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土耳其 » 土耳其禁卫军权力为什么那么大

土耳其禁卫军权力为什么那么大

发布时间: 2023-04-07 15:04:46

A. 历史上拿破仑时期的奥斯曼实力如何苏丹亲兵的战斗力呢

自打土耳其战争以后,巴尔干领土局势就不稳。法国大革命彻底把巴尔干的斯拉夫人全煽动起来了,奥斯曼一直忙着四处镇压,就是这个还不得不让塞尔维亚事实上独立了。


奥斯曼一直比较依赖英国,一开始支持英国抽法国,后来看着拿破仑法国挺厉害,想一起研究打俄国。1807年转手被卖,结果被毛子一顿胖揍!腆着脸去找英国,才在战后扯皮中保住了宗主权。



总之上半场没空和破轮玩,下半场终于想玩了,结果又被毛子暴揍

对了~~奥斯曼还去伊朗打了段秋风。。。





Janissary(音译耶尼切里) ,中文通常翻译为“土耳其近卫军”,也就是“土耳其新军”,创建于1362年,这支部队的兵源来自巴尔干半岛被征服的基督徒里挑选的男孩,这就是着名的血赋,我们从罗马尼亚影片《勇敢的米哈伊》中可以看到来征血赋的就是米哈伊的少年玩伴,估计贵族们也不能免除血赋。


另外德库拉也干过这种事。这些儿童被带回土耳其接受伊斯兰教的思想,并接受军事训练,依靠严密的组织、精良的战术素质、狂热的信仰,近卫军成为土耳其帝国的精英部队,直到最后成为左右土耳其王位的力量,被苏丹消灭为止。近卫军其实类似军事和尚,被要求独身禁欲,以军队为家,苏丹为父,虽然后来杀老子的事不少,他们的一个特点可能是只留小胡子,两撇小胡子,满帅的。在军事学校中培训到二十四、五就会正式成为Janissary的一员,训练期长达十几年,所以他们的战斗力强也就不奇怪了,不过好像学校中什么都教,耶尼切里们经常被派出去做地方军政长官。有人还成了学者。他们如果退休的话是有退休金拿的。


近卫军的基本单位叫“Orta”,类似连队,他们的标志是“Kazan”,这东西是个锅,大概是意味着是一个锅里吃饭的人,由苏丹授予,类似战旗般神圣,在部队全灭前是绝不能被夺走的。


Janissary最着名的标志就是叫做“Bork”的白色头饰,其实应该算包头帕,在脑袋后面拖着长约45厘米,帽子前面会有金属盾形装饰,纹饰华贵,镶嵌珠宝。为区别个分队会在帽子上加一些装饰物(如羽毛)。耶尼切里的各部队服装颜色并不统一,所以bork是最重要的识别信号。


Janissary初创的时候,只包括身着锁子甲,使用各种刀剑(着名的波浪形,名字忘了,世界名刀)、战斧、战戟、带钩的长矛、钉头锤、套索、短刀、各类盾牌;后来出现了火枪兵,从火门枪、火绳枪、到燧发枪;早期还有弓箭手,使用土耳其复合弓、十字弓、重十字弓,不过弓箭手的数量比较少,而且大部分在15世纪转型成为火枪兵。


作战时Janissary被作为预备队,部署在Yerlikulu步兵(类似民兵和军户,更多象军户,战事征召,平时回乡,免赋税,还是象军户)之后,炮兵之前。Yerlikulu步兵撤退时,Janissary步兵便牵制敌人的重骑兵并将其引入己方炮兵的射程。炮击之后,火枪手也开始开火,此时惊恐之中的敌人多半会被土耳其的步兵消灭。苏丹本人的安全则由Janissary的专门部队负责。而禁卫军掌握的特权是他们成为一个特殊的集团,后来就利用自己卫护王宫的职责开始干涉苏丹的废立,终于招致灭亡。

B. 关于中世纪欧洲军事与政体,可以举两到三个代表性强的国家举例子。【悬赏: 100分哦!在线等..】

楼主你好,我也非常喜欢中世纪,喜欢欧洲中世纪的骑士文明,看电影好喜欢中世纪的《天国王朝》,《勇敢的心》,《征服1453》,《圣女贞德》,我也经常玩游戏,《骑马与砍杀》、《中世纪2》,

中世纪的核心思想骑士制度。

  1. 中世纪西欧骑士制度作为一种形式化的制度, 是指以军事采邑为基础、以骑士服役为表征、以
    基督教为指导思想、以中小封建主统治为本质的骑士阶层所特有的组织制度、法律规范、道德准则、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的总称, 涉及制度层面的主要包括骑士军规、骑士法规、骑士礼仪等。

  2. 关于军事官职名称。 对于这一点,在中世纪的军事官职,慢慢演变来的,骑士制度的物质基础是采邑, 所谓的中世纪西欧国家军队其实就是一伙一伙临时从庄园里纠集出来的暴民,就组成了军队,军队只听从自身领主的号令,因此,封地的称号和爵位在中世纪相当长的时间内代替了现在军衔的作用。这些贵族为了能亮陵兆够指挥和掌握军队,会安排一些官职,比如队长、传令官、旗手、鼓手之类。
    中世纪的爵位分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除了这五等爵位之外,还有亲王(或王子)、从男爵、爵士、 骑士等贵族封号。其他西方国家的贵族制度与英国的五等爵位相似,但亦有出入,比如德意志的爵位分为15等,有的国家波兰实行四等爵位,没有子爵,有的国家如匈牙利实行三等爵位,没有侯爵、子爵。爵位都是由国王授勋,像爵士这个爵位没有太多特权,非世袭制,长子不能继承爵士爵位,就像现在,足球教练曼联队的主教练,安德烈.佛格森被英国女王在教堂授勋为爵士。爵士是对国王、社会做出大贡献的人才能受到国王的授勋,只是一个名头而已。
    一直到15世纪末,军队才有了军衔,和现代的我国军队军衔职务相似,分为元帅(这是中世纪最高军衔、最高荣誉)、大校(相当于现在的师长,四个上校由他指挥,1500为一团,也就是说,大校最少统帅6000士兵,在中世纪这是大贵族,大军团首领,爵位一定是公爵)、上校(一个军团的首长,1500人的编制)、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这些军衔都是以统帅多少人来定军队职务的。这些军衔的拥有者同样也有贵族的爵位封号。

