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对土耳其有什么影响
❶ 土以关系历史性突破,这背后埃尔多安在下一盘大棋吗
以色列和土耳其重新建立外交关系,引起外界不小关注。在俄乌冲突背景下,国际政治秩序面临重新“洗盘”可能。这种情况下,中东两国复交算是“积极信号 ”。对于一心想要恢复日耳曼帝国的埃尔多安来讲,意味着他距离“目标”,又继续前进一步。
❷ 土耳其在欧洲的历史上有什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演进
土耳其的历史源远流长,其祖先在中国文献中被称为丁零、高车、铁勒、突厥、回纥等,在六至九
世纪间,土耳其族开始往中亚移动,不久中亚地区便成为世界史上所谓的土耳其斯坦(Turkistan),这些
地方包括了现在的土库曼(Turkmen)、乌兹别克(Uzbek)、哈萨克(Kazakh)、塔吉克斯坦(Tadk)、
吉尔吉斯(Krighiz)等地。而在这些土耳其族中有另一支经由伊朗进入当时已回教化的西亚,并开始接触
回教,信仰回教。西元1055年土耳其族人占领当时回教文明中心-巴格达,并成立塞尔柱王朝,成为西亚
回教世界的统治者。西元1071年,塞尔柱军队大破当时位于小亚细亚的东罗马帝国军队,小亚细亚因此成
为土耳其人的势力范围。由于西亚(尤其是耶路撒冷)及小亚细亚为回教势力所据,对信仰基督教的欧洲
诸国是一大打击,于是有了世界史上着名为争夺圣地的十字军东征。十字军大败后,建立塞尔柱王朝的土
耳其族在小亚细亚的西北部一角另建立了鄂图曼帝国,不久即入侵巴尔干半岛,并于西元1453年占领了东
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使这个颇具声威的东方基督教盟主从历史上消失。随后,鄂图曼土耳其帝国开
始沿多恼河向西征伐,1529年终于包围了欧洲第一名都维也纳。虽然鄂图曼土耳其终究未能攻克维也纳,
但是整个东欧的南半部至此归入鄂图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
欧洲势力的挽回是18世纪以后的事。到19世纪时,帝国内部的民族主义势力高涨。在其它欧洲列强
的鼓动和支持下,这些帝国的臣民纷纷开始为独立而战。1832年,希腊王国首先独立,随后塞尔维亚人、
罗马尼亚人、阿尔巴尼亚人和阿拉伯人先后获得的独立。此后,奥图曼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选错边加
入了德国,大战后,帝国面临着被瓜分的严重威胁。
在以后的岁月里,有无数的人为土耳其人的命运而战。或许现在的土耳其并不能真正算是一个泱泱
大国,但是若要了解其国家、国民甚至其与四周邻国的关系,研究土耳其在历史上的雄伟及活跃有其必要
性,如土耳其对曾统治过阿拉伯人、希腊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等一事,感到十分骄傲,也因此我们不
难理解,为何在塞浦路斯问题土耳其对希腊的态度会如此强硬,或许我们也能解释出,在阿拉伯回教势力
的强大压力之下,同为回教国家的土耳其为何仍能与以色列签订军事交流的协定。
恼人的人口问题及种族纠纷
据估计土耳其人口在2000年底将达到6,500万人,其中男性有3,300万人,女性有3,200万人,
平均寿命为70.5岁,识字率为84.2%(1998年)。每年人口之成长率约为1.5%(1995-1999年平均)
,人口众多,使得土耳其成为欧洲国家仅次于德国的人口大国,而高出生率,使其平均年龄仅为
25.5岁,15岁至65岁的就业年龄层占总人口的65.8%,而高人口成长率及低年龄层组合则意味着土
耳其劳力供给过剩,而安纳托利亚高原农民流入城市又会使得这种情形加剧。
土耳其人口组成主要是以土耳其族为主体,约占全国总人口八成以上,其次为库德族,约占
10.8%,再次为阿拉伯人,约占1%,此外还有亚美尼亚、希腊人及乔治亚人。官方语言是土耳其
语,宗教信仰上,99%土耳其人信奉回教,其中85%属逊尼派。
土耳其为多种族国家,由于语言、文化的不同,种族之间冲突势难以回避。不过回顾过去历
史,其实土耳其在十六世纪鄂图曼土耳其帝国威势达于最高峰时,仍有许多不同种族居住在小亚
细亚及色雷斯一带,而鄂图曼土耳其历代国王,亦不曾对非土耳其民族采取敌视政策,但近代的
土耳其历史,却充斥着与非土耳其裔争斗及压迫,其中最明显的则是对世居于“后院”库德族的
镇压。
库德族人与土耳其之间的冲突问题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世人常把库德族人要求民族自治视为
单纯的土耳其一国之内的“分离主义”,不过如此一来使得问题过于简化并与史实有所出入。库
德族人约有2000万,主要分布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利亚、黎巴嫩、亚塞拜然和亚美尼亚。
库德人是中东地区仅次于阿拉伯、突厥、波斯的第四大民族,信奉伊斯兰教,大多属逊尼派。目
前库德人聚居地被称为库德斯坦,主要指土耳其、伊朗、伊拉克三国交界地区,地理条件复杂,
交通不便。库德斯坦被划归不同国家,但库德人从不承认这种政治分割。
事实上,库德人在1844年就曾独立建国,时其领土从现在的伊朗、土耳其边境一直延伸到伊
拉克境内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1846年,库德人占领基督教聂斯托留教派的几个村庄,这使得以
东方基督教保护者自居的英、法强权得以威胁当时的土耳其苏丹出兵镇压,建国才两年的库德斯
坦便瓦解了。而强权的介入,主要还是因为库德斯坦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二次大战后,为瓜分
鄂图曼土耳其帝国,1920年各强权签订塞夫勒条约(Treaty of Sevres),并同意给与库德族人自
治权或“在某一天独立”。1923年凯末尔革命建国后,土耳其又与各强权签订洛桑条约(Treaty
of Lausanne),取消库德族人的自治独立条件,并将库德斯坦划分势力范围,造成目前各国分别
管辖库德人的现状。而目前伊朗、伊拉克境内库德人对统治者的反抗,亦是有目共睹的,因此从
历史的背景中可以看出,将库德人问题视为单纯的地方叛乱组织,将使问题过于简化,并无法求
得具前瞻性的因应措施。
库德人成为土耳其的子民并无法获得民族认同和平等地位,他们连用自己文字和语言教育孩
子的权利都被剥夺了。1925年,土耳其政府关闭库德族学校、禁止使用库德语、革除库德族官
