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土耳其 » 土耳其为什么听德国指挥

土耳其为什么听德国指挥

发布时间: 2023-06-14 10:01:23

Ⅰ 一战奥斯曼土耳其为何要加入同盟国阵营 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说起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是欧洲历史上几个大国为了争夺利益和底盘而爆发的一场战争,主要战场在欧洲。不过亚洲国家想要独善其身肯定是不可能的,很快也被卷入到了其中。紧邻欧洲战场的波斯恺加王朝却倒了大霉。那时候波斯已经发现了大片油田,黑乎乎的石油让人眼红。因此俄国兵从北边南下,土耳其和德国兵从西边过来,英国兵从东边经过阿富汗过来,几家在波斯大打出手。所谓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不过如此。经过几次大战,同盟国的军队被轰了出去。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被卷入程度最深的,还要数亚欧交界处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近一个世纪,同盟、协约两大阵营中的国家都欺负过土耳其,但欺负得最狠的莫过于协约国的沙皇俄国。相反,同盟国的老大德国本身统一很晚,倒是没怎么欺负过土耳其。德皇威廉二世还口口声声德国是奥斯曼的好朋友,甚至专门给七百年前的阿拉伯英雄萨拉丁送了大理石棺材,对土耳其也很够意思,把两艘新式军舰也送给了土耳其。这么一来,奥斯曼土耳其决定跟德国做好朋友。

1914年10月,土耳其派出了德国赠送的军舰,揍掉了老对头俄国海军的几颗大牙。日薄西山的奥斯曼帝国正式加入了同盟国一方。协约国想不到这个“欧亚病夫”竟敢和自己作对,当即调兵遣将前往土耳其想教训教训。土耳其此时已经换上了青年党执政,心想俺们再也不是当初那个腐朽落后、任人宰割的封建国家了,何惧你们这些帝国主义!

他们调兵遣将跟协约国对着干。奥斯曼土耳其当时的领土已经不太多了,欧洲的伊斯坦布尔等一点地盘和小亚细亚算是土耳其人的基本地盘,另外还占据着今天的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沙特西部等阿拉伯地区。土耳其的边境四面烽烟不绝。比如前面说的,在东边跟英国、俄国争夺波斯,在北边的高加索、黑海一带和俄军进行拉锯战。

西边也打起来了。英国、法国在1915年派出一支强大的舰队,掩护着大批陆军,向欧亚交界处的达达尼尔海峡进攻,企图把土耳其切成两段。土耳其军队在德国顾问的指点下,坚守海峡。英法海军逼近陆地,万炮齐轰,土耳其就布下水雷,炸沉炸伤不少敌舰;英法军派出扫雷舰开路,土耳其就趁敌军扫雷舰过去后,抓紧再布下一批;英法陆军在岸边登陆,土耳其就在山顶布阵,居高临下,迎头痛击。曾经被欧洲强国藐视的土耳其陆军,如今坚守阵地,使协约国军队寸步难行。经过半年的激战,双方各自损失10多万人,协约国军队被迫撤退。这一战,土耳其军队以胜利赢回了荣誉,负责指挥的将军凯末尔(1881—1938年)成为民族英雄。而协约国方面则受到很大震荡,海军第一次官费希尔辞职,力主此次战役的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下台,前线指挥官汉密尔顿将军从此退役。

真正打得厉害的还是南边。协约国没法直接攻入土耳其核心领土,就分兵进攻阿拉伯地区。英国派了一支兵马,从波斯湾北上,企图攻克巴格达。这支军队在伊拉克沙漠里傻乎乎一路狂奔,最后被土耳其军队包围在库特伊马拉,弹尽粮绝,水也喝光了,只好在1916年4月投降。1917年,英军在波斯湾方向投入12万大军,进攻由3万5千人防守的巴格达,虽然最终得胜,却伤亡了4万人,还有大批人病死、渴死、热死,连司令官莫德将军都死了。

