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土耳其 » 土耳其雇佣兵有多少人

土耳其雇佣兵有多少人

发布时间: 2023-05-22 04:23:44

A. 为什么,土耳其派遣数百名叙利亚武装分子参加阿亚战争

土耳其的国家战略就是成为“四海之地”,即成为里海、黑海、地中海、波斯湾中间地区的能源产区石油管线进入欧洲的枢纽,这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国家一个是阿塞拜疆,一个就是卡塔尔。

阿塞拜疆占有最大份额的里海原油份额,且地形深入里海中心,没有阿塞拜疆同意,里海石油储藏就不可能开采出来。同时,阿塞拜疆与土耳其一样都是突厥系国家,土耳其在阿塞拜疆建立军事基地,就是为了保住阿塞拜疆在里海开发中的核心地位。

纳卡冲突爆发以后,土耳其除了亲自上阵外,还同时派遣叙利亚土系反对派武装从阿芙琳前往纳卡地区,据路透社报道,这些派往阿塞拜疆的叙利亚激进分子月薪为1,500至2,000美元,武装分子表示,土耳其派他们前往阿塞拜疆的任务是保护石油设施。

现在美国支持的帕希尼扬政府参与纳卡争端,不仅直接损害阿塞拜疆国家安全,也直接损害土耳其能源利益,故而土耳其反应最大。正是由于保住纳卡就等于保住了阿塞拜疆,所以土空军不惜亲自出动F16战机击落亚美尼亚战机原因就在这里,这些都与土耳其“四海之地”战略有关。

B. 尼科波利斯战役 (一):十字军发动最后一次东征

14世纪时,个别的君王及爵士发动了许多小型的十字军东征,如1390年对突尼斯失败的一次十字军东征和在波罗的海海岸一直进行着的北方十字军入侵。奥斯曼人在1389年的科索沃战役得胜后控制了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地区,使拜占庭帝国的控制范围缩减至只有君士坦丁堡一带,接着奥斯曼人便对君士坦丁堡发动一连串的攻城(分别在1390年、1395年、1397年、1400年、1422年启郑腊及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之陷落)。 1393年,保加利亚沙皇伊凡·希什曼(Ivan Shishman)失去了其临时首都尼科波利斯予奥斯曼人,他的弟弟伊凡·史拉特辛米尔(Ivan Stratsimir)虽然仍统治维丁,但已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附庸。 *** 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前线冉冉移向匈牙利王国,匈牙利王国成为了双方在东欧的界线,匈牙利人自身也受到内战威胁。威尼斯共和国担忧奥斯曼帝国会控制巴尔干半岛,包括威尼斯在摩里亚和达尔马提亚的属地,这会削弱威尼斯对亚得里亚海、爱奥尼亚海及爱琴海的影响力。热那亚共和国则担忧如果奥斯曼帝国控制了多瑙河和土耳其海峡,他们最终会垄断了欧洲至黑海的贸易路线,热那亚在黑海掌有卡法、锡诺普及阿马斯拉(Amasra)。热那亚人还控制着君士坦丁堡金角湾北方的加拉塔(Galata),巴耶济德一世在1395年对加拉塔发动过进攻。 即使西方教会大分裂将教宗的职位一分为二,亚维农与罗马的教宗互相对立,而且教宗号召十字军东征的权力早已远去,罗马教宗博义九世仍在1394年号召十字军抵抗土耳其人。 最后的十字军东征得以组成有赖于两个决定性因素:英格兰理查二世与法国查理六世的百年战争及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二世的支持。1389年,百年战争进入了周期性的休战,理查二世以和平为考虑因素而在1395年与查理六世的女儿伊莎贝拉(Isabella of Valois)成婚。两国国王继而在1396年10月在边界加来会晤,同意组成联盟,并延长勒兰盖姆停战协定(Truce of Leulinghem)。得到法国贵族当中最具权势的勃艮第公爵的支持亦至关重要,勃艮第设法派遣十字军到普鲁士或匈牙利,勃艮第公爵派遣使节盖伊·德·特雷穆瓦耶(Guy de Tremoille)前往威尼斯和匈牙利评估形势。勃艮第原本希望由勃艮第公爵、奥尔良公爵路易一世及兰卡斯特公爵约翰领导十字军,但事实上他们全部都没有参加十字军。抵抗土耳其人不太可能是勃艮第公爵支持十字军的主要目的,勃艮第希望透过支持十字军来增加其家族的声望和权势,史学家巴巴拉·塔奇曼(Barbara Tuchman)也写道:“ ”他是一个自大的贵族,他那阔气的炫耀才是真正的主题。敌人的计划、后勤及情报只可能放在他心目中的第二位。”1394年,勃艮第在佛兰德榨取了120000里弗赫(法国货币)为十字军东征作好准备。1395年1月,勃艮第向匈牙利国王西吉斯蒙德捎来口信,指出向法国国王的请求将会获得批准。 8月,西吉斯蒙德指派四名爵士及一名主教到巴黎的宫廷描述“ ”40000名”土耳其人掠夺和危及基督教领地,并代表匈牙利丛姿的西吉斯蒙德求援。查理六世透过通婚已与英国达成和约,于是回复作为“ ”基督教国王们的领袖”,他有责任保护基督教及教训巴耶济德一世。法国贵族均热切地响应。法国骑士统帅阿图瓦的菲利普和法国元帅让·勒迈格雷都称参加十字军是“ ”勇士”的职责。 在历史文献里,参战者的人数存有严重的争议。史学家塔奇曼认为“ ”记录者惯于把数字与事件凑合,使之看起来悄滑十分惊人”。尼科波利斯战役被认为相当重要,中世纪史编者所给出的参战人数最高达到400000人,双方都声称对方的人数倍于己方,故十字军可为他们的失败寻找慰藉,而土耳其人可为他们的胜利感到更加骄傲。塔奇曼对于一般数据认为的100000名十字军不屑一顾,他认为100000人需要一个月时间在铁门渡过多瑙河,实际上十字军仅用了八天渡河。 第一个对此进行记述的是一位巴伐利亚贵族的随从约翰·希尔特贝格(Johann Schiltberger),他在16岁时目睹了战事并被土耳其人俘虏及奴役了30年才得以回家,他在这段时间写了一些关于战役的描述,他估计十字军的兵力达16000人,而土耳其人的军队更被吹捧至200000人。十九世纪德国史学家推测十字军的参战人数在7500至9000人之间,而土耳其人则在12000至20000人之间。值得注意的是,从后勤的方向来看,尼科波利斯附近的乡效地区不可能供应足够的粮食及饲料予上数千的人马(中世纪时的军队随着行军而就地补给,不像现代军队那样使用补给线)。 据说参战的法国骑士及扈从达2000人,另有6000名由志愿者及雇佣兵中抽调出来的弓箭手及步兵。重要程度仅次于他们的是罗德岛的医院骑士团:他们自从君士坦丁堡及塞浦路斯衰落后便是累范特基督教的旗手。威尼斯提供海上船舰支援;匈牙利的使节们策动莱茵兰、巴伐利亚及萨克森等地的德国诸侯参加十字军。法国信使还在波兰、波希米亚、纳瓦拉及西班牙号召十字军,个人可参加十字军。 意大利各个城邦热忱于惯常的互相攻伐,无暇参加十字军。而英国甚嚣尘上的参与却从来没有出现。据闻英国派遣了1000名骑士参加十字军的记录是来自当代的安东尼奥·菲奥伦蒂诺,史学家阿齐兹·叙耶·艾提亚(Aziz Suryal Atiya)及其追随者信以为真,他们把步兵及其他随从计算在内,使英国参战人数达到“ ”4000至6000人及两倍于人数的马匹”。不过,英国并没有这次遣兵海外的财政记录,也没有作出过任何组织和调遣军队的准备。亨利四世、兰卡斯特公爵的儿子们及几乎所有英国的重要贵族成员都在十字军出发以后的五个月出席了国王的婚礼,因此亨利四世和兰卡斯特公爵儿子们率领英国军队参加十字军的说法必然是错误的。艾提亚又认为在尼科波利斯采用了圣乔治为呐喊声表示了英国士兵确实参与了战役,因英国人认为圣乔治是主保圣人,然而编年史家让·傅华萨(Jean Froissart)则提到那是法国爵士阿图瓦的菲利普的呐喊声。再者,参战国家在战败后提交赎金换回俘虏,而英国却没有这种迹象。当代文献零星提及到的“ ”英国人”可能是指医院骑士团操英语口音的小部分人,他们自罗得岛出发,沿多瑙河航行来到了战场。英国不参加十字军的可能原因包括国王与格洛斯特公爵之间的紧张关系,致使双方都希望把他们的支持者留在身边;英国与法国的长期战争使两国互不相容,虽然两国新近签订了和约,英国还是不愿意参加法国领导的十字军。 不过,夸大的数字却不断被复述,包括6000至8000名匈牙利人、近万名的法国、英国及勃艮第军队、近万名瓦拉几亚人、近6000名德国人及近15000名荷兰、波希米亚、西班牙、意大利、波兰、保加利亚、苏格兰及瑞士陆军,还有威尼斯和热那亚的海路支援,使总数达到47000至49000人,许多来源更指出参战人数达120000至130000人,当中包括奥斯曼史学家苏古拉在他的着作里提到十字军的人数达130000人。 参战人数估计约20000至25000人,但有许多来源将数字夸大至60000人,包括15世纪奥斯曼史学家苏古拉,他在着作里指出奥斯曼帝国军由60000人组成,并且认为数字是十字军的一半。奥斯曼帝国军中包括了斯特凡·拉扎列维奇领导的5000名塞尔维亚重装骑士,斯特凡·拉扎列维奇在1389年的科索沃战役后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附庸。奥斯曼帝国苏丹迎娶了拉扎列维奇的亲姐妹奥利韦拉·德斯皮娜,她的父亲正是塞尔维亚大公拉扎尔·赫雷别利亚诺维奇,他在科索沃战役里殒命。

C. 世界上各国家军队人数排行。起码写出前10位.

1.美国

全球战略进攻型军队,公认的超级大国,其建立在发达的工农业生产上,地缘环境好,国民素质高。凭借2战和战后中东-东南亚地区的冲突,在大量国家驻扎精锐部队,又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左右了欧亚和拉美多国的政局。空间技术一流,具有太空战实力,海空军实力优势明显,作战理念先进,情报和网络技术发达。特点是先发制人,深入敌国作战,把威胁(包括对本土利益和海外利益的威胁)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中俄实行谈判-遏制政策,尽量避免直接作战,对其他国家,实行非友即敌政策,设法尽量军事打击敌对国,此战略在911后在国内受到更多支持。

海军和空军武器质量总体领先全球,数量是西欧和日本的总和

美国拥有最先进且规模最庞大的战略轰炸群,战斗机处于3代向4代机型过渡期。3代机以F16C/D为主,在3代机型中也是性能突出的。空军侦察,预警系统先进而完善。

海军是美国最强势的环节,在航空母舰和核攻击潜艇数量上,是居绝对优势地位的,在役的舰载3代机超级大黄蜂的数量也达到1000架以上,从属于航空母舰战斗群的一些环节,比如常规潜艇和频海战斗舰,美国虽然已经停止使用或发展得比较晚,但是同样通过利用一些盟友的支持而维系相当的支持力。

美制坦克和轻装甲武器和欧洲挑战者和豹2等系列相比,并没有任何优势。尤其美制的轻武器耐用性相对弱,这多少给美军带来一些美中不足。但美制弹道导弹和陆基防空系统,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是世界绝对一流的。

美国的软肋:

美国海外经济利益过于庞大,接触面过广,兵力显得分散,在若干热点地区的军事行动陷入泥潭。另外,事实上由于美国第三产业比重太大,国民相对不重视重工业的生产环节,本土重工业生产是不足的,尤其是机电自动化方面,更无优势,美国主要武器的许多重要部件生产,都由欧洲企业(日本和韩国也有,但主要是西欧)进行,再到美国组装。如果美国失去对欧洲的控制力,对它绝对是非常危险的。

因为这点,一些人总称北大西洋公约会因俄罗斯的转弱,欧洲军事实力的提升而破裂,我看就美国的利益而言,绝对不会。

2.俄罗斯

亚欧大陆战略防御性军队,技术基础好,但是工农业生产工艺相对落后,国内资源非常丰富,抗制裁和封锁能力超强,军人素质一流,且能吃苦耐劳,纪律严明,空间技术优势明显,但近年落后于美国,中国也逐渐接近其水平。海空军因为多国的战略包围而活动受限制。

但是俄罗斯新领导人普京的铁腕手段加上务实的外交,俄罗斯国内局势近年已经明显好转,加上俄罗斯空军和陆军的强大实力,还有俄罗斯和美国匹敌的弹道导弹,(包括世界最优秀的战略导弹潜艇),还有与美国不相上下的核武器库。

俄罗斯绝对是名副其实的第二。

3.法国

全球型军队,微型超级大国,按购买力计算法国也是欧洲第一经济大国。重视欧洲防务建设,认为欧盟必须加强独立的防务建设,并在欧洲安全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反对美国过多介入欧洲。工农业非常发达,体系完整。但因为国小人少,加上法国西方直面大西洋,东,北方向地势坦荡,易攻难守,百年战争中面临英-尼德兰联军和后来的德军的进攻,总是非常被动,令这个西欧最骄傲的民族蒙上很多历史上的不光彩。

目前法国是北约内部独立的军事大国,海陆空军队战斗力强而灵活,空间技术在欧洲优势明显,可以说代表欧洲高科技精华的欧空局、空客,都是在法国为领导下开展的。(2004-2005年独力控制非洲一个跟伊拉克实力相当的国家,这点较美国成功),它是除美国与前苏联外唯一拥有弹道导弹核潜艇、陆基战略导弹和战略轰炸机“三位一体”核力量的国家。

法国陆军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坦克之一“勒克莱尔”,但是未经过实战考验。是美国以外唯一拥有核动力航母的国家,核潜艇和常规潜艇技术都居世界前列,3代半的阵风战斗机以投入现役数年,并已经发展出舰载型。值得一提的是法国海空武器的战斗模块都是独立研究生产的,性能不比任何美国盟友购买的美制武器逊色。

4.英国

积极参与型的进攻军队,英国是个注重现实利益的国家,基本上目前他的军事行动都是以北约或欧盟为依托的。因为经常是美国发动的战争第二大盟友,所以经常被人垢病。但是原因一个,因为美国发动的那些战争,事实上对西欧多数国家来说都是有利益的,根本不是什么乐意当美国哈巴狗的意思。英国战略资源比较丰富,抗制裁能力在西欧各国中最强,20世纪90年代以后英国空间、信息技术、激光制导等高科技发展迅速,总体实力有回升势头。

由于自古而今事实上英国本土都不太安定,作为强势一方的英格兰政府积累了相当的情报战,反游击战的经验,加上英国坦克,步兵战车方面比法国略多。所以陆军英国相对更强一些。而事实上在海空军实力两方面,它和法国都有差距,主要体现在同一级的战斗机,英国空军总列装的晚几年,一些人总认为英国海军强于法国海军,我看同样不成立,因为英国那两艘常规动力轻型航空母舰,技术上已经和美法等国的航空母舰,差距太大了。英国也不太明智地放弃了常规潜艇,我认为对于欧洲海区不太深的海域,北海,地中海,波罗的海,北约海军的对手,俄罗斯核潜艇的优势是难以体现的。常规潜艇对欧洲国家来说是有用的。

5.日本

地区性军队,战后在美国的重点支持下,工业生产非常发达,门类齐全,技术先进,日本多种和军事有直接关系的产品产量和质量都是世界先进水平,有短期制造核武器和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能力。

日本有性能一流的常规潜艇和驱逐舰,也通过从欧美购买了完整的舰载武器系统,海军战斗力是居亚洲首位的,其反潜力量更是世界数一数二。而日本的F15J+F2的战斗机组合,虽然不是三代机型中算优秀的,但是在亚洲,相对于中国空军实力接近的SU30+J10组合,日本总是早列装军队几年。有些人认为中国有弹道导弹和现成的核力量,如果美驻军退出日本,中日开战,中国可以短期摧毁日本,问题就是日本已经大规模引进美制爱国者系列防空-拦截导弹多年,而且现在已经获许生产爱国者3,而中国弹道导弹数量上是有限的,未必能穿透日本的防御系统。加上日本的防核攻击工程,是世界一流的。

然而日本比较多的受制约的地方,因为在真正战略核心科技方面,日本和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劣势,若一项有战斗力的武器需要大量引用欧美技术,造成过高成本,90坦克的失败,就是那样的道理。而日本自卫队近年缺少实战经验,也难以对他们的国产武器做出好的评估和提升。日本自身资源贫乏,如果日本继续没有海外控制资源的能力,一旦美国等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反面对他们形成资源封锁,或者中国海军能达到那能力,他们的那支自卫队,就真的该考虑有没有自卫的能力了。

6.德国

欧洲地区性的军队,工业生产力非常强,技术尖端,但因美、法的双重控制体系欠完整,因为国小封闭,抗制裁力很弱,其国民素质一流,文化深厚,战斗意志和战术思想闻名世界而富有创造力。

陆军战斗力在欧洲首屈一指。其生产的豹2系列坦克和美洲虎步兵车,已经被多个机构评为世界第一,目前已经被欧洲多个国家的制式坦克,轻武器(尤其是反坦克轻武器)和特种部队的战斗力也是世界一流的,但是德国缺少现成的弹道导弹和核武器,和导弹技术非常相关的卫星发射能力,也相当薄弱。

和英国空军一样,德国空军重型战斗机采用的是狂风战斗机,而轻型机则是比较落后的F4向EF2000的过渡期,但是德国空军的战斗机数量不如英国,更何况英国是F35计划的第一合作国。

德国海军有世界一流的常规潜艇和水面舰艇,但没有航空母舰和核潜艇。缺乏远程打击的能力。

7.中国大陆

防御性的大国军队,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按购买力计算已经是世界第3。国民重视教育,有很强的创造力和灵活性,然而自身发明创造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而常被别国利用,主要高新技术常依靠对国外产权的引进,而任何国家对中国的技术输出设限重重。

因为人多优质地少,周边强弱敌对势力林立,且缺少对海外资源的控制,国内资源现已经超负荷运用,抗制裁封锁的能力较弱,民性比较温良,过分依赖和相信联合国,遵循与邻为善,缺乏侵略性,但由于人民勤劳坚韧,文化底蕴深厚,在国民生存权受威胁之时,智慧能充分用到战争中,国家维系了数千年不倒。

军事工业部门比较齐全,初步具有空间战和信息战的能力,但军队总体科技水平偏低,中上级军官中怀疑改革,排资论辈的保守派势力比较强,对政治学习、外在形式上的荣誉重视程度甚于提高技战水平。

陆军,中国拥有在世界上算比较先进的99坦克,但是还刚开始缓慢的列装少数精锐部队,主力还是以59改型为主,也有少量的88型坦克,轻武器也有类似的问题,绝大多数士兵没有机会接触到中国事实上比较先进的反坦克火箭筒和榴弹发射器。但是中国装甲力量相对于欧洲国家和日本,有数量上的明显优势。2炮部队的弹道导弹,洲际导弹水平世界前列,因为中国有完善的卫星,航天技术为后盾。核弹头数量位居第5位。

中国没有航空母舰,而核潜艇数量居世界第二。但是水面舰艇以及反潜力量,都弱于日本,也明显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空军战斗机通过武装俄制3代重型战斗机,自我发展3代轻型战斗机,大致在综合质量上和日本空军持平,保飞率却比较低,但中国空军航电和导弹,都以我研发为主,不那么容易受国际局势影响。

8.意大利

明显受制于美国的,欧洲和中东地区性的军队,但一方面,因为其重要的战略位置令美国在战后对其重点培养,使其在战后由弱小而半分裂的弱国成为军事实力和潜在武器生产力名列世界前列的强国,意大利军品有精工细作的优点。

意大利拥有以一艘轻型航空母舰为中心的海军战斗群,水面舰队总体弱于英法而强于德国,但潜艇制造和战斗力则远不如德国。

空军意大利和德国是完全一致的装备水准,但是意大利是F35计划的第2合作伙伴。

陆军是意大利军队的软肋,装甲利是美国卫星-宇航研发和实验在欧洲的头号合作伙伴。

9.以色列

以攻为守的小国先进军队,国家很小,生存环境恶劣,周边强敌林立,长期处于战争状态,不被国际社会支持。国民重视教育,文化底蕴深厚,采用“举国皆兵”的国防思想,重视军事而不滥用武力,武器和战术的创造性非常强,在长期战争中屡战屡胜。

本来按照以色列军队近几十年的战绩,甚至这个袖珍国家军事可以排得更前,但是以色列面对的主要是不发达的中东国家,基本上有西方海军控制的地中海,以色列海军实力不强,但是敌人却不可能在海洋给他们形成威胁。

而在陆军和空军方面,以色列军都是一流的。F15I和F16I,都是美武器外售国中,通过购买国自己的实用改进的最有效的一个。而梅卡瓦系列坦克也为敌人列装的俄制坦克制造了无数次耻辱。

10.瑞典

欧洲防御性的军队,非北约成员国,国家规模很小(800W人口,48万平方公里,面临苏联和德国那样的强大邻邦),军工业非常发达,能自主研制和大规模生产先进武器,主张和平和中立,国民素质非常高,举国皆兵的国防体系,军内民主、平等、廉洁,纪律严明,一旦进入战争状态勇猛异常。

瑞典国防军所采用的飞机、舰艇、装甲车辆、导弹等,绝大多数在国内研制及生产。例如空军的新一代战机JAS-39“鹰狮”,海军的新一代隐形护卫舰Ys一2000及“哥特兰”级潜艇,陆军的“比尔”反坦克导弹、CV一90战斗车辆系列等。这些武器,在响应的海陆空三大领域,和其他比他们大很多的大国产品,毫不逊色。

由瑞典可以得出一个道理,幍光养晦,形成良好的国际声誉,是建立在武装中立前的“绝对武装”二字,我可能打不过你,但是如果你打我会付出比打我得到的利益大得多的代价。

11.韩国

东北亚重要军事力量,但受制约于美日,地方狭窄,抗制裁能力很弱,新兴发达的工业和技术大国,国民民族意识非常强。

韩国海军是另外一个拥有宙斯盾和F15的国家,韩国也拥有F16战斗机的生产能力,,韩国生产机载和舰载导弹,以目前的实力,比日本更好,因为他们得到更多西方国家的技术。

韩国结合自己的国情改进美国M1坦克,那个曾经被中国陆军打得无还手之力的国家,再也不是昨日阿斗了。

12.西班牙

类似于意大利的欧洲和中东地区性军队,曾经被国际孤立,加入北约和欧盟时间较晚,近年海空军力量在美国和欧盟的支持下发展迅速,非常积极地参加美国和法国主导的对国际热点地区的控制,扩展势力范围很快。

