960年代后库尔德问题日趋凸显至今未决。土耳其力图通过发展经济和扩大民主的方式解决库尔
3/4页
德问题无奈历史的包袱过于沉重短期内似乎看不到解决的希望。在土耳其我认识一些库尔德朋友"他们给我的"感觉是受教育程度越高民族意识越强而且他们的圈子是典型的跨社会体系即作为同一个民族的成员聚集在一起的人往往是来自不同社会的库尔德人。在库尔德问题上民主化之后的伊拉克后来居上走得比较远。当然这种通过高度自制的方式来舒缓民族情绪的方式也不见得稳定但这似乎已是在一个民族国家范围内解决少数民族问题的最高纲领了。历史的经验不断表明少数族群的民族主义一旦在一个国家内出现就很难抑制。
在建立现代国家的问题上土耳其和伊朗已经作为前辈走在中东其他穆斯林国家的前面。土耳其模式是更具西方化色彩的世俗化、民主化道路伊朗模式曾经在起初与土耳其有很强的相似性但在"1979年的霍"梅尼革命之后它走上了一条糅合教权主义与民主制度的道路。在阿拉伯之春的背景下土耳其模式似乎比伊朗模式更具吸引力。
【东西方文明的沉淀与交汇】
有一种说法是伊斯坦布尔不代表土耳其因为伊斯坦布尔属于欧洲甚至小亚细亚的西部也不代表土耳其因为那里太西方化、太现代了。如果持历史本质主义的立场上述说法似乎有道理。毕竟土耳其是一个穆斯林国家凡是想象中的穆斯林色彩较少的地方凡是传统味道较淡的地方似乎就不该代表土耳其。而从人口的分布格局看似乎又不是如此。土耳其的人口流动趋势是从东向西的东南部的大城市迪亚巴克尔不足百万人大多数人口过百万的城市基本都在土耳其的西部尤其伊斯坦布尔有近1400万人口 占土耳其人口的近1/5。 同时土耳其是很早就实现了城市化的国家根据2012年的数据土耳其农村和城郊人口加起来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2. 7%。可以说土耳其是现代化的国家。
土耳其99的人口都是穆斯林但除去居住了近千年的穆斯林的后代也有相当部分是一百年前因战乱从巴尔干迁来的穆斯林的后代是这些人把更多的西方元素带给了土耳其。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就出生于希腊。
长远地看文明是最强大的力量。土耳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它自古至今都便于吸纳和沉淀不同的文明元素。东方和西方的文明在这里汇集、交融。土耳其地中海沿岸随处可见古代的和近代的罗马、希腊文明的遗迹。土耳其当然是一个穆斯林国家是中东国家但无论是从语言还是从民俗来看它都深受地中海文明的影响。尽管土耳其与中亚突厥语国家在宗教、语言和民俗方面具有很多相似性但又有典型的不同。在强调文明多样性的今天土耳其文明多样性的传统是一种优势更有利于它的国际化使之显得年轻且充满活力。
4
Ⅲ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一战中,奥斯曼土耳其站在德国一边,导致协约国一方对其宣战。1918.10.
(1)背景:卷入一战;凯末尔领导革命成功;《洛桑条约》签订,共和国建立;反对“大伊斯兰教主义”。
内容:强调世俗主义,否定宗教教法、废除宗教法院;国民议会掌握立法权;进行两次“五年计划”;主张男女平等,反对一夫多妻。 (2)评价:政教分离;生活世俗化;解放妇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巩固土耳其政治独立。 Ⅳ 土耳其在一战时是德国的铁杆盟国,到了二战土耳其做了些什么 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与同盟国共同作战,最终战败,结果遭列强宰割。土耳其民族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于一九一九年,今日之土耳其国父穆斯塔法·凯末尔(凯末尔·阿塔图尔克)领导民族抗战运动,击退外国势力。一九二一年一月 ,大国民议会通过根本法,改国名为土耳其。一九二二年十一月一日,废苏丹制,奥斯曼帝国正式灭亡。翌年十月二十九日土耳其共和国建立。二战土耳其是中立国,但它与德国的关系类似西班牙瑞典和德国的关系,都是亲德但却拒绝卷入战争。德国二战后重建时,由于缺乏成年男性劳动力,从土耳其“引进”了大量劳工,因此现在在德国到处可见土耳其人。 Ⅳ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有多少古老帝国灭亡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一共有4个古老帝国走向灭亡,它们分别是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世界范围内的战争,时间持续久,参战国家和人数很多,最后伤亡惨重的人也数不胜数。这次战争消耗了人类大量的财富和资源,也摧毁了很多生命,战争结束后,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世界生产力低迷,整个世界的经济遭到了重大的创伤,同时这次战争结束后,也结束了四个古老的帝国生命。 所以事实证明战争是残酷的,我们必须珍惜和平。 Ⅵ 一战后对如何瓜分土耳其
埃及成为了英国的势力范围,利比亚成为意大利殖民地,西北非(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成为法国的保护国和殖民地。叙利亚和伊拉克以及巴勒斯坦成为了英国的保护国。汉志就是沙特阿拉伯也与英国结盟。此外巴尔干半岛国家纷纷独立。 Ⅶ 造成俄国和土耳其两国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主要原因
你说的问题不太具体, Ⅷ 一战后,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主要任务是
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主要任务是: Ⅸ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怎么回事 一楼的兄弟,你在搞笑,匈牙利、捷克都是从奥匈帝国分出来的,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没有半毛钱关系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一战时站错了队,站到德国一方,成了战败国 1920年8月10日,在法国的色佛尔与协约国签订了《色佛尔条约》,内容如下: 恰塔尔加线以西割予希腊,另外绥克至布哈尼耶以西主权暂归土耳其,五年后(1925年)以公投决定是否并入希腊; 黑海海岸基雷松之东、艾尔新疆、木施以西、比特利斯及凡湖以南归亚美尼亚; 包括达达尼尔海峡及博斯普鲁斯海峡两旁的“海峡地区”成为非军事区,但协约国拥有对该地区的军事行动权。美、英、法、意、日、俄六国组成“海峡管理委员会”,负责区内航运、灯塔管理及领航等事宜; 原属奥斯曼之阿拉伯及伊拉克地区领土割予英、法两国,成立新的保护地。其中卡拉塔施及马尔丁以南归叙利亚,摩苏尔以南归伊拉克 黄色部分为允许保留的,其他的全部割让了 此后,1920年凯末尔推翻了皇帝,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帝国灰飞烟灭 Ⅹ 第一次世界大战土耳其战败后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法国和英国掌握了奥斯曼帝国的经济命脉,德国则控制了帝国的政治和军事。德国里曼将军率领的70名德国军官组成的军事代表团,操纵着土耳其的政府和军队,并于1914年8月迫使土耳其签订《德土军事同盟条约》,把土耳其拖入对协约国的战争,最后土耳其战败。 土耳其战败,标志着50年庞大帝国的崩溃。根据签订的战败和约:土耳其军队立即复员;交出全部军舰;由协约国军队占领黑海海峡各处要塞等等。随后,协约国军队先后进占了土耳其几乎全部的国土。1919年底,占领军达10万多人,其中英、法军队均在4万以上。1920年8月,英、法、日、意、希腊等国同土耳其苏丹政府在巴黎附近的色佛尔签订和约,共433条,基本精神就是肢解和灭亡土耳其,不仅把土耳其原有属地削减了3/4,而且对本土进行瓜分,仅剩下的安那托利亚高原地区(即小亚细亚半岛)也丧失了政治和经济主权。条约把土耳其推向了亡国的边缘。 热点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