土耳其和英国还在亚非交界的西奈沙漠拉锯着。先是土耳其军队从巴勒斯坦向埃及进攻,被英军打退。接着英国军队从埃及向巴勒斯坦反攻,又被土军打退。双方你来我往,反复争夺了几个回合,都没占到便宜。1917年3月,英国4万大军向加沙发动进攻,却两次被数千人的土耳其军队打退,损失上万人。眼看这么下去,英军在西亚还不知道要被磕掉多少颗大牙。幸亏这时,英国在中东方面的总司令换成一个叫艾伦比的厉害人物。艾伦比到达埃及后,亲临前线观察地形,得出结论:要从埃及进攻西亚,必须先占领水源地比尔谢巴,这样才能让大军有水可以喝,也足够支撑穿越沙漠的需求。于是,艾伦比先做出要继续猛攻加沙的架势,误导土军把主力都调去防守,然后在1917年10月以8万大军的力量向比尔谢巴发动突袭,仅用一天就拿下了这一水源地。占领水源地之后,在沙漠里打仗就有了保障。艾伦比随后分兵进击,占领交通枢纽,切断了土军退路。到12月9日,攻占了圣地耶路撒冷。同时,艾伦比还充分利用了阿拉伯人反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起义。
阿拉伯的劳伦斯
20世纪初,在整个阿拉伯地区,反对土耳其的起义已经风起云涌。“一战”爆发后,英国更是出钱出枪支持阿拉伯人造反。1916年,阿拉伯领袖侯赛因·伊本·阿里(1854—1931年)发动大起义,在1916年10月宣布建立“阿拉伯王国”,阿里自称国王。英国军官劳伦斯(就是“阿拉伯的劳伦斯”)奉命去给阿里当军事顾问,指挥阿拉伯人大打游击战,四处煽风点火,抢占城市,切断铁路,把土耳其的西亚防区搅成了一摊烂泥,搞得土军焦头烂额,有力地配合了艾伦比的进攻。虽然英军、阿拉伯联军在1917年底取得了中东地区的胜利,但在整个战局上,由于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战争,协约国失去了一个大块头盟友。

这样一来,土耳其在高加索方向的压力顿时没了,不但把不少军队调到中东,还趁势抢占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等高加索地区。德军也得以把大批军队从东线调到西线,协约国在战争西线的压力大大增加,中东的英军也被抽调不少去支援法国。这么此消彼长,接下来的几个月,艾伦比停止进攻,土耳其也得以暂时固守防线。协约国的困难是暂时的。等到1918年,美军大举登陆欧洲,协约国立刻恢复了进攻。中东局势也随之转好。

1918年9月,艾伦比一面佯攻约旦河谷,一面令劳伦斯和阿拉伯游击队在敌后到处奇袭,分散土耳其和德国人的注意力。随后,艾伦比在地中海岸边发动突袭,一举突破土军防线,然后切断了土军的退路。短短几天,土耳其的主力便被摧毁了。英军在阿拉伯起义军配合下,38天推进560多公里,夺取了整个巴勒斯坦、黎巴嫩和叙利亚,歼灭了在西亚的土军,光俘虏就抓了7万多人,自己伤亡却不到5000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阿拉伯地区的几百年统治也宣告结束。

Ⅱ 问:二战期间纳粹德国为什么没有攻击土耳其

土耳其其实和纳粹的关系不错,甚至差点加入轴心国。这样怎么兴兵攻打?
原因是1据“考证”,他们都有雅利安人的血统。2土耳其因为近代史中的经历跟西方的感情不好。不过德国当时是后起之秀,所以没怎么参与那些事,它是个例外。一战之后,“同病相怜”的它们反而更有了惺惺相惜之感。
再一个,二战爆发后,土耳其是中立国中对纳粹抱有好感的少数国家之一。它有不少资源对纳粹有利,而英国等在它周围的军事力量和国内的反纳粹势力让他不敢加入轴心国。而土的中立国地位对纳粹是有很多好处的。因为,纳粹在中东没有足以制衡英法等的力量(地中海的制海权始终在英国手里)。那么如果土加入了轴心国,英法苏很可能就在中东会师了。而土不加入,中立国的地位使得同盟国势力无法接壤。一旦大战全面爆发,北非战场和高加索战场被割裂。这对人力资源等相对同盟国来说较弱的轴心国好处更大。所以,土中立未必不是好事。那么纳粹没必要再要它加入。

Ⅲ 美国严厉禁止,为何土耳其还敢进口伊朗石油

美国严令禁止,土耳其依然敢从伊朗进口石油,主要原因有3点——俄罗斯在牵制着美国,土耳其得到德国的支持,德法联合对抗美国!

德法对美国的牵制

由于以上的与俄罗斯的种种亲密交往,德法可以依靠俄罗斯与美国进行抗衡,同时在政治上还可以依托于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与美国抗衡,最主要在经济上还可以得到俄罗斯的帮助和援助,让美国处于孤立的状态!在未来的世界得法会成为世界的第三级!

因此,土耳其在这种综合的历史背景之下,根本不害怕美国,而可以继续从伊朗进口石油!



Ⅳ 二战期间,土耳其为何一直保持中立,直至雅尔塔会议后才对德宣战

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土耳其直接站队,被列强瓜分了。所以在土耳其不确定哪边会可靠一点的时候是不敢再轻易站队的。但是土耳其的位置十分重要,所以列强不会容忍土耳其这种模糊的态度,各方都在注意着土耳其,都想将土耳其拉到自己这一方。

但土耳其还在犹豫,直到实在不能再保持中立的时候,向德国宣战,还赶在苏联前面。虽然苏联觉得土耳其很狡猾,但西方对土耳其比较宽容,土耳其最终倒向西方。

Ⅳ 一战中,德国为何选择羸弱不堪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作为盟友

众所周知,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当中都是属于战败国,而且两次基本上都是以少数国家对抗全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几个轴心国试图瓜分全世界的非正义战争,因此德国的盟友也自然是少的可怜了。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过是欧洲各国为了重新划分利益而进行的一个战争而已,德国人的盟友还是少得可怜,甚至还有一个比较弱的奥斯曼帝国。


