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有什么深洞
A. 地球一万米深处到底有什么
1万米深处很可能是很多的岩浆,地心里面的温度非常高。
B. 土耳其的地下城是什么时候修建的
提到城市二字,我们可能想到的是霓虹闪烁,道路宽广,可是,你能想到建造于幽暗的地下城是吗?其实不仅有地下城,而且还不止一座,他们藏匿于土耳其的山区中,
这些巨大的城市,确确实实存在着,那它们的建造者是谁用途又是什么?对此,人们有着不同的见解和对错,但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也没有权威的定论,
C. 土耳其地下宫殿的规模有多大呢
对于地下宫殿来说大家应该并不陌生,人死之后都要深埋于地下,这就是所谓的落叶归根,在土耳其被发现一处巨大的地下宫殿,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样震惊中外的地下建筑群却仅仅是因为有个村民,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快和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这样一座巨大的宫殿已经成了当地最着名的建筑,生活在地下,这是很多人不敢想的事情,在这里却可以体验到,如果大家到土耳其去旅游,一定不要忘了去这座宏伟的地下建筑群,相信它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D. 世界主要喀斯特区域概况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及冰盖以外的陆地面积约20%为喀斯特岩石出露。北半球的碳酸盐岩特别发育,古老的冈瓦纳大陆除去其边缘有些白垩纪或时代更新的碳酸盐岩之外,出露的碳酸盐岩较少。不是所有的碳酸盐岩都发育喀斯特景观,这是因为岩石中不溶物的影响,因而大陆区域发育碳酸盐岩喀斯特面积估计超过10%~15%。世界上几乎95%的洞穴发育在灰岩中。
曾有学者划分出了全球最适宜于喀斯特作用的地质-气候带,它们是:阿巴拉契亚-加勒比喀斯特带,西欧和地中海北岸喀斯特带与东亚、南亚及赤道太平洋喀斯特带。中国是后一个喀斯特带上最为集中分布的喀斯特区域。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含有重要的喀斯特区域见图3-58所示。
图3-58 世界主要碳酸盐岩分布图(据Fordetal.,1989)
欧洲的法国、德国、英国、爱尔兰、意大利、奥地利、俄罗斯、立陶宛、乌克兰,挪威、西班牙、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希腊、土耳其、瑞士、瑞典、匈牙利、捷克、波兰、罗马尼亚;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巴西、古巴,墨西哥、波多黎各;亚洲的中国、日本、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韩国、朝鲜、菲律宾、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黎巴嫩;非洲的阿尔及利亚、津巴布韦、赞比亚、埃及、马达加斯加;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
有关全球喀斯特的分布情况,将简单介绍之。
1.欧洲地区
包括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塞尔维亚及马其顿等国在内的亚得里亚海东岸喀斯特带约占上述各国总面积的1/3,不仅因为其发育模式,还因为其科学研究程度,而成为经典的喀斯特区域。喀斯特一词即源于该区域,诸如落水洞、溶斗、洼地及坡立谷均已成为国际通用专业术语。该区域的碳酸盐岩主要发育在为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及白垩纪及古近纪,阿尔卑斯运动奠定了地质构造与地形特征。着名的喀斯特景点如斯洛文尼亚的波斯托伊娜洞、什科茨扬洞及克罗地亚的普利特维采(十六湖)、奥姆勃拉泉等。深度超过1000m的洞穴在这一区域达7个。
