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什么时候种麦子
‘壹’ 小麦传入中国 小麦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截止2016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镐京遗址持续进行考古发掘,说明至少在西周中期,小麦已经在国都镐京周围开始规模化种植。
2016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镐京遗址持续进行考古发掘,在一个西周中期用于填埋垃圾的灰坑里,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批碳化的小麦颗粒,虽然距今有2800多年,但小麦颗粒形状依旧保存完好。
在皂角树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发现有栽培小麦,且占粮食作物的第四位。说明在夏代,麦子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1)土耳其什么时候种麦子扩展阅读
小麦传入中国的途径
小麦传入中国的途径之一是欧亚草原通道。大约在距今5000年前后,小麦被分布在欧亚草原东部地区的早期青铜文化所接受,并迅速由西向东传播,通过阿尔泰—天山地区到达蒙古高原地区,被分布在蒙古高原南缘的以鄂尔多斯为代表的青铜文化区所接收。
然后通过多条南北向的河谷通道如黄河、桑干河、永定河,直达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地带黄河中下游地区。这条通道也是在丝绸之路出现之前,连接东西方文化的主要干线。随着小麦传入的还有青铜冶金术等其它关键技术。
而传入西北地区的小麦走的可能是绿洲通道,小麦自中亚出发,向西越过帕米尔高原进入塔里木盆地,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南北两侧的绿洲通道向西传播,穿越河西走廊,进入黄土高原地区。这条绿洲通道到了后来就是丝绸之路。
值得研究的细节特别有趣。考古学家王仁湘认为小麦传入中国时只是传入了种植技术,与之相应的饮食传统并没有被传入或者被接受。
在古代粒食传统背景下,小麦和水稻、小米一样也许被煮着吃,很难下咽。因此在北方的产量和播种面积并不大。直到秦汉,将小麦磨成面粉后蒸食成馒头,它的面积与产量才大大提高,并最终代替了粟与黍。和西方烘烤的面包传统不同,馒头是中国蒸食传统的代表,和面条一样深得人心。
‘贰’ 土耳其粮食为什么能自给
尽管工业和服务业的份额在不断提高,但农业仍然是大多数土耳其人的职业。就食品而言,土耳其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自给自足的国家之一。土耳其的土壤肥沃,气候宜人,降雨充沛,几乎可以种植任何种类的农作物。土耳其的所有地区都进行农业耕作,但东部山区的耕作却很少,那里的主要活动是以畜牧业为基础,占农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
‘叁’ 麦子种植的历史
小麦是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对其野生祖先进行驯化的产物,栽培历史已有1万年以上。中亚的广大地区,曾在史前原始社会居民点上发掘出许多残留的实物,其中包括野生和栽培的小麦小穗、籽粒,炭化麦粒、麦穗和麦粒在硬泥上的印痕。
早在公元前7000-前6000年,在土耳其、伊朗、巴勒斯坦、伊拉克、叙利亚、以色列就已广泛栽培小麦;公元前6000年在巴基斯坦,公元前6000-前5000年在欧洲的希腊和西班牙,公元前5000-前4000年在苏联的外高加索和土库曼、
公元前4000年在非洲的埃及,公元前3000±159年在中国(详情见下),公元前3000年在印度,都已先后种植小麦。中国的小麦是由黄河中游逐渐扩展到长江以南各地,并传入朝鲜、日本。公元15世纪至17世纪间,欧洲殖民者将小麦传播至南、北美洲;18世纪,小麦传播到大洋洲。
伊朗西南部、伊拉克西北部和土耳其东南部地区,是栽培一粒小麦和提莫菲维小麦最早被驯化之地。以色列西北部、叙利亚西南部和黎巴嫩东南部是野生二粒小麦的分布中心和栽培二粒小麦的起源地。普通小麦的出现晚于一粒小麦和二粒小麦,一般认为约在8000年前,起源于里海的西南部。
据考证,历史上某一时期,当伊朗西部某地栽培二粒小麦被带到粗山羊草分布地区后,发生了自然杂交,其杂种经染色体自然加倍后产生了普通小麦。