西班牙拥有以轻型航空母舰,宙斯盾系统为依托的海军,F18战斗机加战斧巡航导弹对中小型落后有足够的震慑力,之所以前几年和摩洛哥的领土纠纷,他们取得明显的优势。

陆军,他们也拥有不错的豹2坦克

但是西班牙工业水准还是比意大利弱,那么他们对武器的改进和维修,可能要稍微弱一些。

13.澳大利亚

进攻性军队,人口不多,资源丰富,但是偏偏澳大利亚不甘心安逸生活,追随美国参与各种大小军事行动非常积极,几乎有美军作战的地方就少不了澳大利亚的参与。

澳大利亚是美国F18战斗机最大的海外生产国,和加拿大这些和平主义的国家不同,他们为自己的F18不断的购买和使用他们自己或欧美各种最先进的巡航导弹和先进航电模块,不久的将来也将武装更先进的F35。

澳大利亚拥有南半球最强大的海军力量,伊战进攻阶段负载封锁伊领海,扫雷任务的就是他们了,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现在在造的2艘“两栖”战舰堪培拉级,事实上完全可以说是航母了,更何况澳海军导弹采购从不落伍。

澳大利亚是美国自己以外M1A2坦克用于实战唯一一个。

但当然澳大利亚人口有限,缺少老牌的大型军工业集团,也是他们军工自我发展的软肋。

14.荷兰

进攻型军队,但都是追随美国或英法等大国,这个国家可以说完全没有纵深,过去多次敌国入侵他们的领土总迅速沦陷,靠擅长的敌后游击战和持久战维系国家的多次再独立,他们加入欧盟和北约,积极参与各种军事行动,打击欧盟和美国想控制的国家军事实力,控制海外资源是符合他们利益的。

荷兰是美国以外F16战斗机最大生产国,并通过自己的改进把F16MLU提升到F16C/D的战斗力,同样也是唯一使用F16战斗机取得战绩的欧洲国家。

荷兰是欧洲海军比较发达的国家,尤以其两栖舰、护卫舰和常规潜艇研发和生产,数世界一流水平。

陆军正规部队一直是荷兰相对软的环节,但是目前它通过购买德国豹2坦克(德国豹2最大进口国),大量购买美制爱国者2-3型导弹,为这个国家不断在外“招惹是非”提供了实力保证。

15.印度

印度现在军队规模非常庞大,人数众多,而且不乏俄罗斯军队里最顶级的军事装备,但是这个国家民众素质比较低,种姓等级制度根深蒂固,官僚腐败严重,工业落后,即使是印度军队平时训练中简单的故障,都总要叫师傅俄罗斯帮忙修理。而且和中国一样,印度得到的能和西方主力海陆空力量抗衡的武器,占的比重不大,主要更多还是俄罗斯50-60年代的武器。

有些人看到印度人的面孔会想到刚烈而崇武的穆斯林,但是他们多数是印度教徒,是反感杀生的,英军在2战中善战的所谓印度兵,事实上多数是少数民族锡克人,或是干脆现在属于巴基斯坦人的穆斯林。

现在印度军队中绝大部分为俄式装备或仿俄式装备,尤其是空军最为明显,但是印度的工业实力却使得那些俄罗斯尖端武器(比出售给中国的好)无法体现战斗力,印度有航空母舰,但是他们的航空母舰舰载系统都非常旧,加之印度没有舰载机,那样的航空母舰是没有用的,问题要看将来俄罗斯什么时候为他们提供。反倒是印度海军有不错的导弹巡洋舰和弹道导弹潜艇,这点目前是值得一提的。

印度近些年来发展的比较成功的是弹道导弹,但是水准和数量当然和中国军队的弹道导弹技术,还差很远。

16.乌克兰

东欧防御性的军队,资源丰富,处于战略地理位置,军事工业基础很强,但缺乏有效管理,在西方和俄罗斯之间长期游移不定,政治上的缺乏主见让其在军事思想、技术走向后继发展上趋向缓慢。加上自我毁灭了所有核武器库存,部分非常有战斗力的常规武器,让当今乌克兰离苏联时代作为苏联一个省级的时候,军事上衰退了很多。

但苏联时代过去常规武器的生产能力,在乌克兰那部分的生产能力,在乌克兰还是保留得很好的。但乌克兰要恢复真正应该有的军事战斗力,那么目前政局的不稳定状态,肯定是不行的。

17.土耳其

中东防御性的军队。土耳其可以说是处在西方与俄罗斯,西方与中东的交点中,他们选择追随西方已经很多年了,土耳其军人人数上在北约国家中仅少于美国,军人在他们国家地位很高,这个国家凝聚力是非常可以的,

目前土耳其拥有F16生产线,但是他们生产的F16却没有象欧洲国家那样自动升级,也不能象有钱的沙特那样不段购买新的空军力量。土海军实力比较弱小,而陆军实力却比较强大,由大量豹2和改进性的M60形成基本适合他们军人素质和经济力量的高低组合。

但是土耳其的防空防导弹系统,长期需要西欧和美国的援助。

18.加拿大

有限参与的北约军队,加拿大是个非常富裕的国家,其军事防务和美国是一体的,加拿大海空军装备上和澳大利亚接近,但是没有澳大利亚海空军的战斗模块升级得快。陆军实力也弱于澳大利亚军队。

19.沙特

单看武器装备的质量,沙特空军拥有和西欧英法等国接近的陆军和空军武器,但是沙特本来人口就太少,加上人口素质不高,他们的军队大量来自其他穆斯林国家的雇佣兵,加之911后沙特内部不团结因素已经逐渐增多。

20.巴西

巴西海陆空武器上的实力弱于以上的19国,但本人看巴西面积广阔,国民素质比较高,经济相对发达,加上巴西海军人员和空军飞行员的素质的确可以。如果某一天美国介入欧亚大陆的战争过多而崩溃,可能取而代之的,巴西希望很大。

因为美洲的地缘政治,国民素质等软因素,的确是太好了

D. 瓦格纳雇佣兵还有多少人

一万左右。
近日有俄罗斯媒体报道一则消息,称大约有40000名“瓦格纳”士兵阵亡或者失踪,当前也只剩下10000人仍在前线继续战斗。
如果事实真若如此,那还剩下10000人的“瓦格纳”是否还能重现往日“雄风”就是很大问题。需要了解的是,虽说俄罗斯军队的人滑消数更多,但真正在乌克兰战场上信竖知发挥作用的大多是“瓦格纳”士兵。因为俄军最主要的作战方式是通过炮火攻击,而“瓦格纳”雇佣兵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冲锋在最前面,也正是双方不断地协力合作,才使得巴赫穆特地区的乌军纤做阵地逐步被打垮。