  3. 他们的约束关系:中世纪以基督教为指导思想,君权神授,国王是上帝旨意,采用世袭制,一个王国的所有人都要忠于国王,仅仅是忠,有些国王非常没有地位,大贵族,他的领地富饶,士兵众多,大军团长,他就敢于挑战王权,就像我们春秋战国时代的,东周后期,出现了战国七雄,诸葛亮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天子代表中世纪的国王,诸侯代表大贵族。他们的约束关系其实就是比力量,谁有能力,发展经济,中世纪还有一个兵种,叫做雇佣兵,谁给钱就替谁卖命,归根结底,还是谁有钱谁说了算,也有专门的职业叫做赏金猎人。在西亚,不是信奉耶稣基督,而是真主安拉,列如:《天国王朝》中的十字军有很多都是雇佣兵团,和信奉真主安拉的军事奇才有沙漠之狐之称的萨拉丁为了争夺领地的战斗。还有《征服1453》中的土耳其安拉攻打居士坦丁堡的战役,居士坦丁堡就是现在的伊斯坦布尔,属于土耳其,信奉伊斯兰教。

  4. 骑士不等于 骑兵 骑士是爵位,是低于爵士的爵位,骑士只是构成了装甲骑兵的主力。骑士的军役划分, 就兵种而言, 分骑兵、步兵; 就职能而言, 分野战和守卫。一个兵团由贵族的号召力,经济实力决定,我们以伯爵为列。12 世纪罗伯特伯爵二世的1000名骑士每人有战马3 匹,头盔、胸甲、防护肩及肘部的铁板、剑、长矛、帐逢, 各种餐具如水壶、深底锅、盘子, 以及负载这些物品的动物等。其次, 骑士装备主要是独立承担。这是基于所谓权利与义务的交换: 领汪销主把采邑授予骑士, 骑士则给予军役回报。普通骑兵是没钱用得起骑士所需要的这些装备,也得不到骑士的爵位。 除了骑士这个特殊兵种外,有非常多的兵种,弓箭手,骑射手,长枪兵,步兵,步兵用的兵器很杂,有刀,剑,长戟,斧头,盾牌,等等。骑士是火器时代到来之前的最强兵种,全身铠甲,头盔也是完全闭塞,只有几条缝隙用于呼吸和眼睛来看的视野,手持长枪,这敬租个枪和我国的红缨枪是完全不同的,一般还会挂上领主的旗帜或者国王的旗帜,一个大贵族用友多少骑士,就说明这个贵族有多大能力的象征,一个骑士装甲兵团1000人,常常排成一行,两军对峙,在平原,横冲过去,冲垮所有对手,但是在《勇敢的心》里面,苏格兰大英雄华莱士,用很长的木桩,肖坚,抵住了英国国王长腿的骑士攻击,取得胜利。

  5. 到了火器时代,大炮、火枪的到来,把欧洲骑士制度冲垮了,这时骑士走向没落,火器把庄园城堡炸得粉碎,封建制度的瓦解,火器的功劳巨大。《征服1453》中的土耳其安拉,利用超级火炮乌尔班乌尔班大炮,打破了君士坦丁堡的坚固的城墙,并且死士挖地道挖到城墙脚下,地道里面塞满了火药,点燃导火索,城墙瞬间被摧垮,安拉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居士坦丁堡成为土耳其的国土。

  6. 中世纪的欧洲的信仰耶稣,一切都是神赐予的,国王加冕,是由教皇来执行的,神圣罗马帝国的教皇,这又是一个政治组织,中心在意大利罗马,梵蒂冈就是教皇所在地,现在依然是,由教皇派遣大主教,下属,或者自己给各个国家的封建君主,英国国王、法国国王等等加冕,加冕仪式复杂,教会的权利也是非常大的。一旦成为教会的眼中钉,就会被接受审判,各个主教教主就是审判官,《圣女贞德》就是因为违背了耶稣基督的旨意而被处以火烧,还有意大利天文学家布努诺他们提出了新思想,也被教会处以火刑。

  7. 你不了解的关于骑士的知识:

    骑士制度初期最直接的目的, 是为了保障封建主的兵源。事实上, 在整个中世纪时代, 骑士的数量都是很有限的。作战中骑士数目最多的一次, 当属发生于1346 年英法百年战争期间的克里塞会战, 着名战史专家富勒认为: !在中世纪的时代中, 从来不曾在一个战场上, 集中过这样多的骑士。因此, 规定骑士数额也就成为骑士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按照骑士制度的规定, 下级封建主为上级封建主服骑士军役时,骑士数额的提供一般是这样的: 其一, 根据各自受封土地面积和价值的大小, 确定提供的骑士数额。其二, 一般下级封建主只提供规定的骑士数额, 而非其属下的全部骑士。更多的是只拥有一处骑士采邑的小封建主, 他们再无下属骑士, 其本人以一个单独的骑士身份追随其上级封建主。

    骑士强调作战的公平。这种公平体现在作战双方数量上、等级上及机会上的平等。
    骑士誓言中有这样的规定: ! 他们决不在超过一对一的情况下进行战斗, 他们要避免一切欺诈
    和虚假的行为。在厮杀中, 骑士要攻击的是有准备的骑士或重装骑兵, ! 依照骑士的规律,
    攻击步兵对于一个骑士, 是有失尊严的。然而, 现实的冷酷常常使这种! 公平的标榜黯然
    失色。

    宗教热忱在骑士制度的盛行时期大行其道,骑士被冠以基督教骑士之名。一批骑士之花如
    一度隶属于教皇的条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圣殿骑士团成为骑士的楷模。