员、没收库德人土地,库德人发动起义,结果凯末尔发动三万军队进行镇压;1930年库德族宣布
复国,但不久又遭镇压;1937年库德人发动暴动,死伤无数;1978年土耳其库德人成立自己的政
党-库德工人党(PKK),其主要目的在于阻止土耳其政府对库德族的压迫,争取应有的政治、文化
权利。但在遭政府镇压后,1984年PKK开始宣布进行武装抗争,试图以流血方式引起世人注
意。1990年波湾战争结束后,在美国的默许之下,土耳其一次又一次的越过国境,以清剿库德反
抗军为由,在伊拉克北部盛产石油的库德人居住区进行攻击。
库德人保守估计占土耳其总人口一成以上,但库德人在土耳其地位远低于境内的希腊人、亚
美尼亚人及犹太人,因为库德人在土耳其定义上不属于少数民族,因而无权以母语教育下一代,
且库德语用于广播或政治场合仍属违法,这导致新一代的库德青年大都无法准确运用其母语,这
又使得希望建立独立库德族国家的人士忧心不已,另在土耳其,库德民族政党和组织的活动都是
非法的,土当局除对该族实行同化政策外,并与有库德人居住的邻国签订了一系列旨在切断与邻
国库德人联系的协定,更使得库德族问题难以获和平的解决。
❸ 俄罗斯与土耳其这对老冤家,它们有着怎样的恩怨纠葛呢
就在最近的土耳其航空展上,一架俄罗斯的苏-35战机参加了航展。也是在今年的莫斯科航展上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普京的陪同下查看了苏-57、苏-35等制先进战机,作为遭美国拒绝交付的F-35战斗机的替代方案。同时前段时间网上还爆出了俄罗斯向土耳其出售了S-400防空导弹系统的新闻。作为北约组织成员国的土耳其,购买了俄罗斯的防空导弹系统先进战斗机,这真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
俄土这对冤家,现在搭得火热,原因是各自都需要对方,俄罗斯长期受遭西方国家的打压,国际活动空间有限,作为北约成员国的土耳其与俄罗斯保持着火热的关系,对俄罗斯有着特殊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改善经济和外交上的被动。而土耳其边境上的库尔德问题,土耳其希望得到俄罗斯的支持,而且土耳其更是需要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发展经济。
❹ 历史系的名词解释:圣地争端。
“圣地争端”即“克里米亚战争”(又说“克里木战争”)
是19世纪上半叶欧洲列强争夺欧洲霸权以及奥斯曼帝国遗产的斗争而引起的。当时最为突出的矛盾表现在英法等国与俄国在奥斯曼遗产问题上的争夺。“克里米亚战蔽誉争”的爆发腔塌,俄国战败和巴黎和约革命形势的成熟。
19世纪50年代关于“圣地”(即耶路撒冷)问题的争端是克里米亚战争的直接原因。长期以来,天主教与东正教之间,就耶路撒冷的基督教圣地管辖权问题发生争执。
就根本而言,圣地问题是拿破仑三世安排的陷阱,不谛为一出杰作,可惜这是唯一的伍并圆一次。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圣地问题助他登上皇帝的宝座(1851年),而俄土交恶给皇帝带来新的机会。
❺ 以色列帝国及其所打中东战争和土耳其的关系是怎样的
以色列就是中东国家。但是是犹太人建立的。以色列建国前的那块名叫巴勒斯坦土的地上是没有国家的。一战以前那片土地上只有地主,阿拉伯人的地主们和他们的贫苦阿拉伯雇农以及数量很少的犹太人一战结束后的欧洲大陆出现了反犹太主义的苗头,大批欧洲犹太人被迫开始陆续续的回到了他们祖先曾经生息的故土---巴勒斯坦回到巴勒斯坦的犹太人花费高出当时实际价格数倍的价钱从原来的阿拉伯地主们手上购买了土地。到二战结束以后,整个巴勒斯坦都已经成了犹太地主们的私有土地了。原来的阿拉伯人地主带着他们靠出卖土地获得的金钱纷纷移民去了其他阿拉伯国家、南美洲、欧洲等地,把原有土地上的穷苦阿拉伯人毫不留情的“转赠”给了犹太人。而巴勒斯坦的新地主们---犹太人,则把自己的私人土地无偿的献给了他们的国家,以色列突然发现圣城(耶路撒冷也是伊教的圣地)落到异教徒手上的周围的阿拉伯国家“勃然大怒”,深感他们的宗教感情受到了侮辱,随即纠合起来对以色列发动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争以色列建国以后,原来巴勒斯坦土地上的穷苦阿拉伯人迅速的分化成了两大群体.愿意接受以色列这个国家的留下来做了以色列的国民,并可以保持原来宗教信仰。不愿意被异教徒“统治”“侮辱”的,视宗教为生命的阿拉伯人,或为了"复国"而拿起了武器,或成为了暂住他国的难民。于是,中东战争爆发。例次的中东战争以及近年的黎以冲突都是以色列胜利。5次中东战争,每次爆发的原因都不同,美国人卖武器给以色列,苏联人支持阿拉伯国家,就这样。这是两大阵营的对抗。为什么会打仗,一两句话说不清楚,这么跟你说吧。现在的以色列国家,这块土地在2000年以前就是犹太人的故土,当时他们就在这建有古以色列国,但罗马人占领并驱逐了犹太人,于是犹太人流散到了世界各地,由于他们不信基督教,所以在基督教国家一直都被迫害,2战期间,大量犹太难民逃到了巴勒斯坦地区,当时的巴勒斯坦地区是英国的殖民地,受过良好教育的犹太人不断移民到这里,并购买了大量土地。2战结束,600万流散在欧洲的犹太人被屠杀,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联合国批准下,他们建立了以色列国,但建国的第二天,埃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等阿拉伯国家就开始进攻以色列,他们不同意以色列建国,这就是第一次中东战争。由于阿拉伯国家一直不承认以色列国的存在,一直试图消灭以色列,所以接下来又打了几次战争。美国人并没有直接帮助以色列打仗,只是向以色列出售武器,美国有几百万的犹太人,他们聪明而富有,以色列得到了他们的物质上的支持。倒是第二次中东战争(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苏联以核威胁迫使英法以撤军,这次中东战争是英法以VS阿拉伯,原因是埃及强行收回苏伊士运河。
❻ 土耳其扩张战争的介绍
土耳其扩张战争前后持续了两百年,时间跨度大,影响范围广。加速了许多地区的伊斯兰化,对后来的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土耳其扩张战争的介绍,希望你喜欢。
土耳其扩张战争的分析
中文名称:土耳其扩张战争