最后结果大家也知道了,对于其他国家来说都是强强联手,那么德国只是选择了不堪一击的土耳其,最后也就只能是以失败收场了。

Ⅵ 达达尼尔海峡之战的经历

1914年,日后的英国首相当时英国的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下了一招臭棋,他以一战爆发为由把两艘土耳其人已经付清全款的超无畏舰在交付当天“征用”走了。虽然英法两国曾经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帮助土耳其抵抗过死敌俄国,但如今这三个国家都在协约国阵营,土耳其苏丹正犯愁是要掺和这场群架还是当围观群众的时候英国人却来了这么一出背信弃义的闹剧--两艘价值七百七十万英镑的超无畏舰是土耳其举国上下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搞来撑门面表达发奋图强理想的形象工程,英国人这么干让土耳其人的脸丢到太平洋去了。同年八月,德国的地中海分舰队被英国人追得走投无路,一脑袋躲进伊斯坦布尔,而后精明德国人居然顺水推舟把包括戈本号战列巡洋舰在内的数艘军舰连人带船送给了土耳其海军,彻底把苏丹的芳心打动了。土耳其人后来不但加入了同盟国阵营,更是大方地把相当一部分的军队指挥权交给了德国人。可以说,正是丘吉尔先生和德国人一起把土耳其推进了同盟国阵营。1914年10月,土耳其封锁了协约国通过达达尼尔的航线,跟英国人彻底翻脸。为了两艘超无畏舰把拥兵百万的土耳其推到对手的阵营,海军大臣丘吉尔先生的智商是需要不少人重新认识的。
估计在土耳其倒向同盟国之前,丘吉尔就考虑要拿土耳其人开刀了---征用土耳其的宝贝军舰正是为了给自己的计划找个好借口。他在1914年9月就向首相提交了从海路进攻土耳其的计划,建议夺取加里波利半岛,而后杀进马尔马拉海,直接威胁伊斯坦布尔,或者叫做君士坦丁堡--这个名字更合基督子民们的胃口。但当时整个英国只有他一个人对土耳其有这么浓厚的兴趣,其他的英国人都把目光盯在西线和德国的鏖战中。直到另一头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发来求援信--这个俄国的末代沙皇是个很彻底的败家仔,战争一爆发,他便响应英法的召唤向德国发动进攻,却忘记掂量自己有多少斤两,第一批出发的俄军甚至有拿着冷兵器的。结果体制和装备都处于劣势的俄国人被新锐的德国陆军在坦能堡一顿胖揍之后领着追兵把战火烧到境内来了。同时,俄国在高加索和土耳其也打了起来。两线作战的沙皇撑不住了,写信要求协约国对自己“英勇”进攻德国的举动给予“报答”,信里饥不择食地说明这种报答是“某种对付别处土耳其军的牵制行动,海军的或陆军的都可以。”
英国人是有求必应的,尤其是这种引狼入室的要求,丘吉尔本来被束之高阁的计划被迅速付诸实施。这个计划的关键就在于加里波利半岛,它犹如一只土耳其人从东北方向伸进爱琴海的靴子,从鞋底开始到小腿部分与小亚细亚半岛之间的形成了细长的达达尼尔海峡,最窄的“鞋跟”部分仅有不到两公里宽,通过达达尼尔海峡之后便进入了土耳其的内海马尔马拉海,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就建在马尔马拉海和黑海之间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之上。一旦加里波利半岛失手,伊斯坦布尔就将暴露在英法海军的舰炮射程之内。英国人这份热情高涨的计划终于把沙皇从饥不择食的状态中拉了回来,断然拒绝了丘吉尔提出的南北夹攻土耳其的建议---伊斯坦布尔又名君士坦丁堡,信奉东正教的沙皇们历来自称是拜占庭帝国的继承人,是第三罗马,君士坦丁堡可是东正教徒们嫡出正溯的圣地,让新教徒或者天主教徒染指君士坦丁堡都将是对“第三罗马”最大的侮辱。撇开宗教单从地缘政治上考虑,与其让如日中天的英国人分享君士坦丁堡日后威胁自己富饶的南方,俄国人不如让老迈的奥斯曼帝国继续在这里苟延残喘。
即使北边的俄国人按兵不动,丘吉尔仍然坚持要单干。但这个固执的英国人只是个政客,他只是从国家战略的角度看到了加里波利的价值,至于如何夺取它,他是一窍不通的。更可悲的是前面讲到过---除了丘吉尔,之前英国人对这里没有兴趣,包括英国的将军们。虽然对达达尼尔海峡和加里波利半岛的情况两眼一抹黑,英国地中海舰队司令萨克维尔.卡豋上将依然觉得只要协约国的海军力量一出现在加里波利,土耳其人将不战自溃。