    如果说骑士的各种仪式是骑士制度规范化的一部分, 那么, 骑士礼节则是骑士制度生活化
    的一部分, 这涉及骑士的衣食住行。例如, 骑士要穿着整洁, 在领主及贵妇面前保持礼数; 站时
    不要抓挠身体或倚靠着柱子; 在让他坐下前不要坐下, 骑士侍从不允许与一个骑士共同入座,
    即使这个骑士是他的父亲也不行; 用餐时! 不能用肉直接去蘸盐碟里的盐, 不能把鼻涕擦在桌
    布上, 不能用小刀剔牙; 出行时! 要高贵庄重地走路, 不得向动物投掷树枝或石块, 不得唤狗咬
    人, 要礼貌待人; 平时! 要参加教堂里的宗教活动, 要侠媚妇女, 要服从主人的命令, 等等,呵呵做一个骑士也是不容易的

C. 土耳其的经济军事实力到底怎么样

很强。土耳其被称为北约的二哥。

土耳其武装部队由正规军和准军事部队组成。



要讲综合实力,土耳其肯定超过以色列,如果抛开美国干预调停的因素,两个国家单挑死磕,土耳其肯定能够笑到最后,毕竟,土耳其有十倍于以色列的人口和数十倍于以色列的国土纵深。而且作为号称北约第二军事强国的土耳其,其陆军装备并不比以色列差,相对以色列还具有规模优势。

D. 刺客信条启示录 求禁卫军详细历史资料 就是以下这张图 具体名字还有所属帝国之类的背景故事介绍

以下内容来自网络

耶尼切里

Janissary(音译耶尼切里) ,中文通常翻译为“土耳其近卫军”,也就是“土耳其新军”,创建于1362年,14世纪下半叶至1826年间奥斯曼帝国的常备兵团,又译“禁卫军”。

简介


1361或1363年,穆拉德一世(1359~1389在位)颁布法令,要求将1/5的战俘交给苏丹,从中挑选年轻的基督徒组建一支步兵,取名耶尼切里(意为“新军”),以区别于原先由土耳其人组成的步兵。


穆拉德二世(1421~1451在位)时开始从非穆斯林臣民中强制征募8~20岁的青少年补充耶尼切里兵团。通常5年征募一次。征募来的基督徒经体检合格后,送到安纳托利亚的土耳其农户中服劳役,使其学会土耳其语,并培养其伊斯兰教的狂热信仰。几年后再送入军事学校,施以严格的军事训练。


历史



起源


这支部队的兵源来自巴尔干半岛被征服的基督徒里挑选的男孩,这就是着名的血赋,我们从罗马尼亚影片《勇敢的米哈伊》中可以看到来征血赋的就是米哈伊的少年玩伴,估计贵族们也不能免除血赋。另外德库拉也干过这种事。这些儿童被带回土耳其接受伊斯兰教的思想,并接受军事训练,依靠严密的组织、精良的战术素质、狂热的信仰,近卫军成为土耳其帝国的精英部队!


耶尼切里有严格的纪律,必须绝对服从长官的命令,士兵平时在营房过集体生活,不准结婚,不能从事手工业和商业,他们的薪饷优厚,建立功勋者可被擢升为高级官吏。


耶尼切里初建时,人数仅千人。16世纪中叶帝国极盛时期增至近2万人,约占帝国全部兵力的1/10。由于士兵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又能吃苦耐劳,经常在战斗中成为中坚力量。耶尼切里除拱卫首都外,亦分驻于帝国各重要城市和要塞。


衰落和灭亡


16世纪末,穆拉德三世(1574~1595在位)开始准许杂耍人员加入耶尼切里兵团。兵团纪律逐渐松弛。他们


是不许结婚的,但到了苏里曼大帝时期,有所放宽。17世纪末最终禁止征募基督徒。到了塞利姆二世时代,几乎成为定制,职位传子,纪律败坏。到了穆拉德三世时代,为了庆祝王子的割礼,人人皆可参军,完全丧失战斗力。结果,兵团人数不断增加,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而战斗力却逐渐丧失。耶尼切里蜕变为宫廷阴谋的工具,其营房则成为宫廷骚动和叛乱的策源地。1622年耶尼切里杀死苏丹奥斯曼二世(1618~1622在位),拥立患有疯病的穆斯塔法一世(1617~1618,1622~1623在位);1807年又勾结宫中的保守分子,推翻实施新政改革的苏丹谢利姆三世。耶尼切里实际上已成为国家进步的严重障碍。


1826年苏丹马赫穆德二世决定建立欧式新军,耶尼切里兵团于同年6月掀起叛乱。苏丹在宰相、伊斯兰教教长等官员和伊斯坦布尔市民的支持下,将耶尼切里彻底屠杀干净,然后放火烧光他们的军事训练设施和培训机构!数万耶尼切里的尸首在烈火中熊熊燃烧了3天3夜,腥臭数千里外!


开启地狱之门


土耳其禁卫军耶尼切里的失控的疯狂行为是奥斯曼帝国衰败


的最初征兆和动力,而他们的总人数实际还完全没有达到上面最后提到的那个数目。耶尼切里的建立始于穆拉德一世。
那个狡猾的暴君感觉到法律也许能起一点装点作用,但显然只有军队能实际维持他篡夺来的恐怖统治,于是逐步建立了这一支强大的禁卫军,随时用来保卫他的人身
安全、威吓那些维齐、将领和元老、并用以防止或尽快摧毁刚露头的反叛活动。这些士兵都受到特别的优待,工资加倍,而且还享受着许多特权;但由于他们强大威
力可能会使奥斯曼帝国人民在万分惊愕之余,同时更感到十分愤怒,因而在首都只驻扎着三个分队;其余的人则分散驻扎在奥斯曼帝国的各大城市市和战略要地上。