意大利从寒武纪到第四纪广泛分布碳酸盐岩,但主要为中生代及古新世碳酸盐岩,出露于北部东西向的阿尔卑斯山脉、从北向南的亚平宁山脉以及西西里及撒丁岛。
撒丁岛寒武纪灰岩洞穴及溶斗等封闭负地形中有与海西期岩浆活动有关的菱锌矿、重晶石矿床。意大利许多铝土矿充填于封闭的负地形中,表明是晚白垩世前期陆地与喀斯特时期的产物。现代地貌发育始于中新世早期。
意大利的洞穴中安装了照明、修筑了步道并提供导游的洞穴达数10个,还有一些洞穴供探险、宗教活动、洞穴治疗等。着名的洞穴如佛拉萨西洞具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特里雅斯特的大洞则以固体潮监测装置而闻名。意大利境内深度逾千米的洞穴达11个。
法国喀斯特及其研究居于世界前列,其碳酸盐岩分布占国土的1/15,分布在潮湿海洋性气候到东南欧的地中海型半干旱气候区域。发育了从寒武纪到新近纪的碳酸盐岩。深度逾千米及长度超过50km的洞穴各有6个。
法国的碳酸盐岩主要分布在阿尔卑斯山西麓及比利牛斯山北麓,受到了强烈的褶皱与断裂,在法国中南部结晶岩中央高原周围为灰岩高原,并向东北延展至阿尔丹地块。北部为巴黎盆地及埋藏的灰岩。古生代末及中新生代以来的沉积间断发育了一系列古喀斯特。
近70余个供公众游览的洞穴分布于前述碳酸盐岩出露地段,诸如阿赫芒洞、欧朗舍洞、代芒塞勒洞、克拉穆斯洞及奥格尼亚克洞等着名洞穴。还有许多喀斯特发育地点如天生桥及喀斯特泉等也开放供游览,韦泽河流域的洞穴有逾百个地点为史前文化遗址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包括着名的拉什科洞,为保护洞穴岩画而于附近复制了一个拉什科洞供游览而将原洞封存。
中欧及东欧许多国家包括奥地利、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及斯洛伐克等国在阿尔卑斯及其以东的喀尔巴阡山山地发育了中生代碳酸盐岩以及小面积分布的早古生代碳酸盐岩。这些国家的喀斯特分布面积除奥地利超过10000km2以外,一般均在5000km2以下。
奥地利80%的碳酸盐岩分布在北部灰岩带构成的阿尔卑斯山区,深度超过千米的洞穴达14个,50km以上的洞穴达9个。
这些国家有许多旅游洞穴,尤其是奥地利的冰洞、匈牙利布达佩斯等地的热水洞穴以及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的跨越匈牙利-斯洛伐克边境的阿格泰莱克洞穴均享誉盛名。
以俄罗斯为主的独联体国家境内,碳酸盐岩广泛分布,基于大地构造单元,诸如俄罗斯(东欧)及西伯利亚地盾、乌拉尔造山带、阿尔卑斯、贝加尔、远东褶皱带等许多单元中均发育有喀斯特。
碳酸盐岩发育跨越从元古宙至中生代地层。喀斯特发育受气候带的影响,除黑海区域为地中海型气候喀斯特以外,多为温带及寒带喀斯特特征,受到冰川作用的影响,还发育了冰洞,以乌拉尔、克里米亚、大高加索及天山等喀斯特地区最发育。
特别要提及的是格鲁吉亚的造山带发育了7个深度千米以上的洞穴。其中高加索黑海边的深洞穴居世界之首,深度已达2164m。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也发育了深逾千米及总长度50km以上的洞穴。在乌克兰发育的洞穴系统中,有2个长度超过50km的洞穴,其中石膏洞的总长度达215km,是居世界第3位的长洞穴。
2.美洲地区
美国国土除阿拉斯加以外面积的15%是灰岩及石膏或其他可溶岩出露或接近地表。东部大西洋及海湾平原区域从卡罗来纳到佛罗里达沿着太平洋及墨西哥湾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白垩纪灰岩及白垩,沿着平原的内缘作带状分布。古生代及其他古老岩石分布的中东部区域为阿巴拉契亚山脉及内陆低地,从寒武纪到密西西比亚纪(早石炭世)碳酸盐岩发育了良好的喀斯特。大平原区域碳酸盐岩主要分布于新墨西哥南部。西部落基山地区域主要分布晚古生代及三叠纪灰岩,为众多狭窄的、不连续小面积的地带。
