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见证了哪个帝国的兴衰
① 土耳其古代什么帝国
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英文:Ottoman-Empire;1299年-1923年),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国,因创立者为奥斯曼一世而得名。统治者为起源于中亚突厥游牧部落的奥斯曼人,穆罕默德二世时定都伊斯坦布尔。
奥斯曼人原为一个突厥小部族,初居中亚,迁至小亚细亚,后来日渐兴盛。奥斯曼帝国自1453年消灭拜占廷帝国后,定都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且以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自居。故奥斯曼帝国的君主苏丹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及伊斯兰文化,因而东西文明在其得以统合。16世纪苏莱曼大帝在位之时,奥斯曼帝国日趋鼎盛。其领土在17世纪更达最高峰。在巴巴罗萨的带领下,其海军更掌控地中海。奥斯曼帝国是15到19世纪唯一能挑战欧洲国家的伊斯兰势力,但是1699年《卡洛维茨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帝国扩张的停滞,到19世纪初,帝国趋于没落。最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败于协约国之手,奥斯曼帝国因而分裂。1922年,凯末尔击退欧洲势力。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奥斯曼帝国灭亡。
奥斯曼帝国极盛时疆域达亚欧非三大洲。领有巴尔干半岛、中东及北非之大部分领土,西达直布罗陀海峡,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及今之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南及今苏丹与也门。
② 土耳其古代什么帝国
土耳其古代是奥斯曼帝国,为土耳其人所建立的一个帝国,创立者为奥斯曼一世。土耳其人初居中亚内陆地区,后迁至小亚细亚的安纳托利亚半岛,日渐兴盛。
土耳其虽为亚洲国家,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均实行欧洲模式,是欧盟的候选国。宪法规定,土耳其为民主、政教分离和实行法制的国家。土耳其外交重心在西方,在与美国保持传统战略伙伴关系的同时,加强与欧洲国家的关系。土耳其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又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创始会员国及二十国集团的成员。
③ 俄罗斯与土耳其曾经打了多年的战争,两者究竟在争什么
为的是土地,为的战略地区。土地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历史上这么多强大的帝国外扩,为的就是土地。其次就是战略地区了,欧洲很多地方战略位置都有着很多的意义,俄罗斯后来打仗也是为了争夺黑海的利益。
可是土耳其不明白,俄罗斯是多么渴望土地。可能俄罗斯毛子天生就喜欢大的东西,他们的宠物都是熊,所以他们的土地也要大。于是后来的战争,基本上都是俄罗斯挑起了,双方打打停停,一共打了十次土俄战争,胜负双方都有。土俄战争,见证了奥斯曼帝国和沙俄帝国的兴衰,见证了历史,至于土俄双方,打着打着都打出熟悉感来了,所以现在双方闹矛盾是一点都不着急,又不是没打过。
④ 昔日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是如何沦落成为欧洲病夫的
公元1681年,奥斯曼土耳其获得了右岸乌克兰的宗主权。此时的奥斯曼土耳其的疆土面积已到达最大。1683年奥斯曼土耳其与欧洲数个基督教国家开战,围攻奥地利维也纳失败。这是奥斯曼帝国第二次围攻维也纳,上一次围攻维也纳是1529年。不同的是,上一次是围攻无果主动撤退,这一次却是奥斯曼帝国大败。之后奥斯曼军队遭遇了一系列失败,一直到1699年,参战各方均无力再战,奥斯曼帝国与奥地利极其盟邦签署了《卡尔洛维茨条约》,这场战争才结束。
《卡尔洛维茨条约》不仅意味着奥斯曼帝国扩张的终结,还意味着奥斯曼帝国开始走向衰落。条约规定,匈牙利不再属于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因此丧失了大片领土。
这只是开始,之后的两百多年,奥斯曼帝国屡战屡败,领土不断萎缩,直至最终崩溃。19世纪初期,拿破仑就称其为“欧洲病夫”。
之前奥斯曼帝国几乎是吊打欧洲各国,就在第二次维也纳战败前,哈布斯堡还需要向奥斯曼帝国纳贡。黑海是奥斯曼帝国的内湖,大半个地中海也归奥斯曼帝国所有。就连东南亚苏门答腊岛上的亚齐也承认奥斯曼帝国的宗主权。
为什么仅仅过了两年,奥斯曼帝国就从巅峰走向了丧师失地的境地?为什么在之后的两百多年时间,奥斯曼帝国没能再续辉煌,而是苟延残喘直至崩溃?