但经过近200年的和平和奴役之后,苏莱曼采取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一举钉死了套在他的国家身上的镣铐。在为了减轻驻军对奥斯曼帝国造成的沉重负担,以及为了加强对耶尼切里的训练等好听的借口之下,他把他们全部集中到伊斯坦布尔的一个永久性的军营中来,在各方面都更大大加强了他们的力量,而且占据了最险要的地点。 对专制伊斯兰苏丹帝
王的王位来说,这样一支无比强大的奴仆卫队永远是必要的,但常常也是致命的。既然如此这般把耶尼切里引进了皇宫和政务院,一些苏丹总教导他们,一定要时刻
看到自身力量的强大和民政机关的虚弱;教导他们,以轻蔑的态度看待他们的主子的罪恶行为,并抛开只有靠远距离和神秘感才能保持的对那种假想力量的敬畏。长
期处在这种由一座富饶城市提供的安逸、奢侈的生活之中,自身具有莫大权力的意识培养了他们的骄横;渐至使他们不可能不感到君王的生死、政务院的权威、公众
的财富、帝国的安危实际全都掌握在他们的手中。为了使耶尼切里不致沉
溺在这危险思想之中,一些最坚强、地位最为稳固的苏丹也不得不恩威并用、赏罚兼施,尽量满足他们的骄纵,争取他们的欢心,对他们的越轨行为一味姑息,用大
量赏金以买得他们的完全不可恃的忠诚;这赏金自从苏莱曼一世一步登天以来,便成为每一个新苏丹继位时不能不支付的合法报酬。

耶尼切里的鼓吹者更企图从理论上肯定他们靠武力获得的权力;声称,依据最纯正的宪法原则来看,苏丹的任何任命都必须得到·他·们·的同意乃是绝对必要的。维齐尔、将军和地方官的任命权,尽管已被耶尼切里篡夺,实际却是奥斯曼帝国人民的古老的不容怀疑的权利。但是,上哪儿去找奥斯曼帝国人民呢?我们总不能认为和许多奴隶和外乡人混杂在一起充满伊斯坦布尔街头的人群就是奥斯曼帝国人民吧;他们只不过是一群充满奴性的群氓,在精神方面,也和在物质方面一样,穷得一无所有。

E. 御林军和禁卫军的区别

御林军属于禁卫军的一种
禁卫军即禁军是封建时代直辖属于帝王,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警备任务的军队。因时首谈手代、文化与地域的不同,有其他异名同义的名称,如禁卫、亲卫、近卫、御林军等不同称呼。在者嫌封建时代式微后,这些名称往往成为军事荣誉称号,授予建立特殊功绩的部队。进入现代,除侍亮某些君主立宪国家仍保有正统禁军外,其他非名义上由君王统治的国家如民主国家、共产国家等,与之性质相近的军队为“宪兵”或保安部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中国首都)的非军事队伍也通常会冠以御林军的别称。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负责保护党和国家领导人安全的重要任务,担当类似禁军的角色。

御林军,亦称“羽林军”,顾名思义,在中国是护卫皇帝、皇家、皇城的特殊军队。始于汉武帝刘彻,此后,历朝历代的御林军多有变化,隶属系统、机构统领、职能权力和地位都不一样。一般设总统领、右统领、左统领、带刀护卫、敢死队、大将军、将军等职位。大明王朝,洪武年间,设立亲军都尉府,统领中、左、右、前、后五卫,专事对皇城的保卫。皇帝死后也有“御林军”,昭陵的神道两侧自南向北依次排列着石雕华表一对、石兽六对、大望柱一对等共六对十二个。今天,中国对国外皇家卫队也称御林军。

F. 昔日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是如何沦落成为欧洲病夫的

公元1681年,奥斯曼土耳其获得了右岸乌克兰的宗主权。此时的奥斯曼土耳其的疆土面积已到达最大。1683年奥斯曼土耳其与欧洲数个基督教国家开战,围攻奥地利维也纳失败。这是奥斯曼帝国第二次围攻维也纳,上一次围攻维也纳是1529年。不同的是,上一次是围攻无果主动撤退,这一次却是奥斯曼帝国大败。之后奥斯曼军队遭遇了一系列失败,一直到1699年,参战各方均无力再战,奥斯曼帝国与奥地利极其盟邦签署了《卡尔洛维茨条约》,这场战争才结束。

《卡尔洛维茨条约》不仅意味着奥斯曼帝国扩张的终结,还意味着奥斯曼帝国开始走向衰落。条约规定,匈牙利不再属于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因此丧失了大片领土。

这只是开始,之后的两百多年,奥斯曼帝国屡战屡败,领土不断萎缩,直至最终崩溃。19世纪初期,拿破仑就称其为“欧洲病夫”。

之前奥斯曼帝国几乎是吊打欧洲各国,就在第二次维也纳战败前,哈布斯堡还需要向奥斯曼帝国纳贡。黑海是奥斯曼帝国的内湖,大半个地中海也归奥斯曼帝国所有。就连东南亚苏门答腊岛上的亚齐也承认奥斯曼帝国的宗主权。

为什么仅仅过了两年,奥斯曼帝国就从巅峰走向了丧师失地的境地?为什么在之后的两百多年时间,奥斯曼帝国没能再续辉煌,而是苟延残喘直至崩溃?