在世界50km以上长度的洞穴系统中,美国占了10个,猛犸洞穴系统长度已达590.629km而居世界首位。
美国具照明及步道设施并配备导游的游览洞穴近200个,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游览洞穴数的国家。除了洞穴以外,还有其他一些喀斯特地貌及水文地点也开放供公众参观。加勒比地区如古巴、牙买加等岛屿以及墨西哥等国家碳酸盐岩十分发育。着名的牙买加由陡而深的封闭洼地或溶斗及锥状山峰组成的山地,为古近纪及新近纪的灰岩。墨西哥深逾千米的洞穴达9个,长度在50km以上的洞穴有6个,是国际洞穴界关注的地区之一。
加拿大的喀斯特也有一定的分布。闻名于世的尼亚加拉瀑布(Niagara Fall),就是发育于白云岩地层上。加拿大气候寒冷,许多洞穴发育与冰水作用具有一定的关系。但是,福特(D.C.Ford)教授认为,还是应当把它们作为一般喀斯特对待,不能称为冰水喀斯特。
古巴及波多黎各的喀斯特,因受气候条件控制而具有热带喀斯特特征。古巴也有塔状的喀斯特景观,但不像我国南方峰林和峰丛景观那么典型、有特色。波多黎各的碳酸盐岩年代新,孔隙率大。
3.亚洲地区
日本西南部山口县秋吉台发育有鹰克洞(长4400m,深达145m)、秋芳洞(长2200m,深达128m)等一系列洞穴。这些洞穴主要是因大气降水渗透补给的水流,对碳酸盐岩产生溶蚀作用而形成的。
越南北部的下龙湾有海上峰林喀斯特景观。
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及其周围地区,有较多变质石灰岩,为花岗岩体所环绕,石灰岩通过断层与花岗岩接触。吉隆坡为较平坦的准平原,也有类似峰林的景观。石灰岩埋伏于地下的深度超过100m。吉隆坡石灰岩变质过程有热液喀斯特作用,这是来自地球深部富含二氧化碳的热液对石灰岩产生溶蚀作用,后期又有正常降水对变质石灰岩产生的溶蚀作用。沙捞越一带有高20~40m高的石林分布,面积约0.5km2。
土耳其西南部安塔利亚(Antalya)至帕木卡里(Pa-mukale)一带,也沉积有大片碳酸盐岩。位于地中海北部的海岸带,年降雨量可达1000mm以上,亚热带的阔叶林茂盛,气候和我国东南两广地区相似。但不同点在于我国受季风影响,炎热季节的高温和多雨两者同时出现,使热带、亚热带喀斯特景观广泛发育;而土耳其则属于地中海型气候,夏季为旱季,秋冬为雨季,高温季节和多雨季节是相脱离的,相应地就没有峰林等喀斯特景观发育。但在远离海岸地带的内陆高地,因雨量减少而呈现半干旱气候状态,消失地表水至地下的喀斯特落水洞及地下喀斯特通道还是较多发育的。这一带地质构造条件,导致有来自深部的热液喀斯特作用,使在地下溶蚀的碳酸盐岩的成分———碳酸钙(CaCO3),随着喀斯特热矿水而外泄于地表。喀斯特热矿水涌流出地表后,由于温度及水流压力的变化,加上生物作用,便在帕木卡里一带高差90m的河谷产生大片钙华沉积,形成钙华瀑布、钙华堤坝、钙华梯田等,构成一种奇特的喀斯特景观。在当地语言中,“帕木卡里”就是棉花堡的意思,即从远处往上看,在多级的阶地上就好像铺盖上雪白松软的棉花,这些“棉花”,其实就是钙华沉积。
黎巴嫩有2/3的领土为喀斯特地区,地表也有坡谷、洼地、谷地、漏斗、盲谷、落水洞。地下也有地下河、湖及暗河。中生代中期至上新世活跃的地壳抬升运动,导致红海裂谷张开、阿拉伯板块与非洲板块分离,以及与之伴生的断陷、断裂,都对黎巴嫩以及其邻近地区喀斯特的发育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这一地区地表较干旱,从喀斯特的地表景观中也可见到尖峻的溶沟溶槽,且具有热带的喀斯特特征。地下喀斯特水较活跃,出现许多喀斯特泉,最大泉水流量可达10m3/s,不少泉水流量达0.28~2.83m3/s。