单纯了解一次战争,或者某一段历史,显然无法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只有了解奥斯曼帝国的整个历史,才有可能理解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然而在西方中心论的话语下,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充斥着各种刻板印象。卡罗琳·芬克尔教授试图打破人们的刻板印象,尽量以一种更加中立的角度叙述这段历史,她推出了自己的着作《奥斯曼帝国:1299-1923》。这是英语世界第一本大量运用奥斯曼土耳其语原始材料写成的奥斯曼通史,在土耳其大受欢迎。
卡罗琳·芬克尔是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奥斯曼史博士,奥斯曼研究专家。她在伊斯坦布尔生活了15年之久,对土耳其有着深刻了解。
《奥斯曼帝国:1299-1923》讲述了奥斯曼帝国自13世纪末建国起,至1927年土耳其国父穆斯塔法·凯末尔发表伟大演说之间的悠久历史。为我们展现了奥斯曼帝国登上霸主之位,到一步步沦为欧洲病夫,直至最终崩溃的历史脉络。
纵观奥斯曼帝国六百余年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军制、税制以及认同感,这三样东西与奥斯曼帝国的兴衰有着密切的关联,几乎左右着帝国的兴衰。
一、从帝国支柱到叛乱之源的禁卫军
禁卫军是奥斯曼帝国的一支特色军种,在帝国不断崛起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初,奥斯曼军队只是一支掠夺联盟,其成员很杂,宗教色彩很淡,其中有大量的基督徒。
随着征服疆域的扩大,奥斯曼开始采用少年征兵制度,建立了禁卫军。
奥斯曼人征发十几岁的少年,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以及文化教育,灌输效忠苏丹的信念。这些少年大多来自基督教家庭,主要是巴尔干地区。进入禁卫军的少年会被强制改宗。
禁卫军被视为“苏丹的奴仆”,成了奥斯曼帝国的主力,在帝国扩张的事业中功不可没。治理帝国的官员,也基本上来自禁卫军。
然而禁卫军是一把双刃剑。一代苏丹去世后,他的继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就必须讨好禁卫军。通常的做法就是给予赏赐,比如出征前发钱,征服新区域后分战利品。
于是,禁卫军的势力越来越膨胀,甚至能够废立苏丹。
18世纪的时候,禁卫军势力很大,但战斗力却已经很弱了,完全沦为乌合之众。大量闲杂人员混进了禁卫军,领着薪水,但训练几乎没有。而兵变却愈发频繁,只要不合意就发动兵变,禁卫军已成为帝国的痈疽。
此时的奥斯曼帝国,面对北方新兴强敌俄罗斯,毫无抵抗力。苏丹塞利姆三世试图改革,结果却命丧禁卫军之手。
19世纪上半叶,马哈茂德二世终于废除了禁卫军,成立了新军,展开改革,然而为时已晚。
长期以来,为了维持禁卫军的忠诚,帝国的财政已经耗尽,而禁卫军的频繁兵变引发的混乱,更是破坏了经济和国家的统一。
17世纪末,为了应对国内外的危机,获取更多的财政收入,奥斯曼帝国不得不饮鸩止渴,进行了税制改革,结果导致了更加严重的后果。
二、不完善的税制与地方豪强的出现
1683年,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开战。维也纳围城战败后,奥斯曼遭遇了一系列失败。
此时奥斯曼帝国的财政已经枯竭,财政枯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战争开支、用于皇室的奢靡开支、全球商路变化导致贸易垄断收入剧降等等。
为了应对危机,帝国进行了税制改革。所谓的改革就是将包税制的三年期限改为终身制。
所谓的包税,就是将一个地区的税收权拍卖给个人,这个人先掏钱给帝国政府,然后他再向地区征税,以获得差价来为自己谋利。