E. 经常在一些论坛上看到“玄甲精骑”、“虎豹骑”,能介绍吗

马其顿伙伴骑兵.
波斯萨珊骑兵,公元前3世纪
英国准枪骑兵
很长一段时间内,英国重骑都发展缓慢,以至于16世纪时,英国人惊讶地发现他们没有能与大陆国家抗衡的重骑兵,于是紧急从米兰(好像是)购进2000多套日耳曼步兵甲武装他们的骑兵,称之为准枪骑兵。这种骑兵只能勉强算作重骑兵,其实应该算中型骑兵
哥特骑兵,典型的维京风格。
加洛林重骑
加洛林重锋扰骑,装备都是自己找,8世纪欧洲重骑的代表。
拜占庭重骑兵
拜占歼段庭重骑兴盛于查士丁尼一世时期,在贝利撒留和纳尔塞斯的指挥下,他们曾取得过辉煌的胜利。重骑兵的骑手们,身上披着铠甲,使用长矛和弓箭。实行这样一个突变,很明显,是想使每一个经过严格训练的军人,同时兼有机动的“射击力”和“冲击力”。西方军史学者将这种骑兵称为“双重功效骑兵”,即指那些能够在远距离杀伤敌人,也可以在近距离发起突击的骑兵。在拜占庭重骑之后,只有17世纪的重装火枪骑兵具有这种功能(包括以后的胸甲骑兵)。最能体现这种骑兵优势的我认为是553年的卡西林纳姆会战。此次会战的对手是法兰克人,基本都是步兵,装备头盔、椴木大盾、长剑、标枪和战斧,其中标枪和战斧都可以用于投掷(就是《帝2》里的掷斧兵)。法兰克步兵有种战法是当标枪插在敌人盾牌上时,冲上去踩这枪柄把敌人的盾牌拽下来,再把敌人解决。这些法兰克人都是些富于攻击性的老练战士。拜占庭方面,有步兵、下马重骑、重骑兵和轻骑兵(主要是匈奴骑射手)组成,指挥是纳尔塞斯。交战时,骑兵埋伏在两翼,正面为步兵集群,其中后几排为下马重骑。法兰克人首先突破了前几排拜占庭步兵,但随着下马重骑加入战斗,法兰克人的进攻受阻。我个人认为这可能是纳尔塞斯的战术安排:让法兰克人胶着于正面战场,好为拜占庭重骑兵从两翼包围争取时间。当法兰克人发现时他们已经被拜占庭重骑兵包围,但这些老练的步兵立即摆出密集防御阵形,准备抵抗拜占庭重骑兵的冲锋。但是拜占庭重骑兵并没有发起冲击,而是用弓箭狂射。本来,如果法兰克人疏散阵形,是可以减少被弓箭杀伤的,可他们害怕自己队伍一旦分散,拜占庭重骑兵就会提起长枪冲锋。结果在这样的犹豫中,法兰克人遭到了巨大的损失,最后败退。
11世纪前,拜占庭重骑兵一直是近东最强大的军队,他们的防御力可能是中世纪骑兵中最强的。虽然数量不多,但他们都经过严格训练,并且有其他兵种的配合。而且拜占庭重视骑射,除了重骑兵会骑射术外,还有不少轻装骑射手,如早期的匈奴骑兵。
下面这张便是11世纪的拜占庭重骑兵。
阿拉伯的轻骑兵
诺曼骑士
中世纪早期的诺曼骑士,装备上的主要进步是用面积很大的鸳形盾代替了小圆盾。
诺曼骑兵,公元11世纪
阿瓦尔骑兵,7世纪
16世纪的典型全身甲
塞尔柱突厥轻骑兵
塞尔柱突厥轻骑兵,活跃于中亚,是拜占庭的眼中钉。
十字军骑士
再来一张十字军骑士。可以看出中世纪欧洲骑士的盔甲,是以鱼鳞甲和锁甲为主,图中这种带护鼻的尖顶盔是当年维京扩张时在欧洲推广的。另一种流行的头盔就是水桶盔。
法兰西骑士
14世纪的盔甲已具备了全身甲的雏形:带活动面罩的头盔、胸甲、护臂、护腿等防护装具已经出现,但各部分间仍以锁甲相连,这是一个薄弱环节。
下面这幅图就是当时的法兰西之花,带戴着有锥形面甲的头盔(它有个搞笑的名字叫猪头面甲)。
马穆鲁克
罗斯骑兵
下面是13世纪的罗斯骑兵。基辅罗斯与拜占庭相邻,各方面都受到它的影响,从骑兵装备来看,尖盔、大盾、鱼鳞甲,都能见到拜占庭骑兵的痕迹。在银改旦战术上,罗斯骑兵不仅学习拜占庭,也向他们的中亚对手学。在基辅罗斯强盛时期,它的军队成为抵挡中亚游牧势力向拜占庭和欧洲渗透的一道屏障。其实我觉得罗斯骑兵在对付游牧骑兵时还是有经验的,他们与勇猛的突厥部落(如佩奇聂格、波洛伐奇等)没少交手。13世纪,由于连年内战,国家几乎崩溃,又遇上当时势头正猛的蒙古人,结果大部地区被蒙古占领。不过在这一时期,罗斯骑兵在楚德湖仍然击退了条顿骑士;北方,在诺夫哥罗德也击退了瑞典人。
步兵侍从
步兵打扮的侍从,但从靴子上的马刺可以看出他还是骑兵。
侍从分两种,一种是高级侍从,常年跟随骑士,在战场上是要一起参加战斗的,这种侍从能够升级为骑士,当然也有不少因为费用问题而终生担任侍从;另一种是初级的,多为一些没经验的年轻人,担任相当于勤务兵的工作。
勃艮底骑射手
15、16世纪的勃艮底骑射手,曾是大胆查理手中的王牌
意大利雇佣兵
15世纪中叶的意大利雇佣兵,身着米兰式全身甲。米兰是当时欧洲铠甲制造中心之一,通过雇佣兵,米兰式全身甲也被介绍到欧洲各地。图中这名骑兵的头盔形式较简单,米兰式也有带活动遮面甲的头盔。
蒙古骑兵
蒙古汗国和元代军戎服饰以精巧着名。蒙古高原毡帐诸部未被成吉思汗统一之前曾用过鲛鱼皮甲胄、翎根甲,后来则用以牛皮为里的铜铁盔甲。
在彼德堡宫中藏有蒙古骑士遗存的甲胄,内层皆以牛皮为之,外层则满挂铁甲,甲片相连如鱼鳞,箭不能穿。在描自元代居庸关瀛台上的浮雕中就有罗圈甲、鱼鳞甲和柳叶甲。《黑鞑事略》:"其军器,有柳叶甲、有罗圈甲(革六重),有顽羊角弓,有响箭,有驼骨箭。"
关于蒙古骑兵的精良的军器装备,在有关历史文献中以及有关元代出土文物均有明确记载。据普兰诺.加宾尼记述,蒙古骑兵装备有:2至3张弓、3个装满了箭的巨大箭袋、一把斧,还要带拖兵器的绳子。领兵者要挎一种其尖端尖锐但只有一面有刃的弯刀,将其装在精美的刀鞘里。他们所骑的马均有护身甲,有些兵士的马也有护身甲。
马匹的护身甲由5个部分组成,在马的两侧 各有一片甲,一直盖到马头;另一片甲放在马的臀部,和两侧的甲片系结起来,这片甲片上留一个洞,以便马尾从洞里伸出来;另一片甲在马的胸部。在马额上他们放一块铁板,把它系结在两侧的甲片上。
蒙古骑兵的胸甲是由4个部分组成,一片是从大腿到颈,根据人体的形状来制作;另一片从颈到腰部,同前部的甲片连接起来,每一边肩上固定一块铁板。他们每一条手臂上也有一片甲,从肩覆盖到手腕,在每一条腿上面覆盖着另一片甲。所有这几片甲都用扣环连接在一起。
头盔的上部分是用铁或钢制成,但保护颈部咽喉的部分是用皮革制成。
根据普兰诺·加宾尼介绍,蒙古骑兵的甲胄,制法极为精巧,就拿柳叶甲为例,他们先制成宽一指长一掌的若干铁片,在每一个铁片上钻8个小洞。他们放置3根坚固而狭窄的皮带作为基础,然后把这些铁片一一放在另一块铁片上面,因此这些铁片就重叠起来,他们用细皮线穿过上述小洞,把这些铁片捆在3根皮带上。在上端他们再系上一根皮线,因此这些铁片就很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就这样,他们用这些铁片制成一根铁片带,然后把这些铁片带连接在一起,制成铁甲的各个部分。他们把这些部分连接起来,制成保护人身和马匹的铁甲。他们将铁片打磨得十分光亮,以至能够在铁片上 映出人影。
据《中国古代服饰史》记述,元代有一种翎根铠,用蹄筋,翎根相缀而胶连的甲片,射之不能穿。还有象蹄掌甲。蒙古骑兵多为带盔。另有一种胄作帽形而无遮眉,但在鼻部作一个极大的护鼻器,其状颇怪。
蒙古民族的军队之所以能称霸于欧、亚二洲者,实全恃其精良的骑兵。
枪术比赛盔甲
16世纪的枪术比赛盔甲。16世纪是全身甲发展的顶峰时代,全身甲良好的防御能力显示出其对抗火器的潜力,为17世纪发展四分之三甲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拿破仑时代的骑兵
西班牙轻骑兵
16世纪的西班牙轻骑兵,手持带有摩尔风格的圆盾。侦察任务一般由轻骑兵担任,但在西班牙,这一工作也常常由全身披挂的重骑兵来干。
德国雇佣军——黑衫骑士
接着来。16、17世纪的德国雇佣军——黑衫骑士。
16世纪,纽伦堡出现了第一支燧发枪——转轮枪,我觉得这对骑兵来说应该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从此骑兵的作战方法便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随着燧发枪的诞生,骑兵终于拥有了能够在飞驰的马背上射击的火器。转轮枪诞生之初,并不是作为军队的制式装备(这很正常,事物的发展总要有个过程吧),只是一些贵族骑士用作防身武器,最先大量列装转轮枪的骑兵,可能正是这些黑衫骑士。作为雇佣军,他们的装备很杂,几乎不存在装备制式的问题;又由于以战争为业,使他们很快认识到转轮枪的价值,因此,转轮枪能够迅速在他们中间传播开来。
黑衫骑士的盔甲没有统一标准,个人按习惯装备。即有如图这种披一件简单的锁甲,也有穿全身甲的,但他们几乎都配备有多把转轮枪,少则四五把,多则七八把,俨然一座火药库。
匈牙利轻骑兵
16世纪的匈牙利轻骑兵,其使用的武器就是战锤,这让他在近战中能与重骑一较长短。他的盾牌属泪滴形,这种形式流行于东欧、巴尔干和土耳其。
16世纪Stradiotti轻骑兵
Stradiotti被组织成100-300人不等的小单位,分布在各个城镇,潜伏在土耳其人可能入侵的路线上。他们的行动快速果断,成功阻止了西罗马的厄运在威尼斯重演。随后,意大利众金融城邦如米兰、热那亚、比萨、希耶那都组织了这种轻骑兵部队,统一称为Stradiots。成员除希腊人和阿尔巴尼亚人外,还增加了克罗地亚人和匈牙利人。
这些雇佣兵在此后的意大利战争中大放异彩。1495年在Fornovo,2000名Stradiots从后方突袭,全歼了法国人的后勤和后卫;1509年在Agandello,轻骑兵最大的一股包括多达3000名Stradiots;1525年在Pavia,500名Stradiots从法军左翼突入,从而赢得了正常战役的胜利。当然,雇佣兵的忠诚总是维系在金钱上,没钱支付工资的城邦就得用另一种方式赔偿。1480年,那不勒斯的1500名土耳其籍雇佣兵哗变,在城中大肆劫掠后离去。
他们的装备很杂,因为来自不同国家,只有克罗地亚人坚持使用当地的一种宽刃剑叫sciavona,别的雇佣兵则有什么用什么,盔甲混合了东西方的特色。长矛是标准配备,此外有人用东方的合成弓,有人用威尼斯产的枪弩;有人用西班牙式的直剑,有人用叙利亚风格的马刀。当时的意大利是民族的大熔炉。
中国骑兵
其实中国是有重骑兵的,从汉代以后,各朝都有重骑兵,只不过在军中所占比例不同。当然,如果按史书上把重骑兵定义为人马都披甲,那倒是数量有限,但仅就骑兵本身的护甲来看,超过10公斤的好像并不少,这已经可以称为重骑兵了,只是在盔甲上没有发展出整体式防护装备(除了明光铠)。
秦朝时,骑兵所占比例很少(1:100)常常担任突击、迂回、断粮、追击等任务,同时为加强主力部队的的机动性,也改良了战车 ,减轻了其重量 将车骑编组在一起,使“轻车锐骑”配合战斗。骑兵部队从属于作为全军主力的战车部队,保护战车部队的侧翼。
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中,骑兵在战争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并在部队中普遍设置了专门统率骑兵的各级指挥官。刘邦就专设一只精锐骑兵部队--郎中骑兵。但战车仍占有一定地位,虽然其作用日益缩减,当时还是把战车列于百兵之首。
汉初的骑兵已经自成方阵,具有独立的战斗力,但在着装方面与步兵区别不大,大多还是足踏麻鞋(没有马靴),也未有马鞍(只有厚垫)和马镫,只有一部分骑兵披甲(占8%)。
随着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128BC~119BC)汉匈之间发生好几次重大战役,每场动员骑兵都常近二十万骑。当时的战车已经只用于保障营地安全或后勤运输,而骑兵已成为部队的主力,并装备了相应的骑兵装备,高鞍的产生能更好的发挥骑兵兵器的威力。另外,步兵已不同于奴隶社会时的徒兵,也有精良的装备,同时由于步兵的负荷重量问题,为执行不同的任务需组建相应的步兵作战单位 ,装备的兵器也要求多样化。
由于军队中包括了不同的兵种,同一兵种还有装备不同的作战单位,指挥人员要在战斗中根据敌军的长短处及地形的变化来部署不同兵种的部队,要注意不同兵器的配合使用,长短结合,相互支持,借以发挥兵器的最大威力。 汉代已经相当注意阵型的使用,当时流行“八阵”,《文选》注里讲为:方阵、圆阵、牡阵(还有个与牡相对应的不会读)、冲阵、轮阵、浮沮阵和雁行阵。(121BC)李广的四千骑兵与匈奴的四万骑兵遭遇,就使圆阵用弓弩抵抗了两天,支持到救兵到来。
李陵以步对骑的战斗中,所列阵型就是“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也是种防御阵型。而进攻阵型,则常是步兵居中,骑兵两翼,便于包抄。
汉代的武器生产直接控制在国家手中。汉朝为保证军队有充足的武器供应,一方面设置管理武器制造业的专职官员,太仆属下的“考工令”,专门负责兵器生产。另一方面设立规模很大的“武库”。有考工令负责督造的各种武器,都送到武库来储藏,并从这里分配到有关单位。(武库每座库房长100~200米,墙厚达4~8米,兵器分类存放)武帝开始,冶铁业归政府经营,在全国各地设立四十几处铁官,不但推广了铁器的使用,也促进了冶铁技术的发展,西汉达到“百炼刚”水平。
汉代常使用的兵器,也就是大量正式装备部队的兵器,远射主要是弩和弓,格斗有戟、矛、刀、剑,防具是铠甲和盾牌。还有种叫钩攘(为金属旁的)。 弓箭,骑兵不可缺少的兵器,汉军中普遍装备的是复合弓。另外,汉代的远射兵器里,弩的使用似乎比弓还要广泛,有手张弩(擘张)和脚踏弩(蹶张)之分,骑兵只能使用手张弩。 和强弩被视为汉军最精良装备的还有长戟,汉代最主要的格斗长柄兵器,骑步都离不开它。而与长戟同样重要的,还有矛,都大量使用,也都已经是钢铁制品了。 短柄兵器 是刀和剑,出土的钢剑中有的可长达124CM,刀是汉代开始兴起的,战国时期还未出现,汉初时铁剑仍是主要短柄兵器,但刀出现后,就逐渐的把剑排挤出去了,成为广泛使用的兵器。 汉初的防具主要仍是铠甲和盾牌。盾牌有木制、皮制和铁制,常见的样式为底缘齐平,上端由两重弧线组成葫芦形,中脊隆起的形状,大约相当士兵的三分之一身高(50~60CM) ,后来在铁盾上再安装上上下两个利钩,就成了一种新型兵器--钩攘,可攻可守。汉代的甲胄主要是“玄甲”,也就是铁铠 ,它逐渐完善并排挤了传统的皮甲,由甲片镶嵌而成,而当时所使用的铠甲片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大型长条甲片(某出土的高23.4CM,宽4.4CM),也称甲札,其高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短;第二类甲片比第一类小得多,形状也更接近正方形(高4.6~5CM,宽2.7~3.4CM,重10克),一般下缘较为平直,上缘两角成圆弧状;第三类,体型最小,更接近正方形,高不及4CM,宽不到2.5CM,这种甲片的另一种样子是作成槐叶或柳叶形状。用上面三种甲片可编成两类铠甲,就是由大型长条甲札编成的札甲和用中小型甲片编成的鱼鳞甲 ,另外札甲中又有无披膊和披膊之分,骑兵大多使用无披膊的。皮甲成为铁甲的配角,但仍作为重要的辅助性防具。
重装骑兵出现在战场时,正是以部曲私兵为军队核心的时代,是从东汉末年开始,经魏晋十六国到南北朝时期。当时,氏族门阀制度和氏族军事组织结合在一起,豪强世族拥有大量私人武装。那些部曲既是依附农民,又是豪强世族的私人武装。这种特殊的人身依附关系,从东汉末年开始恶性发展,到魏晋以后日益加剧,也就影响了当时封建军队的组成等方面,当时带兵的将领都出身豪门世族还拥有自己的私兵部曲,还往往拥有大量的铠甲和兵器,这些装备精良的私人部曲,就形成了他们统率的军队的核心。这样一来,自然引起军队的组成、指挥和兵器装备的一系列变化。早期的私人部曲还不一定是骑兵,更不一定是重装骑兵,私人部曲以甲骑具装的面貌出现,与五胡乱华时的那些来自北方和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有关。这些民族,进入中原以前都是游牧经济,拥有优良的马匹,军队又都是骑兵,同时往往还保留着氏族军事组织的形式。进入中原以后,就与豪强世族联合起来,自然门阀部曲制度和氏族军事组织制度也就结合起来,自然又促使军队的核心发生变化,终于出现了人马都披甲的重装骑兵--甲骑具装。
据《唐六典》记载,有明光、光要、细鳞、山文、鸟锤、白布、皂娟、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锁子、马甲等十三种。其中明光、光要、锁子、山文、鸟锤、细鳞甲是铁甲,后三种是以铠甲甲片的式样来命名的。皮甲、木甲、白布、皂娟、布背,则是以制造材料命名。可见,锁子与山文是并列的两种铠甲。
重装骑兵所需要的各种武器装备,可分为四类:一是完整的马具,二是马甲--具装,三是骑兵铠甲,四是战斗兵器。当时的马具中,马鞍在东汉是制作就相当精致了,西晋时又有了马镫(不过西晋时马镫似乎只是用来踩蹬上马的,骑马时并不用),这样,控制马匹就相当容易了。而具装呢,通常又可分为保护马头的“面帘”,保护马颈的“鸡颈”,保护马胸的“当胸”,保护马躯的“马身甲”、保护马臀的“搭后”和竖立在马臀部的“寄生”(似乎是为了保护骑兵后背用的)。骑兵铠甲是西汉时那种无肩札甲发展过来的“两当甲”(腋下不连接,所谓“一当胸”“一当背”,在肩上用带扣联),到南北朝时,又常常加上护肩的“披膊”,与两当甲同时的还有另种较名贵的铠甲,那就是“明光甲”(这种甲的特点就是胸背处各有两面大型金属圆护)。最后是兵器,魏晋南北朝时期骑兵使用的兵器,远射的还是弓和弩,格斗的是戟,销(边旁是矛)和大刀,骑兵们使用擘张弩,不过更多的是使用弓箭,而格斗武器,戟逐渐被销所代替,再后来则是刀销并用,注重劈砍了。尽管甲骑具装是当时军队的核心,但从数量上还是远少于一般步兵
明代骑兵所配火器,多为三眼铳或五眼铳,我以为其战法近似欧洲龙骑兵,即乘马机动,静止射击,因为火门枪无法在颠簸的马背上点放。当然,不排除经过长期训练后,骑兵能在跑动的马背上开火,但那样的话,训练成本就很高了。