4.大洋洲
澳大利亚南部的努拉波尔(Nullarbor)平原下面有碳酸盐岩分布,面积达20万km2的半干旱—干旱喀斯特地区,表面喀斯特现象发育,植被不好,只有起伏3~5m的溶沟溶槽和浅的洼地(10~15m长和2~3m深),但也发育有喀斯特塌陷和落水洞,地下洞穴也较发育(James,1991)。冰期海水面下降及来自地壳深部的火成岩,都对喀斯特作用带来影响。
5.非洲、南美洲
非洲、南美洲都属于古冈瓦纳大陆,陆地形成后基本上就再没有下沉为海底,因此,在这两块大陆上发育和出露的碳酸盐类岩石面积很小,只有极少数地区局部发育有岩溶地貌景观。非洲大陆东部的马达加斯加岛,以发育有剑状喀斯特(石林)而闻名全球。
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800余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中有50余处与喀斯特有关,它们既有文化遗产也有自然遗产及文化与自然遗产,具生物多样性及地学多样性特征。这些地点包括洞穴、喀斯特泉、地表喀斯特景观与钙质沉积物、历史与文化遗迹、化石产地及宗教庙宇等,马达加斯加及马来西亚的针状喀斯特和云南石林属同一类型。这些遗产地中许多是着名的旅游胜地。
E. 土耳其出现数百天坑,这是怎么回事
数百天坑是由于地质因素和地下水减少,导致该地区近年来地面沉降发生率增加,使该地区出现众多岩坑。几乎所有天坑都呈螺旋状向下延伸,似乎深不见底。天坑的不小不等,直径几米、十几米、几十米的都有,人站在它的周围都显得很渺小。胆小的人还有一些不敢靠近,那里似乎有一种深邃的恐怖,从天坑内散发出来自大地的深沉呼吸。
F. 土耳其洞穴房屋具备什么样的特色这些居民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什么样的关系
土耳其洞穴他主要是由拜占庭修道院改建成的,把原有的建筑风格和西亚情结融合在一起之后装潢而成,住在这里面能够感觉到穿越时空的刺激感,洞穴他在房间装饰都非常的让人震撼,可以说被历史的风尘掩埋了近千年,后来被改造之后,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视野当中。土耳其地跨亚、欧两洲。邻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希腊和保加利亚,濒地中海和黑海。海岸线长3518千米。黑海海峡为国际水运交通要道。亚洲部分主体为安纳托里亚高原,周围有山脉环绕,全国最高峰大阿勒山海拔5165米。沿海为低地和平原。主要河流有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上游及其支流。
G. 新世界十大奇迹是什么
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为自己修建的陵墓.埃及的吉札金字塔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在埃及的大小金字塔,绝大多数都建筑于埃及第三到第六王朝.这些有4000多年历史的金字塔主要分布在首都开罗及尼罗河上游西岸吉萨等地.吉札金字塔左边属于卡夫拉王,右边属于库夫王,附近连着一座狮身人面像.主要建材为石灰岩,部分为花岗岩.
埃及共发现金字塔八十座,其中最壮观的一座金字塔是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建成的吉札金字塔,全部都是由人工建成.古代埃及人如何把坎石块雕薹刻及砌成陵墓,陵墓内部的信道和陵室的布局宛如迷宫,古代埃及人是用甚么方法设计它呢?
2.宙斯神像:
宙斯是希腊众神之神,为表崇拜而兴建的宙斯神像是当时世上最大的室内雕像,宙斯神像所在的宙斯神殿则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部份奥运项目就曾经在此举行.遗址位于希腊西岸奥林比亚(Olympia)的古城中.
