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和孔子是什么关系
❶ 土耳其为什么会有西方文化
土耳其是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它在现代国际大厦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除了其战略地位举足轻重之外,这个国家正处于重重叠叠的经济区域中心,这些区域中最着名的当属那些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的中亚各国家,土耳其不仅在地理位置上贴近它们,而且具有与之相似的文化渊源。土耳其是黑海周边地区和近东地区国家的工业和贸易中心。土耳其也是黑海、地中海和爱琴海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土耳其人继承伊斯兰的传统又拥有奥斯曼帝国的辉煌,他们在继承西方传统的同时成为现代西方的一部分。东方和西方、亚洲和欧洲的传统融入土耳其的现代文明中,这种融合的一个标志是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的两座大桥,它们用许许多多过去和一个未来把两块大陆连成一体。
土耳其人中99%都是穆斯林,但您却很难想象在土耳其这篇土地上也曾经经历过基督教的兴盛时代。早期的基督教徒居住在土耳其的“卡帕多奇亚”地区,在和平之中传播他们的宗教。到七世纪,基督教徒为了逃避拜占庭的迫害来到这里,凿穴而居,洞穴相连,纵深地下几十米。今天的“卡帕多奇亚”也是最惹人眼球的地区。旅游者从世界各地赶来参观葛莱梅(Goreme)露天博物馆,它是一个包罗了数十座中世纪洞穴教堂的世界遗产。
❷ 去浪漫的土耳其旅游有哪些不能错过的地方
土耳其为何浪漫,主要还是因为那首抖音神曲的作用。真要说土耳其有什么具有特色的地方,只能说是颇具异域之情,至于浪漫,对于一般的游客而言是感受不到的。其实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浪漫之处,但我们往往忽视身边近在咫尺的浪漫,反而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追逐一个被炒作起来的概念。
在西方的一些史诗之中,特洛伊之战是流传最广的几个故事之一,而特洛伊古城同样是这个国家久负盛名的经典城市。直到今日,我们还能够在城市之中看到为了纪念史诗之中的故事,而特意修建的一个木马。
作为数个世纪之前的霸主,土耳其经历过辉煌也有过衰颓。不过在这个进退之间,却让自己的文化魅力散发得更为诱人,哪里是什么浪漫,也就是景色让人类流连忘返而已!
❸ 请问孔子先后都周游了哪些国家.
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
公元前497年,55岁时,孔子开始周游列国。这年春天,孔子到达卫国。十月,孔子受谄言之害,离开卫国前往陈国。路经匡地,被围困。后经蒲地,遇公叔氏叛卫,孔子师徒又遭围困。后又返回卫都。
57岁时,孔子返回鲁国。五月,鲁定公死,鲁哀公立。
59岁时,孔子见不能得到重用,又离开鲁国,再次来到卫国。孔子与卫灵公政见不一,只好离开卫国西行,经过曹国到达宋国。宋司马桓魋讨厌孔子,扬言要加害于孔子,孔子微服而逃。
60岁时,孔子经过郑国到陈国。在郑国首都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被人嘲笑,称之为“累累若丧家之犬”。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
61岁时,孔子离开陈国前往蔡国。
62岁时,孔子离开蔡国往叶。后又离叶返蔡。
63岁时,在陈蔡之间,孔子师徒被围困绝粮,许多弟子因饿而病,后被楚人相救,到达楚国,楚君欲重用孔子,并欲封500里地给孔子,遭到大臣们的反对。只好离楚返卫。
67岁时,孔子夫人亓官氏死。
68岁时,孔子在弟子们的拥戴下,季康子派人用钱迎孔子回归鲁国。长达十四年的周游列国至此结束。
❹ 土耳其第四所孔子学院揭牌成立了吗
9月27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嘉宾为晔迪特派大学孔子学院揭牌成立剪彩。
晔迪特派大学孔子学院与南开大学共建。
遍地在开花,祝越来越多。
❺ 孔子仲尼厄而作春秋与希罗多德细说列国
时间:公元前500—前400年
空间:东亚中原与地中海沿岸
中国的春秋时代同样是世界的春秋时代。《春秋》和《历史》两部历史巨着不但较为清晰地为世人还原了那一时代硝烟弥漫、征战和兼并不断的东西方世界,而且在东西方史学中有着同等重要地位的历史地位。而两部巨着的作者,孔子和希罗多德不仅生活年代接近,而且生活经历也十分相似。