参战部队:土耳其、地中海多国
战争结果:土耳其获胜
时间:1360年~1566年
地点:巴尔干半岛、中欧、西亚等地区
人物:苏莱曼 塞利姆
土耳其扩张战争的详情
征服巴尔干半岛
1360年,穆拉德一世即位后立即着手组织对巴尔干的征战,因为此时的巴尔干形势对自己十分有利。拜占庭帝国日薄西山,统治权力不超过君士坦丁堡及其附近一隅土地;巴尔干的重要国家塞尔维亚面临分裂;保加利亚自1330年被塞尔维亚战败后元气未复;在地中海东部和海峡地区有巨大经济 政治 利益的威尼斯和热那亚经常处于明争暗斗之中。在土耳其人的迅猛攻击下,拜占庭境内一些名城相继陷落。1361年,亚德里亚堡就被土耳其占领。同时,一批又一批土耳其人,源源不断地渡过达达尼尔海峡,定居在巴尔干。
1363年,穆拉德一世攻占埃迪尔内,接着又占领保加利亚的普洛夫迪夫。惊恐之下,匈牙利、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瓦拉几亚组织联军反击,但在1364年的马查河战役中被人数处于劣势的奥斯曼军队击溃。此后的东南欧各国更抵抗不住土耳其人的攻势,节节败退。1367年,穆拉德一世移都亚德里亚堡。不久之后,又占领了整个色雷斯,切断了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和巴尔干半岛其余部分的联系,使拜占庭陷于孤立。这样,拜占庭帝国仅仅保留着君士坦丁堡一隅。
但是,奥斯曼土耳其人的扩张,遭到巴尔干各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在塞尔维亚国王的领导下,由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瓦拉几亚人(罗马尼亚南部居民)和匈牙利人组成联军,抗击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侵略。开始,联军接连取得了几次胜利,几乎迫近奥斯曼土耳其人的首都亚德里亚堡。但是,他们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轻敌冒进,1371年7月26日,马里扎河畔一役,联军6万人被土耳其歼灭,奥斯曼帝国吞并了塞尔维亚南部的领土。马里扎河战役的惨败,使巴尔干各国君主深感处境危险,于是共同磋商,一致公推塞尔维亚拉扎尔公爵为统帅,再次组成联军,以阻止奥斯曼人的进兵。
1389年6月,拉扎尔统率2万联军与穆拉德率领的3万土耳其军,在塞尔维亚南部科索沃原野,展开了一场具有 决定 性意义的会战。奥斯曼大军分三路杀来,中路军由七十高龄的穆拉德亲自统率。6月15日,塞尔维亚爱国者、贵族米洛什·奥比里奇诈降土耳其,乘机行刺了苏丹穆拉德。结果,老苏丹被刺中要害,伤重而亡。但是,整个战役并没有因此受阻,穆拉德的儿子巴耶塞特接替了奥斯曼大军的指挥。在号称“闪电”的巴耶塞特的督战下,奥斯曼大军最终战胜了联军。塞尔维亚人惨败,拉扎尔公爵阵亡,许多将领战死。科索沃战役结束了多瑙河以南地区对土耳其的抵抗,塞尔维亚沦为奥斯曼附庸。
攻占君士坦丁堡
1393年,巴耶塞特又率军征服了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匈牙利的处境岌岌可危。国王西吉斯蒙以抵抗异教徒的名义,向欧洲____各国呼吁求援,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很快组织了抗击奥斯曼土耳其人的新十字军的联军。于是,法兰西、德意志、波兰、捷克、威尼斯等国的十字军骑士10余万人,齐聚于西吉斯蒙的旗帜下。
1396年9月,两军在多瑙河畔的尼科堡遭遇。西吉斯蒙庸碌无能,联军各将领 意见 分歧,指挥混乱,结果,一败涂地。奥斯曼大军乘胜侵入匈牙利。之后,巴耶塞特继续挥师南下,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先后攻占了帖撒利、伊庇鲁斯等地。到14世纪末,奥斯曼已经占领了自多瑙河到雅典之间的广大地区,除了君士坦丁堡城的一隅之地和伯罗奔尼撒半岛部分地区而外,奥斯曼帝国几乎控制了整个巴尔干半岛。1393年起,奥斯曼人开始对君士坦丁堡持续围攻,迫使拜占庭帝国同意在城内修建穆斯林区、清真寺,任命伊斯兰法官,对奥斯曼的年贡增加到1万金币,奥斯曼在君士坦丁堡近郊有驻军权。
正当奥斯曼土耳其扩张之势锐不可挡,大有席卷东南欧,征服东罗马帝国之际,东方的帖木儿帝国在小亚细亚兴起。奥斯曼帝国的亚洲势力受到了帖木儿帝国的威胁。1400年,帖木儿已经灭掉了9个王朝,征服了 27个国家,整个中亚细亚和近东地区都屈服于他的淫威之下。1402年初,帖木儿统率80万大军再次进犯小亚细亚。奥斯曼苏丹巴耶塞特也不甘示弱,亲率25万大军前去迎战。在决定胜负的安卡拉会战中,奥斯曼军队大败,国王巴耶塞特和一个儿子被俘。从此奥斯曼在亚洲的势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为争夺王位发生内战。
公元1451年,年仅21岁的穆罕默德二世即位后,奥斯曼出现了中兴。1453年4月,穆罕默德二世亲自统率步兵12万,骑兵2万,别动队1 万,大小战舰300艘,从水陆两路浩浩荡荡扑向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三面临海,一面有坚固城墙,易守难攻,城墙、“希腊火”和金角湾口大铁链是其护城三大法宝。54天的围攻由于金角湾方面未能合围而失败。4月21日夜,奥斯曼人买通守城部队中的热那亚人并沿其控制的加拉塔区边界铺设一条15公里长的木板滑道,把70艘小船从陆路拖入金角湾,终于完成了对君士坦丁堡的海陆合围。经过激烈的战斗,奥斯曼军队终于在5月29日攻下君士坦丁堡,拜占庭末代皇帝被杀。无数财宝被抢劫,古典 文化 惨遭破坏,6万居民被卖为奴,着名的圣索菲亚教堂被改为清真寺。
后来,穆罕默德二世把首都迁到了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占领君士坦丁堡不仅标志着拜占庭帝国千年统治的结束,而且意味着新的世界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它在东方穆斯林国家中的威望急剧上升,对内控制能力和对外侵略扩张能力随之倍增,对欧亚 国际 局势的发展具有越来越大的发言权。在此后的二三十年间,奥斯曼帝国的领土迅速扩大,塞尔维亚、摩利亚、瓦拉几亚、波斯尼亚、阿尔巴尼亚先后成为帝国的一部分。在亚洲,苏丹也兼并了许多地方,基本完成了安纳托利亚的统一。
东进!东进!