宙斯神殿建于公元前470年,于公元前456年完工,由建筑师Libon设计,宙斯神像则由雕刻家Pheidias负责.神殿是以表面铺上灰泥的石灰岩建成,殿顶则使用大理石兴建而成,神殿共由三十四条约高17米的科林斯式(Corinthian)支柱支撑着,神殿的面积达41.1 米乘107.75米
3.法洛斯灯塔
法洛斯灯塔兴其余六个奇观绝对是与别不同,因为它并不带有任何宗教色彩,纯粹为人民实际生活而建,法洛斯灯塔的灯光在晚上照耀着整个亚历山卓港,保护着海上的船只,另外,它亦是当时世上最高的建筑物.
位置:在埃及(Egypt)的亚历山卓港(Alexandria)附近的法洛斯岛(island ofPharos)上.
在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 )死后不久,他的手下之一Ptolemy Soter 便称霸埃及,并建都于亚历山卓,有鉴于亚历山卓港附近的海道十分危险,Ptolemy Soter便下令由建筑师Sostratus及亚历山卓图书馆(Alexandria Library/Mouseion)合作兴建法洛斯灯塔,灯塔于公元前290年竣工.
4.巴比伦空中花园:
与罗得斯岛巨像一样,考古学家至今都未能找到空中花园的遗迹,事实上,不少在自己着作中提到空中花园的古人也只是从别人口中听回来,并没有真的看过,到底空中花园是否纯粹传说呢?
空中花园位于Euphrates河东面,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50里外左右,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巴比伦中.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当然从来都不是吊于空中,这个名字的由来纯粹是因为人们把原本除有“吊”之外,还有“突出”之意的希腊文“kremastos”及拉丁文“pensilis”错误翻译所致.
一般相信空中花园是由Nebuchadnezzar王(公元前604 - 公元前562)为了安慰患上思乡病的王妃安美依迪丝(Amyitis),仿照王妃在山上的故乡而兴建了空中花园
5.阿提密斯神殿:
阿提密斯是希腊的狩猎女神,阿拉伯人称她Lat,埃及人称她依西斯(Isis),而罗马人则称她为戴安娜(Diana),在古代的希腊阿提密丝女神深受敬仰,因此兴建了七大奇观之一阿提密丝神殿.
提密斯神殿遗址估计位于古城爱菲索斯(Ephesus)中,约在土耳其的Izmir (Smyrna)南面50公里.
6.罗得斯岛巨像:
罗得斯岛巨像是十大奇观中最神秘的一个,因为它只在短短五十六年间便倒下了,考古学家甚至连它的确实位置及外观都未能确定.
罗得斯岛巨像位于希腊罗得斯岛(island of Rhodes)通往地中海(Mediterranean Sea)的港口.在公元前305年罗得斯岛联邦和马耳他(Malta)的安帝哥尼斯(Antigonids)
发生了一场战争,战胜的罗得斯岛联邦得到大批战利品,为了记念这场胜仗,他们便变卖战利品来建造罗得斯岛巨像.
7.毛索洛斯墓庙:
毛索洛斯墓庙位于哈利卡纳素斯,在土耳其的西南方,底部建筑为长方形,面积是40米(120呎)乘30米(100呎),高45米(140呎),其中墩座墙高20米,柱高12米,金字塔高7米,最顶部的马车雕像高6米建筑物被墩座墙围住,旁边以石像作装饰.顶部的雕像是四只马拉着一架古代双辆战
车.此墓庙着名之处除了它的建筑外,还有那些雕塑.毛索洛斯墓庙的雕塑由四名着名的雕刻家Bryaxis, Leochares, Scopas,和 Timotheus制造,每人负责墓庙的其中一边
在15世纪初哈利卡纳素斯被侵占,新的统治者为了建一座巨大的城堡,因此在1494年将毛索洛斯墓庙的一些石头用作建筑材料.时至今日,有不少的雕塑仍然幸存,并存放在英国伦敦的博物馆内.自从19世纪开始,毛索洛斯墓庙一直有进行考古学的挖掘,这一些挖掘提供不少有关毛索洛斯墓庙的资料,令我们对毛索洛斯墓庙的形状和外观有更多的认识
8.中国万里长城:
我国古代伟大的工程之一.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476),今存者为明代所修建.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辽宁丹东鸭绿江畔的虎山口,横亘甘肃,宁夏,陕西,山西,蒙古,河北,辽宁等地.沿线险要或交通要冲都设有关口,如山海关,居庸关,娘子关等.简称为长城.最初修筑长城的是战国时代的燕,赵等国,目的是为了防御北方异族的侵袭.