这种税制本身就很落后,原本的三年期限,还可以稍微防止地方势力坐大。但是为了应对危机,包税变成了终身制后,一些地方势力迅速膨胀,成为地方豪强,拥有了跟中央叫板的实力。
时间一久,地方豪强就可以截留税收,奥斯曼帝国不得不派兵镇压豪强。而用兵就意味着要消耗更多的财政收入,也就不得不将更多地区的包税期限变成终身制,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地方豪强实力的膨胀,不仅消耗了帝国的实力,而且导致了分离主义。
19世纪,一些地区独立,跟地方豪强的实力膨胀有着很大的关系。比如埃及、叙利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等地。
财政收入不足以及对外战争的失败,还导致了另一个严重后果。帝国不得不向西方列强借外债,也就给了列强干涉内政的理由。
19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其实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帝国政府欠着大量外债,国内大量产业也都掌控在西方列强手里。地方豪强更是成为列强用来对付帝国政府的工具。比如巴尔干半岛诸多国家的独立背后,就有西方列强的操纵。
奥斯曼帝国之所以还能存续,完全是由于列强之间的矛盾,他们需要在这里维持势力平衡。
三、认同危机
卡罗琳·芬克尔在叙述19世纪的奥斯曼帝国时,强调了认同危机。事实上,从整个叙述来看,认同危机从奥斯曼帝国建立时就存在。
奥斯曼帝国的起始时间被定在1299年,这个时间是奥斯曼人自己定的。这年并没有发生什么重大的有意义的事情,纯粹是因为吉利。按照伊斯兰历法,这一年是700年,一个新纪元的开始。将建国时间设在这一年,就是为了增强认同感。
事实上,奥斯曼人第一次现身史书,是在1301年,奥斯曼军队在一次战役中击败了拜占庭军队。
为了证明建国的合法,奥斯曼帝国史学家在15世纪编造了一个梦:第一任苏丹在圣人家中留宿时,梦见肚脐上长出一棵大树,树荫笼罩了全世界。圣人解释说,这意味着真主将皇帝的宝座赐予你和你的子孙。
14世纪,奥斯曼只是西亚地区诸多土库曼部落中的一支。他们不断吞并周边的其他小国,到了14世纪末,成为最具威胁的力量。为了提高自身血统的高贵,奥斯曼人自称祖先来自土库曼的乌古斯部落,实际上这无法考证。
攻占君士坦丁堡后,奥斯曼帝国以罗马帝国继承者自居,暂时得到其治下的基督徒的认同,但是西方国家是完全拒绝的。
1478年,克里米亚汗国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庸,带来了一项政治资产,就是克里米亚汗国是成吉思汗的后裔。
但是在伊斯兰世界,奥斯曼帝国依然有很多竞争者,比如伊朗的萨法维王朝,埃及的马穆鲁克。
16世纪,奥斯曼帝国消灭了马穆鲁克王朝后,获得了圣地保护者的称号,算是得到了一半穆斯林的认同。而另一半穆斯林,萨法维王朝依然不认同奥斯曼的领导地位,双方打了几百年。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封建王权逐渐不再被认同。
19世纪,民族主义泛滥,奥斯曼帝国境内生活着许多民族,并没有一个主体民族。由于帝国之前实行宗教宽容政策,虽然伊斯兰教被奉为国教,但穆斯林并不占主体地位。在西方列强的操纵下,地方豪强的怂恿下,奥斯曼帝国境内分离主义愈演愈烈。
为了应对认同危机,奥斯曼帝国先后提出奥斯曼、伊斯兰、泛土库曼等等身份,希望获得民众广泛认同,但全都失败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的领土所剩无几,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此时凯末尔提出的土耳其人身份获得了普遍认同,也铸就了现代土耳其国家。
不过,曾经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奥斯曼帝国已经不复存在了。
四、奥斯曼帝国到底因为什么而衰落?
