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是凯末尔创立了新土耳其
‘壹’ 凯尔末为何被称为土耳其之父
凯末尔为土耳其做出的贡献
① 领导土耳其独立战争,反抗外国侵略,使土耳其摆脱民族危机,赢得独立;
②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推行一系列现代化改革,使土耳其走上民族国家复兴和现代化的道路。
③是同时代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唯一取得成功的一次改革,它鼓舞了其他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和反帝斗争。
‘贰’ 土耳其共和国是怎样成立的
1920年开始,希腊在英国的支持下向土耳其进军,进入到安那托利亚的腹地。凯末尔利用这一时机,开始组建土耳其国民军。他号召复员的军人起来为祖国的生存而战,以复员军人建立国民军的骨干,凯末尔还注意和农民武装建立联系。在凯末尔为民族独立的强大号召力之下,许多官兵脱离旧政权参加国民军,各地的农民游击队和自卫军也先后加入了国民军。
1921年初,15000人的国民军,在伊诺努战役中,面对四倍于自己的敌军顽强斗争,打败了希腊入侵军。到8月份,凯末尔亲自指挥5万国民军,同10万希腊军在距安卡拉40公里的萨卡里亚河岸进行了一场大会战。凯末尔提出了一切为了前线的号召,动员全体军人不惜一切牺牲,英勇抗敌。所有男子都上了前线,运输弹药的任务就几乎全交给了妇女。她们冒着枪林弹雨,将一发发炮弹送入战壕。成千上万土耳其儿女的血汗洒遍了萨里卡亚河畔。凯末尔后来回忆这次战争时说:“阵地的防线是没有的,有的是肉体的防线。这肉体的防线是由全体人民组成的。人民的每一寸领土,都是用人民的鲜血换来的。”在凯末尔亲自指挥下,经过22昼夜的血战,击溃了进犯的希腊军,取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凯末尔因这次胜利被大国民议会授予“加齐”(胜利者)的称号,并晋升为土耳其国家元帅。
1924年8月26日,经过充分的准备之后,土耳其国民军开始反攻。两周之内把英国支持的希腊军全部赶出了安那托利亚,收复了伊兹密尔,俘虏了希腊军的总司令库皮奇将军,迫使苏丹逃亡国外。1923年,英、法、意、希等协约国成员同土耳其在瑞士洛桑签定了《洛桑条约》,废除了治外法权,确认了土耳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1923年10月,土耳其国民军进军伊斯坦布尔,实现了全国统一,并且召开大国民议会,宣告土耳其共和国成立,通过宪法,定都安卡拉,凯末尔当选为第一任总统。1924年3月3日,神职哈里发被废除。1928年4月10日,宪法删除了“伊斯兰教为国教”的条文。土耳其至此完全成为世俗的共和国。
‘叁’ 凯末尔为什么被称为“土耳其之父”
因为凯末尔击败协约国军队,取得了土耳其独立战争的胜利。
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土克(土耳其语:Mustafa Kemal Atatürk,1881年5月19日-1938年11月10日),土耳其的国父,被赐予Atatürk(阿塔土克)就是“土耳其人之父亲”一姓。土耳其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作家,土耳其共和国第一任总统、总理及国民议会议长。
1881年5月19日出生于奥斯曼帝国的萨洛尼卡。1895年升入玛纳斯提军事预备学校,1899年进入伊斯坦布尔军官学校,1902年进入哈拜参谋学院。1905年毕业,授上尉军衔。1911年参加意土战争。1915年晋升为上校,指挥了着名的加里波利之战。1916年晋升为将军。1920年在安卡拉召开大国民议会,宣布组成代表国家的临时政府。1921年8月任国民军全权总司令,击败协约国军队,取得了土耳其独立战争的胜利。1923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国正式成立,凯末尔当选为首任总统。
执政期间,凯末尔施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凯末尔改革,涉及国家体制、法制、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习俗等诸多方面,使土耳其成为世俗国家,为土耳其的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38年11月10日在伊斯坦布尔去世,享年57岁。
‘肆’ 凯末尔革命的意义
凯末尔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奥斯曼帝国6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和神权统治,建立了土耳其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民主共和国。1908至1909年青年土耳其革命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凯末尔革命后,把君主立宪制变为共和政体,废黜了封建社会的总头目素丹及他代表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凯末尔革命的胜利,使土耳其摆脱了民族危机,为发展民族经济、文化和社会进步,创造了前提条件。
建立民族国家体系,是20世纪亚洲非洲民族民主运动发展的趋势。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开创了这一趋势的先声。
建立民族国家后,进行现代化改革成为落后国家的当务之急,也是以后独立民族国家走向富强的道路。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以后所进行的、以世俗化为特征的现代化改革,具有深远意义
‘伍’ 凯末尔主义的定义是什么
凯末尔主义 土耳其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理论体系。形成于
1919—1931年,由土耳其共和人民党和土耳其共和国的创建者凯末尔所
倡导。1919年7月23日凯末尔在东部各省护权协会代表大会上最初阐
述了凯末尔主义的原则,1931年共和人民党三大通过的新党纲将其思想