赵国骑兵
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复原图。所谓胡服,实际上是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装,它与中原地区宽衣博带式汉族服装有较大差异,一般为短衣、长裤和革靴,衣身瘦窄,便于活动。赵武灵王是最先采用这种服装的人,他是中国服饰史上最早一位改革者。短衣齐膝是胡服的一大特征,这种服装最初用于军中,后来传入民间,成为一种普遍的装束。
瓦拉几亚骑兵
他们大多是轻装骑兵,衣着类似俄国人或匈牙利人,留圆胡子,高高的皮帽上缀着羽毛,少数人有锁子甲和小圆盾。装备与马术基本是向土耳其对手学的,除了训练战马漫步、小跑、疾驰之外,罗马尼亚人发明了独一无二的马术:一般的马总是四蹄交替前进,他们的坐骑可以同时迈出一侧的两条腿,就像骆驼一样。这种恶形恶状的习性至今还能在罗马尼亚山民的牲口中看到,其用途不明。从16世纪末期开始,瓦拉几亚骑兵成了雇佣兵。一部分在土耳其军队中服务,一部分效忠于土耳其的敌人--波兰、匈牙利和俄国。他们用牛头做标志,以中队(sotnia,在俄语中是百的意思)为单位,波兰军队中最多曾有20个这样的中队。与土耳其人一样,他们在很长时间内拒绝使用火器,装备长矛、马刀、合成弓。
莫斯科Boyar骑兵
十五世纪后半期开始,俄罗斯军队的成分渐渐由武装农奴变为世袭贵族(Boyar)。
这种贵族组成的骑兵部队,十六世纪末大概数量在25,000人左右,当然只是指常备军。一旦需要,这支队伍随时可扩充至40,000到50,000人。他们使用的装备具有浓烈的东方特色:外面穿锁子甲,拜占庭风格的尖顶头盔,前臂戴着护臂。贵族的铠甲上常常镶金嵌银,装饰着毛皮和宝石;扈从则没有这些防具,穿着打泡钉的衣服,勉勉强强能抵挡弓箭。他们使用的武器有长枪、标枪、弯刀、钉锤,到十六世纪末期逐渐开始装备手枪,但最基本的武器还是合成弓。
俄国人骑马的姿势类似今天的赌马比赛,马镫高,双膝也收得高。这样的姿势很适合射箭,却不利于抗击长枪的冲击。并且,俄国马相对来说体型较小,所以俄国骑兵尽量避免正面突击,采用的战术更多是突袭或以多取胜,将敌人包围起来,从四面射击而不用正面交锋。与欧洲的骑兵部队相比,俄罗斯骑兵的编织比较松散。百人为中队,千人为团。若干个团组成骑兵师(polk),全军六个师,分成前卫(perodovoi polk)、左翼(levoi polk)、右翼(pravoi polk)、主力(bolsoi polk)、预备队(smorozevoi polk)和斥侯(ermaulni polk)。每个师使用不同颜色的矛旗,但图案多为圣乔治十字。
18世纪伊朗骑兵
1807年法国掷弹兵
波兰翼骑兵(或者说风骑兵)
13世纪,波兰人面对的主要敌人有两个:西北面的条顿骑士和东面的蒙古人。面对东线开阔的地形和机动的蒙古骑兵,波兰军不堪一击,1241年连当时的首都克拉科夫都让蒙古人给洗劫了一道。从14世纪起波兰的主要敌人是西边的条顿骑士,15世纪的13年战争是波兰崛起的开始。通过这场战争,波兰不仅驱逐了条顿势力,同时也锻炼了一支军队。15世纪波兰军队的组成情况:典型的几种作战单位
1、骑士。装备全身甲,战马也披甲。与当时西欧各国骑士装备相当。兄对当时的全身甲应该清楚。
2、枪骑兵。装备半身甲(虽未经考证,我分析是指只有上半身防护的盔甲),战马不披甲,辅助骑士进攻。
3、弩手,装备胸甲。
4、剑士,装备头盔和盾牌。
另外还包括大炮等火器部队,用于打攻坚战。
大约在1526年,波兰人成立了一支专门用来对付鞑靼蒙古突骑的常备军,到1563年,这支军队已经发展到超过4000人,而且绝大多数是骑兵。到1576年时,骑士就仅占骑兵部队的7%了。除了由Hussar和骑士组成的重骑兵外,骑兵部队还包括中型和轻型骑兵(哥萨克),他们装备火枪和复合弓。
西吉斯蒙德三世(1589-1631)期间,为了维持国防需要,除了隶属国王的常备军外,还有其他几种类型:
大贵族的私人军队,这在当时还不少;另一种军队是哥萨克,在南方他们的队伍超过了四万人,是波兰常备军的一个重要补充,因为波兰给哥萨克注册的问题也常引起矛盾。只有经过注册的哥萨克士兵才被军队接受领到军饷,这就引起未注册者的不满,注册者对其中的很多约束也不高兴,所以尽管哥萨克长期为波兰服役,但叛乱却经常发生。
17世纪初,波兰的军队主要由骑兵跟他们的指挥官组成。波军的战术风格显得很豪放,注重在野战环境下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不是在攻坚战中解决敌人(显然,因为这个目的骑兵占了军队的多数)。
帝国胸甲骑兵 1630年
当时的中欧,从荷兰到波兰之间的广袤疆土中,散布着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众多半独立联邦,一直以来听命于维也纳的君王,史称神圣罗马帝国。嫡系的士兵为了与地方部队相区别,在腰部或肩上披一条鲜红的绶带,在头盔或帽子上插一段橡树枝。他们骄傲的自称Imperialists,帝国军。
帝国胸甲骑兵也放弃了笨重的长矛,代之以两把手枪。此时的铠甲去除了多余装饰的部分,重点加强胸、背和头部的防护,由于冶炼技术的进步,总体重量反而有所增加。现存最重的铠甲收藏于奥地利,足有42公斤。这些盔甲表面不再修饰,也不像过去那样要求密不透风,因为最大的威胁已不再是近身的刀剑,而是日益精确的火枪。
瑞典骑兵 1632年
三十年战争开始于1618年,以“掷出窗外事件”为标志(皇帝的钦差被捷克新教徒扔出窗口)。1630年,伟大的古斯塔夫·阿道夫(Gustavas Adolphus)率领15000人的瑞典部队在波美拉尼亚(Pomerania)登陆,两年时间内横扫德境未逢敌手。1632年当他在吕岑战死后,他的部队狂热报仇,赢得了会战的胜利,那时候已经有十五万人在瑞典的旗帜下战斗!
当时的欧洲共有四种典型的骑兵,最重型的是穿四分之三甲的胸甲骑兵,古斯塔夫认为,相较其表现来说,这种骑兵太过昂贵;轻骑兵在与火器的对抗中已显得力不从心;火绳枪骑兵主要为胸甲骑兵提供火力掩护,数量较少不能独当一面,价格也较高;倒是龙骑兵,古斯塔夫认为这种骑马的步兵有更大的潜力。
于是瑞典骑兵部队就两种骑兵组成:龙骑兵取代了火绳枪骑兵,提供延伸的火力掩护;轻骑兵则成为突击的主力,装备剑和手枪。当然也有少数的瑞典贵族穿着胸甲,但不足以引起整支部队的面貌。
这样,瑞典骑兵就是所谓的中型骑兵,他们穿简单的胸甲,戴一顶壶盔。装备两把手枪,使用的直剑也比别国的长。他们冲锋时规定用佩剑,第一列的骑兵才允许使用火器,最后一列骑兵作为预备队。每个骑兵营由8个连组成,每连125人。实际上,每个营总是从4个连到8个连不等。
瑞典骑兵部队中最好的士兵来自芬兰,被称为Hakkapelis,这个名词来自他们在战斗时的呼号(大笑),意思就是"把他们剁成排骨!"
克伦威尔铁骑军(国会军) 1645年
在英国内战中,西北的省份大致拥护国王,而东南方商业和制造业发达的省份则站在国会一边。1644年的冬天,已经被任命为骑兵总指挥的克伦威尔开始重组他的部队。骑马的火绳枪兵,或者说马上的长枪手差不多完全被裁撤了。他们的打扮与保皇党骑兵相差不大,皮衣外面罩着胸甲,戴壶形的头盔。使用单面开刃的长剑,有时用传统的战斧。装备手枪,偶尔有军官扛着一杆长长的马枪。
铁骑军最大的优点就是纪律严明,这个绰号(Ironside)是鲁普特亲王送给克伦威尔的,后来成了他部队的称号。倒不是指士兵穿的铁甲,而是指他们的坚定顽强。在单打独斗中这些人也许不是正规骑士的对手,但作为一个整体却行动得
genghao 图请见网页:http://www.yikenbbs.com/n3/33.htm