秦始皇后来将这些断断续续的长城连接起来.据说当时动用了三十万的兵士和数百万的人民与奴隶.不过,长城并不能达到完全防止异族入侵的效果.因为长城完成之后,北方异族依然常跨越长城,偷袭中国边境的村落,抢夺农作物或家畜.
长城是有史以来唯一在太空中可见到的三度空间建筑物.以现代科技来修筑都不容易,而我国竟能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实在难得.长城的建材系就地取材,各地颇不相同.汉代以泥和芦苇修筑长城.长城体积也各不相同,以居庸关一带来说,高约8.5公尺,下部宽8.5公尺,上部宽约5公尺.每隔70~100公尺有一堡寨(相当于城楼),高约12.3公尺,多数堡寨是一重的,要害之地则置两,三重.
长城东段经过山地或丘陵地,古称“堑山堙古”,“用险制塞”,起伏蜿蜒,形式雄伟;中段,西段都在干燥区域,人烟稀少,仅色荒凉.如果登临其间的雁门关,居庸关,古北口或山海关,遥望我国山川的伟大形势,将令人叹服先民开疆拓土的艰难,而激起无限的壮志雄心.
9.法洛斯灯塔外传之亚历山卓港:
公元前 332 年,马其顿 (Macedonian) 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 (Alexander the Great) 于埃及尼罗河口西面建立一个古城--亚历山卓 (Alexandria),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埃及托勒密 (Ptolemy) 王朝开始兴起,亚历山卓便成为托勒密王朝的首都并因此而繁荣起来,再加上亚历山卓位于
亚洲,非洲及欧洲三个洲的接合位置,亦能通往尼罗河及地中海的港口,可以想象到亚历山卓是如何繁荣,世界的通商是如何发达,而且亚历山卓内的法洛斯岛 (Pharos) 更拥有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法洛斯灯塔 (The Pharos light house) 照耀着港口.此地亦有一些神殿和埃及国王宫殿等大量建筑物遗迹.虽然亚历山卓拥有如此繁荣,但到了今天,亚历山卓已面目全非,科学家认为由于在公元四世纪的一次大地震,这些建筑绝大部分已倒下.科学家在亚历山卓港进行过多次的挖掘工程,其中于 1996 年的一次挖掘中,法国的专家声称在亚历山卓港的海底发现了大规模的古代遗迹,同时亦发现出古代的道路及铺设道路的铺石痕迹.调查人员发现于古代时沉入海中的双耳长颈瓶 (Amphora),这是古希腊的一种壶, 壶上有两个手把,用作运送葡萄酒等交易货品.调查队亦发现了法老雕像的头部,工作人员以金属器具先固定法老的头部,再运用汽球将雕像送上水面,而这次调查是在法洛斯灯塔的可能所在位置进行,只要将雕像的头部与旁边的工作人员相比,就可以想象到此雕像的巨大.随着这一些的发现外,多次的调查已经发掘出数以千计的遗迹,而发掘出来的遗迹大多有几吨至几十吨重,从这些遗迹中,我们慢慢可以想象到神秘的法洛斯灯塔的外观.由于亚历山卓的繁荣,以及古代行船定向技术的落后,可以想象到照耀着整个港口的法洛斯灯塔对于保卫古代船员的生命占了一个极重要的地位.后世的人类能否对法洛斯灯塔有更清楚的认识,全在于政府及专家会否重视对亚历山卓港的发掘.如果亚历山卓港的发掘能有进一步的发展,就可以把更多的建筑物特色重现.