在卡豋上将的指挥下,由11艘战列舰、1艘战列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16艘驱逐舰、7艘潜艇、一艘飞机运输舰组成的英法联合舰队在2月19日就杀到达达尼尔海峡入口处,炮击这里的土军炮台,并派了数量有限的步兵上岸毁坏了部分土军撤离后留下的岸炮。虽然第一天的进攻没有遇到太多的抵抗,但由于没有派飞机校对目标,布置在纵深区域的土军堡垒并没有被摧毁,在卡豋准备进一步扩大战果的时候遇到了麻烦,土耳其人鼓起勇气反击了。
第一个倒霉的是最前沿的扫雷渔船,或许是日不落帝国的荣耀让这些人脑袋不清醒,这些英国渔民驾驶拖网渔船径直杀向了海峡的蜂腰处--土耳其人重兵防守的恰纳卡莱。结果可想而知--英国渔夫们的自杀式裸奔受到了土耳其大炮的热烈欢迎。而后埋伏在半岛沿岸制高点的土耳其士兵突然开火,前面上岸的英国登陆部队恰好正在攀岩毫无还手之力,很快就被击溃退回海上。土耳其人并不准备束手就擒,况且他们身后还有德国人---由德国顾问团指挥的土耳其第一、第二集团军已经开赴海峡两侧,而海峡里则按照德国顾问的计划密密麻麻地布置了十道由300多颗水雷组成的封锁线---在达达尼尔海峡这种狭长水道中水雷是最有效的非对称武器。
卡豋上将在发现大英帝国的米字旗没能起到他想象中那种让土耳其人望风而逃的威力之后立刻就病倒了,据记载是因为“长时间紧张”。丘吉尔先生一定没有想到这位大英帝国的海军上将体质这么差,但上将不行了就换中将上,约翰.罗德贝克中将接过了指挥权。很快,不到一个星期,事实就证明卡豋上将病得是多么急流勇退且恰到好处。3月18日,罗德贝克同志把舰队开进达达尼尔海峡继续和土军用大炮对轰。一开始顺利得不得了,因为有飞机进行火力校对,仅一个早上沿岸的土军炮群就被打哑了,毕竟这些几万吨的大家伙不是吃素的,为首的伊丽莎白女王号战列舰拥有十五英寸(381毫米)的主炮,没有任何土军堡垒能受得了这种怪物的轰击。然而到了下午情况忽然急转直下,英法舰队不知不觉跑进了土军的雷区,虽然之前扫雷艇清理过这一带,但一条土军小木船在前一天又来这里布了一批水雷。更不幸的是走在舰队前面的扫雷渔船在遭到土军炮击之后竟然自己掉头跑了,估计是前些天在雷区受的惊吓太大,英国渔夫不准备再为那些躲在厚钢板后面皇家海军当替死鬼。法国人率先中标,老式战列舰布韦号在返航的时候触雷,难以理解的是它触雷后并没有停下来,而是边开边沉,最后带着舰长和六百余名船员一起沉没了。之后触雷的是英国人的不屈号和不可抗拒号,达达尼尔海峡舰队的旗舰不屈号战列巡洋舰触雷后撤出战场搁浅在博兹加岛附近,老式战列舰不可抗拒号则在沉没前拉了一个同伴垫背,同为老式战列舰的海洋号在试图去拖带它时触发了第四枚水雷,两舰则相继沉没。人们都没有料到布韦号、不可抗拒号和海洋号三艘前无畏舰在水雷面前居然如此外强中干。相反不屈号战列巡洋舰倒是体现出了比较强悍的生存能力。但不管怎么说,用几万吨钢铁数百万英镑打造的高科技大家伙被这么几颗猥琐而便宜的老式水雷弄得如此狼狈,大英帝国的脸丢大了,为了避免剩下的面子也跟着沉到海里去,罗德贝克赶紧下令幸存的舰只撤回爱琴海。
不过倔强的英国人并没有因此放弃,他们发现单纯依靠海军无法夺取海峡之后决定海陆一起上,搞一次陆海军联合战役。但从加里波利半岛的什么位置登陆?英国陆军部没想好,他们任命的登陆部队统帅伊恩.汉密尔顿爵士是个着名的诗人,在诗歌方面造诣颇高,诗人一接到任命就激情四射地行动起来,他冲进书店买了一本君士坦丁堡的旅游指南,跟一本1912年的土耳其陆军操典一起放进包里就走马上任了。和手忙脚乱的诗人将军一样,他的部队也是陆军部七拼八凑来的,七万八千名来自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和法国的士兵陆续抵达战区,其中以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两国的军队被称为澳新军团。这两个英联邦国家的军队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表现得非常骁勇,比本土的英国陆军厉害多了。如果没有这些勇敢的士兵,英国人会输得更加难看。
协约国舰队休整和集结登陆部队用了四十八天,期间隔海相望的希腊主动找上门来,表示愿意出动三个师协助英法进攻加里波利。这份热情立刻招致沙皇俄国的强烈反对,沙皇不但自己不肯出兵策应加里波利的英法联军,而且绝不容许希腊染指土耳其。说来也在理,希腊这么一个几十年前刚刚脱离奥斯曼土耳其独立的东正教小国万一真跟着英法混成君士坦丁堡的征服者,沙皇做为“东正教的庇护者”面子往哪搁?为了沙皇的面子,兵力本来就不足的联军还是回绝了希腊的热情,不过他们依然相信少了希腊这点兵力并不影响自己摧枯拉朽般地夺取眼前这个小小的半岛。