卡罗琳·芬克尔在《奥斯曼帝国:1299-1923》的叙述中,军制、税制以及认同感是驱动奥斯曼帝国扩张的三驾马车,当帝国扩张结束时,这三架马车却没能维持帝国的持续发展。
当奥斯曼帝国走向衰落时,历代苏丹都力图改革,想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维持帝国的荣耀,这三架马车已经成了阻碍。
但是,军制、税制和认同感的落后并不是导致奥斯曼帝国衰落的原因,这三者的落后其实是奥斯曼帝国衰落的表现。帝国的衰落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对比一下东方的中国,奥斯曼帝国一直在跟西方接触,而且很早就开始向西方学习,但最终依然沦落到任人宰割的境地。而东方的中国,在19世纪后期才开始学习西方,最终也沦为了半殖民地,结局非常相似。
两国有相似性,经济结构上都是以农业为主体,政治体制上都是专制王朝。无论是早改革,还是晚改革,两国都没有及时触及最根本的经济层面,也就是没有跟上工业化的脚步。这是两国落后的根本原因。
改革仅仅局限于军事技术层面,后期则是全盘照搬了西方政治体制。但是落后的农业经济根本无法支撑这种改革,最终导致了两国都沦为了半殖民地国家。
只是中国相对幸运一些,在认同感上没有太大问题,也就避免了奥斯曼帝国分裂为40余国的下场。
⑤ 土耳其之前叫什么帝国
是一回事,历史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简称为土耳其帝国或奥斯曼帝国
1293年酋长奥斯曼一世乘鲁姆苏丹国瓦解之际,打败了附近的部落和东罗马帝国,自称埃米尔,独立建国穆拉德一世时,改称苏丹1324年,他们夺取东罗马帝国的布鲁萨,并定都于此从此被称为奥斯曼帝国,这支土耳其人也被称为奥斯曼土耳其人
奥斯曼帝国在一些贤能君主的统治下繁荣兴盛到1574年,势力达到黎波里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版图包括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南高加索,库尔德斯坦,叙利亚,巴勒斯坦,阿拉伯半岛部分地区及北非大部,形成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5)土耳其见证了哪个帝国的兴衰扩展阅读
奥斯曼帝国的衰落与灭亡
奥斯曼帝国以卡洛维茨条约为主要标志而于19世纪初趋于没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加同盟国方面作战,失败战后又遭列强宰割,这时帝国开始无力维持,除了领土开始不断丢失,国内也开始出现波动虽然做了很多努力,但仍旧无力回天尤其是一战失败后,大笔的赔偿款,更是让奥斯曼帝国濒临破碎
1921年1月 ,大国民议会通过根本法,改国名为土耳其1922年11月1日,废除苏丹制,结束了奥斯曼帝国的历史1923年10月29日建立土耳其共和国而继承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至今难以恢复昔日的荣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土耳其奥斯曼帝国
土耳其以前是什么帝国
奥斯曼帝国
伊斯坦布尔以前叫什么
伊斯坦布尔以前也称为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康斯坦丁堡、新罗马。公元前658年始建在金角湾与马尔马拉海...
伊斯坦布尔 原名叫什么 是历史上那些国家的首都?
公元前658年始建于巴尔干半岛东端、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西岸,位于金角湾与马尔马拉海之间地岬上,称拜占...
土耳其在2千年前是什么地方
土耳其两千年前是罗马的地盘。土耳其在远古时代是久负盛名的赫梯帝国(又称西台帝国),强盛霸气,曾与古...