1512年塞利姆一世即位,开始了帝国极盛时期的对外扩张。塞利姆的主要对手是企图插手安纳托利亚事务的伊朗萨菲王朝和埃及麦木鲁克王朝。萨菲王朝信奉什叶派,在安纳托利亚拥有数以万计的信徒,煽动叛乱反对逊尼派奥斯曼的统治。塞利姆逮捕7万什叶派信徒并处决其中5万人,使双方仇恨达到极点。
1514年春,塞利姆率14万大军、,300门大炮直奔波斯边界。8月23 日,奥斯曼军队在查尔迪兰与波斯骑兵进行决战,大败波斯军,占领大不里士,次年又夺取库尔德斯坦地区。查尔迪兰战役的胜利使奥斯曼帝国巩固了东部边界,控制了由大不里士至阿勒颇和布尔萨的道路。
1516年6月,塞利姆进攻阿勒颇,同时 命令 舰队袭扰叙利亚沿海。8 月24日,双方在阿勒颇附近的达比克草原进行决战,大败埃军并使年迈的麦木鲁克苏丹命丧黄泉。奥军乘胜追击,相继占领阿勒颇、大马士革、耶路撒冷、加沙等地,1517年1月底进入开罗,麦木鲁克王朝灭亡。叙利亚、 巴勒斯坦、汉志和埃及直到南部努比亚地区全部并入奥斯曼版图,使之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征服埃及的结果大大加强了奥斯曼帝国的政治经济地位。作为哈里发和伊斯兰两大圣地的保护者,奥斯曼苏丹在穆斯林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威望,作为埃及和红海两岸的主人,奥斯曼控制了印度到地中海的红海商路。塞浦路斯每年向埃及交纳的8000 金币转归奥斯曼。塞利姆极为重视地中海海上霸权,命令在金角湾兴建新船厂,建造150艘兵船,为其海上扩张打下基础。
苏莱曼创造不朽基业
1520年,年仅26岁的苏莱曼一世即位,他是一位卓越的 军事 组织家,通过他的大力扩张,奥斯曼帝国的对外扩张达到极点。
1521年,苏莱曼在索非亚动员了数万头骆驼运载军粮和军械,率10万大军向贝尔格莱德进发。经过3个星期的围攻于8 月底占领了贝尔格莱德。第二年6月,他又在亚洲集中了300艘战船,10万大军征伐罗得岛。罗得岛是个筑有坚固要塞的港口,该岛守军只有600人,普通士兵也不过6000人,但战斗力很强,并且拥有强大的海军,以致奥斯曼军对该岛的围攻持续了半年之久,在损失了5万多名战士后,才于1522年 圣诞节 前夕迫使敌人有条件的投降。经过两年时间的征伐,苏莱曼完成了他的先辈们未竟的事业,解除了帝国后顾之忧。
平定罗得岛之后,苏莱曼继续发动对外侵略战争。1526年4 月,他率领10万大军,携带300门大炮,正式出征匈牙利。9月,苏莱曼未经战斗就占领了匈牙利首都布达。1529年5月,苏莱曼又兵发中欧,9月,包围了欧洲的名城维也纳。城内守军英勇抵抗,久攻不克。由于冬季早临,战线过长,粮草和军械不济,苏莱曼被迫撤军,1532年,苏莱曼再次进军维也纳。这次进军的结果双方在1533年签订了一项和约,奥地利哈布斯堡的统治者斐迪南大公向奥斯曼帝国称臣纳贡,承认匈牙利由苏莱曼占领。苏莱曼对中欧的多次征伐,使得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领土 不断扩大。
在亚洲,苏莱曼先后于1534年、1548年、1553年、1554年屡败沙发维王朝的伊朗军队。苏莱曼率大军几度占领大不里士,攻陷巴格达,践踏了伊朗帝国西半部领土。根据1555年土伊和约,奥斯曼从伊朗手个夺取了伊拉克、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的西部地区。在非洲,奥斯曼军队1554年从西班牙人手里夺取了突尼斯的玛赫迪港。进而从埃及西进,占领了非洲北部的黎波里和阿尔及利亚。到了1556年,奥斯曼土耳其已经征服了整个北非沿海地区。
苏莱曼的海军也立下了赫赫战功,打败了西班牙、威尼斯的舰队,控制了地中海的制海权。苏莱曼在陆上扩张节节胜利的同时,也大力抢夺海上霸权。他一面加紧扩建海军,一面加强与海盗的联系,决心在海权方面也要超过西方异教徒国家。1534年,被任命为总督的海盗哈伊勒丁率奥斯曼舰队占领突尼斯。
1538年,奥斯曼舰队同西班牙、教皇、威尼斯、葡萄牙的联合舰队在普雷佛扎附近海面发生海上决战,奥斯曼舰队战胜了两倍于己的联合舰队,威尼斯被迫割地,并赔款30万金币。这次海战大大巩固了奥斯曼在东地中海的地位。1551年,奥斯曼舰队围攻马耳他岛,夺取的黎波里,并多次袭扰意大利、西班牙沿岸地区和西班牙控制的北非奥兰地区。但1571 年的勒颁多海战,奥斯曼被联合舰队打败。与此同时,苏莱曼还致力于印度洋海权的争夺。1529年他曾考虑挖掘运河,沟通地中海与印度的直接联系。他在苏伊士港建立红海舰队,并于1538年出征印度,虽然沿途获胜但这次远征却以失败告终。
这样,通过200年的不断战争扩张,奥斯曼帝国的版图就囊括了昔日拜占庭和阿拉伯帝国的大部分地区。其疆域东起波斯湾头,西到匈牙利,北达高加索,南部占领了整个北非及地中海海域,从埃及直到阿尔及利亚,控制了红海、黑海、爱琴海和地中海,领土面积达500多万平方公里,成为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泱泱大国。公元1566年,这位曾经显赫一时的苏莱曼坐在一辆轿车里,进行第十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远征。他在攻陷多瑙河附近的锡格特,即将吞并匈牙利的前夕,便与世长辞了,享年72岁。苏莱曼去世以后,随着国内外各种矛盾的加剧,奥斯曼帝国也就由极盛的顶峰开始走下坡路了。
土耳其扩张战争的背景简介
土耳其人起源
土耳其人属于过渡型人种,他们的祖先就是我国 历史 上称为突厥的中亚游牧民族,奥斯曼土耳其人是游牧突厥部落的一支。5世纪时,突厥人居于中国天山和阿尔泰山之间,处于原始社会末期。6世纪中期,突厥成为横亘亚洲北部的大国。经过6、7世纪隋、唐对突厥的战争,突厥国破灭,领土并入唐朝版图。1055年,在中亚游牧的一支塞尔柱突厥人以古代波斯为中心形成塞尔柱国家,塞尔柱国家曾繁荣一时。
奥斯曼建国
在13世纪时,为了躲避蒙古铁蹄的蹂躏,辗转迁移到黑海南岸的小亚细亚半岛,依附于塞尔柱土耳其人建立的鲁姆苏丹国,并信奉了伊斯兰教。当时,奥斯曼土耳其人数很少,力量也很单薄。但随着实力的不断上升,在公元1300年,奥斯曼自称苏丹,开始了对周围地区的征服。当时,东欧地区和巴尔干半岛地区的一些传统强国在长期的相互征战中,实力已经都有所下降。这在客观上也为奥斯曼帝国的扩张战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奥斯曼帝国
公元1326年,奥尔汉即位,在他统治时期,开始形成真正统一的奥斯曼国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拜占庭帝国在小亚细亚的领土完全纳入奥斯曼帝国的版图,从而为后来奥斯曼帝国的大规模扩张行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14世纪中叶以后,更大规模的扩张战争拉开了序幕。
土耳其扩张战争的介绍相关文章:
1. 奥斯曼土耳其历史
2. 战争励志故事
3. 俄罗斯历史上的战争
4. 土耳其军事政变原因真相
5. 大同盟战争的结束与意义
❼ 一战奥斯曼土耳其为何要加入同盟国阵营 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说起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是欧洲历史上几个大国为了争夺利益和底盘而爆发的一场战争,主要战场在欧洲。不过亚洲国家想要独善其身肯定是不可能的,很快也被卷入到了其中。紧邻欧洲战场的波斯恺加王朝却倒了大霉。那时候波斯已经发现了大片油田,黑乎乎的石油让人眼红。因此俄国兵从北边南下,土耳其和德国兵从西边过来,英国兵从东边经过阿富汗过来,几家在波斯大打出手。所谓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不过如此。经过几次大战,同盟国的军队被轰了出去。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被卷入程度最深的,还要数亚欧交界处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近一个世纪,同盟、协约两大阵营中的国家都欺负过土耳其,但欺负得最狠的莫过于协约国的沙皇俄国。相反,同盟国的老大德国本身统一很晚,倒是没怎么欺负过土耳其。德皇威廉二世还口口声声德国是奥斯曼的好朋友,甚至专门给七百年前的阿拉伯英雄萨拉丁送了大理石棺材,对土耳其也很够意思,把两艘新式军舰也送给了土耳其。这么一来,奥斯曼土耳其决定跟德国做好朋友。
1914年10月,土耳其派出了德国赠送的军舰,揍掉了老对头俄国海军的几颗大牙。日薄西山的奥斯曼帝国正式加入了同盟国一方。协约国想不到这个“欧亚病夫”竟敢和自己作对,当即调兵遣将前往土耳其想教训教训。土耳其此时已经换上了青年党执政,心想俺们再也不是当初那个腐朽落后、任人宰割的封建国家了,何惧你们这些帝国主义!