都生活于春秋后期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病逝于公元前479年,40年后“三家分晋”中国结束春秋乱战,开始步入战国时代。希罗多德生于公元前484年,病逝于公元前425年,此时的希腊半岛在取得抗击波斯入侵的胜利后,正在进行争夺半岛霸权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此时雅典领导的“提洛同盟”正和斯巴达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处于相持阶段,20年后雅典宣布投降,希腊称霸开始进入为统一做准备的整合阶段。
同为贵族出身
孔子的先祖可追溯到商纣王的兄弟,六世祖是宋国大夫棚陵携,曾为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栗邑。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后来为避宋国战乱,逃到鲁国的曲阜定居并担任地位不高的官职。叔梁纥的链伏正妻有女无子,小妾为他生长子孟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纥66岁时另娶颜徵为妾,生孔子,因其母曾祷于尼丘山,取名“丘”,字“仲尼”。希罗多德生于土耳其半岛西南爱奥尼亚地区的哈利卡纳索斯,那是一座早期希腊殖民城市,虽然没有可以追溯的祖先荣光,但他的父亲是一位富有的奴隶主,他的叔父也是一位着名诗人。
同样年少有为
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颜徵被叔梁纥正妻驱逐,带孔子庶兄孟皮过着清贫的生活。孔子年轻时曾为小吏,传其曾与南宫敬叔一道“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曾因鲁国内乱流亡于齐国,期间因闻《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公元前504年,因季氏家臣擅权而退隐,着手编修《诗》、《书》、《礼》、《乐》,传跟随他学习的弟子有三千之多汪哪,其中贤者七十二人。公元前499年,升为鲁国大司寇的孔子,以摄相事仅七天便杀了鲁国的“闻人”少正卯而留下一段历史公案。公元前496年,因得罪鲁国贵族季氏,孔子带领部分弟子离开鲁国。家庭条件比孔子优越得多的希罗多德,从小学习勤奋,酷爱史诗。当时,他们城邦的统治者是一个通过阴谋篡夺了政权的家伙。成年后的希罗多德随叔父等人积极参与推翻篡位者的斗争。斗争遭到镇压,他的叔父被杀,他被放逐。后来,篡位统治者被推翻,他一度返回故乡。不久,又再度被迫出走,从此再没有回去过。
同样周游列国
公元前496年,在鲁不得志的孔子开始周游列国,原订去晋国,到黄河边后听说赵鞅杀贤,改道去卫国。公元前493年因卫国内乱,孔子离开卫国,欲前往陈国。途径曹国,没人接待。路过宋国时,因批评宋国司马桓魋造石椁墓穴靡费,而遭到威胁威胁,匆匆离宋。到达郑国时竟没人接待,独候于城东门,被郑人奚落为“丧家之狗”。关公元前492年抵达陈国,公元前491年“自陈迁于蔡”,公元前490年,“孔子自蔡如叶”,公元前489年自叶返陈。途径蔡国时,被蔡大夫“发徒役”围于野,绝粮七日。于是,孔子“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但被楚令尹子西劝阻。于是,孔子自楚返回卫国。期间,孔子本打算西去晋国,但由于时局不好,只是到了黄河边上感慨了一番,“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命也夫!”最终没过黄河。公元前484年,孔子的门徒冉求率领鲁国的军队战胜齐师,乘机让季康子“币迎”回归鲁国,68岁的孔子终于得以结束长达14年的颠沛流离。公元前484年,孔子以68岁高龄开始了他最伟大创作《春秋》,公元前479年病逝。其弟子及弟子的弟子把孔子和其弟子的言行和语录进行了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与孔子的主动出游不同,希罗多德是被逼离家的。公元前454年,希罗多德因反对城邦僭主而被放逐出境,避居于萨摩斯岛。后来漫游各地寻访古迹、考察当地的民俗风情、搜罗天下逸闻。向北走到黑海北岸,向南到达埃及最南端,向东至两河流域下游一带,向西抵达意大利半岛和西西里岛维持生活,他还长途行商贩卖物品。每到一地,希罗多德就到历史古迹名胜处浏览凭吊,考察地理环境,了解风土人情,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他把这一切都记下来。期间,他一度返回故乡,但不久再度被迫出走。公元前447年,希罗多德来到了古希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雅典。当时的雅典,经历了希波战争,政治经济都获得了高度发展,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留居雅典期间,希罗多德与政治家伯里克利、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等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公元前444年前后,他随雅典移民队来到了意大利南端的图里伊,并取得该城邦的公民权。此后便在那里着述终老,直到公元前425年去世。