波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一个国家吗?
不是一个国家。波斯帝国是位于西亚伊朗高原地区以古波斯人为中心形成的君主制帝国,始于公元前550年...
奥斯曼帝国是不是土耳其帝国?都是何时建立和灭亡的?建立这是谁?帝国版图是什么样的?(图片)
历史上奥斯曼帝国(鄂图曼土耳其语:Osmanlı İmparat...
一战时期土耳其是什么王朝
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鄂图曼帝国或奥托曼帝国(鄂图曼土耳其文:د&a...
土耳其人的祖先是哪个民族?他们在何时灭亡了小亚细亚的一个帝国这个帝国的名字是什么,又名什么?
土耳其是突厥人的后代,灭东罗马帝国 现代土耳其人原为塞尔柱突厥人的一个分支,11世纪左右由...
土耳其和奥斯曼帝国什么关系?
是指的一个国家,我们称之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实行哈里发体制,穆斯林占主导地位,现在的土耳其共和国与近...
⑥ 伊斯坦布尔为何被称为世界之都在土耳其海峡,见证帝国千年兴衰
1936年,土耳其国父凯末尔推动《蒙特勒海峡公约》(《关于(黑海)海峡制度的公约》)的制定,让土耳其掌握了土耳其海峡控制权,允许土耳其将海峡再度军事化,同时对没有和土耳其交战的国家保证商业货轮无限通行海峡的权利。这项公约,持续约束着土耳其海峡这条全世界最重要的海道。
博斯普鲁斯海峡(伊斯坦布尔海峡)及达达尼尔海峡是隔开欧亚两地、地中海与黑海的两座狭窄海峡,中间有马尔马拉海相连。
几个世纪以来,土耳其海峡这几处地方,在全球一直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尤其是在君士坦丁堡这座大城市建于博斯普鲁斯之后。君士坦丁堡现在叫作伊斯坦布尔。
特洛伊战争据说发生在公元前13世纪中期,是两部古典希腊文学中最伟大作品荷马史诗《奥德赛》及《伊里亚德》的部分主题。战争的焦点是特洛伊城,可能坐落在亚洲端的达达尼尔一带。如此看来,特洛伊战争算得上是土耳其海峡发生的诸多战争之首。
公元前7世纪,希腊殖民者在博斯普鲁斯建立2处聚落,位于欧洲这一边叫拜占庭,位于亚洲那一边叫迦克敦。公元前5世纪希腊与波斯对战中,控制拜占庭对希腊人来说极其重要,拜占庭也因此成为重要的贸易城市。
落入罗马统治后,公元324年,君士坦丁大帝选择拜占庭作为新的帝国首都及王室所在地。新的帝都在330年时以新罗马之名君士坦丁堡正式启用,不过人们比较熟悉的名称是伊斯坦堡。
随着罗马帝国权力中心东移,西侧帝国领土被入侵的部族攻占,君士坦丁堡逐渐壮大,规模、富裕程度及重要性都远远超过了罗马。君士坦丁堡成为拜占庭帝国的首都,拜占庭帝国是罗马帝国东侧行省的延续,6世纪初达到巅峰时期,也曾统治意大利多数地区、北非和西班牙南部。
君士坦丁堡东面有博斯普鲁斯海峡作为屏障,西面容易遭遇来自陆地的侵略,直到5世纪初期才逐步建立起坚固的防御工事。尽管如此,君士坦丁堡仍旧面临外国势力的不断侵扰。625年时,多瑙河以北的游牧族群阿瓦尔人(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柔然人的后裔)从西边陆地进军,波斯帝国(伊朗)自海路入侵,两边联合夹击,均被君士坦丁堡击退。677年和717-718年,阿拉伯帝国两次尝试进攻,也被君士坦丁堡以希腊火(烧夷弹的先驱)击退。
941年,发源自现在俄罗斯、乌克兰及白俄罗斯一带的罗斯人从黑海入侵时,同样也遭君士坦丁堡以希腊火驱离。最后,1204年一支天主教十字军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导致拜占庭帝国的分裂。