他们调兵遣将跟协约国对着干。奥斯曼土耳其当时的领土已经不太多了,欧洲的伊斯坦布尔等一点地盘和小亚细亚算是土耳其人的基本地盘,另外还占据着今天的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沙特西部等阿拉伯地区。土耳其的边境四面烽烟不绝。比如前面说的,在东边跟英国、俄国争夺波斯,在北边的高加索、黑海一带和俄军进行拉锯战。
西边也打起来了。英国、法国在1915年派出一支强大的舰队,掩护着大批陆军,向欧亚交界处的达达尼尔海峡进攻,企图把土耳其切成两段。土耳其军队在德国顾问的指点下,坚守海峡。英法海军逼近陆地,万炮齐轰,土耳其就布下水雷,炸沉炸伤不少敌舰;英法军派出扫雷舰开路,土耳其就趁敌军扫雷舰过去后,抓紧再布下一批;英法陆军在岸边登陆,土耳其就在山顶布阵,居高临下,迎头痛击。曾经被欧洲强国藐视的土耳其陆军,如今坚守阵地,使协约国军队寸步难行。经过半年的激战,双方各自损失10多万人,协约国军队被迫撤退。这一战,土耳其军队以胜利赢回了荣誉,负责指挥的将军凯末尔(1881—1938年)成为民族英雄。而协约国方面则受到很大震荡,海军第一次官费希尔辞职,力主此次战役的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下台,前线指挥官汉密尔顿将军从此退役。
真正打得厉害的还是南边。协约国没法直接攻入土耳其核心领土,就分兵进攻阿拉伯地区。英国派了一支兵马,从波斯湾北上,企图攻克巴格达。这支军队在伊拉克沙漠里傻乎乎一路狂奔,最后被土耳其军队包围在库特伊马拉,弹尽粮绝,水也喝光了,只好在1916年4月投降。1917年,英军在波斯湾方向投入12万大军,进攻由3万5千人防守的巴格达,虽然最终得胜,却伤亡了4万人,还有大批人病死、渴死、热死,连司令官莫德将军都死了。
土耳其和英国还在亚非交界的西奈沙漠拉锯着。先是土耳其军队从巴勒斯坦向埃及进攻,被英军打退。接着英国军队从埃及向巴勒斯坦反攻,又被土军打退。双方你来我往,反复争夺了几个回合,都没占到便宜。1917年3月,英国4万大军向加沙发动进攻,却两次被数千人的土耳其军队打退,损失上万人。眼看这么下去,英军在西亚还不知道要被磕掉多少颗大牙。幸亏这时,英国在中东方面的总司令换成一个叫艾伦比的厉害人物。艾伦比到达埃及后,亲临前线观察地形,得出结论:要从埃及进攻西亚,必须先占领水源地比尔谢巴,这样才能让大军有水可以喝,也足够支撑穿越沙漠的需求。于是,艾伦比先做出要继续猛攻加沙的架势,误导土军把主力都调去防守,然后在1917年10月以8万大军的力量向比尔谢巴发动突袭,仅用一天就拿下了这一水源地。占领水源地之后,在沙漠里打仗就有了保障。艾伦比随后分兵进击,占领交通枢纽,切断了土军退路。到12月9日,攻占了圣地耶路撒冷。同时,艾伦比还充分利用了阿拉伯人反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起义。
阿拉伯的劳伦斯
20世纪初,在整个阿拉伯地区,反对土耳其的起义已经风起云涌。“一战”爆发后,英国更是出钱出枪支持阿拉伯人造反。1916年,阿拉伯领袖侯赛因·伊本·阿里(1854—1931年)发动大起义,在1916年10月宣布建立“阿拉伯王国”,阿里自称国王。英国军官劳伦斯(就是“阿拉伯的劳伦斯”)奉命去给阿里当军事顾问,指挥阿拉伯人大打游击战,四处煽风点火,抢占城市,切断铁路,把土耳其的西亚防区搅成了一摊烂泥,搞得土军焦头烂额,有力地配合了艾伦比的进攻。虽然英军、阿拉伯联军在1917年底取得了中东地区的胜利,但在整个战局上,由于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战争,协约国失去了一个大块头盟友。
这样一来,土耳其在高加索方向的压力顿时没了,不但把不少军队调到中东,还趁势抢占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等高加索地区。德军也得以把大批军队从东线调到西线,协约国在战争西线的压力大大增加,中东的英军也被抽调不少去支援法国。这么此消彼长,接下来的几个月,艾伦比停止进攻,土耳其也得以暂时固守防线。协约国的困难是暂时的。等到1918年,美军大举登陆欧洲,协约国立刻恢复了进攻。中东局势也随之转好。
1918年9月,艾伦比一面佯攻约旦河谷,一面令劳伦斯和阿拉伯游击队在敌后到处奇袭,分散土耳其和德国人的注意力。随后,艾伦比在地中海岸边发动突袭,一举突破土军防线,然后切断了土军的退路。短短几天,土耳其的主力便被摧毁了。英军在阿拉伯起义军配合下,38天推进560多公里,夺取了整个巴勒斯坦、黎巴嫩和叙利亚,歼灭了在西亚的土军,光俘虏就抓了7万多人,自己伤亡却不到5000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阿拉伯地区的几百年统治也宣告结束。
❽ 十字军东征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建议看电影《天国王朝》是有关十字军的
建议玩攻城游戏《要塞》是有关十字军的,我会教你。
十字军东征(The Crusades)是在1096年到1291年发生的八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西欧基督教(天主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战争。由于罗马天主教圣城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徒手中,十字军东征大多数是针对伊斯兰教国家清简哪的,主要的目的是从伊斯兰教手中夺回耶路撒冷。东征期间,教会授予每一个战士十字架,组成的军队称为十字军。十字军东征一般被认为是天主教的暴行,到近代,天主教巳承认十字军东征造成了基督教徒与伊斯兰教徒之间的仇恨和敌对,是使教会声誉蒙污的错误行为。
西欧封建主、大商人和罗马教廷在“拯救圣地”的名义下,号召基督教徒和天主教徒去夺回被伊斯兰教控制的耶路撒冷,并对东部地中海沿岸各国进行了持续近200年的侵略性远征。
地中海及其沿岸,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有着先进的科学、经济与文化,因而它也是人类争夺最激烈,战争发生频率最高的地方之一。早在公元7世纪,塞尔柱突厥人(他们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就占领了耶路撒冷,他们干扰基督教商人,残酷地虐待在巴勒斯坦朝圣的基督教徒,因此就埋下了宗教战争的祸根。