F. 十八十九世纪奥斯曼帝国军队构成介绍 包括亲兵和各种雇佣兵

一,奥斯曼帝国军队构成介绍
1、18世纪新军Nizam-ı Cedid 成立,这是一支正规的现代化部队,但1807年就被解散了。这支部队和你之前问的埃及问题很有因缘。拿破仑在埃及势如破竹般的进攻给苏丹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所以他组建了这支部队,据说这支部队无论在组成、装备、兵员素质上都能够匹敌欧洲军队,问题是解散的太快了。

2、1826年亲兵被解散,随即组建了Asakir-i Mansure-i Muhammediye这支现代化部队并且延续到帝国毁灭

二、军队的组成
1、卡普库鲁骑兵
由奥斯曼帝国中央维护的经营重骑兵,一共六个分队,除了第六分队外其他五个分队会从五个方向向敌人发动冲锋。

2、西帕希骑兵
封建采邑制贵族骑兵,这支部队由贵族和各个省份维护,和亲兵构成了帝国主力。虽然落后于时代但仍然威猛无比,快马弯刀的组合在奥地利东进的时候杀的奥地利骑兵闻风丧胆,逼得奥地利骠骑兵们重新换上四分之三甲,并且被迫用炮兵和步兵来保护他们的骑兵部队。

3、苏丹亲兵,十八世纪早期被解散。

4、德里轻骑兵
在土耳其语里德里是不要命的意思。这些轻骑兵在克里米亚、格鲁吉亚地区和沙俄哥萨克交战,像奥地利人一样,哥萨克也发自内心的害怕这些快马弯刀的可怕骑兵。

三、奥斯曼大致上的几个部分就这些,硬要说的话巴巴里海盗也是他的马前卒,奥斯曼舰队中的一支部队就是这些无法无天祸害了整个地中海的突尼斯海盗集团。

G. 一个雇佣兵小队多少人

一尘侍个雇佣兵小队有34人。它就是北极狐雇佣兵。北极狐规模很小,成员仅34人,个个都核兄厅是特种兵中的特种兵。他们行改隐踪神秘莫测,战斗力强悍,让其他的雇佣兵闻风丧胆。

H. 德国雇佣兵

我想楼主所说的应该是“Landsknechts”,这个词本身就是德语的,专指那些中世纪后期来自于神圣罗马帝国里德意志诸侯的雇佣兵,英语法语里都是直接借用这个词,翻成德意志雇佣兵完全正确。反之,当时还没有现代民族国家“德国”的概念,而“日尔曼”这个词早已仅存民族概念,所以“德国雇佣兵”/“日尔曼雇佣兵”都不太恰当。

德意志雇佣兵(Landsknechts)一词最早出现于1470年左右,据说是由佩特•冯•哈根巴赫(Peter von Hagenbach)杜撰而成。此人是郑祥一名雇佣军领袖,在勃艮第宫廷为“大胆的”查理公爵效劳。Landsknechts的字面意思是“国家之仆(servant of the country)”,16世纪初成了以长矛为标志的步兵的代称。现在,我们用它来指那些来自阿尔萨斯(Alsace),巴登(Baden),符腾堡(Wurttemberg)及奥地利蒂罗尔(Austrian Tyrol)等地区的德意志雇佣兵。他们活跃在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1493—1519)及其孙查理五世(1519—56)的统治时期。

人们开始雇佣这些部队的时候,也正是战争模式由中世纪向近代转型最快的阶段。勃艮第战争(1476—穗培77)向人们表明,骑兵在与受过良好训练的步兵队列和新式火枪的对抗中,是难有用武之地的。此后,贵族骑兵在军队中的比例和地位下降的趋势愈加明显,勃艮第精骑兵团(Compagnies d’Ordonnances,喊族搏勃艮第和法国王家的核心骑士部队名称)还存在了一段时间,但骑士的人数越发显得多余。不但如此,随着价格革命的发生,组织骑兵部队的花销增长到骇人听闻的地步,欧洲的贵族们越来越难以负担。这些“战争中的绅士(gentlemen of war,Kriegsherren)”的装备需要自筹,一般还要供养一批数量不等的以长矛为主的步兵,这样才能跟上潮流,勉强和可怕的瑞士人较量。

马克西米连一世被称为“最后的骑士”,他于1493年继承帝国,成功地通过一系列王室联姻为哈布斯堡家族赢得西班牙、尼德兰、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等大片领地,是查理五世的大帝国以及哈布斯堡王朝的奠基人。1505年他带领着德意志雇佣兵的长戟纵队开进科隆,开启了德意志的新时代。此外,他还是帝国炮兵的缔造者。

马克西米连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继承了帝国,他迫切需要组织起一支军事力量,保证勃艮第的遗产尼德兰不落入法国之手(其妻玛丽是勃艮第的女继承人),确保东方大片领土的顺利接收(源于哈布斯堡与亚盖沃王室的协议)。1487年组织起的施瓦本联盟(Swabian alliance)使巴伐利亚(Bavaria)与波希米亚(Bohemia)联合成一支很强的军事力量,这也是不能容忍的。众所周知的第一支德意志雇佣兵部队,约有步兵15000人,骑兵1500人,就这样在德意志的土地上召集起来。1487年,最后一届全德意志马上比武大赛在沃尔姆斯(Worms)举办,同年,德意志雇佣兵开始了第一次军事行动,在埃特弗里茨•冯•霍亨索伦伯爵(Graf Eitelfritz von Hohenzollern)的率领下,解救被布鲁日(Bruges)市民围困的马克西米连。在尼德兰和接下来的波希米亚的战役都获得了胜利,说明德意志雇佣兵战之能胜,是可信赖的力量。帝国军队的核心竟然是这么一群唯利是图的乌合之众,对贵族的讽刺意味十足。

马克西米连对德意志雇佣兵的要求不仅于此,海盗式的作风是他无法容忍的。1490年,在波希米亚的斯图维森贝格要塞(Stuhlweissenberg,今匈牙利的塞克什白堡Szekesfohervar),马克西米连命令士兵们都要对他宣誓效忠,这显然和雇佣兵的原则格格不入。这位“德意志雇佣兵之父”滔滔不绝的向他的部队灌输纪律和团队精神的观念,实属真知灼见。为了和瑞士雇佣兵竞争,德意志雇佣兵学习了瑞士人的战术风格和编制,马克西米连的整个军事系统几乎都照搬瑞士联邦军队。

征召
德意志雇佣兵的召集也模仿瑞士人传统,有需要的雇主通常会和一位“战争中的绅士”签订一份委任状式的代理合同(Bestallungsbrief),列出各项明细条款和法律关系。确定下资金预算,这位被委任的指挥官(Obrist)就自行任命第二把手和编组负责人,这些准备工作完成后,就由鼓手开进乡里,敲敲打打,征召新兵。征召工作一般很少遇到什么困难,想上战场致富的大有人在;有点名气的指挥官,比如弗伦茨贝格(Frundsberg)和济金根(von Sickingen)能够很轻易的在几星期内拉起一支20000人以上的步兵队伍。他们常常要面对的问题倒是要赶走相当一批人,不让老弱病残者和装备不齐者浑水摸鱼,骗取佣金。筛选步骤也就是检查身体条件和装备而已,出身无人在乎,因而也就五花八门:唯利是图的流浪汉、农民和无志向学的学生都是冲着佣金和战利品而来,也有富裕的贵族子弟加入,通常是为了家族荣誉在战场建功立业。

应征者会在鼓手通知的固定时间和地点集合,进行一次征召检阅(Musterung)。在那里,指挥官命令他们彼此相向站成两列横队。队尾有用两支戟和一支矛立起的一个拱门,新兵依次走过拱门,征召负责人就在旁边观察他们是否精神抖擞,身体健康,是否有资格参加队伍。筛选完毕,编组负责人就会按每400人一个连队(Fahnlein)进行编组,一般每个连队里都会安排100个有经验的老兵(Doppelsoldner,原意即双手剑士),他们的报酬也是普通步兵的两倍。

征召检阅是模仿瑞士人的程序,它对部队有着特殊的意义。士兵自备武器装备是一项惯例。拱门前叉腿站立的人是主计官,他要确保每个通过拱门的士兵都是合格的战士,并清点人数,杜绝骗取佣金的“死魂灵”。

接下来发放第一个月的薪饷,这个时候,雇佣兵们就围拢在指挥官身旁,指挥官则要大声朗读雇佣兵行业规范中的各项条款(Verlesung),明确众人的权利义务和规定限制。这些条款是复杂规范而又严格的,几乎每一种违规及其惩罚措施都有罗列,比如哗变,不经允许的劫掠,渎职买醉,携多个女人随军(只准一个),诸如此类。接下来还有一个宣誓仪式,每个德意志雇佣兵都要发誓忠于集体的事业,忠于皇帝和他的指挥官,保证遵守这一行的行业规范。

征召检阅后就要进行宣读行规的程序,德意志雇佣兵们绕指挥官围成一圈,指挥官告知他们各项权利义务。一般每半年,这样的活动就要进行一次,每当战争爆发,部队开赴战场前夕,指挥官也要特别宣读一次。

除了用这些强制规范来管理队伍,指挥官还会各自任命监查官(Provost)和督导官(Schultheiss)协助管理。宣誓仪式还包括授旗,掌旗官被授予旗帜后,要发誓战斗中旗帜决不离手,然后编入各个连队。这时连队长再任命副官,随军牧师,医生和军需官。剩下的程序还有连队以下排(Rotten)的编组,各个排在自行决定他们的排长(Rottmeister)。

宣读行规后还有宣誓效忠仪式(Vereidigung),这一般认为是马克西米连的独创,他试图给暴徒式的雇佣兵灌输以忠于皇帝和帝国,忠于旗帜和共同的事业这种崇高的精神内涵。军团中代表正义的督导官负责这种仪式,授旗仪式也就是在这时举行。

“长矛裁判”是雇佣兵独特的司法执行程序。陪审团对犯人做出判决后,将他带至行刑地,由他的同志们执行死刑。行刑完毕后,监察官要重申行规条例,以儆效尤。

更多情况下,判决无需经过审判就可做出。死刑方式也以斩首、绞刑和车裂比较常见。

编制系统
一个德意志雇佣兵团一般有十个连队,连队一词“Fahnlein”在德语中原意“小旗”,引申为“拥有一面旗帜的单位”,连队即是如此。连队下辖的单位为排,每个排由十个普通雇佣兵组成,若是有经验的老兵,则是六个一排。综上,一个军团通常有4000人,分为400人一面旗帜的10个战斗单位,每个连队下再以10人一排分成40个排。当然,这里说的并不是普遍适用的标准数字,之所以将4000人作为定额,是因为征召检阅式上一般有4000人接受编组,后实际进入军团的人数或有变化。军团的领袖是军团长(Feldobrist),雇佣兵指挥官的麾下时常不止一个军团,这种情况下他就被称为最高军团长(Oberster Feldhauptmann),而具体的军团管理工作就由第二把手,副指挥(Locotenent)负责。若指挥官自己担任军团长,第二把手则只需管理连队长们的事务。

1507年的沃尔姆斯帝国议会(Imperial Diet)上规定,军团长有权拥有一个22人规模的非战斗随员,包括一个随军牧师,一个书记员,一个医生,一个斥候,一个军需官,一个掌旗官,鼓手和横笛手,以及一个私人卫队,通常是八个值得信赖的人。(德语和英语名称及其各自佣金见表A)