相似的写作动机
关于孔子作“春秋”的原因,按照司马迁的说法是“仲尼厄而作春秋”,即孔子是因为困窘而编修《春秋的》。东周时期王室衰微、礼法废弛,身为鲁司寇的孔子经常遭到诸侯害和大夫攻击。孔子知道自己的建议和政策不会被采用,所以通过评价鲁国的242年历史,批评天子的过失、呵阻诸侯的野心、声讨大夫的失德,为天下树立表率,从而实现帮助国家治理。整篇《春秋》洋溢着孔子对西周礼乐制度的赞美。
而希罗多德的《历史》则充满了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赞美。他在开头明确说明“是为了保存人类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使之不致因为年代久远而湮没不彰;是为了使希腊人和异邦人的那些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不致失去其应有的光彩,特别是为了要把他们之间发生的战争的原因记载下来,以永垂后世。”虽然,两者的目的不尽相同,但都是想用历史教育后人,因而对东西方史学发展都形成了极大影响。
都是私修的历史
必须指出的是,孔子编修《春秋》和希罗多德编着《历史》,两者都属于私修历史。对于有着官方修史传统的中国,它打破了官方对史学的垄断,成为诸子百家争鸣的先声,以致私修者占“二十六史”三分之一只有。对于缺少系统官方史的西方,它无疑成为人们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渠道。
完全不同的体例
孔子所着《春秋》是典型的编年体例,为史学三大体例之一。时间上起鲁隐公(公元前722年),下至鲁哀公(公元前481年),,时间跨度242年,现所存全文一万六千多字。但对照曹魏时一些学者的一些研究着作,现存的《春秋》极有可能丢失了1千多字。《春秋》虽为鲁国史,但所记载的却包括期间各国大事。但因其文字过于简质、不易理解,所以后人写了很多解释它的着作,称之为“传”。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为春秋作传者共5家。其中着名的有,左丘明的《春秋左氏传》,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和谷梁赤的《春秋谷梁传》,合成《春秋三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两部侧重阐发《春秋》中的”微言大义”,《春秋左氏传》则侧重对其历史细节的补充。
与孔子的《春秋》相比,严格地说,希罗多德的《历史》还不具有成熟的体例。该书的前半部分主要叙述了波斯帝国的兴起和扩张,以及地中海周边地区的基本情况;后半部分则从爱奥尼亚人反抗波斯入侵开始,至公元前479年希腊人取得密卡尔战役的胜利,描述了希波战争的整个过程,故又称《希波战争史》,后人为阅读方便,将把它分成了九卷。正因如此,这部着作前后两部分体例及写作风格差别很大的原因,多数学者认为这是由于这部着作的写作可能持续了数十年,前期希罗多德在旅行中分别撰写了一些各国的纪事,后来到雅典后才把希波战争的经过完整记载了下来,并将前期与希波战争有关的的一些的旧作加以整理。虽然从史书的角度看,希罗多德的《历史》还不甚完美,但该书包含的大量历史、地理、人文等大量信息,使人们得以了解土耳其半岛上的古希腊各城邦,以及吕底亚王国、波斯、埃及、叙利亚、利比亚、西徐亚等现今多已消失的古国历史,使人们有幸牢记罗德岛巨人像、巴比伦空中花园、阿尔忒弥斯神庙等古代七大世界奇迹。因此,从网络全书的角度看,《历史》无疑是是世界历史文库中的瑰宝。
值得注意的是,希罗多德的《历史》,一方面存在这很多宿命论的成分、相信命运和神意等超自然力量的作用,甚至虚构很多史实,如臆造了吕底亚国王克洛苏斯与梭伦的对话,而实际上梭伦赴小亚细亚游历发生在克洛苏斯当政前的数十年,二人之间的对话不可能发生。因此也有人称他为“谎言之父”或“欺骗者”。但另一方面,希罗多德在估量史料和处理史料时,有着“求真存疑”的批判精神,且近年来一些考古学成果也证实了希罗多德所记的《历史》大部分内容是准确的。
同样声名卓着的巨人
公元前481年,71岁的孔子得知管理山林的人捕回来一只怪兽,正在写《春秋》的他子看了说:“这是麒麟啊!它为什么来啊!为什么来啊!”边说边掩面大哭,于是写下“西狩获麟”后,终止了《春秋》编修,史称“绝笔于获麟”。
公元前430年,希罗多德正式发表《历史》。由于这两部惊世骇俗的巨着,倡导“礼”和“仁”的孔子成为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获得“孔圣人”万事美誉。希罗多德也在罗马时期被西塞罗赋予了“史学之父”的美名,成为西方文学的奠基人和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
孔子仲尼厄而作《春秋》,希罗多德《历史》细说地中海列国。仅以此文作为《对表中华文明的世界》世界春秋时代的终结篇,向世界春秋时代的两位巨匠的致敬!