单纯了解一次战争,或者某一段历史,显然无法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只有了解奥斯曼帝国的整个历史,才有可能理解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然而在西方中心论的话语下,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充斥着各种刻板印象。卡罗琳·芬克尔教授试图打破人们的刻板印象,尽量以一种更加中立的角度叙述这段历史,她推出了自己的着作《奥斯曼帝国:1299-1923》。这是英语世界第一本大量运用奥斯曼土耳其语原始材料写成的奥斯曼通史,在土耳其大受欢迎。

卡罗琳·芬克尔是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奥斯曼史博士,奥斯曼研究专家。她在伊斯坦布尔生活了15年之久,对土耳其有着深刻了解。

《奥斯曼帝国:1299-1923》讲述了奥斯曼帝国自13世纪末建国起,至1927年土耳其国父穆斯塔法·凯末尔发表伟大演说之间的悠久历史。为我们展现了奥斯曼帝国登上霸主之位,到一步步沦为欧洲病夫,直至最终崩溃的历史脉络。

纵观奥斯曼帝国六百余年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军制、税制以及认同感,这三样东西与奥斯曼帝国的兴衰有着密切的关联,几乎左右着帝国的兴衰。

一、从帝国支柱到叛乱之源的禁卫军

禁卫军是奥斯曼帝国的一支特色军种,在帝国不断崛起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初,奥斯曼军队只是一支掠夺联盟,其成员很杂,宗教色彩很淡,其中有大量的基督徒。

随着征服疆域的扩大,奥斯曼开始采用少年征兵制度,建立了禁卫军。

奥斯曼人征发十几岁的少年,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以及文化教育,灌输效忠苏丹的信念。这些少年大多来自基督教家庭,主要是巴尔干地区。进入禁卫军的少年会被强制改宗。

禁卫军被视为“苏丹的奴仆”,成了奥斯曼帝国的主力,在帝国扩张的事业中功不可没。治理帝国的官员,也基本上来自禁卫军。

然而禁卫军是一把双刃剑。一代苏丹去世后,他的继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就必须讨好禁卫军。通常的做法就是给予赏赐,比如出征前发钱,征服新区域后分战利品。

于是,禁卫军的势力越来越膨胀,甚至能够废立苏丹。

18世纪的时候,禁卫军势力很大,但战斗力却已经很弱了,完全沦为乌合之众。大量闲杂人员混进了禁卫军,领着薪水,但训练几乎没有。而兵变却愈发频繁,只要不合意就发动兵变,禁卫军已成为帝国的痈疽。

此时的奥斯曼帝国,面对北方新兴强敌俄罗斯,毫无抵抗力。苏丹塞利姆三世试图改革,结果却命丧禁卫军之手。

19世纪上半叶,马哈茂德二世终于废除了禁卫军,成立了新军,展开改革,然而为时已晚。

长期以来,为了维持禁卫军的忠诚,帝国的财政已经耗尽,而禁卫军的频繁兵变引发的混乱,更是破坏了经济和国家的统一。

17世纪末,为了应对国内外的危机,获取更多的财政收入,奥斯曼帝国不得不饮鸩止渴,进行了税制改革,结果导致了更加严重的后果。

二、不完善的税制与地方豪强的出现

1683年,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开战。维也纳围城战败后,奥斯曼遭遇了一系列失败。

此时奥斯曼帝国的财政已经枯竭,财政枯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战争开支、用于皇室的奢靡开支、全球商路变化导致贸易垄断收入剧降等等。

为了应对危机,帝国进行了税制改革。所谓的改革就是将包税制的三年期限改为终身制。

所谓的包税,就是将一个地区的税收权拍卖给个人,这个人先掏钱给帝国政府,然后他再向地区征税,以获得差价来为自己谋利。

这种税制本身就很落后,原本的三年期限,还可以稍微防止地方势力坐大。但是为了应对危机,包税变成了终身制后,一些地方势力迅速膨胀,成为地方豪强,拥有了跟中央叫板的实力。

时间一久,地方豪强就可以截留税收,奥斯曼帝国不得不派兵镇压豪强。而用兵就意味着要消耗更多的财政收入,也就不得不将更多地区的包税期限变成终身制,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地方豪强实力的膨胀,不仅消耗了帝国的实力,而且导致了分离主义。

19世纪,一些地区独立,跟地方豪强的实力膨胀有着很大的关系。比如埃及、叙利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等地。

财政收入不足以及对外战争的失败,还导致了另一个严重后果。帝国不得不向西方列强借外债,也就给了列强干涉内政的理由。

19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其实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帝国政府欠着大量外债,国内大量产业也都掌控在西方列强手里。地方豪强更是成为列强用来对付帝国政府的工具。比如巴尔干半岛诸多国家的独立背后,就有西方列强的操纵。

奥斯曼帝国之所以还能存续,完全是由于列强之间的矛盾,他们需要在这里维持势力平衡。

三、认同危机

卡罗琳·芬克尔在叙述19世纪的奥斯曼帝国时,强调了认同危机。事实上,从整个叙述来看,认同危机从奥斯曼帝国建立时就存在。

奥斯曼帝国的起始时间被定在1299年,这个时间是奥斯曼人自己定的。这年并没有发生什么重大的有意义的事情,纯粹是因为吉利。按照伊斯兰历法,这一年是700年,一个新纪元的开始。将建国时间设在这一年,就是为了增强认同感。

事实上,奥斯曼人第一次现身史书,是在1301年,奥斯曼军队在一次战役中击败了拜占庭军队。

为了证明建国的合法,奥斯曼帝国史学家在15世纪编造了一个梦:第一任苏丹在圣人家中留宿时,梦见肚脐上长出一棵大树,树荫笼罩了全世界。圣人解释说,这意味着真主将皇帝的宝座赐予你和你的子孙。

14世纪,奥斯曼只是西亚地区诸多土库曼部落中的一支。他们不断吞并周边的其他小国,到了14世纪末,成为最具威胁的力量。为了提高自身血统的高贵,奥斯曼人自称祖先来自土库曼的乌古斯部落,实际上这无法考证。

攻占君士坦丁堡后,奥斯曼帝国以罗马帝国继承者自居,暂时得到其治下的基督徒的认同,但是西方国家是完全拒绝的。

1478年,克里米亚汗国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庸,带来了一项政治资产,就是克里米亚汗国是成吉思汗的后裔。

但是在伊斯兰世界,奥斯曼帝国依然有很多竞争者,比如伊朗的萨法维王朝,埃及的马穆鲁克。

16世纪,奥斯曼帝国消灭了马穆鲁克王朝后,获得了圣地保护者的称号,算是得到了一半穆斯林的认同。而另一半穆斯林,萨法维王朝依然不认同奥斯曼的领导地位,双方打了几百年。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封建王权逐渐不再被认同。