到了此时,塞尔柱帝国已占据拜占庭帝国在中东和安纳托利亚(小亚细亚半岛)地区的大半领土,拜占庭帝国在这样的压力下势力早已萎缩。1261年,拜占庭诸王重新攻下君士坦丁堡,不过势力已经世风日下,命运逐渐被另一个新势力掌控,这个新帝国就是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人是伊斯兰土耳其民族,名字来源于其王朝创始者、统治安纳托利亚一个小王国的奥斯曼一世。统一整个安纳托利亚地区后,奥斯曼人势力扩张越过土耳其海峡,打算从希腊和巴尔干地区获得领土。
尽管他们从1390年到1402年封锁君士坦丁堡,又在1411年和1422年两次围城,却一直无法攻破。
穆罕默德二世(1432-1481)在位时,奥斯曼人带着16万大军4次来袭,君士坦丁堡仅能召集7000人赶鸭子上架。穆罕默德切断君士坦丁堡的援军和后勤补给,再用火药武器炸毁城墙,让奥斯曼士兵得以顺利进城。拜占庭最后一位帝王君士坦丁十一世(1405-1453)在交战中殒命。
穆罕默德将君士坦丁堡重新命名为伊斯坦布尔(伊斯坦堡),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新政权的象征,首先是将圣索菲亚大教堂转变成为一座清真寺。其后200年,奥斯曼帝国领土进一步四处扩张,势力远至欧洲、北非和中东地区。
到了19世纪,奥斯曼帝国国力衰退,规模及影响力大幅削弱,敌人与帝国各省的分离运动,迫使帝国势力更加捉急。1908年,一群改革派官员青年土耳其党人在一次行动中夺得奥斯曼帝国控制权,强迫苏丹建立议会制君主立宪制。青年土耳其党人无法阻挡意土战争(1911-1912)或第一次巴尔干战争(1912-1913)带来的失败,使奥斯曼帝国更多的领土被瓜分。
1832年希腊从奥斯曼人手上获得完全独立的地位,为了抵抗希腊的海军势力,并巩固奥斯曼帝国在土耳其海峡一带的地位,奥斯曼向英国购买2艘现代战舰。特别是2艘战舰的部分价款是由奥斯曼帝国各地人民认购,却从未成为奥斯曼舰队的一份子。
1914年8月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数日,2艘战舰被英国政府征用,导致奥斯曼帝国人民群起激愤,迫使奥斯曼向德国靠拢。8月2日,德国与奥斯曼签署协议,德军提供军事协助,换取他们在奥斯曼境内行动的权利。8月10日,2艘德国战舰抵达达达尼尔海峡,获准穿越土耳其海峡,之后加入奥斯曼海军行列。
10月29日,奥斯曼帝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2艘德舰在黑海攻击俄国港口。俄国、英国及法国因此在次月向奥斯曼宣战。奥斯曼从德国获得了极大的援助,包括金援、物资补给和军事能力。德籍工程师在达达尼尔海峡布署新炮台、强力探照灯、拦截潜水艇的海底捕网,以及协调防御用的无线电报系统。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周围地区军力增强,布下了更多地雷。
1915年2-3月,一批英法舰队攻击土耳其海峡,打算打通前往黑海的路权,这样能更容易补给俄国。同盟国这次的行动失败了,因为他们遇到了奥斯曼的大炮和地雷。随着海军作战一塌糊涂,同盟国在达达尼尔海峡发动两栖登陆,集结一批7.5万名兵力的跨国部队,士兵分别来自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和法国以及非洲的法属殖民地。