每个连队也有自己的一套随员班子。连队长有私人的厨师仆人和两个老兵保镖。连队非战斗随员如下:一个翻译官,一个牧师,一个斥候和几个乐手。军士长(Feldweibel)负责组织连队的日常训练和方阵操练。军团级还有一个总军士长(Oberster Feldweibel),负责宏观战斗阵型。军官和基层的联络,以及日常违规的惩戒是士官(Weibel)和参议士官(Gemeinweibel)的职责。后者作为士兵权益的代言人,每月要在雇佣兵中改选一次。(见表B)

除以上而外,德意志雇佣兵部队中还有一个独立的宪兵队,他们是最高的监督机构,确保所有人都按规办事,所有违规都得到惩罚。宪兵的首脑是监察官,他在军团中享有很高的权威,人人敬畏。监察官的部下包括一名监禁守卫,一名法警和一名行刑人(Freimann,得名于他血红色的斗篷)。雇佣兵们通常不会喜欢监察官,也很不信任他,但他插着红羽毛的贝雷帽,以及腰带上系着的斩首用剑和绞刑绳索,具有极大的威慑作用,使雇佣兵们在监察官面前循规蹈矩。

每个军团也有专人司职军事警察和法庭机能,包括督导官,团监察官(Profoss)和参议士官们。这些人每个月的报酬总计236盾(guilder)。

一个4000人规模的步兵军团的月佣金总额理论上应该是32000盾,但老兵每人每月8个盾,普通雇佣兵减半,因此实际金额是34624盾。按照惯例,每个德意志雇佣兵一次合同的最短期限为半年。

最高军团长直接对皇帝或亲王等委托人负责,他在部队中的位置很自由,有权自主选择指挥班子,各军团指挥也对他负责。军团长的报酬百倍于一般雇佣兵。 1507年康斯坦茨帝国议会规定各级雇佣兵的薪金皆以每月4盾为基础,倍数增加。不过军团长除了每月400盾的佣金,还能得到600盾补助,补偿他外出打仗导致自己领地的损失。

左图:军需官一般行动在部队之前,他必须事先准备好各种给养。这幅版画上的即是一位身着1550年风格的全身甲的军需官,腿甲被称为“龙虾式”,头盔与弗伦茨贝格的很相似,有明显的罗马风格。
右图:德意志雇佣兵携妻子和孩子上战场非常普遍,这大大增加了部队中的非战斗人员和混乱局面。由专门人员管理这种“军妓”(核查的时候如此上报)很有必要。这些协管员(Rumormeister)如其名“争吵的克星”,用粗短的木棒(Vergleicher)给吵吵嚷嚷的女人一点厉害,让她们闭嘴。

连队长身背重甲是十分必要的,他必须和老兵战斗在第一线,时常还要与敌方连队长官决斗。他的短剑像手枪一样用饰带系在右腿上,他的武器叫做“宽刺矛(boar-spear)”

老兵的佣金是普通士兵的两倍,他们通常在四方阵的两端。他们使用双手剑打断敌人的矛,在敌人的阵线中打开缺口,并带领后面的士兵将之扩大。他们醒目的华丽服饰曾引起贵族们的反对,贵族希望部队统一制服,以便识别。然而,马克西米连皇帝驳回了他们的提议,他认为,让这些在刀口上打滚的人在他们唯一可以表现虚荣心的地方自行其是,是对他们不太走运的人生的宽慰。因此,在1503年奥格斯堡帝国议会上,德意志雇佣兵的服装自由被确定下来。

副指挥和掌旗官:军旗始终在军团或连队队列的醒目位置,身后有鼓手和横笛手跟随。掌旗官要将旗帜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意大利历史学家约维斯曾记录道,战场上曾发现一位死去多时的掌旗官,双手还紧紧握住旗杆,连牙齿也死死咬住旗帜。

鼓手和吹笛手:每个连队的扈从人员中,都有专门的乐手。冲锋时鼓手的作用十分重要,为了保持队列步调一致,一般按照“五鼓三步”的节奏推进。行军中,乐手们处于队列后方,受到保护。

运输队组织自成一体,有着自己的规范,有时还会充任工兵。但在外人眼里,他们只是一帮 “娼妓和奴才”。运输人员由押运官统一管理,他和连队其他士官一样 ,有自己的卫兵和仆从。

宿营:普通的德意志雇佣兵无法享受着马车和豪华帐篷过夜,他们要自己搭建临时窝棚:在长戟支起的A形架上糊着树枝和泥。橡木做的大啤酒桶也是宿营不可缺少的物资,用它当桌子进行赌博是最重要的娱乐方式
1521年沃尔姆斯帝国议会上通过一项军事组织改革,以适应查理五世进行意大利战役的战时财政体系。首先组织起一支20000步兵和4000骑兵的帝国军,每块帝国领(Reichstand)都要摊派一部分兵员。帝国军每月128000盾的花费通过征收一项新税来负担,即使如此,这只是一项临时措施,应对长期战争的财政制度始终还是没有建立。

佣金支付问题给每个不那么宽裕的指挥官都带来困扰。1526年,弗伦茨贝格以他在明德海姆(Mindelheim)的庄园和财产作抵押,筹集30000盾带队去意大利为查理五世作战。这金额只够半个月的佣金,没过多久他的部队就发生哗变。西班牙将军莱瓦(Leyva)为了负担对法国作战的德意志雇佣兵工资,甚至不得不溶化掉帕维亚(Pavia)教堂的金质圣餐杯和自己脖子上的项链!

战术与队列

勃艮第战争中,训练有素的瑞士长矛兵的战术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但它很快就受到了火绳枪兵的有力挑战。当然,在16世纪的第一个二十五年里,火绳枪的使用还有很多局限,在“克雷亚佐的奇迹(miracle of Creazzo,在今天的维琴察)”中,弗伦茨贝格的火绳枪兵在威尼斯的步兵打击下损失惨重,一次又一次的把防御阵地拱手相让。人们认为他们太脆弱,无法承受任何冲击。这种任何兵种都无法独霸战场的局面使战术也变得多种多样,不同的将领有不同的喜好,通常还要取决于部队的构成和战场的地理条件。例如瑞士人,他们部队能否顺利挺进取决于矛兵和戟兵的承受能力,因此非常希望尽可能缩短战斗距离。他们喜欢短促的遭遇战,用强有力的长矛兵三段式冲锋毁灭敌人(三段分别是前锋Vorhut,中锋Gewalthut和后卫Nachhut)。这种战术意图的实现全赖良好的战场状况。德意志人和西班牙人则致力于加强火绳枪兵的防护能力,将他们置于更受保护的位置,并尽可能选择高低起伏的战场以打乱长矛纵队的突击。当时的将领们在制定策略时一定大伤脑筋,面对多变的战术,他们都期望在诱敌计谋上胜过对手,确保自己的部队在对抗中占有地形优势。

德意志雇佣兵在战斗中经常处于防御地位,他们需要一种新的队列体系,以期能在与长矛兵和火绳枪兵的对垒中都取得最佳战术效果。这种源自瑞士人的体系叫做四方阵(gevierte Ordnung),可算是后世步兵方阵的先驱。在这种队列里,矛兵和戟兵构成坚固的方形核心,他们的前后各有一排双手剑士。最前三排是前锋,其中第一二排为老兵,他们身后是一排的中央是三个连队掌旗官。接下来就是树林般的长矛队,四个中锋连队掌旗官也位于中间。后卫也是三排,三个掌旗官被军团中最有经验的连队环卫。他们肩负着给敌人最后一根稻草的任务,也负责将前排的逃兵押回战场。方块队形两翼的外围还有一列火绳枪兵队,他们需要矛兵提供保护,但在进攻中他们也许是最有价值的部分。16世纪中叶火绳枪兵变得更为重要,每个军团方队一般都将数量增加到四列。火绳枪兵训练采用波段射击,交替前插——射击——退回——装弹,以最大限度保持打击火力。完成防御体系的最后一环是大炮和炮兵,他们要在短兵相接前压制战场。大炮被安置在前排,同样考虑到由老兵的连队提供保护的必要。

如果指挥官下令向前推进,有一列步兵会从方队中拉出,行进在前方。他们通常被称作“凄惨无望队(verlorene Haufe)”,由志愿者,希望赎身的俘虏和其它一些不幸的人组成,他们没有一般雇佣兵贝雷帽上的白羽毛。他们的任务即在方队之前延缓敌人,用长戟和双手剑将敌人的矛打断,为后面的同伴打开缺口。这些“迷失的孩童(enfant pers)”始终处于濒临死亡的境地之中,稀疏的队列中,鲜红的“血旗”显得格外悲凉。他们还常被用作诱敌的饵,当敌人对他们发起冲锋,火绳枪兵会在他们身后用一阵枪林弹雨施以痛击,这是一般士兵极端厌恶的。

在防御态势下,军团长会命令大家排成“刺猬阵型(Igel)”。这种阵圆的或方的都可以,最外层长矛兵,第二层是持长戟和双手剑的老兵,第三层火绳枪兵。长矛兵将矛持平,抵挡骑兵,第二层负责堵住缺口,并协调队形,给火绳枪让出射击空间。

战斗开始之前,站在第一排的传令官会命令全体德意志雇佣兵都跪下向上帝祷告。意大利历史学家保罗·约维斯(Paul Jovius)完全误会了这个习惯,他以为雇佣兵们是在对飞来飞去的炮弹做出回避。事实上无论有没有炮火压制,他们都会祈祷,这一仪式对雇佣兵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查理·欧曼爵士(Sir Charles Oman)等军事作者不无讥讽的提到,文艺复兴时代的战争还太过仁慈,就像“下国际象棋时把王将死一样,基本上不需要流血”。因此,当法国人、瑞士人和德意志人的职业军队穿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后,他们的战争方式给意大利人强烈的震撼,攻城略地屠杀俘虏等行径都闻所未闻。的确,战场上的绅士风度很快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都是残忍诡诈的计谋。弗伦茨贝格深谙此道,他在1556年给雇佣兵指挥官们列出十五条需要注意的实用策略,摘录如下:

1.敌人的实力,马匹数量和武器装备这些信息一定要在进军前收集清楚;编排队列时,要将战场状况,天气情况和交战时间等因素考虑进去。
2.战斗前要通过拷打俘虏最大程度的榨取有价值情报。
3.有合适的人不要吝惜,应该编入“凄惨无望队”,这样能够加强方阵纵队,为火绳枪兵射击、装弹和转向赢得更多时间。
4.军团展开地点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军团中重铠甲士兵较多时,应在平原开战;装备不太好时,应放在山的斜坡上。其中最差的部队应该尽量面对敌人的左翼。
5.步兵应尽量聚拢,保持密集,避免扩散成松散单薄的线列。
6.顺风和背阳的优势应尽量发挥;雇佣兵要随机应变,尽可能使敌人失去作战能力,比如撒灰尘和沙子迷住敌人的眼睛。(在比柯卡战役中,瑞士人就使用石头对付德国长矛兵。)
7.轻骑兵可以用来制造灰尘烟幕,乘机将一支部队埋伏在敌人后方。其它连队则可伪装溃败以诱敌,若敌人对诱敌部队发起突击,后方暴露的缺口可用一次恰到好处的骑兵突击将之贯穿。
8.策略还可更进一步演绎,将小股步兵和骑兵隐蔽在队伍后方,当战局进入关键时刻再投入战场,让人误以为援军,对打击和振奋敌我双方的士气均有良好效果。
9.在短兵相接的战斗中,短兵器远比长矛有效,应该毫不犹豫的一直使用它们,比如戟,斗剑(Katzbalger),双手剑和战斧。
10.网和陷阱对于抓捕逃敌有些情况下也是非常有效的。
11.将自己人伪装成敌方(这一点都不困难)是一个很值得的冒险。派遣奸细进入敌人阵营,散布诸如指挥官已被下级刺杀的消息,这类谣言传播得飞快,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12.四方阵的后方一定要由经验丰富的部队担当,他们能约束并严惩企图逃跑的懦夫,还能推动进一步的冲锋。
13.指挥官一定要掌握几个排的预备兵,随时替换受伤者。
14.指挥官的首要职责是维持部队士气。那些从战场上脱逃的懦夫一定要严厉惩罚以儆效尤。死刑应当立即执行,看到身边的同伴被处死,震慑是可想而知的。
15.在长矛方队突击前,指挥官应让一队持矛骑兵率先对敌右翼发动冲锋,以敌人首级为竞争目标。