19世纪,民族主义泛滥,奥斯曼帝国境内生活着许多民族,并没有一个主体民族。由于帝国之前实行宗教宽容政策,虽然伊斯兰教被奉为国教,但穆斯林并不占主体地位。在西方列强的操纵下,地方豪强的怂恿下,奥斯曼帝国境内分离主义愈演愈烈。

为了应对认同危机,奥斯曼帝国先后提出奥斯曼、伊斯兰、泛土库曼等等身份,希望获得民众广泛认同,但全都失败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的领土所剩无几,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此时凯末尔提出的土耳其人身份获得了普遍认同,也铸就了现代土耳其国家。

不过,曾经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奥斯曼帝国已经不复存在了。

四、奥斯曼帝国到底因为什么而衰落?

卡罗琳·芬克尔在《奥斯曼帝国:1299-1923》的叙述中,军制、税制以及认同感是驱动奥斯曼帝国扩张的三驾马车,当帝国扩张结束时,这三架马车却没能维持帝国的持续发展。

当奥斯曼帝国走向衰落时,历代苏丹都力图改革,想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维持帝国的荣耀,这三架马车已经成了阻碍。

但是,军制、税制和认同感的落后并不是导致奥斯曼帝国衰落的原因,这三者的落后其实是奥斯曼帝国衰落的表现。帝国的衰落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对比一下东方的中国,奥斯曼帝国一直在跟西方接触,而且很早就开始向西方学习,但最终依然沦落到任人宰割的境地。而东方的中国,在19世纪后期才开始学习西方,最终也沦为了半殖民地,结局非常相似。

两国有相似性,经济结构上都是以农业为主体,政治体制上都是专制王朝。无论是早改革,还是晚改革,两国都没有及时触及最根本的经济层面,也就是没有跟上工业化的脚步。这是两国落后的根本原因。

改革仅仅局限于军事技术层面,后期则是全盘照搬了西方政治体制。但是落后的农业经济根本无法支撑这种改革,最终导致了两国都沦为了半殖民地国家。

只是中国相对幸运一些,在认同感上没有太大问题,也就避免了奥斯曼帝国分裂为40余国的下场。

G. 禁卫军与御林军有甚区别

禁卫军:
janissary:
n. 古时土耳其苏丹的禁卫军, 土耳其兵, 亲信, 爪牙
或者
lifeguard

近卫军:
近卫兵:
guardsman
苏联近卫军,一个充满光荣与荣耀的名字,一面永远向前的旗帜,一个战无不胜的英雄群体。
近卫军泛指军队中的精锐之师,最早概念的近卫军,出现于奴隶社会,主要是指统帅的扈从部队。十二世纪,意大利将专门护卫国旗的精锐部队冠以“近卫”称号,这也是“近卫”称号的最早由来。也就是说,传统意义上的“近卫军”,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讲的中国古代的禁卫军、羽林军,是一支扈从、保卫的部队,而非用于野战的部队。作为一个事物,近卫军也有自己的一个发生发展壮大的沿革过程,到了近代,近卫军就更多是一个荣誉。严格意义上讲,苏联近卫军并不是真正的“近卫军”,但他无愧于近卫军这个光荣的称号。