11世纪末,西欧社会生产力有了长足的发展,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城市崛起,已有的财富已不能满足封建主贪婪的欲望,他们渴望向外攫取土地和财富,扩充政治、经济势力;另外,当时的西欧实行长子继承制,许多不是长子的贵族骑士不能继承遗产,成为“光蛋骑士”,他们往往靠服兵役和劫掠商旅为生;除了骑士外,西欧的城市商人,特别是威尼斯,热那亚和比萨的商人,企图从阿拉伯和拜咐让占庭手中夺取地中海东部地区的贸易港口和市场,独占该地区的贸易,因而也积极参与了十字军。还有就是农民,他们受到了封建主越来越重的剥削和压迫,再加上连年的灾荒,所以他们梦想寻找摆脱饥饿和封建枷锁的出路,所以才逐渐被教会所蒙蔽,被骗往东方;欧洲教会最高统治者罗马天主教会,企图建立起自己的“世界教会”,确立教皇的无限权威。这些原因促使他们把目光转向了地中海东岸国家。当中近东地区混乱不堪、君士坦丁堡皇帝阿历克修斯一世向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求援,以拯救东方帝国和基督教的时候,不知此举正中了罗马教皇的下怀。早已垂涎东方富庶的西欧教俗两界,由天主教会发起,以驱逐塞尔柱突厥人、收复圣地为目标,以解放巴勒斯坦基督教地(耶路撒冷)为口号,开始了十字军东侵。1096—1270年,西欧封建主对答码近东各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西欧商业资本的增长,以及城市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加速了封建社会内部的社会经济分化,并推动统治阶级去掠夺经济发达的近东国家。十字军东征是天主教会在解放巴勒斯坦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的口号下发起的。耶路撒冷和其他拜占庭领土一起是在十一世纪末叶被穆斯林(塞尔柱突厥人)占领的。十字军参战者服装均饰以红十字为标志,散称“十字军”。
九次东征
公元1095年11月,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克勒芒宗教大会上说∶“在东方,穆斯林占领了我们基督教教徒的‘圣城’(耶路撒冷),现在我代表上帝向你们下令、恳求和号召你们,迅速行动起来,把那邪恶的种族从我们兄弟的土地上消灭干净!”教皇还蛊惑人们∶“耶路撒冷是世界的中心,它的物产丰富无比,就像另一座天堂。在上帝的引导下,勇敢地踏上征途吧!”十字军东侵前后进行了9次。
第一次十字军远征(1096—1099年),参加的约有10万人。骑士十字军兵分4路,1097年会合于君士坦丁堡,旋即渡海进入小亚细亚,攻城夺地,占领了塞尔柱突厥人都城尼凯亚等城,大肆掳掠,于1099年7月15日占领耶路撒冷,接着按欧洲国家模式,在地中海沿岸所占地区建立若干封建国家。十字军横征暴敛,促使人民不断起义,政权动荡不定。
第二次十字军远征(1147—1149年),是在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国王康拉德三世率领下进行的。塞尔柱突厥人于1144年占领爱德沙,是这次远征的起因。出动较早的德意志十字军在小亚细亚被土耳其人击溃。法国十字军攻占大马士革的企图也落了空,故这次远征未达到任何目的。
第三次十字军远征(1189—1192年),是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法国国王奥古斯都腓力二世和英国国王理查一世率领下进行的。腓特烈率其部队,沿上次远征的陆路穿越拜占庭。法国人和英国人由海路向巴勒斯坦挺进,途中占领了西西里岛。由于十字军内部矛盾重重,此次远征也没有达到目的。德意志十字军(最初约10万人)一路上伤亡惨重,冲过了整个小亚细亚,但红胡子在横渡萨列夫河时溺死,其军队也就随之瓦解。腓力占领了阿克拉(阿克)港后,于1191年率部分十字军返回法国。理查在叙利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攻占了塞浦路斯,并建立了塞浦路斯王国,以后,于1192年与埃及苏丹撒拉丁签订和约。据此和约,从提尔(今苏尔)到雅法的沿海狭长地带归耶路撒冷王国所有,耶路撒冷仍然留在穆斯林手中。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年-1204年)由教皇英诺森三世发动。目的本是要攻占穆斯林所控制的埃及,作日后行动的基地。十字军主要由法国和意大利贵族组成,在没有足够的金钱付给威尼斯人以便渡海到埃及的情况下,十字军按威尼斯贵族将领的建议转去攻打扎拉城(现克罗地亚的扎达尔)。并利用拜占庭国内的纠纷转而攻打君士坦丁堡,在抢劫和破坏后血腥屠城三天。大战过后,威尼斯占去拜占庭帝国八分之三的领土(包括爱琴海,亚得里亚海沿岸许多港口和克里特岛)。而十字军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建立了拉丁帝国和两个附庸于君士坦丁堡的拉丁帝国的国家,分别是雅典公国和亚该亚公国。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1217年—1221年)。1213年4月19日,教皇英诺森三世要求信徒组建一支新十字军。不过,此教令得不到欧洲的君主们支持。于是,教皇要求教士进行布道宣传,将信徒、社会地位较低的贵族和破落的骑士加入十字军。1215年11月,教皇在拉特兰大堂主持召开了宗教会议,宣布组建一支以攻打埃及为目标的十字军,通过战胜埃及的穆斯林王朝进而重新夺取耶路撒冷。1217年,十字军先到地中海东岸的十字军城市阿克开拔。途中,君士坦丁堡拉丁帝国年迈的皇帝约翰、塞浦路斯的于格一世和安条克公国的王储博希蒙德四世也加入支持。其间,十字军按惯例沿途掳掠。在1218年6月,开始包围达米埃塔。但在几个月的战争中,疾病困扰着十字军。适逢此时,穆斯林苏丹阿迪尔死了。1219年11月,达米埃塔失守。十字军终打开了胜利之门。1221年,十字军企图进攻开罗。战役中,穆斯林军队借尼罗河水截断十字军的路,并包围十字军。9月,穆斯林收复达米埃塔。第五次十字军战争终告失败。
儿童十字军,1212年,在教皇和封建主的哄骗下,三万名儿童组成了一支十字军(Children's Crusade,也称童子军),历史称之为儿童十字军。儿童十字军在法国马赛启程渡海,准备完成大人们未竟的事业。最终,这些孩子不是在风暴中葬身大海,就是被船主给贩卖到埃及。在德国,儿童也是受骗参军。大部份儿童因饥饿和疾病死在途中,其他则流浪乞讨。最不幸的几千个儿童被拐卖。
第六次十字军远征(1228—1229年),是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率领下进行的,这次远征使耶路撒冷在1229年暂回到基督教徒手中,但1244年又被穆斯林夺回。 第七次十字军远征(1248—1254年)和第八次十字军远征(1270年),是法国国王“圣者”路易九世先后对埃及和突尼斯进行的两次远征,但两次远征均遭失败。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1248年—1254年),由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发动。十字军很快便攻取了达米埃塔,但却陷入被瘟疫折磨的境况。熬过瘟疫后,十字军进攻开罗。十字军被由将领拜巴尔率领的奴隶骑兵(马穆路克)打败。结果,路易九世的弟弟阿图瓦伯爵被杀,路易九世被俘。1250年,当时的苏丹被其马穆路克军官推翻,故法国以大笔赎金赎回路易九世。但直到1254年,路易九世和与他的士兵才能被释放回国。