概括为六项原则,共和人民党党徽上以六个箭头标志这六项原则的基本
内容:(一)“共和主义”或“共和制”,即反对封建专制,主张资产阶级共和
国政治体制;(二)“民族主义”,即维护民族独立,倡导爱国主义;(三)“平
民主义”,主张主权属于全体公民,否认特权,土耳其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
等;(四)“国家主义”,即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实现经济自
主;(五)“世俗主义”,即反对教权主义,实行政教分离;(六)“改革主义”,
即反对盲目保守、满足现状和听天由命,坚持不断进行社会和经济改
革。
1.共和主义。核心是民族国家的构建和民主制度的建设。这是政治现代化进程的一项根本要求和本质内容。体现反对君主专制主义,坚持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体原则。
2.民族主义。强调建立一个以土耳其民族为基础的地域性民族国家,体现保卫土耳其的领土完整、民族独立和国际上应有的地位的原则。
3.平民主义。体现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公民和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4.国家主义,政府积极指导和参与经济活动。体现以国营经济为基础,同时鼓励私人工商业和坚持经济独立自主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原则。
5.世俗主义,强调宗教与政治、司法、教育分离,体现反对伊斯兰封建神权势力干涉国家社会生活的原则
6.改革主义 反对满足现状盲目保守思想,体现坚持不懈进行社会经济改革原则
是一个革命的理论,指导了土耳其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并为后来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保障。同时也是一个政治现代化理论,指导土耳其政治现代化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局限:虽讲人民平等,实际上作为人民主体的工人、农民的地位仍然非常低下,自由权利十分有限;虽然承认民族自决,但对其国内的库尔德人长期不承认其为一个民族。
‘陆’ 凯末尔何以使已经被肢解的奥斯曼帝国成为了今天的土耳其
奥斯曼帝国曾经是个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庞大国家。疆域广阔,拥有巴尔干半岛、中东及北非的大部分领土,西达直布罗陀海峡,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及今天的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南及今天苏丹和也门。
虽然拥有小亚细亚的核心领土的土耳其仅有78万平方公里,与当年庞大奥斯曼帝国无法相比,但是若没有凯末尔的纵横捭阖拼死抗争,恐怕连这也难保住,虽然失去的太多,但这对于当时土耳其来说是最好的结局了。可以说,凯末尔拯救已经被肢解分裂的奥斯曼帝国,又成功把这个古老的伊斯兰帝国进行了现代世俗化改革,自己成了土耳其的“国父”,也使土耳其成为国土面积仅次于俄罗斯的欧洲国家。
‘柒’ 土耳其凯摩尔改革法律的来源
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造成了严重的民族危机,也促成了凯末尔主义应运而生。凯末尔(1881-1938年)领导了1918-1923年土耳其革命,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从1923年到1931年,凯末尔先后提出共和主义、平民主义、民族主义、世俗主义、国家主义和改革主义等思想原则。1937年,体现凯末尔思想的6项原则被写入宪法,成为现代土耳其的立国之本。这6项原则统称为凯末尔主义。
在近现代史上,大多数民族解放运动都有两大基本任务:争取民族独立和进行民主革命。这两大任务是由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同时也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凯末尔主义虽然细分为六大主义或称六大原则主张,但其实质都服务于这两大任务。
凯末尔主义的第一项原则就是“共和主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矛头直指奥斯曼帝国的封建社会制度和统治机构。凯末尔提出的“共和主义”不是改良主义的,而是要彻底推翻奥斯曼帝国的封建统治,实行民主共和制。1922年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废除了苏丹制,使士耳其告别了封建制度,奠定了土耳其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体制。
民族主义是凯末尔主义的基础,如果没有一个民族独立国家为前提,凯末尔主义中的其他5项原则就无从谈起。因此,当土耳其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时,凯末尔力挽狂澜,领导了“全国护权运动”和民族独立战争,以自身的革命实践谱写了民族主义,建立了一个民族独立国家。
世俗主义是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特点之一,也是推行共和主义的重要保障。世俗主义主张“三分离”原则,即宗教与政治分离、宗教与司法分离、宗教与教育分离,把人们的思想从传统的伊斯兰教伦理和宗教文化的影响下解放出来,并使宗教与国家事务分离。1924年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废除了哈里发制度和伊斯兰教法“沙里亚”,使土耳其快步从传统走向现代。