这段时间里土耳其人在德国人的指导下有充裕的时间来布置它的防御体系。为了此次战役土耳其组建了拥有八万四千人的第五集团军,并将原来的第一集团军驻扎在半岛区域内的兵力也划归第五集团军,全部由德国名将奥托.利曼.冯.桑德斯指挥,桑德斯敏锐地判明了协约国的进攻方向,利用加里波利半岛多山的复杂地形挖掘了大量的壕沟工事,并增强了炮兵火力。而此时英国人却连一张加里波利准确的地形图都还没搞到。
鉴于本方对战场地形极度不熟悉这个客观现实,诗人将军汉密尔顿异想天开地布置了一个充分发放前线官兵主观能动性的的登陆计划,他只大致安排了登陆方向—澳新军团从北路、英军从南路、法国部队则佯攻海峡另一侧,具体登陆场由前线指挥官“自由选择”。于是数万登陆部队在只有大致方向不知道登陆地点和登陆时间的情况下被派了出去。北路澳新军团的指挥官威廉.伯德伍德爵士认为夜间发动进攻能够起到奇袭的效果,而南路的亨特.维斯顿将军却觉得白天进攻比较有利于舰队的火力支援。在无线电已经普及的1915年,这两位指挥官却在相隔仅有几十公里的两个地方各自为战,在没有通知友军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始登陆。4月25日,澳新军团在位于加里波利半岛的鞋尖位置赛迪尔巴希尔登陆,由于夜间光线严重不足,大批登陆部队在还没有到达海滩前就开始迷路抓瞎,土耳其人这个晚上却没有打瞌睡。伯德伍德爵士即兴选择的登陆场居然是一块两侧都是悬崖的狭窄绝地,登陆兵力无法展开,大批人员和物资被限制在不到两平方公里的狭长滩头。土耳其人居高临下的炮击从澳新军团登上海滩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盟军的偷袭变成了强攻,澳新军团拥挤的滩头阵地成了一块巨大的活靶子,每一发土军炮弹都能卷起不少士兵的血肉。天亮前整个登陆场已经堆满了尸体和伤兵,所幸的是海上拥有绝对火力优势的英法舰队在天亮之后压制了土耳其人的炮火,缓解了澳新军团的困境,一些伤兵得以撤离滩头,同时也给土耳其人造成了一定的伤亡。到黄昏时分,双方的死伤人数就超过了五千人,其中澳新军团的伤亡占了其中的一半。之后这块登陆场成为了整个加里波利战斗最惨烈的地方,上万澳新军团将士埋骨于此。英勇的士兵和惨烈的伤亡让两国人民难以忘怀,十年之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都把登陆的这一天定为法定假日,称为“澳新军团日”。
到了第二天,已经有一万六千多澳新军团的官兵登陆,但由于土耳其人占据了制高点,联军没有能力扩大登陆场,反而是得到增援的土耳其人加强了炮击力度,登陆部队只能就地寻找山洞和弹坑来躲避炮火,伤亡人数不断上升,战线却推进得极慢。当面的土耳其军队是由穆斯塔法.凯末尔上校指挥的第19师,凯末尔应该是很多中国人唯一认识的土耳其人,他因后来领导了凯末尔革命被称为“现代土耳其之父”,如今土耳其但凡有阅兵或者游行,第一个抬出来的就是他的画像。凯末尔当时虽然已经参加了反政府组织,却没有在国家被入侵的时候倒打一耙,反而在抵抗侵略的战争中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他的第19师在后面的几天里与澳新军团开始了以不断死人为代价的僵持,双方一边用大炮对轰一边努力挖掘工事,伤亡数字不断攀升。由于土军占据了有利地形,虽然火力远不如有舰炮支援的澳新军团,但伤亡却和对手差不多,基本上一个换一个。这个结果对于联军而言是彻底的失败,当年的八旗兵在八里桥如果能跟英法联军取得这样的交换比,别说圆明园不会被烧,指不定到1915年都满清能混成列强了。
5月5日,桑德斯觉得在炮弹横飞的沙滩上已经趴了十天的联军应该精神崩溃了,于是命令土军发动反攻,但没有想到这些来自南半球的牛仔们在挨了十天炮击之后依然精神抖擞,脱离防御工事的土耳其军队显然不是澳新军团的对手,反攻的土耳其人被迅速击溃,但澳新军团在第二天乘胜追击的时候又被躲回工事的土耳其人挡了回来,双方不得不回到几天前的状态。