第八次十字军东征(1270年)由法国国王路易九世领导,进军突尼斯。十字军在突尼斯登陆不久,路上发生传染病,路易九世染病身亡。路易九世的儿子兼继承人腓力三世马上下令撤退。此次十字军东征以撤退收埸。
第九次十字军东征(1271年—1272年),由英格兰的爱德华王子领导,赶到北非救援路易九世,但已经无力回天。他在阿卡签定了停战协议,于1272年返回英格兰继承王位。
至此,十字军东征时代基本完结了。
十字军远征总体上说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参加者的社会成分繁杂不一,武器装备上极不统一。身裹甲胄的骑士装备的是中等长度的剑和用于刺杀的重标枪。一些骑马或徒步的骑士除剑外,还装备有锤矛或斧子。大部分农民和市民装备的是刀、斧和长矛。十字军采用的是骑士军战术,战斗由骑士骑兵发起,一接战即单个对单个的决斗,协同动作有限。
与十字军作战的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的主要兵种是轻骑兵。交战时,他们先用箭击溃十字军的部队,然后将其包围,实施勇猛果敢的攻击,把它们分隔成数个孤立的部分加以歼灭。
恩格斯写道∶“……在十字军远征期间,当西方的‘重装’骑士将战场移到东方敌人的国土上时,便开始打败仗,在大多数场合都遭到覆灭。”
十字军远征持续了将近200年,罗马教廷建立世界教会的企图不仅完全落空,而且由于其侵略暴行和本来的罪恶面目,使教会的威信大为下降,后世史家评论说∶“在某种意义上说,比失败还更坏些。”十字军所谓要夺回的圣地耶路撒冷,遭到空前的血洗。单在一所寺院里,就有约1万名避难者惨遭屠戮。十字军一个头目写给教皇的信里说,他骑马走过尸体狼藉的地方,血染马腿到膝。寺院、宫殿和民间的金银财物被抢劫一空,许许多多的古代艺术珍品被毁。这场屠杀以后,十字军到“圣墓”前去举行宗教仪式,随后又投入了新的烧杀虏掠。《耶路撒冷史》记载说,十字军占领该城后,对穆斯林不分男女老幼实行了惨绝人寰的3天大屠杀。“勇士们”为了掠取黄金,剖开死人的肚皮到肠胃里去找。后来,因死人太多,千脆把死人堆架起来烧成灰烬,再在尸灰里扒寻黄金。十字军攻占君士坦丁堡时,对该城烧杀抢掠一星期,将金银财宝、丝绸衣物和艺术珍品抢劫一空,使这座繁荣富庶的文明古城变成了尸山火海的废墟。为了分赃方便,就把金属雕塑熔铸成块件。法国编年史家维拉杜安写道∶“自世界创始以来,攻陷城市所获的战利品从未有如此之多。”十字军这种强盗行径,充分暴露了其宗教的欺骗性和虚假性。
十字军东侵在客观上打开了东方贸易的大门,使欧洲的商业、银行和货币经济发生了革命,并促进了城市的发展,造成了有利于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东侵还使东西方文化与交流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西方的文艺复兴,阿拉伯数字、代数、航海罗盘、火药和棉纸,都是在十字军东侵时期内传到西欧的。
十字军东侵,促进了西方军事学术和军事技术的发展。如西方人开始学会制造燃烧剂、火药和火器;懂得使用指南针;海军也有新的发展,摇桨战船开始为帆船所取代;轻骑兵的地位与作用得到重视等.由柳洪平创建。
尽管十字军东征给东方和西欧各国生灵涂炭,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损失,但它们对欧洲文明却有着长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限于它为欧洲基督教各王国的内战找到了一个出口。十字军东征使得欧洲大陆走上了一条世界主义的道路,使欧洲人认识到更为广阔的外部世界。老兵们看到了他们的乡村里永远也看不到的东西,他们带回来的故事点燃了欧洲创造的火花。
从12世纪开始,即大约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之后,回忆录和歌曲形式的文学诗歌兴盛起来。在中世纪黑暗年代的沉寂之后,十字军史诗的发展和扩散被一些学者称为“12世纪的复兴”。
很多人干脆就没有回欧洲,尤其是那些在欧洲没有继承土地机会的不是长子的人。留下来的人在圣地建立了军事、文化和商业前哨。他们在第一次东征后建立起来的要塞,常常是欧洲封建制度的移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与阿拉伯世界众多图书馆的接触为欧洲封闭的学者们开辟了全新的世界,他们逐渐看到那些用阿拉伯语保存了若干个世纪的丰厚的古希腊典籍。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伴随着暴力的互动。从某种方面来说,十字军东征在传播知识层面的积极作用超过了它的负面影响。
十字军东征还将欧洲的旅行者和商人同一个发展中的世界融合了起来。对中东奢侈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意味着欧洲必须拿出自己的物品来交换,由此促进了欧洲羊毛和纺织业的发展。十字军东征和中东拉丁王国的结束意味着获得亚洲贸易品的难度增加,但需求却并未因此而减少。一些历史学家推测,15世纪中东对欧洲商人的关闭加快了航海探险的步伐,并最终导致新大陆的发现。
华盛顿美国大学伊斯兰研究中心主任阿克巴·阿赫迈德说:“十字军东征给我们创造了一个至今挥之不去的历史记忆,一个欧洲长期进攻的记忆。”它的影响深刻:对当时可能是全球最强大、最具活力的穆斯林文明来说,东征及其造成的破坏打击了伊斯兰世界,动摇了穆斯林的信心;而对欧洲来说,十字军东征则是一个起点,它推动着欧洲从一个黑暗的孤立时代走向开放的现代世界。
数个世纪以来,对于欧洲的基督徒来说前往圣地朝拜是一项最为普遍的活动。虽然重要的宗教中心都在欧洲,但许多重要圣地却在巴勒斯坦。塞尔柱土耳其人的兴起,让前往耶路撒冷和其它中东地区的旅行危险性骤增。土耳其人对非回教徒没什么好处,并且结束了阿拉伯人与基督徒之间尚称和平的关系。同时,土耳其人在小亚细亚占领有价值的土地,给予拜占庭极大的压力。1095年,为了响应来自拜占庭皇帝请求协助的要求,教皇乌朋号召了由基督教战士所组成的十字军,企图从回教徒手中重新夺回巴勒斯坦。
征募十字军一事激起欧洲骑士的热烈响应,一方面是出于本身激烈的信仰,一方面教皇也保证只要为圣战而死均可得到上天国的回报。此外另一个诱因,是有机会在海外攫取土地与财富,获利比起与家乡亲族或和邻近地区争夺要强上许多。