其演化的过程,按传统的观点是:具AA染色体组的野生一粒小麦与具BB染色体组的拟斯卑尔脱山羊草自然杂交,产生了野生二粒小麦(染色体组AABB);野生二粒小麦驯化为栽培二粒小麦,再与具DD染色体组的粗山羊草自然杂交,才产生了普通小麦(染色体组AABBDD)。
在黄河流域两岸的三门峡、洛阳、卢氏以及西安、宝鸡等地大量存在植物学特征与普通小麦栽培种亲缘最接近的小麦草,这种小麦草很可能早已为我国先民采集和栽培。
中国继云南小麦亚种发现之后,在西藏高原又发现有麦穗自行断节的普通小麦原始类型(称西藏半野生小麦);在伊犁河谷有大片的粗山羊草(中国通称节节麦)原生群落,而黄河中游麦田早就有混生节节麦,这些事实对研究中国小麦的起源、演化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1985年和1986年先后两次于东灰山新时期时代遗址中,发现距今5000±159年的碳化小麦和大麦粒;1955年在安徽省亳县钓鱼台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发现有炭化小麦种子。以上从植物学和考古学上给麦为中国起源论提供了证据。
(3)土耳其什么时候种麦子扩展阅读
以播种期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两种。我国以冬小麦为主。
冬小麦在生长过程中抗寒的能力极强,其幼苗能够过冬,在春天来临时,幼苗分孽很快,扎蹲长大,冬小麦磨出的粉很好吃。
春小麦的抗旱能力极强,株矮穗大,生长期短,适于春天播种,但不如冬小麦粉好吃。
春小麦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种的,因为冬季太冷,不能播种,所以在开春后才种,称为春小麦;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冬季播种夏季收,比如我国东北就是春小麦,华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麦。
冬小麦应是秋播春末收获的。在我国一般以长城为界,以北大体为春小麦,以南则为冬小麦。
‘肆’ 粮食的来历
粮食是指烹饪食品中各种植物种子总称,也可概括称为“谷物”。粮食作物含营养物质丰富,主要为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脂肪、淀粉等。
古时行道曰粮,止居曰食。后亦通称供食用的谷类、豆类和薯类等原粮和成品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下称粮农组织)的粮食概念就是指谷物,包括麦类、豆类、粗粮类和稻谷类等。
麦类:小麦,大麦,青稞(元麦),黑麦,燕麦。
豆类:大豆,小豆(红豆),绿豆。
稻类:粳稻,籼稻,糯稻,陆稻(旱稻),深水稻。
粗粮类:玉米,高粱,荞麦,粟(谷子、小米),黍(糜子)。
此外尚有作为补充主食用的瓜果蔬菜类食物:
南瓜、黄瓜、木薯,番薯(红薯、白薯),马铃薯、白菜、菠菜等。
‘伍’ 小麦的最早驯化地是哪里
西亚的两河流域,
‘陆’ 小麦什么时候开始种植的
一、考古发现与古代历史记载
我国从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在黄河、淮河流域普遍种植普通小麦,不难设想,在我国先民尚处于采集野果时期,分布广泛和生长茂密的各类牧草由于长期相互自由传粉而引起的天然变异是很自然的。
永嘉南渡之后,更促进了麦作在江南的发展。唐代麦子的种植区域扩大,许多州郡都有种麦的记载,甚至在一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也有了麦的种植,如广西、云南,在云南还出现了稻麦两熟的最早记载。麦子成为国家税收的重要征收对象。这在两税法中得到体现。唐人在提到粮食作物时往往以“粟、麦”次序排列。说明麦的地位已仅次于粟。但这主要是指北方的情况,就南方地区而言,虽然自六朝以后,麦作得以发展,但真正达到高潮是在南宋。南宋时期,由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他们把原有的饮食习惯也带到了了南方,社会对麦类的需要量空前增加,以及佃户种麦所能获得的实际利益,因而促进麦子在南方的种植达到了高潮。当时人用“极目不减淮北”来形容。可见其盛况空前。明代末年中国北方人一半的口粮来自麦子。麦子在中国粮食供应中的地位确立。
‘柒’ 大麦、小麦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它自己长出来的,不需要人发明。
‘捌’ 求教啊!!!最早驯养牛的国家是——最早培育出玉米的国家是——最早驯养牛,种植小麦和大麦的地区是——
最早驯养牛的国家是——土耳其 希腊
最早培育出玉米的国家是——墨西哥
最早驯养羊,种植小麦和大麦的地区是——西亚