海上的战斗也很热闹,这里的主角是德国潜艇U21号,它在爱琴海两天之内搞掉了两艘英国战列舰。这条潜艇是德国海军历史上的一段传奇,它之前曾经闯进大英帝国的内海爱尔兰海一连击沉三艘商船之后旁若无人地开到海岸边上,用艇上的舰炮轰击岸边的一个英军机场,大胆程度让交战双方都大跌眼镜。5月25日U21长途奔袭4000多海里,在夜里偷偷溜进位于希腊角的协约国海军锚地,等到天亮才升起潜望镜挑了艘最大的英国战列舰凯旋号下手,仅用一条鱼雷就把凯旋号击沉。而后U21居然没有见好就收,反而潜行到沉没的凯旋号旁边坐底等候,英国人的巡逻艇、驱逐舰在锚地折腾了一天都没有找到它。待到第二天U21又浮上来挑了另外一艘战列舰尊严号发射了艇尾的鱼雷,把尊严号也击沉了,至此U21才趁乱离开。在英军重重警戒的海军锚地,U21用两天时间两条鱼雷击沉了两艘英国战列舰后全身而退,彻底羞辱了大英帝国的海上霸权,U21的艇长奥托.豪森也成为了德国海军的偶像。当然,英国潜艇也曾经有过战绩,在达达尼尔分舰队到达土耳其之前的1914年12月,英国潜艇B11曾经成功穿越达达尼尔海峡入口处的土军封锁线,击沉了土耳其人的古董铁甲舰马苏迪号,不过从军舰价值上看,马苏迪号已经下水40多年了,十艘马苏迪号也比不上一艘凯旋号战列舰。
在遭受U21重创之后,英国海军终于承受不了这样巨大的舰船损失。之前的5月12日巨人号战列舰被土耳其鱼雷艇偷袭得手,再加上U21的战绩,协约国在达达尼尔海峡共损失了六艘战列舰。而后来跟德国公海舰队的大决战日德兰海战也才损失了三艘战列巡洋舰和三艘巡洋舰。5月底,海军这些大家伙们彻底没了继续呆在达达尼尔的勇气,撇下还在滩头苦战的陆军灰溜溜地离开了。也在这个月,海军大臣丘吉尔下台。
虽然丘吉尔下台后自愿下放到法国前线体验生活,但其实丘吉尔先生最应该去的是他魂牵梦绕的加里波利,在那里,他倡导这场“海陆军联合”奇袭登陆并没有随着他的下台而结束,而是演变成和西线一样的战壕战,双方的步兵连续数月在堆满尸体的烂泥里毫无意义地反复厮杀,所有的进攻和反击在到达对方的战壕跟前时都是乏力的。虽然8月份英军在苏弗拉湾开辟了一个新的登陆场,但仍只得到了一条无法推进的战线和一连串新的伤亡数字。很难理解协约国为什么在舰队撤离之后不但坚持将登陆部队留在半岛上继续伤亡,而且还不断向半岛加派军队。任何人都清楚:离开了舰炮的火力支援,协约国夺取半岛的希望比原来更渺茫了。战壕中的士兵已经明白这是一场没有希望的消耗战,僵持期间双方逐渐变得不那么以命相搏,很多距离仅有几十米的战壕时常心照不宣地停火数天,甚至还互相朝对方的战壕内投掷香烟和牛肉罐头等补给品表达友谊。但地中海干热的夏天让远道而来的协约国军队苦不堪言,痢疾等传染病开始迅速在战壕中传播起来,而舰队的离开也削弱了滩头阵地的医疗救治力量,战场上发生了大量的非战斗减员。随之而来的秋冬季节则是长时间的暴风雨天气,充沛的雨水甚至冲塌了双方的临时工事,数百名士兵被塌方的战壕活埋。僵持的战线和恶劣的气候让加里波利半岛变成了一个不断吞噬生命和物资黑洞。在1915年结束之前,陆续登陆的50余万协约国军队伤亡了59%,而土耳其方面则有25万人伤亡。
到了1915年底,所有的迹象都表明丘吉尔先生的战略意图已经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了。协约国在达达尼尔海峡的笨拙表现先是把旁边的保加利亚恶心到德国那边去,而后德国和保加利亚在巴尔干的联手又把做为协约国前进基地的希腊搞得意乱情迷,也有了倒向德国的苗头。担心后院起火的协约国被迫撤离战场。诗人将军汉密尔顿对从这个原本应该让他获得史诗般胜利的战场中撤离显得非常不满,他认为“撤离将会损失一半以上的部队”。很明显,汉密尔顿准备轰轰烈烈敲锣打鼓地“体面撤退”。所幸陆军部派了查尔斯.门罗将军来接替他指挥部队撤离。近代史告诉我们,英国人在撤退方面的天赋是无人可以企及的,从12月19日开始,在门罗将军的指挥下,21天的撤离行动有条不紊无声无息人员伤亡极少,土耳其人在几天后还在向空无一人的协约国阵地开炮开枪和扔手榴弹,全然不知对手已经坐船远去。这些应付了事的炮弹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下半年半岛上的战斗是多么乏味无聊和缺乏目的性,以致土耳其人在开火前根本不想知道准心里有没有敌人。
1916年1月9日,当最后一船协约国士兵离开加里波利半岛,这场伤亡总数超过50万的无谓屠杀终于结束了。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它结束得比一战早得多。
整个事件都是丘吉尔海军大臣拙劣的表演啊,损失了2个国家+6条战列舰+25万大军......德国人只是送出去2跳军舰给了盟友做“军援”而已!