到16世纪中期,随着火绳枪兵和手枪骑兵重要性的飙升,一些大胆的近乎鲁莽的策略消失了。行动越来越被射击火力所约束。

1540年时候,四方阵大体共4000人。如果遭遇骑兵攻击,方队很容易做出防御,长矛兵面对各自的方向将矛斜立起,后段插进土地,形成一堵墙,他们周围的火绳枪兵站成一排,瞄准奔来的骑兵射击,第一轮过后,他们迅速退回原位重新装弹。

匈牙利阵列。1532年,查理五世与包围维也纳的土耳其人作战,土耳其庞大的军队中有90000步兵和30000骑兵。皇帝设计出一个新的队型以抵御突击。约维斯描述道,这种队列有1000步宽,包含三个单位长矛兵,每单位24000人(a , b & c)。他们间隔适当距离,布置两队骑兵,每队10000骑(A&B)。巨大的方队外围30码是火枪兵和尖树桩栅栏,栅栏前方有两个缺口供骑兵向外突击。栅栏外还有炮兵间隔分布。整个集团两翼还有匈牙利骑兵掩护(C&D)。匈牙利阵列非但不笨重,还相当行之有效,土耳其人在帝国骑兵和步兵强有力的冲锋下,不得不被迫撤退。

武器
德意志雇佣兵的主要武器是长矛,桉树木柄直径一英寸半,长14至18英尺,钢质矛头长10英寸,尖端部呈蛙嘴形。雇佣兵们还接受了骑士的迷信习惯,在矛的前端系上狐狸或其它动物的尾巴,他们认为这具有神奇的疗伤效果和保护作用。

戟是仅次于矛的武器,一般由军士长和老兵们使用。戟的柄和矛一样粗,但长度远远不及,只有六到七英尺半。当然,戟也有很多种,例如宽刃戟(the Voulge),细身戟(the Glaive),三尖戟(the Partisan),三叉戟(the Spetum)和近卫戟(the Fouchard)。近卫戟是查理五世卫队使用的武器,戟刃上饰有两根赫拉克勒斯之柱(pillars of Hercules,直布罗陀海峡的山崖,被认为是世界尽头,是西班牙王室纹章的拥卫,译者注)和勃艮第十字的标志。

15,16世纪的几种长兵器

雇佣兵格斗使用的剑有两种,老兵们都会配备。小号的罗马风格刺剑叫做斗剑(Katzbalger or‘mangler’),金属剑柄很短,双边开刃的剑身长28英寸,两者连接处有两条S形金属护手环。剑鞘用皮革或金属皆可,一般水平挂在腰带上。巨剑(Zweihander)是大型的战斗用剑,约66英寸,同样双面开锋,有时剑身会设计成波浪形。它没有剑鞘,只用皮革或布包裹,剑柄上的弯护手很宽,还有一对环状护柄。剑身底部一对突出的尖角提供第二重保护,它可以引开打击得力道,防止剑柄被震脱手。环状护柄和尖角之间还有皮质的卡榫。在行军中,巨剑不太便于携带,只能用皮带绑在背后。

混战——德意志人和瑞士人。这种情况下,斗剑是比矛和戟好得多的选择。

另一个受老兵青睐的武器当然就是火绳枪。雇佣兵使用的火绳枪尺寸介于手枪和大型火枪之间。它的扳机和引信有一个S形铁钩相连,扳机扣动后,点燃的引信就会和火药接触。火绳枪射程可达400码,但在雨天它毫无用处。虽然火绳枪的确很重,但在当时的资料中,并没有发现雇佣兵队伍中的火绳枪兵在战斗中使用支架的纪录。1520年左右出现的长统燧发枪倒是需要支架。临近16世纪中期,火器也完成了第一次革命性发展,带有轮式枪机的手枪在1547年的米尔贝格(Muhlberg)战役中首次出现。纽伦堡枪械师这一发明,原理和今日打火机很类似,扣动扳机,转轮被弹簧带动,与黄铁矿石或燧石打出火花,点燃火药。虽然燧发手枪在着名的黑衫骑兵(Schwarze Reiter)那里更为人所知,但在雇佣兵的腰带上,它也并不罕见。

虽然的确相当原始和笨重,但早期的火绳枪射击并不需要使用支架。火绳枪的有效射程有400码。16世纪二十年代后,带支架的燧发枪才开始普及,枪的尺寸和口径也越来越大。

手枪的先驱弩,随着火绳枪被广泛接受成为标准装备而逐渐过时淘汰。不过在马里尼亚诺(Marignano),弗朗索瓦(Francois)的王家卫队里仍然有200个骑马弩手,加斯科涅(Gascony)的步兵也装备弩。后期的弩装有曲轴:固定着钩子的铁质小圆筒被曲柄带动,将弓弦拉开并固定。穿甲箭和簇箭都有木质风翼,可以在飞行过程中产生旋转以增加穿透力。弩手通常还要挟带盾牌,当处于防御态势,弩手会用木桩或剑将盾支撑起来呈一堵墙,他们就隐蔽在后面射击。

连队要将不同武器的士兵细分。部队主要武器是长矛,队伍中坚就由长矛兵构成,标准人数300;剩下的100人都是老兵,50个火绳枪兵,50个戟兵或双手剑士。后来的纪录显示,长矛兵的数量开始下降,火器渐渐风行。到1596年,威廉·弗朗斯贝格(Wilhelm Fronsberg)的军团,一个连队只需要200到220个长矛兵。

行军队列必须考虑如何承受突然袭击。火枪手放在侧翼,骑兵和炮兵挨在一起,置于阵头和阵尾;军火辎重由长矛兵层层保护位于中心。

I. 车臣有多少军队

现在大约有一万人,大部分是士兵。车臣因为两次车臣战争而闻名。当时的车臣军队非常多样化,规模也大得多。车臣,也被称为车臣共和国,是俄罗斯共和国的一部分,占地约15,000平方公里,位于高加索山脉北侧。车臣虽小,但它位于里海和黑海之间,是通往高加索的重要动脉,石油从中亚流向欧洲。

鲍里斯?叶利钦很害怕,立即承诺: “车臣是高度自治的,双方都停止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车臣的地位,五年内解决”.在第一次车臣战争里 rus

J. 为什么拜占庭帝国在土耳其人的大军下亡国

长期以来,拜占庭帝国的城市经济受到严格的管制,工商业者分别隶属于某一个行业组织,一般的工商业者的自由经营程度已经远远不如罗马帝国盛期,但他们的税负依旧沉重。如果他们违背了同行业的规章或欠税不缴,对他们的处罚是严厉的,包括监禁,受鞭打,断肢,没收财产等。工商业者的经营受管制,活动不自由,处罚又严,一些工商业者为躲避税收,只好弃业出逃。这种管制直到拜占庭帝国晚期才有所放松,但工商业者的实力这时已经弱了很多,因为海外贸易被意大利人垄断,没有他们的地位,而国内贸易又因拜占庭领土的缩小和人口的减少,市场不大,从而他们只能勉强维持生存。
小农的处境与罗马帝国盛期相比,也恶化了。在拜占庭帝国,小农不仅被束缚在所耕作的土地上,而且政府在纳税方面实行连环保制,使小农的流动性更受到限制。政府为了保证兵源,以及为了保证税收(因为政府知道,从小农那里征集各种实物要比从大地主那里征收容易得多(注:安得里亚德斯:《拜占庭帝国的经济生活:人口、农业、工商业》,载贝恩斯和莫斯主编:《拜占庭:东罗马帝国导论》,牛津,1953年,第56页。),曾一再反对大地产兼并小农,并且还采取一系列严厉的措施。但这些措施只有在中央权力强大时才能被有效推行,一旦中央权力衰弱了,小农的权益根本得不到保障,以至于他们宁肯投靠大地主、教会、寺院,以维持生活。
总之,本来可以成为拜占庭帝国支持力量的城市工商业者和小农,到了拜占庭帝国晚期,再也没有力量支持这个国家了。谁来为拜占庭军队提供经费?税源已经枯竭。谁来拜占庭军中服役?后来几乎全是外国雇佣军。(注:奥斯特洛格尔斯基:《拜占庭国家史》,修订版,鲁吉斯大学出版社,1969年,第483页。)这些外国雇佣军对拜占庭的危害性更大。以加泰罗尼亚兵团为例,这是一支由加泰罗尼亚人组成的军队,其司令为加泰罗尼亚贵族罗杰·德佛劳尔,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驻扎在西西里,以被人雇佣作战为业。14世纪初,“加泰罗尼亚人发现已无人雇佣他们。在这关键时刻,拜占庭帝国的小亚细亚诸省第一次为日益发展的奥斯曼土耳其势力所威逼,皇帝安德罗尼库斯二世邀请加泰罗尼亚雇佣兵前去援救。”[4] (P499)这等于引狼入室,因为加泰罗尼亚兵团简直就是一伙强盗,“他们不是去帮助皇帝,而是袭击了马其顿和希腊。”[4] (P499)其实加泰罗尼亚雇佣兵人数并不多,只有6500人,但他们是一群亡命之徒,贪利忘义,见财物就抢,无恶不作。何况安德罗尼库斯二世在邀请他们前来抗击奥斯曼人时曾许诺给他们高薪酬,事后却不如数付清,这些桀骜不驯的雇佣军就占地称霸了。他们在拜占庭帝国境内的伯罗奔尼撒半岛甚至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国家,统治所占地区,横征暴敛,发号施令,一直延续到14世纪末,才被另一支雇佣军逐走。这不是外国雇佣军在拜占庭帝国晚期割据称雄的唯一例子。而这些没有纪律并且往往同入侵的外敌相勾结的外国雇佣军,在城市中抢劫财物,在乡村中既劫物又掳人,从而又进一步打击了拜占庭的工商业者和自耕农。即使这些雇佣军不抢劫财物,不掳人,拜占庭帝国的城乡居民为了供应这些军队而长期承受着沉重的负担。“他们不得不为造船、筑垒、架桥、修路寻找物资和劳力。最严重的是,他们还要承担一些沉重的义务,如向王室官员和军队提供膳宿,承担运输工作,向路过的军队免费或以极低的价格提供各种物品等。”[5] (第1卷,P197)尽管帝国的公民都要承担这些义务,但有权势的大地主时常得到豁免义务的恩准,甚至他们还能禁止官员和军队进入自己的土地,所以负担无疑落到了工商业者和自耕农身上。
自耕农之中,有的在战乱或土地兼并中失去了土地、家园,有的被掠去当苦工,有的投靠了教会、寺院或大田庄,安心做一个佃户或长工,这也比饿死或流离失所好些。他们这些人本来是拜占庭帝国的最可靠的支持者,皇帝们不珍视这些人的支持,不知道自耕农队伍的流失就是在毁坏自己赖以强盛和生存的基础,等到无兵可募,无兵可战之时,再后悔也来不及了。晚期拜占庭帝国所面临的正是这一自毁基础的悲剧。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288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29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759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200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57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910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67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563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886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