苏联近卫军的产生与壮大
在伟大卫国战争时期,为了鼓舞士气,苏联红军开始授予那些战功卓着的部队、舰艇、兵团和军团“近卫”称号。 这真是一个天才般的举措。一个个荣誉的授与,使苏联的军队斗志高扬,团队精神更形巩固,战斗力也随之成倍数增长,为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1941年9月18日,遵照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决定,为表彰全体人员的集体英雄主义、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和高超的军事技能,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发布第308号命令,将一批立正大功的兵团改名:步兵第100师(师长鲁西亚诺夫少将)改称
近卫步兵第1师(后来改编为近卫机械化第1军);步兵第l27师(师长阿基缅科上校)改称
近卫步兵第2师;步兵第153师(师长加根少将)改称近卫步兵第3师;步兵第161师(师长莫斯克维京上校)改称近卫步兵第4师。这些兵团在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城下同德军进行了殊死搏斗,并参加了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在叶利尼亚城下举行的反突击。例如,1941年6月26-28日,步兵第100师所属部队在明斯克城下战斗中重创德军步兵第35师和第25装甲师,歼灭其一个步兵团和一个装甲团、一个半摩托车营,击毁坦克l00余辆、装甲车l3辆、反坦克炮23门。该师全体军人在叶利尼亚城下勇敢坚决地进行战斗。1941年9月初,该师在第24集团军突击集团编成中实施进攻,突破叶利尼亚以北德军防御阵地,切断叶利尼亚-斯摩棱斯克铁路线,从纵深中包围了该地的德军集团。该师坚决果敢的战斗行动,对粉碎德军和收复叶利尼亚具有重大意义。
苏联近卫军的队伍迅速在伟大卫国战争中的血与火中成长起来。1941年9月21日,莫斯科摩托化步兵第1师(师长利久科夫上校),9月26日,步兵第107师(师长米罗诺夫上校)、第120师(师长彼得罗夫少将)、第64师(师长格里亚兹诺夫上校)均被授予近卫军称号,分别改名为近卫莫斯科摩托化步兵第1师,近卫步兵第5师、第6师、第7师。1941年11月18日,步兵第319师(师长潘菲洛夫少将)因在莫斯科(沃洛科拉姆斯克)保卫战中表现无比英勇顽强,改为近卫步兵第8师。1941年11月26日,步兵第78师(师长别洛博罗多夫少将)因在莫斯科城下伊斯特拉方向对德军作战中连战皆捷,被改为近卫步兵第9师。坦克兵成为近卫部队的有坦克第4旅(旅长卡图科夫上校)被改名为近卫坦克第1旅(1941年11月11日)。该旅在莫斯科保卫战中,战功卓着。10月初,该旅在近卫步兵第1军编成中作战,向奥廖尔-图拉方向挺进,在姆岑斯克地域与德军突击的坦克集团遭遇。该旅所属部队广泛设伏,数日之内,遏制德军两个装甲师的多次突击,并在战斗中击毁坦克l33辆。
其后,光荣的近卫军称号从单纯的陆军师扩展到各个军兵种。
骑兵在苏联近卫军的战史上作出了巨大贡献。1941年11月26日和12月25日,骑兵第2军(军长别洛夫少将)、第3军(军长多瓦托尔少将)和骑兵第5军(军长克留乔金少将)分别改名为近卫骑兵第l军、第2军和第3军。
炮兵在莫斯科接近地,同德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战斗。炮兵第440、471、555、274团,反坦克炮兵第289、296、509、760团,这些部队因在战斗中表现出的英雄主义、大无畏精神和高度组织纪律性,而于1942年1月8日亦被授予近卫军称号。反坦克炮兵第280团(团长叶夫列缅科少校)是近卫反坦克炮兵第一个团队。1941年10月,该团配属步兵第316师,在沃洛科拉姆斯克以南德军坦克集团进攻方向,组织了坚不可
摧的反坦克地域,并于1941年10月25日的战斗中,击毁德军坦克37辆。
1942年1月8日,摩托车第36团和通信兵第12团被改为近卫团。
1941年12月6日,红旗歼击航空兵第29团(团长尤达科夫少校)是近卫航空兵第一个团队。该团飞行员在战争爆发后仅两个半月时间就击落敌机47架。同一天,被改称为近卫航空兵团的还有:歼击航空兵第526团、第155团和第129团,俯冲轰炸航空兵第31团和强击航空兵第215团。水鱼雷航空兵第1团(多次参加空袭柏林)、红旗波罗的海舰队歼击航空兵第5团、第13团和红旗北方舰队混成航空兵第72团,因出色完成各项复杂的战斗任务,发扬了英雄主义精神,于1942年1月18日均改为近卫团。1942年4月,被授予近卫军称号的舰艇有:“红色高加索”号巡洋舰(舰长古幸海军中校),“刚毅”号驱逐舰(舰长列夫琴科海军大尉),“马尔季”号布雷舰(舰长梅谢尔斯基海军上校),“T-205”号扫雷舰(舰长什克列布季延科海军上尉),“Д-3”号潜艇(艇氏比别耶夫海军大尉),“M-171”号潜艇(艇长斯塔里科夫海军大尉),“M-174”号潜艇(艇长叶戈罗夫海军大尉),“K-22”号潜艇(艇长科捷利尼科夫海军中校)。1942年6月18日,“红色克里木”号巡洋舰(舰长祖布科夫海军上校)改为近卫巡洋舰。

联近卫军独特的荣誉体制
和平时期,前苏联对各军团、兵团、部队和舰艇不授予近卫军称号。但是,为保持战斗传统,原各部队、舰艇、兵团、军团的近卫军称号,在其撤销时,可转授给其他军团、兵团、部队和舰艇。近卫军是一个光荣的称号,有其一整套荣誉授予体制和载体。
根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决议,凡荣获近卫军称号的部队和兵团,均授予近卫军军旗。近卫集团军军旗旗面由红色丝绸制成,边缘装饰以金色流苏,尺寸为145x115厘米。正面中央刺绣有直径60厘米的近卫军徽章图案,在其上方为俄文“消灭德国侵略者”(Смерть §?§?§T§?§è§ü§ú§T захватчикам)口号,下方是部队的名
称。在旗面的三个边缘处刺绣有金星、镰刀和斧头图案。军旗的背面,中央为列宁刺绣头像,其直径为48x46厘米,上方是“为了我们苏维埃祖国” (За на нашу Советскую Родину)标语,下方则是苏联的俄文缩写。军旗旗杆为木质,长2.5米,直径4厘米,颜色为深棕色,顶端装有金属箍并系有两条金色饰带。 其它级别近卫军部队的军旗与近卫集团军军旗基本一样,只是旗面中央的近卫徽章没有橡叶饰,尺寸也缩小为38x50厘米。
遵照l942年5月21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命令,为苏军陆军近卫部队和兵团的军人颁发“近卫军”胸章,而为海军近卫军人颁发系有黑竖条橙黄色波纹绶带的长方形金属薄板制成的胸章。同时设近卫军军人称号。根据1942年6月19日海军人民委员部命令,制定海军近卫军军旗。1942年7月31日颁布实行《苏联海军近卫条例》。近卫军胸章应佩戴于右胸。
近卫军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起了巨大作用。第1、2、3近卫集团军在会战中发扬了非凡的英雄主义和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第24、第69、第21、第64、第62、第30和第16集团军由于在对德军战斗中为祖国屡建战功,并发扬了集体英雄主义精神与高超的军事技能,均改为近卫部队,分别命名为第4、第5、第6、第7、第8、第10和第11近卫集团军。 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1943年4月16日的指令,沃罗涅日方面军、西南方面军、西方方面军和草原军区对所属军队中的近卫步兵兵团进行整编,目的在于将其作为最有经验、战斗力最强的兵团加以有效的使用。还有许多坦克军和机械化军亦获得近卫军称号。1943年2-3月间,首批成为近卫航空兵师的有:歼击航空兵第220师(师长乌京上校);强击航空兵第226师(师长博尔德里欣中校)、第228师(师长科马罗夫上校)和第243师(师长苏霍列布里科夫上校);轰炸航空兵第263师(师长多贝什上校)和第272师(师长库兹涅佐夫上校),以及远程航空兵第3师(师长尤哈诺夫上校)、第17师(师长洛吉诺夫空军少将)、第24师(师长沃尔科夫上校)和第222师(帅氏季托夫上校)。红旗防空航空兵第102师在多次空战中表现出高超的作战技能,亦改为近卫航空兵师。
1943年,出现了第一批近卫坦克集团军:2月22日——近卫坦克第4集团军(首次组建)和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5月l 4日——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他们在1943年库尔斯克会战中不傀是英勇作战的模范。1944年改为近卫坦克集团军的还有坦克第l集团军(4月25日)、坦克第2集团军(11月20日)、坦克第6集团军(9月12日)、坦克第4集团军(1945年3月17日第二次组建)。这些坦克集团军直到卫国战争结束,还保持着自己的番号。
1943一1945年多次进攻战役中,近卫军团和兵团通常都在决战方向作战。苏联最高统帅部所使用的近卫坦克集团军,对在敌防御纵深中迅速发展战役胜利起到了极其重大的作用。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在1943年4月18日给各方面军司令员的训令中要求在进攻中将近卫兵团和军团务必使用在主要突击方向突破敌防御阵地;在防御中用以实施坚决的反突击。