到了1097年,一支含及朝圣者和教派信徒的三万大军由君士坦丁堡横越到小亚细亚。尽管领袖之间一直争斗不休,而十字军与拜占庭支持者间的承诺也告破裂,这支东征的队伍依旧踉跄前进。在此过程中,土耳其人只受到程度不高的侵乱。法兰克的重骑士和步兵并没有跟阿拉伯的轻骑兵和弓兵作战的经验,但骑士的耐力和体能让他们赢得一连串彻底胜利的战役。安提阿于1098年因内部变节被占领,耶路撒冷则在1099年因驻军虚弱不足以抵挡攻击而沦陷。基督教徒经常在胜利后不分年龄、信仰或性别对居民进行屠杀,名声因而大坏。虽然许多十字军在战后返回家园,但也有若干强悍的战团留下来建立与欧洲相仿的封建王国。
在巴勒斯坦的十字军统治者,在人数上远远落后于他们试图要控制的回教徒人口,因而采取兴建城堡与雇请佣兵的方式掌控回教徒,不过,法兰克的文化和宗教却博得了该地区居民的好感。十字军从他们安全的城堡基地出发,向入侵的阿拉伯人作出攻击和拦截。百多年来敌我双方都是以典型的游击战作对抗。法兰克的骑士虽然强大但移动速度慢,而阿拉伯人尽管无法抵挡这些重骑兵的冲击,却能以轻骑加以包围,使其部队失去作战能力,好在沙漠里设伏来捕捉他们。虽然十字军建立的王国控制了沿岸地区,在补给和增援上不虞匮乏,但是定期的入侵和百姓的不满情绪,皆表明了他们在经济上的失败。
由具备作战能力的基督教僧侣所组成的战斗团旨在为圣地而战。圣殿骑士团和救伤团的骑士成员主要是法兰克人,条顿骑士团的成员是日耳曼人。虽然这些十字军凶猛而果决,但人数上却永远不足以维持地区的安稳。
部份的十字军王国曾经存在一段时间,因为他们学会谈判、妥协,并且挑拨不同的阿拉伯族群自相残杀。然而一个伟大的阿拉伯领袖的出现,统一了各个回教的族群,这位领袖就是在1174年成为埃及和叙利亚苏丹的沙拉丁。1187年,他在沙漠中大败十字军并再次占领耶路撒冷。
在另一个世纪里,由于仅仅取得一次罕有的短暂成功,欧洲人数度誓言重新控制圣地和耶路撒冷。多达八次以上的十字军东征,在遭到反击败阵之前,大多仅能取得沿岸地区以及内陆上的些许进展。第四次的十字军东征甚至没能抵达巴勒斯坦,反而在维尼斯总督的领导下洗掠君士坦丁堡,为拜占庭带来一次难以复元的无情打击。最恶劣的一次十字军东征就是发动于1212年的儿童十字军,几千名欧洲儿童远渡至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却在那里被出卖作奴役。
十字军所遗留下来的,除了基督徒与回教徒之间新的敌意与封建体系的恶化,同时也暴露出新的文化。此外,由于很多领主陆续破产并在死后遗留土地给国王,造成了封建制度的衰落,不少农奴成为十字军后不再回来。新的词汇随着东征后加入到欧洲的语言里面,例如cotton(绵)、muslin(平纹细布)、divan(沙发床)和bazaar(市场)。欧洲人还带回许多新奇的纺织品、食物和香料。这些新鲜货品的需求,加速了贸易活动,意大利的商业城邦国家(尤其是热那亚和威尼斯)亦因此得到发展。这种需求尚促进了自十四世纪开始的大发现时代。十字军所带回来的金银财宝并增加了地方上的货币供应,大力提升经济的成长。
十字军东征,间接的促进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欧洲人入侵东方后,发现了在欧洲已经消失了却仍在当地存在的古希腊文化的残存,欧洲人将他们带回后,最终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出现。
❾ 土耳其和以色列有什么矛盾为什么关系很紧张
原因:
其实以色列和土耳其的关系是很不错的。在二战后,土耳其倒向西方,是非常支持以色列的。因此1948年以色列建国的时候,土耳其那是第一个承认的,是第一个承认以色列的伊斯兰国家。
可以说那个时候同为西方下,两国关系密切。但是此后,土耳其逐步发现跟着西方不是长久之计,又要回归阿拉伯世界,做阿拉伯的领袖。
而以色列却不断开启战争模式,尤其是对巴勒斯坦贫民的袭击,使得土耳其国内民族主义者,宗教主义者不满。尤其是在1980年,以色列占领伊斯兰圣地东耶路撒冷,使得土耳其跟以色列关系彻底降温,开始相互指责。
在2010年,土耳其抗议以色列封锁加沙地带,而土耳其派遣救援船的时候,还被以色列攻击,造成十多位土耳其人死亡,一时之间两国关系降到了冰点。
而土耳其要求以色列道歉,但是以色列就是不道歉,更加激怒土耳其,两国开启了对抗模式。而近几年来,以色列支持库尔德人,不断的攻击巴勒斯坦贫民,让土耳其更加反感。
而以伊斯兰领袖自居的土耳其,更加痛恨以色列的强硬,尤其是耶路撒冷问题,巴勒斯坦问题,让土耳其无法忍受。
而且从埃尔多安上台后,土耳其宗教势力抬头,力争让土耳其恢复伊斯兰影响力,恢复往日的荣光。
因此,更加在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矛盾上,采取更加激进,迎合阿拉伯世界的政策。因此,在以色列攻击巴勒斯坦,耶路撒冷问题下,土耳其跟其他阿拉伯国家一样同仇敌忾,现在直接驱逐以色列大使就是这个的表现。
对于土耳其来说,对以色列是历史仇恨,加上宗教矛盾,阿拉伯世界的矛盾,两国走向死敌关系。
其实本质上来看,两国的关系跟伊朗和以色列的关系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伊朗反美,而土耳其不敢反美。所以土耳其和以色列关系紧张,但是不会发生战争,毕竟都是一个老大,都在北约混呢。
领土纷争
在1967年的六日战争中,以色列攻克了约旦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埃及的加沙地带(当时被埃及占领)与西奈半岛。以色列在1982年从西奈半岛撤出了所有的驻军和殖民地,并在2005年9月12日完全撤出了加沙地带,不过西岸地区和加沙地带的归属问题仍未解决。
自从1967年以来耶路撒冷东部一直在以色列司法、行政管辖范围之内,戈兰高地自从1981年以来也属以色列管辖,虽然它们都不属以色列的正式领土。
以色列国的主权范围,若去除所有以色列在1967年攻克的领土,总计为20777平方公里(1%水域面积)。而若加上以色列民法管辖范围内的领域,包括耶路撒冷东部和戈兰高地在内,则是22145平方公里,水面积不到1%。
而全部由以色列控制的领土,包括军事控制和巴勒斯坦政府自治的西岸地区,则是28023平方公里。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以色列
❿ 北约成员国土耳其,为何总在“人权”“民主”方面常遭西方国家批评
北约成员国土耳其这个国家为何总在人权和民主这两个方面遭到西方国家的批评,就是因为土耳其这个国家犯罪率比较高,也不重视所谓的人权和民主,所以才遭受到了西方国家的批评。
想必很多朋友都知道土耳其这个国家虽然是北约组织成员国,同时在其他国家的帮助下土耳其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是非常强的,在东中地区土耳其可以说是一个佼佼者,而土耳其这个国家因为历史原因,所以这个国家不注重人权和民主,恰恰因为土耳其又是北约成员国的身份,而北约的很多国家都比较注重人权和民主,所以土耳其欠缺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导致西方国家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