第一次登陆发生在4月25日,同盟国在加里波利半岛(位于达达尼尔海峡欧洲一侧)筑起2座滩头堡。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将这一天作为纪念日,缅怀两国军人的牺牲奉献。崎岖的地形给来者带来艰苦的壕沟战。到了年末,同盟国开始从加里波利撤退,奇迹的是在撤军中无人伤亡,最后一批同盟国军人在1916年1月9日离开。这次行动总共有14.25万名士兵丧生,其中半数以上是土耳其人。
奥斯曼军队持续在巴尔干、高加索和中东地区奋战,同时继续种族清理运动,将面对国家暴力的亚美尼亚人、希腊人和叙利亚人杀害并驱逐出境。奥斯曼终于在1918年10月30日签署停战协定,同意同盟国军队通过土耳其海峡。11月13日,42艘同盟国军舰驶进达达尼尔海峡来到伊斯坦布尔,随后将其占领。
1920年,奥斯曼帝国签署《色佛尔条约》,让非土耳其人居住的领土得以独立。同盟国军队留在伊斯坦布尔,土耳其海峡由一国际委员会管辖,奥斯曼帝国唯有得到国际联盟首肯才能加入委员会。军官凯末尔(1881-1938)率领武装起义作为回应,拒绝《色佛尔条约》的条款。
这场土耳其独立战争导致奥斯曼帝国覆灭,并在1923年宣布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依据《洛桑条约》,土耳其共和国的疆界受到同盟各国承认。《洛桑条约》宣告土耳其海峡为国际地域,由土耳其人担任主席的委员会掌管。土耳其海峡也是非军事区,除了伊斯坦布尔有一小型军队驻防。
凯末尔成为总统后,直到1938年逝世为止。他通过一系列现代化改革,获得阿塔图尔克这个姓氏,意思是“土耳其人之父”。
奥斯曼帝国虽然在19世纪衰退,对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土耳其海峡却保有控制权。然而,奥斯曼却在1833年与俄国签订《互助条约》,同意只要俄国要求就禁止外国战舰通过海峡。俄国可能支配从黑海到地中海的路线,这让其他强权国家感到不安,导致1841年《伦敦海峡公约》的签订。
此举恢复了奥斯曼的势力,和平时期,所有外国军队均不得进入海峡,战时仅允许奥斯曼的同盟国使用。
⑦ 土耳其的前世,曾震慑欧洲几百年 强大的奥斯曼帝国,为何最终彻底衰落了
在16世纪,欧洲有个很强大的国家,奥斯曼帝国,就是土耳其的最前身。它以非常快的速度把小亚细亚、拜占庭帝国还有伊朗、埃及等国家都划在自己疆域范围。用武力镇压了欧洲好几百年。为何最后衰落了呢?
传统和守旧让奥斯曼停滞不前。没过多久,后果就出现了。奥斯曼帝国被埃及战败。要知道埃及最开始只是奥斯曼帝国的附属小国。奥斯曼帝国的衰退由此可见。它就是一块待宰的肥肉。无力反抗。
这个曾经有过多么辉煌过去的帝国,终于自己束缚住了自己的脚步,把自己作死。
⑧ 领土广袤的奥斯曼土耳其怎么衰落的,是怎么一步步被肢解的
辉煌的奥斯曼帝国在19-20世纪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当奥斯曼帝国加入同盟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意味着它作为砧板上的肉的命运以无法改变。
5、海峡被其他国家管理。黑海海岸基雷松之东、艾尔新疆、木施以西、比特利斯及凡湖以南归亚美尼亚;包括达达尼尔海峡及博斯普鲁斯海峡两旁的“海峡地区”成为非军事区,但协约国拥有对该地区的军事行动权。美、英、法、意、日、俄六国组成“海峡管理委员会”,负责区内航运、灯塔管理及领航等事宜;原属奥斯曼之阿拉伯及伊拉克地区领土割予英、法两国,成立新的保护地。其中卡拉塔施及马尔丁以南归叙利亚,摩苏尔以南归伊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