苏联近卫军的相关待遇和奖惩
1943年6月11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对近卫军作了如下补充规定:近卫军部队必须是全军的表率,……如果近卫部队在战争中出现被歼灭而丢失军旗、贪生怕死和在战斗中溃逃的情况,其指挥人员将被送交军事法庭,剥夺该部队的近卫称号并进行整编。
近卫军各兵团和军团以辉煌胜利标志着自己在1944-1945年进攻战役的战斗历程。近卫军许多部队(舰艇)、兵团和军团在列宁格勒和诺夫哥罗德保卫战,在收复右岸乌克兰、克里木半岛、白俄罗斯以及进攻东普鲁士、维斯瓦-奥得河、柏林和歼灭日本关东军等重大战役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曾多次受到最高统帅部通令嘉奖,荣获政府奖赏,并因攻克军事重镇而获得荣誉称号。按规定,凡荣获“近卫军”称号的部队将予以加薪,指挥员增加一半,而士兵则上涨一倍。 到伟大卫国战争末期,苏联近卫军已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力量。1945年5月9日,苏联武装力量荣获近卫军称号的计有:11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和6个坦克集团军;1个骑兵机械化集群;40个步兵军、7个骑兵军、12个坦克军、9个机械化军和14个航空兵军,217个步兵师、9个空降兵师、17个骑兵师、6个炮兵师、53个航空兵师、6个高射炮兵师、7个火箭炮兵师;13个摩托化步兵团、3个空降兵团、66个坦克团、28个机械化团、3个自行火炮团、64个炮兵团;1个迫击炮旅、11个歼击反坦克炮兵旅、40个火箭炮兵旅、6个工程兵旅和1个铁道兵旅;1个筑垒地域;18艘战斗舰只和许多军(兵)种部队。

H. 御林军和禁卫军有什么区别

前面的称呼是宋朝保卫皇宫军队的叫法,后者是唐朝的叫法,实际都一样。就像英吉利海峡是英国人的叫法,而法国人叫它不叫英吉利海峡,叫加莱海峡,其实就是那个海峡。

I. 中国古代的羽林卫,羽林军,御林军,禁军,内卫有什么区别

没有区别,只是称呼不同。

禁军是封建时代直辖属于帝王,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警备任务的军队。

因时代、文化与地域的不同,有其他异名同义的名称,如禁卫军、亲卫军、近卫军、御林军等不同旁汪正称呼。

在封建时代式微后,这些名称往往成为军事荣誉称号,授予建立特殊功绩的部队。

进入现代,除某些君主立宪国家仍保有正统禁军外,其他非名义上由君王统治的国家如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等,与之运悔性质相近的军队为“宪兵”或保安部队。


(9)土耳其禁卫军权力为什么那么大扩展阅读:

各朝代禁军:

1、秦朝

秦朝以卫尉掌皇宫诸门屯兵,中尉掌京师驻兵。

2、汉朝

汉代初期,延袭为南、北二军。以卫尉率南军,守卫宫城;中尉统北军,屯卫帝都。

3、三国

魏文帝曹丕在既有的“虎豹骑”(分属虎营、豹营的骑兵团)中,选编精锐组成侍卫队,称“武卫军”。

而魏国的虎豹骑最初就是由曾任汉朝禁军指挥官之一的曹操编组成,长官历来由曹氏一族的曹纯、曹真、曹休出任;此为曹魏禁军的由来。

4、隋

隋朝的禁军有十二卫(左右翊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屯卫,左右候卫、左右御卫)和东宫六率(太子左右卫率、太子左右司御率、太子左右清道率)。

5、唐

唐朝沿袭隋朝十二卫(其中左右翊卫改称左右卫﹑左右屯卫改称左右威卫,左右候卫改称左右金吾卫、左右御卫改称左右领军卫),并增加四卫(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称南衙十六卫。

6、宋朝

(1)北宋太祖赵匡胤,即是官拜五代后周禁军统领,经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由禁军拥护为开国皇帝。

之后赵陵铅匡胤再邀集诸多拥护他之高级武官杯酒释兵权,建立北宋中央集权之东京禁军。宋太宗再分置多职、互相制约以听皇帝号令,扼阻前朝唐代藩镇割据地方之祸。

(2)南宋时,各屯驻大军取代禁兵,成为正规军,而各地尚存的禁兵,则成为专供杂役、不从事战斗的部队。

7、元代

元代中央禁军称为宿卫军,宿卫军又分皇帝亲自掌握的“怯薜军”和由枢密院统领的侍卫亲军。

8、明代

明朝禁军分为守备京师的京营及卫戍皇城的上直二十六卫亲军。

9、清代

清朝刚入关时,沿用明制。

在完成了对全国的占领和控制后,将八旗的主力安置在京城,对皇宫和京师保卫系统进行了重建。

清朝晚期,清廷在在内忧外患的压迫下创建新式禁卫军:神机营,用西方近代武器装备,兵员从八旗原有的禁卫军诸营中选拔。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184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520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514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099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155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807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727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317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783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