Ⅶ 二战时德国为什么没有攻击土耳其

熟悉二战的朋友们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德国的战力可谓是十分强大,依靠强大的空军作为后勤支援,配合以“闪电战”的思想,在地面机械化部队的牵引下,得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攻陷了大半个欧洲,将战车一直开到了英国附近,有包括法国和波兰在内的欧洲大国被德国征服,此时的德国战力可谓是十分强大。而土耳其位于亚洲西部的小亚细亚半岛和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东部地区,地跨欧亚两大洲,扼守土耳其海峡(黑海海峡),其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历来是各国战争时期的纷争之地。而在整个欧洲都陷入一团战火的状况下,身为欧洲边境的土耳其却一直保持着中立的态度,而德国也貌似没有对土耳其动手的行为,这不禁让人产生了疑问。因为拿下土耳其德国军队既可以直接进军中东,直取印度,又可以完成对苏联的战略包围,那么为何一直到二战结束都始终未见德国对土耳其动手呢。

最后也是德国自身的的原因,我们知道在一战之后德国的军工体系被肢解,但是其之后默默的悄然建设军队力量,这其中效果最为显着的就是空军,其次是陆军,但是海军却一直是德国的弱项,由于海军舰艇建设动静太大,德国一直无法有效将其隐蔽,因此德国海军水面舰艇的力量在欧洲来说是战力比较弱的。而德国想要攻击土耳其就必须要经过地中海,虽然英国战力有损,但是海军是其强项,而地中海也一直处在英国的保护之中,因此德国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在海上去与英国抗衡,这也是不攻打土耳其的一个主观原因的所在。