土耳其风云变幻的时代为凯末尔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一个波澜壮阔的舞台,而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也印证了凯末尔主义是顺应社会历史发展潮流的思想理论。尽管土耳其共和国曾出现过诸多危机,但是,“在这个长期的斗争过程中,土耳其还未出现过一次精神危机。这是因为土耳其人以非凡的坚定保持着对共和国创始人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给他的国家留下的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忠诚。”土耳其共和国先后制定了3部宪法,期间还有多次修改,但每一部宪法都重申凯末尔主义,坚持土耳其共和国是一个民主、世俗和法治的国家,坚持三权分立的原则,强调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在土耳其社会发展的诸多危机中,土耳其军队以其独特的方式捍卫了凯末尔主义,即先后于1960、1971、1982、1997年4次干预政治:第一次干政主要是反对民主党政府实行独裁统治;第二次是因为政局混乱,政府软弱无法收拾残局;第三次是由于党派斗争导致政局动荡、政府更迭频繁,经济濒临崩溃和暴力活动猖獗;第四次是迫使执政的繁荣党放弃使土耳其伊斯兰化的措施。土耳其军队在几次干政后都迅速还政于民(第四次军方并未接管政权,只是施加压力)。军队只是在危机中履行了宪法赋予的保卫共和国的职责,保卫了土耳其的民主政治制度,维护了社会稳定和世俗主义的宪法精神。
凯末尔虽已逝世60多年,但在土耳其人们还能强烈地感到他的存在。这不仅体现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凯末尔塑像,更在于他的思想对土耳其现代社会的发展依然产生影响和作用,土耳其的发展历程深深地刻有凯末尔主义的烙印。
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现代东方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开创了现代东方第一次成功的现代化改革。凯末尔主义对当时东方各国正在进行的反帝、反殖、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无疑起了示范作用,推动了东方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
在凯末尔建立土耳其共和国之前,中东地区许多国家也在进行民族民主革命,也受到世界其他地区成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影响,但那些事例或经验毕竟比较“遥远”。凯末尔主义的成功把土耳其共和国“活生生”地摆在眼前,更何况它与中东各国具有“同质文化”背景,对中东各国民族主义者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也就更明显。凯末尔主义反对大奥斯曼主义,反对奥斯曼帝国的扩张主义,主张土耳其民族主义,实际上是支援了奥斯曼帝国属地内其他民族的民族民主革命。
世俗主义是凯末尔得以建立共和国、巩固革命成果的重要保证。正是在反对神权专制的世俗主义原则基础上,凯末尔废除了延续数百年的哈里发制度,使教士阶层不能再控制国家政治。共和国建立后的一系列世俗主义改革则进一步巩固了革命成果。这一点对于有着悠久宗教传统的中东各国人民来讲显得尤其重要,不仅鼓舞了正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中东各民族,也为他们日后处理政教关系展示了一条可循之路。此后中东地区出现的一批世俗民族主义国家虽然形式各异,但都从凯末尔主义中汲取了营养。
1923年9月他领导的共和人民党建党时,他提出共和主义、人民主义和民族主义三项原则作为该党基本纲领。1931年又补充提出国家主义(国家积极参与经济事务)、世俗主义(摆脱伊斯兰封建神权势力)、革命主义(捍卫革命原则,坚持进行社会和经济改革)。这六项原则写入土耳其宪法,成为该党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推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宣布建立共和国(1923),废除哈里发制度(1924),关闭教会学校 ,制定发展民族经济的基本原则,革除男尊女卑的旧传统,推行司法改革和文字、教育改革等。1923年7月与协约国签订《洛桑条约》,废除《色佛尔条约》中某些不平等条款,撤出协约国驻土军队。凯末尔的政策对巩固民族独立、促进国家进步起了一定作用。
凯末尔在土耳其历史上发挥了积极的进步的作用。他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社会变革,为现代土耳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也存在阶级的局限性,如根本没有触及封建土地制度,没有给人民群众提供真正的民主自由权利等。
‘捌’ 土耳其由来
公元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意志帝国、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为同盟国的一方,奥斯曼帝国最终和德国一起战败。战后,奥斯曼帝国解体,公元1922年,最后一任苏丹穆罕默德六世离开土耳其。公元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土耳其之父是凯末尔,凯末尔使奥斯曼帝国在一战后避免了亡国,他击退了欧洲势力,将土耳其从政教合一带入了世俗社会。
1299年奥斯曼一世建立奥斯曼帝国。1453年5月29日,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灭拜占庭帝国,16世纪~17世纪,尤其是苏莱曼一世统治时达到鼎盛时期,统治区域地跨欧洲、亚洲和非洲。因此奥斯曼帝国的君主苏丹视自己为天下之主,土耳其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因而东西文明在此得以统合。19世纪时国力开始衰落,1914年8月奥斯曼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加入同盟国作战,战后帝国解体。1919年,土耳其在凯末尔的领导下击退外国侵略者。1923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