10.秦始皇兵马俑:
外国元首,学者参观秦俑博物馆后认为,秦俑坑的发现,不仅在中国,而且也是世界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可以说是世界第八个奇迹,它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公认它是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
震惊中外的考古发现 1974年,中国考古工作者把沉睡千年的7000多件陶捅发掘出土,被认为是古代的奇迹,是本世纪最壮观的考古发现.秦兵马俑,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在考古发现上,都是世界上所罕见,它对于深入研究公元前二世纪秦代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艺术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材料.它既是中国人民的艺术珍品,又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文化遗产.
古代泥塑艺术的宝库 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艺术手法细腻,明快,手势,脸部表情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显示出泥塑艺术的顶峰,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H. 土耳其最奇特的酒店,客人都住在洞中,这是怎么回事
入住洞穴酒店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住宿的人体验当地的风俗,因为去土耳其旅游的时候,洞穴酒店是热门的,选择,这个旅馆当中虽然是洞穴改建的,但是里面的设施都是非常完善的,里面的房间都非常的豪华,住在里面会让人感觉非常的舒适,所以很多人都喜欢住在这样的酒店当中,不仅能够享受舒适的酒店,还能够体验不一样的感觉。
这下大家应该知道,为什么很多的客人在土耳其旅游的时候都会住在洞穴当中,因为这些洞穴并不是普通的洞穴,而是洞穴酒店能够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所以很多人都会在这里入住。
I. 土耳其洞穴房屋是玄武岩吗
不是。
数万年前火山喷发留下的凝灰岩层,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琢下,形成了今天所看到的千姿百态的岩石。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一片片的石柱冲天而立。
J. 土耳其的地下古城有哪些特点
走进地下城,到处都是洞,房间之间有很多的“窗户”,小路绕来绕去,上上下下的路有好几层,必须要顺着墙上的箭头才不至于迷路。一路上,到处都是穴居生活的痕迹,储存油、酒和水的罐子,挤压葡萄的水槽,油烟熏黑的公共厨房,牛棚马圈和深的不可思议的井……据了解,每一座地下城都代表一个大的社区,保证安全是地下城的最高准则,炊烟容易暴露行踪,因此数个家庭共用一个厨房。
地下城的通风设施设计很完美,在地下城中心有通气孔与地面相连,通风道在地下城密如蛛网,其两壁人工开凿的凿痕清晰可见。据勘测,从地面通风口算起,最深的地下通风井竟达80多米。地下通道每一层的入口都用一块巨石门堵住,里面的住户则可以通过地道在各层之间自由出入而不被人发觉。这种石门为圆盘形,直径约15米。石门的石质非常坚硬,并非当地所产的凝灰石。
在地下城内,人工开凿的石梯随处可见,每层之间都以石梯相连。地下城的古代居民很注意相互传递信息,墙上凿有通话孔。这里甚至还有学校,教室中间的讲台及两排课桌都是以原石凿成。
据介绍,在代林库尤村发现第一个地下城的两年之后,同样规模的另一个地下迷宫在凯梅克里附近被发掘,有一条长10000米的地道连接着这两个地下城镇。更令人惊异的是,在以后的10年中,有关人员在这里发现的地下城已达36座,而且,目前发现的所有地下城相互之间都能通过地道连接在一起。
现在人们已绘制出这些地下城的俯视图,仅仅在代林库尤的地下城,就有52口通风井和无数条小型通道。更令人感叹的是,还有许多山中地下的教堂和房屋因地震引起的洞口坍塌尚未被挖掘。因此,地下城的数量可能远不止这36座,其总数可能达到100座之多。据说,目前来这里徒步旅行的人们越来越多,大家甚至还抱有一个目标,便是能在这里“发现新的地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