Ⅷ 德国为何会拉上二流的奥斯曼土耳其参加一战

德国当时并非情愿地选择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作为盟友,而是因为在当时的地缘政治条件下德国与奥斯曼土耳其的利益已经深度捆绑了。德国也因为错误的外交策略导致在欧洲大陆上举目无亲,只得依靠孱弱的小弟土耳其了。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国际环境 作为当时的头号强罩颂皮国,大英帝国长期以来奉行的对外战略是:在大陆上维持均势,也就是所谓的“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防止欧洲或东亚出现一个独占的霸主,同时英国要保持海上的绝对优势,绝不允许其他国家挑战他的国际霸权。 维多利亚时代前期的首相帕麦斯顿说:“ ”保持英国作为欧洲仲裁者的地位,而后是全世界的仲裁者,这一切取决于英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而且大英帝国没有永远的朋友,仅有永远的利益。" 随着进入20世纪后英国势力衰减,20世纪初的国际格局早已暗流涌动。 但是在整个十九世纪英国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他就如同非洲草原上的雄狮,虽然日渐衰老但余威尚存。其他国家虽然在心里已经盘算了无数次反抗计划,但都不敢直接面对大英帝国动手。 但初生牛犊不怕虎,谁也没想到首先跳出来反对英国霸权的不是它亲手培养的小侄子美国而是刚刚完成统一不久的愣头青普鲁士德国。 普鲁士帝国 普鲁士帝国 说起来,德国实际上还是英国大陆均衡政策下的产物,为了制衡当时贵为欧洲大陆霸主的法国和患有领土饥渴症的俄国,英国人需要在欧陆上有个可靠的打手,但谁也没想到最后居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造就了这个开启两次世界大战的可怕对手。 德国地处中欧,是欧洲最后一个崛起的工业大国。在英国支持下初生的德国刚好赶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凭借着在电力方面的技术发展,德国实现了弯道超车,在1871年实现统一后,仅仅用了三十年德国的主要工业品产量就超过了原霸主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资本主义强国。而且相较于在第一次物差工业革命中崛起的法国、英国,在新兴的化学、电气工业上德国可谓是一骑独尘。 草蛇灰线,伏延千里。德国军事上的改革创新也为此后的多番大战打好了军事基础。 普鲁士军队 德国通过19世纪初的军事改革,创立了军队大脑总参谋部体制和全民皆兵的战争动员体制,实现了高校指挥与全民武装,建立了一支有着三级兵源的军队体系,分别是普鲁士正规军为核心,预备役、民兵役待命。 创新,创新,多少强大假汝之名。靠着这个独一无二的军事体系,德军在普鲁士统一战争中打败规模高达40万之巨,并且有着克里米亚和墨西哥战争经验的法军。这一役也为谁是欧陆第一大军事强国盖棺定论。 在军事、经济上一时风头无两的德国对于当时的国际经济、政治体系十分不满。当老牌殖民强国忙于全世界抢地盘的时候他还在窝里斗,而完成统一并且开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却早已瓜分完毕,德国空有一身肌肉却无处施展。随着铁血宰相俾斯麦退出政坛,德皇威廉二世亲政,激进冒险主义在德国政坛生根发芽起来,而这必然与当时的世界霸主英国发生矛盾,渐渐的,英俄矛盾被英德矛盾渐渐地替代,成为当时世界格局的主旋律。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疆域变迁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当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已经落后于西方发展大潮,但凭借着祖上打下来的土地,它在中东的地理形势可谓是一片大好,而失意人德国自然也与这个相邻不远的没落帝国打得火热起来。 德国在挑战英国霸权的时候并未多加试探,直接一步到位。通过试图修建一条铁路把与英国的矛盾彻底激化。 19世纪80年代,德国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导致对金属、矿藏、能源以及食品的需求快速增长。而疆域辽阔,地处中东的奥斯曼帝国拥有现代工业急需的铅、锌、煤、石油以及铜等自然资源。因此德国计划向落后的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输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三方之间的联系,各取所需,互利共赢。仔细想想,这个计划在今天的国际社会上是不是有点眼熟。 3B铁路 这一计划的中心就是德国打算修建的3B铁路,从柏林出发,经过拜占庭最后到达巴格达,因为三地都是以B为首字母,故而称为3B。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因为自身的羸弱,常被欧洲诸国轮番欺负樱卖,而怀有挑战者身份的德国自然不可能去拉拢现有体系的收益者,只有独辟蹊径,拉拢土耳其和奥匈帝国这样的过气帝国作为盟友。土耳其与德国的关系友好也从此打下基础,土耳其移民日后更是成为德国境内第一大移民种族。在2018年足球世界杯上我们也看到了土耳其血统的徳裔球员厄齐尔因为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合照而在德国引起轩然 *** 。 而在1908年,英国勘探队在伊朗发现数目惊人的石油也为这新旧之争添了一把火。中东不再是漫漫黄沙的不毛之地,而是埋藏着黑色黄金的天赐宝地。但是不巧的是此前英国从未把目光投向这片无利可图的荒地,所以这里还未有欧洲国家的诸多染指。石油,这个工业的血液将掀起第一次波澜。 日不落帝国 当时大英帝国的政治家认为3B铁路所控制的区域恰好是英国本土与印度之间的交通命脉和中东的产油区。这条铁路一旦修建成功,那么中东的石油资源也是德国人势在必得的囊中之物,如虎添翼的德国还占据着英国的生命线,帝国的崩溃也全在德国人和土耳其人的一念之间。 英国意识到此前大搞的大陆均衡已经濒临崩溃,必须找到欧陆上的战略同盟国,为了压制德国,必须抛弃超然的孤立政策,不惜与传统对手法国和俄国结成同盟。 勇气 第一次世界大战 也不知道是不是梁静茹给了德国勇气,面对当时的三位西方霸主——英国、法国、俄国。它既不合纵连横也不逐一击破,德国直接带上了他的二流盟友们和这三大强国开干,后面的故事大家也就知道了,在一战失败中的德国也因为一战的伤痛而毅然决然地开启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样因为盟友拖后腿,二战中的战五渣意大利和把头号工业强国美国拖入二战战场的日本,德国又遭遇了同样的大败。 外交,是多么的重要。盟友,是多么的无能。

Ⅸ 土耳其在一战时是德国的铁杆盟国,到了二战土耳其做了些什么

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与同盟国共同作战,最终战败,结果遭列强宰割。土耳其民族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于一九一九年,今日之土耳其国父穆斯塔法·凯末尔(凯末尔·阿塔图尔克)领导民族抗战运动,击退外国势力。一九二一年一月 ,大国民议会通过根本法,改国名为土耳其。一九二二年十一月一日,废苏丹制,奥斯曼帝国正式灭亡。翌年十月二十九日土耳其共和国建立。二战土耳其是中立国,但它与德国的关系类似西班牙瑞典和德国的关系,都是亲德但却拒绝卷入战争。德国二战后重建时,由于缺乏成年男性劳动力,从土耳其“引进”了大量劳工,因此现在在德国到处可见土耳其人。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179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514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509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095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150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802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722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311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777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