本文为《世界历史六千年》的外篇《对表中华文明的世界》
❻ 二战时,希特勒为何要接见“孔子后裔”,两人都说了啥
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一个事情,但其实跟所谓“孔子后裔”这个称号还有孔子都没有什么关系,希特勒本人当然也更说不上对中国以及对孔子有什么诉求,而是当时这个所谓“孔子后人”的孔祥熙,因为一些任务而去跟希特勒谈生意。
所以当时的谈话肯定大多都是场面话以及中日问题,而且并没有什么用,后来德日两国掀起世界大战。
❼ 孔子和欧洲的哪些伟人,领导者是一个时代
错误,亚里士多德比孔子晚了一个半世纪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与波斯皇帝大流士一世,古希腊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同一时代
http://ke..com/view/44692.htm#3
大流士一世 (Daruis I公元前558—486年),波斯皇帝(公元前522—486年在位)他在继位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以各个击破的策略,先后打了十八次大战役,铲除了八大割据势力的首领,诺大的波斯帝国重归一统。大流士功成身就,踌躇满志,并巡行各地。在巡行至一个叫贝希斯敦的小村庄时,他让人在附近的石壁上刻上了着名的《贝希斯敦铭文》,为自己歌功颂德,以便流芳百世。他自称为“王中之王,诸国之王”,后人尊称为“铁血大帝”。
【大流士一世对王位的争夺】
公元前529年,居鲁士在与马萨格泰人的战争中阵亡之后,由他的儿子冈比西斯继位。冈比西斯与其父的宽容大度完全不同,他性格暴虐,据说还有癫痫病,为巩固帝位,他杀死了自己的亲兄弟巴尔狄亚。冈比西斯发动了征服埃及的战争,并获得成功,但在随后征努比亚的战败坦山争中受挫。与此同时,僧侣高墨达假扮巴尔狄亚(也有人认为他就是真实的巴尔狄亚)在国内发动了政变,夺取了政权。冈比西斯急忙返回平息事变,但在半路上神秘死去(其死因有多种说法)。这时,波斯国内分崩离析,自封为王者不计其数,居鲁士奋斗一生打下的江山处在解体的关口。
就在此时,阿契美尼德家族的旁支,原波斯安息省省长的儿子大流士正住在首都,意识到一个巨大的机遇正摆在自己眼前,就联合其他六信亩位贵族密谋了一次政变,杀死了及其亲信。随后又设计了一些圈套使众贵族相信自己就是神指定的继承大位的人选,终于在公元前522年成为察中波斯皇帝。
列奥尼达(Leonidas,约公元前508~前480)
http://ke..com/view/59668.htm
列奥尼达(勇猛若狮之意),古希腊斯巴达国王,古希腊抗击波斯入侵的英雄。约前490年即位。前480年波斯第三次远征希腊时,任希腊抗波联军陆军统帅,率部约7000人镇守北、中希腊之间交通要冲温泉关,阻10余万波斯军南下。8月中旬指挥守军顽强阻击两天,多次打退波斯军进攻。后因当地希腊人出卖,联军腹背受敌。他为保存实力命令联军撤退,亲率300名斯巴达人坚守,与波斯军殊死搏斗,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